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和静茶视频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艺动全国,为中国茶代言!茗星茶艺师第九届全国评选大赛震撼启动!

茗星茶艺师·为中国茶代言

以茶艺竞技的方式

传承中华茶道精神,选拔优秀茶艺人才

以茗星茶艺师为载体

展示中国古典美学,传播中华千年茶文化

以茶·旅·学融合的形式

联动全国省市参与,缔造行业标杆赛事

茗星茶艺师第八届全国评选大赛冠军(金沙中国)任君

30+分赛区

200多场专业赛事

100+顶级茶界大咖指导

2000+政府协会、茶城茶企携手联动

近10000名选手报名参赛

武夷山、普洱、勐海、杭州、潮州五大产区游学

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媒体全方位跟踪报道

各大媒体平台同步直播,百万粉丝强势助阵

李高丽

茗星茶艺师

第八届全国评选大赛亚军

朱冉冉

茗星茶艺师

第八届全国评选大赛季军

王渊

年度最佳茶汤质量奖  

白圣达

年度最佳主题创作奖

砥砺八年

茗星茶艺师全国评选大赛

已然成为弘扬中国茶道精神

助推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标杆赛事

引领茶·旅·学融合一体化的行业典范

国内茶人切磋技艺、展示才华的首选平台  

茗星茶艺师第九届全国评选大赛正式启动

赛事介绍

本届大赛在继承以往8届的成功经验上,进一步优化升级,设置初赛个人赛+决赛团体赛的参赛形式,不断扩大赛事的规模,提升赛事影响力;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完善赛事的评选规则;打通“茗星+产区”、“茗星+名品”的双向赋能渠道,实现产销区联动,为产区甄选区域公共品牌形象大使。


茗星茶艺师第八届全国评选大赛分赛区冠军回顾(部分)

2022年,茗星茶艺师第九届全国评选大赛将跟随华巨臣全国大联展的步伐,走进武汉、郑州、重庆、济南、深圳、澳门、太原、沈阳、石家庄、昆明、兰州、呼和浩特、上海、青岛、西安、南宁、长春、大连等18大中心城市,举办18场专业赛事,掀起一场璀璨的中华茶艺盛宴。

1分赛区初赛:线上网络投票(晋级1位)+线下规定茶艺(晋级9位)

线上网络投票:选手提交报名资料,上传视频、照片进行网络投票,票数最高的参赛选手将直接晋级分赛区决赛,并获得网络人气奖。

线下规定茶艺:根据参赛人数分组,选手们按照抽签顺序同台竞艺。

2分赛区决赛(团体赛):自创茶艺

分赛区10位晋级选手组织决赛队伍(可邀好友、同事进行组队)以团体形式参赛,团队人数不少于2人。

3茶山游学导师赛前集训

茶行业顶尖专家带领18城18名冠军代表深入知名茶产区,走访龙头企业,推动产学研优势互补。

4全国年度总决赛(团体赛)

选手需自主创作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艺作品,重点展示各省份的茶文化特色。

茗星茶艺师全国评选大赛举办至今,不断深挖国内高校、商(协)会、培训结构、茶馆、茶空间等资源,邀请了众多行业内专家大咖担任大赛裁判,规范赛制赛规,为大赛的公正与权威保驾护航。

历届赛事评审团

1、刘勤晋(重庆)

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农大茶叶研究所所长、重庆市首届茶学学科带头人

2、徐南眉(杭州)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发表个人学术论文50多篇,参加编写了《中国茶叶大辞典》等五部专业图书,获专业成果奖两项,并获得全国总工会的先进个人奖

3、周智修(杭州)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主任、中国茶叶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周智修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4、余悦(江西)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总主笔、全国培训鉴定教材《茶艺师》主编、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茶艺国际传播中心主任

5、邵宛芳(云南)

二级教授、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及云南普洱茶研究院原院长、现任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名誉院长、享受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6、王琼(北京)

茶修首创者、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指定茶道教师、中国茶艺师评定标准制定者之一、和静茶修学堂创始人

7、屠幼英(杭州)

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吴觉农思想研究会理事

8、丁以寿(安徽)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茶叶学会副秘书长、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理事

9、王旭烽(杭州)

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

10、舒曼(河北)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国务院参事室华鼎国学研究会国茶委专家成员、中国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协作体专家成员、《吃茶去》杂志总编

11、林治(陕西)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膳食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顾问兼西北联络处主任、西安曲江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院长

12、刘秋萍(上海)

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上海茶馆专业委员会主任、虹口区茶文化学会会长、中国国家级裁判(茶艺)、中国茶宴第一人

13、王迎新(云南)

中国人文茶道首倡者、人文茶席创始人、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国家人社部茶艺实训师教材编委、云南科技出版社《云南普洱茶》副主编

14、曹藩荣(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副主任、华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茶业品牌与竞争力评选委员会高级专家团专家

15、叶汉钟(潮州)

国家级茶艺裁判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评茶技师、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

16、叶荣枝(香港)

知名茶人、香港乐茶轩主人、香港茶艺协会会长、世界茶联合会副理事长

17、陈佩兰(澳门)

澳门茶艺专业人员协会

18、吕礼臻(台湾)

著名茶学大师、台湾茶创意工作者、臻味茶苑主人

19、范增平(台湾)

台湾明新科技大学教授、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

20、李自强(新加坡)

知名茶人、留香茶艺主人、新加坡茶艺联谊会会长

21、萧慧娟(马来西亚)

知名茶人、马来西亚国际茶文化协会理事长、马来西亚紫藤经贸集团茶艺总监

22、朱澄(云南)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23、冷雪(济南)

山雨花开创始人、国家一级茶技师、评茶师

24、鲍丽丽(上海)

上海中国茶文化推广大使、上海、米兰两届世博会茶仙子、茗约文化品牌创始人、迪拜世博会中国茶文化推广大使

参赛报名

报名要求:

参赛人数不限,性别不限,年龄不限;参赛选手/团队务必按参赛报名要求如实填写(真实姓名,年龄),若信息漏填或则填写不清晰,组委会有权取消参赛资格。

参赛须知:

①选手通过官方链接进行报名,提交个人信息(姓名、联系方式、单位、指导老师等)及视频照片、参赛介绍30左右字);

②参赛视频时长15秒,横屏拍摄(16:9)、镜头要稳、录制背景整洁美观,视频拍摄工具不限,可剪辑,确保视频作品的原创性;

③视频获奖的使用权归属主办方,以配合活动宣传,所有参赛者视认同以上参赛规则,优秀选手个人视频作品有机会在华巨臣官方平台进行传播推广。

参赛方式:

方式一:茗星茶艺师赛事组委会指定报名单位报名;

方式二:联系各个赛区负责人登记报名。

来源: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资讯】北大茶产业班聚会北京,共谈行业发展前景

12月16日上午10点,北大茶产业高级研修班的同学们共聚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5号楼。在这个曾一起学习茶产业知识的教室里,他们简短回顾了茶产业班授课情况,并趁着这个共聚的机会共同讨论了几年来各自的工作情况,畅所欲言,对茶行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热烈交流。

开场白

北大茶产业高级研修班班长 昆明大诚合润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陆洪标  进行开场白演讲

茶叶班班长陆洪标先生开场白引发了大家的交流热情。

他表示,茶产业班的同学们齐聚四年前一起学习茶产业知识的教室,机会难得,而同学们的聚会,在相互间感情的维系外,也是相互间业务合作以及共谈产业未来发展的良机。

他简要提及了现今年轻茶产业人在行业发展方面更为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新观念,也以自身对市场的观察,总结了茶产品“方便、时尚、快速”的发展方向及茶产品消费者愈发理性的消费观,引发了大家对行业发展的思考。

茶产业班的同学们各自在行业一线发展,经过四年的打拼,有了不少经验和感受。他鼓励说,希望同学们能在发展上相互支撑,并积极在“外来思路对茶产业发展的作用”、“如何看待现在的茶产业发展”、“如何做适合市场的产品”等角度进行分享和交流,做到共享资源、互利共赢。

都匀毛尖的发展规划

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陈永亮 做分享

陈永亮先生发表了有关都匀毛尖生产加工及品牌发展的规划。

他介绍说,现在的茶产品生产注重卫生和健康,而做都匀毛尖的产品,则更要做好名茶的名牌,要肩负责任感。

他还简要说明了政府对发展都匀毛尖的支持和重视,并提出了当地发展茶文化建设资源丰富的现状。

他通过调研发现,都匀毛尖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未来准备发展精致化的半成品加工,并提到了集团化发展和销售、融资的构想。他表示,欢迎对都匀毛尖感兴趣,有合作意愿的同学进行投资,参观。

福建白茶的发展和倡议

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绿雪芽白茶总经理 施丽君 做分享

施丽君女士发表了有关福建白茶的发展构想。

她介绍了主要做的茶品牌-白茶“绿雪芽”,也对太姥山白茶产地的情况进行了提及,说明了茶产业园作为文旅项目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扎根行业发展的18年中,她始终坚持稳定、踏实的发展模式,也致力于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虽然事业在向下一代传递,但她为行业发展做贡献的信念是不变的。在认识到了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区域性对行业发展所造成的制约时,她倡议大家未来要在发展中打破六大茶类的界限,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以跨界眼光看茶行业发展

飞人谷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 梁文峰 做分享

梁文峰先生以酒行业发展的情况对茶行业未来发展进行了类比。

他认为,茶行业发展与酒行业发展有共通之处。现今做产品,往往是以企业上游思维对发展进行规划,缺忽略了真正的受众——消费者的需求,忽略了市场的本质。在他看来,随着茶行业中消费者的年轻化趋势,需要对消费者进行一定的引导。

在讲究茶体验的同时,他觉得与品酒所不同的是,品茶注重器具、温度等的搭配,应向“小而美”方向发展,以新型思维为导向,注重渠道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标准化输出。


观点碰撞

热烈讨论

大家根据现今茶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谈论。

梁文峰先生的观点是,要加强渠道管理,注重产品的体验并以茶艺师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等方式提升消费者的感官体验。

陆洪标先生的观点与之不同,在他看来,想要跟上如今的时代发展,便要注重互联网模式的营销。他认为,真正的好产品不受导购水平的制约,生产者应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真正的好产品自会使用户认可,因其自然而然便有吸引人的韵味。

大家就两方观点进行了发散和思考。

区块链技术在茶行业发展的应用

山西长裕川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斌 做分享

苏斌先生对区块链技术在茶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讲解。

他认为,区块链是值得大家进行学习的新技术,是“去中心化”的技术,未来有替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在他看来,区块链的技术可应用于茶行业一些资产的盘活;还可用于茶产品信息追溯的应用,做到产品从源头到消费者层层信息的跟进和记录,让用户更为放心的饮用茶产品。

选择适合的行业发展方式

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 北京运营中心  经理 白茶婆(陈丽荣)做分享

陈丽荣女士结合自身企业发展,建议大家要走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之路。

她分享说,经过摸索,发现她们的“裕荣香”企业不适合连锁性质的店面经营,在调研后,她们选择了进行饮料供应以及产品供应的发展方式。相比较于过去的散装茶销售模式,她们的产品适时的进行了改变,变为“袋泡茶”,方便销售也更适合客户的冲泡饮用。

她认为,想要做好产品,便要得到市场的认可。茶行业引以为豪的“原料极致”主义并不适合大多数的用户,她所选择的发展模式正是不需要“代理”的新型输出体系,将社群思维的模式应用于合作伙伴(客户)及饮用者(用户)的发展,促进行业更为良性、健康地发展。

以新媒体眼光看茶行业发展

茶产业班负责人 方老师 做分享

方老师展望了新媒体传播方式对茶行业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现今已进入了新媒体时代,而依托新媒体进行宣传则是用于连接用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无论是企业建立品牌,还是从品种种植、生产加工、流通到营销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加大传播力度,这就要求传播平台要有更强的影响力。

他还认为,传统的茶行业宣传在内容上较为单调,适宜以创新的方式进行宣传。无论是影音结合的纪录片,还是迎合社会热点的资讯,甚至是挖掘热播剧目中的品茶情节,都可以在吸引用户的过程中加以宣传,而后对吸引来的用户进行正确的引导,达成宣传推广的目的。

他还对“茶行业发展自己的购物节”,“利用网红经济助力茶行业发展”等构思进行了畅想。


和静茶学堂教学部负责人 张舒卿 做分享

张舒卿女士以做茶行业教学培训者的角度,结合身边经历,进行了分享。

作为带领团队生产宣传内容以及执行宣传内容的负责人,她感受到如今新媒体传播方式对茶行业发展的影响力很大,很多公司会请专门的新媒体公司负责宣发。在她看来,紧抓新媒体宣发的时代潮流是促进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同学间交流分享的倡议

北大茶产业高级研修班副班长 杭州莱合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兵 提出倡议

魏兵先生提出了有关同学之间交流分享的倡议。

他简短的说,茶产业班同学们应更好的利用个人资源,以班级群为例,应多做资源、信息的共享和传播,做到互利共赢。

结合自身经历的行业发展分享

江西景昌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晓军 做分享

胡晓军先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他在茶行业发展的感受。

他先简要介绍了自己产品的特点。他的产品瞄准了小众市场,有着传播健康的理念,追求个性化发展。

之前同学们的分享使他有所受益,结合自身,他觉得在茶行业中创业和发展要带有情怀,也要足够努力。

结合行业销售情况的分享

勐库戎氏普洱茶经销商 冯桂梅 做分享

冯桂梅女士结合行业销售情况进行了分享。

她介绍说,从前茶更多的承载了投资和收藏的价值,现在人们则更注重茶的口感。

她还根据行业的销售情况介绍道,只做小众产品很难,因为在小众产品的影响力不足时,更多的用户会认准营业人员,而营业人员的流失则会造成用户的流失。因此,她也在寻找更合适当下的生活及工作方式。

有关茶道的分享

唐人祥茶叶公司总经理 杨淑莲 做分享

杨淑莲女士进行了茶道、茶席方面的分享。

她认为,对于茶道来说,舒适感更胜于仪式感,而为茶道注入灵魂的正是舒适感。

在她看来,好的茶道环境在于空间、背景音乐和茶具器皿这几点。好的环境能改变聚会的模式,在雅致中使人们更好的互动。她还用手边的茶盏向大家展示了不同茶器别具特色的美感。

她讲解说,不同的心情适配不同的器具,而根据不同的茶器也会不同程度地增加文化感染力及席间茶事活动参与者们相互间的凝聚力。

合影留念

▲认真进行分享和学习

▲合影留念

除做分享的同学外,参会的还有:李铮、王虹、美霞、许含、林汉琴、王晓芳、美芳、武麗華、路明、卜军娣、向梅、唐朝霞、白宏灵、姜娟、王彦每、牛叶青、张雪、邹力、庞彦伶、张惠玲、贾芳,等。

在国外没能参加聚会的同学有:北大茶产业高级研修班副班长,哈尔滨大发国际集团董事长周敏;北京茶叶网主编戴月,等。她们分别发来视频问候在场同学并对此次聚会表示热烈祝贺

中华茶艺盛典,第六届中华茶奥会茶艺大赛(个人赛)开始报名

  【第六届中华茶奥会个人茶艺大赛

  暨中华茶艺盛典】

  (湖南卫视茶频道“最美茶艺师”杭州分赛项)

  活动详情

  【茶奥会主旨】

  茶之兴盛,是社会昌达的折射,一头牵着千万做茶人,一头连着亿万饮茶人。以赛、品、  论、展等多种形式,展呈纷繁茶事,是构筑和谐生态社会结构的有效渠道;是推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茶奥会立足关注茶之智造,关注品质生活,更关注全球一体,营造一个最扁平、最有效的六茶共舞氛围,让中国茶的魅力影响世界,是举办“中华茶奥会”之初心。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的茶都已经有诸多表达。自2014 年首届中华茶奥会举办以来,吸引了来自 18 个国家的 4000 多名参赛者的参与,为 100 余茶企完成品牌培育与增值,网络同步传播关注量近 2000 万,贵州、福建、湖南等 15 个产茶区政府积极有偿竞办。中华茶奥会实现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有效传播与产业推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茶界特色精品茶事活动。

  打造“中华茶奧会”品牌,设立“5+X”(五大项,X项增加赛项)标准赛事。中华茶奥会定位于茶(业)叶竞技类赛事,以体育竞技的方式,让茶文化不再“高冷”,使饮茶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可有效推动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国际茶博会预热,进一步提升“中国茶都”形象。

  本次大赛将采取全新的赛制,以职业比赛与“综艺秀场”相结合的形式。在遵循茶艺师技能大赛专业赛制的前提下,加入艺术审美、情境演艺、舞台表现、个人才艺等考评元素,进一步丰富比赛形式。同时“综艺秀场”的舞台形式能充分展示参赛选手们各方面、多维度的综合竞争力。全新的比赛形式增加了选手竞逐过程中的趣味性、可看性,让茶艺表现形式贴近艺术、融入生活。结合全民综艺的趋势,通过增强比赛的娱乐性从而吸引更多新媒体聚焦,引流各平台流量,赢得广大民众的广泛关注,达到以茶艺赛事推动茶文化传播,以茶文化的深入民间、广泛普及来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主办】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浙江大学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中华茶人联谊会

  杭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

  浙江大学茶学系

  浙江素业茶叶研究院

  浙大“童一家”茶学培训中心

  戎荣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

  【赛项主题】

  《第六届中华茶奥会茶艺大赛暨 2019 中华茶艺盛典》

  【竞赛项目】

  包含茶行业从业者、茶艺爱好者、在校大学生等。囊括了传统茶艺、创新茶艺、少数民族茶艺等多种表现形式。参赛选手以个人形式报名参赛,初赛、复赛、决赛的比赛、竞技、培训皆按个人形式进行。(初赛、复赛个人选手由个人独立完成作品,决赛选手可以要求助演共同参完成作品)

  竞赛实行统一时间、统一比赛地点(在杭州市龙坞茶镇)。竞赛初赛按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茶艺两套规定茶艺(绿茶玻璃杯泡法、红茶壶泡法)抽签完成,分成个人才艺展示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分别个人才艺30%,操作技能70%计入复赛成绩.按照得分取前60晋级全国60强。

第五届中华茶奥会茶艺大赛初赛比赛时瞬间

  进入复赛60强的选手,此60名选手将进行抽签分组,由6位国内知名老师指导,组成6大战队,进行为期3天的”导师强化集训营“。以“创新茶艺”、“个人才艺”、“主题演讲”三项融合考核决定晋级,复赛按照得分选拔出每个战队排名第2到第5名的获得优胜奖共计24名,每个战队得分最高的选手(第1名小组金奖)进入总决赛,共计6名晋级中华茶奥会茶艺大赛总决赛及2020年中华茶奥会形象代言人选拔赛暨中华茶艺盛典演出,决赛前3名进入“最美茶艺师”全国赛前30强。

  每个战队晋级总决赛的选手抽签捉对PK,由专家裁判团、媒体观察团、大众评委投票得出获胜队,获胜的三组进入前三强,落选的三组获得铜奖;前三强再分别表演最后一个参赛节目,节目性质创新茶艺,由专家裁判团打分,得分高的前两位交由媒体观察团、大众评委投票,得出最后的总冠军金奖,其他两队则为获得银奖。总冠军即成为2020年中华茶奥会形象代言人。

第五届中华茶奥会茶艺大赛冠军比赛时瞬间

  报名人数

  预计: 约300人

  【报名方法】

  1、组委会报名参赛。

  2、报名时间:9月 25日—10月 25日(根据实际时间)。

  3、报名材料:报名表、身份证、原职业资格证书、劳动合同复印件、学校证明(在校生)、三张2 寸证件彩色近照。

  【参赛要求】

  茶艺爱好者

  【参赛程序】

  各组按抽签号进行比赛,统计。

  初赛按分数进行排序,择高分晋级复赛。

  选手编号(通过抽签完成)--> 初赛(按照对应赛制流程)--> 复赛(抽签分为6大战队)-->总决赛(6个战队的第1名抽签捉对PK)--> 总冠军

  【评分方法】

  初赛按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茶艺两套规定茶艺(绿茶玻璃杯泡法、红茶壶泡法)抽签完成,分成个人才艺展示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分别个人才艺30%,操作技能70%计入复赛。复赛操作成绩分:以“创新茶艺“、”个人才艺“、”主题演讲“三项融合考核决定晋级,按照分数高低排名获奖名次。决赛由5位专家裁判,10位媒体评审团,30位大众评审组合而成,由专家裁判与大众评审团共同评选,专家裁判占60%,媒体评审团10%,大众评审占30%按照分数高低排名获奖名次。

  【赛前训练】

  赛前训练由承办方组织进行,集中赛前指导培训,规定茶艺实操规范,导师团创新茶艺指导。

  【奖项设置】

  金奖(总冠军)1名,即成为2020年年度茶奥会茶艺大赛形象代言人

  银奖2名

  铜奖3名

  小组金奖6名

  决赛前3名进入“最美茶艺师”全国赛前30强

  最佳才艺奖1名/战队,共6名

  最佳人气奖1名/战队,共6名

  最具创新奖1名/战队,共6名

  优秀奖4名/战队,共24名

  【名家导师团】

叶汉钟

潮州工夫茶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茶叶协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

潮州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被评为“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

首届兴文强茶贡献奖—杰出茶人

首届 “中华茶人榜样”——中华匠心茶人称号

王琼

和静园品牌创始人

和静茶修学堂创始人

“申时茶”的倡导及践行者

参与“中国茶艺师职业标准”制定

齐玲玲

南昌大学副教授

南昌大学茶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李乐骏

弘益大学堂校长

云南弘益职业培训学校校长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

戎新宇

《茶的国度》作者

制茶工程师

中国孔子基金会茶文化推广大使

浙江大学茶学系讲座教授

陈燚芳

素业茶院创始人

杭州工匠

《一方茶席》作者

国家茶艺大师

国家技术能手

浙江大学茶艺教练

  【参赛规则】

  参赛选手严格遵守赛场规章、操作规程,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文明竞赛。

  选手参加竞赛的场地和序号将通过抽签决定。比赛期间参赛选手不得离开比赛场地,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开,但离开期间的时间一律计算在比赛时间内。

  每批次参赛选手必须在正式比赛前 30 分钟到赛场报到,报到时应持本人身份证,并佩戴大赛组委会签发的参赛证。只有等比赛正式开始后,方可进行操作。

  参赛选手进入赛场,不允许携带任何书籍和其他纸质资料(相关技术资料由组委会提供),不允许携带通讯工具和存储设备。

  比赛期间,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赛场纪律,除携带竞赛所需自备用具外,其它一律不得带入竞赛现场,不得在赛场内大声喧哗,不得作弊或弄虚作假;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若因选手因素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无法进行比赛,裁判长有权终止该队比赛;若因非选手个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的,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

  比赛终止后,不得再进行任何与比赛有关的操作。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人员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工作要求】

  做好赛前发动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层层发动,推荐选拔平时工作好,思想要求进步,技术能力强,有培养前途的从业人员参赛,确保比赛质量。

  做好赛前培训工作。通过赛前培训,使选手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都能有所提高,在竞赛中进步成长。为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做贡献。

  在组织报名时,要加强报名人员的身份和相关证件的验证工作,确保符合参赛条件;按时报名,按要求随附相关报名材料;开展选拔和赛前训练,确保参赛选手的质量。

  【宣传方式】

  湖南卫视茶频道、茗边、浙江在线茶媒中心、今日头条、微博、微信公众号、西瓜视频等新媒体同时设立比赛公众号,从报名期间开始滚动直播比赛热点新闻,选手露出,比赛花絮等。

  联合参赛选手,亲友团在各大新媒体造势,增加比赛的知名度及关注度,为后续的比赛增加更多媒体传播力度。

  与各平台的KOL,大V,热点话题相互联动,导入大平台流量,增加比赛的社会影响力及传播力度。

  收集各参赛选手比赛及生活中的亮点,选手幕后的艰辛,导师与参赛选手中的互动,及比赛中的冲突与高潮等,进行热点推送,增加比赛的可看性。

  联合主流茶媒体:茗边、浙江在线茶媒中心、茶语网、中国网茶频道、说茶网、茶频道等集中报道赛事进程。

  茶频道将对茶奥会茶艺大赛进行全程微直播并录制,后期经过剪辑后将分段在茶频道电视播出。

  【比赛日程安排】

  报名联系联系如下方式:

  联系电话:0571-86025633/15306508991

  微信号:15381141019邮箱号:2841887202qq.com材料邮寄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龙坞九街9号楼素业茶院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