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神是谁

找到约389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8位中华“茶祖”,你认识几个?

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素有碧水丹山美誉的武夷山,奇峰耸立,碧水潺潺,翠竹丛生,云海磅礴。除了绝妙的景色,这里还蕴藏着悠远的人文历史文化,特别是茶文化。

茶的生平很贫贱,随遇而安,却能长出很传奇的故事,很神灵的传说。因此,武夷岩茶渐渐成了一种人文植物,赋予它的,不仅仅是能喝的东西,还是一种精神的依赖。

这从元代就传承下来的祭茶喊山仪式,是武夷山农耕文明的生动写照。而祭茶仪式是对自然力敬畏与崇拜的表现。祭茶与喊山并举,庄严的祭茶仪式,是对茶神的崇拜,表达茶乡人的敬畏之心。

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几位“茶祖”、茶神是谁吗?

01

神农:以身试百草,发现茶

在中国的文化中,习惯把一切与农业相关的事物起源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基本不向上溯源了。《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即为茶,神农为中国农之神,尝茶解毒,神农自然就是茶祖了。

且不说神农是不是发现、种植茶叶的第一人,就凭他尝遍百草的毅力和勇气,也是值得我们敬奉的。

02

太姥娘娘:福鼎大白茶始祖

太姥娘娘被当地人唤作蓝姑,乐善好施,她用亲手种植的绿雪芽茶治病救人,晚年修炼升仙,成为闽地第一位女神。如今,太姥山山间有一“鸿雪洞”,洞顶有一株“绿雪芽”古茶树,传说此树即为太姥娘娘手植之“绿雪芽”繁衍,为福鼎大白茶始祖。

太姥娘娘才是真正的女神啊,福鼎白茶被茶人比喻为女性之茶,看来是继承了蓝姑善良恬静的性格。

03

帕岩冷:在景迈山开辟茶林

濮人生活在澜沧江一带,他们最早驯化和栽培了山里的野生茶树。其中,布朗族的祖先帕岩冷正是濮人的后裔。公元180年,帕岩冷带领子民在景迈山上种下了一片片茶林,他也因此成了有名姓可考的最早种茶的人,也有人称濮人才是真正的茶祖。

云南的普洱茶很有魅力,每到春季,全国各地的茶人都涌向云南寻茶,景迈山也是不可不去的茶山之一。如此喜欢普洱茶的茶友们,请记住这位给世人带来美妙茶香的茶祖。

04

吴理真: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

西汉末年,吴理真在蒙顶山(今四川省雅安境内)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块凹地上移植种下七株茶树。1186年,宋孝宗封吴理真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并将他植茶之地封为“皇茶园”。

有一种说法认为,吴理真是当代人臆造的茶祖。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后人不得而知,亦不用太较真,于我们有一口好茶喝足矣!

05

诸葛亮:援边不忘兴茶

诸葛亮南征时曾给西南少数民族带去了多种农作物种子及种植技术,其中包括茶叶。如今,在西双版纳南糯山,人们称孔明为“茶祖”,孔明生日那天当地人要喝茶赏月,放“孔明灯”。在普洱市,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举行“茶祖会”祭拜孔明。

原来诸葛亮也是一代茶祖,顿时觉得喝茶是一件涨智慧的事情。“孔明灯”寄思情,一杯茶敬茶祖,浪漫且神圣。

06

葛玄:修道、植茶两不误

葛玄被尊为茶祖,是因为他在浙江台州修道炼丹时,还种植茶,开创了人工种植茶叶的历史,随后,茶籽传到日本、韩国。

去过浙江天台山葛玄苗圃的人都能感受到那里的仙气弥漫,但是,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一种分享和传播的精神,葛玄不仅是中国的茶祖,更是世界的茶祖。

07

陆羽:茶文化之祖

陆羽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著成《茶经》,里面囊括唐代及其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世人盛赞陆羽开创了中国茶文化,称他为“茶圣”,而在江浙一带,陆羽也常被尊为“茶祖”。

08

武夷君:开启中国茶叶种植历史

在武夷山,有这样一位中华茶神——武夷君。其传说,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

另一说是彭祖曾隐居于武夷山,活了七百七十岁,他有二个儿子,长子名武,次子名夷,武夷山因此而得名。武夷山也因武夷君的种种传说及其在道教中的影响,被道士奉为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洞天,名“真升化玄天”,成为福建道教的传播中心。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地、乌龙茶和红茶发源地、“三茶统筹”理念诞生地、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武夷君是中国民间信奉的神仙之一,是中国福建武夷山的山神、乡土神,武夷山因此神而得名。据史料考证,武夷君自古备受历代君主推崇,武夷君曾号令武夷先民移野茶于园,开启了中国茶叶种植历史。

范仲淹很喜欢武夷山的茶,“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诗中的“仙人”指的就是“武夷君”。

来源:茶道传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古茶走廊,与茶一次美丽的相遇

仿佛是一首歌,仿佛是一幅画,仿佛是都市休闲的快活林。午后的一刻,我在云南凤庆的古茶走廊,与茶一次美丽的相遇。

还未走进古茶走廊,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茶韵,沿途绿茶茵茵,树木苍翠,石径幽深,与茶楼浑然一体,互为衬托,相得益彰,尽显古典与现代气质之美。

走进古茶走廊,入雕栏之境,傍小桥之侧,闻流水之声,赏古乐之雅,让人觉得仿佛穿越时空,身处其中,感受到一份快乐与悠闲。一阵风吹过,似乎还有一两枝开放的花儿在轻叩窗门,传递着温馨的气息。伴随着那一阵阵悠然飘来的沉香和缕缕茶香,沁人心脾,以致于让人不急于马上坐下点上一杯茶,而是先要闭目深吸,享受一下心灵的片刻宁静。

走进文鼓楼,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万象随风动,物于心外;一缘伴茶来,妙在其中。”的对联让你细品茶中人生的滋味,寻找内心的感悟。正门上,“长空舞袖云肪动,高山摆案,嘉木当玄圭,神农作序;大地流风寸翰行,远岭横窗,玉壶呈月砚,陆羽成书。”使人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出传统文化与茶文化之间的水乳交融。

茶楼的内部装饰总是别具一格,陆羽、神农的浮雕栩栩如生,古朴的造型设计,古朴的家具摆设,简单的挂画配饰,恰到好处的灯光处理,使这个小空间朴实而又充满着一种回归本色的入世观,茶楼环境装饰设计不在于材料的贵重,不在于装修的豪华,而在于传统文化和现代休闲元素的结合,简约的造型设计,青石板的地面、砖墙,木质的吊顶,点缀透彻的射灯,使环境古朴而不沉重。

“盅中道茶,盅盅道茶,盅盅道茶品茶道;座坐知己,座座知己,座座知己唯己知。”茶道,历来被看作是一种高雅的品味文化,因为可以满足人们审美欣赏、社会交流、养生保健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际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茶文化更趋于多元化、多样化,所以古茶走廊从茶文化出发,营造富有茶文化的艺术氛围,让人们能在品茗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全身心的放松,体验到心灵的净化与宁静,此处便是休闲又能促进交流的理想场所。

文鼓楼,静静地吐露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芬芳。茶艺培训,音乐、舞蹈创作,摄影家文化沙龙。或挥毫泼墨,或吟唱谈心,至情至性。茶楼清静幽雅,茶香四溢,音乐缭绕。在这样的环境中,看窗外花开花落,闻流水声声入耳。听古筝高吟低唱,谈纵横古今传说。回归自然之趣,听茶水与时光觥筹交错。有时邀三五好友在此聚首,或与同道茗友一起品茶,甚至于一个人在这幽然之境,去静静地品读一本清心的书。让身心来一次彻底地放松,让平日的慵懒表露得淋漓尽致。“前生后世路相随,旧事无人梦自痴。半套青衣寒露透,一窗暮色寄相思。秦砖汉瓦今何在,唐风宋韵几人知。化羽成仙邀日月,随风起舞唱茶诗。”、“空灵俊秀地呈书,淡雅清香月画图。悟道何需三界外,休闲不在万缘足。前程路碎石阶印,古道秋深大漠枯。万岁茗柯归故地,千年古韵在茶都。”道出了与茶结缘,茶趣与文化素养的茶人合一境界。

古色古香的桌椅和考究的山水画是文香阁的标准配置,茶楼内拥有独一无二的茶座布局,一张张木漆茶桌被擦得铮亮,一套套饱经沧桑的木纹茶具摆在桌面上。“八百年驿道马驰,乃连系九州为友,四海为邻,一物为缘,若寻根日月精华,图宏业盛,礼齐韵雅,首当数彩云之南,古茶公社;五千里沧江龙动,最贵于六国同宗,三省同祖,七市同益,要溯源天地灵秀,山高水长,儒厚文兴,还请看锦绣凤庆,滇红故乡。”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走进文鼓楼二楼,最先迎候客人的总是幽幽的茶香,刚刚出壶的茶汤冲入一只只精巧的白瓷杯里任人品尝。品茶,啜的是一种意境,品的是一份情怀。几枚盈绿,超凡脱俗,在水中观其上下沉浮,仿佛人生的起起落落。而选择一份如茶般清淡与超然的生活态度,则需一种境界。

擎一盏清茶,任丝丝幽香冲淡了浮尘,沉淀了思绪。憩坐都市宁静清雅一角,柔和的音乐若有似无。其实生活本就如此简单,似是凝聚了太多的愁绪,太多的愁绪是因了心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烦躁时,恬恬然醉心于一盏佳茗,感受着茶之岁月,壶里春秋,云卷云舒;闲来无事时,赏玩手中或精巧别致或古朴大方的茶具,茶香缭绕,云气袅袅,细啜慢饮,悠悠回味,自觉齿颊生香,清幽扑鼻,疲劳顿消。虽说境由心造,但茶品、器具、美食、美景同样重要,它们能烘托品茶的意境。

文香阁除了茶品系列之外,还有根雕等工艺品,悬挂的字画,无一不跟茶有关,茶室内外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树成荫的花草,每位顾客都会情不自禁的去抚摸一下真假难辨的假树仿花。工作之余,带着周末的闲情,品一口茶,让人偷得半日闲。一杯茶水,似春的信使,沉淀着自然的讯息。

“品茗,就是品人生”。茶道的意思,是否可理解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轻轻的啜一小口,唇齿之间留有淡淡的醇香。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精致的茶韵工具,一流的泡茶功夫,让茶的艺术在古茶走廊展现得淋漓尽致。"喝茶之意不在茶",文香阁茶楼的茶,能怡情悦性,消去烦躁,使人们身心舒展;能清心醒脑,其乐融融,使人们振奋精神。

是的,时光如水,匆匆而过,或许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太多的快乐或忧伤,浮世的灯火明灭着思想,谁是谁前世的缘分,谁是谁一生的心疼,置身红尘,每个人都需要用一种方式来释放灵魂,而一杯香茗总可以让伤痕累累的心卸下疲惫,尽享一份安宁与通透,正所谓禅茶一味,云淡风轻。“漫履险峰神自定,独居空谷心常明。”能达到此等境界,人生何幸之至。

一杯茶,是一张张美丽的书签;一杯茶,是一首首生活的歌。它的那一丝苦、一丝涩、一丝甜,包含了多少悲喜的激荡,生命的共鸣。在茶韵斋,你可以放下绷紧的心情,尽情地舒展精神,“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茶韵斋楼拥有"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的舒适;拥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热闹景象;拥有“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的清幽;拥有“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的韵味。室内窗明几净,温馨典雅,精美的茶具款款玲珑剔透。各类名茶被主人怜香惜玉般收在吧台的厨柜上,店主和茶女们热情洋溢的笑脸,伴着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令你顿生宾至如归之感。

三五个人走进茶韵斋,茶女款款走出,笑意盈盈,彬彬有礼。然后,你随她轻巧地步入茶屋,听她娴熟地说着茶道,她的脸上含着恬淡的笑意,你悠闲地看她用纤指托起一件件茶具,看她小心翼翼地用沸水拭着小巧的杯盏,看她低着眉将茶水注入茶杯内,静静地等候着。稍许,她绽出一痕浅笑来,用手轻轻打开杯盏,茗烟袅袅升起,茶香四溢,然后缓缓地飘散,融入竹窗之外。我们几个人得半日之闲,散坐在雕花木窗下,静心品茗,或斟酌古今,或品味中外,或侃天南地北,或胡扯人间是非曲折。

此时,落座在厚厚的木质古櫈上,听着美轮美奂的轻音乐,接过茶女恭恭敬敬奉上的小盅香茶,音乐响起,随流淌的古乐流泻出赋予磁性的女中音,点拨着呼吸,一呼一吸间,满心的神圣与庄严,敬茶若神,恭敬心起,禅意弥漫,空灵而飘逸。

端杯,闻香,品味,喝茶,入喉,入心,入肺,入胃,滴滴甘怡,润泽身心。一杯,二杯,三杯……手心微汗,足心微汗,额头微汗,身体微汗……茶的魅力,一一彰显。经历了一场茶的洗礼,茶的浸润,让全身释然轻松,恍若飘飘茶仙般空灵。

心,被荡涤,氤氲在袅袅茶味里入定,纯洁,洁净,无欲无求,超然物外。不觉间,尘世的喧嚣和浮躁竟随着缓缓升起的茗烟一道散落开去。那一刻,也许是受气氛的熏染,也许是受环境的烘托,忽然,你便发现自己仿佛真的就有了一派“隐士”的气度和风范了。这时候,品着功夫茶,再看茶美的茶道表演,茶就变得玄妙而神圣了。于是,唐人那首著名的饮茶诗就会自然地闯进记忆中来:“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全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心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沉吟中,一杯香茶下肚,茶的美妙自然便是心知肚明了。真可谓“铅华洗净处,万类见真容。醉卧云天外,痴游大地中。机缘随世事,造化守中庸。欲念何堪尽,浮名毕竟空。”

身处古茶走廊,把自己置身于陶公的世外桃源,忘却一切的世俗,抛弃一切的痛苦,让心与灵魂静静地对话,尽享最原始,最纯净的时光。

【摘自2016年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庄文勤(云南凤庆)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茶,心灵之饮

(《吃茶去》杂志)茶道,其文化艺术并不在喝茶的解渴,又不脱离喝茶倒水实用性;既有欣赏娱乐的目的,又不追求娱乐欣赏。就像一个舞剑者,可以杀人,也可以表达舞蹈的艺术之美。但它的文化终极追求却在于锻炼心智。借以安心,获取精神深处的安寂,平淡。

茶,百草之首,万木之华。“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物质的,实用解渴的,是万药之王。“琴棋书画诗曲茶”是精神的,艺术的。在这里,我要努力说明白的,却是超越精神和物质,走在心灵的层面,调心的精神饮品。

面对这样茶汤,品读历史,品读文化,品读东方延续了数千年的优雅和文明。

在东方的系列修炼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的追求是使心灵接触到终极的真实。也就是我们平常知识层面,艺术层面,哲学层面无法达到的那个生命意义。

茶道,说白了,是冲茶倒水。冲茶时就冲茶,倒水时就倒水。我的一个学生在结课分享时曾说,第一次听笔者说这句话时,她的眼泪都留下来了。“这些年,我忙活些什么了!连喝口茶都想东想西的不消停,累不累啊!”

念头丛生,心总在别处。不经过身心管理训练的人,他的心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哪儿都去。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得到了最炫、最丰富的享受。可我们的心呢,一天得绕地球跑多少圈,炽火炽燃,片刻不得安息。我们常常将悲欢掌控在他人的一颦一笑间,将幸福建立在眼前他人空幻的海市蜃楼上;我们常为一句话耿耿于怀,为一件事困坐愁城,为一个人失魂落魄,为一念之差懊悔终生………

我第一次看到“狂心顿歇”这个词时,我的眼泪真的留下来了。那种奔忙,很苦。

我们周围随处可见的是,人们时刻拎着手机,须臾不得离开。好想一分钟“人机分离”都耽误了大事,天要塌下来了。其实,人说话都说不明白人自己,文字就能表达真实了吗?难怪人们已把这种手机短信恋叫做“玩暧昧”了。

回到家,第一时间打开电视机,这已成了中国人约定俗成的家庭生活方式。

电视就是家人,就是爱,就是一切值得的注意?

面对面的人不重要,身在远处的人,不相识的人却时时相通,身和心究竟是在哪儿分离的呢?

很多现代人,把家装潢的金壁辉煌,把衣着精致到无懈可击,把脸塑造成传奇的非非人类,把自己吃得沟满壕平。可静下心来体会一下,他的心灵没人经管。穿得衣衫褴褛,饿得瘦骨嶙峋,于寒风中瑟瑟发抖。因为他心灵的一日三餐没人供养。提着小灯笼,在漫长的夜里,像流浪狗一样,到处询问,我的家在哪儿?

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最显著的标致就是小品和相声。前人今人后人,人人走下神坛,相互娱乐调侃。但对自己也缺了几分尊重。因为有些东西是娱乐不起的,比如自己的心。把心放任天南地北,前尘后世,就不肯多放在自己眼前一秒。就好像当下,就没有多少价值值得停驻,就像当下和自己有仇。

这是一个对自己的最大浪费。所以冲茶时就冲茶,倒水时就只倒水。谁做到了,谁就入道了。身心合一在当下,安住在当下。

当一个人完全融入茶席,摆脱了自我,切断从前与未来,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冲茶倒水技巧完美的成为一体,从而,去触摸其中蕴藏着的奥妙的事物。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的茶席版,就是茶道。

茶道,不是茶之道。是借茶说道。行茶的每一个环节,都没脱离我们的日常范畴,实际而明确。但它妙就妙在具有一种状态,那就是在日常中又超然于世界的混乱与不安之外。

“饥时即食困时眠”,“食其时,动其机”,不饿为什么硬吃饭啊?困了为什么不赶紧睡啊?很多人一生没活明白,不尊重身体。所以吃不好,睡不好,惶惶不可终日。这种自我背叛,结果只能是导向混乱,身心混乱。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纵观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其实都不是算计和思考出来的。而是在一种身心合一的状态下,偶得的。像苹果熟了才落地,水开了才有蒸汽机。

茶道,只是透过瓶瓶罐罐来表达自己,在时间中演绎精神境界。久了,身体会因这种简单的反复训练而产生身体经验。像卖油翁在被人惊叹时,也只能说“惟手熟尔”。

茶道活动,是一种心灵训练方式。一席之上,净器就是净心,醒茶就是省身,冲茶就是开智,敬茶就是承当和奉献。如果说,茶仅仅是喝的,解渴的,满足了口腹之欲的话,那么茶就是奢靡的、颓废的、向下的,与道相背的。

很多人,一提及茶道,就大谈茶多少钱一斤,水是从哪儿运来的,壶是哪个大师的作品,茶是在哪个山上采来的,经过了多少道工序“神”化。每每这时,我都失语。

咱今天不提钱行吗?

因为,说到这种愉快而无伤大雅的“雅”文化来,当今的“闲”是必须谈钱的,贵!

如果没有不菲的连城价值,是镇不住现代人的。所以“闲”文化已蒙蔽在了商人的欺骗里。只有那些心境纯净,不以琐碎为目标,没有物质困扰的人,才有资格谈闲、谈雅、盘道。

可见,真正喝杯茶,是多么奢侈的事啊!

追求生存意义,是个无底的深渊。正像如何是“佛祖西来意”,这个问题问的人最苦,千百年来绕进去了多少好汉!它的神秘在于它本来是简单而熟悉的真理。这是个知性的探讨,是意想不到的生存之道。说实话,是想活明白的人都必须了解的。

因为体验真理,实在是最高尚的活法。

茶道的修行内核,是让包含一切真理的冲茶倒水的体验,提升冲茶倒水的生活。我们仍然是喝茶,茶席之上喝茶的人已不是日常的那个我。

所以茶道的艺术,是一种时时刻刻的创意。它绝不局限于华美的言辞之下。那种艺境和那种意境,非语言文字所能描述的,是一种心灵体验。

所以才会说,茶,是心灵之饮。

(摘自2012年第5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姜慧)

找到约362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