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19大茶山

找到约1,198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大倚邦传奇》:象明四大茶山的最佳打开方式

新书《大倚邦传奇》正式出版发行,关心和爱护的师友纷纷抢先拿到手一睹为快,频繁的互动交流中涉及最多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是莽枝、革登、倚邦与蛮砖这样的排列方式?缘由特别简单,就当下的象明四大茶山交通条件来看,这是为大家推荐的最佳入山寻茶路线图。

循着书中的指引,不仅可以通过阅读“卧游茶山”,也可以亲身登临四大茶山,一次性将四大茶山的自然与人文尽收眼底,好客的茶山人家热忱欢迎五湖四海的茶友们到来。

  

我们在开篇“从倚邦至象明:四座古茶山的前世今生”引文中开宗明义,阐述了书名的由来。

从进入官修史书记载历经三个时期:一是清代,从改土归流设立普洱府至清末,倚邦土司统辖四大茶山,这个时期倚邦代指四大茶山,这一点无需辩驳;其二是民国,历经多次更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名字是象明县;其三是新中国,经历多次调整,最终定名为象明乡。从初始的倚邦土司地,到转折期的象明县,再到尘埃落定的象明乡,行政区划不断调整,但其核心所辖皆为莽枝、革登、倚邦与蛮砖四大茶山,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实。

是故,这个书才有了两个名字,一是《大倚邦传奇》,二是副书名《从倚邦至象明:四座古茶山的前世今生》。

言归正传,先说第一部分“莽枝茶山”,“莽枝茶山风云录”历数了莽枝茶山的历史变迁过程,核心内容就是莽枝茶山三百年来的简史。

莽枝茶山记录了曼丫、红土坡、秧林与安乐四个寨子。前段时间易武镇与象明乡村寨更名,征求意见的期间,我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果说非要给六大茶山及名村寨找出来台前幕后的历史推手,那一定非厉行改土归流的雍正皇帝与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莫属,在君臣二人往来的奏折与批复中,反复出现六大茶山及各村寨,其中不乏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众多村寨。仅就莽枝茶山来说,就有慢丫(曼丫)、央列(秧林)、莽芝大寨、莽芝小寨,即将迎来档案记载三百年的村寨历史节点。

既往对六大茶山的叙述中,对莽枝茶山往往着墨不多,甚至被有人称为“小茶山”。分跟谁比,在六大茶山中排列,莽枝茶山面积不算大,具体来看至少有170余平方公里,那也是相当大了呀!

莽枝茶山广告牌

再有就是莽枝茶山的定位,就目前信史记载来看,六大茶山中最早进入官修史书的就是莽枝茶山(文献中“支”、“枝”与“芝”字交替使用)。

康熙三十年(1691)《云南通志》中有明确的记载:“莽支山、茶山二山在城西北普洱界,俱产普茶。”是故称为“六山之源,莽枝茶山”,意思是信史记载文化起源地,不可与茶树起源地混为一谈。由此,莽枝茶山就有了厚重的历史定位。定位很重要,这是安身立命的资本。

回过头来细说莽枝村寨,曼丫人特别会讲故事,茶山人称为“款白”,故事里的事,话里话外都是历史的镜像。如果您到访慢丫,不妨到曼丫老寨走一走,关帝庙遗址的功德碑只剩了一个残缺的角,落款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石碑本身证明了曼丫历史上繁荣的景象,石碑损毁的过程亦足发人深省,映衬出现实中的荒诞行为比小说更精彩。

曼丫老寨

有传闻说前段时间红土坡寻求改名为莽枝大寨,不知为何没了下文,但是红土坡人坚称自己是莽枝大寨人的后裔。

留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种名为“飞蚂蚁翅膀”的小叶种茶,就只有喝的没有卖的。有的茶就是这样,能有一次体验也是非常有趣的经历。

小叶种茶飞蚂蚁翅膀

秧林在档案记载中原初的名字叫“央列”,寨子里的老人家,还有山下曼赛的傣族口口相传,与信史记载相扣合,历经演变成了现在的秧林。

从央列到秧林,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变化呀!原住民的称呼让位于外来汉人客商的命名,这本身就是民族交汇融合的一个例证。

秧林寨门

秧林古茶园的茶树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有一种叶形特别小的名叫“绣花针”,我曾经央请当地茶农种一片,他的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想想也是,采摘制作跟张飞绣花一样,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就是觉得很有趣,想想看,人一辈子都不一定喝到一泡绣花针,它就是爱茶老饕也得不到的存在。

小叶种茶绣花针

曾经荒草丛生的牛滚塘近年愈发热闹了起来,今年的二月八百诗佳节设主会场在这里,欢歌热舞庆祝节日。

看看街头五省大庙的遗址,恍惚让人觉得有点穿越。传统社会都是在会馆庙宇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古人唱戏酬神,今人唱跳过节,历史照进了现实。

牛滚塘街

今年勐腊贡茶文化节暨第十二届斗茶大会,莽枝茶山一举夺得了金奖,真是喜大普奔的一件大好事儿。六山之源莽枝的厚重定位,十二年斗茶会首获金奖桂冠,应了好事成双的俗谚。以后莽枝人大可宣称:寻找六山之源,品味金奖莽枝。

牛滚塘街另一头是安乐村委会驻地,以前安乐村公所管莽枝茶山,后来新发村公所合并到安乐村委会,原新发村公所管辖的革登茶山也就统归安乐村委会管辖。一个安乐村委会管辖莽枝、革登两大茶山,这可真是茶山上才有的奇观。

书中第二部分是革登茶山,“革登茶山风云录”数说古往今来三百年变幻历程。

革登茶山广告牌

从景洪出发翻越攸乐山,进入勐腊县象明乡的第一个寨子就是石良子,这是个基诺族的寨子,寨民由莽通寨子搬迁至此。赶上了这次勐腊县村寨更名的良机,石良子一举改名成功为孔明山村。

基诺族过去自称攸乐人,传说是茶祖孔明丢落的一队士兵后裔,这次坐实了领受茶祖福荫的名声。附近有孔明山,山下有观音庙。境内有祭风台,当地人习惯叫大草坡,竖立了茶祖孔明的雕像,成了入山寻茶之人的热门打卡点。

二〇一八年公祭茶祖孔明大典

革登茶山古茶树最多的是值蚌,进出值蚌的路口立了块革登茶山地标石,立石之人也成了故事里的人物。

值蚌流传着茶山上最惨烈的家族兴衰成败的故事,时过境迁,曾经的往事都随风消散,只留下满园的古茶恩泽后人。

革登茶山地标石

新发寨民不断毗邻值蚌大搞建设,新建民居已经与值蚌连接成片了。新发寨名新近改成了革登大寨,达成了寨民的心愿。

其实新发原本的阿卡寨名蕴藏着历史的原初图景,改土归流设立普洱府以前,六大茶山上生活的原住民主要是窝泥、蒲蛮等族群,阿卡恰恰是原住民留下的寨名。

新发老寨

正对着茶祖地入口处马路对过,有一棵新发的茶树王。茶农问我:既然老茶树王不在了,那是不是我这棵茶树可以接替老茶树王的名号了?单就身价来说,确实够高,一棵树春茶一季承包费十万元。树也争气,去年干旱酷烈,还采下了十多公斤鲜叶。就这老当益壮的精气神儿,真可谓是当仁不让的王者气概。

民间传说的“孔明植茶遗址”位于新酒房的地界,现名为“茶祖地”,这是尽显民间智慧的天才级命名,立马高大上了起来。这里同样是入山寻茶之人的热门打卡点。

茶祖地(孔明植茶遗址)

新酒房的名字已经成为历史,现在改名成革登老寨。不光是现在山上的茶农爱喝酒,过去的人怕是爱的更深一点,那是难熬的苦日子里的慰藉。名字虽然改了,习惯依旧不变。

撬头山是个特殊的村寨,村民坚称自己是蒲蛮人的后裔,除了衣服样式与别个村寨不同,也没有更多的信息。就是这一点不容小觑,或许他们是茶山原住民蒲蛮人为数不多的同胞了。

撬头山的茶也脚踩两座山的风格,靠近倚邦的像倚邦茶,靠近革登的像革登茶。撬头山村民坦荡的很,既卖茶又卖酒,茶酒生意两生花。

撬头山寨门

茶祖圣地革登茶山,这是当之无愧的称谓。六山中两个与茶祖孔明密切关联的民间信俗遗存都在革登茶山,茶祖雕像在石良子(现名孔明山)大草坡,茶祖地在新酒房(现名革登老寨)地界。

书中第三部分是倚邦茶山,“倚邦茶山风云录”阐述历史变迁。

倚邦的地标石竖立在一个丫口,进进出出的寻茶人最常在这里打卡。

倚邦茶山地标石

倚邦地标石放在这里也是一个折中的结果,两边山里分布着架布老寨与锡空老寨的遗址。

位于森林中的架布老寨遗址,置身其中觉得时光都静止了。脚下穿寨而过的石板道,散落的柱脚石,大庙遗址的瓦当、青砖,无不诉说当年这里的辉煌。

不知何故,大河边申请改回原名“架布”的事儿没了下文,这可真是可惜。

出道即巅峰的“驾部”,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元江府志》位列六大茶山之一。直到乾隆元年(1736)《云南通志》中才被漫撒取代六山中的地位。

架布在嗣后文献记载中绵延不绝,偏就落下这么个结局,属实让人觉得心有不甘。

架布老寨大庙遗址

架布与锡空同为难兄难弟,都是从山上搬到山下,锡空略显好过一些,最起码寨名还在,虽然名字不准确,以前写作嶍崆。

老寨遗址的观音庙也被修缮一新,引得不少人翻山越岭去拜谒。旁边的观音山古茶园沾染恩泽,也有信念笃定的拥趸。

锡空老寨观音庙

从大丫口往倚邦方向,先是路过弥补。这是后来搬拢在一起的寨子,其中一个是细腰子,这也是出现在鄂尔泰奏折中的地名,可惜没有申请改回原名。

好在寨子拥有的大黑山不但是上风上水的宝地,出产的大黑山古树茶更是堪称倚邦身价最高的明星小产区之一。

寨子里的茶农很有智慧,在进出大黑山的必经之处设立了一道大门,各家有各家的锁。一道门锁住大黑山,成了一大奇观。

一道铁门锁住大黑山

麻栗树村民挨着公路边修了个寨门,进了寨门曲曲弯弯的道路通往寨子里。路上路下都是古茶园,往上连到倚邦街。

麻栗树不独是古树茶产量大,还有一棵倚邦太上皇古茶树。有寨门指引,又有太上皇打卡,再喝了麻栗树甜美的好茶,远方的客人自然会留下来。


倚邦太上皇古茶树

倚邦茶山最热闹的地界自然非倚邦老街莫属,这在书中的引言以及“倚邦茶山风云录”中已经阐述清楚。

可不要小看了倚邦老街,进出茶山的指示牌标注的都是“倚邦古镇”,这属实是不了解事情。清末光绪朝留下的一本《云南边情记》为美国国会大厦图书馆收藏,其中有一张倚邦舆图,也就是地图的意思。地图当中画了个圈儿,标的清清楚楚,倚邦城。

倚邦舆图(美国国会大厦图书馆藏)

称倚邦古城才符合历史,清代倚邦是土司城,民国时期做过象明县城。老人家就记得,以前住在倚邦街上的就是城里人,自重身份和地位,甚至不大乐意跟乡下人通婚。期盼有一天,倚邦古城的名号响彻云霄。

今年勐腊县政府着力打造五大茶山,倚邦茶山的着力点就在倚邦街。许多到访倚邦街的人感叹:老街古风不在。低头看脚下就会知道,脚下的倚邦街、石屏街与曼松街都是几百年的古道。土司衙门的石挡墙也在,没少人去打卡。

倚邦老街

更为重要的是见证历史的碑刻文物,都被收拢在街头倚邦村委会办公楼二层上的倚邦贡茶历史博物馆内,这堪称是全国行政等级最低的博物馆,却与千里之外全国行政等级最高的故宫博物院有一种内在联系。

清代的普洱贡茶就是每年定例由倚邦土司承办,易武土司协办,从这里启程送往普洱府、省城昆明,一直到京师皇宫大内去的。

贡茶圣地倚邦,鼎立六山之中。多少人奔着普洱圣地的名号,千里迢迢前来朝拜倚邦。

倚邦贡茶历史博物馆

实际上倚邦还是茶号的诞生地,惜乎茶号之源倚邦名声不彰。盖因老茶号的旧宅早已无存,还好有一些匾额、压茶石模等老物件留存下来,就保留在茶农的手中,这可都是无价之宝。

曾经的倚邦是茶马古道的枢纽,如今却成了现代公路交通体系的末端。

原属曼拱村公所辖地,曼拱一组、二组和高家队民居连成片,就连办公社房都亲亲热热建在一起。村里还有个民俗博物馆,保留下农耕文明时代的记忆。

曼拱贡茶文化广场

曼拱有名的是大黑树林,经常有人把其与大黑山搞混。从身价来讲,大黑山更贵,其次是大黑树林。有普洱茶友戏称为“大黑”与“二黑”,能与其成功牵手可不是容易的事儿。得有实力才行,一句话总结:非诚勿扰。

倚邦最远的村民小组之一当属茨菇塘,历史上曾经是竜得土便委竜批小寨地界,山上还有个五省大庙遗址。

茨菇塘拥有十多万亩林地,浩瀚无边的山林中的茶具有山川原野的自然气韵。

过去茶马古道经茨菇塘磬岭丫口通往外界,现在成了倚邦茶山道路尽头的村寨。内心有个大胆的设想,倘若从小黑江山架起一座桥梁,连同两岸的公路,茶山的道路交通体系一下子就筋骨通畅活络了,可望恢复昔日的荣光。

竜批小寨五省大庙遗址

老街子靠近曼拱,与倚邦老街不是一回事儿。老街子入口处有个观音庙遗址,与锡空老寨、曼林、石良子等处都有同样的信俗。外来客商大多崇信多子多福,并将这种习俗带至茶山。

对照当下,不但是旧有的信俗消弭于无形,就连生儿育女的观念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茶的背后,从来都是人的历史。

老街子观音庙遗址

过了老街子就是河边寨,行政区划上叫河边队,一直就这么混用,大家都知道是同一个寨子。除了家边的古茶园,河边寨还有一处名为小茶园的名产区,数千亩茶园占地面积很大,古茶树的数量稀少四散分布。

途经小茶园的茶马古道上有个不起眼的万年桥,还在边上立了个桥神碑。

小茶园极大,万年桥极小,相映成趣的地名背后透露出先民的生存智慧。更何况,小茶园的古树茶有着曼妙的风味,更加叫人回味无穷。

河边寨万年桥桥神碑

倚邦老街通往曼拱的半途岔出去一条公路,途经曼桂山通往曼松寨方向。

位列象明彝族乡七个香堂人古茶村寨之一,曼桂山显得异常低调,以至于往返曼松倚邦之间,途经曼桂山的人都不太在意。

曼桂山茶农在计划经济年代种有茶树,还起了个颇富时代特色的名字“毛泽东茶。”一语双关,听名字就知道树龄和品质,如日出东方冉冉升起。


曼桂山“毛泽东茶”

连通曼桂山与曼松之间的茶马古道地处深山密林之中,这是倚邦茶山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茶马古道。

想想也是,倚邦三条街之一就是曼松街,不但彰显了名声,更是凸显了雄厚的实力。

过去那个年代,全靠人背肩扛,顶多是骡马驮运,动下脑筋就知道那是多么浩荡的民生工程。关键在于过去官府从不出钱,全都靠的是民间集资兴建。更能说明曼松的超凡实力与地位。

从曼松寨还有一条路直通象明公路,路边建了个寨门,门额上原题为“贡茶之源”,后来改为“中国普洱贡茶第一村。”

曼松寨门

真正曼松茶的核心产区位于寨子背后的王子山上,山顶还有王子坟的遗址。搜寻梳理历史资料不难明了,先得是有王子,王子过世后埋葬的地方叫王子坟,最后逐渐传开叫王子山。王子的故事众说纷纭,背后的历史扑朔迷离。但却泽被后世,不仅有了王子名号的加持,更叫人惊叹的是山水形胜之地王子山,茶的品质得天独厚。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吗?还是背后另有深意?留给谜题等待世人破解,留下曼松供人品味感怀。

山连着山,王子山的那一边就是背阴山。若是开车走公路要绕出去几十公里,想要翻山往返需要多重利好因素加持。得开的是四驱的越野车,要有艺高人胆大的老司机,关键是认识山里密如蛛网的生产道路,一不留神,就跑错路了。

有趣的是曼松寨与背阴山交界处竖立了一块界碑,这也是六大茶山仅见的奇异景观标志。偶或能有走到这里的茶友,必定会下车打卡。

曼松背阴山界碑

过去的茶农更加自然随性,在各寨之间到处搬迁属于司空见惯,反正到哪里都是一样的穷。往前推上几十年,吃饱饭都是难事儿,谁还顾得上茶树?先是拿刀砍,再放火烧,结果茶树依然春风吹又生。想想茶树的这种坚韧的品质,再想想人的所作所为。道法自然中蕴含着大智慧。

背阴山寨子近年做了好几件轰动一时的大事儿,统计清楚古茶树的数量,茶农统一服装举着身份证代言自家古树。争取来了项目资金在寨子里修建了观光栈道,建起了六大茶山地面上最为豪气的寨门,喜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背阴山村寨门

第四部分蛮砖茶山开篇“蛮砖茶山风云录”,记述了蛮砖茶山三百年来历史变迁的脉络。

蛮砖茶山分属于两个村委会辖地,一是曼林村委会,下辖的曼林、高山、小曼乃都有古茶园。位于高山上的曼林、高山村落相距不远,古茶园连在一起,往往并在一起介绍。

曼林寨历史悠久,鄂尔泰的奏折里写作“慢林”。乾隆六年(1741)蛮砖寨经砍懒寨至慢林寨的茶马古道在六山历史上现存最早。除此外,就只剩下满山遍野的古茶园了,这是整个六大茶山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茶园。

与曼林休戚与共的高山,对外宣称自己要加上“曼林高山”,避免与易武高山寨分不清楚。

曼林地标石

小曼乃是数十年前从高山分出去的寨子,他们都是香堂人寨子。人搬走了,也就没了古茶园。后来赶上普洱茶火热的行情,想起先辈遗落在森林里的三岔箐古茶园,才又重新管理起来,为此,没少与瑶寨洪水河发生争执。

山里人有个赚钱的门路不易,好不容易看到了致富的机会,自然会从骨子里流露出一股拼劲儿。习俗、情理与法治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人间世相百态。


三岔箐古茶树

曼林、高山与小曼乃都是仰赖象仑公路出行,勐仑至曼赛段道路修建进展缓慢,看上去令人倍感焦灼,难以断定何时才能竣工通车,唯有路通了,才能解决交通带来的困窘景象。等到那时,这条进出象明的道路就方便快捷多了。

蛮砖茶山多数古茶村寨隶属于另一个村委会曼庄管辖,现在已经更名为蛮砖村委会。这对蛮砖茶山的村寨利好,却让四个从倚邦划转过来的寨子略显尴尬,大河边(架布)、锡空、曼松与背阴山。蛮砖村委会管的这四个寨子,在文化地理上属于倚邦茶山。听起来都让人觉得拗口,说出来像是绕口令。茶祖孔明擅长布阵,象明四山布下四象阵。村寨更名之后,很有可能让人更发懵了,这着实出人意料之外。

从象明街往上走,先是八总寨。老地图里标注的是八甲寨,这很有可能是清代保甲制度的遗存。每十户为一牌,每十牌为一甲,每十甲为一保,分设牌长、甲长和保长。属于传统社会的基层组织,后期兼负税收与维持治安。

八十年代提倡老茶园改造,顶住压力保留下古茶园的也是八总寨人出任的基层村干部。八总寨的茶树王就在路边不远处,往里面一直走,途经老寨遗址,往山上都是古茶园。

八总寨地标石

小曼竜的古茶园就在家边,据说上门女婿们没有分到古茶园,当代普洱茶复兴后,就到森林里去找寻老茶树,也就有了桃子寨森林茶。这还真是前人栽树,后人采茶,桃子寨茶的味道非常甜美。与日子过得如蜜甜的生活最登对!

相临近的新曼拱声称拥有桃子寨,这让小曼竜人颇有几分微词。茶山连着茶山,当然是核心产区的品质更好。亲戚套着亲戚,兄弟亲也要财帛分,或许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吧!


桃子寨古茶树

我喝到过滋味浓烈的新曼拱茶,据说是来自红石崖片区,简直就是古六山中的老曼娥,恰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种茶,回甘强而绵长。

临着公路边新建了寨门的曼庄,现在一并改名为蛮砖村委会蛮砖村民小组。曼庄大寨终于改回原名蛮砖大寨,历史上一直都是蛮砖茶山的中心大寨。

蛮砖寨门(原曼庄)

乾隆六年(1741)修建蛮砖会馆所留下的功德碑,同年修建连通蛮砖寨经砍懒寨至慢林寨的茶马古道功德碑,坐实了这里是六大茶山现存最早茶商会馆修建地,以及修建最早的茶马古道支点。这在六大茶山中有着无可撼动的地位,“商茶之源,蛮砖茶山。”

蛮砖寨也是勐腊重点打造的五大茶山庄园之一,或许未来能重现昔日的荣光。也印证了雍正《云南通志》记载:倚邦、蛮砖味较胜。只有茶的品质殊胜,方能支撑起来商贸的繁盛。

象明、易武的村寨重名的不少,其中就有么连寨。蛮砖茶山么连寨还有另一种称呼,就是摸林寨,足见过去遮天蔽日的森林植被之茂盛,以至于早晚时分人行其间要摸索着走。

么连寨的茶滋味甜美,奇怪的是几次我都是在荔枝树茶园里遭了罪,被毛毛虫叮咬后痛痒难忍皮肤过敏,被蜜蜂叮了额头后肿成了三角眼,看上去既可怜又搞笑。这也说明茶园生态好,才会有丰富的生态。

只是回想起来这辛酸经历,就像拣吃那棵野生荔枝树王上掉下来的果子般酸涩。让人吸取了教训,入山寻茶,首要的是保护自己。


蜜蜂叮咬后肿成了三角眼

同样与易武寨子重名的还有落水洞,蛮砖落水洞与曼迁一路之隔,这两个寨子都是香堂人寨子,不仅古茶园连成片,从老寨到新寨都一起搬迁。

象明彝族乡有七个香堂人寨子有古树茶,背靠古茶山,过上好生活的香堂人,几乎个个都是能歌善舞的好手,吹芦笙,弹三弦,跳三跺脚,支撑起来象明彝族乡的民俗艺术。


非遗传承人田小宝吹芦笙

茶山上的人来了又走,各种族群不停迁徙,反而是山下的傣族村寨世世代代守着故土繁衍生息。

蛮砖山上有个高山坝子,纳竜坝是象明彝族乡唯一有古树茶的傣族村寨。年深日久,纳竜坝傣家人族群的记忆不断模糊,亦真亦幻的传说中隐藏着历史上的图景。


仰望纳竜坝高杆茶树王

过了纳竜坝就是瓦竜寨,瓦竜寨有十三个民族,几乎是西双版纳民族构成的缩影。瓦竜人争取资金修复了一段茶马古道,历史上还有座瓦桥,其实就是廊桥。瓦竜古树茶久负盛名,此外还是象明拥有最佳山水景观资源的宝地。跨越磨者河的天生桥已经形成了极富野趣的自然景区。

天生桥

《大倚邦传奇》一书,引言“从倚邦至象明:四座古茶山的前世今生”梳理象明历史发展脉络。“莽枝茶山风云录”、“革登茶山风云录”、“倚邦茶山风云录”与“蛮砖茶山风云录”分别梳理四大茶山的历史脉络。

第一部分莽枝茶山书写慢丫、红土坡、秧林与安乐4个村寨。第二部分革登茶山书写石良子(现名孔明山)、值蚌、新发(现名革登大寨)、新酒房(现名革登老寨)与撬头山5个村寨。第三部分倚邦茶山书写锡空、架布(现名大河边)、弥补、麻栗树、老街子、河边寨、曼拱(含一组、二组和高家队)、茨菇塘、曼桂山、曼松与背阴山13个村寨。第四部分蛮砖茶山书写曼林(含高山)、小曼乃、洪水河、八总寨、新曼拱、曼庄(现名蛮砖)、么连寨、落水洞、曼迁、纳竜坝与瓦竜12个村寨。内文书写村寨的文章有31篇,包括了34个村寨。倚邦老街(一组、二组与三组)已经反复出现在引文与倚邦茶山风云录中,实际书写的村寨(村民小组)总数达到了37个。

革登白花林、倚邦龙竹棚与蛮砖小曼竜3个村寨(村民小组)留下了遗憾,有待将来修订时补入书中。书中已经书写的37个村寨(村民小组),总共加起来的数量是40个。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象明乡5个村委会66个村民小组中40个古茶村寨,按行政归属来讲,是40个村民小组。衡量的标准有二:其一是文献的记载或文物的佐证;其二是古茶树的印证,无论是保存较好的连片古茶园,抑或是屡经砍伐火烧后劫后遗存的散株古茶树,都有不可磨灭的重要历史价值。

充满魅力的六大茶山,总有说不尽的话题,总有写不完的文章。行知茶文化丛书已出六册中,《普洱六山记》272页,其中有大量的篇幅逐一解读了象明与易武现存的主要文物碑刻;《寻味普洱茶》291页,同样花费了大量的篇幅书写了影响六大茶山的历史人物;《大倚邦传奇》369页厚厚一本书,囊括了象明四山绝大部分古茶村寨,当您亲手拿到书的时候,您一定会感受到这是一本厚重的茶书。

行知茶文化丛书

实际上,在采访的过程中,卫成新先生、徐辉棋先生都曾问过我一个话题:“感觉你采访的内容不止是一本书啊!”我笑着回复说:“是啊!”这本书开启了四大茶山的新纪元,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

在我的心目中,象明四大茶山有N多种打开方式。在撰写《大倚邦传奇》的时候,采用了读者最容易理解,最感兴趣的一种书写方式,那就是象明四大茶山的导览图。当您走进茶山的村村寨寨,置身于历史的河流中,您就会切身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文化魅力。

作者简介:

马哲峰,著名茶文化学者,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勐腊县首届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行知茶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所著《普洱寻茶记》《读??中国茶》《普洱六山记》《寻味普洱茶》《读懂普洱茶》《大倚邦传奇》等,连年荣登茶媒体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曾荣膺《普洱》杂志优秀撰稿人,荣获河南茶叶流通领域发展二十周年杰出贡献奖,荣获创新中国茶百佳创新人才奖等。《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马哲峰,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春茶季】芒嘎拉古茶2021“我带你去寻茶”茶山游学,即将出发!

2021年之前,如果你没有到过茶山,那你与茶山之间的距离,就不仅仅是一个茶杯。你是否想象过:每一杯茶汤背后的那座茶山,会有多么壮阔?

在茶山,眼睛能够看到的,心灵能够感受的,不仅是勐海各大茶山的古茶树和古茶园,还有勐海茶山的自然风土、茶山人民的生活方式。

拨开对茶山模糊的印象,在一年中最充满生机的季节,走进好茶原产地,解锁一山一味的密码!

我们的优势

茶山游学精彩提前看

1、经典游学地点

帕沙

在帕沙之巅古茶园,“触摸”天空;

贺开、邦盆、老班章

最超值、最震撼的游学路线;

老曼峨

佛光照耀下的古茶园;

曼糯

揭开勐海第一香的秘密。

茶人的最后一站是普洱,

终点在茶山。

用味觉撩开对普洱茶的印象,

用眼睛打开对普洱茶的视界,

用脚步丈量茶山的广阔。

2、一个对的向导

到茶山,选一个“对”的向导,

决定着你此行是到此一游还是深度学习!

遇到一个“对”的向导,

打开你对茶山的新印象,

我们能给你的向导,

专业知识过硬,

远近闻名的茶山通,

让你的茶山之行超多收获、超多精彩。

2021“我带你去寻茶”是芒嘎拉古茶面向全国茶友推出的茶山深度游学,5天的行程里,我们将带你走进勐海县内各知名古茶山,芒嘎拉古茶旗下精制工厂、各初制所,了解一杯茶诞生的全过程,也了解这一杯茶的文化底蕴。

“2021春茶季”即将开启,这是一年中去往茶山最好的季节。走出茶席,走进茶山,近距离感受甚至体验茶山的风土人情,了解最新普洱茶行业动态。

芒嘎拉古茶2021“我带你寻茶”全国报名正式开启,欢迎茶友加入!

一、活动信息

1、主题:芒嘎拉古茶“我带你去寻茶”茶山游学;

2、活动时间:2021.3.19—2021.4.20;

3、活动地点:云南·西双版纳·勐海;

4、主办单位:云南芒嘎拉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勐海芒嘎拉茶厂;

5、报名时间:2021年3月5日—2021年4月10日;

6、参与群体:芒嘎拉古茶各专营店、专柜VIP客户,资深普洱茶友。

二、活动行程

三、报名方式

芒嘎拉古茶全国门店报名。

芒嘎拉古茶2020“我带你去寻茶”茶山游学活动,即将开启。5天游学里,您将能探秘勐海帕沙、贺开、邦盆、老班章、老曼峨、曼糯古茶园,在初制所、精制厂里体验普洱茶初制、精制工艺,学习古茶树、古茶园知识......更多精彩活动,欢迎您到茶山来体验!


洪普号茶山味道第19期上:普洱茶是新茶好喝还是老茶好喝?


  ————/BEGIN/————

  hello,好久不见,第19期茶山味道,我是老洪。这一期,我们主题是新茶好喝呢还是老茶好喝?
  那其实说到新茶,在我们的普遍人的记忆里边,我们都会想到就是你周围的人都会告诉你,新茶喝起来胃寒,或者说苦啊或者涩啊。
  各种原因都会听到说就是我们一个概念,就是说一定要把普洱茶变成古董传下来才好喝,那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在10来年前我的记忆里边也是这样子,说实在话,我个人接触的普洱茶,最开始我个人爱的是什么?
  我个人爱的是熟茶,后来发现熟茶没有味道,更不像生茶那种来的那么细分,那我就会开始慢慢的去爱上了生茶。
  那其实每一个人,在我发生在我身上的我身边的都有,就是大家的概念是什么?

  新的生茶不好喝,那我们当然比如说太新的,我们从树上摘下来鲜叶,然后杀青、晒干成为了毛茶。
  那这样子来喝的话,这最新鲜的时候其实是有点顶不住,这因为为什么呢?

  茶叶其实最新的树上是寒的,那么摘下来以后,我们在锅里面炒,是燥的。那这个时候我们在山上的一个专业的词语叫发汗,需要发汗。也就是说把他的燥跟他的寒退掉,那么这个周期需要多长时间呢?
  如果是说我们压成饼,那么大致的话半年的时间到一年的时间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太新确实是有点问题,是因为没有发汗嘛。

  所以它的口感各方面都会弱一些,但是如果你第2年来喝,你就会发现了嘛,不一样,你喝到的茶是非常享受的。
  为什么说非常享受呢?这里我们要区分开说的一点就是什么?

  金融属性的产品,一些工业化的大批量的那种一做就是可能几十吨的那种,那是不可能的,那因为什么?

  我们整个云南的产量(茶叶)才30万吨,那么纯古树市场它的比例是多少呢?占不到1%。
  那么作为金融属性的产品,他是不会来做得,很多时候就是整件整件的他(商家)才拿去炒作的,而像我们这种精微小产区的品牌,我们做的是什么呢?
  我们做的是拿来喝的,那这里要搞清楚一个问题。
  在我看来,我们得用10多年的经历来告诉你,就是新茶可不可以喝?一定可以喝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主要是原产地对、环境对、生态对、树林对,如果这些都是对的,那么你现在喝起来是很舒服的。
  因为多了什么,多了新茶的花果香,这个蜜香,包括那种原有的那种新茶鲜爽。老茶是没有的,因为在长期的这个存放。

  它会什么?它会把香气去慢慢的变弱,然后最后变成什么?
  变成醇厚,也就是像什么像一个老人家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不要说心茶不好喝,这个观念我们得根据时代来看。
  在我看来,我个人的说就是用成长性的思维,因为很多时候我听的也是这样子,包括我的太太、我的小孩,他们现在也在喝新茶。

  那有些人会跟我开玩笑的说,那不行啊,太寒了,我们这么多人,我这么多年喝下来,作为白老鼠这么多年,你看到我有没有什么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
  气色也好,身体也好,刚刚做完呃一项非常大的那个(手术),毕竟到人到了接近的中年吗?
  那我也去今年也成立的去做了一些体检,没做之前,其实心里边还是毛毛的,做完妥妥的,心里边安稳了。

  这个事情是要做的,所以不是说别人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个人觉得还是要听从自己的。
  因为我们追究一下老茶,在这不是说老茶就一定不好,你就一定好。什么都有两面性,客观的去对待
  好的,相对非常的少,因为说像早年的中茶有代工,早年的孟海茶厂这些,其实我们回归到历史,在早年我们的茶2000年以前我们是私人企业是不可以的。

  是2000年以后雨后春笋,大家才开始了这个私营企业才可以做茶。那么在最早的其实我们云南更多的是什么?
  滇绿或者烘绿,就是绿茶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普洱茶。而普洱茶是在2000年过后如雨后春笋般的,大家才会对它的认知,因为早年大家其实更多的喝的是什么?

  铁观音好或者红茶,或者你当地的绿茶,那么普洱茶为什么能作为独领风骚呢?
  在整个中国的茶行业里边,它能一路的在增长,包括今年的双11的数据出来,去年占了38.6%,今年占到41.6%,也同期的在上涨,为什么呢?

  因为全球来说没有这么大的古树群。
  也没有这么好的一个环境,因为整个西双版纳是为什么是处于阿拉斯加不是阿拉斯加跟那个阿拉善就是那个沙漠那个地方,它是同一纬度的。
  在那边是沙漠,而我们西双版纳来同一纬度是一个热带雨林,而这块宝地真的就是上帝献给人们的一块,非常难得的,在早年整个西双版纳州是绝对全部都是森林覆盖的,没有村寨,傣王是,听说当年是什么?
  整个西双版纳现在目前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什么烧出来的,那么在回顾历史包括到80年代的时候,70年80年代左右的那个时候,我们当地没有什么旅游业,也没有什么这种烟叶,那烟到后期才起来,早年我们靠的什么,就是大面积种植茶叶。
  出口就是靠绿茶,那我们会出现云抗1号啊、10号啊哈,这种这种大面积的这种工业化的这种植。
  那为什么说工业化的种植不好呢?因为它是密集型的种植嘛。简单来说,如果我们这间房间只有30个平方,30个平方,如果此刻我们三个人坐在这里边是不是比较舒服。
  但是如果我们这里边放上100号人,你有办法坐在这里边喝一泡茶或者吃个饭、喝杯茶吗?No,根本不可能,其实万物我觉得在我个人看来就是它是一样的。

  好,那最重要还是什么?
  最重要还是它的生态环境,所以说台地产密集型的种植,它求的是量,不是品质,而森林里边的这种大面积的这种生态平衡,这种多样化的生物出来的茶,我一直在强调这个问题是什么?

  只有这种茶你喝进去才会发现它的喉韵,它的舒服哈,这种茶是完全不一样的。

  ————/未完待续/————
找到约1,17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