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尊品金骏眉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舒曼:“考亭书苑”茶韵咏叹

“考亭书苑”这款茶是上海茶客舌尖上记忆里的一个闪光点,如今在上海滩拥有“考粉”无数,亦有数不清的上海茶馆、茶庄正在经销着由考亭书苑荣誉出品的“正山小种”和“红乌龙”,看着、闻着茶香如此溢满申城,在茶客杯中缓缓地吟唱,这首先还的感谢武夷山桐木关的魏华先生把闽北精品好茶——“考亭书苑”引入上海。

“考亭书苑”有系列精制茶品推出而广受青睐,细细品味,有时光荏苒,也有难以言说的情怀,但能撩动诸多喜欢“考亭书苑”茶客情感因素的却恰恰是“正山小种”的温馨心语。钟情于这款茶是因为“考亭书苑”除了在武夷风景保护区内拥有生态茶园基地外,更有叶兴渭、郑成根这两位杰出的制茶大师倾情出演,且融“烟熏”小种风雨,沏开那记忆的坳头村制茶历史。

叶兴渭,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研究总工程师,有研制正山小种55年历史,也是“金针梅”茶研发人之一,在小种红茶领域有其独特发言权;郑成根是第一位金骏眉茶青样本提供人,也是武夷山正山小种研究所首席制茶师,1997年独创研发“红乌龙”而茶香江湖。所以有人说,有此两位制茶大师坐镇,考亭书苑有好茶的口碑不外传也难,于是便有茶客端着茶杯洋洋自得,大有“坐拥‘正山’看外山”的感觉。

有茶友喜欢在冬日里,捧一杯热腾腾正山小种,谈古论今,朝花夕拾,可有风雨回忆,可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然而这一切,都是在考亭书苑的茶汤倾注下完成属于自己的一个个命题,于是有感而发:“既然我已钟情于考亭书苑,没有理由不含情细诉我心中对正山小种的爱意”。

说起“考亭书苑”,自然会联想到朱熹晚年在武夷山南麓建阳创办的“考亭书院”。而“考亭书苑”乃据“考亭书院”名号而来,是为纪念朱熹在似水流年的恬淡时光里嗜茶、爱茶、品茶、植茶的情结而来,是为一代大儒人生跋涉的宏儒精神而来,是为在淡然的岁月里缓缓地绽放九曲山水风光而来。

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因四方前来求学的人众多,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筑室建阳兴办学堂,初把学堂称为“竹林精舍”,后改名为“沧州精舍”。因朱熹嗜茶有加,亦常在“精舍”内外与文友赋诗挥毫、品茗论道。宝庆元年(1225年)建阳县令刘克庄建祠纪念,淳祐四年(1244年)诏为书院,御书“考亭书院”匾额。于是,考亭书院随着朱熹的名号远播四海,流传千古。在考亭书院,朱熹躬耕茶事,把种茶采茶当作讲学著书之余的修身养性之举,朱熹的茶事活动亦体现了与武夷山自然风光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情愫。考亭书院是朱熹一生中创办的最后一座书院,为当时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朱熹在闽北建有多座书院,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在建阳位于麻阳溪畔的考亭书院了,也正因了朱熹的考亭书院影响,建阳也因此被称为“理学之邦”。不过,史学界有人说,在当时中国就其书院规模而言,考亭书院远不及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四大书院,但是若以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影响而论,“考亭书院”足以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座书院相提并论。

鉴于此,魏华说,让昔日考亭书院的“理学”思想就体现在“考亭书苑”茶文化“游学”韵味体验中。在武夷山脉溪流旁,围炉煮茶,待沸水激活你的心绪,素手调一曲琴箫和鸣,兑上一份闲情逸致,还有半梦清趣半幽居的心情,此时一杯茶已然超越了一切,沁入了武夷山“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悠悠韵味之中。

品茶,不仅讲究茶的色香味形,更讲究茶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所以,昔日考亭书院的一杯茶,其茶品已非物质意义而言,而是与人生哲学有关联。诚如朱熹在品武夷岩茶所言:“饮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咏武夷茶》)。在朱熹眼中,饮茶为一洗尘心,悠然地与自然相处。他在建阳曾写过一首茶诗名《咏茶》,是在参加其表兄邱子野设的茶宴会上而作:“茗饮瀹甘寒,抖擞神气增。顿觉尘虑空,豁然悦心目”。由此可见,朱熹品茶,更多的是从人生态度上考量人生的处世机缘来领悟茶道的真谛。

说起朱熹喝茶,许多人都以为他常喝武夷山茶,譬如朱熹常与友人在武夷山“茶灶石”上品饮名茶、吟诗斗茶,并留下“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茶灶》)诗句。其实不然,朱熹从不刻意挑剔茶叶,走到哪里就喝哪里茶,属“遇茶吃茶”之人。绍兴十八年,朱熹游杭州上天竺寺院与慧明(文畅)法师以茶结缘,谈兴盛浓。这杯鸠坑种的龙井茶让朱熹喝出了“沙门有文畅,啜茗漫留题”(《春日游上竺》)的绝妙诗句;淳熙六年(1179)至淳熙八年(1181),朱熹在南康军任职期间,曾多次到康王谷游历,享受当年陆羽以好水谷帘泉水泡饮庐山云雾茶时所体会到的雅兴和畅快之感,留下了“采薪爨绝品,渝茗浇穷愁”(《康王谷水帘》)的深刻印象。朱熹后来在庐山卧龙岗品茗逍遥感怀于“玉渊茗饮余,三峡空尊愁”(《卧龙之游得秋字赋诗纪事呈同游诸名胜聊发一笑》)深切体会。但凡朱熹外出纵使游山玩水,总会寻茶觅茶,是朱熹一大人生乐趣,但他在享受山水之乐中仍不忘“座对清荫只煮茶”(《积芳圃》)的清香与悠然,要的是茶烟缓缓、心不落尘的感觉。

承袭朱熹茶意深处的是考亭书苑对“琴棋书画诗曲茶”形而上追求的境界。看案上一花,赏一季嫣然;闻席间一琴,听一夜秋风;品茶中一席,得一方清趣。有人邀友畅谈忘尘之处,就会联想到“考亭书苑”茶寮中的滴水微香,那番流水洗肌骨、席间如清林的淡泊情怀恰恰是喝茶人身在茶席、心闲山野的浪漫追求。

茶无雅俗,与人共饮。以魏华之见,人这一生都是在一杯茶中相遇,无论是在寒冬还是春秋。我在泡茶,你来喝茶,我能做的,是为你冲泡一杯昔日考亭书院“理学”之茶,浅啜即可,不必深究,因为朱熹理学思想始终在这杯茶汤里与您相逢。而“考亭书苑”这杯茶韵,即使你身在远方,也能彼此牵挂。

秉持着这份念想,魏华坚持在制茶过程中,以物性为上,遵茶理,合三才,拜五行,使得茶性尽显,如武夷山的一缕风、一场雨,清馨来自天际,品一口,却能澈入心底。魏华认为,坚持武夷山“正山”品质,致力于将“正山小种”红茶发扬光大,自始至终是考亭书苑发展的终极目标。也许正是魏华的这份牵挂和用心,在2016年7月举办的上海“考亭书苑杯”茶艺职业技能竞赛上,使考亭书苑的茶香韵味大放异彩,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自古文人墨客对武夷山茶的描述和点赞是实实在在的,一杯隐藏在考亭书院的茶韵却从来没有离开记忆,那一幅镶嵌于心的朱熹在建阳茶事活动的画面,给人带来的绝妙诗意和无限遐想……

(舒曼茶话写于2018年8月上海浦东清茗斋)

“一两黄金一两茶”,谁炮制了几十万元1斤的天价茶?

部分茶叶正从农产品演变成奢侈品

甚至成为越来越受青睐的雅贿媒介

这些异化现象,集中发生在最近十余年

天价茶乱象背后

本刊记者/周群峰


清明节刚过,一则“10公斤茶鲜叶拍出1068万元”的事件刷爆网络。4月7日晚,由中国茶叶拍卖公司选送的“2021‘锦绣茶尊’10公斤茶青开采权”,以168万元的底价在阿里拍卖平台公开拍卖。最终一位编号为“X8634号”的竞买人,以1068万元的竞价成功夺得该开采权。“锦绣茶尊”古茶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专家称树龄达3200多年,2015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最大的古茶树(栽培型)”。

清明前后是新茶上市的季节,但今年的茶叶市场却早已暗流涌动,全国各地的茶城、茶叶市场成了重点“监管对象”。杭州是知名龙井绿茶产地,杭州市区内知名度最高、专卖店最集中的茶叶市场位于上城区解放路附近,最新采摘的2021年龙井新茶已在此上市。3月15日,上城区纪委区监委派驻第二、第三纪检监察组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到此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婺源绿茶是江西上饶的特色名茶,截至3月底,上饶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50余人次,巡查茶叶经营单位630余家次,发放告诫书630余份。

各地执法力量“闻风而动”的原因,在于“天价茶”背后的送礼之风、奢靡之风。48万元/斤、45万元/斤、38.8万元/斤……今年春节假期刚过,多款武夷岩茶因惊人的天价再次引发关注。新华社发文称,“天价武夷岩茶”愈演愈烈,少数岩茶被炒作成“办事茶”“送礼茶”,成为热门高端礼品,并滋生回收、代售等变现业务,“天价茶”的背后暗藏“四风”等腐败动向。这已是“天价岩茶”第三次被新华社曝光。

卖茶靠“讲故事”,收益靠噱头炒作,普通茶附上“大师”的签名和照片,价格翻了十几倍。当前茶叶市场一个字:“乱!”在3月10日福建省召开的一场研讨会上,福建省消委会秘书长薛承枫直言,等级乱标、价格乱喊、名字乱取已经成为当前茶叶市场三大乱象,亟须整治。

位于云南临沧市的“锦绣茶尊”古茶树。

“天价茶”并非武夷岩茶独有,云南普洱、安溪铁观音、太平猴魁、西湖龙井等茶叶也都有过每斤数十万元的拍卖价。无论是业内人士、资深茶友还是普通消费者,都有共同的感受,部分茶叶正从农产品演变成奢侈品,甚至成为越来越受青睐的雅贿媒介,这些异化现象,集中发生在最近十余年。《中国新周刊》近日采访了解到,业内苦“天价炒作”久矣,但行业顽疾积重难返。

“一两黄金一两茶”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分为大红袍、水仙、肉桂等产品。武夷山市政府官网上介绍,武夷岩茶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武夷岩茶已知品种就有264种。

目前,武夷岩茶的价位绝大多数在每斤数百元到数千元之间。武夷山市大叶岩茶厂法定代表人肖卫财在接受《中国新周刊》采访时,以他自己门店的销售情况分析,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茶叶价位都是300~500元/斤,追求生活品质的顾客会选择1000~2000元/斤的茶叶,特别富裕的会购买2000元/斤以上的茶。

但是,随着武夷岩茶知名度的提高,近年来“天价茶”频频出现。福建省茶叶学会原常务副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姚信恩告诉《中国新周刊》,他进入茶叶行业已经有五六十年,最近几年才知道市场上出现了每斤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天价岩茶。

2021年1月11日,一份“2019~2020年度武夷岩茶”榜单在网上热传,榜单列举了22款武夷岩茶价格,价格最低的一款为1.8万元/斤,最高则为45万元/斤。其中,价格在6.6万元(含)/斤以上的占了17款。因为该表格为黑底白字,所以在业内被称为“黑表格”。

该表格制作人为陆建强,是上海的一名“岩茶发烧友”。陆建强告诉《中国新周刊》,他是一名武夷岩茶的消费者,也是某武夷岩茶上海茶友群成员。早在2018年,他就制作过一款“黑表格”。当时,他了解到一款名为“远香”的武夷山岩茶,成交价48万元/斤,就突发奇想,想把一些高价的武夷岩茶做个统计。同年4月30日,他制作的“黑表格”发布,共收录了19款岩茶。最低级的一款3万元/斤,最贵的一款为520万元/斤,“远香”岩茶排名次席。其中6.6万元/斤(含)以上的占了15款。“其实,天价茶的‘含水量’也是很高的。所谓天价茶几乎都是茶企自己定价,成本可能只有几千元/斤,但是可能卖到十几万元/斤”。

“黑表格”中那款520万元/斤的茶格外引人关注。2005年4月17日,在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上,20克武夷山九龙窠“母树大红袍”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竞买人为新加坡人陈汉民。“我算了下,折合人民币520万/斤”,陆建强称。母树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只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产量不足1斤,且早已停采。2006年,为防止品种种性退化,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母树大红袍进行停采留养。

“黑表格”中一款名为“国宾大红袍”的岩茶,售价9.999万元/斤,该款岩茶由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推出。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周刊》,该款岩茶确实为其公司制作,每年限量100套,每套60克。“每年都能卖完,有的人买了收藏或送人”。

近日,《中国新周刊》记者在福建武夷山、南平、福州等地采访时发现,有的茶企在定价时,按照“一两黄金一两茶”的标准,给一款茶定价十几万元,有的价格甚至远超金价;有的茶企自称制作了一款“非卖品”或“品鉴茶”,但流向市场后,被炒成天价茶;有的茶企为博人眼球,会给某款岩茶起诸如“坑爹”“勾魂夺魄”等恶俗花名。

一款名为“坑爹”的岩茶,由武夷山市永鹏茶叶有限公司推出。与该茶企相关的宣传资料显示,这款茶由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永鹏手工制作,每年产量约为60斤。2017年市价为13.6万元/斤,与当时的实时黄金价格相当,堪称“一两黄金一两茶”。因为制作这款茶的原茶,取材于牛栏坑最早种植的那一批肉桂茶树,是牛栏坑的“爹”,故取名“坑爹”。

在网传的武夷天价岩茶名单中,除了茶企明码标价的一类,还有一类茶企,对外打出“非卖品”“品鉴”等字样,并不标价。武夷山市一位茶企老板称,有的天价茶打上“品鉴”“非卖品”等字样,也是茶企的一种营销手段,会让人觉得更加神秘和珍贵。在这种心理下,能拿到这种茶的,会觉得很有面子。

并非所有高价茶都是炒作。也有受访者认为,对一些真正有高技术含量和品质的茶叶而言,很难用成本价衡量其价值,也为天价茶的出现提供了空间。相比绿茶、白茶等其他茶种,武夷岩茶等茶类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福州日报》旗下客户端“掌上福州”曾介绍,以最著名的大红袍茶为例,它工序繁复,涉及采摘、倒青、做青等十多种技艺。需要至少几十个人在短时间内争分夺秒地做茶,任何一个大师根本无法独自完成。此外,由于武夷岩茶剔净茶梗只留叶片,加上足火焙制,所以约8斤武夷岩茶鲜叶才能做成1斤干茶。中国其他茶类,鲜叶和干茶比例大多为4:1,仅为武夷岩茶的一半。

武夷山市茶叶局局长王晓军告诉《中国新周刊》,生产岩茶非常损耗身体,为了生产一桶茶,师傅要不间断地看火候等,需要24小时不睡觉。肖卫财介绍,岩茶制作周期特别长,每年4月中下旬到5月中旬是做茶季,需要经过采青、晾青、做青、炒青、烘干、筛选老叶老梗、焙火(退火)、拼配等程序,一般到了农历八月后,才能喝到当年的新茶。

谁炮制了天价茶?

天价茶是如何进入市场的?2月20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在武昌区一家裕昌隆茶行采访,老板称,该店是武夷山瑞泉茶叶有限公司的湖北经销商。店内最贵的“瑞泉圣匠”,为38.8万元/斤,“这个货很少,武汉暂时没有,需要的话付了定金随时给你发货。”武夷山瑞泉茶叶有限公司股东黄圣强接受《中国新周刊》采访时,承认这款茶是出自其公司,但否认该价格是该公司制定。“这是一款‘非卖品’,价格怎么出来的,我们也不清楚。因为这款茶产量太少,我们没有卖。但是我们公司每天接待很多人,有时也会给一些朋友一两泡。”

王晓军告诉《中国新周刊》,天价茶价格并非来自茶企,有些经销商炒作成天价茶后,“茶企(为了商业利益)也只好认账了”。浙江茶文化学者梁宏亮认为,相对来说做茶的思路闭塞一点,卖茶的脑洞大一些,“(他们)联合起来,搞出知名度和暴利何乐而不为?”

多位武夷山茶企老板告诉《中国新周刊》,其实很多天价茶就是个噱头,一些茶企靠着天价打名气,目的其实是卖普通的茶,“还有一类老板比较好面子,他们看到别的茶企推出天价茶,觉得自己没有会低人一等,于是也跟着推天价茶,不在乎能不能卖出去”。

茶企和消费者,是天价茶链条的首尾两端,生产心理与消费心理共同炮制了天价茶。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周刊》,天价茶消费群体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具备极高消费能力的人,买茶的标准往往是“谁贵买谁的,谁知名度高买谁的”;第二类是一些岩茶发烧友或茶企同行,他们听说一款天价茶后,偶尔会高价买一泡(一般8~10克),目的是满足好奇心,或研究好茶的工艺提高自己认知;第三类就是送礼所用,往往是“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这类消费也能滋生官场腐败等不正之风。

在“炒茶”江湖中,一些传统的制茶“大师”也成为推手。从事茶行业生产和研究20多年的浙江茶文化学者梁宏亮告诉《中国新周刊》,“大师、非遗传承人”,多为传统工艺即将消失,工业机器即将完全替代人工的产物。

新华社报道称,一款在武夷山当地只卖每斤三四百元的平价茶,在外地企业的包装炒作下,被渲染成“大师”工艺、“大师”水准的高价茶,附上“大师”的签名和照片,价格翻了十几倍。多位业内人士印证,不少“大师茶”并不是高品质茶,也不是“大师”制作的茶,有的就是一些大众茶改头换面而成,有的还打着大师“监制”“封存”“推荐”等擦边球,卖出高价。

2017年12月8日,碧水丹山?岩骨花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系列之王顺明武夷岩茶(大红袍)展在北京举行。图/中新

岩茶是武夷山的特产,由于独特的制作工艺,别的茶叶产区几乎无法模仿。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评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刘宝顺、刘峰、王国兴、刘国英等12人成为首批国家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王晓军告诉《中国新周刊》,“大师”是民间的称呼,准确的说法应该叫“武夷山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目前,武夷山市国家级、省级、武夷山市级的岩茶、红茶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共21人。其中,刘宝顺与王国兴目前在武夷山市茶业局茶科所任职。“刘宝顺的孩子有茶企,王国兴是帮人家制作茶叶,他们的(这个)情况都跟组织和纪委报备了。”王晓军说。

在这些“大师”中,刘国英因一款名为“空谷幽兰”的天价武夷岩茶受到关注,该款岩茶12.8万元/斤。2019年5月20日,武夷山市岩上茶业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该公司与刘国英合作研发的“空谷幽兰”,2007年问世。公司将每年所产出的少量“空谷幽兰”作为礼品赠送给优质授权经销商和茶友以供分享、品鉴。刘国英现任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他对《中国新周刊》回应:“空谷幽兰”这款茶的确是他指导着(这个茶企)做的,“但这款茶是非卖品,也不是我定的价。”

定价混乱背后的标准之痛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曾公开批评,近年来,市场上天价茶、山寨茶、以次充好、以旧掺新等销售“潜规则”频现,并且茶叶好坏、真假全凭专家一张嘴,这让原本就缺乏科学评判标准的茶叶市场更加混乱。

“天价茶”并非新生事物,也并非武夷岩茶独有。2006年极品信阳拍卖会上,信阳毛尖茶王“蓝天玉叶”以74.5万元/斤的价格成交;2007年,首届“黄山杯”精品名茶拍卖会上,50克汪满田牌极品黄山毛峰以8.5万元的天价成交;2009年,济南“国礼茶安徽太平猴魁名茶拍卖会”上,100克太平猴魁拍出了20万元;2011年,在都匀毛尖新茶拍卖会上,贵州“都匀毛尖特制珍品茶王”二号(150g装)最高成交价格达10万元;2012年,中国海峡名器名茶春拍上,安溪茶王赛清香型铁观音以6.7万元/100克价格成交……

“当前存在一个怪象是,茶叶包装昂贵精美,只装一泡、两泡,包装的费用都超过茶叶本身。”在3月10日福建省的一个研讨会上,有业内人士指出。

肖卫财称,茶叶圈水分大得很,有些茶企铺天盖地地做各种虚假宣传。比如,金骏眉最快4月初才开始陆续采摘制作,但每年3月初就有人在网上放出视频说,武夷山的金骏眉新茶上市了。“这不明摆着就是欺骗消费者吗?”再比如,金骏眉的茶青最低是200元/斤,按照4斤茶青出一斤茶来算,生产一斤金骏眉的茶青成本得800元左右。现在市场上充斥着两三百元的“金骏眉”,甚至有人在抖音上打出“99元/斤包邮”的金骏眉广告,则必定是假的。

在茶叶圈,为了借势抬价,冒名顶替、虚假宣传等都是一些茶企的惯用手段。武夷山瑞泉茶叶有限公司股东黄圣强告诉《中国新周刊》,该公司做出一定影响力后,曾被人冒用品牌。“我们即便发现,也找不到根源。他们的包装做得和我们一模一样,连包装上的电话都留的是我们的。甚至我哥黄圣辉(瑞泉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姓名都被人注册过,后来经过沟通,他们才把名字改过来了。”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因炒作而身价倍增的“顶流”,是这几年红透业界的大益茶。从2015年到2020年,连续6年,大益茶都位居“双十一”天猫、淘宝茶叶销售排行榜第一。其火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自己做成了“金融茶”。

大益茶是由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推出的普洱茶,由该茶企开始,将普洱茶赋予了期货模式。红星新报道称,在这种独特的模式下,只要有货单,就可以找茶客缴纳定金,但不做实际交易,等茶叶价格攀升后,由上一个茶客再卖给下一个茶客,如此循环往复、“击鼓传花”。在这样的模式下,用“自己卖,自己买”来抬价的手法一度非常普遍,导致普洱“期货单”交易量异常活跃的同时,普洱茶的价格也飞涨,于是又被形象地称为“金融茶”。

有人用“一夜暴富一夜赤贫”来形容普洱茶金融化的特点。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告诉《中国新周刊》:普洱茶可以长期存放,这是其能被炒出来金融化特点的原因之一。这种炒作背离了茶文化,但这种现象不具有普遍性,只有极少数品牌、极少数品种被市场炒作。

天价茶虽是极端例子,但定价体系混乱、标准复杂却是长期痼疾,导致了茶叶价格的不透明。与咖啡等饮品相比,茶叶的标准化更难,导致茶饮价格体系长期比较混乱。梅宇介绍,我国现行茶业国家标准166项,行业标准171项,还有茶业地方标准826项。不过,全国茶标委制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均是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同时,标准内容中只明确规定了产品品质特征和基础理化指标,并不涉及价格。现在茶叶的定级与定价都是茶企的自主行为。

天价茶事件整顿后,福建武夷山市天心村打出的关于依法经营的宣传横幅。摄影/本刊记者周群峰

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看来,标准是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秩序规范管理的基本起点,也是政府现代治理体系和现代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实现了标准化,中国的茶叶才能有快速的发展”。

“官方标准没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更没有细化山场,正岩茶、山场茶的标注属于企业行为。”武夷山市茶业局相关领导曾对媒体说。2006年,武夷岩茶国标取消了山场划分,但也并没有扼制住商家宣传山场、消费者追逐山场的风向。被坊间戏称为“牛肉”的牛栏坑肉桂,来自名为牛栏坑的山谷,一斤售价数万元乃至一二十万元不等;被称为“马肉”的武夷山马头岩肉桂,一斤价格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

中粮集团中茶福建公司总经理陈金春最近建议,对武夷山岩茶“三坑两涧”的茶场实行认证,从源头做好监管。“一年产多少茶,严格认证,不能一年只产500斤茶,却满市场充斥着几百吨的‘马肉’(马头岩肉桂),‘牛肉’(牛栏坑肉桂)。”

陆建强称,现在,应该重点打击那些有价没有品质的“天价茶”,有价又有品质的茶太稀缺了。他认为,武夷岩茶要想卖高价,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产区可精确追溯(采摘、制作、包装全程监控),结合价格严格控制产量,行业联合盲品审评认定其高品质,连续若干年品质稳定,销售可追溯,各类指标检测合格等。

整治风暴后向何处去?

《中国新周刊》在武夷山市茶业局采访时,看到该局公示栏上贴有多份茶企老板签订的“承诺书”,上有茶企老板个人亲笔签名与公司盖章,落款时间为2021年2月6日。这些老板包含武夷山市祥岩茶厂法定代表人王昇等多人,他们在承诺书中称,坚决反对“天价茶”,不参与虚标茶价、炒作天价,不变相销售非卖品和赠品,茶叶每500克定价不超过6万元,不过度包装、不起恶俗名字等等。

3月上旬,《中国新周刊》记者在武夷山、福州等地暗访了多地茶店,门店负责人纷纷表示天价茶已下架,不再销售6万元/斤以上的岩茶。比如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瑞泉茶叶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手尚工夫茶业有限公司称目前价格最贵的一款分别为5.5万元/斤、5.8万元/斤、6万元/斤。

针对最高定价不超过6万元的说法,业界反应不一。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表示,以目前的岩茶行情而言,好的岩茶原料每斤成本高达大几千元,所以,经过合理的测算,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将武夷岩茶的上限定为6万元/斤。姚信恩对此认可,以目前的岩茶行情来看,好的岩茶原料每斤成本高达几千元甚至一万多元,所以,将武夷岩茶的上限定位在每斤6万元合情合理。

天价茶引发的舆论风暴,在今年新茶上市前,引发了对整个行业的监管风暴。福建省多部门已开始开展针对天价茶的整治活动。2月21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出整治通知。两天后,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关于涉及“天价茶”等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问题信访举报方式的公告》。福建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李仰哲到安溪县专题调研和督促“天价茶”整治工作。

武夷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连永忠告诉《中国新周刊》,2月19日一早,武夷山市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公安局等就组成茶叶市场调查工作组,赶赴福州核实处置,后期又两次组织人员去福州、厦门、泉州等地暗访了50多家茶叶门店,市场上没有发现销售“非卖品”“品鉴茶”及超过6万元每斤的茶叶。

天价茶长时间以来缘何屡禁不绝?中新网报道称,武夷山是武夷岩茶主产地,主要消费市场却在武夷山辖区外,存在跨区域执法的难题。连永忠称,武夷山虽是茶叶主产地,但从检查情况看,所谓榜单上的茶叶都是在武夷山辖区以外市场销售。他表示,因为不能跨地域执法,所以到福州等地时,只能暗访。

王晓军称,2018年至2021年,网传销售过天价茶叶的武夷山茶企有26家。武夷山市安排26位市领导一对一、点对点地服务和引导。“我们不是整治它,是服务它。帮助这些茶企健康发展,因为茶产业对武夷山太重要了”。

茶叶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武夷山市作为福建省茶叶主要产区,现有茶山面积14.8万亩。武夷山市委书记江建华说,全市将通过三年努力,到2022年,实现规模以上茶企100家、规模以上茶企产值100亿元、产值亿元以上茶企30家以上、产值5亿元以上茶企6家、茶产业税收3亿元的“11363”发展目标。肖卫财称,计划经济年代,武夷山市只有一个崇安县国营茶厂(注:1989年8月,撤县建县级市即武夷山市),改革开放后,武夷山茶企越来越多,很多茶农都注册了茶企,自产自销。“我作为茶农,也注册了自己的茶企”。

茶叶对当地经济的意义显而易见。王晓军告诉《中国新周刊》,武夷山市总人口24万,从业人员大约有12万。截至目前,武夷山市注册茶企5100多家。可以说茶产业是武夷山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养活了武夷山市半数人口。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分析称,不仅仅是武夷山,全国很多地方的茶叶主产区,茶产业都是当地主要经济支柱,而真正能推出天价茶且有市场的茶企,都是规模较大、也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茶企,这类企业对当地经济贡献率也较大。“因此,政府整治‘天价茶’的时候,也会投鼠忌器”。价格被炒高后,对茶农也带来了冲击。福建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主委吴志明曾在新华社的报道中表示,一些茶企过度炒作、过度包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岩茶的信誉度有持续下降趋势。近两年以来,中低端岩茶滞销率达40%以上。

武夷山市也在通过多条途径,力图管住“天价茶”。官方表示,将加快健全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组建茶叶交易中心,全面梳理“天价茶”乱象背后涉及的违规违法问题,形成“问题清单”。

“这次事件所引起的政府关注度和整治力度,在武夷岩茶产业中前所未有。”成立于福建的海峡两岸茶叶交流协会在一篇文章中评价,非健康的发展模式无法长远,茶产业看似风光,实则虚弱不堪,专项整治的一把火也可能灭不了天价茶,更重要的是武夷岩茶产业的发展如何“借由此次事件真正走上正轨”。

来源:中国新周刊,作者:周群峰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第十二届中国海丝名师茶王争霸赛颁奖典礼在榕成功举办

11月21日,第十二届中国海丝名师茶王争霸赛颁奖典礼在福州成功举办。

各界领导倾情关怀,助力茶产业发展

茶产业是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凝聚着各界人士的关爱与支持,出席本次活动的主要嘉宾有:

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高级顾问陈家骅;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福建省文化厅原厅长、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原主任宋闽旺;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张伟光,柯家耀;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首席专家、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农经委原正厅级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冯廷佺;福建省茶叶学会常务副会长、省司法厅原副厅长、高级经济师李陵军;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巡视员邹荣贵;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原副巡视员王建民;福建省委农办原副巡视员陈文儒;福建省农产品市场协会副会长董玉洪;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德友;福建省人大原副巡视员、福建茶人之家秘书长潘发斌;泉州市政府驻福州办事处主任陈万全;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郑迺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技艺传承人、中国制茶大师魏月德;福建省农产品市场协会秘书长郑长鸣;福州市泉州商会秘书长曾纪福;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张方舟等。

与会领导专家嘉宾齐聚一堂,品茗论道,为茶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茶叶不只是普通商品,更是承载着中华千年的茶文化,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以一业之重,造万众之福。茶人任重而道远,必须做到“学茶专心、做茶用心、卖茶良心”,传承技艺,造福人民!

专业评委,国标审评

担任本次比赛主要专家评委有:

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兰元;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国家高级评茶师张方舟;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郑廼辉;高级工程师、福建省级技能大师黄财标;九三学社、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质量工程师、国家高级评茶师、福建省名优茶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百文;福建茶人之家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国家一级评茶师江铃;长期奋斗在茶叶生产收购第一线的著名实践型专家评委有:日春股份副总裁兼技术研发总监、国家一级评茶师、首届福建省技能大师、中国制茶大师林阳顺;福州凯捷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质量总监、高级评茶师陈锡江;评委还有高级评茶师高永文、苏龙海、张世明、陈清标等。

评委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每一泡茶进行反复审评,从外形、色泽、香气、滋味,以及制作技艺等因素综合考量,认真斟酌,优中选优。

赛场百里挑一,茶王“茗”不虚传

本次茶王赛参赛热情高涨,参赛者来自全国各地,组委会收到参赛茶样情况如下:

铁观音组 431个,其中:清香型137个、浓香型172个、陈香型122个。

岩茶组554个,其中:大红袍188个、肉桂184个、水仙182个。

白茶组377个,其中:白毫银针61个、白牡丹104个、寿眉104个、贡眉108 个。

红茶组221个,其中:全芽类红茶(金骏眉)107个、 非全芽类红茶(正山小种)114个。

普洱茶53个,共收到参赛茶样 1636个。

11月13日—14日,在福建省茶检站进行预赛和决赛,每一泡入围茶叶都历经过五关斩六将,以质称雄,经过激烈的角逐,产生了获奖名单。

权威机构 联袂主办

主办单位:

福建省对外经济关系研究会

福建省农产品市场协会

福建省茶叶学会

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

福建茶人之家

福建省创新创业市场服务协会

指导单位: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技术指导单位:

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

福州市泉州商会茶叶分会

第十二届中国海丝名师茶王争霸赛获奖名单

一、铁观音组:

清香型

A、金奖茶王

慕茶人—泉州恒尊茶业有限公司

B、银奖

1、铭盛源茶业 林别花

2、铭盛源茶业 《铭音》

3、佳鸿茶业 (鸿雁于岸)

4、铭盛源茶业 《逐音》

5、举源名茶 李燕燕

6、福建魅乐茶业有限公司 高红

7、逸发种茶世家茶叶专业合作社

8、福建省沐言茶业有限公司 《行云古香》

9、福建独霸茶业有限公司 姚增泉

10、举源名茶 陈小燕

C、铜奖

1、玉元春茶业有限公司

2、安溪清和馨茶庄 翁玉

3、福州佳延印象茶叶 陈昆明

4、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银桂

5、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6、安溪尚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吴建法

7、永春县呈祥雪野生态茶场 黄文阗

8、匠馨茶业 陈志鹏

9、泗溢茗茶 吴国全

10、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11、永春县呈祥雪野生态茶场 黄胜青

12、裕发茶庄 林振风

13、源祥茶行 詹文德

14、中闽馥御轩 苏海松

15. 名大茶行 马木进

02

浓香型

A、金奖茶王

季王茗茶 董志萍

B、银奖

1、漳州福锦熙茶业

2、安溪安颐茶业有限公司 高志生

3、开闽王茶业 傅孙抗

4、艺香茶庄 高汉川

5、三韵茶業(金焙韵) 蔡丽纯

6、福建省沐言茶业有限公司 《行云古香》

7、爱群茗茶 李爱群

8、泉湖茶厂 林良镇

9、泉芯泉逸茗茶 李庆丰

10、鑫香茶业 苏竹根

C、铜奖

1、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2、志扬茶业

3、贵福天地人 王文海

4、野生泰®

5、福美春茶业 高美华

6、安溪福明茶业有限公司 陈福明

7、顺仁茗茶 杨华锋

8、安溪清和馨茶庄 翁玉

9、学金茶业 陈艺宗

10、福州市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11、闲韵茶业 苏金龙

12、红萱茶语 黄萱儿

13、臻水茶行 黄荣坤

14、开闽王浓香泗益 付明星

15、天海轩茶业

03

陈香型

A、金奖茶王

安溪守茶炉家庭农场 李泽彪

B、银奖

1、顺金茶行 林萍真

2、顺金茶行 吴文彬

3、绿壶春 《十年秘茶》

4、泉州市津芯茶业有限公司 王金星

5、钦和茶业 肖秀春

6、珍田山茗茶 苏朝发

7、珍田山茗茶 苏朝发

C、铜奖

1、安溪县感德玉坤茶叶 陈燕华

2、臻水茶行 黄荣坤

3、安溪安颐茶业有限公司 高志生

4、学金茶业 陈艺宗

5、叶叶鲜茗茶 洪良山

6、多暇园 永春茶叶博物馆 王新柏

7、鑫香茶业 苏竹根

8、安溪湖上总溪家庭农场 苏总溪

二、岩茶组

01

大红袍

A、状元茶王

慕茶人—泉州恒尊茶业有限公司

B、银奖

1、武夷山市元桢茗枞(生态)茶业 饶元祯

2、武夷山市傲骨岩香茶业有限公司

3、武夷山彭佑茶业

4、中旭华道(北京)商贸有限公司

5、武夷山美臻茶业有限公司 鄢键伟

6、福建独霸茶业有限公司 姚增泉

7、游弘晏

8、武夷山市三枞溪岩茶厂 曹建辉

9、武夷山市云瑞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10、佳延印象茶叶 陈昆明

11、福建长韵茶业有限公司 郑长勇

C、铜奖

1、武夷山白云印记茶业有限公司

2、武夷山市漫谷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赵宣

3、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4、彭厚华

5、福建九曲幽香茶业有限公司 郑利洋

6、福建趣喝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7、葫芦岛福鼎茶庄 赵爱国

8、武夷山大千印象茶叶有限公司 田振源

9、武夷山市山水茗匠生态茶业贸易有限公司 胡刘文

10、武夷山市善韵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刘仕欣

11、高朝洪

12、武夷山市善韵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刘仕宇

13、张莉

14、武夷山大岩堂茶业有限公司

15、武夷山市一福茶庄

02

肉桂

A、状元茶王

福建臻岩韵茶业有限公司

B、银奖

1、福建趣喝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武夷山博泽岩茶厂

3、武夷山市漫谷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赵宣

4、叶伟峰

5、武夷山星能量茶业有限公司 韩诗怡

6、福建郑莲英集团有限公司 郑莲英

7、福建花宏香茶业有限公司

8、厦门市思明区正字号茶叶 陈金菊

9、钦和茶业 肖秀春

10、福建莲沁茶业有限公司 朱玉莲

11、武夷山市漫谷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赵宣

C、铜奖

1、武夷山白云印记茶业有限公司

2、黄珊

3、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4、崇岩留韵——杭州上城友缘茶叶有限公司 陈梓毅

5、武夷山市御品倾心岩茶厂

6、福建魅乐茶业有限公司 高红

7、武夷山泠辰茶业有限公司 李玲

8、武夷山市元桢茗枞(生态)茶 饶元祯

9、武夷山蝉蜕岩茶业有限公司 张夷荣

10、福建九曲幽香茶业有限公司 郑利洋

11、福州琦兰茶业有限公司

12、福建长韵茶业有限公司 郑长勇

13、葫芦岛福鼎茶庄 赵爱国

14、武夷山御岸奇茗茶业有限公司 王建辉

15、武夷山合心岩 赵伟明

16、武夷山市利客隆岩茶厂 柳金龙

17、武夷山碧恒春茶业有限公司

18、汤大伟

19、武夷山彭佑茶业

20、福建独霸茶业有限公司 姚增泉

21、中旭华道(北京)商贸有限公司

03

水仙

A、状元茶王

福建独霸茶业有限公司 姚增泉


B、银奖

1、武夷山市傲骨岩香茶业有限公司

2、周丽

3、夏鹏程

4、黄珊

5、福州市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6、胡龙

7、苏州九岩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汤大伟

8、武夷山星能量茶业有限公司 韩诗怡

9、武夷山彭佑茶业

10、台江区茗月轩茶叶店 林薇

11、武夷山昌沐茶业有限公司 方燕


C、铜奖

1、张夷荣

2、武夷山市锁香轩茶业有限公司 (依芯岩茶业)

3、福建启明贸易有限公司 李启明

4、武夷山美臻茶业有限公司 鄢键伟

5、中闽冯氏 冯礼平

6、武夷山博泽岩茶厂 季爱玲

7、武夷山蝉蜕岩茶业有限公司 张夷荣

8、武夷山市三枞溪岩茶厂 曹建辉

9、葫芦岛福鼎茶庄 赵爱国

10、渝福茗茶店 周小梅

11、武夷山白云印记茶业有限公司

12、福州凤栖芷茗茶业有限公司 邱智伟

13、武夷山市利客隆岩茶厂 柳金龙

14、愚执茶业 李伟

15、中旭华道(北京)商贸有限公司

16、武夷山市泠辰茶业有限公司 李玲


三、白茶组

01

白毫银针

A、金奖茶王

福鼎市沁福顺茶业专业合作社

B、银奖

1、福建白金号茶业有限公司 吴晓青

C、铜奖

1、福州市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2、马氏茗茶 马金进


02

白牡丹

A、金奖茶王

福建益馨茗茶业有限公司 郑伟豪

B、银奖

1、钦和茶业 肖秀春

2、福鼎市沁福顺茶业专业合作社

3、综艺轩茶业 林小寒

4、厦门醉茶香茶业有限公司(醉然香) 李艾泽

C、铜奖

1、安溪守茶炉家庭农场 李泽彪

2、福建白金号茶业有限公司 吴晓青

3、福鼎市沁福顺茶业专业合作社

4、罗源县中房镇吃茶去家庭农场 陈明雄


03

贡眉

A、金奖茶王

厦门醉茶香茶业有限公司(醉然香) 李艾泽

B、银奖

1、福建祥欣茶业有限公司 詹丁琏

2、福州六易茶行 林小峰

3、钦和茶业 肖秀春

4、福建独霸茶业有限公司 姚增泉

C、铜奖

1、福州市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2、福建白金号茶业有限公司 吴晓青

3、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4、多暇园永春茶叶博物馆 王新柏

5、泉州市津芯茶业有限公司 王金星


04

寿眉

A、金奖茶王

厦门韵馨香茶业有限公司 吴银霞

B、银奖

1、福建白金号茶业有限公司 吴晓青

2、福州市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C、铜奖

1、泉州市津芯茶业有限公司 王金星

2、多暇园永春茶叶博物馆 王新柏


四、红茶组

01

全芽类红茶(金骏眉)

A、金奖茶王

厦门醉茶香茶业有限公司(醉然香) 李艾泽

B、银奖

1、厦门武夷宗师茶业有限公司

2、安溪县醉仙叶茶业 杨进方

3、清阳综合茶叶批发

4、振香茶业 杨小珍

C、铜奖

1、武夷山碧恒春茶业有限公司

2、野生泰®

3、愚执茶业 李伟

4、福建魅乐茶业有限公司 高红

5、季王茗茶 董志萍

6、崇岩留韵—杭州上城友缘茶叶有限公司 陈梓毅

7、官语茶文化有限公司 上官志忠

8、名大茶业 马木进


02

非全芽类红茶(正山小种)

A、金奖茶王

鸿程家茶(状元红) 马鸿程

B、银奖

1、武夷山市九渠源茶业 熊细妹

2、罗源县中房镇吃茶去家庭农场 陈明雄

3、福建省武夷山泰和春茶业有限公司

4、谢金龙

5、山茶苑茶叶 林文敬

C、铜奖

1、野生泰®

2、杨杰

3、武夷山彭佑茶业

4、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5、福建九曲幽香茶业有限公司 郑利洋

6、武夷山朱氏工夫茶业 朱志强

7、福州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8、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9、福建祥欣茶业有限公司 詹丁琏


五、普洱茶组

A、金奖茶王

厦门醉茶香茶业有限公司(醉然香)联系人:李艾泽

B、银奖

1、云南勐海勐峨茶业有限公司

2、鸿程家茶 马鸿程

来源:微国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