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紫陶制作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建水紫陶贵在“珍贵”

 一、【泥料珍贵】

建水紫陶的原料全部取自建水境内碗窑村以西五公里的五彩山。建水境内的砖红壤性红土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形成的土壤,土壤中度湿润,质地较黏,PH值5~6,多为黄红色黏土。制作建水紫陶的五色土、黄土、白土、灰土以网带层状与砖红壤性红土共生,含极少量砂粒,黏性极强。建水境内的砖红壤性红土面积138.48万亩,分布于海拔1300~1500米的坝区和丘陵地带。建水紫陶另一种添加土料为紫色土,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紫红色砂叶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含铁高,酸性强,抗蚀能力弱,面积68.56万亩,分散分布于海拔1300~1600米的地表。




  二、【制作精贵】

  

劳动创造价值,不同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是不平均的。手工劳动的价值成本高于机械加工,个体制作与批量生产,所产生的价值也有天壤之别。流水线产品不是工艺品,工艺之美,在于手工制作,每一个都独一无二。


1、紫陶制作程序细分有72道工艺,大类工艺都有11道之多,从制泥、拉坯、装饰、雕刻、填泥、烧制、打磨,形成一个个劳作的周期,每道工艺都是必须手工完成。其中最具独特代表性的几个工序:拉坯成型、阴刻阳填、无釉抛光等制作步骤耗时费力且对匠人技艺要求甚高,所有工序所耗费的时间加起来,都是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每一道工序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时间,比如刻后填泥每填一次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凉坯再复填。在时间和人力上投资的成本远不是机械工艺价值可以替代的。



2、紫陶制作必须是“各取所长、分工复杂、团体合作”,多为团队协作,多人共同完成。“人无全才,物无极美”,当从炼泥到拉坯......刻填.....烧制,每一个步骤都交给一双最专业的手去完成,紫陶作品的整体质量必然是一个新高度。而在这些每一个人所特长的步骤中,更需要彼此默契环环紧扣,每个环节都隐藏着高损耗率。即便是一个常规简单器型的壶也需要多人匠心去完成,所以价格自然就不会太低。



  三、【精品之贵】


1、建水紫陶的成品率低,一直是所有制陶人最头痛的一件事。对比于其它紫砂、瓷泥,紫陶的泥料收缩率高达18%,质感较为细较柔,越伸拉越拍打泥料越软塌,可塑性定型性低,导致最后烧制的成品率也较低;


2、建水紫陶是属于高温细陶,烧制温度高,烧制温度高于1100°时,壶坯十分脆弱,壶体薄、收缩大就会导致变形,严重时会炸裂。



3、刻填工序虽增光添彩,但是暗地里也增加了残缺几率,填泥所用力度掌握不好,烧制时泥料收缩不同步,也会导致烧制出来的壶坯变形。



 四、【艺术之贵】紫陶承载着中国的书画文化 

   

对于建水紫陶而言,书画装饰可谓是其灵魂。而书画的装饰必须是“阴刻阳填”工艺,这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从事艺术这东西,是有门槛的,并非三教九流泛泛之辈一时半会能所为。陶艺匠艺们往往是十年寒窗,习字练画必不可少,每一副画面的背后,每一种风格的树立形成,都饱含了艺人多年的心血与积累。所以在一把紫陶壶实用价值之上,是其更具有无穷的艺术价值。在欣赏使用这些带有艺术的器皿时,才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美好的感受。




  五、【养心之贵】

    

迷上紫陶的朋友会发现,紫陶会让人心灵不知不觉地安静。你开始喜欢上生活柴米油盐酱醋之外的点滴小惊喜,留意身边各种美,不自觉各种秀图,偷偷各种学艺。为了满足你自己在紫陶中的专业迷恋之路走得更有价值更有发展空间,你开始了解陶、瓷的区别,修习一切跟茶以及茶周边的技艺。你开始学习插花,学习焚香,精进书画、练习摆拍。



最美不过是时光,最珍贵莫非陪伴

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喝茶、紫陶相伴的路上

日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快乐!

中国名陶入门指南,宜兴紫砂、坭兴陶、建水紫陶、荣昌陶各有何特色?

文章来源 / 六一堂

中国四大名陶各有何特色?

1953年,江苏宜兴紫砂、广西钦州坭兴陶、云南建水紫陶、重庆荣昌陶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烧制工艺、泥料特点、装饰风格、主要器型、传承情况等角度,介绍这四大名陶。

江苏宜兴紫砂

01

历史沿革

宜兴制陶的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在这期间,主要有六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北宋中期到明代万历年间,这时期作品多为自然形的树瘿壶,代表人物有金沙寺僧,供春。

▲紫砂代表人物 供春

第二阶段:万历年间到明代末年,这时期名家辈出,壶式千姿百态,代表人物有时大彬,徐友泉。

▲紫砂代表人物 时大彬

第三阶段:清朝康熙年间到乾隆晚期,这时期自然壶型受到欢迎,同时较为注意壶面的装饰,代表人物有陈鸣远。

▲紫砂代表人物 陈鸣远(南瓜壶)

第四阶段:清朝嘉庆到光绪年间,此时出现了在壶上篆刻书画的风尚,代表人物有陈曼生和杨彭年。

▲紫砂代表人物 陈曼生、杨彭年(曼生十八式)

第五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紫砂壶生产更为商业化,艺术性高的壶有所减少,但也不乏佳作,代表人物有程寿珍,冯桂林。

▲紫砂代表人物 程寿珍(掇球)

第六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即现当代,新的品种日益增多,仿古和创新兼备,代表人物有顾景舟,蒋蓉等。

▲紫砂代表人物 蒋蓉(牡丹壶)

▲紫砂代表人物 顾景舟(僧帽壶)

02

烧制工艺

紫砂壶矿石原料经天然风化,破碎,碾细,筛选,练泥,陈腐。然后把泥块打成厚薄平均的泥片,再把各个部件粘在一起,然后进行表面精加工,有些还要加一些装饰,如贴花、绘画、刻字等。

▲紫砂壶制作(全手工)

▲紫砂壶烧制(推板窑)

做好的紫砂壶阴干后用煤气窑或电窑进行烧制(也有柴烧),紫砂器烧成后还需整口,有的还会包铜、金银丝镶嵌等工序装饰。

03

泥料特点

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红泥和团泥四大类,而无论本色,烧成之后你,表面光挺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使其具有质朴高雅的质感,故称为「紫砂」。

紫砂有双层气孔的布局,才使得紫砂壶有较高的气孔密度和吸水率,对茶汁有较好的吸附作用,使得紫砂壶有隔夜不馊,既不夺茶香,又有保味功效,无熟汤气的特点。

紫砂可塑性好,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成型,成型后不需要施釉,用的时间越久,它就会发黯然之光的包浆。

04

装饰风格

紫砂陶的装饰方法多种多样。除了最常使用的陶刻之外,还有彩绘、镶嵌、贴花、调砂、泥绘、珐琅彩等等

▲梅桩壶制作(贴梅花)

05

主要器型

紫砂以壶最常见,比较经典的器型有供春壶、石瓢壶、仿古壶、掇球壶、井栏壶、提璧壶等。

紫砂壶成型工艺以全手工、半手工为主,全手工的拍打成型是其亮点之处。手拉、机车、灌浆三种方式因制出之壶失去了紫砂原有的特征,不被认可。

06

传承情况

◆ 非遗传承:

2006年5月20日,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拍卖行情:

宜兴紫砂壶是近年热门收藏的门类之一,拍卖的多是以名家制作的紫砂壶为主,千万级拍卖品不在少数,如顾景舟制作的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在2015年以将近9000万的拍卖价成交。

广西钦州坭兴陶

01

历史沿革

根据钦州的史志记载,钦州的陶器发明于唐以前,到了唐朝而愈加精致。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在钦州城东平心村发现唐代刺史宁道务墓志铭陶碑,这是坭兴陶雏形的最早记录。

02

烧制工艺

坭兴陶以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将东泥封闭存放,西泥取回后经过四至六个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达到风化状态,再经过碎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陶器坯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撑并经过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后形成坭兴陶。

03

泥料特点

坭兴陶无釉无彩,在1150°C以上高温烧制过程后窑变产生“自然陶彩”是其一大亮点。

广西钦州坭兴陶

04

装饰风格

坭兴陶土质奇特,在装饰艺术上采用传统雕塑技法,以刻、纹、印的方式形成视觉及艺术效果。

坭兴陶历代传人都具有较高的民族文化素养,善于将民族文化元素,如民族风情、历史传说、民族服饰、图腾崇拜等,运用于造型、装饰等的创作中,使广西陶器更显古朴的神韵。

广西钦州坭兴陶

05

主要器型

坭兴陶产品‎类型丰富多彩,包括烟‎斗、茶壶、花瓶、文房‎用品等。

06

传承情况

◆ 非遗传承:

2008年,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拍卖行情:

钦州窑是受宜兴紫砂影响较深的地方窑址之一,其陶器传世品较少,在器形分类上,钦州陶器与宜兴紫砂几近无差,其拍卖最高价上限不高。

半月壶山水壶

云南建水紫陶

01

历史沿革

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02

烧制工艺

将取自建水境内特有的紫、白、青、黄、五花等五种陶土原料按制陶要求进行配比,制成膏状泥,密封放置于遮阳处陈腐。接着用陶车手工拉坯成型,在湿坯状态下,用毛笔和墨汁等工具,手工直接在湿坯表面进行写绘装饰。然后进行雕刻和填泥,最后在1120℃~1180℃高温下一次烧成。

03

泥料特点

建水紫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红泥陶呈色以紫红、黑、红黑相间为主,白泥陶呈色以乳白为主

因为陶泥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

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

04

装饰风格

建水陶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

05

主要器型

建水紫陶生产之初,主要生产烟斗、茶具、花瓶、笔筒、印盒、烛台等物件,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

至清朝光绪年间开始生产一种用于炖鸡的造型独特的“杨林锅”,即新中国成立后曾大量生产的汽锅紫陶汽锅

重庆荣昌陶

01

历史沿革

荣昌陶器已有800年的历史。

“安富场五里长,排列泥精列成行”、“前山矿子后山炭,中间窑烧陶罐罐”,这些从宋、清代就开始流传的民谣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当时荣昌生产陶器的规模和销售的盛况。

02

烧制工艺

重庆荣昌陶生产工艺包括选泥、晒泥、碾泥、搅泥、过浆、踩泥、揉泥、制坯、晾坯、打磨、刻花、上釉、打磨、装窑、点窑、熏窑、烧窑、观窑、闭窑、出窑、检验等二十多道工序。

03

泥料特点

荣昌陶土蕴藏丰富,泥色为红色和白色,红泥含铁量高,白泥主要含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和少量的铁。

04

装饰风格

荣昌陶属于传统工艺,造型上主要以人物和动物为主

明清时期盛行刻花和色釉,在陶器上出现大量的缠枝纹,这和当时花鸟画的流行是有很大的联系的。

建国后,荣昌陶器继续发展,开始结合当代工艺技术,盛产花釉。装饰以化妆土刻花为特点,有刻线和剔花两种,纹饰质朴自然。

05

主要器型

荣昌陶产品包括各类日用品(蒸钵、鼓子、茶具、酒具、饭确、痰孟)和鉴赏品十余种和烟具,产品分"泥精货"与"秘子货"两大类

06

传承情况

◆ 非遗传承:

2010年,荣昌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拍卖行情:

暂无

在以前信息沟通不便利时,四大名陶间的交流有限。它们各自相对独立地成长,最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陶性。然而今天,它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

每一种陶器当然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我们常说学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今,在造型美感上,三大陶都在努力汲取紫砂之长,也被越来越多人所喜爱。

来源:紫砂壶

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茶醒了,陶醉了”——关于茶陶融合,海湾茶业这么说

以茶会友,紫陶为器

“窑想千年·陶醉建水”茶陶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暨2022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第52次双月活动日活动于6月10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举行。据悉,此次活动的举办,旨在让“茶与建水紫陶”两张文化名片展开对话,探讨如何实现茶与陶的“牵手”“联姻”,进一步壮大紫陶文旅产业链,推动陶茶融合迈上新台阶。

针对如何促进茶陶融合,海湾茶业这样说。

茶有茶道,器亦当其有道。茶、器、道相宜,方得相得益彰。

建水紫陶与普洱茶的适配度极高,用建水紫陶泡茶可以更好的激发出茶汤的品质和香气,用建水紫陶茶罐茶缸来存放普洱茶,则有益于茶叶的转化。除了能让爱茶人士能够体会茶的陈香醇正,也能感受器的古朴拙雅。让人茶器相融,闻一缕幽香,品一壶人生,享受生活美学带来的极致体验。

由此茶企业和陶企业可以整合企业资源优势,拓宽产业渠道,让茶“醒”了,陶“醉”了,人“美”了。

在品茶人心中,茶与陶犹如高山流水的知音般,一切默契尽在不言中,携手走过漫长岁月。

原始自然与匠心文化底蕴的碰撞,能在爱茶人心中撞出一片涟漪。而由亲手制作的陶壶赋予品茶人的不仅是精美的器具,也是将自己对这份爱茶之心融于器具当中。

因而,可让对此感兴趣的茶友和游客亲手体验紫陶制作,除却收获专属自己的紫陶工艺品,还能了解紫陶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匠心。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