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铸铁壶煮茶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冬季煮茶正当时,哪些六堡茶煮着喝更好?

热议

六堡茶最常见的品饮方式是冲泡法,但是,对于“六堡茶是否可以煮?”“与冲泡的茶相比,煮的茶在汤感和滋味上,有何不同?”这些问题,不少茶友还是不解的。


有的茶友觉得,与常见的冲泡品饮相比,煮的六堡茶更滑、更厚、更香;也有茶友形容六堡茶煮出来的汤感和滋味是泡饮六堡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而有的茶友则认为六堡茶不适合煮,因为不容易控制香气和滋味;甚至有的茶友担心六堡茶煮着喝,茶汤浓度太高,可能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众说纷纭,没有标准答案,那我们就让事实出来说话。 



为什么六堡茶适合煮?

小编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并亲自试验,六堡茶的确适合煮。依据如下:


1、煮茶法是我国唐代以前的主要饮茶方法,我们所熟知的冲泡法则形成于元朝以后。《茶经》:“茶丛生,真煮饮为真茗茶。”唐人杨晔的《中国烹饪古籍丛刊补遗》也有记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可见,煮茶是千百年来乡民一直保持着的古老的饮茶习惯。


2、早在2007年,英国科学家就提出了“和用沸水泡茶相比,用茶壶煮茶可以让茶叶释放出更多的抗癌物质,抗癌效果更好”。阿伯丁郡洛维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茶叶在壶中煮沸5分钟,抗氧化剂的浓度达到最高峰。而以“红浓陈醇,祛湿养生”著称的六堡茶,若煮着喝,不仅口感神韵更佳,经过熬煮后其对人体的各项保健功效就更为突出。



3、茶友一般比较钟情于六堡茶老茶,而老六堡经过岁月的陈化,在后发酵的过程中已将苦涩物质转化掉,煮茶能够更好的析出茶叶的内含物,使茶叶的精华充分的释放,茶汤滋味甘甜,口感醇滑,体感发热明显。此外,身体湿寒严重与肠胃不适的人,饮用煮的六堡茶可以调理身体。


4、对于压制成饼、沱、砖、圆柱,还有六堡茶特有的竹篓装紧压茶等紧压形式的六堡茶,用一般的冲泡法,六堡茶难以出味,若采用煮的方式能够更快出味、茶汤更醇厚。



5、产于六堡镇里的六堡茶,由于其生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较为独特,茶叶内含物比较丰富,特别是陈年老六堡茶,若冲泡几道后便弃之,对于惜茶之人而言,实属浪费。不妨冲泡几道后的六堡茶拿来煮,“物尽其用”?


6、此外,众多茶友相聚时,煮茶不仅操作简便,也可避免用普通冲泡方式时茶汤量不够的尴尬

哪些六堡茶适合煮?

在此,有必要强调一下:煮茶的前提是,选适合煮的茶;讲究煮茶的方法。煮茶对茶的品质要求较高,强调是茶的品质,而不是茶的等级,正所谓好茶不怕煮


长按或扫二维码,查看适煮茶品粗叶老茶


六堡茶的品类颇多,按理说厂家六堡茶和古法六堡茶都可煮饮,但从茶汤口感、功效以及茶性上来说,不是所有的六堡茶都适合用煮的方式品饮。一般地,陈年老六堡、老茶婆和茶果比较适合煮饮



陈年六堡茶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经过时光的炮制与雕琢,它已渐渐褪去当初的青涩,若以煮的方式品饮,汤感温润醇厚,绵滑细软,不会因苦涩而难以下咽


长按或扫二维码,查看十年陈香六堡茶详情


老茶婆的叶片粗大、老而硬,霜冻前干茶叶色黄,霜冻后叶色稍深,香气飘逸,滋味醇和甘甜,拿来直接煮饮,风味甚佳。中叶茶、二白茶、茶果也适合拿来煮着喝,用这几样搭配煮饮着喝,口感也相当不错。


农家老茶婆(约20年)


对于茶果壳,若单纯地以盖碗或壶泡饮,味不够,所以,必须烹煮才会“出味”。品质好、存放了一定时间的茶果壳,有独特的沉香,汤色红透如琥珀,味道甘醇,韵味悠长,别有一番风味。




也许茶友会问,六堡茶新茶适合煮吗?小编也曾有类似疑问,故特地尝试一般的盖碗冲泡与煮饮两种不同的品饮方式,个人觉得新茶煮饮大大减少苦涩,变得醇和绵厚。欲体会两者的差异,茶友不妨亲自尝试?


茶友可在WiFi环境下,点击观看煮茶视频


如何煮六堡茶?

煮六堡茶步骤大致可分为:择器--备茶--洗茶--煮水--置茶--出汤


1、择器

①建议选用陶制的茶壶,如六堡民间用的土陶所制的茶急、茶煲,陶制茶具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吸附一些茶叶发酵和存放时形成的杂味;陶质茶具的粗犷、大气,搭配六堡茶,淳朴凝重,更符合六堡茶深厚的陈韵。



②此外,实用、操作简单的随水泡、烧水的瓷壶、高温玻璃壶,也可以用来煮茶。


特别提醒:铸铁壶用来煮水泡茶效果不错,但不适合直接用来煮茶。因为用铸铁壶煮茶的过程中,茶叶中的鞣酸与铁壶释放出的二价铁离子,会发生化学反应,合成人体不能吸收的鞣酸亚铁,长期饮用不利于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且铁壶煮茶,对茶汤的滋味、颜色都会有影响。


2、备茶 -- 煮六堡茶,一般茶水比1:100左右,建议500ml的水投5~7g茶。对于不同品类、不同年份、不同工艺造就的六堡茶,茶友可在此基础上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茶水比或者茶品组合。



3、 -- 可先用盖碗洗茶两道,建议先正常冲泡几道后再煮(如此之意,一方面可作简单洗茶,另一方面冲泡后再煮,可充分释放茶的内含物,避免浪费;此外,还可对比冲泡和煮这两种不同方式所造就的茶,在汤感、香气等方面的差异)。



4、煮水 -- 山泉水、矿泉水、纯净水都比较适合用来煮六堡茶;而自来水一般硬度较高,水中杂质较多,所以并不建议用来煮茶。(注意水不要投太多,以免水烧开后溢出。)



5、置茶 

方法一,可先用煮茶袋将六堡茶装好做成煮茶包以备用,当水快沸腾时,将茶包放入壶内。


方法二,也可以直接放入茶叶烹煮,待水温加热到开,放入适量茶叶(此时勿需加壶盖),沸腾熬煮2分钟关火,盖上壶盖焖泡3~5分钟,待茶成后再以滤器过滤茶叶,即可品饮。


温馨提示:这两种方法并无无高低好坏之分,纯粹视煮茶者自己的喜好而定。建议不要持续高温煮茶,沸水烧开后,宜小火慢“熬”。



6、出汤 -- 依据具体情况(如茶性和个人口味偏好)来决定煮茶的时间。

参考资料:

1、彭庆中《中国六堡茶》

2、马士成《六堡茶大观》 

茶好金花开

四十多年前,当然还可前溯到更早一些时候,新疆人无论民族,凡待客,多用砖茶。尤其冬季,家家或每座蒙古包、哈族毡房,必生火炉,炉上一把提壶,飘着煮沸的茶香,绝对不离奶茶香。单是纯茶,三番五次添水,后来茶色自然由暗红转黑,又浅红,至发青。

砖茶属六类茶中的黑茶,后发酵而成。百年前,黑茶还是边销茶之一。西南市场之外,在西北尤其是新疆,维吾尔以及哈萨克、蒙古等民族须臾不可离,常年特供。

经常食用牛、羊肉,奶酪等高脂肪食物和缺少蔬菜、水果等高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人们,砖茶对其健康的作用十分明显。故西北有谚:“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早年不甚了解这一历史和习惯的人们,一度称其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煮砖茶时,须得先把茶砖掰碎,小块地投入座在火炉上的壶水中,待熬煮得茶汁变色,再渗进鲜奶、奶皮奶酪伴煮,有的还加进酥油、食盐或白糖,把奶茶煮的稠稠的让家人或亲朋饮用。一家人饮用,不只是当饮料,而是一口奶茶,一口馕地当饭吃。满满饮下一碗,忙不迭伸出大拇指,维吾尔族会说一句“亚克西(好)”,哈萨克族会说上一句“加克斯(好)”,蒙古族会说上一句“赛恩(好)”,然后心满意足地抿抿嘴唇。这是一种调饮法。

无它,西北之地生活的汉族人,几乎人人都会这种调饮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北京求学,寒假道远,买火车卧铺票殊为不易,要返疆,得三天三夜,坐硬座,双脚都会发肿,更不堪的是,如一站误点,便要一再误点。极嫌麻烦,兼欲省钱,我们三位新疆同学便留在了校园,有一云南同学家贫,便相伴而留。闲来无事,各景点跑跑之外,就变着法子自己弄吃的,为了煮奶茶喝,还专门到珠市口买了块砖茶。

当年我家也经常煮这种砖茶,牛皮纸包的,多出自湖南安化。但我家用的是清饮法。砖茶饮用,一般只有这两类法子。

清饮多用以待客。将少许捣碎的砖茶放入壶中,先用滚锅沸水冲泡,轻轻晃动一番,随之将茶水倒出,经此一番洗茶,茶叶得以充分舒展,很利于茶汁浸出。然后再用水温稍降的开水冲泡,片刻后将茶汤注入杯中,敬送给客人品尝。没有什么复杂技巧,全凭汤色的深浅来均匀茶汤的浓淡,以适合不同的口感滋味。

早年父亲在市区百十公里处开外的乌尔禾小镇工作过近十年,那里在石油开发之前,是传统的牧区。每年的年根上,父亲回家,总爱买上数包砖茶返归,每包一公斤重,价三五元钱。原来父亲此举是为了同哈萨克、蒙古族牧民换野兔、野鸡。有回换回的野兔中,有一只雪兔,个大于寻常野兔,通体雪白,唯耳尖有一撮黑毛。野物多是哈萨克、蒙古族牧民在数天大雪后,骑马用棍棒追打的。有时父亲也会买只精铝提壶,十五六元,一只可换两只羊。那精铝提壶,维吾尔族及哈萨克、蒙古族牧民家庭最喜欢,放置在火炉上煮奶茶,随时可喝滚烫又清香的心灵之爱。

与绿茶不同,砖茶在一般情况下,绝对是陈放年代越久香味越浓,茶汤之佳味也越易冲泡出来。而且越是陈茶的汤色,色泽越是红艳清亮,宜加诱人。

“茯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又以其效用类似土茯苓,进一步被人们美称为茯茶、福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

这一历史可上追至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大唐年代,那时起,茶叶已由官方统制,贮存于边地府库,以便与境外游牧民族交换马匹,由此而转身成为了“官茶”。在这一过程中,茶商只能把由产地贩运而来的茶叶交售给茶马司,同时向户部纳税并请领一份执照,这就是“请引”。每“引”规定可贩茶100斤,纳税200钱。来不及请“引”的,称之为“畸零”,得另发“由贴”。反之就是“私茶”了。

似大禹治水,当时的朝廷,也不是一味地堵。为了鼓励茶商们大量地由南向北贩运茶叶,还在每次将茶运到茶马司并交割后,都必会大加奖励茶商。当时有规定,上引附茶700斤,中引560斤,下引420斤,作为酬劳,任由其自行出售或换马。因这种酬劳是在正茶(即交割的茶)之外附发的,故称“附茶”。以后用谐音“茯”代替“附”,便出现了“茯茶”。这是茯茶之称由来的另一种说法。

史载,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年—1077年)左右,陕西咸阳(泾阳)出现了茯茶(散茶),而其真正的形成,则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之际。咸阳(泾阳)由此成为了茯茶加工制作的发源地。

明末清初,顾炎武将他所发现的有关茶在西北的起源及普及记在了《日知录》中:“自秦人取蜀后,始知有茗饮之事”。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因之从茶马古道连接到了丝绸之路,咸阳全程见证了这一历史。建国后,咸阳进一步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茯茶集散地和加工地。

茯砖茶的出现则更晚,约在1860年前后问世。当时用湖南所产的黑毛茶踩压成90公斤一块的篾篓大包,运往泾阳筑制茯砖,便有了“泾阳砖”。不过近代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经过反复试验,1953年,终于使安化就地加工茯砖茶获得了成功。随之,湖南益阳及其白沙溪两茶厂,经过压制法,又产生了高端的湖南益阳茯砖。

饮茶之时,这一段历史也不能忽视。清末光绪年间,左宗棠挥师收复新疆,驱逐了侵略者阿古柏时,相随大军西进的赶大营的天津杨柳青的商贩们的货物里,就有茶,而且这茶,必以茯砖为主。新疆各族人民在箪食壶浆地出门来迎接大军时,奉上的也必有以茯砖煮成的奶茶。

茯茶有一很奇特之处,是其它类的茶里所没有的。时间久了的茶砖内,会产生一种独特的金黄色颗粒。一度母亲对其便没有认知,以为是因久放受潮发的霉,还专门剔除掉了。其实,这些金黄色颗粒俗称“金花”,学名为“冠突散囊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体,能有效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并有降脂、降压、调节糖类代谢的功效。茯茶中的金花含量与茶叶品质呈正相关,并有“茶好金花开,花多茶质好”之说。近日茶友相聚,始知茯砖收藏者中,二十年以上的金花,已是千金难求。

干嗅金花,散发出的,是一种淡淡的黄花以及清香的味道。而将带有金花这种特殊菌类的茯茶泡饮时,那种花香便融入茶汤之中,化作茶的滋味后,令人经舌尖,之间顿觉醇厚微涩,清纯不粗、口感强劲。

风俗日久,现在新疆许多民族风味的小饭馆里,依然有茶供应,一张桌上一把或铜、或不锈钢的小提壶,泡的就是茯砖茶,如同内地饺子馆供应饺子汤一样自然。

又值冬夜,心念陡起,翻出茯砖,用一把日本铸铁壶,在天然气炉上煮酽,手捧一杯,顿然心意昂扬,宛若相守一壶老酒。

回甘老砖茶,更多的只是为了缅怀岁月的味道。

【摘自2016年2月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李显坤(新疆克拉玛依)】

茶器,永远的守候(四)| 煮茶利器铸铁壶,独一无二

| 往事

      前段时间电视剧《琅琊榜》大热,忍辱负重的梅长苏、重情重义的靖王都是看点,但爱茶人一定还会关注每一集里出现的茶具。蒲松龄说:“性痴则志凝。”热爱到种程度是痴,“痴人”之爱总是意志坚定。喜爱铁壶者定会看到剧中言侯用来烧水饮茶、招待访客的铁壶。


      铁壶在秦汉时期就已经被使用,那时叫铁釜,大多用来烧水、煮饭,没有被专门用在茶道上。唐宋时期,茶文化兴盛,铁壶便也随之成为茶伴。也是在这个时期,日本将茶文化引进,并大力发展,形成了带有其本国民族特性的茶文化,之后又对中国进行反哺,铁壶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第一把铁壶,倒不是从中国直接带回去的,根据记載,是小泉仁左卫门对铁釜的改良。日本的铁釜没有提梁、壶嘴,就像一口铁锅,水沸腾后用竹勺舀出。大概是在中国清朝乾隆年间,也就是日本的江户时代天明期,小泉缩小了汤釜的体积,并且加上了把手和

壶嘴,使其成为茶道上的新宠。


      但把时间前推一百多年,日本的茶道师就已经开始在高高的铁釜上加上把手和注水口,称之为铁瓶。因为使用方便,又耐高温熬煮,铁瓶逐渐从茶艺领域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百姓最喜欢用的煮水利器。因此严格来说,小泉是在铁瓶的基础上制作了日本第一把铁壶。




| 前尘

      而真正让日本铁壶名扬天下的是龙文堂的创始人四方安之助。所谓堂,类似于作坊、公司。四方安之助第一次用脱蜡法铸造铁壶,使日本铁壶在整个欧洲名声大噪。脱蜡法源自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术,先制作模具,再往里浇注生铁水,冷却定型之后必须敲碎模具才能取出铁壶,所以一个模具只能使用一次,这便注定了这把铁壶的独一无二。更何况在当时,龙文堂一年只铸造150把铁壶,每一把都是限量版。至今,龙文堂的老铁壶还被收蔵在英国伦教的大英博物馆和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冬宫博物馆。


      提到龙文堂,就不得不提跟它关系密切的龟文堂。龟文堂的创始人是四方安之助的徒弟波多野正平,他在龙文堂学成脱蜡法之后便自立门户,创办龟文堂。因为对中国青铜时期的文化疯狂热爱,所以他铸造的铁壶上都有中国青铜器时期的图腾,此后便成为他独特的标志。



      龟文堂代代相传,后人继承了波多野正平在壶身上刻画图样纹饰的技艺,并大胆地在壶身上描绘山水、花鸟鱼虫、草木舟桥等,基本都是中国元素。这让很多人看到龟文堂的铁壶后心生疑窦,“这难道真的是出自日本铸师之手?”


      除了龙文堂和龟文堂之外,日本还有许多铸铁壶的名“堂”,比如金龙堂、金寿堂、光玉堂、祥云堂、晴寿堂、精金堂、湖严堂、松荣堂、云色堂、保寿堂等。自然也有许多良莠不齐的企业,因此在挑选铁壶时要仔细鉴别。


| 物语

      一、看价格。一把入流的铁壶,通常不会低于1500元。低于这个价格,虽然不能笼统地归为残次品,但一定不是用上等的生铁铸造,导致成壶后微量元素极少,甚至没有,更是耐高温性不良,寿命短暫。


      二、听声音。铁壶在水沸腾之后会发出松涛般的声响,有的猛烈一些,有的轻柔一些,全看铸造师的喜好。于是,一把好铁壶一定有声音且悦耳。


      三、看堂号和落款。很多江户时期的老铁壶没有落款,需要我们有大量的经验与知识进行识别。于是我们可以偷懒,只看有堂号的铁壶。一般来说,现代市场上的铁壶在壶身或盖子背面刻有堂号或制作者的名款画押,可以识别该壶出自何堂、何人、何时、何地。挑选有堂号的,一般不会失手。



      四、看提梁。不管是不是名家之作,正宗的铁壶都有一个可以直直竖立,不会倒下去的提梁。如果一把铁壶提梁松松垮垮,左歪右倒,算是末流之辈。


      五、造型特殊,值得收藏。一般的铁壶制作比较朴素,但名堂名师会在铁壶中注入自己的意志与想法,勾勒出一些具体的形象,就像龟文堂喜欢在上面刻画山水、动物,也有一些铸造师直接将壶做成了房屋、蔬果的造型。


| 态度

      既然千辛万苦才得到一把铸铁壶,就应该好好养护,就像关爱一位老友:不要在火上空烧它;不要压倒提梁;使用完后把水倒尽,打开壶盖,让余热烘干壶内,直到完全干燥再收起来;不需要经常去清洗内部,也不要随意触摸内部,防止破坏氧化膜等防锈材料;不要急着用冷水为它降温,这样会让它变得脆弱易裂,耐心等它自然冷却最好。



      对所有茶具都应如此用心,它们有灵,一定会感受得到,从而一直保持最好的状态为你服务。其实事事如此,你付出,未必有回报,但一定有收获。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