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转水河村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云县茂兰镇打造“茶旅文化”品牌

近年来,云县茂兰镇立足生态茶山,做好茶旅融合文章,打造好“茶旅文化”品牌。

茂兰种茶历史悠久,区域分布广,青绿茶产销量大,品质优良,同时,茂兰也是茶马古道必经之地,是最早向外输入茶叶的原产地之一。据资料记载,早在清朝嘉靖年间,漫湾白莺山的崇山峻岭间就生长着数千亩古茶园,每年白莺山春茶会,四面八方的茶商纷至沓来,争相收购茶叶,利用便捷的白莺山至茂兰后山乡间通道,将大量茶叶通过古驿道和摆渡源源不断运往外地。数百年的茶马古道历史积淀,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该镇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历史底蕴,深入挖掘茶马历史文化,修复古道遗址,加强茶文化与自然风光、传统村落等融合,涌现出了安乐村大地茶庄园等一批传承茶马文化的特色项目。

全镇茶园面积达3.22万余亩,年产值3792万元,从事茶叶种植、采摘、加工人员达10000余人,有茶叶种植合作社11个。当地盛产定喜茶、本山茶、勐库大叶茶、二嘎子茶等品种。在转水河村、丙令村、旧村、温平村耕地和山林中有野生大茶树10多万株,定喜片区每年可采摘制作50多吨野生古树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大丙山古茶树,市场价每公斤可达3656.5元。当地先后注册了“罗乐大丙山”“茂兰大石头箐”等国家级茶叶商标品牌。新建茶旅融合发展旅游道路19.2公里,建成多个游乐项目和多家特色民宿客栈,进一步夯实茶旅产业发展的基础。

依托转水河、丙令、旧村万亩核心茶园种植资源,打通旧村、丙令至白莺山茶旅线路,主动融入漫湾白莺山、昔宜旅游环线建设。充分挖掘及利用周边的温泉、果园种植、古道遗址、转水河水库等资源,统一规划开发,将茶产业发展与茶园观光、健康骑行、品茗体验、民俗风情、温泉洗浴、乡村休闲、康养度假等有机结合,建好路网、观光栈道、水库景点、花海等配套设施,打造一条集种植、加工、科技、文化、旅游、康养于一体的“康养之旅”“茶香之旅”“民族风情游”旅游线路。引导游客了解茂兰的茶马文化、讲好马帮故事,鼓励和引导企业及群众发展民宿、餐饮等产业开发建设体验类的茶文化创意主题类休闲度假产品,包括手工采制茶、茶道品饮鉴赏、马帮文化体验、生态茶餐膳食和茶文化主题酒店等,着力推动茶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图片:网络

来源:二三里客户端(杨宇韬),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云县:做强做大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云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弘扬茶文化为引领,以做强茶产业为目标,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生动诠释了“一片叶子造福一方百姓”。

“金融+信贷”注入源头活水,绿叶变为富民“金叶”。云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和中国茶叶百强县,在发展壮大茶叶产业过程中,各金融机构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靠前服务,制定一系列金融支持茶叶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支农支小“零费率”担保政策,对茶叶种植、加工、仓储、销售等领域的经营主体给予贷款、保险等金融支持,构建复合型金融服务茶叶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渠道、全方位、全区域为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推出“茶叶贷”“云茶贷”等一系列茶叶产业金融信贷产品,最大限度解决茶叶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为云县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金融动力。2022年以来,各金融机构共为1013户各类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授信2.04亿元,贷款余额达1.75亿元,有效“贷”动了茶产业发展。2023年一季度,通过召开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时段融资洽谈会,与49户茶企代表签订金融合作协议,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2亿元。

“创新+管护”赋能提质增效,茶叶变为品质“茶业”。云县地处澜沧江中下游,是世界古树茶驯化、种植栽培、规模发展的中心,境内有通往内地茶马古道遗址,茶文化历史悠久。云县以打造“绿色食品牌”为主攻方向,依托古树茶资源优势,在茶叶科技赋能和管护上下足功夫。着力强化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全面开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推动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良好农业规范(GAP)、雨林联盟等认证,实现茶叶种植基地全域绿色化,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推进茶园管护工作,按照“不乱施用化肥农药、保护好古树茶园”要求,做到采养结合,产品有机放心。截至目前,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25.4万亩,毛茶产量稳定约在2.53万吨,年实现茶叶农业产值9.01亿元左右,茶叶总产值达47.84亿元。着力培育精制茶生产经营企业。按每2000亩茶园配备1户精制茶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的比例,切实壮大精制生产经营企业群体规模。鼓励支持条件好的茶叶初制所升级为初精合一加工厂(SC)。2022年末,获得(SC)的茶叶精加工企业达38个,规上企业12户、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4户、市级龙头企业7户,有茶叶初制所656个、专业合作社96个、种植大户10户。着力科技赋能提升附加值。为有效利用茶叶加工余料,拓宽茶叶应用领域,促进茶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当地抓住校地定点帮扶契机,引进华南理工大学低温冻干萃取技术,创新推出基于普洱茶的有机生态奶茶。2023年2月,华南理工大学自创新式茶饮品牌——云鲤在学校上市,高山古茶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人杰地灵的华南之地。

“农业+旅游”深挖茶文化,茶韵变为发展“底蕴”。云县种茶历史悠久,茶叶区域分布广,茶叶产销量大、品质优良。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分别为大朝山茶、白莺山茶。辖区白莺山古茶园是目前发现茶树品种最多样化的古茶园,被誉为世界茶树基因库、“世界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方圆20平方公里内,古茶树星星点点般散落于村落及田间,茶园内有本山茶、二嘎子茶、黑条子茶等11个茶种12400多亩,核心保护区面积810亩,500年以上野生古茶树5万余株,其中“二嘎子茶王”树龄已达2800年以上。茂兰镇转水河村、丙令村、温平村等地有野生大茶树10多万株,定喜片区每年可采摘制作50多吨野生古树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大丙山古树茶,市场价每公斤可达3656元,先后注册了“罗乐大丙山”“茂兰大石头箐”等国家级茶叶商标品牌。做活茶旅融合“大文章”,云县坚持把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努力打造生态茶园“金字招牌”,依托白莺山茶旅线路万亩核心茶园种植资源、漫湾百里长湖景区为核心,建成茶园观光区栈道、公厕、文化小广场、白莺山佛茶体验馆、生态古树茶庄园、江畔观光廊道、沙滩摩托越野狂飙、急速百米沙滩滑道、儿童沙滩乐园等基础设施,按照“六个茶”(观茶、采茶、制茶、存茶、品茶、卖茶)的要求,将茶产业发展与茶园观光、品茗体验、民俗风情、乡村休闲、康养度假等有机结合,实现旅游业态从看景到体验的转型提升。(杨宇韬)

来源:沧江明珠云县,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18年小众普洱茂兰龙珠谷花生茶品鉴报告

一、茶缘茶起

2019118日,新茶网推出“2018年小众普洱茂兰龙珠谷花生茶”的品鉴活动。我曾经品尝过“上兮普洱手工龙珠”、2018年杨普号圭臬昔归古树龙珠生茶”等,对这种普洱茶的传统做法新包装的时尚品还是蛮感兴趣,也在新茶网为“2018年杨普号圭臬昔归古树龙珠生茶”写过品检报告,感觉遇到故人,就在申请区留言“龙珠,一款喜欢的茶。”也没有想要去得到这款茶。  

25日,我与同事前往武汉参加由全国餐饮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全国餐饮职业教育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十三五’规划教材项目推进会”,在手机查看新茶网时,发现又中了一次茶,一查才知道是2018年小众普洱茂兰龙珠谷花生茶。27日开完会回到长沙,加入已经给我取到了新茶网寄来的快递。  

二、原味茂兰

茂兰是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的一个古老而闻名的集镇300多年历史,它还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以茶叶等土特产为支柱产业。这里山岚叠嶂、云雾缭绕,野生和半野生茶树群落密集分布,茶园面积17916.7亩,茶叶产值1395万元。茂兰傣语是勐朗的谐音,意为有水的地方。茂兰位于云县县城东北部,大丙山脚下,曾是旅昆的第一马站,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长安桥、兰亭、神舟飞渡等都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彝族、布朗族等土著民族人口众多,布朗族耐热耐寒、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好喝茶。东与漫湾镇的嘎止、白莺山、酒房、慢光相连;东南与忙怀的忙贵、温速为邻;南与晓街的月牙地、快乐、新联凭罗扎河分界;西南与爱华的永胜接壤;西邻凤庆县的腰街;北和大理的南涧新民乡隔澜沧江相望。总面积384.8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240米,最低海拔940米。辖茂兰、马四、多依、忙卓、牛圈箐、温平、净石、岭磨、安乐、拨还河、哨街、后山、旧村、转水河、丙令等15个村235个村民小组。受印度洋暖湿气候、西南季风和赤道辐射影响,干、雨季分明,主体气候明显,霜期短。全年日照时数2100小时以上,属低热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19左右。  

三、拆茶闻茶

我回到家,2018年小众普洱茂兰龙珠谷花生茶”的快递已经拿回来,并且拆掉了外包装,只是一个米黄色条纹纸桶外面包裹着气泡膜,拆开气泡膜,纸桶上面没有任何文字,盖子是个圆形竹板。取开盖子,还有一个保鲜袋,用金丝扎着。打开保鲜袋,是一些白色的颗粒,全部倒出来,一桶有60克,为一斤装。  

茶的芳香离开弥漫开来,有轻微的青柑味。再闻,气味飘散一些之后,就可以闻到灌浆青稻谷的味道,这个可以持续很久。接着才是生茶特有的粉味,这味道比较弱,需要鼻息呼吸才能闻到。

白色颗粒是用白纸包裹,上面的文字是贴的另外一张小不干胶,上面的文字也极其的简单,一是生产单位“小众普洱”,二是名称“茂兰生普”,三是广告词“优质小产区古树”。这些文字简明概要,却又把它的特点全部释放出来,让茶客非常清楚。

拆开包裹龙珠的白纸,茶芽的条索非常清晰,茶芽比较壮实粗大,多为青色,也有几根白芽,还有浅黄色的嫩芽。茶芽的分布没有起始顺序,并不是从某个地方散发,还是比较错综复杂。刚拆开的生普粉味比较重,为了醒茶,散放放在室内两天,直到龙珠散发的茶味不太浓了才泡茶。

四、洗茶开茶

2018年小众普洱茂兰龙珠谷花生茶”是普洱茶里的龙珠系列,无论是手工搓制还是机械压制,都成丸状,需要用开水慢慢将其泡开。  

龙珠茶粒放在盖碗里,沿着盖碗边缘慢慢注入开水,将龙珠浸没,淹于水下。端起盖碗,稍微晃动盖碗,让开水沿着缝隙浸润龙珠,看到茶芽慢慢散开,龙珠表面不再平滑,迅速倒出洗茶水。  

五、泡茶饮茶

第一泡,开水沿盖碗边缘注入,不能直接对冲龙珠本身。龙珠是没有散开的茶,并且是整颗龙珠冲泡,泡茶的时间比散茶要稍微长些。10秒后,龙珠的茶芽的叶片慢慢张开,像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茶芽显露得参差不齐,没有层次,从外往里绽放。茶芽张开的速度比较慢,像电影的慢镜头,肉眼可以看清它的每一步变化,它吸收水分的能量和力气挣扎着张开自己来。茶底转青。茶汤微微黄,稍微改变了水的颜色。茶入口很芳香,如幽兰。汤微甜,入口后甜度增加。汤液在舌面和喉口比较爽滑,比较饱满,稍缺层次感和扩散力。    

第二泡,开水沿盖碗边缘注入,不能直接对冲龙珠本身。10秒后,茶芽的叶片有少部分开始半张开,茶梗渐渐脱离龙珠,核心吸水,周边的茶叶脱落摊在碗底。茶底出现嫩黄。茶汤浅黄,透亮。茶汤芳香,有吸附性。汤沁甜,甜度均匀。汤液在舌面和喉口爽滑,比较饱满,有层次感和扩散力。最后有微微的苦。  

第三泡,开水沿盖碗边缘注入,不能直接对冲茶叶本身。10秒后,茶芽的叶片有大部分开始半张开,条形弯曲,茶梗全部脱离龙珠,核心松散,周边的茶叶脱落摊在碗底,几乎满底。茶底出现翠绿。茶汤浅黄,透亮彻底。茶汤芳香减弱,有吸附性。汤甜锐减,甜度很弱。汤液在舌面和喉口爽滑,口感不饱满,无层次感和扩散力。有微苦,有青涩。  

第四泡,开水沿盖碗边缘注入,不能直接对冲茶叶本身。10秒后,龙珠全部散开,叶片全部张开或半开,条形稍弯。茶叶完全满底,盖碗满茶。茶底出现青与微红。茶汤微黄,透亮,有豪。茶汤芳香少。汤甜较弱。汤液在舌面和喉口爽滑,口感不饱满,无层次感和扩散力。有苦味,有青涩。  

第五泡,开水沿盖碗边缘注入,不能直接对冲茶叶本身。10秒后,叶片全部张开,茶梗粗壮,条形稍弯。茶叶完全满碗。茶底微红。茶汤浅青,透亮,有豪。茶汤芳香弱。汤甜弱。汤液在舌面和喉口爽滑,口感不饱满,无层次感。有苦味,有涩味。      

五泡茶汤综合在一起,苦味非常明显,入口即苦,涩味随行。只有香味综合有所提高。综合的汤冷后,颜色加深成橙黄色,味道更苦,逆光看,汤里豪非常多。  

.总结建议

品鉴“2018年小众普洱茂兰龙珠谷花生茶”是项工程,它造型美观,茶汤浅黄透亮,花香柔甜,汤水清冽柔滑花香馥郁,裹挟着淡淡的山野气韵,唇齿留香2019.2.2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