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闽弘泰浓香型铁观音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中国好茶”闽南古镇杯茶王争霸赛获奖名单

      

      经过两天(25-26日)专家细致的审评,26日下午四点当天决出的所有奖项现场公布,至此本届2018秋季“中国好茶”闽南古镇杯茶王争霸赛顺利结束了所有茶样的审评,各大奖项一一揭晓。


清香铁观音、浓香铁观音、大红袍、肉桂、岩茶水仙、红茶、白茶、清香安溪黄金桂、浓香安溪黄金桂获奖名单如下:

“中国好茶”闽南古镇杯茶王争霸赛获奖名单      清香型铁观音获奖名单 奖项 编号 送样单位 送样人 茶王 Q034 丰津茶业 李淑凤 金奖 Q028 福芳茗茶 詹庆连 金奖 Q030 鑫隆茗茶
银奖 Q010 一祥茶业 李承法 银奖 Q024 泉州八闽茶业 洪文宾 银奖 Q031 日荣香茶业
铜奖 Q015 中闽一峰茶业 李裕杰 铜奖 Q018
高树钦 铜奖 Q032
黄小丽 铜奖 Q033
黄小丽       浓香型铁观音获奖名单 奖项 编号 送样单位 送样人 茶王 N032 中闽一峰茶业 李裕杰 金奖 N026
肖齐锋 金奖 N009 世信茶行 詹才福 银奖 N017 好天茶业 陈坚煌 银奖 N025
吴金发 银奖 N035 新春香韵茶业 陈瑞荣 铜奖 N024
高树钦 铜奖 N030  安溪县天源山茶业 陈来兴 铜奖 N059 中闽弘泰茶叶 王思东 铜奖 N073
肖佳美 优质奖 N016
陈坚煌 优质奖 N047 紫云和烟酒茶行 黄昆和 优质奖 N066 福芳茗茶 詹金炜 优质奖 N074 老磨功夫茶 王坚忍 优质奖 N075 老磨功夫茶 王坚忍



       大红袍获奖名单 奖项 编号 送样单位 送样人 茶王 D049
郑辉 金奖 D046
肖全龙 金奖 D030 元会国茶 洪加贵 银奖 D042 武夷山闻茗茶叶 黄情 银奖 D045 武夷山市忠仁茶业 颜忠仁 银奖 D055 厦门港益茶叶有限公司 錡丽芬 铜奖 D048
邱曦 铜奖 D091 底蕴茶业 翁启程 铜奖 D093 厦门林小姐的茶  魏义真 铜奖 D094 陋室铭茶业 陈柏霖 优质奖 D020 沁和茶业 王小吖 优质奖 D052
池善龙 优质奖 D064 千秋一壶 伊春 优质奖 D083 说茗会
优质奖 D090 厦门鑫鹭红茶业




       肉桂获奖名单 奖项 编号 送样单位 送样人 茶王 R061 福芳茗茶 詹金炜 金奖 R073 陋室铭 陈仕斌 金奖 R071 研叶堂 魏义真 银奖 R021 武夷山市长长岩茶厂 梁旗 银奖 R035 福建南安市茶之味茶业 刘庆龙 银奖 R052 武夷山长长岩茶厂 梁旗 铜奖 R018 中道茶叶 陈国机 铜奖 R066 茶洞古茶林 陈景华 铜奖 R069 福峰茗茶业 范妙凤 铜奖 R076 茶洞古茶林 陈景华 优质奖 R005 武夷山市珍奇韵生态茶业 林雪梅 优质奖 R030 一叶拂尘茶业有限公司 廖科清 优质奖 R050
颜光明 优质奖 R056 武夷山市宏业茶业 陈晓晖 优质奖 R057 武夷山市忠仁茶业 颜忠仁



       水仙获奖名单 奖项 编号 送样单位 送样人 茶王 S037 福芳茗茶 詹庆连 金奖 S047 厦门鑫鹭红茶业
金奖 S067 老字号名茶 吴秀来 银奖 S022 新茗堂茶叶 李霞 银奖 S044 厦门泰尚颖茶业 姚懿真 银奖 S061 秋浓茗茶 魏义真 铜奖 S027 武夷山市老村长岩茶厂
铜奖 S031
陈秋眉 铜奖 S063 陋室铭茶业 陈柏霖 铜奖 S066 亿香芬茶业 林小芬 优质奖 S015 武夷山市宏河谷茶厂 钟健 优质奖 S023 武夷山鹏岩茶厂 陈丽 优质奖 S036 壶润茶业
优质奖 S043 福峰茗茶业 许绍规 优质奖 S064
林礼娟



       红茶获奖名单 奖项 编号 送样单位 送样人 金奖 H022 安溪新百和茶业有限公司 苏海燕 银奖 H015
颜光明 银奖 H019 福星红茶业 李远恒 铜奖 H002 武夷山咏甘华岩茶厂 甘伟斌 铜奖 H011 厦门港益茶叶有限公司 錡丽芬 铜奖 H020 福星红茶业 李远恒 优质奖 H001 丽广 王荣 优质奖 H005 康溪茶业 吴艺萍 优质奖 H006 溪呱茶业 叶良满 优质奖 H012
杨琪煊 优质奖 H016 茗博坊茶业有限公司 潘阿惠 优质奖 H017 茗博坊茶业有限公司 潘阿惠







        白茶获奖名单 奖项 编号 送样单位 送样人 金奖 B007 胜慧源茗茶 林丽华 银奖 B006 白天鹅
银奖 B008 厦门鑫鹭红茶业
铜奖 B001
陈秋眉 铜奖 B004 传其韵生态茶业
铜奖 B013 大有智荟 洪晶燕 优质奖 B003
周水秀 优质奖 B009 亿香芬茶业 林小芬 优质奖 B010 丰津茶业 李淑凤 优质奖 B011 欣玉岩茶业
优质奖 B014 厦门宝融茶业 吴瑞梅



       清香安溪黄金桂获奖名单 奖项 编号 送样单位 送样人 茶王 QG011 林金泰茶行 林海斌 金奖 QG005
林建强 金奖 QG038 安溪县虎邱罗岩黄金桂制作技术研究会
银奖 QG013 福建省安溪县罗岩茶叶专业合作社 林艺燕 银奖 QG020 魁田茶业 黄明辉 银奖 QG046
林福德 铜奖 QG029
黄武中 铜奖 QG047
林振煌 铜奖 QG057 林和泰茶庄 林建加 铜奖 QG072 安溪县虎邱罗岩黄金桂制作技术研究会 林全胜 优质奖 QG007
林振池 优质奖 QG021
林清勇 优质奖 QG035
林振如 优质奖 QG037
林皆德 优质奖 QG040
陆美英







     浓香安溪黄金桂 奖项 编号 送样单位 送样人 茶王 NG025 安溪县颖香馨茶叶合作社 林衔成 金奖 NG031 福建省安溪县罗岩茶叶专业合作社 林海城 金奖 NG090 林和泰茶庄 林建加 银奖 NG065 安溪县虎邱罗岩黄金桂制作技术研究会
银奖 NG082 林和泰茶庄 林建加 银奖 NG084 林和泰茶庄 林建加 铜奖 NG005 安溪泉家茶叶有限公司 林亚明 铜奖 NG006 安溪泉家茶叶有限公司 林亚明 铜奖 NG016 魁田茶厂 黄武中 铜奖 NG087
林福展 优质奖 NG008 安溪泉家茶叶有限公司 林亚明 优质奖 NG022
林建强 优质奖 NG037 湖山岩茶业 林瑞添 优质奖 NG049
占桂兰 优质奖 NG078 林和泰茶庄 林建加





2016年全国乌龙茶产销形势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茶叶消费市场上各茶类板块的不断轮动,乌龙茶产业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调整。为更好地指导中国大陆乌龙茶产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回顾“十二五”期间乌龙茶产业基础上,结合2016年度调研情况,编制了《2016年全国乌龙茶产销形势调研报告》。特此分为生产、销售两大部分为读者分享。

 

 

 

★中国大陆传统乌龙茶产区情况

 

福建安溪是我国最大的产茶县,以乌龙茶为主。2015年,该县茶园面积为60万亩,全年茶叶总产量6.5万吨。“十二五”期间,安溪县涉茶行业总产值从81亿元增长至148亿元(含涉茶相关产业产值),期末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5元,其中茶叶收入7288元,占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目前,安溪县政府坚持“放眼国际,兼纳百茶,固本培元,创新发展”的方针,稳定全县茶园面积,强调高效生态茶园建设,重视提质增效,提高茶叶单产与产值,为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与表率作用。安溪全县现有涉茶中国驰名商标7枚,福建省著名商标47枚,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达1424.38亿元。

 

数据来源: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

 

漳平水仙是闽南乌龙茶的又一代表,多年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金奖,取得多个国家级荣誉,产品远销国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15年,漳平水仙茶种植面积达4.5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近1/2,茶叶年产量近5000吨,总产值10.6亿元,带动水仙茶区农民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南洋乡为代表的水仙茶主产区,其标准化水仙茶面积达3万亩,拥有水仙茶合作社13家,入社社员近2000户,带动茶农户均增收3.2万元。

 

“十二五期间”,闽北乌龙茶核心产区——武夷山市的茶产业发展有序、平稳。2015年,武夷山市茶山面积达14.8万亩, 其中:投产面积13.9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4.8万亩,机械化修剪面积14万亩,机械化采摘面积13万亩。全市涉茶人数已达8万余人,茶叶总产量7800吨,总产值15.36亿元。注册茶企有4800多家(其中:个体工商户3000多家),通过QS论证企业560家,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10家,茶叶合作社308家。

 

数据来源:武夷山市茶业局

 

广东作为我国乌龙茶的另一重要产区,包括潮安、普宁、梅县、大埔、蕉岭等粤东南县市,粤北的英德市和粤西的罗定、廉江等地也有生产。主要茶叶品种有凤凰单丛、岭头单丛等。其中,以潮安凤凰山区的凤凰单丛最为著名。目前,潮州市凤凰单丛茶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1.5万吨,总产值近4亿元;建成3个万亩茶叶生产基地、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形成了潮安县凤凰镇、饶平县坪溪镇2个茶叶专业镇、100余个茶叶专业村;该市现有获有机茶生产认证企业7家,认证面积2445亩,有机茶产量214.75吨;;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SC(原QS)企业9家;有5家企业的11个茶叶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和全国(农业类)名牌产品以及广东省著名商标。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多个非乌龙茶传统产区也相继开始进行乌龙茶的引种试制。目前,四川、湖北、湖南等部分地区的乌龙茶生产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据农业部门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川、鄂、湘三省的乌龙茶产量均达到3500吨以上。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十二五”期间情况乌龙茶产量产值情况

 

随着国内市场的需求提升,乌龙茶产量不断增加。2015年,乌龙茶类达到25.8万吨。其中,福建乌龙茶产量达到20.2万吨,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78%,较2011年增长近28.6%;广东乌龙茶产量为3.76万吨,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14.6%,较2011年增长39.2%。福建、广东两省乌龙茶产量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90%以上。伴随着产量提升,全国乌龙茶一产产值也升至115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但从“十二五”期间全国茶叶总产量的角度看,乌龙茶在其中的占比已呈现出波段下降的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面对“十二五”期间乌龙茶产业的变化,各主产区政府与企业结合国家政策与本地实际情况,将发展重点向综合开发转移,利用茶旅游、茶叶深加工向茶业二三产拓展,以创造更多的价值。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乌龙茶产业综合产值已超过千亿,仅福建安溪一地2015年的涉茶产业总产值就超过150亿元。

 

 

★2016年度乌龙茶产量产值情况

 

2016年,受寒潮和连续降雨影响,茶树萌芽比较缓慢。3月30日,以黄金桂为代表的早芽品种正式进入采摘生产期,比前一年迟了10天;4月21日,外安溪铁观音开始登场,比2015年迟了5天;5月3日,内安溪(高山茶区)茶开始登场,较同期迟了5天;5月中旬,安溪县本年度春茶采摘制作基本结束;进入10月的安溪铁观音秋茶采摘佳期后,受台风“莫兰蒂”和“鲇鱼”影响,茶叶嫩梢被刮伤、茶山山体滑坡、茶园梯壁崩塌、部分茶叶初制厂房严重受损、雨期难以采摘等因素的影响,茶叶产量总体降低,品质保持稳定,与往年基本持平。

 

在闽北地区,武夷岩茶早熟品种于4月18日开始采摘,武夷岩茶随后进入繁忙的采摘季节;5月中下旬,武夷岩茶春茶毛茶陆续上市;6月至7月是武夷岩茶毛茶的烘焙时间;中后期,由于武夷岩茶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总体来看,受春季寒潮影响,武夷岩茶中的肉桂品种出现较大减产,但由于武夷山地区的茶叶生产逐年扩大,弥补了寒潮造成的损失,全年整体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在广东,受2015年岁末及2016年初的霜冻天气影响,潮州地区部分低山茶树受冻,茶叶生长速度减缓,春茶采摘时间相对延后,茶青品质相较往年有所下降;进入中后期,由于阴雨天气较多,因此茶叶品质继续受到影响,全年茶叶总产量也较往年减少了约1/3。

 

综合估算,2016年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约在24万吨左右,减产约10%;一产总产值应在120亿元左右。

 

 

★乌龙茶成产业投资焦点

 

由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二十年间,乌龙茶产业持续发展较好,因此获得了早期金融资本的一致看好,乌龙茶产业内的资本流入明显早于且多于其它茶类。

 

在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上市的茶企中,主营乌龙茶的企业有两家,分别是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和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而在新三板全面铺开IPO备案制度的今天,更多的乌龙茶企业正在准备上市融资。在企业运行良好的前提下,金融资本的进入,对乌龙茶产业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

 

当然,铁观音茶企上市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资本双刃剑迫使一些企业进行了革命式的重组,安溪铁观音集团就是其中的代表。该公司前身为创办于1952年的、新中国最早的国营茶厂之一——安溪茶厂,曾长期处于业界龙头地位,其“凤山牌”特级铁观音连续九届荣获国家金质奖。2012年6月,安溪铁观音集团正式宣布已投入数亿元资金启动上市计划。但由于国家政策变化、企业经营困境等原因,2013年初,该公司终止上市计划;此后再受消费环境和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公司资金周转陷入困境。特别是因为给关联方提供担保,主债务人陷入困境等原因,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2016年4月20日,公司管理人发布遴选重组方公告后,共有10家公司表达了投资意愿,其中7家公司按要求在2016年5月31日前提交了重组方案。经遴选,最终确定和君集团有限公司为重组方。重组方北京和君三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2.13亿元增资入股铁观音集团,并获得相应股权,成为铁观音集团绝对控股股东,增资款用于为两个公司清偿债务,此外还将提供数目可观的后续经营资金;铁观音集团及安溪茶厂将在管理人的监督下执行重整计划,对已申报的债权于6个月内分批清偿到位;而按计划减免的债务,两公司不再承担清偿责任。安溪铁观音集团将据此涅槃重生。

 

 

茶企上市的过程也是企业对自身进行不断审视与完善的过程。在安溪铁观音茶产业的集群中,华祥苑茶业是较早启动上市计划的企业。该公司在上市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中止了上市计划,并着手进行内部改革,推动了企业发展。针对目前的茶叶市场,华祥苑除了保持原来走的高端茶类路线外,经过积极探索研发了更多产品,提供让大家喝得起的品质茶。同时,经过数年的时间,该公司成功摸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OPO模式,从容应对目前大潮迭起的“互联网+”态势,建设茶庄园,推出“庄园茶”,将深山里的好茶及时奉献在消费者面前。

 

总体来看,尽管在铁观音茶企资本化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企业都是在积累中实现了调整、完善、创新,同时资本的注入也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资本有着最敏锐的洞察力。近年来,随着乌龙茶产业的变化,资本对乌龙茶产业的总体关注度已出现明显下降,目前已由2013年初期对铁观音的关注转变为对武夷岩茶和铁观音的重视。

 

★内销

“十二五”期间情况全国乌龙茶销售整体情况

 

据我会持续观察,“十二五”期间,全国乌龙茶行业内部产销格局出现明显变化。期初,安溪铁观音茶产业保持着“一家独大”的格局;但从2012年中期至2013年中期,随着铁观音茶企上市进程的推进、业内资讯逐步公开透明,以铁观音为首的闽南乌龙茶出现量价波动,与此同时,以武夷岩茶为首的闽北乌龙开始发力;期末,铁观音等闽南乌龙在传统销区遇冷,但新兴销售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尤其以河南、山东这二个市场份额扩张最快;岩茶单丛市场走俏。截止至2015年底,乌龙茶整体市场销量下滑,但在武夷岩茶等的带动下,乌龙茶全茶类全年总销量仍接近20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销量的12.5%。在乌龙茶消费中,安溪铁观音所占比重受岩茶、单丛等品种的挤压,由原来的80%已降至70%。

 

在价格方面。据产地批发市场的统计:“十二五”期间,铁观音均价维持在300元/公斤;武夷岩茶均价保持在700元/公斤;广东乌龙茶的代表品种——凤凰单丛,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了解,因此销售均价逐年提高,在“十二五”期末达到300元/公斤左右。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1-2015年安溪铁观音价格指数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茶都——安溪茶叶批发市场全年交易量稳定在2万吨以上,交易额稳定在22亿元以上,虽然均比2014年度略有下降,但未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全年交易情况同比往年无太大波动。比对五年间的总体交易情况,可以看出全年市场交易运行态势比较平稳,淡旺走势基本一致。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16年全国乌龙茶销售情况

 

根据年度调查,结合2016年度铁观音价格指数:安溪当地早芽品种乌龙茶受到晴雨交替天气影响,产量略减,价格基本持平;铁观音上市后,市场交易比较活跃,交易量小幅上涨,价格基本持平;高山茶区铁观音开采后,气候条件比往年好,茶叶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品质有所提升,呈现“优质茶价格高,中低档茶价格稳”的态势,市场需求比较旺盛,销售顺畅。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受茶市环境低迷的影响,2016年武夷岩茶春茶的均价较去年下降了30%;在进入年末后,均价有所上扬,保持在350元/公斤左右。同时,武夷岩茶价格分化比较明显。高档茶因品质好与宣传到位等原因,销量虽有微调,但价格持续升温;而低档茶均价则维持在180元/公斤,比去年有所下降。

 

2016年,受采制过程中的天气影响,单丛茶总体品质有所下降,均价出现下滑,一直维持在250元/千克左右;而老丛、名丛则因储存制作条件好、品质出色等原因,继续受到市场追捧,均价继续保持在1000元/公斤的高位。

 

总体来看,乌龙茶的均价呈“高档价格不变,中低档稍有下降”的态势。

 

 

搭上互联网便车的乌龙茶销售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的最初十年,茶城(原批发市场)专营店在终端环节的销售占比始终保持在60%以上,甚至一度达到70%。以安溪铁观音茶企、茶农、茶商为首的乌龙产销单位与个人充分依托该渠道快速推广、扩张,促进了乌龙茶产业的发展。但由于茶城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与同质化特征,无法满足规模茶企的品牌发展需要,因此一些铁观音品牌茶企再次引领渠道拓展之先,开始在一二线城市开设自己的品牌连锁专卖店。这一举措再次极大地促进了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但受宏观环境影响,“十二五”期间,乌龙茶连锁专卖店明显减少。据调查,乌龙茶专营专卖店至“十二五”期末已缩减了约1/4。究其原因,主要是店铺房租与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加之销量无法进一步提升所致。

 

在调减店铺数量后,以安溪铁观音茶企为首的乌龙茶企大力开拓新兴渠道,率先开展电子商务发展,领茶业电子商务之先。早在2004年,安溪县的八马、华虹等较有远见的企业及茶商茶农就开始尝试在互联网上开店;2008年,安溪县茶企对发展电商达成共识,以安溪铁观音的整体品牌为支撑,“抱团”发展,一股网上开店潮开始蔓延开来,使整个安溪茶叶的网上销售明显加速;2012年起,由安溪茶叶协会、安溪电商协会和龙头茶企牵头,阿里巴巴、京东、当当、天猫等国内十余家龙头电商企业先后进驻安溪,与当地数百家茶企对接,在网上开设安溪茶“会馆”,将分散的茶企纳入其中,以整体品牌拓展网销市场,极大推动了安溪茶叶的网上销售额。2012-2014年间,安溪铁观音电子商务销售额分别达12亿元、15亿元和20亿元,茶叶电子商务市场占有率分别达21.3%、25%和30%。2015年,在阿里零售平台茶叶交易量排名中,乌龙茶继续领跑,而铁观音在乌龙茶中位列第一。据安溪县电商协会提供的数据:2016年,安溪茶叶电商交易额达24亿元,同比增长20%,居全国第一;在“双11”的天猫乌龙茶类销售榜单中,安溪县的八马茶业、中闽弘泰、宏源馨等13家茶企位居前列,茶叶电商销量破亿元,其中,八马茶业全网超过1000万元,凸显传统茶企电商的竞争力越加强劲。

 

与此同时,闽北乌龙主产区——武夷山市也在电子商务的发展道路上大步前行。据阿里巴巴零售平台统计:2015年,武夷山市是全国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增长贡献最大的5个县市之一。目前,武夷山市已依托电子商务研究会开展后台基础操作、店铺装修等多场实操培训,帮助村淘项目合伙人或返乡创业青年掌握电商技能,不断促进农产品进城等工作。同时,为全面开启武夷岩茶互联网运营新模式,雷军领投的“互联网+茶”创新型企业醉品集团旗下的产地茶直供交易平台——茶帮通将于近期成立武夷山原产地运营中心,助力乌龙茶产业向更加理性的方向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乌龙茶消费

 

在政府、茶企、茶商、茶农的联手推动下,铁观音曾是北方茶叶市场中最为热销的茶叶品种。但在“十二五”期间,受到市场因素、媒体负面报道等因素的影响,其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但从目前批发市场中收集的情况看,铁观音在大众消费级茶品种,特别是在新兴销区及传统销区的二线城市和农村仍保有一定的存量消费。加之铁观音的产量较大,因此从销售量来看,铁观音在乌龙茶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铁观音热逐渐减弱的同时,原先在北方市场表现得不温不火的武夷岩茶开始挤占市场份额。特别是随着产区政府的大力引导和一批品牌茶企的市场推广力度不断增大,武夷岩茶近年来在北方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乌龙茶消费热点的转移,凤凰单丛也成为北方市场中受到追捧的乌龙茶品种。在“十二五”期末两年,特别是2015年,以日川为代表的单丛品牌在北方地区的大力推广,使单丛这一乌龙茶系列中的小众品种,市场份额逐年上升,成为北方乌龙茶市场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广东地区是乌龙茶传统的消费市场与贸易集散地,以铁观音为首的乌龙茶对促进广东茶叶贸易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其发生变化也最早。2000年之前,铁观音是广东珠三角地区以及粤东等地的茶叶主销品种;茶楼、茶馆、居家用茶都以传统浓香型铁观音为主。在当时广州芳村的诸多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中,福建商家占半数以上,基本上都从事铁观音的批零业务。在2000年之后,铁观音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创新,清香型铁观音大量投放市场,并在广东率先流行,将安溪铁观音在广东的消费贸易推到了一个新高度,也占据了礼品市场特别是高端茶礼的大半江山。2005年后,由于广东市场上出现了多个茶类品种的轮番炒作现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跟风,铁观音在广东的市场日渐被挤压,因此铁观音等乌龙茶虽然还是广东外省茶中的主要品种之一,但已不再是当年的风光。但在“十二五”期间,随着普洱、黑茶等后发酵茶的兴起,乌龙系列中的“老茶”又在市场中悄然兴起。“找老茶、喝老茶、藏老茶”逐渐流行开来,有年份的“老铁”、“老岩茶”、“老单丛”等品种开始成为资深茶友竞相追捧的目标。特别是2016年4月26日,陈香型铁观音国标的正式实施进一步助推了市场上收藏与饮用老茶的风潮,使乌龙茶再次成为业界的热点之一。

 

“十二五”末期,随着茶旅游的逐步兴起,乌龙茶消费由市场、电商等渠道开始转移,体验型消费逐步兴起。消费者在进入茶区旅游时,通过自身体验,从茶农或茶叶生产企业直接购买茶品的情况日益增多。尤其是武夷山地区,在景区本身的宣传和近年来“印象大红袍”剧目的带动下,游客日益增多。景区与茶区重合的优势条件,使“游客流”成功转化为“消费流”,通过旅游等第三产业所带来的茶叶销售成为乌龙茶销售的新卖点。

 

 

★外销

“十二五”期间情况乌龙茶出口情况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5 年,中国乌龙茶出口1.5万吨,金额 8448万美元,均价5485美元/吨。回顾“十二五”期间的中国乌龙茶出口情况,尽管出口量稳中略降,但受人民币升值带动,加之质量逐年提升,海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等因素影响,乌龙茶出口均价表现稳中有升(2015年乌龙茶价格较2011年价格提升40.36%),出口总额基本保持稳定。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2015年中国乌龙茶出口国家和地区前20名

国家

(地区)

出口量(吨)

出口额

(万美元)

均价

(万美元/吨)

数量同比

(%)

金额同比

(%)

均价同比

(%)

1

日本

9014.0

3487

0.38

-11.6

-12.8

-1.3

2

香港

1984.6

1288

0.64

-14.6

-16.9

-2.7

3

泰国

1369.7

503

0.36

1469.1

1461.0

-0.5

4

越南

598.9

909

1.51

-15.3

198.9

253.0

5

俄罗斯联邦

575.9

213

0.36

126.8

5.7

-53.4

6

美国

475.5

797

1.67

12.2

-15.5

-24.6

7

马来西亚

306.8

426

1.38

-7.7

-49.4

-45.2

8

印度

235.2

61

0.26

-8.1

-24.1

-17.4

9

新加坡

201.4

95

0.47

-13.5

-14.1

-0.7

10

斯里兰卡

137.7

59

0.43

20.1

-0.6

-17.2

11

德国

81.9

102

1.23

-27.3

7.4

47.8

12

加拿大

64.3

43

0.67

1.0

-24.6

-25.4

13

西班牙

40.1

8

0.19

19941.0

1940.3

-89.8

14

墨西哥

38.5

33

0.85

15.8

31.0

13.1

15

乌克兰

32.8

9

0.28

712.5

415.4

-36.6

16

澳门

30.2

14

0.46

-28.0

-34.0

-8.3

17

澳大利亚

30.0

56

1.89

16.5

68.9

45.0

18

英国

23.9

36

1.53

62.3

63.8

0.9

19

南非

14.9

32

2.14

91.7

57.2

-18.0

20

印度尼西亚

13.2

15

1.10

-18.2

-14.5

4.5

 

合计

 

15365

8448

-0.1

-5.2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2016年度乌龙茶出口情况

 

截至2016年10月,中国乌龙茶出口总量为12718吨;出口额为69927万美元,出口均价5498美元/吨。

 

2016年1-10月中国乌龙茶出口国家和地区前20名

排序

国别

出口量(千克)

出口额(美元)

均价(美元/千克)

1

日本

6,386,777

23,454,037

3.672

2

香港

1,953,034

14,235,189

7.289

3

泰国

1,921,104

6,154,757

3.204

4

越南

570,005

7,536,958

13.223

5

俄罗斯联邦

568,339

1,305,084

2.296

6

美国

307,094

5,254,533

17.111

7

马来西亚

247,253

4,285,545

17.333

8

新加坡

182,468

856,423

4.694

9

印度

173,301

408,357

2.356

10

德国

101,302

757,962

7.482

11

斯里兰卡

46,105

160,229

3.475

12

加拿大

38,058

366,168

9.621

13

墨西哥

33,429

294,237

8.802

14

缅甸

33,141

3,170,488

95.667

15

乌克兰

28,845

93,194

3.231

16

澳大利亚

23,659

400,315

16.920

17

菲律宾

15,592

190,418

12.213

18

印度尼西亚

13,595

149,905

11.026

19

澳门

8,977

41,547

4.628

20

韩国

7,238

46,209

6.384

...

...

...

...

...

12717558

69927207

5.498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的碰撞

 

乌龙茶的传统外销市场主要是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经过多年的推广,特别是以安溪铁观音茶企为首的乌龙茶骨干茶企近年来不断地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推广,目前中国乌龙茶的销售逐渐向其它周边国家和欧美市场开拓,已销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期间,中国乌龙茶出口市场新旧更替、明显变化,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在传统市场中,出口乌龙茶仍以中低档为主,均价普遍较低,需求弹性不强,量价均有不同程度萎缩。目前,东南亚市场维持着稳定,而日本市场则已进入了全面衰退期。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开始逐步取代传统市场所占的份额。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随着“一带一路”的兴起,泰国、俄罗斯联邦、乌兹别克斯坦等相关国家进口量持续提升。此外,欧美国家的快速成长也为中国乌龙茶的出口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2015年,我国乌龙茶出口量和总金额增长较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泰国、俄罗斯联邦、美国、斯里兰卡、加拿大、乌克兰、英国和南非。其中,俄罗斯在近几年进口我国乌龙茶的总量屡创新高,西欧市场也呈持续性增长。截至目前,上述相关国家进口中国乌龙茶的量价额仍在保持升势。

 

 

国际市场格局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出口乌龙茶的产品格局已悄然改变。除了出口大宗茶继续输出传统海外市场之外,一些中高端乌龙茶产品也在根据海外消费者的品饮消费习惯进行创新定制后,以崭新的形象进军欧盟、俄罗斯、美国等新市场。如:不久前,安溪县龙涓乡某合作社为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就根据俄罗斯当地的饮食文化和消费习惯特别定制了三种不同口味乌龙茶;该批产品共计4465公斤、货值8.62万美元,单价每公斤19.3美元,是我国出口乌龙茶均价的6倍。另,安溪三和公司于2016年10月底,也将本企业产品投放到意大利的首批50家超市试销,开启了乌龙茶进入欧洲市场的新模式。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执笔人:梅宇、王智超,完整版敬请关注《茶世界》2017.1)

 

第十二届中国海丝名师茶王争霸赛颁奖典礼在榕成功举办

11月21日,第十二届中国海丝名师茶王争霸赛颁奖典礼在福州成功举办。

各界领导倾情关怀,助力茶产业发展

茶产业是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凝聚着各界人士的关爱与支持,出席本次活动的主要嘉宾有:

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高级顾问陈家骅;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福建省文化厅原厅长、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原主任宋闽旺;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张伟光,柯家耀;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首席专家、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农经委原正厅级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冯廷佺;福建省茶叶学会常务副会长、省司法厅原副厅长、高级经济师李陵军;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巡视员邹荣贵;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原副巡视员王建民;福建省委农办原副巡视员陈文儒;福建省农产品市场协会副会长董玉洪;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德友;福建省人大原副巡视员、福建茶人之家秘书长潘发斌;泉州市政府驻福州办事处主任陈万全;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郑迺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技艺传承人、中国制茶大师魏月德;福建省农产品市场协会秘书长郑长鸣;福州市泉州商会秘书长曾纪福;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张方舟等。

与会领导专家嘉宾齐聚一堂,品茗论道,为茶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茶叶不只是普通商品,更是承载着中华千年的茶文化,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以一业之重,造万众之福。茶人任重而道远,必须做到“学茶专心、做茶用心、卖茶良心”,传承技艺,造福人民!

专业评委,国标审评

担任本次比赛主要专家评委有:

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兰元;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国家高级评茶师张方舟;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郑廼辉;高级工程师、福建省级技能大师黄财标;九三学社、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质量工程师、国家高级评茶师、福建省名优茶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百文;福建茶人之家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国家一级评茶师江铃;长期奋斗在茶叶生产收购第一线的著名实践型专家评委有:日春股份副总裁兼技术研发总监、国家一级评茶师、首届福建省技能大师、中国制茶大师林阳顺;福州凯捷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质量总监、高级评茶师陈锡江;评委还有高级评茶师高永文、苏龙海、张世明、陈清标等。

评委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每一泡茶进行反复审评,从外形、色泽、香气、滋味,以及制作技艺等因素综合考量,认真斟酌,优中选优。

赛场百里挑一,茶王“茗”不虚传

本次茶王赛参赛热情高涨,参赛者来自全国各地,组委会收到参赛茶样情况如下:

铁观音组 431个,其中:清香型137个、浓香型172个、陈香型122个。

岩茶组554个,其中:大红袍188个、肉桂184个、水仙182个。

白茶组377个,其中:白毫银针61个、白牡丹104个、寿眉104个、贡眉108 个。

红茶组221个,其中:全芽类红茶(金骏眉)107个、 非全芽类红茶(正山小种)114个。

普洱茶53个,共收到参赛茶样 1636个。

11月13日—14日,在福建省茶检站进行预赛和决赛,每一泡入围茶叶都历经过五关斩六将,以质称雄,经过激烈的角逐,产生了获奖名单。

权威机构 联袂主办

主办单位:

福建省对外经济关系研究会

福建省农产品市场协会

福建省茶叶学会

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

福建茶人之家

福建省创新创业市场服务协会

指导单位: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技术指导单位:

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

福州市泉州商会茶叶分会

第十二届中国海丝名师茶王争霸赛获奖名单

一、铁观音组:

清香型

A、金奖茶王

慕茶人—泉州恒尊茶业有限公司

B、银奖

1、铭盛源茶业 林别花

2、铭盛源茶业 《铭音》

3、佳鸿茶业 (鸿雁于岸)

4、铭盛源茶业 《逐音》

5、举源名茶 李燕燕

6、福建魅乐茶业有限公司 高红

7、逸发种茶世家茶叶专业合作社

8、福建省沐言茶业有限公司 《行云古香》

9、福建独霸茶业有限公司 姚增泉

10、举源名茶 陈小燕

C、铜奖

1、玉元春茶业有限公司

2、安溪清和馨茶庄 翁玉

3、福州佳延印象茶叶 陈昆明

4、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银桂

5、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6、安溪尚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吴建法

7、永春县呈祥雪野生态茶场 黄文阗

8、匠馨茶业 陈志鹏

9、泗溢茗茶 吴国全

10、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11、永春县呈祥雪野生态茶场 黄胜青

12、裕发茶庄 林振风

13、源祥茶行 詹文德

14、中闽馥御轩 苏海松

15. 名大茶行 马木进

02

浓香型

A、金奖茶王

季王茗茶 董志萍

B、银奖

1、漳州福锦熙茶业

2、安溪安颐茶业有限公司 高志生

3、开闽王茶业 傅孙抗

4、艺香茶庄 高汉川

5、三韵茶業(金焙韵) 蔡丽纯

6、福建省沐言茶业有限公司 《行云古香》

7、爱群茗茶 李爱群

8、泉湖茶厂 林良镇

9、泉芯泉逸茗茶 李庆丰

10、鑫香茶业 苏竹根

C、铜奖

1、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2、志扬茶业

3、贵福天地人 王文海

4、野生泰®

5、福美春茶业 高美华

6、安溪福明茶业有限公司 陈福明

7、顺仁茗茶 杨华锋

8、安溪清和馨茶庄 翁玉

9、学金茶业 陈艺宗

10、福州市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11、闲韵茶业 苏金龙

12、红萱茶语 黄萱儿

13、臻水茶行 黄荣坤

14、开闽王浓香泗益 付明星

15、天海轩茶业

03

陈香型

A、金奖茶王

安溪守茶炉家庭农场 李泽彪

B、银奖

1、顺金茶行 林萍真

2、顺金茶行 吴文彬

3、绿壶春 《十年秘茶》

4、泉州市津芯茶业有限公司 王金星

5、钦和茶业 肖秀春

6、珍田山茗茶 苏朝发

7、珍田山茗茶 苏朝发

C、铜奖

1、安溪县感德玉坤茶叶 陈燕华

2、臻水茶行 黄荣坤

3、安溪安颐茶业有限公司 高志生

4、学金茶业 陈艺宗

5、叶叶鲜茗茶 洪良山

6、多暇园 永春茶叶博物馆 王新柏

7、鑫香茶业 苏竹根

8、安溪湖上总溪家庭农场 苏总溪

二、岩茶组

01

大红袍

A、状元茶王

慕茶人—泉州恒尊茶业有限公司

B、银奖

1、武夷山市元桢茗枞(生态)茶业 饶元祯

2、武夷山市傲骨岩香茶业有限公司

3、武夷山彭佑茶业

4、中旭华道(北京)商贸有限公司

5、武夷山美臻茶业有限公司 鄢键伟

6、福建独霸茶业有限公司 姚增泉

7、游弘晏

8、武夷山市三枞溪岩茶厂 曹建辉

9、武夷山市云瑞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10、佳延印象茶叶 陈昆明

11、福建长韵茶业有限公司 郑长勇

C、铜奖

1、武夷山白云印记茶业有限公司

2、武夷山市漫谷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赵宣

3、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4、彭厚华

5、福建九曲幽香茶业有限公司 郑利洋

6、福建趣喝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7、葫芦岛福鼎茶庄 赵爱国

8、武夷山大千印象茶叶有限公司 田振源

9、武夷山市山水茗匠生态茶业贸易有限公司 胡刘文

10、武夷山市善韵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刘仕欣

11、高朝洪

12、武夷山市善韵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刘仕宇

13、张莉

14、武夷山大岩堂茶业有限公司

15、武夷山市一福茶庄

02

肉桂

A、状元茶王

福建臻岩韵茶业有限公司

B、银奖

1、福建趣喝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武夷山博泽岩茶厂

3、武夷山市漫谷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赵宣

4、叶伟峰

5、武夷山星能量茶业有限公司 韩诗怡

6、福建郑莲英集团有限公司 郑莲英

7、福建花宏香茶业有限公司

8、厦门市思明区正字号茶叶 陈金菊

9、钦和茶业 肖秀春

10、福建莲沁茶业有限公司 朱玉莲

11、武夷山市漫谷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赵宣

C、铜奖

1、武夷山白云印记茶业有限公司

2、黄珊

3、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4、崇岩留韵——杭州上城友缘茶叶有限公司 陈梓毅

5、武夷山市御品倾心岩茶厂

6、福建魅乐茶业有限公司 高红

7、武夷山泠辰茶业有限公司 李玲

8、武夷山市元桢茗枞(生态)茶 饶元祯

9、武夷山蝉蜕岩茶业有限公司 张夷荣

10、福建九曲幽香茶业有限公司 郑利洋

11、福州琦兰茶业有限公司

12、福建长韵茶业有限公司 郑长勇

13、葫芦岛福鼎茶庄 赵爱国

14、武夷山御岸奇茗茶业有限公司 王建辉

15、武夷山合心岩 赵伟明

16、武夷山市利客隆岩茶厂 柳金龙

17、武夷山碧恒春茶业有限公司

18、汤大伟

19、武夷山彭佑茶业

20、福建独霸茶业有限公司 姚增泉

21、中旭华道(北京)商贸有限公司

03

水仙

A、状元茶王

福建独霸茶业有限公司 姚增泉


B、银奖

1、武夷山市傲骨岩香茶业有限公司

2、周丽

3、夏鹏程

4、黄珊

5、福州市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6、胡龙

7、苏州九岩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汤大伟

8、武夷山星能量茶业有限公司 韩诗怡

9、武夷山彭佑茶业

10、台江区茗月轩茶叶店 林薇

11、武夷山昌沐茶业有限公司 方燕


C、铜奖

1、张夷荣

2、武夷山市锁香轩茶业有限公司 (依芯岩茶业)

3、福建启明贸易有限公司 李启明

4、武夷山美臻茶业有限公司 鄢键伟

5、中闽冯氏 冯礼平

6、武夷山博泽岩茶厂 季爱玲

7、武夷山蝉蜕岩茶业有限公司 张夷荣

8、武夷山市三枞溪岩茶厂 曹建辉

9、葫芦岛福鼎茶庄 赵爱国

10、渝福茗茶店 周小梅

11、武夷山白云印记茶业有限公司

12、福州凤栖芷茗茶业有限公司 邱智伟

13、武夷山市利客隆岩茶厂 柳金龙

14、愚执茶业 李伟

15、中旭华道(北京)商贸有限公司

16、武夷山市泠辰茶业有限公司 李玲


三、白茶组

01

白毫银针

A、金奖茶王

福鼎市沁福顺茶业专业合作社

B、银奖

1、福建白金号茶业有限公司 吴晓青

C、铜奖

1、福州市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2、马氏茗茶 马金进


02

白牡丹

A、金奖茶王

福建益馨茗茶业有限公司 郑伟豪

B、银奖

1、钦和茶业 肖秀春

2、福鼎市沁福顺茶业专业合作社

3、综艺轩茶业 林小寒

4、厦门醉茶香茶业有限公司(醉然香) 李艾泽

C、铜奖

1、安溪守茶炉家庭农场 李泽彪

2、福建白金号茶业有限公司 吴晓青

3、福鼎市沁福顺茶业专业合作社

4、罗源县中房镇吃茶去家庭农场 陈明雄


03

贡眉

A、金奖茶王

厦门醉茶香茶业有限公司(醉然香) 李艾泽

B、银奖

1、福建祥欣茶业有限公司 詹丁琏

2、福州六易茶行 林小峰

3、钦和茶业 肖秀春

4、福建独霸茶业有限公司 姚增泉

C、铜奖

1、福州市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2、福建白金号茶业有限公司 吴晓青

3、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4、多暇园永春茶叶博物馆 王新柏

5、泉州市津芯茶业有限公司 王金星


04

寿眉

A、金奖茶王

厦门韵馨香茶业有限公司 吴银霞

B、银奖

1、福建白金号茶业有限公司 吴晓青

2、福州市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C、铜奖

1、泉州市津芯茶业有限公司 王金星

2、多暇园永春茶叶博物馆 王新柏


四、红茶组

01

全芽类红茶(金骏眉)

A、金奖茶王

厦门醉茶香茶业有限公司(醉然香) 李艾泽

B、银奖

1、厦门武夷宗师茶业有限公司

2、安溪县醉仙叶茶业 杨进方

3、清阳综合茶叶批发

4、振香茶业 杨小珍

C、铜奖

1、武夷山碧恒春茶业有限公司

2、野生泰®

3、愚执茶业 李伟

4、福建魅乐茶业有限公司 高红

5、季王茗茶 董志萍

6、崇岩留韵—杭州上城友缘茶叶有限公司 陈梓毅

7、官语茶文化有限公司 上官志忠

8、名大茶业 马木进


02

非全芽类红茶(正山小种)

A、金奖茶王

鸿程家茶(状元红) 马鸿程

B、银奖

1、武夷山市九渠源茶业 熊细妹

2、罗源县中房镇吃茶去家庭农场 陈明雄

3、福建省武夷山泰和春茶业有限公司

4、谢金龙

5、山茶苑茶叶 林文敬

C、铜奖

1、野生泰®

2、杨杰

3、武夷山彭佑茶业

4、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5、福建九曲幽香茶业有限公司 郑利洋

6、武夷山朱氏工夫茶业 朱志强

7、福州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8、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9、福建祥欣茶业有限公司 詹丁琏


五、普洱茶组

A、金奖茶王

厦门醉茶香茶业有限公司(醉然香)联系人:李艾泽

B、银奖

1、云南勐海勐峨茶业有限公司

2、鸿程家茶 马鸿程

来源:微国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