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振通宏茶业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茶领域,2020年披露国家级龙头企业有多少?哪个省份多?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九次监测合格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监测对象为2018年监测合格和递补新增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其中,1120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合格,123家企业监测不合格。此外,今年还递补新增128家企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农业国家级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由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指导和组织,各省(区、市)遴选推荐,最后由专家评审和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审定。

这个荣誉称号认定,组织机构多、权威性高,企业参与面广。当然,各地政府还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还有特定税收优惠和产业政策支持,也从利益层面激励企业积极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主管单位引进竞争淘汰机制,每2年组织相关人员对名单进行动态评测。

依据农经发〔2018〕1号,国家级龙头企业评测有2个核心标准:1)企业中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销售收入(交易额)占总销售收入(总交易额)70%以上。

2)总资产规模:东部地区1.5亿元以上,中部地区1亿元以上,西部地区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规模:东部地区5000万元以上,中部地区3000万元以上,西部地区2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东部地区2亿元以上,中部地区1.3亿元以上,西部地区6000万元以上。

在上述1248家合格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有51家以经营茶叶为主。即2020年监测合格,有45家茶叶企业;递补新增,有6家茶叶企业。

51家茶叶企业

企业区域

51家企业,哪个省份更多?福建排在首位,有10家。湖北和贵州并列第2位,皆是7家。四川和云南并列第3位,皆是6家。

湖南排在第4位:有4家。浙江和安徽并列第5位,皆是3家。上述几个省份累计有46家,占总体比例为90.2%。

注册时间

51家企业,工商注册时间距今有多长?时间最早的企业是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时间为1988年10月;时间最晚的企业是贵州金沙贡茶茶业有限公司,注册时间为2012年8月。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04年我国茶叶产量达到83.5万吨,超越印度,首次成为世界茶叶产量第一。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茶业领域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大部分都是在2005年之前成立,有34家,占总体比例为66.7%。

注:图中红色标注为递补新增茶叶企业

注册资本

51家企业,注册资本谁更多?注册资本最多的为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870万元;注册资本最少的为贵州经典云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480万元。

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的企业有19家,1000万元≤注册资本<1亿元的企业有29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企业有3家。注册资本多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相关公司实力。

当前,我国大部分国家级龙头茶叶企业注册资本小于1亿元,甚至还有企业注册资本低于1000万元,这就意味着我国茶叶行业市场还较为分散。在国内整体市场集中化的大趋势下,茶叶行业大有可为。

企业性质

51家企业,是民营为主吗?通过国家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披露的股东持股比例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是民营性质,即上述公司持股比例最大的股东身份是个人。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茶叶领域的国家龙头企业都主动和各级供销社、农科院等国有经济主体合作组成混合所有制企业。比如,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湖南省供销社牵头,将自身融合成为国内“茶企航母”,近几年名列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的百强茶企第一。

不论是国有企业的股权改造,还是吸引大众个人在茶叶领域创业,个人持有公司股份对于相关人员激励不言而喻。可以预见的是,想要做大的茶叶企业,激励自身核心管理层和吸引优秀人员加盟都需要做好股权激励工作。

你怎么看这51家经营传统原叶茶的国家级龙头企业?

后记

需要说明的是,这51家茶叶企业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茶叶领域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比如,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就有299家,16家为茶叶企业,其认定有效期到2022年监测结果公布前。

福建3家:闽榕茶业有限公司,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

浙江2家: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浙江华茗园茶业有限公司。

湖北2家:湖北悟道茶业有限公司,湖北省九宫山茶业有限公司。

湖南2家:湖南资兴东江狗脑贡茶业有限公司,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2家: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2家: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腾冲市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广西、陕西都是1家:河南仰天雪绿茶叶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平利县女娲银峰茶叶有限公司。

注:本文资料源自农业部,仅供参考。

2016年浙江绿茶:打造千亿茶产业链 再续辉煌经典产业

 

一杯香茗,传承千年文化;一片绿茶,记录历史经典。

 

两千年种茶、产茶的历史,让茶香从钱塘流域飘香五湖四海;从“茶圣”陆羽传世经典《茶经》到乾隆钦点十八棵龙井御茶,浙江悠久的茶文化一脉相承。无论是茶产业在浙江农业中的地位,还是浙江在全国茶产业中的形象,都可以用同样的词来表述:经典、辉煌。

 

经典产业名震华夏

 

“十二五”期间,浙江茶产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5年,茶园总面积19.45万公顷,较2010年增加1.66万工勤,增幅9.33%,超过1983年18.33万公顷的历史高点;茶叶总产量17.25万吨,较2010年增加了0.98万吨,增幅6%,期间2012年总产量达到17.48万吨,创历史新高;茶叶总产值(农业)144.1亿元,较2010年增加53.6亿元,增幅59.2%。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加上政府部门的重点支持和茶企、茶农的悉心培育,让浙江茶叶品质享誉全球。以绿茶为例,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十大名茶为代表的品牌产品市场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以珠茶、眉茶、蒸青茶为主的浙江出口绿茶,远销10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绿茶集散中心浙南茶叶市场自2011年起发布“浙南茶叶市场绿茶价格指数”,5年来,该指数已成为全国绿茶交易价格的“晴雨表”;“西湖龙井”的地位无可撼动,“大佛龙井”“丽水香茶”等区域公共品牌的产业模式早已引发全国性关注;松阳大木山骑行茶园景区是国内第一个将自行车骑行运动与茶园自然风光融合的景区……浙江省的经典产业名震华夏,离不开这几个关键词:扶持、市场、模式。

 

 

扶持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从政策、资金、科技等多个方面,扶持茶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2011-2013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左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014年启动中央财政立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茶产业提升项目,每年安排中央专项扶持资金5000万元,对重点产茶县进行集中扶持。其中,首批11个县提升项目已完成建设,建成高品质标准茶园3.44万亩,改造茶厂37家,新建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21条,带动项目县110多万亩茶园提质增效,平均亩产值达6659元,高出同口径全省平均水平320元。

 

 

投入4000万元的茶产业“十二五”农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对茶树新品种、名优茶机采技术、连续化生产线、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和成果推广,共培育国家级茶树新品种4个、省级新品种3个,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县19个、建立高效生态优质茶园基地79个,建立茶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和茶资源食品加工应用示范企业134家,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面积9.9万亩,技术成果覆盖230余万亩。累计获奖成果101项,名优茶机采机制技术日渐成熟,困扰产业发展的瓶颈——劳动力依赖问题有望突破。另外,还有专项支持“三农六方合作、省茶叶科技创新团队、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茶叶技术推广专家团队”等平台,开展了140多项茶叶科研与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有效推动了茶产业技术进步。到2015年全省标准化技术推广面积达236.4万亩,占总面积的80.7%,无性系良种面积达206.2万亩,良种率达70.3%;创建标准茶园49.7万亩,完成初制茶厂改造3508家。

 

市场

 

浙江茶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拓展市场,提升品牌,才能进一步提升产业影响“十二五”是茶叶消费趋势发生重大转型的一个时期,因此全省上下统一认识,坚持把开拓市场、提升品牌作为产业发展增效的重要途径。一是办好浙江绿茶博览会,有效提升了浙江绿茶整体形象。五年来,通过在哈尔滨、南京、太原、郑州等城市的举办,累计接待专业客商1.7万家、消费者28万人次,现场对接茶商1300家,完成现场产销合作意见2.7亿元,并成功实现了20多个地方品牌推介落地。为浙江绿茶品牌提升、产品市场扎实拓展、内外茶商紧密联动、保持浙江绿茶产销两旺良好发展势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平台作用。二是重视龙井茶品牌打造与管理工作,通过浙江绿茶博览会中的龙井茶专项推广、炒制技艺展示与市民品尝、咨询活动,加大龙井茶中国茶叶第一品牌的宣传力度;同时,还通过加强龙井茶证明商标的管理工作,促进了龙井茶证明商标覆盖面持续扩大,2015年全省龙井茶证明商标使用企业达364家,龙井茶专卖店达598家。2015年全省龙井茶产量2.5万吨、产值44.5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总产值的14.6%和31.7%。

 

 

功能拓展、产业集聚,才能促进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是浙江茶叶全面实施拓展茶叶功能、转变茶产业增长方式的启动时期。通过举办茶精深加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茶深加工产品博览会,引导茶企业参与深加工产品开发,茶深加工产业得到较好推进,饮料用茶、提取用茶、绿茶粉及其他原料用茶等精深加工用茶生产显著增加,到2015年全省精深加工茶叶消耗量已达10.8万吨,培育茶深加工企业55家,实现产值18.97亿元。同时,在各地重视与工商资本介入下,茶休闲、茶旅游、茶养生及茶体验功能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了包括杭州梅家坞、临海羊岩山、松阳大木山、安吉溪龙乡、龙泉金观音、开化茗博园、诸暨十里坪、苍南五凤香茗园等一批茶休闲养生热点。到2015年全省涉茶第三产业产值已达43.9亿元,比2010年的22.5亿元增加了近一倍。其中,临海市羊岩山茶文化园年接待游客已达100万人次,中国最大骑行茶园的松阳大木山年游客量已超70万人次,西湖龙坞茶镇列入浙江首批特色小镇,计划3年内投入60亿元资金,围绕“西湖龙井茶”这个中心,打造集茶叶、旅游、文创、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多元化集聚区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还有已完成规划的松阳茶香小镇、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都在有序推进之中。

 

模式

 

浙南茶叶市场、浙江碧云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大木山骑行茶园这四个典型分别代表了茶叶重点市场、名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精深加工龙头和茶休闲旅游的名片,丽水、新昌、松阳、安吉、余杭、临海、柯桥、武义等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行业人士前去参观学习。

 

 

浙江省茶产业通过样板树立、典型推广,促进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2013年浙江省启动标准化名茶厂建设,通过有序组织、政策支持、技术支撑、授牌鼓励、示范推广等措施,大力推进茶叶加工标准化、清洁化、规模化与连续化升级,三年共建成“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品牌突出、规模生产、效益明显”的省级标准化名茶厂95家,有效带动了名优茶加工升级。到2015年全省已有37个县、101家茶企、140条生产线投产,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7.59亿元。标准化名茶厂创建作为浙江省茶产业现代化的一个亮点工程得到农业部的重视和各兄弟省的高度关注,先后有50余批来自全国产茶区的同行考察学习。

 

 

通过全力推进产业提升工作,茶产业效益得到全面提升。据农业部统计,2015年浙江省茶园平均亩产值达6338元,并涌现松阳、安吉、武义、新昌、余杭等一批亩产值超8000元的高效示范县,其中安吉、松阳2015年茶叶亩产值已超万元,分别达到10800、10200元。

 

千亿产业鼓舞人心

 

茶产业是最具浙江特色的历史经典产业,“十三五”是加快推进浙江省茶产业传承发展的关键时期。2016年1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以“高效生态、特色精品”为目标,发挥茶产业资源与传统优势,强化品牌整合、全产业链、茶业强镇、科研开发、机器换人、文化兴茶、营销体系建设,构建三产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全面打造浙江茶业千亿产业的目标已经明确。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茶产业总产值增加了59.2%、面积增9.33%、产量增6%,充分显示了浙江省茶产业的活力,从中也不难看出浙江省茶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成效,为“十二五”浙江茶产业“稳定面积、稳定产量、提高效益”的发展方针作了最好的注脚。

 

 

浙南茶叶市场占地77亩,拥有营业房196间,营业面积30000平方米,交易摊位10000多个。市场在具备交易及物业管理等基础服务功能的前提下,积极拓展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领域,逐步完善市场的服务功能:建立市场专业网站,为经营户搭建网上商铺和商品展示信息发布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建立以松阳、遂昌、武义、丽水的茶园基地为基础,市场为依托,集物流受理、信息配载、零担托运、仓储配送、货物中转、车辆停放等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物流中心;与当地金融机构联合,在市场开设金融服务网点,方便客户资金流通,保障资金安全;与农业部门合作在市场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

 

走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子,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内产大于销的局面将越来越明显,对浙江省茶产业冲击也将越来越大。为此,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依托松阳县、丽水市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浙南茶叶市场强大的辐射功能,抓住机遇,建成了年产2000余吨生产能力的速溶茶粉、功能性速溶茶粉生产线;新建年产500吨抹茶及各类粉茶生产线。年消耗干茶可达1万余吨,相当于丽水市茶叶总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填补了丽水市茶叶深加工的空白,从原来的名优茶向茶叶深加工转变,主要产品有速溶绿茶粉、速溶红茶粉、速溶乌龙茶粉、高茶氨酸速溶茶粉、抹茶及各类粉茶等。松阳的名优茶片末就从建厂前的每公斤3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公斤8-18元,既实现了公司和茶农共赢,又为茶产业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了茶产业系统风险,增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松阳大木山骑行茶园景区是国内第一个将自行车骑行运动与茶园自然风光融合的景区,突出“古韵茶香,健康骑行”的理念,结合了茶园观光、茶园品茶、采摘制茶体验、养生度假等功能。茶园以景区不同特色的骑行道建设为载体,注入“道茶文化”因子,建设展示“道茶文化”的景观节点,使骑行成为体验景区道茶文化的独特形式;通过“骑行游戏化”设计,把骑行行为转变为具有任务感和挑战感的旅游体验,打造松阳骑行旅游集散地、中国首家道茶文化主题骑行旅游区,形成休闲骑行品牌亮点;依托景区连绵的低丘缓坡、地形条件,设置专业自行车赛道,通过举办自行车赛事打响景区品牌,打造山地自行车运动基地品牌;将茶产业和休闲运动、养身养老等旅游产业相结合,推进茶叶深加工,开发茶文化养生产品、茶休闲食品、茶宴等茶旅游商品,实现茶产业、茶旅游互促互进,多方共赢的局面。

 

茶业强省再续辉煌

 

浙江是“绿茶之都”,茶业产值、种植面积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为顺应变化了的市场需求、消费趋势,浙江省提出,茶产业传承发展以“高效生态、特色精品”为目标,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300万亩,整合做强以龙井茶为核心的3-5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茶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全力打造世界绿茶生产、贸易、文化交流、教育科研、休闲养生中心。

 

 

品牌

 

以优势品牌整合为重点,着力提升品牌效益。“十三五”期间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推进茶叶主导品牌的整合塑造,努力构建国际、国家、公共区域和文化品牌相协调的品牌结构体系。

 

 

首先要做强龙井茶品牌,努力把龙井茶打造成大生产对接大市场、大集团对接大品牌的国家一线茶品牌。其次要支持丽水香茶、安吉白茶等地方区域优势品牌整合发展,强势打造区域优势品牌,积极探索公共品牌发展新路。对产地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品质特色唯一、消费对象忠诚的区域性文化品牌,加强标准规范,引导匠心演茶,培育传承茶匠,注意三产融合、突显整体效益。

 

同时,要强化品牌形象宣传,发挥中国茶业博览会、浙江绿茶博览会和各地茶博会、产品推介会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浙江茶叶整体影响力。

 

在提高品牌效益的基础上,以产业联合集聚为着力点,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一批亿元级以上茶叶生产经营型龙头企业,推进组建浙江绿茶出口联盟,扶持茶叶出口龙头企业抱团打造国际优势名牌。

 

同时,推进茶叶全产业链建设,发展茶叶精深加工提高茶叶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和茶文化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浙江还将把茶业、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的传承、复兴与特色小镇创建结合起来,通过茶业强镇建设促进茶业发展。目前列入首批特色小镇创建的西湖龙坞茶镇正按照“茶叶生产示范区、文创艺术集聚区、养生健身度假区、茶园风光观赏区、茶叶交易集散区、茶文化体验区、茶乡民俗体验区、户外运动休闲区”的目标加快建设,到2020年,全省将建成20个左右的茶业特色强镇。

 

 

科技

 

十三五期间,要充分借力在杭国家级涉茶科研机构的研发实力,发挥专家在浙江省的集聚优势,完善茶叶全产业链科研开发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队伍建设,支持校企联合办学、合作培训等长效人才培育机制;加强茶树新品种选育,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园耕培机械、名优茶采摘机械、名优茶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及信息化技术等产业机械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以全程机械化为目标,通过配合创建一批茶叶“机器换人”示范县、示范乡镇(园区),加快推进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合作

 

以项目整合为抓手,带动全省茶业提升。从“利长远、促转型、兴实体、惠民生”出发,着力推进“两标”、“三提”“行动。(“两标”即抓好标准茶园、标准化名茶厂两项重点基础工程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营造茶园良好生态环境,并继续推进省级标准化名茶厂评定工作,全面推进茶叶加工业升级;“三提”即通过茶园良种化、生态化、设施化提升茶叶品质,通过生产机械化、连续化、规模化提升经营水平,通过品牌整合打造、市场营销拓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全产业链发展提升综合效益。)构建产业发展引导高地,示范带动全省加快茶产业传承发展。

 

 

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茶产业传承发展。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各级财政对茶产业发展重要环节的资金支持,主动对接各级科技部门加大对茶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的重点投入;同时,省农业厅将进一步协调省工商局加强龙井茶等优势品牌的保护与管理,并与省供销社等部门合力推进茶品牌建设和茶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加强与涉茶科研究院校、行业协会、文化社团的合作,充分发挥科技、文化助推茶产业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和市场机制的配合协调作用,创建部门、系统、行业、联盟和各主产区内外等多重合作的共享共赢机制,全力打造政策引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先导的浙江茶产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浙江省茶产业传承发展。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571-85311262

邮箱:info@txcha.com.cn

注:本文来源   茗边头条

 

 

监制:杨倩

主编:杨光

责编:陈淑安

 

 

 

南平市农业农村局赴浙江省松阳县调研“三茶”统筹发展

为对标先进标杆,探索自身发展路径,加快创建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区。12月15日至16日,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市“三茶”办主任徐春晖带领由市委政研室、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到浙江省松阳县,就“三茶”统筹发展和茶叶市场培育开展专题调研。松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剑等陪同调研。

松阳是香飘四海的中国茶乡,调研组一行实地走进浙南茶叶市场、上安茶青市场、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浙江茗阳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松阳县绿云峰茶业有限公司等地,围绕茶叶市场建设、茶叶交易、茶叶精深加工、生态茶园建设、茶旅融合发展等工作进行深入学习交流。

浙南茶叶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市场、中国绿茶指数发布地,2022年实现交易量8.17万吨、交易额65.39亿元,分别连续二十年、十六年位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一。松阳县新兴镇上安茶青市场,是浙西南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超6亿元,每年3至5月日均人流量达2万余人,日均茶青交易量达25万斤。

考察上安茶青市场

近年来,松阳县在做好传统茶产品的同时,重视茶衍生产品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发了速溶茶粉、抹茶、茶多酚片、茶爽、茶酒、茶叶熏腿、茶香猪等茶资源综合利用产品20多个,2022年产值达7.46亿元。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涉足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企业,年消耗3万多吨茶叶,开发提取茶多酚,生产出的速溶茶粉供应给十多家国内外知名饮料企业。浙江茗阳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茶资源精深加工,与浙江大学茶学系合作,成功研制发了茶爽、茶宁片、茶含片等产品。

此次松阳考察之行,大家深切感受到当地对茶产业关注之高、政策扶持力度之大、对茶叶市场研究之深,纷纷表示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收获颇丰。

徐春晖局长指出,南平市与松阳县地貌相似、产业相近,松阳县茶叶市场培育力度大,茶园基地建设标准高,茶产业链条挖掘程度深,茶旅融合发展步伐快,许多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值得深入学习和借鉴。徐春晖局长强调,“一叶兴”带动“百业旺”。全市要深入贯彻实施“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解放思想、创新深化、开放提升为发展路径,以实施茶博苑、茶交所、茶空间、茶庄园、茶博会作为重要抓手,争当“全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先行区”。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蔡起瀚 记者 谢燕青 钱江晚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