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张协兴茶行

找到约3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安溪茶:一片神奇的“树叶”

在安溪,铁观音被誉为“一片神奇的树叶”,有着“一叶富万民”的说法。追溯铁观音出口的历史,可至唐宋。而如今,安溪茶人在坚守传统制茶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营销方式、转变经营理念,拥抱互联网时代,以铁观音为代表的安溪茶早已香飘四海、韵动五洲……

安溪茶农在采青。

宋元:茶叶从刺桐港出发,抵达世界各地

宋元时期,刺桐港是我国四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被誉为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即当年的刺桐港)是宋代闽茶出口的重要中转站,安溪的茶叶和闽北的乌龙茶、红茶先集中到这里再装船运到世界各地。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处遗产点之一:九日山摩崖石刻,图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九日山。成冬冬 摄

如今,在当年刺桐港所在地,有一座被誉“山中无石不刻字”的名山——九日山,山上还遗存有许多关于茶的摩崖石刻,如:“嘉泰辛酉(1201)十有一月庚申,郡守倪思正甫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既事,登九日山憩怀古堂,回谒唐相姜公墓,至莲花岩斗茶而归” ,以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男女携筐,采摘新茶”、“岩缝茶香”、“斗茶而归”等。

翻阅清代徐松的《宋会要辑稿》,你会发现,里面详细记载着泉州及各地的茶叶对外贸易情况:“国家置市舶司于泉、广,招徕岛夷,阜通货贿,彼之所阙者,丝、瓷、茗、醴之属,皆所愿得。”据记载,当时安溪的茶叶销往58个国家和地区,遍及东南亚、西非、北非等。

考古专家认为,上世纪70年代泉州湾后渚港发掘的宋代古船,是在泉州定居的海商巨富蒲开宗、蒲寿庚父子及其蒲氏家族的“香料船”。《宋史·食货志》记载:“宋之经费,茶盐矾之外,惟香之利最博,故以官为市”。据考证,蒲家老小喜茶,其子蒲寿宬诗作中有不少茶诗,其中一首写道:“煮茶与客早回去,落日前山路更多。从今决意修茗事,典衣买树榯井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处遗产点之一:石湖码头,是宋元时期贸易商品进出口主要港口之一。陈英杰 摄

元代,来过泉州的意大利安科纳市犹太商人雅各,在其著名的回忆录《光明之城》中这样写道:“在城里的市场上,可以看到很多好的东西,如大米,形形色色的水果、香草等。还有一种用灌木的小叶子做成的饮料,那种东西在他们中间很受重视,不过尝起来都很苦。”据考证,这是西欧最早有关中国茶的文字记录。

明朝起,茶叶出口贸易逐渐转移到厦门港

明朝,泉州港因海禁和港口淤积,厦门港逐渐成为乌龙茶出口的集散地。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荷兰人在爪哇万丹购买由厦门商人运去的茶叶,以后又在爪哇、苏门答腊多次购买华茶,转运欧洲卖到英国等,并按厦门方言茶的读音“TAY”称茶为“THEE”。崇祯十年(1637年)4月6 日,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到广州购买茶叶,1644年、1676年先后在厦门设立代办处、商馆,收购的茶叶先运到印度马德拉斯集中再转运到英国。曾先后担任北京、牛庄(今辽宁营口)、厦门海关通译的英国人包罗,在《厦门》一书中写道:“厦门乃昔日中国第一输出茶的港口……毫无疑问,是荷兰人从厦门得到茶以后,首先将茶介绍到欧洲去。”

明末清初,郑成功以厦门为抗清基地,采取“通洋裕国,以商养兵”的策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郑成功控制的对外贸易物资,主要是茶叶。

清代:乌龙茶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期

进人清朝后,直到十九世纪末期,乌龙茶的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期。十九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把贸易眼光聚焦到中国盛产的茶叶,因此茶叶出口不断增加,占外贸的比重逐渐提高,并最终取代丝绸、瓷器成为最重要的出口商品。阮旻锡《安溪茶歌》就有“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的叙述。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英国商人胡夏米在鸦片战争前曾对福建可资贸易的货物进行调查,并采购了两种安溪茶,他说:“安溪茶,广州经常售价是十八两或二十两”,“合丰牌,一大箱安溪茶,广州市价约十六两。”由此可见,安溪茶已在广州市场上出售。另据英商的记载,1838-1939年英国商人在广州采购的安溪茶为10.6万磅(约合九万多市斤)。

1877年以后,由于销路扩大,出现粗制滥造、以次充好、质量低下的现象,无法与台湾、日本的产品竞争,对欧美市场出口终于逐渐衰落。到1900年,仅剩下406吨,大部分销往东南亚华侨聚居的国家和地区。

20世纪:华侨引领茶叶对外贸易

进入20世纪后,茶叶出口又呈现出全新特点:众多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的华侨纷纷经营茶叶生意,成为茶叶外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清乾隆年间,西坪尧阳人王冬到越南开设“冬记”茶行,并在越南12个省开设分店,配制“冬记”大红铁观音,驰名中南半岛。咸丰年间,虎邱罗岩村人林宏德配造“金泰”铁观音,由其子林诗国和林书国委托新加坡的“荣泰号”茶行代理经销。光绪(1875-1908年)间,西坪尧阳茶农王量、王称兄弟6人,从台湾返运茶叶往印尼,在雅加达、泗水、井里汶等地开设“珍春茶行”。

据考证,东南亚各国经营茶叶的大部分是安溪华侨。新加坡是马来群岛的转口贸易中心,1928年新加坡茶商公会成立时会员有24家,到1952年增至30家;到四十年代,马来西亚各地开办茶店达二、三十家;泰国年进口乌龙茶约200吨左右。在东南亚,安溪铁观音被海外茶人们视为奇货,往往用作“镇店之宝”。据统计,这一时期,安溪茶叶每年销往新加坡800余吨,马来西亚200余吨,暹罗国(今泰国)160余吨,菲律宾100余吨。

20世纪30年代,安溪人在东南亚开设的茶号有一百余家,其中著名的有新加坡的“林金泰”、“源崇美”、“高铭发”、“林和泰”,马来西亚的“三阳”茶行、“梅记”茶行、“兴记”茶行,印度尼西亚的“王梅记”茶行、“王金彩”茶行,泰国的“义和发”茶行、“三九”茶行、“集友”茶行、“炳记”茶行,越南的“冬记”茶行、“锦芳”茶行、“泰山”茶行。澳门的“王芳春”茶行,香港的“尧阳”茶行、“福记”茶行、“谦记”茶行、“泉芳”茶行,台湾的“张协兴”茶行、“王瑞珍”茶行、“宝记”茶行、王有记茶业公司、正达茶业公司、祥兴茶业公司、“龙泉”茶庄、“峰圃”茶庄,均广为人知。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王联丹配制的铁观音在新加坡举行的“泰山峰”牌铁观音茶叶评比中被评为特等奖。王联丹也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在海外获奖的铁观音茶王。抗战爆发后,茶叶对外贸易日渐衰落。尽管面临困境,但安溪人依然坚持生产,在狭缝中求生存,在抗战沦陷时期只有安溪茶源源不断运抵全国各销区及东南亚地区。

英国女孩慕名到安溪问茶。

近年:乘“一带一路”东风 成欧洲时尚饮品

近年来,安溪铁观音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又搭建起一条条通往全球各地的“茶香通道”。早在2015年,就由安溪县政府牵头,组织当地多家茶企到匈牙利、捷克布拉格、意大利米兰参展,铁观音那迷人的兰花香、观音韵令不少外国友人深深叹服,从而深深爱上铁观音。而继安溪铁观音“莫逆之交”成为中法建交纪念茶之后,又成为中意建交纪念茶款。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审核,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

“好茶无国界,外国友人对中国功夫茶的冲泡方法感到十分新奇,许多人特意到展馆来学习中国功夫茶的冲泡、品饮方法。”虽然时隔五年,但回忆起当年铁观音在欧洲推介的盛况,德峰茶业副总经理王文良依然记忆犹新。他说,那年在匈牙利,德峰把茶叶展览会与微茶会相结合,一共举办了3场活动,与国际友人们分享严格按照地理标志制作的安溪铁观音,并由传统好茶推广大使汤佳彭丽现场教授外国友人如何正确冲泡、品饮安溪铁观音。

中印东湖茶叙,莫迪品鉴安溪铁观音。

从来佳茗似佳人。可以想见,当年如女神般的中国茶艺师,在欧洲用最优雅的姿态、最专业的程序冲泡安溪铁观音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便构成了一幅让人如痴如醉的唯美画面。

俄罗斯普京总统品鉴安溪铁观音。

这些年,安溪铁观音在海外越来越火。2010年以来,安溪茶企成功抱团登陆欧美茶叶高端市场,泉州友城法国埃罗省与安溪的“茶酒对话”传为佳话。目前,安溪茶叶外销市场已形成以日本、东南亚为主,俄罗斯、欧美为辅的市场网络,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近年来安溪县积极布局欧洲市场,2011年5月至今,八马全球巡回品鉴会,先后在德国柏林,波兰华沙、克拉科夫,捷克布拉格等50多个城市举行;2012年,八马、华祥苑、中闽魏氏、坪山、三和联合以“安溪铁观音”大品牌在法国巴黎开设营销中心,强势进军欧洲市场;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和茶业生产的安溪铁观音分别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中意建交45周年、中希建交45周年的纪念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的重要元素;2016年以来,依托“闽茶海丝行”,组织八马茶业等茶企走进德国、波兰、捷克、英国、西班牙、法国、希腊、匈牙利等欧洲国家,推介安溪铁观音,签订茶叶经贸合作协议,拓展海外销售市场。

立陶宛总理斯克韦尔内利斯(右一)品鉴安溪铁观音。

未来: 期待茶与“生活美学”的完美邂逅

琴棋书画诗酒茶,当年件件不离他。自古以来,茶叶就拥有文化属性,被许多文人雅士奉为至宝。在安溪,如今的茶产业早已不是单一的“茶”,而是融合了茶+文旅、茶+创意、茶+互联网……许多传统的铁观音茶人,也正在传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创新宣传推介方式和营销模式,让好茶拥有更多的附加值。

安溪生态茶园。

早在几年前,在安溪县西坪镇盖竹村, 安溪德峰茶业负责人、安溪铁观音非遗传承人——王辉荣就带领着德峰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茶园里附加了科研、教育、示范、休闲、娱乐、茶旅游、餐饮、民宿等更为丰富的项目,打造成了一个茶庄园。如今,8700亩原生态的德峰茶庄园,成为了合作社的一个闪亮的“金字招牌”,目前,该庄园已吸引来四方宾朋前来参观、旅游,其中有的客人甚至是从韩国远道而来。

农忙时节,茶农上山采茶。

世代做茶的王家,传到王辉荣已经是第十三代,虽然始终坚持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致力打造出“回归传统”的好茶,但在营销模式创新上,王辉荣可一点也不因循守旧: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德峰作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代表成为展会的亮点,将德峰传统好茶与著名画家知弥5幅作品(初见、相知、忆难忘;清、欢)融为一体展示,独树一帜,引起全国各地参会嘉宾高度关注,让红心铁观音以不一样的形式飘香文博会,而像这样将茶、画、诗相结合,打造非遗作品茶的创新形式,仅仅是德峰走出的第一步。在安溪县城,不久即将开业的德峰茶生活体验馆里,将融合茶、茶器、画作、旗袍等多种艺术衍生品,并将举办各类文艺交流活动,在这里,所提供已经不仅仅只是茶,而是当代生活美学的一种全新呈现,而非遗作品茶仅仅只是其中一个载体。“传统茶人也需要改变,只有不断赋予茶以新的文化内涵,它才能更加生生不息!”当地某部门的一位负责人一席话,说出了王辉荣的心声。

今年4月20日,我县隆重举行2021安溪开茶节。

改变的远不只是王辉荣,安溪首届铁观音大师王清海也在做着类似的事。近两年来,他在抖音上成了网红,收获了海内外数万粉丝,而且有几条视频播放量达到400万以上。而在此之前,他也仅只是一个秉持“匠心”的铁观音茶人,30多年只专注做一泡好茶。而如今的他,早已深谙直播、短视频的操作方式,获得了线上线下许多“老铁”的支持。“二三十年前是一根扁担走四方,现在是一张网络联四海”这句话已成为他直播时的口头禅, 通过直播、网上带货等,2020年,他旗下品牌铁观音线上的成交额达到近百万,其中不少是他的抖音粉丝下单的。“时代在变,制作工艺要坚守传统,但营销思想一定不能古板,只有这样安溪茶才能走得更远”王清海的话掷地有声。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安溪报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漫话福鼎茶业——福鼎重要的茶人、茶行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重要的人和事,福鼎的茶产业也一样。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福鼎文史·白琳专辑》载:清中叶,翁江萧家“三泰”茶行的当家萧熊把茶叶销往上海,是当时最大的茶商之一。《福鼎县乡土志》记载其妾事迹:“萧熊妾钱氏,江苏常州人。有侠气,谙武略,熊以千金纳为簉室。咸丰间,避金钱乱,戎服上马,驰三十里。熊病,革剮股和药以疗。及殁,椎胸大痛,当盖棺时,以首触棺,血濡濡滴,气几绝。家人救之苏。是夜服阿芙蓉以殉。”1860年“白琳工夫”红茶遭受印度、锡兰等国的红茶与国内安徽祁门红茶的冲击,茶价大跌。“三泰茶行”一夜之间把囤积5年的红茶一把火烧毁,以致于家族中落。

吴开雍,字肃五,水郊(翠郊)人,是吴家大厝(洋里古民居)主人。他和弟弟吴开泮都经营茶叶。民国《福鼎县志》载其义举:慷慨著名,亲戚朋友中家境贫寒、落魄的人,经常靠他资助。在乡里建义坟,减米价,抚恤孤儿,资助棺椁以及修建桥梁道路,很多的善举没有一样不尽心尽力的,乡里人都十分称颂。

邵维羡(1855-1931年),白琳棠园莘洋人。据《筱溪陈情书》记述梅伯珍从事茶叶生意的引路人就是邵维羡,他也是袁子卿的岳父,以制作、经营茶叶起家,鼎盛时期,拥有田租千二石,茶叶生意做到福州等地。今莘洋老坪店保留有邵维羡发迹后建的四合院,占地面积350多平方米,设门楼,门坊悬山式,题“仰绍东陵”四字。

张永德,贯岭邦福(原名石崩窟)人,四个儿子分别取元、亨、利、丁四房,1863年取长子“元房”为茶业商号—张元记。张永德的舅舅林滋秀是福鼎著名文人,1832年,年轻的张永德随其舅北上一游,不仅开了眼界,而且认识结交了一批文坛诗友,为日后的茶烟生意奠定了广泛的人脉基础。《张氏宗谱·忍卿公传赞》记载:“购闽浙于烟茶,通商各处;肯大厦有三座,千顷承租。”

蔡维侧(1850-1903年),号侍卿,清光绪年间武生,先从武,大约在1880年前后从事茶叶生意,在白琳康山村王渡头开设祥丰茶庄。其生产的莲心茶远销新加坡、东南亚等地。(据《济阳蔡氏宗谱》)

梅伯珍(1875-1947年)号筱溪,点头柏柳人,创办恒春祥茶行,榕城人尊称他为“梅伯”。善于研制新产品,首创茉莉花茶,有“梅占魁”之号,经过多年茶叶经营历练后,挺进福州,成为福州福鼎商会总会计。他精通英语,经营的茶叶销往东南亚、新加坡。民国29年(1940年)受庄晚芳委托,65岁的梅伯珍在白琳筹办示范茶厂。

陈炽昌(1889-1969年)点头街道人,创办“联成”茶行时,担任福州福鼎会馆的“管帮带”(相当于主管)。为人忠厚,讲信誉。在福州时和福鼎黄淑宗关系密切,经常提供场所让其开展地下组织活动。一次从福州回福鼎的路途中,在船上遭遇海盗掠夺,经济受到影响。

吴观楷(1895-?),字世和,福鼎人称其为白琳亥。磻溪镇黄冈蛤蟆座人,翠郊古民居的吴家与其同宗,其为大房,蛤蟆座也有一座和白琳镇翠郊古民居相媲美的大房子,不幸于清末失火烧毁。1910年,吴世和来到白琳,从童工做起,在布店、药店、当店、钱庄看店、记账、进货等。上世纪20年代创办双春隆茶行,从事茶叶生意。到1941年,双春隆注册资本金6000元,是全县注册资金最高的茶行。据考,吴世和还拥有另一家茶行——“第一春”,注册资本金5000元,主体人与代表是吴安兰。

袁子卿(1898-1965年),字宗宋。祖籍柘荣乍洋溪口。上世纪20年代,他从玉琳古街大马路购得茶行“伡洋馆”,将其更名为“合茂智”茶馆。在“白琳工夫”制作过程,把原材料白琳菜茶小叶群系,改为福鼎大白茶,“白琳工夫”品质更上一层楼,超过安徽祁门红茶,是秀丽皇后--白琳工夫的发明者。定名为“橘红”。

梅秀逢(1903-1951年),点头柏柳人,在广州、福州经营茶叶,创办“协和隆”茶行。与何应钦交厚,其母亲60大寿,适值何主政福建省,何以政务名义向其赠牌匾,匾曰:“纯嘏尔常”,今尚存。

“广泰”茶行(点头也有广泰)是广州茶商与白琳茶商相结合的产物,在福鼎名气很大。其一,福鼎白琳茶叶初制厂1950年落户其旧址;其二,实力雄厚,当年白琳和店下一些茶行的茶叶由其收购包销;其三,广州茶商专门派代表胡阿炮驻扎在白琳,采办收购茶叶;其四,与广州茶商合作的福鼎白琳茶商詹振班、詹振步在白琳知名度很高。

“恒丰泰”是福鼎白琳瓜园蔡姓家族后代蔡齐卿创建的。其祖蔡文聘(1798-1855年),字廷徵,号莘畊,以行医起家,兼营茶庄,建有位于白琳镇玉琳街的大厝,即下蔡厝。上蔡厝为文聘第三子蔡鲁溱所建。据《瓜园蔡氏族谱·蔡济五传》载,蔡鲁溱(1824-1895年),字仰旗,号济五。蔡济五善承父志,后建成上蔡厝(2012年失火)。蔡氏上茶馆即恒丰泰。玉琳街大马路还有一处茶庄属下蔡厝。1930年,寿宁土匪何金标窜入白琳抢劫,茶馆被火毁。茶馆遗址一度作为校场之所,后转手卖给吴世和。吴氏重新建成双春隆茶庄和平安药堂。

磻溪也出了一些茶商,限于交通不便,许多茶人在白琳起家后,落户白琳玉琳街。磻溪樟柏洋的林爵卿经营茶叶兼营百货,后创办“林仁记”茶行。磻溪黄冈周忠杰创办“一团春”茶行,其旧址在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白琳医院。

桐山为县治所在地,也有一些茶行,除“张元记”外,还有“新春”“源裕”“信天祥”“森茂隆”“福泰和”“王茂泰”“林协康”“新同春”“恒兴隆”“宏泰兴”茶行,这些茶行在1941年的注册资本金只有2000元,在同时代中属中等水平。

点头的茶商、茶行有12家,知名的有陈炽昌的广顺里(广泰)“联成”茶行,陈鹄生的“陈源兴”茶行,陈光寿的“福生兴”茶行,陈明正的“建兴”,石怀卿的“宏泰祥”等茶行,规模比较大。点头的柏柳村人口少,而且地理位置偏僻,却拥有福鼎大白茶原产地的特殊地位,出现了“恒春祥”梅伯珍、“协和隆”的梅相逢、“林春盛”的林如成这些重量级的茶商。

店下和巽城有不少茶行,其中“喻秋记”“周祥记”“新斋春”“生春”“新源昌”规模较大。巽城有“新同发”“新茂和”“乾裕丰”“成春”等。据《福鼎文史》二十七辑《店下茶馆话兴废》载:“茶馆制成的白毫针、白牡丹、红茶等装裱成箱(袋),每箱重量均在40-45斤。各馆春茶出售均在几百箱或千箱以上,由内港帆船运抵沙埕茶栈托运,再由玉江、海超商轮运往福州、厦门、广州等地转销香港、柬埔寨和南洋诸岛,或北上江西南昌、苏杭、上海等地销售。”

清末民初,制茶流程是茶农采摘鲜叶后在自家初制成白茶、红茶、绿茶等毛茶的半成品茶,再由大茶行收购,精加工为成品茶装箱再进行销售。大的茶行除了一部分收购毛茶,自身也加工毛茶;从茶青收购开始,经初加工、精加工生产成品茶叶。一般每个茶行都拥有几个茶师,茶师要评定茶农生产半成品茶的等级并进行论价。这种营销模式造就了很多制茶和评茶师傅,促进了茶农加工半成品茶的水平,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整体制茶水平不断提高。1950年,国营福鼎茶厂开办时有1000多名丰富制茶经验的茶师参加报名。

来源:福鼎市茶文化研究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民国时期安化茶行茶号知多少


一本向全世界推介安化黑茶的大众通俗读物

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衰落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商道。它由晋商主导,晋商每年会深入到江南产茶省份收购茶叶。而安化作为万里茶道的起点,是南方诸省中重要产茶区,安化茶历史上享有“唯茶甲于诸县”的优异品质和“无安化字号不买”的市场美誉。

 晋商来安化办茶的历史悠久。过去,安化老百姓称晋、陕、甘茶商为“西客”;民国年彭先泽撰写的《安化黑茶》称晋商为“西帮”;清代石刻禁碑上称晋商为“外省客商”(雍正八年〔1730〕,苞芷园茶业禁碑中第六条“禁产货茶户掺假,朦混外省客商。);而在明代,林之兰辑录的《明禁碑录》称晋商为“川商”。


明代称采办安化茶的晋商为“川商”,是因为晋商把四川作为安化茶叶运输的中转站。晋商来安化(晋商行话称“进山”),全都选择在资江沿岸的东坪、酉州、黄沙坪、乔口、鸦鹊坪、江南、边江、小淹等主要产茶乡镇安营扎寨,他们寄寓在安化本地人 (在明代,本地茶行老板称“经纪人”)开办的茶行内。

 

从明代到清代,到民国,安化是晋商采办茶的中心区。但是,在安化当时到底有多少家茶行、茶号?特别是属于晋商的茶行、茶号有多少?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资料,无人知晓。

 

2018年3月,安化县万里茶道申报世界遗产办公室,开展了寻找、辨别安化晋商茶号这项艰辛的工作,其中安化县档案局新近整理装订的《安化茶业馆藏档案汇编》资料给予了很大帮助。该资料分上、中、下三卷,主要记录了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三十五年这段时期安化的茶事。在此基础上,我们参考查阅了民国二十八年彭先择撰写的《安化黑茶》,以及1912—1949年期间的安化其它茶叶相关史料(包括遗存的书籍、姓氏碟谱、老字号招牌、印章、碑刻等),通过网上公示等方式,最终为安化县在民国期间的茶行、茶号,作出了系统性的归纳整理,其成果如下:

 

民国时期全县茶行、茶号共计 417 家

 

1. 东坪计65家:正记、玉记、通裕、宝华、元亨、茂记、福记、两仪信、大华、楚玉、裕益、孚记、益川通、德记、天福、湘潭福、荣记、义和祥、新泰、惠民、泰安、天顺福、茂记、信昌和、怡昌成、益兴庆、汉华昌、复兴庆、聚泰华、张晋升、刘大盛、德兴隆、大贞齐、周万兴、荣华昌、天元泰、祥和福、(天一香、聚兴顺)、祥记、瑞生祥、大安、安化第三农场合作制茶厂、湖南第二农场合作制茶厂、义记、宝聚祥、太安、又和祥、治茂昌、福答昌、升恒、东宝庆、裕记、瑞珍祥、成大利、谦盛祥、宝太隆、万镒衡、恒康福、集发泰、林正丰、苞松茂、美记、元顺店、和生福、顺兴福、同人昌。

 

2. 酉州计18家:兴隆茂、宝聚兴、宏源川、晋裕川、宝聚川、晋丰厚、永兴、同裕泰、(大德诚)、晋义川、祥和福、天恒川、长盛川、华湘、华安、诚记、天成顺、米砖厂、安化茶厂。

 

3. 黄沙坪 、乔口计68家:瑞生祥、协记、公记、聚兴顺、天顺兴、大湧玉、民生、天来香、新记、泰安、宝华、泰记、源远长、玉通永、聚兴顺、协庆公、大同、龚复兴、广生祥、吉顺祥、宝聚公、天锡祥、兴农、晋记、宝聚昌、宝聚庆、大德玉、独慎玉、大泉玉、三德玉、大升玉、天一香、永泰福、两仪、大昌川、天合久、天生福、天和龙、天聚仙、三春堂、定聚兴、源生利、裕进永、德巨生、谦益盛、德生端、大德生、恒隆光、秦和财记、人记、黄记、瑞记、晋魁、晋之、源隆、永和、恒记、丰盛、魁拳、魁若、元盛、兴发、绪元、永丰、义利、福兴、天龙、畅记。

 

4. 江南、边江计158家:魁泰丰、宏利久、同心成、义诚全、同协公、裕成泉、天生德、庆记、资阳、双盛祥、新绥公司安化制茶厂、昌复盛、和丰齐、复美和、正记、永昌齐、仁茂祥、义聚、天泰瑞、巨真和、庆和公、晋益合、魁泰和、天泰兴、协和源、义泰兴、锡泰恒、永益德、兴盛成、天泰升、德泰益、新甡得、润生福、中兴顺、信义和、大兴成、德合生、义生源、义聚昌、万盛源、(天一香)、天元西、臣恒厚、万兴昶、天成福、兴盛成、协和源、惠记莊、福兴合、三兴合、福发德、福祥永、元亨通、公和初、宏毅、德和卿记、德和兆记、世珍行、宏毅琼记、德和滋记、德和少记、宏毅庆记、良能焕记、德和、德和寿记、德和佛记、德和次记、德和庆记、德和运记、堂旃芝记、志春行、德和玉记、闿元信记、开诚公、庆和公、自立基、中兴顺(福记)、天泰和、西顺玉、和顺诚、协生茂、乾瑞升、湘裕隆、永兴生、义聚和、祥慎、湘源隆、百源隆、裕源隆、(天顺长、晋裕川、宝聚兴、兴隆茂)、义顺和、益生源、合顺通、裕盛丰、文盛德、德兴永、新盛通、德和生、恒丰益、义聚昌、永益德、合泰恒、合谦、福民盛、泰和诚、元发永、锦德元、永济生、大兴成、天兴久、德盛福、王焕文行、王蔚臣茶行、天宝裕、裕兴福、天泰荣、积生厚、天泰运、裕亨昌、天泰协、合盛引、天泰庆、丰盛和、庆泰裕、合盛西、万顺德、义聚隆、永济生、泰合诚、万源德、继美丰、天泰宏、新盛成、协义公、义顺合、聚信成、万兴昶、兴和昌、兴和福、泰盛强、乾益升、裕庆成、祥发永、天泰昌、天宝裕、大升昌(钱庄)、吉顺祥、钧太福、怡合成、怡和源、刘进吉生记、新泰和、魁泰、通天泰运、福兴和、魁泰通、天运贞、两宜福、怡泰福、钧泰福。

 

5. 鸦鹊坪计22家:吉谦福记、吉谦贵记、古振兴、德馨堂、笃庆堂、迪吉茶行、协和腾、关敬如、天泰裕、协兴泰、裕丰昶、泰和丰、湧和公、吉谦福茶行、和顺福、集成甡、福顺成、麟生祥、德生福、新顺福、集成甡、乾瑞生。

 

6.  唐市计3家:彭福和、李福茂、毛先湘。

 

7. 小淹计17家:湖南省制茶厂、德和齐、福成齐、方顺兴、怡抬齐、义和齐、顺兴齐、复兴齐、吉盛昶、开诚公、天德顺、茶盛庆、厚福堂、资深弟记、资深忠记、浩然居、安记、(同裕泰)。

 

8.  蓝田市(原属安化)计3家:森记、生记、天生玉。

 

9.  桥头河(原属安化)计5家:钰华、玉湘、锦春、群生、达球。

 

10. 其他乡镇(梅城、仙溪、平口、烟溪、马路)计19家:钓记、刘厚祥、厚生利、尹波兴、德顺长、蕊馨齐、张晋升、龙益成、刘大盛、金福、德兴隆、福华、大贞齐、伊长、(正记)、祥记、(庆记、华安)、永兴、阜康、祥和福、新华。

 

11. 后五区(江南、冷市、龙塘、小淹、滔溪)计29家:协兴隆、自兴金、泰合诚、鑫记、福茂盛、大同恒、(豙)顺合、自立公(甘引)、裕盛昌、量星(进湘裕)、万兴昶、德太益、和顺诚、三和兴、协兴隆、信义公、福茂盛、新盛通、宝聚隆、德泰益、竟成、晋福隆、世诚和、泰合诚、中真顺(昌记)、复和公、万源福、区记、新顺福。

 

12. 范维令编著的《万里茶道劲旅——祁县茶商》中,清末到民国时期,晋商茶号来安化办茶计10家:裕盛川茶庄、恒中恒茶庄、晋恒银号、巨贞川茶庄、巨盛川茶庄、大玉川(大盛魁)、亿中恒、长裕川(诚记)、裕兴重、大德恒。(裕盛泉、兴隆茂、宏源川)。

 

民国时期,全县晋商茶号共计 97 家

 

全县具体分布情况:(1)东坪、酉州11家;(2)黄沙坪、乔口18家;(3)江南、边江42家;(4)鸦鹊坪14家;(5)小淹2家;(6)其它资料记载安化10家。(见后附表)

备注

【1】统计的茶行、茶号,其时间范围仅指民国时期(1912~1949年)。

【2】括号中茶行或茶号为一家茶行或茶号设多处地方,统计中仅计一家。

【3】各附表中晋商号统计数少于列表中实际明细数,同样是因为一号多地设有,统计中仅计一家。

【4】417家茶行、茶号和97家晋商号仅指本次调查确定的,也许今后还会有新的确定与补充。

【5】茶行绝大部分是本地人创办,晋商在安化一般不自己建茶行,只租赁(但在安化有家眷的除外)。


东坪酉州晋商号 11 家

茶号 兴隆茂  

经理 郭汉三、张子英44岁(郝云章)    

籍贯 山西榆次   

备注 张子英,任茶食同业工会委员    


茶号 宝聚兴    

经理 张宝明、陈治卿(张爽臣、陈治卿)    

籍贯 晋商    

备注 在冷市、洞市鹞子尖竹林湾设有仔庄    


茶号 宏源川    

经理 王子飞48岁、李馨齐(斋)49岁   

籍贯 晋商    

备注 王子飞,曾任红茶业同业工会执委    


茶号 晋裕川   

经理 郭子敬45岁、王子高   

籍贯 晋商    郭子敬,任茶食同业工会委员。

备注 在冷市、洞市鹞子尖竹林湾设有仔庄    


茶号 宝聚久    

经理 刘克恭41岁、杨聚英54岁    

籍贯 晋商    


茶号 晋丰厚   

经理 张耀南56岁、喻雁宾(平江人)、张骍    

籍贯 晋商    

备注 茶行保存至今    


茶号 大德诚    

经理 杨映垣、张子乾    

籍贯 晋商    

备注 设在江南    


茶号 晋义川    

经理 王凌云、蔚子进    

籍贯 晋商    


茶号 天恒川    

经理 王子飞45岁、阎伟齐    

籍贯 晋商    

备注 王子飞,民国35年曾任红茶业同业工会执委    


茶号 长盛川    

经理 张仲山、任汉臣    

籍贯 晋商    


茶号 诚记    

经理 阎寿亨    

籍贯 山西榆次    

备注 50年后并入安化铁厂    


茶号 元顺店    

经理 董杰山    

籍贯 陕西大荔    

备注 东坪镇东桥捐碑    


黄沙坪、乔口晋商号 18 家

茶号 宝聚隆    

籍贯 山西    

备注 安化存老招牌“山西宝聚隆”另《行商遗要》有记载    


茶号 公记    

经理 王子席41岁、杨茂林    

籍贯 山西    


茶号 聚兴顺    

经理 侯效岐46岁、谌思荣(安化人)    

籍贯 山西    

备注 侯效歧,任安化茶食同业工会委员。    


茶号 天顺长    

经理 张稷47岁、胡璨44岁、张合川49岁    

籍贯 山西    

备注 胡璨,任安化茶食同业工会候补委员。

   在冷市、洞市鹞子尖竹林湾设有仔庄。   


茶号 大湧玉    

经理 要世藻58岁、范康侯56岁;要瑞棠、杨立朝

籍贯 山西    

备注 要世藻,任安化茶食同业工会候补委员    


茶号 民生    

经理 谌及第(安化人)、王克仁46岁;阎甫仁、阎友三    

籍贯 山西    

备注 阎甫仁,任安化茶食同业工会候补委员    


茶号 天来香    

经理 胡瑶亭40岁、王子席    

籍贯 山西    


茶号 天一香    

籍贯 山西    


茶号 源远长    

经理 张锦文36岁    

籍贯 山西榆次    


茶号 宝聚公    

籍贯 山西    

备注 《汉口山陕会馆志》,洞市永锡桥捐碑上有名    


茶号 玉(裕)通永    

经理 张紫宸63岁,1946年离开安化    

籍贯 山西太谷    

备注 茶行保存至今,张紫宸安化有后代,

   其子张文焕,安化人,孙张晋湘、张晋满。    


茶号 聚兴顺    

经理 孙瑞亭56岁    

籍贯 山西榆次    

备注 民国35年任经理,在江南、冷市设有仔庄    


茶号 协庆公    

经理 李映滨56岁    

籍贯 山西榆次    


茶号 三德玉    

籍贯 山西    

备注 唐家观捐碑    


茶号 独慎玉    

籍贯 山西    

备注 河道救助章程碑    


茶号 大德玉    

籍贯 山西    

备注 唐家观捐碑    


茶号 大泉玉    

籍贯 山西    

备注 唐家观捐碑    


茶号 大升玉   

籍贯 山西    

备注 东坪镇东桥捐碑    


茶号 泰德    

经理 张辅丞48岁    

籍贯 山西太原    


江南、边江晋商号 42 家

茶号 宏利久    

经理 陆儒臣52岁    

籍贯 山西猗氏    


茶号 同心成    

经理 同心成44岁   

籍贯 陕西    


茶号 义诚全    

经理 高振山60岁    

籍贯 山西万荣    


茶号 同协公    

经理 刘瑞堂47岁    

籍贯 山西临晋    


茶号 裕成泉   

经理 陈子安51岁    

籍贯 山西祁县    


茶号 新盛通    

经理 王子宣    

籍贯 晋    


茶号 泰德    

经理 张辅丞48岁、张兴华    

籍贯 山西太原    

备注 在黄沙坪设有茶庄    


茶号 天泰宏    

籍贯 陕(新柜)    


茶号 天泰瑞    

经理 王厚堂    

籍贯 山西    


茶号 晋益合    

籍贯 晋    


茶号 魁泰和    

经理 王子敬    

籍贯 陕西    


茶号 天泰兴

经理 宋兴耀

籍贯 陕(新柜)

 

茶号 天泰和

经理 韩子常

籍贯 陕(新柜)

 

茶号 锡泰恒

经理 贾晏清

籍贯 晋

备注 彭先泽《安化黑茶》p29

 

茶号 福兴和

籍贯 晋

备注 彭先泽《安化黑茶》p29

 

茶号 天泰升

经理 胡宗德

籍贯 陕西新柜

 

茶号 德泰益

经理 聂东生

籍贯 新柜

 

茶号 兴隆茂

经理 张子英

籍贯 晋

备注 1939年彭先泽《安化黑茶》,兴隆茂在江南、酉州分别设有厂

 

茶号 裕盛丰

经理 倪仁寿

籍贯 晋商

 

茶号 德和生

经理 马华堂

籍贯 晋商

 

茶号 合谦

经理 柳云圃

籍贯 晋(东柜)

 

茶号 锦绣元

经理 马子元

籍贯 晋商

 

茶号 裕庆成

籍贯 晋商

备注 《汉口山陕会馆志》,洞市永锡桥捐碑上有名

 

茶号 裕兴福

经理 冠宝成

籍贯 晋商

备注 彭先泽《安化黑茶》,办引3400包

 

茶号 祥发永

籍贯 晋商

备注 《汉口山陕会馆志》,东坪镇东桥捐碑上有名

 

茶号 天泰荣

经理 王海天

籍贯 陕西

 

茶号 积生厚

经理 丁贤仕

籍贯 陕西(巩县)

 

茶号 天泰昌

籍贯 陕西新柜

 

茶号 天泰运

经理 石荣齐

籍贯 晋(东柜)

 

茶号 协和源

经理 穆唤堂

籍贯 陕西朝邑

 

茶号 裕亨昌

经理 胡香涛

籍贯 晋(东柜)

 

茶号 天泰协

经理 白耀西

籍贯 陕西(新柜)

 

茶号 合盛引

经理 柳云圃

籍贯 晋(东柜)

备注 马合盛创办

 

茶号 丰盛和

经理 樊子荣

籍贯 山西

 

茶号 庆泰裕

经理 耿子康

籍贯 山西沃县

 

茶号 合盛西

经理 李文卿、谢荣停

籍贯 晋(东柜)

备注 马合盛创办

 

茶号 万顺德

经理 黄耀伯

籍贯 陕西新柜

 

茶号 大德诚

经理 杨映垣 张子乾

籍贯 山西

备注 生产“三和”茶即千两茶,清嘉庆年来安化

 

茶号 福生德

籍贯 甘肃

备注 胡伯益《烟茶布三帮在西北产销概况》

 

茶号 魁泰

籍贯 晋

备注 寄寓江南德和迪记茶行

 

茶号 通天泰运

籍贯 晋

备注 彭先泽《安化黑茶》p29

 

茶号 新泰和

籍贯 晋

备注 彭先泽《安化黑茶》p40

 

茶号 魁泰通

经理 任雨平

籍贯 陕西富平(西柜)

备注 任雨平妻黄丽君,安化人

 

茶号 义聚隆

经理 宋志超

籍贯 甘肃(晋)


鸦鹊坪晋商号 14 家

茶号 协和腾

经理 王守仁47岁

籍贯 陕西三源

 

茶号 关敬如

经理 洪度生52岁

籍贯 陕西长安

 

茶号 天泰裕

经理 杨钦哉48岁

籍贯 陕西朝邑

 

茶号 协兴泰

经理 姬茂斋42岁

籍贯 山西蒲州

 

茶号 裕丰昶

经理 廖彤云52岁

籍贯 青海西宁

 

茶号 泰和丰

经理 寮玉杰46岁

籍贯 陕西渭南

 

茶号 湧和公

经理 雷雨山

籍贯 陕西

备注 有案例,记述自已于道光年来安化,旅寓鸦鹊坪

 

茶号 乾瑞生

籍贯 晋

备注 同上

 

茶号 和顺福

经理 张捷三

籍贯 晋

 

茶号 集成甡

经理 阎势臣

籍贯 晋

 

茶号 福顺成

经理 耿登初

籍贯 晋

 

茶号 麟生祥

经理 阎斗管

籍贯 晋

备注 有案例,雷雨山记述于道光年来安化,旅寓鸦鹊坪

 

茶号 德生福

经理 王子和

籍贯 晋

 

茶号 新顺福

经理 赵秀山

籍贯 晋 


小淹晋商号 3 家

茶号 吉盛昶

经理 侯增恩

籍贯 西安

 

茶号 宏源川

籍贯 晋商

备注 酉川设有茶庄

 

茶号 开诚公

经理 李文齐、王邦强

籍贯 晋

备注 江南设有茶庄


《万里茶道劲旅——祁县茶商》中在安化晋商 10 家

茶号 裕盛川茶庄

籍贯 晋

备注 主要经营千两茶

 

茶号 恒中恒茶庄

经理 范达德

籍贯 山西祁县

 

茶号 晋恒银号

经理 罗广文、段鸣銮

籍贯 山西祁县

备注 安化名“湖南安化茶庄”

 

茶号 巨贞川茶庄

经理 高荫寰

籍贯 山西文水县

备注 制千两茶等

 

茶号 大玉川

籍贯 晋商

备注 由大盛魁独资开办

 

茶号 巨盛川茶庄

籍贯 晋

备注 由大盛魁独资开办

 

茶号 裕兴重

经理 邓鉴堂

籍贯 陕西三原

备注 胡伯益《烟茶布三帮在西北产销概况》

 

茶号 亿中恒

经理 范光恒

籍贯 山西祁县

备注 1935年来安化办茶

 

茶号 长裕川

经理 祁县渠家

籍贯 晋

备注 安化名“诚记茶厂”

 

茶号 大德恒

经理 姓庞

籍贯 山西郜北

备注 开设在江南坪



原载《安化黑茶》杂志2018年第4期总第23期

找到约3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