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咋个泡普洱茶

找到约34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普洱茶越陈越香,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选择新茶?

  普洱茶行业里有很多悖论,其中“越陈越香”是最典型的。

  “时间存放太久的话,什么味都没有了,哪来的香?”

  “既然“越陈越香”,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选择新茶?“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时间存放太久的话,什么味都没有了,哪来的香?“

  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说法,这在业内被公认为普洱茶的核心价值。

  越陈,并非是无限度的延长其存放的时间,而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陈化过程;越香,并非说普洱茶存放越久,香气更浓更佳,而是泛指普洱茶合理存放越久,其综合品质转化更好。

  总之,它只不过是文艺性加概括性的一种提法,仅说明普洱茶具有这种越存越佳的属性,且这一属性是在普洱新茶品质无缺陷,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在有条件的存放环境中才得以实现的。

  如果您不咬文嚼字地钻牛角尖或者望文生义地去臆想,那么说明您至少同意了这个提法,接下来我们才好愉快地讨论下面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普洱茶越陈越香,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选择新茶?”

  普洱新茶,有人不承认它是普洱茶,所以在同一种茶上,有生茶、晒青毛茶、毛料、晒青绿茶、普洱茶原料、普洱新茶、青饼等等不同的称呼。

  本质上它是一种晒青绿茶,却是以云南普洱茶树鲜叶为原料,采用晒青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绿茶。但不得不承认,不论您贬低打压它,或是抬高吹捧它,它始终是市场上得到认可的一种茶。

  存在即合理,既然市场承认它,就说明它有生命力,如果更深一步了解,选择普洱新茶的群体,至少有以下几种原因。

  1、尝鲜

  我曾问几个广东的朋友为什么喝新茶,他们口径一致地回答:“尝鲜啦!”“新茶刺激性大,不敢多喝怕伤胃,主要是试试每年的春茶,选好一点的存”

  广东是普洱茶消费的大省,看来抱着尝鲜目的选择普洱新茶的群体数量不少,既然是“尝”,喝的就不会很多,但一旦尝对了味,购买的数量用来长期存放就不可小觑了;既然是“鲜”,就说明他们在意的不是“老或陈”,甚至不是“好”,尝的是鲜,品的却是陈化潜力和价值空间,广东人的生意头脑,亦不可小觑。

  2、上瘾

  曾几何时,我喝新茶(以下都叫生茶)上瘾了,一发而不可收拾,到了每晚睡前必喝的地步。一贯瞧不上生茶的邹家驹先生不屑点评:“你中毒太深,无可救药了!”好吧,我就爱生茶了,爱咋咋地吧。

  不光我喜欢生茶,周围好多茶友都喜欢,有些是被我拉下水,有些是我被他们拉下水,反正平时喝的,大多是新到的生茶。也有茶友说喝多了肠胃受不了,但说归说,他们泡的喝的,依旧还是生茶,这真是口是心非嘛!

  很奇怪是吧,我也如此,天天喝夜夜品,也没见身体有啥不良反应,反倒是越喝越舒畅,越喝越精神,其貌不扬的生茶那生津回甘总让我驰然神往,鲜甜平平的生茶那茶气茶韵总让我刻骨铭心,伤肝伤胃?您不喜欢就好!

  3、生态

  喝茶,有人为解渴,有人喝滋味,有人喝健康。

  不管您出于什么目的喝茶,入口的东西嘛,健康肯定是最先考虑的因素。生活在工业社会环境污染严重的当代,人们为了追求健康,千方百计找寻那些原始、自然、生态的东西,而云南普洱茶产区,特别是那些藏于原始密林中的古树园,便是当今稀缺难得的一片净土。

  时下普洱茶爱好者发现了品饮价值更高的古树茶,古树茶以“绿色、健康、环保、原味”的形象开始受到越来越多茶客和收藏者和消费者的青睐。

  云南的古树茶经常以其出产的村寨来命名,因此,老班章、老曼峨、薄荷塘、铜箐河、小户赛……这些原本深藏于原始森林的村寨也随着古树茶传向了大江南北。当我们溯源而上时,我们会发现,古树茶的生长环境整体概况起来就是三个字——原生态。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古茶树或者小片古茶园,堪称原始森林中的遗珠。曾经那里都是先民种植的大面积茶园,经历漫长的岁月和变迁,有些茶树抵挡不住时间,逐渐死去,有些茶树被移栽他处,有些则被战火烧毁,有些则因为各种原因被茶农砍伐……

  那些幸存下来的古树茶们藏身于村寨周围的森林之中,它们已经与蔓延山脉的整个森林融为一体。脚下的庞大根系深入土壤之中,枝叶在山谷的云雾之中呼吸,随着日出月落苏醒沉睡,萌芽落叶,年复一年,适应了此山此地环境的古茶树逐渐孕育出自己独特的风味特点,也就造就了古树茶一山一味、百寨百味的独特优势。

  不仅如此,这些经历时间考验的古茶树,抗病能力强,高度适应气候,植株自然稀疏分布,不易爆发病虫害,完全不需要农药化肥。而且,少数民族的种植方式也没有打药施肥的传统习惯。这样的自然环境与种植方式就保证了古树茶纯净安全生态的本质。

  生态的茶品,对当下的来说堪称难得,当然,生茶不一定都生态,不一定都无污染,相对而言,稀缺古树茶悄悄为我们营造出一片纯净生态无污染的净土。作为普洱茶忠实发烧友,老茶、熟茶我也爱,生态的生茶,一样难以割舍。(本文转载自刀哥说茶;作者:刀哥。图片来源于茶友网图库)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普洱茶到底纯料好还是拼配好?

导语:普洱茶流行,不过而二十来年间,从懵懂到认知,从小白变大神,我们经历、并附和了许多概念,从产区到山头、从古树到高杆、从毛茶到年份、从拼配到纯料......

正因为世间没有绝对,所以大家各执一词,至于那个好那个坏,正如佛家那句偈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以下为正文

不要当什么理中客。什么纯料也好,什么拼配也可以,普洱茶就是拼配好!

拼配茶自古就有,现在最早的记载是1825年阮福的《普洱茶记》: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所谓的外细内粗,就是普洱紧压茶外面用较嫩的茶撒面,因为嫩茶柔韧性好,粘性强,可以包住紧压茶的外面,里面就用较为粗老的料就行,当前拼配的普洱茶都有这个特点,外表细嫩,显毫,里面的料较为粗老,如果外面不用细料,直接粗老的压,往往就会存在压不紧,压制不成形的情况。

也就是说早在1825年前就有了拼配!

拼配最早源于古六大茶山

认为拼配茶不高端的傻缺相当多,而实际上普洱茶的驰名于世的那些老茶都是拼配茶,比如50年代的大红印,大名鼎鼎的福元昌,宋聘号,88青,73青,97水蓝印,六星班章孔雀,大白菜无一不是拼配茶。

纯料是原料角度,拼配是技术角度,本身二者就没什么可比性,有人偏偏要拿来比较,脑子瓦特了!

纯料是个伪命题,实际上应该归入天然拼配这一块,因为古树纯料都是混采,不分等级,嫩的老的常常混杂,从这一角度而言,必定是拼配无疑。

我们常常说的拼配是人为的将不同产区,不同级别,不同品质的原料进行搭配,以便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有人觉得降低成本好刺眼,实际上所谓的古树纯料降低成本的方式直接是假冒伪劣,商人吗,做茶降低成本情有可原,但是比起所谓古树纯料,拼配要有节操的多。

如今存世的老茶都是拼配的

普洱茶天然和拼配就挂钩,纯料才是红绿茶乌龙黄茶白茶追求的,很多中国茶都以细嫩,极品芽头为追求,这才是真正的纯料,古树纯料和人家比起来渣渣都不是,有图比较:

为什么普洱茶天然和拼配挂钩,第一因为它是紧压茶,第二因为它是后发酵茶,特性是越陈越香。

紧压茶有个压制适度的问题,都是嫩茶压,压得太紧,撬不动,喝得时候非常麻烦;都是粗料,压不紧,很容易就散架了,必须得老嫩搭配,才能压得松紧适中。普洱茶为什么要压呢?方便运输,加大运量,当年普洱茶是边销茶,运到边疆路途凶险,茶马古道,能装多尽量装多,于是就选择压紧运输。结论就很明显了,先有紧压后有拼配。

拼配是压制无意中带来的结果,不过很正常了,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技术成果都是副产品,无心插柳柳成荫。

越陈越香的发现和发扬光大更加壮大了拼配,要后发酵,要拼配,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发酵梯次,要老嫩,苦涩柔和,香甜结合。如果原料单一,比如都是芽头,口感单一,发酵过程漫长,芽头由于内含物丰富,在后发酵中时最难转化的,滋味会长期苦涩,有人可能不以为然,觉得芽头内含物不丰富,大哥,那是不耐泡,不是内含物不丰富。

压制成饼,必然要求原料不能单一;粗老料才内含物不丰富,不过耐泡,还很容易发酵转化。梗最容易发酵完毕,接下来时黄片,接下来时壮硕料,接下来时中等嫩度的原料,一直到芽头,转化时间逐步拉长。

梗发酵完了有黄片,黄片完了有壮硕的料,这样犹如后备军一样缓缓不断的跟上,可以保证转化的同时滋味提升,普洱茶可以越陈越香,所以普洱茶必须要拼配。

推崇古树纯料是典型的绿茶思维,早就应该摒弃,什么拼配纯料各有千秋更是扯淡,标准的和稀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以为自己一分为二,很辩证客观吗,幼稚!

这才是纯料,都是单芽,比起什么单株纯料来说,高级太多;

纯料还是一门智商税,很多人到现在都不醒悟!

智商税这东西,比起国家的正常税收,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无声息间你就交了,还得乖乖的交,交了还不知道。智商250的人都不免交,何况大部分的人智商远远达不到250,具体的缴纳途径就是利用你的无知和弱智。

百度百科云:智商税,又称低智商税,网络流行词,是指由于在购物时缺乏判断能力,也就是低智商的表现,花了冤枉钱,这些冤枉钱就被认为是缴了低智商税。

因此,凡事交智商税的人,都是低智商的表现,简称弱智!热水瞬间变凉水的55度杯,一度非常受欢迎,据说还很获得过很多大奖;卵用都没有,价格死贵死贵的减肥达人最爱疯狂甩脂机,除了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小肚子在动以便聊以自慰外,没有任何效果;至于什么瘦脸仪,减肥茶更是侮辱智商了;据统计,女性是智商税的重灾区,女同胞们,可注意了!纯料,堪称普洱茶行业最大的智商税!举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就是,有人拿着刚刚发酵,新鲜出炉没有勾兑的散装白酒和你说,瞧瞧,我这酒,原汁原味,比得过茅台,五粮液。你自己体会一下!

纯料,本来就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话题,如何定义纯料,如何确定原料范围本来就是一个跳跃性和跨度相当大的难题。因为从根本上说茶叶所处的的光热,土壤,水分等等条件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导致即便是一棵树上的茶叶内质也会不同。尽管单株派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纯料,然而单枝,单叶,单芽的人很不服气,难不成你比我还纯?

伪纯料,布朗山区范围这么大,这能算纯料?

后来有人认为,一个寨子的就算纯料了,一个山头的也是纯料,至于勐海古树纯料也是勉强可以的,乃至于云南古树纯料都大行其道,人家美其名曰:茶性相同的茶,就是纯料,都是云南的茶嘛,茶性有什么区别?瞬间就是五雷轰顶,这浆糊逻辑,典型的模棱两可和和稀泥,茶性相同,那方面的茶性?

越解释范围越大,越解释越乱,照这个道理来讲,几乎所有的大厂拼配都可以称得上纯料,甚至比市场上大部分的纯料还纯,特别是台地拼配,人家不是说了吗,茶性相同,台地茶难道茶性不同吗?老弟,下次喝纯料搞清楚来源再说!纯料,实际上是一种低技术,低门槛的粗放型产品,除了宣扬原料(主要是古树)可能存在的牛逼,其他一无是处,和农村的散装白酒一个档次。某些纯料派还杜撰普洱茶自古以来就是纯料的传闻,颠倒是非,居心叵测,恰恰相反,普洱茶可能初始诞生的时候是纯料,但早早就用拼配提升内质了。最重要的证据就是阮福的《普洱茶记》: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外细内粗,这不就是撒面,心茶吗,改造茶不就是拼配的结果,这个记载在清朝中期就已经有了,可见拼配茶的悠久历史!

《普洱茶记》普洱茶拼配的重要文献

纯料怎么搞?摘点鲜叶,摊凉杀青晒干,进厂蒸压,稍微检剔一下,蒸蒸揉揉烘干整个外包装纸张就OK了,中间环节基本少得可怜,生产卫生环境基本无从知晓,质量品控基本海市蜃楼。你见过那个纯料企业宣扬自己车间多干净(很可能车间都没有,代加工的)?连加工过程不落地这种基本要求都拿来大肆宣传,至于古法制茶更是子虚乌有,所谓的古法也就是石磨压茶,手工制茶也就存在于视频图片中,其他的就不知所云了!

搞定了原料就能搞定一切,至于以后的深加工,再加工过程,呵呵,谁管?谁关心?消费者又不注重这些,茶鬼发烧友更是只盯着原料,省事省力省成本,代加工一下,收工!这就好比说,我打到一尾鲜鱼,告知众人,今晚的鱼汤肯定好喝,众人肯定犯嘀咕:你小子手艺行吗,搞砸了,喝毛线的鱼汤?纯料派的思路就是这样,我只要打到鲜鱼,就肯定能做好鱼汤,甭管我手艺多烂,反正就行!管杀不管埋啊!何况,现在很多纯料派手上拿着一堆臭鱼!

杀青

纯料门槛之低,只要两条腿的活人就能办到,拿钱上茶山收点茶压制完了就大功告成。而拼配则门槛则相当高,最起码的两点,一者需要丰富的库存,二是必须依赖娴熟的拼配技术以及技术的传承和积累。

丰富的库存需要来自各地各产区的原料, 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原料拼配技术再强也没用。但库存需要极为深厚的资金,要知道普洱茶的库存消化率非常低,所需时间非常漫长,也就是说你回拢这部分资金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是碰上个行情惨淡期,现金流断链,就只能关门大吉了。当年行业内一龙头企业2007年收了8.9亿的原料,一直亏损到了2012年底。因此在普洱茶行业,没钱就敢做库存,等于作死!拼配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要熟知各茶区的原料特性,以及其相融合的结果,反复调试反复验证,既要经验的累积,也要人才的储备,最好有技术传承和沿用,特别是成熟得配方,这东西和中药得秘方有一拼。大益的7542配方炉火纯青,低端的一些数字唛号陈化几年都可秒杀其他企业,乃至于成为古董登上舞台,好不风光,便是此理!

拼配茶在后期陈化中更优秀

尽管很多企业对于自己拼配的产品相当自信,但拼出来的东西之小儿科,真乃令人观止。一款茶,同一泡,可以泡出完全不同的两个味,根本融合不起来,就像两只手撕你的嘴巴一样,非常难受;有的茶苦的要死,也不丢点柔和的茶,老叶,梗之类进去降低苦味;要不就是涩的要命,不搞点回甘度好,甜柔的茶中和一下。拼配是跟着感觉走,九分天注定,一分靠打拼。而纯料根本不用考虑这些,什么库存,毛线,压完茶卖了行了!技术,不存在的,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原料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就是纯料!

话说纯料派当年也是压力山大啊,拼配当道,大厂有钱,家大业大,如何竞争?

诀窍来了,摸黑拼配,拼配是以次充好,用低层次原料拼配出高品质口感,台地农残超标,屌丝小白才喝拼配,有钱有身份智商高的人才喝纯料。最后发展出了茶圈子的著名鄙视链:古树纯料鄙视大厂拼配,这才为纯料打开市场空间,吱吱,真人才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那些年,纯料甚嚣尘上,一副打倒拼配,在拼配身上踏上一万只脚的架势,纯料是普洱茶的未来这种口号都喊得出来,现如今某大师都在呐喊,中毒太深,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88青就是典型的拼配茶

纯料还罔顾普洱茶的特质以及属性!普洱茶的特性和生命是什么?是越陈越香,是发酵,是转化,这就需要内质的醇厚,以及层次有序的发酵梯次,这就需要拼配。内质薄的茶必须加浓强度厚的茶搭配,老叶黄片多了要加点嫩芽,嫩叶提一提厚度;梗发酵陈化快,必须有老叶,中壮叶片,嫩叶,芽头作为后备发酵梯次继续转化;景迈茶不耐泡陈化几年容易掉水,加点布朗就可以增大后转化空间。

纯料就麻烦了,没有拼配,发酵梯次混乱,可能内质还单一,陈化速度快,后转化空间小,尽管有些走狗屎运的纯料茶阴差阳错之下会有较大的转化空间,但代价是大部分的纯料茶变化的单一,生命的短暂,以及品质丰富性的缺乏。所以要喝普洱茶的一山一味,不如直接喝散茶,这才是原汁原味,压制成型了,不免压的不均匀,这边紧那边松,影响到口感,何必喝什么纯料呢?纯料肥了茶农,弱化了品牌建设,导致普洱茶行业最低端的竞争!

纯料拼的是什么,原料!于是大家就开始抢原料,上山下乡一波流,炒完班章炒冰岛,炒完昔归炒懂过,炒完困鹿炒曼松,炒完刮风寨再炒薄荷塘。茶农赚的盆满钵满,原料价格被抬得老高,自己一看玩不下去了,换地方,茶山的候鸟和民工,好不凄凉!这些年,纯料市场没有成就一家那怕稍微有点知名度的企业,还是皮包公司小作坊,茶山流窜作案,反倒成就无数的村寨以及公共品牌,这不仅拉抬了整个普洱茶源头的成本,造成终端盈利困难,而最大的副作用则遗祸整个市场,那就是假冒伪劣的泛滥成灾,难以遏制。

纯料会导致唯原料论

为什么说纯料是普洱茶行业最大的智商税,从历史、技术以及营销角度,它都是极端的low以及上不了台面!不仅坑了消费者,坑了商家自己,未来还要坑茶农,坑整个行业,大家都得交智商税,不交还不行,毕竟一条产业链,都成栓一起的蚂蚱了,还能咋滴?

呜呼哀哉,可悲可叹!

——本文来自小小发酵师,感谢作者付出。

普洱茶不按套路走也是一种套路!

商业如同带兵打仗,往往谁谁笑到最后,才是人生赢家,你知道普洱茶是凭借什么一夜红遍大江南北的吗?最高级的PK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按别人的套路来,自己掌握主动权。自古深情留不住,从来套路得人心,但最高级的套路其实是,不按套路来!

 

普洱茶的逆袭之路正反应了这一点!

如果要按中国传统的茶叶评价体系,普洱茶实在是24K纯屌丝一枚,用料低档、晒青香气不佳、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又苦又涩,不柔不甜,刺激性强,压成饼还难撬,简直就是一无是处,所以从来都是异类一般的存在,难登大雅之堂。直至现在中国十大名茶都没有普洱茶的身影,在汉民族的茶文化体系中,简直就是蛮夷,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普洱茶都是默默无名,云南本地人都不待见!

但恰恰正是这一点,促成了普洱茶在21世纪的崛起,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颠覆!你不是贵新不贵旧吗,普洱就越陈越香,有几个茶类可以办到?这直接导致普洱茶诱人的投资价值,于是乎黑茶、白茶、老铁都暗暗使劲想打年份的主意。

例如红茶就出了晒红,可以后发酵,越存越香,不知下次又是谁?你不推崇香气高扬吗,晒青那就不要指望了,有时候青草气臭青气都有,实在和香气不沾边,尤其和名优绿茶、乌龙比起来,那简直弱爆了,可是普洱有后转化啊,前期青气,逐渐兰香、蜜香、烟香、枣香、樟香,药香等等,谁知道会有什么惊艳的表现,咸鱼翻身,诈尸的事情又不是头一回了!

耐泡吗?那普洱茶要上天,把其他茶类甩几条街都不见喘气的,你要是实在有耐心,从开头喝到尾水,没有二十几泡是不会罢休的,更不会说老茶头这货了,桶装水换几桶还可以泡,喝完还能煮,这让其他茶情何以堪,就算是耐泡的乌龙也无法招架。

所以,普洱茶不愧是套路高手,就以往的经验评价它,那统统没用,就不按你的游戏规则来,就不接招,你往东,它偏往西,虽然它开头不咋滴,但它命长啊,熬死你,用千变万化,秒杀你的一成不变,用内质丰富,KO你的三四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路还长着呢,跟你慢慢磨!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活得久一点,终究不是什么坏事,死的早,翻盘的机会都没有!

 

找到约3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