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怎么清洗木制茶具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二十四道茶器

茶具,古代又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到唐代,“茶具”的说法在唐诗里就很多了。

宋代皇帝将茶具作为赐品,可见它地位很高。古代茶具的材质,唐宋主要以陶瓷制品居多,逐渐取代过去的金属、玉制茶具。

“从来佳茗似佳人”,茶、饮茶文化与中国人的情怀如影随形。那么古人是怎么对待茶的呢?他们在器具上又有什么讲究?从陆羽的《茶经》中,“茶人负以采茶也。” 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茶道二十四器

风炉

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国道家五行思想与儒家为国励志精神而设计,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

 

 

(jǔ)

是装炭用的竹篓,形状有圆有方,高约一尺二寸,直径七寸,亦有木箱者,外围用藤条编出六角圆眼状,底盖合拢后似竹箱,盖沿打磨光滑。

 

 

炭挝(tàn zhuā)

六棱铁器,长一尺,用以碎炭。

 

火策

亦称为火筷。又圆又直,顶端扁平,取炭用。多以铁或熟铜制成。

 

 

(fù)

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铁为之,唐代亦有瓷鍑石鍑,富家有银鍑。

 


 

交床

为十字交叉形器物,将上面木板中间挖去一块,用于安置鍑。


 

纸囊

又白又厚的藤纸双层缝制而成的纸袋,用于储藏烤好的饼茶,茶灸热后储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碾、拂末

前者碾茶,后者将茶拂清。

 


 

罗合、则

罗合实为两样东西,罗为筛茶末用的细眼筛子,合为存茶末的盒子,罗与合配合使用。则,量茶之多少。

 

 

为小青竹所制一尺二寸长,用于夹烤茶叶之用。小青竹所制茶夹烤茶时将小青竹的水分与香气同时烤出,借竹香可增进茶滋味。

 

 

水方

用以贮生水,容量约为一斗,也即10升左右。

漉水囊

用以过滤煮茶之水,有铜制、木制、竹制。

 

用剖开的葫芦制成,又有用木头雕凿而成,用于舀水。


 竹荚

一种用竹子、桃木、柳木等所做的筷子。一尺长,两端用银片包起,煎茶时用以环击汤心,以发茶性。


 鹾簋、揭(cuó guǐ)

唐代煮茶加盐去苦增甜,前者贮盐花,后者杓盐花。

 


 熟盂

用以贮热水。唐人煮茶讲究三沸,一沸后加入茶直接煮,二沸时出现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将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称之谓‘救沸”、 “育华”。

 


 

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此外还有鼎州瓷、婺州瓷、岳州瓷、寿州瓷、洪州瓷。以越瓷为上品。唐代茶碗高足、偏身。

 

 

(běn)

用于收纳茶碗,碗与碗之间用特产纸隔开避免碰撞。

 

用茱萸木夹棕榈皮捆扎成刷状,或将棕榈皮一头扎紧套入竹管中做成笔状,用以清洗品饮后的茶具,类似现在的养壶笔。

涤方

清洗用的盆子,可用于盛装废水。由木板拼合而成,制法与水方相同,可装八升水。

 

渣方

用来倾倒废弃物,汇聚各种沉渣。

 


 

通俗的讲即抹布,现在称茶巾,以粗绸布制成,二尺长,通常做两块轮换使用,用以擦拭器具。

 

 

具列

用以陈列茶器,类似现代酒架。

 

 

都篮

因能装下全部器具而得名。饮茶完毕,收贮所有茶具,以备来日。

 

 

古人饮茶,大多都会用上这茶道二十四器。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饮一杯茶要这么多复杂的器具似乎难以理解。

但在古人看来,则是完成一种仪式,是使饮茶至好至精的必然过程。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

文章和图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道六君子怎么用

  茶道六君子是泡茶的辅助工具,一共有六件,在茶席、茶桌上常见。很多人可能见过,但未必认识,甚至连名字也叫不全,更别提其来历以及正确用法了。茶道六君子看似微不足道,但在一些稍微正式的场合泡茶时,能让整个泡茶流程有条不紊,桌面更加整洁,不会出现茶叶洒落、茶渣阻塞等细节问题。来正式介绍下这个六人组合吧!

  茶道六君子的组成:茶道六君子包含:茶筒、茶漏、茶针、茶夹、茶则(茶勺)、茶匙六个茶具。

  1、茶筒

  茶筒外形像笔筒,负责装盛另外5件茶具,起到整理、归纳的作用,让茶席看起来整洁、素净。

  2、茶漏

  茶漏为中空的漏斗状,上口大下口小。一般干茶总是毛毛脚脚的,放入茶壶的时候易卡住,茶漏放在壶口,可以疏导茶叶,不让干茶掉落在桌上显得散乱。

  3、茶针

  茶针有一端呈尖状,能够疏通堵塞在壶嘴的茶渣。

  4、茶夹

  茶夹,主要用来夹杯子,清洗茶杯、给客人递茶等,都能用到。

  5、茶则

  茶则,也有称茶勺,主要用于取茶。细长的手柄能探入茶罐的深处,取茶轻便。使用茶则,可避免用手取茶时,手上的水、污渍等沾到茶叶,使茶叶受潮变质等。

  6、茶匙

  茶匙,用于将茶则上的茶叶慢慢拨到壶中,或者喝完茶后将茶渣拨出来,清洗茶壶。

  使用茶道六君子常见使用误区

  1、茶漏和茶滤一回事

  很多人看到茶漏,觉得它跟另一个小工具:茶滤很相似,然后又有点疑惑:这个茶滤怎么没有滤网呢?

  其实茶漏是放干茶时候用的,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而茶滤是过滤茶渣时候用的,它自带滤网,一般架在公道杯上,用来在冲泡中滤去茶渣,分离茶与茶汤。二者有本质区别。

这个是茶滤

  2、茶针用来撬茶饼、茶砖

  这个很有迷惑性,在泡茶时候,要想把紧压茶分开,一般会用到一个小工具:茶针。于是很多人以为六君子的茶针也是用来撬茶饼、茶砖的。

  六君子里的茶针,与撬茶用的茶针虽然同名同姓但材质不同,功能也不同。六君子里的茶针一般多为竹制或木制,容易折断,所以它只能在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通茶壶的内网,以保持水流畅通,故又名茶通。

  撬茶用的茶针一般为金属材质,质地坚硬,用来撬开紧压成团或饼状的干茶。

▲撬茶用的茶针

  3、茶夹用来夹茶叶

  茶夹呈夹子形状,使用很方便,于是很多人觉得能用来夹茶叶、掏茶渣等。其实茶夹的专用功能是夹取茶杯,一来避免烫手,二来避免手污染了茶碗。

  茶道六君子的来历

  为什么叫茶道六君子呢,有没有人疑惑过?其实“六君子”,最早指的是六个人。六君子出自于苏东坡的诗《送周朝义守汉州》。诗中写道:“茶为西南病,氓俗记二李。何人折其锋,矫矫六君子”。这里的“六君子”指的:师道、正孺、张永徽、吴醇翁、吕元钧、宋文辅六人。

  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宋神宗时期,当时西南地区的茶园被官府垄断销售,获取暴利,普通百姓不能销售茶,还要承受沉重的赋税、苦不堪言。当时这六位君子为了使茶叶流通,西南种茶的百姓过上轻松日子,不顾仕途和身家性命,冒死向朝廷进言上奏。后来茶叶通商终于得到批准。茶农、茶商们都很感激这六个人对茶叶和百姓做出的贡献,人们渐渐将茶事中常用的六样茶具称为茶道六君子。

修补紫砂壶裂缝的几种方法

紫砂壶韵  紫砂壶是一种生活实用品,更是一件艺术品。藏家爱壶是为了珍藏,为了把玩,以此怡情养性,陶冶情操,从中获得一种难以言传的快慰和美感。紫砂壶有一种天成的淳厚、宁静、平淡的特质。玩壶、养壶、藏壶,是一种修心养性,是一种休闲愉悦,是一种情致释放。

 

紫砂壶出现裂缝,漏水吗?要是不漏水的话不必修理。要是漏水的话当然就要修理了。

 

茶壶和水接触的地方是不能用502和AB胶一类的胶水粘接的,胶水会对水有污染的。

 

可以试试下面几种修补方法:

 

1、把蛋清抹在断裂面上然后黏合,环保又无痕,而且牢固。

 

2、用江南老青瓦细研成粉,以纱布包之,包到6层,杏子大小。在喝茶过程中趁热沾上茶汁轻轻擦拭,假以时日,既可去旧伤,又可养壶。

 

3、把出现裂缝的瓷器放入牛奶中煮沸半小时,牛奶中的蛋白质便能将小裂纹封住。既能堵住裂纹还能大限度地保持瓷器原有的表面质感。

 

4、如果瓷器裂缝较大,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将几只螺蛳连壳带肉捣烂成浆,嵌入瓷器裂隙,阴干即可正常使用。

 

 

5、也可以试试下面自制的粘接材料:牛奶100克,边搅拌边慢慢地加醋,再取半只鸡蛋清,加水调匀掺入,然后加适量生石灰粉,搅拌成膏,便可用来粘合陶器碎片。对于碎裂的陶瓷器皿,粘合好后用绳子扎紧,待稍干后,略加烘烤,冷却后就牢固了。

 

6、可将其盛满糯米(或粳米)稀饭汤,用文火在炉上煮1小时左右,使水里的淀粉渗进砂锅缝隙。煮热的砂锅离火不宜直接放在水泥地上,而应放在木制或铁制三角架上,否则会因冷却不均匀而开裂。

 

7、用水泥浆灌入缝口。3天后自然风干就可以继续泡茶啦。

 

但不管怎么说,都要事先把裂缝处或碎裂处清洗干净。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