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在台湾买高山茶品牌

找到约32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从做茶人到追光者,吉普号创始人张宇&石光跃得到高研院毕业分享

2021年6月到8月,吉普号的两位联合创始人石光跃和张宇参加了得到高研院第9期课程。在做毕业设计时,石光跃所在小组的毕设项目是帮助大理一个小村子建立图书室,而张宇参与了云南古法红糖的优化推广项目。关于为什么要不断学习,张宇在参加得到高研院学习的过程中强化了一个观念:总是希望有些改变。

/改变

从个人到行业/

“如果一眼看得到自己未来20年的生活,其实挺无趣的对吧?!时间在变、世界在变、我们身边的人和物都在变,那怎么让自己有持续的改变呢?而且是要往好的方向去发展,那就要自己形成主动的一些改变。”张宇说。

得到高研院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得到高研院由罗振宇创立,2021年3月前叫得到大学,它的定位是追求多样化的学员构成、为建立多元思维模型开发产品;同时倡导学员间的小组自治和自我管理,学员间的交流、碰撞,也是得到高研院的通识产品的一部分。

张宇表示,最大的收获是:这里给想要改变的人提供了一些可能性。在学习知识和别人经验的同时,获得启发;认识不同的人,打开未知领域。

他讲了一个小故事。

上课的时候大家都要喝水,想喝茶就得走动,很多人只能课间休息的时候去泡茶。于是他把吉普号卖得很火的小乌龙系列袋泡带过去,告诉大家可以直接丢茶包进矿泉水瓶子,摇一摇就能喝。很多人就觉得很新奇:袋泡茶还能冷泡?!
结果整个课程下来,小乌龙成了大家非常喜欢的一个东西,因为它打破了喝茶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也颠覆了很多人对喝茶的局限认识。

而此前很多年,吉普号曾经提到袋泡就摇头:“哪家传统茶企做袋泡啊?”即使到了2019年年底,都还未确定要做袋泡茶。

但自从定下“打造云南茶代表作”的品牌目标,吉普号面向的对象不再只是传统茶友和老茶客,而是更多的消费者。

大众喜欢的、需要的就是吉普号可以去做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冰甜小乌龙2020年刚上市半年,就卖出了30万份。
再回望品牌建立的起因,也是由于9年前张宇第一次去茶叶市场帮同学买茶的时候,看到一饼茶价格从几十到几千,每家店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生普太苦涩,熟茶入口有异味,很多商家却说,就是这个味道……

于是他想:能不能做一个喝了就喜欢,还能轻轻松松买走的茶叶品牌呢?

自吉普号建立后,不断优化普洱茶的加工工艺,研发了元发酵工艺,优化了传统熟普发酵过程中的异味问题;又建立了晒青生茶评测体系NP用以帮助大家评测普洱生茶;还建立了以数字为基础的茶品分类体系。
吉普号的发展过程,就是从满足个人用户需求逐步往推进行业变革发展的过程。


/改变

从自媒体到公域传播/


吉普号2016年开始制作的视频科普节目《茶山黑话》是很多茶友认识云南茶的一个入口。

200多期内容持续不断输出鲜活的茶山见闻、地道的云南茶专业知识内容和独家云南茶思考观点,覆盖800余万茶友,播放量累计1亿多次,其内容包含秒懂普洱茶、普洱茶进阶、滇红茶历史、大师对谈等板块。
《茶山黑话》覆盖了包括腾讯、优酷、爱奇艺、抖音、BILIBILI等主流视频平台,在喜马拉雅茶类音频增速第一,今日头条上的文化内容优秀创作者,同时还和百度百科合作了41条秒懂百科。

在一次反馈征集中,我们得知甚至有茶友每一次都认真做了学习笔记。

但是2020年底起,《茶山黑话》的长视频内容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是通俗简练、观点明确、覆盖群体更广的、更适合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的内容。

谈及此变化,张宇结合得到高研院的学习讲到:“我在这里学到的另一个重点是表达。这个时代,各行各业的优质资源都倾向于汇聚到善于表达者的身上,如今自媒体已经成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无论个人还是品牌,大家都想去展示。但是怎样脱离私人化的局限表达,进行公共性的表述是尤为重要的。”
“《茶山黑话》长视频的内容一直是专业化的,更多在茶圈传播和扩散。云南茶有优越的生态海拔环境、优质的原产地品种,甚至小乌龙是连续13年达到欧盟有机标准,但这些大众不一定知道。所以我们要改变表达方式,结合现在的媒体特点,做更基础的内容,让大众知道原来云南有这么棒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把它扩散出去。”
他提到,在德国有个从2018年起就在做的东方茶茶博会,东亚的茶叶都会去参展,台湾茶可以免检进入,但是大陆茶每一批都需要检测。因为过去某一个时间段的告诉发展,让很多茶在种植加工的环境有了农残、或者重金属超标了。
“虽然云南茶很优质,尤其古树茶这么多年来既不打药又不施肥,但在这种时候,它还是不得不去经历这样的检测过程。这就很让我难受。所以就很想让全国甚至全世界人都知道这里的生态环境和茶有多好,得让他们喝到。”
为此,吉普号除了在产品上加大开发力度,做更易于普及的产品外,也积极推动乌龙袋泡和滇红茶系列进商超,触达更多人群;2018年产品就进入韩国市场;2021年增加了子品牌吉茶庭和上山喝茶,从打造茶饮品和城市生活休闲空间着手,将“云南茶”继续往大众面前推。


/改变

从做茶人到追光者/


石光跃所在得到高研班小组的毕业设计是去大理的一个村子里帮助当地小学完成图书角建设。他们的汇报得了第一名。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于城市周边和乡村,尤其在云南这样山区多又偏远的边疆省份。这里的孩子日常缺少陪伴,更缺少跟更广大世界的链接,缺乏认知渠道。

石光跃和得到同学去推动的,不只是捐赠一个图书角,更多是去陪伴,和小学生一起共建,让他们看到外面有什么,学习可以为他们带来什么,他们未来可以成为怎样的人。

“就如同萤火一般,发一点光”。这个过程中,受益的不只是学校和孩子,所有参与者也都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力量。
石光跃表示:“这个时代给了很多创业者以机会,这个时代也造就了很多的创业者。吉普号创业以来的历程,正是跟随着这样的时代浪潮一路走过来的。而一个企业,除了追求盈利,还要承担对消费者、对员工、对社区、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企业才有可能走远。”

吉普号创业的10年,也是巨变的10年。

2010年,ipone4上市;2011年,微信上线;2012年,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同年,第一届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开启;2013年,三大运营上取得4G牌照;2016年,抖音这个短视频社交软件上线……

4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出现,推动了商业基础设施快速出现和迭代;个人与世界之间,品牌与用户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结在了一起。
从推广云南茶的初心做起,吉普号在发展过程中,也一直持续帮助茶山、行业和社会变得更好。

比如,花费两年实地走访、收集资料,与茶业复兴联合出版《易武与古六大茶山》《云南红茶教科书》等书籍,梳理和记录了茶山茶史,用新一代云南茶人的开拓精神,向曾经辉煌的云茶致敬。

承办了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首届云之南茶文化论坛,支持行业多维度发展,共同推动云茶产业的发展。
这两年,吉普号更是在疫情时期,慰问医务工作者;多次参与茶山共建,在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中,持续关注村民需求、结合国家对乡村建设的逐步规划,多次捐资修桥修路、共同改进村民人居环境,希望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助力茶山发展。
最近,吉普号在积极参与昆明市的捐资助学活动,帮助家境贫困的大学生完成学业。

石光跃表示,未来吉普号将在服务用户、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吉普号人实现自己的价值,以此影响更多的家庭;让更多的茶农,获得因云南茶繁荣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和行业同仁一起,推动云南茶行业的发展;同时为社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美誉度的茶品牌。

得到高研院第9期的班名叫“追光者”,参与其中的学员都是希望经由自己的改变,带动身边的人,更能影响世界变得更好。

他们把毕业叫下山,而下山才是真正的开始。

四川春季茶博会圆满闭幕,期待10月秋季茶博会再聚!

为期四天的第10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已于5月2日在成都圆满闭幕,本届茶博会参展企业1300余家,展览面积7万平米,比上届增加1万平米,规模再创新高。据不完全统计,茶博会总成交11.3亿元,接待观众12.5万人次。为满足广大茶友采购春茶的热情,茶博会线上展将延期至5月31日结束,欢迎大家上微信小程序“线上茶博会”继续买买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川茶质量强省战略和品牌创建行动计划,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以“精制川茶·共享发展”为主题的第10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于4月29日至5月2日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省委副书记邓小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铭晖,省政协副主席、精制川茶产业机制联系指导省领导祝春秀,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商会茶业分会秘书长蔡军、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小玲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

省委副书记邓小刚出席开幕式,并到展区参观指导

重庆市、贵州省、福建省福鼎市、湖北省赤壁市等省市的有关领导,以及成都、自贡、泸州、乐山、绵阳、广元、宜宾、达州、眉山、巴中、雅安、甘孜州等市州有关领导也出席了开幕式。

此外,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白屿淞先生、泰王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张淑贞女士、大韩民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李光镐先生、捷克共和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卡特瑞娜女士、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代总领事马赫穆德先生、新加坡驻成都总领事馆政务领事韩凯杰先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领事戴英丽女士、波兰驻成都总领事馆经济、公共外交和媒体官员安妮娅女士,捷克贸易促进局成都办事处主任都迈克先生、马来西亚外贸促进中心成都代表处主任安妮女士、德国塔利斯门公司总经理阿蒙先生等国际友人以及台湾贸易中心成都代表处首席代表陈彦廷先生等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到各个展区参观交流。

国际友人莅临茶博会

本届茶博会呈现以下特点和亮点

01川茶整齐亮相,阵容强大

本届茶博会川茶整齐亮相,阵容强大。雅安、宜宾、乐山、成都、泸州、广元、绵阳、自贡、达州、巴中、眉山等11个茶叶主产市悉数亮相。集中展示包括天府龙芽、蒙顶山茶、峨眉山茶、宜宾早茶、米仓山茶、广元黄茶、巴中云顶茶、纳溪特早茶、万源富硒茶、蒲江雀舌、雅安藏茶、邛崃黑茶、犍为茉莉茶等区域品牌;突出展示竹叶青、叙府龙芽、峨眉雪芽、川红、早白尖、跃华、文君、花秋、巴山雀舌等知名企业品牌。甘孜、凉山、南充、德阳、攀枝花、内江等非主产市州企业也积极参展,桑茶、凉山苦荞、高原优质茶等也得到广泛宣传,起到了整体扩大川茶品牌影响的积极效果。

02世界茗茶荟萃,组团入川

为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本届茶博会首设渝茶展区,重庆巴味渝珍、永川秀芽、秀山毛峰、大足松茗茶、荣昌陶器组团入川,重磅亮相,受到四川茶商茶友青睐,会期品鉴交流频繁、对接洽谈热烈。湖北赤壁青砖茶、甘肃陇南绿茶、陕西安康富硒茶、贵州绿茶、遵义红茶、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毕节高山茶,湖南安化黑茶,福建福鼎白茶、白琳工夫红茶,广东新会陈皮、鹤山红茶,云南普洱茶、滇红茶等全国茗茶区域品牌纷纷组团参展,精彩亮相;此外,知名企业品牌大举进军四川市场,包括中茶、大益、陈升号、明泽藏香、澜沧古茶、勐傣、书剑古茶、滇南古韵等普洱茶;品品香、绿雪芽、六妙、白大师等福鼎白茶;白沙溪、湘益、清山月、云天阁等安化黑茶;武夷星、山尔堂等福建岩茶;羊楼洞、赵李桥、川字牌等赤壁青砖茶;三鹤、苍松等梧州六堡茶;侨宝、柑伯、艺雅堂等新会陈皮和柑普茶品牌积极亮相,精彩展示。本届茶博会还吸引了日本、尼泊尔、斯里兰卡、越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10余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参展,来自印度的大吉岭红茶、阿萨姆红茶,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尼泊尔的特级黄金芽,俄罗斯的瑞查德红茶,还有台湾的高山茶等国际知名茶叶颇受广大茶友欢迎。

03茶器文创升级,档次更高

本届茶博会茶器具及文创馆规模比上届扩大了5000平米,汇集了上百个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携精品佳作亮相,德化白瓷、龙泉青瓷、禹州钧瓷、汝州汝瓷、钦州坭兴陶、建阳建盏、建水紫陶、长沙铜官窑、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等传统名窑茶器集中展示;铜壶、铁壶、银器、竹艺、沉香、电陶炉、茶画、茶灯、茶台、文房四宝、茶人服、茶家具等茶生活器具一应俱全。未名窑、柴田、细工坊、铜话、新铜器时代、朋涛窑、王振宇官窑、物隐集、道道一壶、五色土紫砂、世福堂、善竹工坊等品牌惊艳亮相。此外,来自宝岛台湾的柴烧、文玩古物;日本的收藏级茶器、越南的红木、沉香;尼泊尔的唐卡、佛珠;阿富汗的青金石工艺品、斯里兰卡的天然宝石、巴基斯坦的手工家具等工艺品纷纷登场,受到追求美好生活的四川人热情追捧。

04周边产业汇聚,融合发展

本届茶博会茶周边产业积极参展,为包装水、酒类、饮料、咖啡、烟草、旅游等搭建了融合发展平台,包括蓝剑冰川时代、农夫山泉、峨眉山、巴蜀绿水等包装水品牌;水井坊等白酒品牌,四川中烟等烟草龙头、国际咖啡展,福建天汇、黄山精锐等包装机械品牌积极亮相茶博会,共促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茶博会还首设企业服务展区,中国银行、四川农信等金融机构入驻为广大茶企提供金融扶持;京东物流、顺丰速递、中国邮政等物流企业入驻,为参展企业及消费者提供便捷快递服务;蓝剑冰川时代矿泉水还免费为广大展商、消费者提供泡茶用水。

05茶事活动丰富,反响热烈

本届茶博会期间举办了40余场茶事活动,举办了隆重的开幕式和巡馆活动,兑现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合格奖补贴、新晋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茶企奖励;主题市自贡市和省农业农村厅成功举办了精制川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蜀茶集团举办了“茶+”创新创意大赛暨“茶+科技消费”论坛;首次策划实施的四川茶业十强县名茶品鉴推介会取得圆满成功,相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积极推介,观众场场满座,宣传亮点频出,打响了十强县茗茶品牌。此外,雅安蒙顶山茶招商推介会、成都茶业产销对接推介会、广元黄茶专场推介会、达州市巴山食荟专题推介会、福鼎市福鼎白茶成都推介会、安康“富硒茶·陕茶一号”茶产品专场推介会、毕节高山生态茶推介会等各地政府牵头举办的推介活动精彩纷呈;大益茶新品发布会、湘益茯茶盲品大赛、尚好桑茶招商推介会、金花藏茶健康研究成果报告会、茶驼纷尚成都站茶行业经营者交流会、“川茶行天下,茶礼耀中华”亲子茶会、生活美学茶剧场等机构企业举办的茶事活动高潮迭起,宣传了茶品牌,传播了优秀茶文化。

四川茶业十强县名茶品鉴推介会场场满座,反响热烈,取得圆满成功!

春季茶博会圆满闭幕,我们期待10月21-24日秋季茶博会再相聚!


两岸同根同源,福建漳平永福与台湾阿里山展开茶业交流合作

2023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漳平市《600多名台农扎根福建龙岩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经营台湾高山茶种植基地——小小一片茶 浓浓两岸情》文章。

小小一片茶 浓浓两岸情

台农谢东庆(右一)在指导当地茶农采茶。 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供图

初春的清晨,闽西南的山间云雾缭绕,一垄垄翠绿的茶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引来许多游人拍照打卡。这让谢东庆心里美滋滋的。

“这片茶树是我20多年前种下去的。”这段时间,年逾古稀的谢东庆时常带着新买的相机到自家茶园转一转。“这小小一片茶叶,是我几十年来的心血和事业,也见证着两岸割舍不断的情缘。”

谢东庆出生在台湾彰化,是最先到福建漳平投资茶园的台农。在他的带动下,一批批台农跨越海峡来到漳平,在这片热土上种下一棵棵茶树,也绘就了一幅幅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画卷。

扎根“大陆阿里山”

“好生态,让我下定决心”

为什么来到大陆,选择漳平?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谢东庆经常被问起这个问题。

“台湾高山茶发端于福建。我祖籍就在福建,想在这里找一片合适的地方投资茶园。”1995年冬,四处寻找茶叶种植基地的谢东庆第一次来到永福镇。这里地处高山盆地,群山环抱,当地农民一直以种植蔬菜和花卉为主。

“高山云雾出好茶。”一番考察之后,谢东庆发现,永福的纬度、海拔、气候、土壤等条件与台湾阿里山相似,非常适宜高山乌龙茶生长,“这里平均海拔78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7.3 ℃,属于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且没有工业污染,肯定能出好茶。”于是,谢东庆承包了永福镇后盂村的600多亩荒山,雇请300多人垦荒整地。连续奋战3个月后,茶树在永福镇生了根,谢东庆也创立了漳平第一家台资茶企——福建漳平台品茶业有限公司。

“当初,是永福的好生态让我下定决心。”回想起20多年前的往事,谢东庆感到十分幸运。

茶树种下了,茶园如何才能经营出特色?谢东庆大力发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茶园成为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旺季时单日游客能达数万人。

“把台湾阿里山‘搬’到福建。”“2022年度三农人物”推介活动这样介绍谢东庆,他也成为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台湾同胞。谢东庆说:“希望更多台湾农民可以参与到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中来。”

受到谢东庆的鼓舞,一批又一批台农来此投资创业,永福镇成为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也是大陆规模最大的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2006年7月,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在永福镇挂牌成立,2008年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目前,共有600多名台农扎根福建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经营台湾高山茶种植基地48个,种植高山茶面积5万余亩,年产茶5800余吨,实现产值10亿元。”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张北泉介绍,漳平台创园连续6年在全国28个台创园建设发展考评中获得第一名(优秀等次),并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李志鸿(左一)与台商在茶园查看茶叶长势。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供图

享受“保姆式”服务

“好政策,让我更加安心”

把鲜黄豆磨成豆浆,加入益生菌和红糖,发酵稀释后浇灌在茶树根部;黄豆渣配上蔗渣、米壳等发酵,在大寒时开沟掩埋,这就是茶树的“营养大餐”。台农李志鸿介绍自己的种茶妙招:“我的茶树都是‘喝豆浆’长大的,品质好,更受欢迎。”

李志鸿与茶结缘的故事,要从他的父亲李仰苏讲起。

“我的父亲出生在永福镇李庄村,1947年赴台经商,后来定居台北。从上世纪80年代两岸恢复交流起,我就经常随父亲返乡探亲,捐资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因为浓厚的故乡情结,2004年,李志鸿回到李庄村,投资建设起2500亩的高山乌龙茶绿色生态基地。

那么大的投资,有没有遇到困难?“困难是有的。”面对记者的提问,年逾花甲的李志鸿快人快语。

投资初期,要把荒山变“熟地”,开发成本很高。“从平整土地到自动喷灌系统、从茶树苗到人工,每亩投入高达3万多元,没多久资金链就出了问题。”怎么办?最好是能找银行贷款。“但是我们在大陆没有房产等可以抵押,很难申请贷款。”最终,在地方政府协调支持下,中国农业银行福建分行通过茶树抵押为李志鸿发放了1000万元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这说的是10多年前,现在政策越来越好。”李志鸿细数如今能享受的政策:茶山办有林权证,享受“同等待遇”;工厂和民宿盖到哪里,政府就把道路硬化到哪里;贷款利率享受政府贴息后不到1%,比台湾最低农业贷款利率还优惠将近一半;用水每吨只要0.85元,电力系统还提供7折优惠。“这些好政策让我更加安心,全力发展没有后顾之忧。”仅2022年,李志鸿就通过贴息贷款政策贷了2000多万元,用于观光工厂的改造升级。

如今,李志鸿创办的福建漳平鸿鼎农场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建成了海峡两岸高山乌龙茶规模最大的现代茶厂,生产的茶叶获得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大陆市场可以成为台湾农民发展奋斗的另一个春天,茶叶可以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使者。”今年春节,李志鸿回到台湾南投县,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乡亲们听。“老乡们都非常吃惊,也非常羡慕我们在大陆有这么好的发展条件。”李志鸿话语间带着些自豪,“我们今年可能要接待好几批来考察交流的台湾乡亲。”

陈耘嘉(左二)带领游客体验采茶。卢和庆摄

搭上乡村振兴“快车”

“好前景,让我充满信心”

在高山茶园中寻一间木屋,采茶、品茗;吹山谷清风,看满天繁星,赏日出云海……这是陈耘嘉打造的岳山嘉茗茶庄园。

陈耘嘉是追随祖辈返乡的“台三代”。

“1948年,我的爷爷从大陆去台湾教书,但一直对家乡牵挂不已,总是告诉我们不能忘根。”2005年,陈耘嘉的父亲陈宪智回到家乡——漳平官田乡,开发了600多亩茶园。2015年,陈耘嘉来到茶园看望父亲,发现这里有好山好水好政策,于是辞去了台北一家科技公司的工作,接手父亲的茶园。茶园的“蝶变”正是从那时候开始。

坚持不打农药,改变茶园种植方式,全面转向生态有机;将老茶厂改造成观光茶厂,增加采茶、制茶等休闲体验项目;建设主题民宿、茶室,把茶园和民宿融为一体……“我们的定位是集吃、住、玩、研学、体验于一体的人文休闲茶园,让旅人可以远离喧嚣浮躁。”陈耘嘉还将爷爷的书法和茶道相结合,展现代代传承的茶香墨韵。

如今,岳山嘉茗茶庄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身着采茶服、腰系小竹篓的游客。“旺季时民宿一房难求,今年‘五一’期间的客房已经预订出去很多了。”陈耘嘉认为自己是搭上乡村振兴“快车”的幸运儿,“这样的好前景,让我充满信心。”

采用自然农法种茶,也给陈耘嘉带来意外的惊喜。“在不打农药的情况下,会有很多小虫来啃咬茶叶,其中一种虫叫小绿叶蝉,茶叶被它叮咬后反而散发出天然的蜜香。”于是,陈耘嘉就以蜜香特色研制生态特色茶品,得到很好的市场反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陈耘嘉感慨道,“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最好的馈赠吧!”

越来越多像陈耘嘉一样的“台二代”“台三代”来到这片热土,他们或接手父辈的产业,或另辟一方天地——陈濂丰不仅接手了父亲300多亩茶园,还另外自己经营了600多亩,同时担任漳平永福闽台缘高山茶产销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为广大台农服务;曾中信不仅协助父亲在茶园建设民宿,还在永福镇中心十字路口开了一家“台湾茶叶故事馆”,经营特色奶茶和小吃,也拓宽了茶叶销路。

春分过后,漳平台创园的茶树枝丫上已经冒出三两片嫩绿的芽,再经几场春雨的滋养,春茶就可以开。采台农们在大好春光中迎来了忙碌的新一年。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大陆阿里山’已成为福建省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闽台农业交流合作的示范样板。”漳平市委书记马桂秋说,将继续做好“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文章,积极探索两岸农业融合发展新路,全力把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名片擦得更亮。

记者手记

两岸农业合作大有可为

程 龙

《人民日报》(2023年03月26日 第06版)

正如有台农所说,茶叶是两岸交流合作的使者。两岸同根同源,两岸农业也同出一源。中华民族农业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两岸共同的资源宝库,也是两岸血脉相连的见证。两岸恢复交流30多年来,农业是起步最早、基础最好、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也是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领域。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具有天然的优势和强大的基础。

“民之大事在农。”台湾在农业领域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同时发展中也面临岛内资源匮乏的困难。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为台湾农民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和机遇。一批批像谢东庆、李志鸿、陈耘嘉一样的台农跨越海峡,在这里耕耘,在这里收获,也在这里扎根。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故事,是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精彩篇章,也是两岸一家亲的生动实践。

两岸一家,亲望亲好。从2018年的“31条惠台措施”,到2021年“农林22条措施”;从创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到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大陆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为台农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贴心服务,不断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探索新模式。

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也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以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为例,园区以高山茶种植为特色,引进台湾优良茶树品种、精细栽培技术,同时学习借鉴台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理念,发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观光旅游业,既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增收,又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

两岸一家亲,乡村共振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两岸农业交流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广大台湾农民抓住政策优惠与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台湾农业优势,广泛参与到大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来,定能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文:人民日报 ,记者:程 龙;图:漳平市委组织部)

来源: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