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南糯山普洱茶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2015年陈升号“南糯山砖”普洱茶特点

  2015年陈升号“南糯山砖”普洱茶,精选云南南糯山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陈升号精湛工艺制成;产品规格为:250克/砖,10砖/提,60砖/件。这款茶具有条索紧结,银毫凸显,芽头肥壮,色泽油润。汤色金黄,透花蜜香,茶汤入口柔顺,回甘悠长,底韵十足,茶劲有力,叶底舒展完全,具有很好的柔韧性,细闻有淡淡茶香。

  2015年陈升号南糯山砖250克生茶特点

  条索较为完整、肥硕,选料和做工都算是精良。

  开汤冲泡,汤色橙黄透亮,口感纯正爽滑。

  生津回甘十分良好,连续冲泡十余泡,茶香犹在,耐泡度很好。

  叶底完整、干净。

  总体来看,这款茶的汤质协调性,饱满度,无疑使最佳的。

  南糯山古树茶分布

  南糯山位于景洪到勐海的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是西双版纳有名的茶叶产地。面积居勐海古茶园之首。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半坡老寨、姑娘寨、竹林寨、石头老寨、石头新寨、多依寨、丫口老寨等哈尼族村寨。

  南糯山茶园总面积有21600多亩,其中古茶园12000亩。古茶树主要分布在9个自然村,比较集中的是:竹林寨有茶园2900亩,古茶园1200亩。半坡寨有茶园4200亩,古茶园3700亩。姑娘寨有茶园3500亩,古茶园1500亩。南糯山古茶园由于分布较广不同片区的茶的口感滋味有一定区别。

  南糯山古树茶特点

  1、南糯山古树茶条索较长较紧结,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苦弱回甘较快,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山野气韵较好。

  2、拔玛茶条索紧结,芽毫肥壮;茶汤橙黄明亮,滋味浓淳,甜而不腻,柔中带刚,水路细腻,微涩秒化,生津绵绵;香气清逸,悠远持久,香韵绵长。

  3、半坡老寨的茶,干茶条索粗壮紧结,芽叶修长,墨绿相间;冲泡后,茶汤清黄透亮,蜜香清高,汤质饱满,细腻顺滑,清凉回甘,茶韵悠长。

  4、丫口老寨的茶,干茶墨绿显翠,条索粗壮,芽叶肥壮而多茸毛;茶汤金黄透亮,入口清香中带有蜜香,汤质饱满绵柔,水路细腻,微苦无涩,柔中带刚,回甘强烈持久,甜味足。

  5、多依寨古树茶,干茶外观偏黑,条索较长;汤色绿白透亮,新茶初泡滋味偏淡,茶香透着蜜兰味,入口微苦涩,回甘生津好;但三四道过后则给人水路细腻,纯、滑、甜、内质丰富的感觉。

  6、石头老寨的古树茶,条索厚实紧结,入口蜜香,浓淳饱满,回甘快,蔗甜显,杯底冷香明显,口感持久,回味绵长。

2011年陈升号南糯山砖250克生茶:回甘悠长,底韵十足

  2011年陈升号“南糯山砖”生茶250克,精选云南南糯山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陈升号精湛工艺制成;这款茶具有条索紧结,银毫凸显,芽头肥壮,色泽油润。汤色金黄,透花蜜香,茶汤入口柔顺,回甘悠长,底韵十足,茶劲有力,叶底舒展完全,具有很好的柔韧性,细闻有淡淡茶香。

  产品特点

  条索较为完整、肥硕,选料和做工都算是精良。

  开汤冲泡,汤色橙黄透亮,口感纯正爽滑。

  生津回甘十分良好,连续冲泡十余泡,茶香犹在,耐泡度很好。

  叶底完整、干净。


  南糯山普洱茶特点

  南糯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格朗和乡东面,隔流沙河与勐宋茶山对望,景洪市到勐海县的高速公路从南糯山脚穿过,从景洪到南糯山30分钟,从勐海到南糯山15分钟,看南糯山已是很容易的事。

  平均海拔1400米。格朗和乡是老茶区,老茶园较多且较集中连片,主要分布在南糯山和帕沙两个村委会。在傣语里,南糯是笋酱的意思。据调查统计,全乡古茶园15000亩,其中,帕沙村委会古茶园面积有3000亩。南糯山被称为茶树王的栽培古茶树,基部径围达1.38米,树龄800多年,可惜在1994年死去。在茶树王旁2米左右的地方,现还存活着一株干径超过20厘米的大茶树,据说是茶树王的儿子。后来人们在半坡寨古茶园中新命名了一棵茶王树。

  南糯山茶的基本特征是:条索较长较紧结;一年的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苦弱回甘较快且持久,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生津;香气高雅;带有花香和蜜香;山野气韵较好,南糯山茶室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茶乡漫步:云南南糯山

  哈尼族大多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区,主要从事农业,茶叶文化尤为发达。格朗和哈尼人居住的南糯山,是饮誉中外的普洱茶主产地之一。逶迤连绵的南糯山,有茫茫的原始森林和独具特色的茶叶文化。在起伏连亘的南糯山中,上百年,甚至上千余年的古茶树,从山脚顺着坡势蜿蜒向上伸展,层层叠叠,直通茫茫云海,蔚为壮观。

  

  据史籍记载,公元前三世纪活动于大渡河以南的"和夷"部落,可能就是今天哈尼族的先民。"和夷"大约是古羌人南迁的分支。从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八世纪,又有部分向西迁移到元江以西达澜沧江地区。在唐人文献里,哈尼族的先民被称为"和蛮"。"南诏"、"大理"政权建立后,其东部的"三十七蛮部"中,"官桂思陀部"、"溪处甸部","伴溪落恐部"、"铁容甸部"等,都在今天哈尼族聚居的红河地区。元朝征服"大理"政权后,设置元江路军民总管府隶属云南行省,加强对哈尼族和各族人民的统治。明代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哈尼族部落首领由明王朝授予土职官衔,并受所隶流官的统治。清朝在云南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了哈尼族地区的一些土官,流官制度代替了部分地方的土司制度,但思陀、溪处、落恐、左能等地土官仍被保留下来,土司仍然是这些地区的统治者。

  

  哈尼族的服饰,因支系不同而各地有异,一般喜欢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裹头。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身或穿长裤或穿长短不一的裙子,襟沿、袖子等处缀绣五彩花边,系绣花围腰,胸佩各色款式的银饰。

  

  格朗和一带的妇女,下穿短裙,裹护腿;胸前挂成串的银饰,头戴镶有小银泡的圆帽。妇女在服装和装饰上区别是否已经结婚,有的以单、双辫区分,有的以垂辫和盘辫区分,有的以围腰和腰带的花色区分等等。

  

  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可分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和若干土语。哈尼族原无文字,20世纪50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今仍在试行中。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