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御茶园茶叶多少钱一盒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好茶推荐丨一页白沙溪,半部黑茶史,79个春秋造就一杯好黑茶!

安化黑茶分花卷茶、紧压茶、散装茶,今天我们以紧压茶中的茯砖、花卷茶中的千两茶、散装茶中的天尖茶为例,来说说如何鉴别黑茶的好坏!

鉴别黑茶茯砖茶

1.金花:越多越好,有"茶好金花开,花多茶质好"的说法;

2.外形:同一年份的茯砖其砖面越平整越好;

3.内质:汤色越红亮,不浑浊、菌花香越浓、滋味越醇,茶品越好

4.级别:同一年份,原料等级越高越好

鉴别黑茶天尖

天尖古代是专供皇上喝的,所以原料等级是一般是选用一级黑毛茶原料,天尖黑茶多少钱一斤也是极具工艺考究的!

1. 首先闻干茶的气味,如果味道难闻肯定工艺出了问题,茶不会好到哪里去。

2. 开汤,如果汤色透亮说明茶工艺不错,如果浑汤说明发酵过头,有些新茶开始几泡也有点浑汤(内含物丰富),尝滋味,是自己喜欢的口感就不错。

3. 一定要用心喝透喝懂才能分辨。

鉴别黑茶千两茶

 1.从工艺 

正宗安化黑茶花卷茶的生产在原料选择上需经筛制,拣剔、整形、拼堆程序,在加工上需经其绞、压、跺、滚、锤工艺,最后形成长约1.5米、直径为0.2米左右的圆柱体,置于凉架上,经夏秋季节50天左右的日晒夜露(不能淋雨),在自然条件催化下,自行发酵、干燥,吸“天地之灵气,纳宇宙之精华”于茶体之内,进入长期陈放期,陈放越久,质量越好,品味更佳。

 2. 看包装 

篓装千两茶呈比较规则的圆柱状,没有开剥时径围(横截面的周长)70cm左右,高160cm左右。篾片松散、径围过大者次。

千两茶每支净重为老秤(16两为1斤)1000两(约37.3公斤),连皮为38.5—39公斤。重量超过40公斤可能是干燥不够,,容易出现烧芯变坏的现象。

重量若低于35公斤则基本可以肯定已经烧了芯(烧芯是指千两茶或其它紧压茶在后期处理过程中,由于控制不当,中间部分发生强烈的湿热作用,导致产品局部灼伤变质的现象,灼伤部分呈黯淡的红色)。这是基本的物理判断方法。

 3. 看眼力 

接下来看你的眼力,鼻子,手艺了,可要仔细辨别哦:打开篾篓撕去棕片后,需要剥开紧贴于茶胎的蓼叶。原料好、做工也好的千两茶,剥开蓼叶比较费劲些。

相反,茶叶品质就可能没那么好了。完整的茶胎应该通体乌黑有光泽,紧细密致,外观十分漂亮,这是档位比较高的表现。

如果锯成饼,锯面应平整光滑(锯纹呈斜线规则平行也一样)无毛糙,无裂纹和细缝,结实如铁石,无法用手掰开或使之发生形变。

差的饼松动、散落、有裂纹。高档饼锯成3cm厚为宜,直径不超过20cm,重约0.9公斤;普通饼厚可3.5cm,直径22cm—23cm,重约0.8公斤。

 4.看汤色 

烧芯饼的芯上出现一线暗红,烧芯严重者只剩边缘不红。如果锯开的饼面呈现出深颜色的水痕,可能是含水量过高所致,则不宜收藏。

品质不同的二龄千两茶,用一般的方法开泡,可以立见高低。

好的茶开汤,微微带有甜酒香,汤色透亮如桐油,头两泡有稍许涩味,三泡后涩味渐淡至无。叶底呈青褐色。可以泡到12泡。

看了这些黑茶鉴别方法,

你是不是信心满满呢,

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受骗了!

 

本期推荐品牌:白沙溪

01

2018·御品茯砖·茯茶

年份:2018年

级别:一级

规格:318克/盒,30盒/件

储存方法:避光、通风、无异味

保质期:在贮存条件下适宜长期存放

市场价: 110元

商城价:扫码登陆更优惠

 

推荐理由

严选安化一级黑毛茶为原料,采用筛分、发酵、压制、发花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

半成品秉承传统七星灶松柴明火烘焙工艺,使其成品茶砖带有浓郁松烟香,茶砖外型规格一致,棱角分明。

遵传统自然发花工艺,砖内金花茂盛,菌香馥郁;汤色橙黄油润,滋味醇厚!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02

2017·茯缘·原叶金花手筑茯砖

年份:2017年

级别:二级

规格:750克/片,20片/件

储存方法:避光、通风、无异味

保质期:在贮存条件下适宜长期存放

市场价: 108元

商城价:扫码登陆更优惠

推荐理由

一款物超所值的口粮茶,一款前途无量的收藏茶,砖面平整,金花茂盛,发花均匀

云台山大叶种原料:采摘自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的海拔800米高山野生茶园。叶质肥厚,纹路清晰,条索肥壮,内含物丰富。

原叶茶砖,突破传统工艺限制,采用不切碎、轻发酵、无烟烘焙、手工压筑等原叶茶生产工艺,留住丰富活性营养,带来清醇甘爽口感。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03

2017·百两茶·优质花卷茶

年份:2017年

规格:3625克/支,6支/件

储存方法:避光、通风、无异味

保质期:在贮存条件下适宜长期存放

市场价:585元

商城价:扫码登陆更优惠

推荐理由

高性价比,古朴制法,造型独特。

花格篾篓,选用品质上等的楠竹为原料编制;箬叶防水、防尘、防外漏,垫在花格篾篓内;人力压紧踩,松紧适度,茶体表面呈花纹状;日晒夜露,踩制好的花卷茶放到凉棚自然发酵,干燥,使箬叶、竹篾的香气进入茶叶内。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04

2017·国之梦(黑砖茶) 

年份:2017年

级别:二级

规格:1200克/盒,10盒/件

储存方法:避光、通风、无异味

保质期:在贮存条件下适宜长期存放

市场价: 345元

商城价:扫码登陆更优惠

推荐理由

本品采用安化二级黑毛茶为原料,精心配制,多道工艺精制而成,降低烘焙度,突破传统工艺,外型光洁,棱角分明,图案、文字清晰;口感醇厚,清香明显,叶底完整匀齐。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企业介绍

“白沙溪“为最早的湖南黑茶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于1939年,历史悠久

白沙溪是国家民委历年来确定的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中国黑茶的发祥地,湖南紧压茶的摇篮,曾创造了我国紧压茶史上的数个第一,即第一片黑砖茶、第一片茯砖茶、第一片花砖茶;挖掘、继承和发展了民间传统茶叶产品天、贡、生尖茶和花卷茶(俗称千两茶),为湖南紧压茶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输送了大批的英才。

早在一九五六年就被评为全国五个优秀茶厂之一,在我国紧压茶生产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白沙溪”系列产品包括“三砖”,“三尖”,一“花卷","其中“三砖为“黑砖,花砖,茯砖”茶,“三尖”为“天尖,贡尖,生尖”茶,“花卷”系列包括“千两茶,百两茶,十两茶”!

更多产品,请点击http://www.chawo.com/?act=search&keyword=%E7%99%BD%E6%B2%99%E6%BA%AA

 

有钱买不到的几种茶叶

如今喝茶,总要问问价格,似乎卖得贵,才能体现出高贵血统。可有这几种茶,表示他们和钱无关,因为有钱,你也喝不上!

1、龙井御茶园十八棵

 

 

西湖龙井是中国最负盛名的茶之一,自乾隆皇帝封胡公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便奠定了龙井茶在中国茶界的至尊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多位领导人也多次亲临龙井茶区,品茗颂茶,并指定西湖龙井茶为国宾礼仪之茶。关于御茶园龙井的价格,没有可信的记载,因为已是无价之宝。

2、武夷山母树大红袍

 

 

关于大红袍的故事太多,蒋介石、尼克松之类的轶事在此就不占篇幅了。“不看遗憾终身,一看终身遗憾”,很多当地人如是对外来者描述九龙窠的这三棵350余年树龄的古树。

母树大红袍曾在2005年在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上拍出 20克20.8万元的天价!按这算法,十年前价格就高达每千克¥1040万,现在已禁采多年,别说土豪了,就算土司、土王都喝不起呀!

3、香竹箐千年古茶树

 

 

云南凤庆香竹箐的大茶树来头更玄乎,传说有3200年高寿,“世界茶树之王”、“世界茶王之母”、“世界茶祖母”之类的称呼起码十几个,更不得了的是它居然还是栽培型的!据说已有砖家认证,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只能静静看着,禁采,喝不到哦!

4、天圣之天下无茶

叫这名字,看来是让你喝了此茶,从此不再喝茶了。据说,此茶须生长在海拨一千米以上的山顶,茶树品种为纯正的红心歪尾桃(铁观音树源种),种植在风化石地或碎石地,自然生长

相传一年产量只有不到一千克。此茶只出产过一次,如今想喝到此茶,应该也不是钱的问题了。7克一泡茶,相当于一泡茶要一万元,估计能喝到此茶的人,口福不浅

价格每斤:¥72万,请脑补

5、宋种1号

 

 

宋种1号是一株600年以上树龄的老茶树,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它的克隆体无性繁殖后代,凤凰各地均有引种栽培,高山地带数量较多。

这棵见证了凤凰山茶文化几百年传承的母树可谓命运多舛,先前人为管理不当也就罢了,1987年更遭一精神病人砍伐,而后先有人栽植新茶树争夺养分,后有游人络绎不绝,致使树势衰退,产量连年下降,至今据说可年产2斤。

价格:每千克¥200万

6 、 绿雪芽母树

 

 

中国有很多茶祖,每一个都种了很多茶树。上古神太姥娘娘就在太姥山种下了绿雪芽。这就是福鼎大白毫母树。

2004年宁德茶文化节上,100克的福鼎大白毫母茶“绿雪芽”,以71万元的天价被拍出。

7、  清宫茶(金瓜贡茶、清宫茶膏)

站在普洱茶之巅,上百万一饼的百年乾利贞宋聘号,香港还有很多,虽然绝大部分是假的。有人任性地喝着百年宋聘茶,而清宫普洱茶则是让人有钱也任性不了。

 

 

喝过的人表示其滋味正是茶中最极品“无味之味”,其实金瓜贡茶已经超越了饮料的含义,与历史、文化结缘,成了精于品茗的风雅人士品读历史、感悟生活的特殊载体。这个国家二级文物“金瓜贡茶”,投保了保额为1999万元的巨额保险。

 

清宫茶膏

 

清宫茶膏承载了同样厚重的历史,并有幸在拍卖行留下了参考价格,一盒共105.6克,卖得100.8万。

 

8、蒙顶上清峰仙茶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自古以来就是著名茶区,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而站在蒙顶茶顶端的就是上清峰的七株围在栏杆里的茶树。

 

上清峰七株茶据说是吴理真手植,有“仙茶”之称,于是就成了专供皇帝祭祀和饮用的专用茶,也就是所谓的“正贡”茶。

 

 

毛文锡《茶谱》云∶蒙山有五顶,上有茶园,其中顶曰上清峰。昔有僧人病冷且久,遇一老父谓曰∶蒙之中顶茶,当以春分之先后,多构人力,俟雷发声,并手采择,三日而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疾;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能固肌骨,四两即为地仙矣。”

一共七株茶,就让采三天,你能采到多少茶呢?参照之前龙井的算法,一两都不到。明白了?古人的意思其实是,这就能采那么点儿茶,多了没有,你要能采出四两,你就是神仙了。

价格:未知

 

疫情之下的茶叶行业,资本主义只会让你头上越来越绿

  春天是个好季节,除了是个发情的好季节,对于爱茶者来说更是一个狂欢季。

  对于茶叶行业而言,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绝对不是虚言。

  大部分茶类最珍惜的那茬都是在春天被承包下来的,而且茶农每年的收益中,春茶也是占据半壁江山的。

  从古至今,茶叶在我们中国里始终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丝绸之路到古茶马道,茶叶都一直充当着“商贸大佬”的重要角色,至今甚至扮演起了暴利的智商税,还有色狼们的“噩梦”的噩梦——微商卖茶小妹。

  

  真佩服茶叶这种东西,不仅能喝,还能“割韭菜”。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扒一扒,茶叶这个朴实无华的农产品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收割人们智商税的“黑手”?

  第一点,就是茶叶的复杂性。

  在中国,茶叶一共分成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红茶、白茶六大类,我都怀疑杨丞琳那首《气球》里的“黑的白的红的黄的”灵感是来自于茶叶。

  

  如果还要再细分下去,又有生长环境、烘焙程度、工艺等环节细化,还能够分出上百种品类出来。

  而且,有的时候复杂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的设限,高门槛。

  除此之外,茶叶的自我设限还在于它的难标准化。

  即使是同一品种的茶叶,也会根据地区、产量、采摘时间进行千差万别的定价,想要实现标准化和统一化,几乎是不可能。

  这就很容易造成一个局面:胡乱定价,滥竽充数。

  第二点,茶口味存在主观性,难以评选。

  对于茶来说,如何去判断这个品类的茶属于“好茶”,一直都备受争议。

  有人定义“好茶”就是口感要好,浓而不涩,还要有回甘,能生津止渴。但口味这种东西都是人云亦云,每个人对“好茶”的定义都不一样。

  这就像你常年吃惯一家餐厅的味道,你说它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餐厅,这合理吗?当然不合理,它不是好吃,只不过是你吃习惯了。

  因为口味这东西太私人化,你很难去给到一个分数线。就像有人觉得几百块的茶饼就很带劲,但也有人嘴刁不是西湖龙井御前十八棵他根本咽不下去。

  只是从商业角度上来看,恰是因为这个口味和价格上无法标准化,就代表着可以进行价格歧视。

  因为茶贩子可以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效用,对茶叶进行差异化定价,你肯定发现过同一种茶叶在茶商的手上他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卖出不同的价格。

  但是普洱这类茶,他就能卖出花来给你看。

  第三点,就是营销广告给它带来的高品牌溢价。

  李宝嘉著作《官场现形记》里面有句这样的话:

  “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人一旦有钱,就喜欢开始装作自己生活有品味,尤其是那些不懂行的人,如何让自己混入圈里面呢?最简单的事情,就是砸钱,无论懂不懂行,贵就一定对。

  所以说,消费市场里从来不缺那些愿意为逼格买单的消费者,特别是那些对茶叶一窍不通的人,他们想要让自己显得有品位,那就是买高价茶叶。

  于是说,这些“大水鱼”就养活了一批不惜成本做广告、炒概念营销的人。

  不知道各位知不知道,之前市场上出了一款名叫“牛栏坑”的武夷岩茶,当时市面上的茶商皆以能售卖它当做一种实力的证明,在各大电商店铺里面也是镇店之宝。

  可大家知道牛栏坑虽然是个好东西,可它每年的产量是有限的,一年就那么点到市场上流动,于是那些醒目的茶叶企业就赶紧跑去牛栏坑圈地插牌子。

  

  这就无疑是给自己的品牌打了广告,作为在当地拥有茶叶基地的宣传,并推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师茶、私房茶、名家茶。

  你们喝过那些所谓的大师茶吗?之前我爸的朋友送了我们家一罐,听说还挺贵的。结果一喝,什么都不是!

  这些大师茶,有的甚至直接就是请了个大师签个名,这个茶叶的价格就可以立马翻了好几倍,一系列的营销手段下来,牛栏坑就眨眼间变成了奢侈品,对标的价格也都不再是同类的其他茶价格。

  再加上茶叶在中国也是送礼的好选择,人情往来的刚需也让它变得越来越高价,因为大家逐渐都相信一个事实: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还有前段时间在电梯间里面出现的李宇春和李易峰。

  大家知道竹叶青为了这两张脸的营销,花了6个亿去和分众传媒签了合作协议么?

  

  高频的宣传再加上高档次的包装,再和一线城市的豪华店面配合打上一记漂亮的组合拳,立马这款茶叶就直接飙升高端奢侈。

  昨天我和一个家里做茶叶行业的朋友聊天,我问他为啥现在茶叶的价格涨幅那么夸张,它们真的有那么好吗?

  朋友和我说,其实这些茶叶哪里有那么夸张,再好不也就是喝嘛!茶叶价格飙升的背后,还是因为它自身的属性发生了改变。

  正如“盲盒”这个新潮的东西,也是从玩具一下子窜到了收藏品的位置,价格就随之升级了。

  还有“普洱太上皇”之称的云南金瓜贡茶,作为普洱茶中的绝品,曾经以100克35万元的拍卖价摘下“普洱历史上最贵茶”的称号,光是它的投保金额就高达1999万元。

  你说它比黄金贵,也不是说梦话。

  今天在公司,我还听见有同事在那边讨论,究竟现在的茶叶真实价格该如何判断?

  毕竟现在的营销套路实在是层出不穷,真的很难说清楚这茶叶买回来究竟值不值!

  我们回归到产品的本质上来看,茶叶本身就是一种为大家提供咖啡因和维生素的农产品,本身是没有多大的价值。

  

  从产业链上回追,茶叶行业的上游是种植业,设计茶农和产茶基地,主要承担种植和采摘新茶。

  但茶叶行业长期以来都是粗放发展,上游的种植业体系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模式,加上茶叶将就挑选精细,摘茶机械化程度低,多数都要靠人工。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18年的调研报告显示,全国采茶工均价是120~150元一天,并且这个均价还会持续上升。

  足以证明,茶叶的成本价格更多是来自于人工,而并非茶叶本身。

  抛去营销手段,只看产地和采摘难度的话,茶叶还是有一套自己的检测标准。

  虽然说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好茶”的定义很难下个标准,但自身的成本是恒定不变的,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啥时候都不过时。

  像往年3~4月份都是传统春茶的销售旺季,但是今年行业肯定是不会太好,受到疫情影响大家都懂。

  比如杭州,几百亩地的大茶园即使到了开采期都没办法正常采摘,因为遇到了大量茶工返工困难,外地工人即使回到杭州也需要隔离两个星期。

  有些杭州做茶叶行业的朋友都抱怨,说以往外地茶工的薪酬为每天150~200元,现在都已经涨价了20%~30%,本地茶工的要价也几乎都在200以上,这样成本又更高了。

  加上受到疫情影响,现在经济都不景气,今年生意恐怕都很不好做。

  

  而且茶叶的采摘时间都是非常短暂的,可以说就是和时间赛跑,要是过了这段时间,那估计就要喝西北风了。

  在云南,也同样面临着小树茶时值成熟,却无人采摘的尴尬局面。

  对于茶商来说,今年也是备受影响的一年。

  以往这段时间茶商们都会大规模收购原料,但现在疫情来袭,各地茶叶批发交易市场都尚未全面恢复,下游的消费市场受到影响,那销售回款的速度也就缓慢,今年的销售预期也随之降低。

  毕竟,还是我常说的那句话,现金流才是企业的生存的根本!

  今年这个行情,我觉得多数的企业最先思考的不是能趁着机会抄底赚多少,而是想着怎么样让自己不破产。

  好在,现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发达,逐渐进入5G时代,线上销售成为了今年的突破口。

  线上直播成为了农产品滞销的新出路,茶叶也是属于农产品,而且许多茶企也不端着高档字号的称呼,开始推出许多接地气的茶叶,不搞天价茶,不炒作头茶,就是为了给大家买到一口适合自己的口粮茶。

  

  就连小罐茶这个走上神坛的品牌,今年也推出了一款首次跌破百元价格的茶叶,看来各大茶企都明白了这个时候就不该搞什么营销套路,回归本质才是最好的。

  所以嘛,茶叶它本身就是一种接地气的东西,又何必给它强行套上昂贵的外衣呢?

  就像馒头,作为干粮它就是便宜、实惠,你现在非要弄什么牛肉口味馒头、三文鱼口味馒头来给它提价,那顾客为什么要花这个钱来买你的馒头呢?如果我有这个钱,为什么不直接去吃牛肉、三文鱼呢?

  脚踩着地上,才踏实,人才不会飘

  来源:推雪球的人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