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沅陵县茶叶面积

找到约6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县”之沅陵县:千年碣滩茶 馥郁吐芬芳

(千年贡茶绿满山 郑佳摄)

没想到,一片小小的绿叶竟有如此惊人的魅力——成为了沅陵县欣欣向荣的农业支柱产业,到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6万亩,覆盖全县19个乡镇,全县茶叶产量1.3万吨,综合产值18亿元。娃哈哈绿茶、统一冰红茶的茶叶原料就出自这里,并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挪威3国初步达成国际贸易合作。

没想到,一个区域公用品牌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10多年时间,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评估为26.93亿元,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37位。

没想到,一个传统产业竟有如此强的带动力——全县67万人,涉茶企业、合作社120多家,涉茶人口达12万余人,80%以上的农户种茶,带动了5680户、18198人脱贫,贫困人口年均增收801元。

(茶场日出)

这里是我国卷曲型高端绿茶碣滩茶的家乡——沅陵县。

近年来,沅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将碣滩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一号产业”来打造。沅陵县成为了中国茶叶百强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湖南省茶叶十强县。

高位推动

“组合拳”促进发展高质量

沿世界优质绿茶黄金纬度产业带北纬28°穿行,武陵、雪峰两大山脉交汇于此,沅江、酉水穿境而过,这里钟灵毓秀、生态良好。天生丽质的沅陵县,孕育出碣滩茶“香雅、味浓、回甘”品质特点,在唐代即列为贡品的沅陵碣滩茶,更是被誉为“中国高端绿茶的杰出代表”。

(沅陵山水)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近年来,沅陵县在建设茶叶产业,助力农业扶贫、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该县茶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筑下坚实基础。

在政策支持上,沅陵县将茶叶产业连续十多年作为全县的“一号产业",成立沅陵县茶产业领导小组、产业扶贫领导小组、碣滩茶地理标志管理办公室,宏观上整合全县资源,高位推动碣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沅陵县茶叶产业“十四五”规划》、《沅陵县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沅陵县茶叶产业专项资金奖补规定实施细则》等文件和政策,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碣滩茶产业发展机制,全县茶叶产业迅速发展。

(香雅、味浓、回甘的碣滩茶)

在品牌建设上,沅陵县严把品牌、商标等“关口”,加强品牌建设,全县名优绿茶统一了“碣滩茶”品牌,现有32家企业授权使用碣滩茶商标,建成“潇湘+碣滩茶+企业商标”多级商标体系,碣滩茶先后荣获省级、部级、国家级产品荣誉48个。同时积极打造碣滩茶生态茶文化旅游节、乡村旅游节等特色节会,碣滩茶品牌知名度不断攀升。

(统一标识的碣滩茶)

在市场开拓上,沅陵县建立“天地人”三网分销渠道,积极搭建交易平台,建成沅陵县城南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主攻怀化、长沙,并逐步拓展到全国市场,在北京、珠海、东莞、乌鲁木齐、九江等地开设了碣滩茶形象店600多家,创新运用场景营销、O2O营销、APP营销、直播营销、自媒体营销、微商分销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碣滩茶销售覆盖面、精准度和影响力。

(茶韵悠悠)

在科研创新上,沅陵县突出绿茶主体优势,兼顾红茶、黑茶、白茶发展。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与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合作,每年不定期的开展茶叶技术培训,年培训1500多人次,涌现了一大批种茶、做茶能功巧匠,从而确保了碣滩茶品质的稳步提升。当前,正在与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建设湖南省碣滩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开展品种选育、技术研究、成分分析、标准体系、茶文化挖掘等课题研究。

(沅陵县标准化茶园基地连绵成片)

如今,沅陵县已经形成了沿沅水两岸有机茶走廊,茶马古道沿线生态茶廊的基地分布格局,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5万亩,重点打造了5个万亩茶叶主产乡镇、50个千亩茶叶专业村,茶产业已成为沅陵县农业支柱产业。一项项数据、一个个成果,共同绘就了沅陵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

龙头引领

多举措刮起助农“绿旋风”

“以前这里是长满了杂草的荒山,2013年,我们流转这些荒地给公司种茶。”麻溪铺镇千丘田村村民尹元英说。“现在,茶叶种上了公司又请我们来帮她管理,就像在我们村建了一个‘绿色银行’,村民们都非常高兴。”这个“绿色银行”就是湖南省沅陵碣滩茶业有限公司于2013年起建成的300亩标准化示范茶园基地。

(碣滩茶加工车间 陆萍清摄)

作为省级龙头茶企,2013年以来,沅陵碣滩茶业公司开发核心茶园1000亩,截至去年底,实现综合产值2600万元。公司每年通过茶园培管、鲜叶采摘、茶叶加工、材料运输等方式带动周边村(居)民从事茶业产业350人,其中采茶工人320人,人均120元-150元/天;季节性生产工人30人,人均增收20000元/年,既满足当地百姓家门口就业又促进当地经济效益可持续。多年来,通过开荒种茶,已先后带动了近1300名建档立卡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一个茶叶企业,兴旺一座村庄,带活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百姓,在沅陵不是个例。

(茶产业成为沅陵支柱产业 黄庭波摄)

沅陵县依托企业、合作社,探索出了扶贫产业项目委托开发模式、“公司+贫困户”的开发模式、“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市场”的模式等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如一股“绿色旋风”,掀起了贫困户脱贫致富高潮,全面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

“茶产业对农民脱贫奔小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迈入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怀化市茶业协会会长张干发说道。

(茶农采茶忙 陆萍清摄)

目前,沅陵县涉茶企业、合作社12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2020年实现全县脱贫的沅陵通过“公司+贫困户”模式带动了1522户贫困户,5436贫困人口脱贫;共有贫困户2438户,贫困人口8543人通过销售鲜叶实现稳定脱贫;通过入股分红模式带动了全县508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436人脱贫。

通过舞活龙头企业,沅陵县将小茶叶做成大产业,茶叶成了带动当地村民致富的“金叶子”,为沅陵县脱贫攻坚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更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注入源源动力,真正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千年贡茶飘香万里)

茶旅融合

新引擎跑出振兴“加速度”

穿过天下第一关——辰龙关,远眺,群山将垄垄茶园拥在怀中,满目葱茏;耳畔,清冽的小溪在谷中自在流淌,一列复古火车在岸边相伴而行,游人或在风雨古桥中小憩,或在乌蓬小船中飘摇,或驻足于青青茶园之中,朗朗笑声回荡在山水之间。这里是位于官庄镇界亭驿村的辰龙关茶旅融合产业园。

(鸟瞰辰龙关茶旅融合产业园 谢望东摄)

“节假日、周末这里人更多,每天接待上千人,如今辰龙关成了沅陵乡村旅游‘新宠’。”官庄镇界亭驿村党支部书记张晓峰开心地说。

不敢想,“栖鸟不敢下,岂徒行客稀”,曾是界亭驿村的真实写照。这里不仅位置偏僻,而且农业经济结构单一,农民收入微薄,是重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02户411人。

曾是南方茶马古道老驿站的官庄镇是沅陵碣滩茶主产地,而辰龙关又是官庄镇的主产区。鉴于此,推动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渗透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联农带农,融合发展成了沅陵县实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茶旅融合的辰龙关 张桂华摄)

近年来,沅陵县委、县政府把辰龙关作为碣滩茶样板点、乡村全域旅游示范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片、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区打造,复修关楼,整修驿道,新修廊桥,扩建茶园,新建花海,添建桥栈……一跃成为国家3A级景区,外地游客纷纷慕名前来。界亭驿村也越来越多的人吃上“旅游饭”,黄先冬就是其中之一。

(茶产业和乡村旅游融为了一体 谢望东摄)

2017年,在外打工的黄先冬听说要兴建茶园,便返了乡,把家里的6亩地全交给了干发茶业。去年,他又在家里开了农家乐,并经营着秋千、游船等娱乐项目,生意好的时候的一天有1000多元。

“公司一年给我们300元一亩的补贴,什么都不用管。家里来了客人就做做饭,没事就自己种种菜、带带孙子挺自在的。”今年62岁黄先冬一脸幸福。

(万亩茶园青翠欲滴 谢望东摄)

如今,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的辰龙关产业园茶园面积达1万余亩,成为了集碣滩茶产业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复合型休闲度假旅游区。2018年,界亭驿村就实现了整村脱贫。干发茶业2020年实现茶叶总产值5800万元,税收164余万元,被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认定为“湖南省第一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作为企业,我们更是义不容辞。”湖南官庄干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远程说。一片茶叶打开了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碣滩茶博物馆 谢望东摄)

“茶旅融合发展,不仅促进农民增收,而且为推进乡村振兴、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沅陵县茶叶办主任张清敏如是说。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加快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沅陵县制定了《沅陵县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20万亩,茶叶年产量达3万吨,年茶旅人数达200万人次,实现茶旅收入50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可采茶、垂钓的蒙湖茶园 谢望东摄)

你听!碣滩茶博物馆里那久远的历史正铮铮作响,鸣奏着时代的最强音浪;

你看!蒙湖之上,鱼儿与茶叶正随风翩跹轻舞,演绎着融合发展的大美乐章;

你品!千年贡茶正吐露出乡村振兴新芬芳,描绘着幸福生活新篇章。

来源:湖南茶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科技赋能 三茶统筹——2021湖南茶业科技创新论坛在沅陵县启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考察调研提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12月2日至4日,2021湖南茶业科技创新论坛在美丽的沅水之滨辰河之畔盛装举行。来自国内茶学界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沈从文笔下“美得令人心痛”的沅陵,以“科技赋能,三茶统筹”为主题,共同探讨湖南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刘年艳,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市、县党政领导,省茶叶学会、茶叶协会以及来自全省茶叶主产市(州)和县(市、区)茶产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茶叶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茶叶社团、茶馆等负责人或技术骨干等28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会原会长曹文成,会长周重旺,协会党支部书记、湖南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伍祟岳,秘书长王准出席。

12月2日下午,省科技厅领导和县委书记刘向阳共同为“湖南省碣滩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刘向阳发表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易中华向专家委员会专家颁发聘书;之后,召开湖南省碣滩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专家咨询会,由沅陵县政协主席邓宗金主持,副县长张良波汇报湖南省碣滩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关情况,各位专家发言,县委书记刘向阳讲话。当日晚19时30分,召开湖南省茶叶学会第十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

12月3日上午8时30分,2021湖南茶业科技创新论坛盛大开幕。论坛由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肖文军主持。会前播放了沅陵碣滩茶宣传片。怀化市政府副市长杨林华、县委书记刘向阳分别致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视频致辞,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组书记江用文研究员视频致辞;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弘、湖南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张学军分别讲话;刘仲华院士向与会嘉宾全面推介了沅陵碣滩茶;县委书记刘向阳为刘仲华院士颁发沅陵碣滩茶产业发展首席顾问聘书;与会人员听取了专家报告。理事长萧力争作湖南省茶叶学会2020年工作报告,“我们茶叶学会一直以紧贴茶产业发展前沿,坚持产学研结合,努力为推动湖南茶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以来举办了多期茶叶技术培训活动。例如,在桃源举办了2期《湖南红茶品质提升综合技术研修班》,参加培训人员近200人。培育优秀技能人才,还举办了第五届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湖南赛区选拔赛。通过培训与比赛相结合,选送了3名湖南选手参加‘第五届全国茶叶加工比赛’,并获得的较好成绩。”肖力争介绍到,湖南茶叶学会以科技兴茶为己任,成立了标准化专业委员会,推动和完善学会团体标准制定工作。2021年,受有关单位委托,学会组织制定并发布了“沅陵红茶”“永顺莓茶”“常德红茶”“湘乡水府茶”等系列标准16个。“未来,学会将以推动科技、文化赋能茶产业为已任,三产融合谋发展是提升湘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开幕式上,还为“第五届茶叶职业技能竞赛湖南赛区选拔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湖南省选拔赛茶叶加工(红茶)项目”颁奖;为2021湖南茶业科技创新论坛优秀论文作者颁奖。同时,沅陵碣滩茶现场进行了签约活动。

开幕式后,举办了专家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和国家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年艳分别作专题报告。

此次论坛活动由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湖南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等共同主办,沅陵县承办。活动内容包括:碣滩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湖南省碣滩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专家咨询会,湖南省茶叶学会第十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2021湖南茶业科技创新论坛,湖南茶叶主产区茶产业专题报告,沅陵非遗文化和茶文化演出,沅陵县茶叶基地和企业参观考察,沅陵县茶叶产品展示等。活动为期3天,中央、省、市、县媒体全程宣传报道。据了解,该论坛活动每年一届,已连续举办十二届,论坛集产、学、研、政合作交流于一体,是我省茶叶行业组织服务茶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平台,也是湖南省茶叶学会的品牌活动,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已成为我省茶业界一年一度的盛会,为科技助力全省各地茶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坛现场,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主题品茶论道,各抒己见,共同研讨茶叶产业发展,绘就宏伟蓝图。与此同时,在沅陵会堂门口广场,一杯杯香茗芬芳四溢,身着民族服装的茶艺师现场展示茶道,众多茶界专家和市民驻足展示区,品茶论茶,官庄干发、凤娇碣滩、皇妃碣滩等等“碣滩”系列的优质茗茶争色斗香,清新的绿茶、香甜的红茶、浓醇的黑茶应有尽有。

巍巍武陵山与雪峰山逶迤千里在此相交叠翠,奔腾的沅水和酉水在此汇融,滋养着这片神奇古老的沃土沅陵。沅陵是全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这里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是“中国有机茶之乡”,碣滩茶在唐时就列为贡茶,因品质超群,内含物质丰富,被誉为“中国高端绿茶的杰出代表”,并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碣滩茶产业是沅陵农业扶贫、乡村振兴的“一号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进省级创新型县建设,着力打造电子信息科技创新高地,重点打造湖南碣滩茶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为碣滩茶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随着湖南省碣滩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沅陵碣滩茶将开展品种选育、成份分析、标准体系等课题研究,通过与省茶科所合作,培训实用技术人才1.5万人,涌现了一大批种茶、制茶的能工巧匠。

“十四五”期间,沅陵将大力培育发展碣滩茶高新技术企业,现已获批4家,另有5家在筹备申报中;搭建碣滩茶科技创新平台,在省级1家、市级4家的基础之上,积极建立中国有机茶研究中心,加强与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扎实推进碣滩茶技术创新,促进碣滩有机茶科研成果转化、开展碣滩茶健康成分机理分析,扶持发展深加工、高技术含量产品和下游产品。同时,把县茶叶技术推广站与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署办公,通过创新化、科技化、差异化,提高茶叶产品核心竞争力,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成效。

碣滩茶荣誉满身。2015年,碣滩茶荣膺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18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碣滩茶获评“一红一绿”两个金奖。2021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8万亩,年产量1.5万吨,综合产值23亿元。沅陵涉茶企业、合作社达120多家,涉茶人口为12万余人,成为了全县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经第三方品牌价值评估,碣滩茶品牌价值为23.73亿元。沅陵茶叶产业正从单一产业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转变,逐步向市场、品牌、产业融合转型升级,将为湖南省打造千亿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沅陵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扎实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瞩目,城乡建设面貌日新月异。

今年以来,沅陵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精准发力,紧紧把握奋力实现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重要着力点,提出了未来五年,奋力“建设四个区、打造次中心、挺进三十强”的奋斗目标,努力推动沅陵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乡村振兴样板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社会治理试验区,将沅陵打造成为怀化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次中心,到2025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挺进全省三十强。锚定蓝图,沅陵跑出了加速度,正向宏伟目标全力奋进。

与此同时,沅陵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目前,正在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程,着力建设电子信息制造业、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水电风电扩能增效、生态文旅融合、茶酒知名品牌打造、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等“六大百亿产业链”。县委确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动县城提质改造,补短板、强弱项,建立健全垃圾处理项目、城区“智慧停车”项目、沅陵港码头项目、通用航空项目、城区“两水三岸”生态修复项目、县城污水处理项目、城区市容市貌改善项目、土地出让等“八大项目工作专班”,正夜以继日全力推进;出台了《关于加快沅陵县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方案(2021—2025年)》,建立了六大百亿产业链”链长推进机制,“六大百亿产业链”正风生水起,全面发展。

一片茶叶,强了县富了民。此次论坛在沅陵举行,展示了该县茶叶产业取得的显著成就,提高了沅陵茶业和沅陵碣滩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助推沅陵奋力实现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争当怀化“三城一区”建设排头兵,实现“建设四个区,打造次中心,挺进三十强”的奋斗目标,谱写沅陵跨越赶超发展新篇章。

来源:湖南茶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沅陵县出台18条硬措施助复工复产,茶业实现开门红!

  沅陵碣滩茶是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潇湘”茶的区域内地域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4月3日一早,薄薄晨雾中,在沅陵县官庄镇辰龙关茶园内,数十名茶农开始忙着采摘新茶。不远处,官庄银峰茶叶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制茶工人给新摘的茶叶杀青、摊晾,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茶采摘工价比去年略有上升。”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在鲜叶采摘和收购及加工环节会增加开支15万多元,但公司坚持应采尽采、应收尽收,保障茶农收入。

  碣滩茶产业是沅陵县扶贫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15.8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12万亩,有茶叶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123家,其中加工企业68家。为克服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该县出台18条硬措施,推进茶叶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在全县14家省、市茶叶龙头企业派驻工作专班,建立复工复产联合党支部15个,为企业排忧解难。县政府召开银企对接会,协调落实2500万元春茶收购信贷资金,县内各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暖春行动”,为茶企复工复产提供精准、高效、贴心的服务。目前,新增发放到位专项信用贷款768.5万元。各乡镇主动帮助辖区茶企,组织在家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参加春茶采摘、加工。茶园春茶开采以来,23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共为茶企就地安排务工人员1.1万余人。

  沅陵县茶叶办负责人介绍,截至3月底,全县已加工生产名优春茶14万公斤,产值2.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600万元,实现“开门红”。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作者:李夏涛 瞿云 苏春生)

找到约6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