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又是什么好看的电影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林治:关于茶艺的思考

  最近我国茶界对茶艺掀起了一场争鸣。好啊!我觉得这是一场非常及时非常有益的讨论。

  说它非常及时,是因为茶艺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复兴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褒贬越来越两极化,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尖锐,现在到了大家该展开坦诚交流,认真总经经验与教训的时候了。

  说它有益,因为现在是自媒体时代,茶艺理论说什么的都有,相当混乱,老茶客们感到痛心疾首,青少年爱茶者感到无所适从。理不辩不明,我们应当正视问题,从理论上辩明是非,这样才能指导茶艺实践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的茶艺跨上新台阶,走向全世界。

  那么当前中国的茶艺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四点:

  一、一些热衷于茶艺的人至今尚不懂得什么是茶艺

  茶艺是什么呢?茶艺既是传统的民间品茶艺术,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做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必然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任务。目前的高校教材《中国茶艺学》对茶艺是这样论述的:“中国茶艺是在茶道精神和美学理论指导下的茶事实践,是一门生活艺术。”茶艺研究的对象是茶的内在美,茶艺的本质是通过优雅忘我地泡好一杯茶,符合礼仪地敬奉一杯茶,使大家身心愉悦地享受一杯茶。茶艺的研究任务是在深入了解茶性的基础上,古法创新,新法承古,融汇东西方文化,引进时尚元素和相关的艺术,创编出多姿多彩,有实用价值,能受到当代各个阶层不同群体欢迎的喝茶方法。但是,许多茶艺爱好者甚至个别茶艺老师离开了茶艺的本质,不是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如何泡好茶,如何创新喝茶的方法,而热衷于用茶编故事。以茶为题材编故事并且表演出来那也是艺术,不过那是茶剧、茶小品、茶微电影而不是茶艺。如果把茶剧、茶舞、茶小品、茶微电影当做茶艺,那么势必会误导修习茶艺的人舍本求末,走上华而不实之路。当然,茶艺不是不可以和表演艺术相结合,但是必须以扎扎实实泡好茶为根本,其它艺术只能是锦上添花,不可画蛇添足,更不可喧宾夺主。

  二、不明确茶艺的特点

  我们对茶艺的定性是“茶艺是一门生活艺术”。艺术有不同的归类,为什么我们不把茶艺归为“表演艺术”而归为“生活艺术”呢?因为表演艺术重在视听效果,只要好看好听它就算是成功了。而生活艺术重在实用,它强调过程美与结果美相统一。茶艺的过程美包括根据主题营造品茗环境,根据所冲泡的茶类以及这套茶艺所反映的年代、民族、社会阶层来选配茶具,然后紧扣主题布席、着装、配背景音乐和解说,同时展示冲泡技巧。

  要达到茶艺的过程美必须学习茶艺美学,并能够根据茶艺主题正确应用茶艺美学法则。目前归纳出的茶艺美学简称“七无五有”。“七无”是用禅语概括的中日两国都常用的七条法则:不均齐美(无法)、自然美(无心)、简素美(无杂)、幽玄美(无底)、枯槁美(无位)、脱俗美(无碍)、静寂美(无动)。“五有”是我国古典美学在“七无”之外还强调的美学法则。即:有对称、有照应、有节奏、有韵律、有调和对比。通过上述法则的灵活运用,达到和而不同,违而不犯,多样统一的总体美。

  茶艺的“结果美”即落实到扎扎实实泡好(煮好)一壶茶。这看似简单,但是却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了解茶性的基础上反复用心苦练基本功才能做到。泡茶的基本功最重要的是把控好投茶量、冲泡水温、出汤时间三个变数。这里要特别强调是“变数”而非“常数”。“变数”要求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不做僵死的规定。但是很遗憾,据我所知有不少培训机构的老师在茶艺教学中强调泡茶要标准化,即所冲泡的茶选定之后要用多少度的水,投茶量应该是多少,浸泡多久出汤都有固定的常数。这些老师把茶叶审评法用于茶艺教学。殊不知茶叶审评要求标准化、规范化,讲常数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茶艺是为不同的“上帝”泡茶,要满足“上帝”的爱好是茶艺师的天职,因此茶艺泡茶要因人而异、因天气而异、因品饮者的心情而异。不同年龄、不同茶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人对同一款茶的浓淡和温度的喜好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季节或不同的心情下对茶的浓淡冷热的喜好也不同。连老百姓都知道:“若要浓、酽、香就高温泡茶,若想鲜、爽、甜要低温泡茶。”并总结出了“冷水泡茶慢慢浓”的经验。我们在茶艺教学中切不可照搬照套茶叶感官审品的方法,更不可因循守旧,在训练茶艺实操时从一开始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观言察色、练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做到体贴入微,能根据“上帝”的喜好把控好投茶量、冲泡水温、出汤时间三个变数,冲泡出最受客人喜爱的茶。

  茶艺的另一个特点是在茶艺演示过程中泡茶者是绿叶而不是红花。茶艺的重点不是展示人之美,而是通过人去展示茶的色香味之美以及泡茶的程序和技巧之美。然而现在的茶艺比赛中有一些选手忽视了泡茶,而是竭力追求表现自己个人之美。更不堪的是有一些茶艺爱好者不懂得我

  国古典美学的两条最高原则:一是“美到极致是自然”,二是“至真至诚才能动人”。所以他们在演示茶艺时装模作样,矫情媚俗,夸张造作,不仅不美反而让人反感。

  当然,在茶艺美的六大要素(人之美、茶之美、水之美、器之美、境之美、艺之美)中人之美列在首位,茶人之美包括仪表美(含形体美、服饰美、发型美)、风度美(含仪态美、神韵美)、语言美、心灵美,但是这些美都不是刻意表现出来的,而是在人茶合一的茶艺演示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表现为神情淡定从容、自信自然;举止言谈礼仪周全、气质高雅;待人接物自尊自爱、和蔼真诚。可以这样概括,茶人之美,男性坚毅如松,虚心如竹;女性淡雅如菊,气质如兰。

  三、“传承”要尊重史实

  在传承历史茶文化方面,我看过的茶艺节目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把当前影视中乱搞历史穿越的毛病引入到茶艺中。选定历史题材之后,不下苦功夫去研究所要反映的那段历史,比如,演绎唐代茶艺的可能没有认真学习过陆羽的《茶经》,演绎宋代茶艺的可能没有读过赵佶的《大观茶论》,演绎明代茶艺的可能没有认真研究过朱权的《茶谱》,更不要说去广泛搜集有关朝代的服装、音乐、家具、茶器及民俗文化了。不少仿古茶艺不是通过茶艺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而是乱搞“穿越”,把中国茶史搅成了一塘浑水,后人不知道要费多少力气才能澄清。

  四、茶艺的理论体系急待创新

  目前我国的饮茶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3%,即每三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爱喝茶。我们的人均茶叶消费量也不尽如人意,所以我国的茶叶已开始大量压库,有人预测2020年的压库量将突破200万吨,这是严重阻碍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喝茶方式保守、单调、创新的阻力很大。我国汉族茶人习惯于清饮,即品茶时不加任何辅料或调味剂,闻的是茶的本香,品的是原汁原味。清饮固然很好,这种方法精细高雅,并且是鉴赏茶叶的必须手段,但是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儿童、青少年、妇女、少数民族的不同爱好。我在教学实践中提出,我们的茶艺应当尽快建立起精细高雅的清饮、温馨浪漫的调饮、养生健体的药饮三足鼎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理论体系。

  在茶艺培训和推广时应当“四轮驱动”。即釆取对表演型茶艺、生活型茶艺、营销型茶艺、养生型茶艺分别培训的方法。用表演型茶艺宣传茶文化或提升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用生活型茶艺引导消费,促进以茶构建健康、诗意、时尚的美好生活。用营销型茶艺解决卖茶难的“临门一脚”问题。养生型茶艺应当打破行业界限,主动联合医学界、营养学界、现代养生学界、佛教界、道教界和艺术界,集各方面之所长,创立以茶养生,以道养心,以艺悦人的茶道养生新方式,使人们可以在充分享受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的同时益寿延年。

  至于目前有些人在激辩的茶艺是当繁还是当简?是当返古还是当创新?是当热饮还是冷饮?我觉得这些“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因为喝茶是很自由、自在、自我的事,无须强求一致,只要能喝出健康,喝出好心情,就是好茶艺。另外,茶在中国既是一种生活,又是一种享受,还可以是一种修行。茶是一种生活,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个层面上饮茶讲究方便,简易,实惠。茶是一种享受,指的是“琴棋书画诗酒茶”,在这个层面饮茶讲究温馨、浪漫、有趣。成功人士追求以茶享受多彩人生,这无可指责。若把茶做为修行的一种法门,那么遵循一些清规戒律,讲究仪式感也是天经地义的事。茶道最讲“感恩、包容、分享、结缘”。以包容之心来探讨茶艺,一切都好解决。

  朋友们,希望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茶艺的改革创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百花齐放的茶艺能够让中外茶友从一杯中国茶中品味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品味出中华民族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品味出当代中国茶人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欢迎批评指正,相互交流。

 注:本文原创——林治茶文化工作室林治茶文化工作室

【大益生肖史(九)】旺世:轩辕号都出了,还要啥自行车?

友情提示:

我的内容普遍很长,本文篇幅3000字,需要花点时间。

想看短小精悍茶内容的,我推荐:大师时代、涂涂说茶、八克茶资讯、大益行情网、东和茶叶服务号、芳村老茶骨、大益论坛、大益报价网、中国茶友会、茶友网、普洱杂志、找找茶,甚至是星茶汇。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优质的原创内容写手。也是我在搜集资料时重点拜读的渠道。

但想看长内容的,并且还能第一时间回复您留言和评论的,甚至心血来潮帮你查配货价的,可能只有我了。

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知恩图报与忠诚的象征,现代不少影视作品中,也有以狗为主角的作品,赚的一波眼泪,从某种层面来说,狗,是一个正面的角色。但你要说我像条狗的话,那我可能想「打死」你。

狗年生肖茶,有一个和凰后一样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更尴尬,那就是如果以『生肖名+饼」的传统叫法不好听,如果说凰后叫鸡饼只是不雅,那么狗饼听上去就更像是在问候了,「大益狗饼」,你品品?

所以凰后的问世,基本也坐实了大益狗饼会延续用两个字命名。平心而论,「旺世」二字远不如凰后来的霸气,从价格上来看,6600元/件的旺财价格更是自羊饼以后首次降价发售,羊饼尚能归结于14崩盘,但是旺世的降价发售政策,可能又是一次官方的不看好,再回顾17年官方的产品线,贸然给旺世一个更高的定价,可以,但没必要。

旺世的版面是生肖系列的一股清流,破天荒的用上的插画的风格,两条狗并列飞奔在景迈山顶(景迈山我猜的),像极了农村大院里面竞相争食的中华田园犬,结合logo下面的广告词「狗年大旺,共奔小康」来看,我傻了。旺世的版面难道是由多个设计师在未经沟通的情况的下各自负责一部分,最后盲目拼接在一起的结果?

有点像去年的电影《金刚川》,看哪儿都还行,都放在一起就有一种不适感,相比以前的生肖饼,旺世不算难看,但就是不适,尤其是凰后这样的产品金玉在前。

产品线上,旺世保留了标准版与珍藏版的发行规则,标准版用的是大树料,珍藏版用的是古树料,也算是延续凰后的优良传统,但是山头从易武来到了景迈。除此之外,还有熟茶小饼旺夫与赠礼小沱旺财。四款产品并称为「旺系列」,在大益的生肖线中,前无古人,后,暂无来者。

有人会说去年还有一款「凤凰格格」的熟茶为什么没有算作凰后系列呢?主要是因为凤凰格格并未随凰后系列一同发售,上市时间更晚,故不算作同一系列。相比之下,旺系列的四款产品却是同一时间发售的。

官方定位方面,不管大树还是古树,也不管小饼还是大饼,旺系列最高也只能算作臻品。这也是在悄悄的告诉大家,截止旺系列的推出,凰后,依旧是生肖茶的天花板。

除此之外,旺系列还悄悄的取消了“生肖纪念茶”的标识,往前的每一款生肖产品,都会有“生肖纪念茶”五个字背书,但自旺世开始,这五个字就没了,这个习惯延续至今,也不知道是单纯的忘记了,还是想模糊这个概念为以后埋伏笔。如果是后者,我暂时是没摸清思路,耳中不免回忆起大师时代的名言:“别慌,时间会给你答案。”

旺系列是衔接2017年与2018年产品,虽然各方面都有所欠缺,但回顾整个2017年,旺世确实没必要承担出头鸟的责任,那年,大益的发布频率可能是近几年最猛的一次,翻阅官方公众号,2017年官宣造势过的产品,就有如下多款:

如上产品上中,目前看来轩辕号一骑绝尘,成为第一档,然后空两档是金大益,即使望不到轩辕号尾灯,但坐稳了17年老二的位置。然后再空一档,唤作其他。如此排序,旺世也不过是其他的范畴。还要啥自行车?

本系列创作至今,一直在尽量避免提及其他产品,其一是为了突出生肖产品,保证不偏题,读书的时候因为偏题,作文分扣过太多。其二也是为以后的内容预留素材,除非篇幅不够,这次简单罗列了一下,主要是因为大益确给的真的太多了。

整个2017年,除了新品频发以外,就在人们结束春节假期陆续返岗时,三月,大益率先发难,给旗下的诸多经销商当头一棒,即“大益服务商三月惨案”(名字我刚取的),全年共计19家服务商被清退。这并不是大益第一次清退服务商,但应该是最唬人的一次,其中:

最高级别的A1服务商不过10家,也有两家出局,清退率占到了20%;

A2清退一家,自营服务商清退九家,其他清退四家;

全国服务商留存量是由119家降到100家,整体淘汰率在16%;

专营店关闭了300家,由1900缩减到了1600左右,缩减率在15.7%。

回顾原因,有人说是因为2014年的普洱市场的不景气,以往躺赚的日子不再,睡后收入作古,一些没有客户基础和自己的消费圈子的专营店举步维艰。大批的大益店只能靠配货赚钱,门店时开时不开,没有存货,货过一手就丢芳村,过着苟延残喘的日子。

逐步开始销售其他产品以贴补度日,堂堂大益店,居然卖起了红酒、香烟、陈皮,甚至做起了餐饮。他们借助大益的渠道红利蚕食市场份额,严重影响了其他有能力的经销渠道的畅通和稳定,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了品牌形象,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下进大益店买肠粉的画面,那就真的太辣眼睛了。

惨案的结果是无数的人饭碗被砸,赚钱的门路被断,一度造成了市场对大益的不满和指责,让一些业者目瞪口呆难以置信,诸多老茶人称之为大益2017年「最血腥」的一幕。

换成其他行业,可能就是为了圈钱跑路埋伏笔了,但大益远不至于,市场那么好玩,跑路享受人生就太无趣了,毕竟吴老板早就脱离了低级趣味。这次的惨案也并非一味的关停,对于有能力的,持币观望的朋友,大益依双手双脚欢迎加入,不过门槛费普遍翻了一倍以上,单看最低的一档,便从最初的20万跑到了100万,翻了4倍。

朋友们,2017年了,20万还想开大益?喜茶都开不起了!

虽然大家嘴上不认同大益的铁血无情,但是很多时候,财力是实力最直观的体现。所以,这次惨案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这时候,再次脑补吴老板儒雅随和的面容,温柔细腻的嗓音,依旧很难为他贴上铁血教头的标签。壮士断腕,说断就断。

据我了解,关注我公众号的经销商、体验馆朋友也不少,如果你们有幸从惨案中幸存下来,其中的心酸,你们应该更能体会。

6月11日,吴老板在一场名为“华商走进云南,云品走向世界”的推介会上,说出了那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一个国家好不好,要看它的奢侈品多不多。而茶,自古就是一种‘奢侈品’。如今,我们要把大益普洱茶打造成为中国的奢侈品。”

但,我不认同,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简称,奢侈品是一种饱暖思欲的物品,主要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但是茶本身是不具备独特,稀缺,珍奇的特点。

可能是吴老板自己也觉得这话稍有不妥,随即加上了一句自己对奢侈品的定义:“奢侈品不意味着高价,它代表的是一种高品质,同时也是一种品味和生活格调的体现。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你愿意在某件事物上花费时间、精力、金钱,从而让那件事物成为了‘奢侈品’。大益普洱茶具备这样的气质,我们也希望能将其打造为中国响当当的奢侈品品牌。”

我,也不认同,奢侈品自古以来就是价格高于其有形价值,高定价是奢侈品的地基,只有高定价,产品自身的无形价值才有所依,没有人会围绕猪肉蔬菜去讲故事,价格是区分受众的一把标尺。而我愿意花费时间,经历,金钱的事物,不是因为它奢侈,只是单纯我喜欢。就像茶不多先生上班摸鱼写大益生肖史一样。高品质,从来都不是奢侈品的硬性标准,相比之下,「易碎」的奢侈品,可能更容易受到大众的欢迎。假若某天学校的考试让考生回答奢侈品的定义,考生以吴老板的话术原封不动的答题,阅卷的老师又将如何评价这个答案呢?

大益的奢侈品战略目的,大概就是:我们要涨价了。

多年来,背靠大益的茶人赚的盆满钵满,现在,轮到大益了。大益那是想做奢侈品吗?不,可能就是馋利润。所以,商人普遍喜欢重新定义人们的认知,就好像iPhone不送充电器,自诩环保一样,赚钱不寒碜,但是美化自身赚钱的吃相就着实不好看。

但是,你也不想想我茶不多先生什么人,我不认同有个毛用?

至少芳村市场认可了。虽然至今我依旧不赞同大益的奢侈品路线,但是脱离公众号,线下喝茶聊天的时候,但凡能在大益的金融博弈中赚一张3rtx080显卡钱,我也会说,大益奢侈品,真香!

因此,同样的概念,我们不妨加几个限定词:将大益打造成普洱茶行业的奢侈品品牌。

这么说就完全可行了。

随着奢侈品口号一同推出的产品,便是一团春意。

“一团春意”精选巴达高山大树茶菁精心制作而成,在外观设计上,使用了更为年轻化、时尚化的马卡龙色系,水粉绿的底色搭配粉紫色的花瓣,春意扑面而来直沁心间,心生愉悦春暖花开。

最重要的是它还是一款有机茶,在当时打有机标识的产品不多。 配货价是6800,上市之后一路下垂,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便跌破厂价。如今,一团春意即使不算死刑,也与死缓无异。

现在来看,将一团春意看作一款饮品,其独特的茶香与丰富的口感都是产品的亮点,会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春风又绿江两岸,一枝红杏出墙来,好不畅快。

但是一味的赋予其金融属性,一团春意便毫无价值,无脑上车的人,春意是感受不到了,在那个炎热的盛夏,一团寒意倒是直接拉满。

同样是6月,由中科院主管与国际权威科普刊物Newton合作的知名杂志《科学世界》,

突然发表《方舟子爆料:普洱茶致癌》一文,批评茶界多位知名专家学者颠倒是非,引发了茶界轩然大波。

没错,多年后,普洱“又”致癌了。

其主要理论依据为普洱茶湿仓后有黄曲霉素,其实这个说法在2013年便由权威科学家证实属于谣传,但自媒体《老茶文摘》不断转发之后,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邹家驹先生只好再度辟谣,由于云南作家雷平阳先生转发邹一文,该事件始为业界关注。

其后,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云南省农大皆发声,方舟子自此改口,从普洱茶湿仓茶致癌说演变为所有“发酵茶”皆为“变质茶”一说。

方舟子致癌说也有好处,那就是茶叶的开始有了讲究,如何让老茶不会变成发霉的茶,成为一门学问。

让现在的茶人回顾2017年,大多数脑海中只剩下三个字——轩辕号,作为一款划时代的产品,轩辕号蕴含了人们对普洱这个行业的期待,以及对自己年少无知的悔恨。

轩辕号成为2017年年代符号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这里就按下不表了,如何系统性的回顾轩辕号,甚至是下一年的千羽孔雀?我自认为这是茶不多先生的一场大考,源自我对这两款产品的无上尊重,因此,断不是区区几百字便能囊括的内容。

不然,可能生肖之后,世间再无茶不多先生,你不想我吗?

我是茶不多先生,非常感谢您能看到这里,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