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用红茶泡脚可以反复用吗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刀哥访谈】杨行吉:不是只有勐海才能发酵出好熟茶


时间2021年1月15日上午

地点昆明云普茶厂

访者新茶媒、企业外脑、晓德书号

访谈对象杨行吉


 


杨行吉简介




杨行吉,祖籍安徽,高级农艺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3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茶叶系,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云南临沧茶区,任茶叶技术员,调查茶叶生产情况,帮助茶区规划茶园发展,用自己所学的茶叶知识理论,教茶农科学种茶、制茶、提高茶叶品质,实现增产增收。六十年代大多数茶区农民只会简单地做晒青毛茶,红茶很少做,炒青、烘青更不会做,为此,他每到一处都教茶农做红茶、炒青茶和烘青茶,在全区逐步地推开了红、绿茶制作。

1980年杨行吉被任命为临沧地区茶科所所长,在一座荒山坡地上,带领了几位同志创办了临沧地区茶叶科学研究所。建盖茶叶初、精制车间400平方米,茶叶生化室一间,150平方米,四层职工宿舍一幢。还租用附近生产队荒地100亩,作为茶叶栽培试验基地,边建所、边生产、边科研,仅用了两年时间,很快在租用的土地上,栽种了茶叶良种,三年后初见成效,亩产达百斤。同时还在茶科所附近生产队几十年的老茶园里,进行老茶园改造试验、台刈修剪试验,仅用两三年,使几十年的老茶树变成了青青茶园,亩产达百斤以上。之后,他以点带面,把试验成果在全区推广使用,对改变临沧茶园面貌,增加产量,增加茶农收入,起了重要作用。 

1981年,杨行吉开始新的试验课题,大胆革新红碎茶,取消单独萎凋工序,进行“红碎茶初制新工艺及新机具”试验项目。经过三年多批次不断试验,1983年经全国有关茶叶专家、学者等20余人现场鉴定,得到了高度认可,在同行内属全国首创。新工艺彻底改变了原经萎凋老工艺的茶叶品质,新工艺制出来的红碎茶品质,突出浓、强、鲜,经生化测试结果,茶黄素、茶红素、水浸出物、氨基酸等均比老工艺制出的红碎茶多,同时还可以节省时间,降低成本。老工艺必须经过8—10小时萎凋,才能揉切、发酵,而新工艺现采下的鲜叶及时就可以制造,既省时又省工。 

1983年“红碎茶初制工艺及新机具”试验成果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5年他被评为高级农艺师;1989年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4年,杨行吉调临沧地区外贸局任副局长,主管全区茶叶产、供、销工作。在任期间,多数时间仍到全区各个初、精制茶厂指导工作。为了加快全区经济发展,搞活经济,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除完成省茶叶公司调拨任务外,他还组织全区各茶厂和其他茶厂的部分工夫红茶、红碎茶直调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使各个茶厂增产增收,多创外汇,加速了全区的经济发展。 

1985年他调临沧地区茶叶局任副局长,在地委、行署直接领导支持下,在一块空地上盖起了办公室、宿舍、试验车间,同时还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20亩茶地上进行茶树快速高产试验。三年成园投产,亩产达200公斤,成为全区的样板茶园。他还在茶叶局下成立了临沧地区茶叶公司,成为产、供、销一条龙实体单位,专门为全区各个茶厂服务。同时还帮助公司茶叶技术人员和工人,在试验车间里,进行各类茶叶试验,其中普洱茶继茶科所为重点试验,经过多批生产试验,初步获得成功,并在全区推广生产普洱茶。 

1989年他调到云南省农业厅下属单位省农工商实业公司任经理。1990年省农业厅准备自己办茶厂,他被抽调筹办,在农业厅生产基地大普吉,建立简易厂房400平方米,购置了茶叶机械设备,在一年内筹备基本就绪。1991年茶厂正式成立,他被任命为厂长,主要研究加工普洱茶系列产品,直至1998年退休。 



2000年他与云南农业大学周红杰教授合作,进一步深化普洱茶研究,从事生物化学变化与普洱茶的品质的关系研究,该厂成为云南农大的普洱茶研究教学基地,茶厂提供生产工艺研究,农大对普洱茶工艺中微生物参与进行分析试验研究,经过多批次反复试验研究,普洱茶加工工艺得到了很大提升,为生产高品质普洱茶奠定了基础。



2021年1月15日上午,新茶媒丶企业外脑联合晓德书号一行,到昆明几十公里郊外的昆明云普茶厂采访老茶人杨行吉。
杨老师师承茶界黄埔军校——安徽农学院,陈椽前辈嫡系,60年代建临沧茶科所,70年代自发研究发酵熟茶,80年代筹建花园茶厂,德高望重,成绩斐然。

采访中任你茶界敏感疑问尖锐话题,杨老师毫无忌讳,有问必答,他说:"所谓专家,除了理论学问做得好,最重要的是能用专长帮助企业发展。"
向心怀坦荡正直无私的老茶人致敬!

83岁高龄的杨行吉老师

以下是访谈内容:



新茶媒刀哥采访杨行吉

【问】:我们了解到杨老师是六十年代到的云南临沧,请问那个时候临沧当地做的是什么茶?【杨】:晒青茶,也有少量的红茶。但制茶工艺极其不规范,一家一户做的茶,工艺基础整体较差。 

【问】:那时,当地喝的是什么茶呢?

【杨】:也是晒青茶。但是我对现在一昧强调的老式做法(传统工艺)有些看法,当年外面的人很不接受云南茶,当然有云南茶浓强度过高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云南粗放式的制茶工艺。那个时期的云南茶区普遍现象是:条件艰苦、设备简陋、工艺简单,经常见到农户背着娃娃上山采茶,回来后搭一个三脚架煮完饭就开始用这口锅杀青了,杀青完后开始揉茶,不是用手揉,直接用脚搓啊!搓完后放到簸箕里,有太阳的时候就拿出去晒了!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能做出好茶呢! 

【问】:那其它茶区比如版纳、思茅的情形又怎么样?

【杨】:都差不多啦,普遍都比较落后。 

【问】:六十年代在云南有没有普洱茶的概念?

【杨】:有了,当时勐海茶厂也想做,因为香港澳门那边有需求。当时做绿茶的多,雨水天的夏茶,毛茶积压在简陋的临时仓库里拉不回来,经常被雨淋,到了秋季拉回来颜色都变了,检验一下也是可以卖到港澳一带的。但这种茶只能算是自然发酵,也不叫普洱茶,压成饼的话叫青饼,泡出来的汤色也显红。当时勐海茶厂的厂长是唐庆阳,老家和我挨得很近,口音也相似。我试了一下这种茶,发现霉味很重,我说这茶怎么能喝呢?唐厂长答:小伙子,要学一下!我们要把这种人工发酵的普洱茶研究出来,意义很大呢!但当时我很不感兴趣,就一直没在意。

 

新茶媒刀哥采访杨行吉

【问】:当年的茶区大树茶多不多?

【杨】:很多啊!不过那个时期砍树现象就很严重了,就像勐库的小户赛,有上寨、中寨和下寨,茶树的气候、土壤和品种都一样,为什么现在中寨的茶价最高?中寨的拉祜族跟我说:以前他们寨子的汉族人想增加产量,把树砍了发的就多,我们不想赚那么多钱,就没砍,结果现在我们的茶比他们的值钱了! 

【问】:说到大茶树,想请教下杨老师,树龄大的茶树和树龄小的茶树,哪一种茶的口感会好一些?

【杨】:我认为,在同一块地方,树龄大的茶树口感上要比树龄小的好。还要注意,茶树周围有没有水果树,比如2002年有茶农给我推荐一棵很大的茶树,我买了他的鲜叶,但是做出来的茶并不好吃,后来才发现这棵大茶树周围有很多核桃树,核桃树对茶树影响很大,这种环境下的古树茶,甚至不如台地茶好喝!此外,还要看茶树的朝向,像冰岛,周围也有很多大茶树,为什么就老寨的最好?除了朝向,还有茶树不密集,土壤能提供充足的营养。

企业外脑方一知采访杨行吉


【问】:当时临沧有没有做紧压茶的?

【杨】:当地就是做成散的自己吃,如果茶厂要调货,比如下关茶厂要货,就必须用马帮驮,散的体积太大,就洒一些水压在箩筐里驮运。那个时候马走的慢,天气又热,驮到茶厂要十多天,茶汤的颜色都开始变红了。当时下关茶厂的原料用量,临沧茶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的,如果要1万担,临沧这边起码要供应六千担。下关主要是做边销茶,所以临沧供应的料也是以老叶子为主。下关做的紧压茶,苦涩味下降了很多,一开始我也不知道,后来临沧这边觉得原料成本太高,和下关茶厂讨价还价,谈不拢,就决定自己生产。茶做出来后送到迪庆,结果人家不接受,原因是——苦涩味重!我们这才知道,下关做的紧压茶,是经过发酵的,此外还掺了一部分的烘青料。 

【问】:请杨老师介绍一下1980年筹建临沧茶科所的情况?

【杨】:当时是为了研究红碎茶,一开始是省茶叶公司提议,在风庆茶厂搞,几次试验下来没有成功。临沧地委决定自己搞,我们就建了临沧茶科所自己研究。茶科所有了成果之后,省茶叶公司和外贸局又出面了,说是得打省里的牌子,这才投了科研经费。 

【问】:89年筹建的茶厂是哪一个茶厂,是省茶叶公司的吗?

【杨】:那个是花园茶厂,是农业厅下属的一个茶厂,我之前在临沧茶叶局,因为我和外贸部的出口公司比较熟,方便办理出口许可证,所以89年调我到农业厅在昆明大普吉筹建花园茶厂,主要是生产普洱茶,也就是现在的熟茶。 

【问】:熟茶工艺中,原料的老和嫩对发酵出来的熟茶有什么影响?

【杨】:原料嫩的话,发酵出来的茶滋味比较单一,老的料一般都是成熟的叶子,发酵的熟茶滋味丰富一些。一般较嫩的料如单芽做的熟茶比较好看,但用量少。比如这个土司砖,用的原料就比较粗老,很受广东一带茶友的欢迎。


【问】:在昆明发酵熟茶用的时间有多少天?

【杨】:在哪里发酵时间都差不多,主要还是看原料的状况,一般在昆明发我们用70多天,有的原料也会到80多天。 

【问】:用古树茶为原料发的熟茶和用一般料做的熟茶口感区别大不大?

【杨】:区别还是很大的,一般懂茶的都能喝得出来的,主要是成本高,价格也贵些。 

【问】:云南有很多茶区,临沧就有勐库、永德、凤庆等,哪一个片区的原料制作熟茶品质上有优势?

【杨】:我们考察原料,主要是看它的浓淡,不管哪个茶区,如果发酵出来的熟茶浓强度高,我们就认可它。 

【问】:杨老师对普洱茶的前景怎么看?

【杨】:今年茶行业市场很不好,但我们的熟茶还是供不应求的。熟茶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养胃,这个保健功能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非常看好熟茶的前景! 


企业外脑方一知采访杨行吉


【问】:杨老师研发熟茶有多少年了?

【杨】:我在60年代也就开始研究,但都是私下里小规模的尝试,真正大规模做熟茶,还是从花园茶厂开始的。

【问】:杨老师对熟茶的“堆味”怎么看待?

【杨】:我没做过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所以堆味怎么产生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怎样避免堆味,在发酵过程中从技术上就可以解决,我们可以做到刚出厂的熟茶就没有堆味!熟茶发酵的规律,至今没有人成功做过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 

【问】:杨老师对现在的“小堆发酵”、“木框发酵”怎样看?

【杨】:这是做样子,做宣传样子!我试过了,效果不好!

【问】:熟茶的樟香味是原料的因素,还是工艺的因素?

【杨】:是仓储的因素,主要是湿度!

【问】:普洱茶在云南哪几个地方存放适合一些?

【杨】:临沧、勐海、思茅都挺好,此外蒙自也不错的。 

【问】:杨老师如何理解勐海味?

【杨】:勐海味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与原料无关,主要还是人和工艺的问题。不是只有在勐海才能发酵出好的熟茶!

 



【问】:杨老师做熟茶这么多年,能不能透露一下熟茶工艺最大的技术改进在哪方面?

【杨】:就是原料、温度、湿度、空气、水这些因素的合理调配!

【问】:当下普洱茶的制作比较混乱,特别是茶区的毛茶制作,有很多专家说法都不一致,有没有必要统一管理?

【杨】:现在我们很多地方的技术干部都是靠嘴皮子,只会讲空话,那些所谓的专家,连一款像样的茶都出不来!我认为作为专家,应该凭借自己的专业专长,帮助企业、茶农做出让大家都满意的产品,这才是专家!生茶和熟茶还是应该分开,统一叫普洱茶不合理,各有各的属性,大米和米饭毕竟不是同一种食品。 

【问】:晒青毛茶的手工杀青和机器杀青,杨老师怎么看?

【杨】:别人怎么看我不知道,但手工杀青的茶我是不会要的!


企业外脑、新茶媒团队和杨行吉老师合影

                                                                                                   晓德书号团队和杨行吉老师合影

                                                                                            全体采访人员和杨行吉老师合影

文:刀哥

图:王磊

资料提供:昆明云普茶厂、企业外脑、新茶媒团队、晓德书号团队



茶香缭绕梦里游

(《吃茶去》杂志)从小就伴随着九连山的茶山、茶水、茶香、茶韵长大的我,却在今天,才真切的品出故乡九连山绿茶的真味,读懂九连山茶绿的真正内涵。

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临退悠然自由的我,与几位好友相约,驾着自驾车随“九连山茶乡游”的车队,驰骋在“春风缭绕茶香飘”的行程,领略了九连山茶乡的茶风、茶香、茶韵的风采,让我又一次在茶香茶韵的缭绕里醉入梦乡……

是啊!谁让我早年就离开故乡——九连山茶乡,当兵服役在外工作、生活,一晃“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东西南北,四海为家, 匆匆忙忙。平常虽然难得喝上昂贵的名茶,但后来多年农业战线工作,也曾参加过各类茶业博览会、展销会,交流会,不免还鉴赏和品啜过各种名茶和精细冲沏茶茗的情景。那龙井,在瓷碗中洁白如玉,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这铁观音,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味长久,俗称有"音韵茶",且茶韵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那君山银针,捧杯沏泡中,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可见一团白雾腾空而起,然后慢慢地出现如似一只白鹤,在清澈的云雾中频频点头,继而便朝蓝天翩翩飞去,再往杯里看,杯中茶叶齐刷刷地悬空竖起,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陡然坠落一般。这芙蓉茶,恰似松针儿,待沸水冲泡时,只见热气绕碗边转圈,然后自杯中升起,约莫几纹来高时,又在空中转圈,变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顷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变成一缕热气飘荡开来,把所在的空间角落都让幽雅清香韵致充满。还有极香的凤凰单丛茶,独具个性鲜明,丰富多变,风韵十足,回味无穷的香韵,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浓厚滋味,集花香、蜜香、果香、茶香于一体的高香型乌龙茶,条索紧结、自然花香、透彻明亮、滋味醇爽、回甘强久,耐冲耐泡。不过,我还是对家乡亲朋好友不时寄来点家乡的绿茶情有独钟,但对家乡九连山绿茶的印象,似乎是清晰,又模糊;似懂、非懂,又好像全都不懂。如今到了“功成名就”,“卸甲归田”的我,就要在九连山的茶山、茶水、茶香、茶韵的身旁,度过颐养晚年的欢快时光时,我却全身心地静了下来,希冀能再任九连山绿茶的茶山、茶水、茶香、茶韵,冲刷我的心灵,荡涤我的心魂,以唤起过去记忆里那似乎清晰,又有些模糊,似懂、又非懂,还好像全都不懂的尴尬印象予以变更,从而更真切地品出九连山绿茶的真实味道,读懂九连山绿茶的深遂内涵。

是的,面对九连山区漫山遍野的茶山、茶树,茶香、茶韵,作为长期工作、生活在外的离乡游子,已很少真真切切地,认真仔细地看看茶树、亲近茶树、阅读茶树。说心里话,身在他乡的游子,其实在梦里也常常梦想着亲近、阅读、品尝家乡的绿茶,但必竟是身在异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也正因为来去匆匆,很少真切地回家乡亲近、阅读大自然风物的风采雅韵,所以九连山绿茶在我心中印象的空间里,已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留白”,也许是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烦琐原故,已难以把自己孩提时对九连山绿茶的所有零碎记忆的完全存放;也许是“笨拙”的异乡游子,难以全面、准确的表达对九连山绿茶的解读、想象和感知的遗憾缺失;或许是聪慧的九连山绿茶有意给在外工作生活的自家儿女,在若干年后回来补白时,让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思维空间和想象力,来补全九连山绿茶那水墨画般的真实纯朴的容貌、情景、意境;或许是九连山绿茶与世无争的一种悠然,是闲适隐逸的一种存在,是从容生活,淡泊人生的一种智慧吧!不管是那种也许还是或许,远离故乡九连山绿茶身旁多年的我,今天终能全身心地而来与绿茶亲近交心,相亲相爱,倾诉忠肠。此时此刻,也让“笨拙”的儿郎看出了一点端倪,那就是此刻的九连山绿茶与我的心境都是一样的,心潮澎湃,思绪荡漾。不信,你瞧,九连山上那满山墨绿的灌木林和茶园,到处都是那一抹醉心的嫩绿,袅娜起一层淡淡的翠雾,犹如一幅写实的水墨画卷,令人读来悏意欣然,美的享受。当我们站在半山腰茶园的茶丛里,仿佛就如置身于一片茫茫的绿海之中。你看啊,那一片片梯田式的矮山茶园虽然不是排列的方整有序,且大小不一,但顺着山势伸展,也让人觉得错落有致,加上那绿油油的茶树枝叶点缀,更显得漂亮极了,就像一颗颗翡翠镶嵌在山间坡地上。随着阳光照耀和山风的吹拂,那茶枝嫩叶苍翠欲滴,随风摇曳。当我把双眼聚焦后慢慢追随到远处,那无边无际的满山茶树,犹如一片绿色的台阶,盘绕点缀在山洼坡地中。再看看绿色的茶园里,一枚枚鲜嫩的茶树叶带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舞蹈,仿佛让人看到蓬勃生命的茁壮滋长,且正和着九连山区人们喜爱的“客家山歌”、“客家采花戏”、“客家大锣鼓”的音律和节奏,时儿交头接耳,时儿挽手并肩;时儿手舞足蹈,时儿活蹦跳跃;时儿默默无语,时儿眉欢眼笑,尽情地飞舞,纵情地欢笑,尽情地欢腾,纵情地歌唱。

这飞舞,这欢笑,这歌唱,这欢腾,就像满山的碧浪在我身旁兴奋的激情荡漾,在我眼前逸动的风风火火,在我心中潺潺流水般的流淌,仿佛就像我那慈爱的母亲,亲切地呼唤着自家不太懂事的儿郎。此时的我,宛如是喝下了母亲亲手酿造的客家娘酒那样,心房的跳动激荡在瞬间地加剧,心中醉意的循环流速在瞬间增强,身体的醉意像桃花春水那样永远地活泼飞扬。再看同游茶山的人们雀跃欢声,再听那茶业公司制茶工房顶上播音器上传来,一阵阵入耳的“客家山歌”、“采茶戏调”和欢快的“客家大锣鼓”那“嗵咚 嗵咚 嗵咚咚、嘁咣、嘁咣、嘁嘁咣……”的音律,和着春风吹拂的茶园茶树的飘荡的节拍,是那样的合拍、和谐、吉祥。虽然茶园里采茶者和游者人头涌动,喧闹吵杂,却让人觉得如似浑然一体,自然天成。这音律、这节拍,这响声,早已把我平静的心房扯出了年少时的激情和渴望,就像是一双天外伸来的无形巨手,从夜幕里扯出一道明媚的阳光,把我心田里珍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一的凝聚,又一一的曝光。

我知道:九连山的客家人有此一说:“一重山,一丛人,条条道路有茶亭。”过去的九连山区的客家人,普遍交通不便,人们多以肩挑步行为主,于是,设置在山路上的一座座茶亭就起着让行路人好歇个脚、避个雨、吃碗茶,补充一下能量的作用。

可以说,一座茶亭,就是一位慈母。在赤日炎炎的路上,它为人遮荫,在暴雨骤至的途中,它让人避雨,供劳动者与异乡客人歇息。当人们在茶亭中喝够了茶,抽足了烟,常常总会有老者讲故事,农人话麻桑,妇人谈家常……凉风为人擦汗,山泉为给人弹琴,山景供人欣赏。于是,刚才还一身疲惫的过路人,一下就疲劳顿失,身心愉悦,欢快地上路前行了。在茶亭里,少不了有无偿服务的义务烧茶阿伯、阿婆、或阿叔、阿婶,虽两鬓飞霜,却神情气爽,声音清亮,只要一见过路的客人到来,总是笑容满面地喊:“来啦!累了吧,喝碗茶!歇歇脚吧!”接着就会舀上一碗茶放在你的面前。至今我还记得70年代初,在县联中读高中时的情景:从家里步行到学校有近20里崎岖的山路。途中要爬“丫锯缺”山;要走蜿蜒的山间小路,途中就有一座让人歇息的老“茶亭”;第当我们周末回家或上学时,都要经过老茶亭,尤其星期天下午去学校,每个人去都要背上一星期的口粮(大米、番薯(片)菜干、青菜及油盐等)。记得我们每次回家或去学校都要经过途中的这座老茶亭,这既是我们中途歇息的地方,也是我们20多个同学不成文相约集中的地点,不管谁先到都要在这里等同学们聚集后再走。在茶亭里,有一位就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孤寡老伯,长年累月义务为过路的行人歇息提供茶水。我们每到这里,都要向老伯问声好,喝上老伯煮好的一大碗山茶水,当我们喝了老伯的九连山茶水后,既解渴除乏,又心清气爽,这时喜欢乐器的我,总会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支自制竹笛,吹一段当时的最流行的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送粮忙”,或和其它同学一起来个笛子小合奏,既消磨了等待的时间,调节了气氛,又消除了路途的疲乏。正是这座老茶亭默默地为我们求学,,悠然快乐地穿梭在逸向人生之路的前方……

一座茶亭就是一个路标。在山村问路,村民们很可能就会告诉你往前走的山路走,在某亭处往左(右)拐,就是去某地的路。你若找到了茶亭,便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在荒山野岭之间,山亭也可作为一段标尺,徒步在遥遥无尽头的路上,如果你知道前路有茶亭,心里就不会有对未知前方的疑惑和畏惧。

一座茶亭就是一座平台。旧时人们出行都是靠双脚走路,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而在茶亭中短暂歇息能使路人忘记疲惫,放松后的惬意让人们在茶亭中很容易交谈,这种交谈充满着欢笑。在茶亭偶遇本就是一种缘分,路人是珍惜这种缘分的,所以在茶亭中相遇的人很容易成为朋友,或许这种朋友这辈子仅一次相见,却难以相忘,如果有幸日后某处相遇了,那就是相当熟知的老朋友了,可以毫无拘束地打个招呼道一声平安。

一座茶亭就是一道风景。每一段山路路,每一座茶亭,都是山里人永恒的记忆,难舍的乡梓情结。茶亭既装点了山乡景色,也入远行人的美梦。正是这一座座茶亭,屹立在乡村的袅袅炊烟里,突兀在荒山野岭的多彩晚霞中,其虽然名不见经传,却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彰显着客家人以人为本、助人为乐积德行善的美丽心灵,尽管茶亭有的简陋,并不华美,却反映了客家人真诚的人性美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那茶亭所拥有的四季情趣,完美的配合了四时的山景而充满了诗情画意。不管哪个季节,只要你坐于茶亭之中,就能聆听到“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的风韵,静想有关人生的“春花秋月”,那是一件特别让人幸福的事情。

一座茶亭也是一段难舍的情结。每一座亭都是山里人永恒的记忆,既是装点了山乡景致,也是远行游子的家园梦。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在外游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建设了一座座“敬宗亭、福星亭、安济亭、甘饮亭、翼然亭、百寿亭、挹薰亭,耸翠亭、望乡亭、思乡亭,以造福乡梓,了却乡情。我就曾见过一座座茶亭的柱子上各刻有各样的对联,如:“景入我怀我入景;神怡心旷心神怡。”“我为人人人为我;亭传代代代传人。”“水复山重山复水;时来运转运来时。”“清泉玉石照明月;明月照石玉泉清。”“梦中醒时醒中梦;非为是者是为非。”这些茶亭对联,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

我也知道,从小村里的老茶人就跟我们这些小孩子说,九连山的绿茶以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而精制绿茶的。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为绿茶。而九连山的绿茶特性,又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保留着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从而形成了绿茶“绿叶清汤,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九连山绿茶属不发酵茶,采制一般有春夏秋茶之分。春茶,又名头春茶、清明茶。为清明至夏至节气所采制成的茶。茶叶至嫩,品质甚佳。夏茶,即在夏至节前后,所新发的茶叶采制成的茶。秋茶,即夏茶采后一个月所采制的茶。绿茶的制作法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即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绿茶的制作一般流程除采摘外,可简单地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以达到绿茶的品质特征。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团搓成粒,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和储存。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的功能。

在我孩提的记忆里,九连山的绿茶就像九连山区的客家女性一样,纯朴诚实,贤惠孝顺,吃苦耐劳,宁可牺牲自己的风华正茂,干涸自己的青春年华,暗淡自己的丰挺光芒,也要为千家万户人们的向往,希望,默默地奉献出全身的热量和芳香。不是吗!只要你沏上一杯九连山绿茶,端在鼻前稍闻片刻,再放进口中,一股清清的绿茶香味直将在你的口腔里,舌尖上翻腾,尔后再直下喉咙胸腔,顿时就会把人的睏思倦意退去,让人觉得全身舒展自如,神清气爽,就像那紧缩的茶叶,在清水中,云卷云舒;又似舒展的茶叶,在杯里悠悠旋转,闲庭漫步——让你目不暇接,回味无穷,可谓是独享清福。这不禁让人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所以,九连山区的人们对绿茶是倍加珍惜,爱慕,善待之。特别是在沏茶、品茶中都是十分讲究,注重沏茶要有“四最宜”、饮茶要有“三之境”:最宜茶家沐后无语采摘、竹篓中轻放浮搁;最宜汲深山清泉盛于沙壶,拾林间松枝燃于泥炉,壶置炉上,火烧水开,俟温度适中后备冲茶之用;最宜形拙貌朴之泥砂壶泡茶、外赭内青之泥瓷杯饮茶,既可醇其原味,复可赏其形色;最宜二、三素心野老、散淡闲人处江湖之远,栖泉石之间,琴舞松鼠,棋敲闲花。风过竹响,云飘水流。无心有意间啜饮一口,言来语往中齿舌余香。一分苦涩,几丝清凉。茶灵充满,茶意本然。似有人生之况味,又似有宇宙之禅机。此乃饮茶之至境。至若红尘之所谓茶道或街面施设之茶事,虽为俗中求雅、闹中求静之佳选,但一落规制、一涉人为,茶灵便如惊鹿般即刻远遁,茶境也失其天然而退得其次。即使器具再考究、程序再规范、环境再舒适,即使再张以“和、清、雅、寂”之虚目,也总有点表演、作秀、模拟感或别的什么味道。但能臻此境已属不易,毕竟还是与茶有关的雅人雅事。姑可称之为饮茶之雅境。当外感都市喧嚣、内觉身心俱疲之时,不问独处还是群聚,不论绿茗还它茶,不管泥壶还是瓷杯,就其所便,随其所宜,冲上一壶,泡上一杯,倒也沁人心脾,提神解乏。虽未得茶灵之真体,但也可在恍惚间觅出其远去的踪影和留下的余味。此乃饮茶之常境。

是啊,九连山的绿茶,自从在大地之母身上生长的那刻起,就已坚定执着地认定了自己一生的抱负、一生的归宿、一生的情爱,一生的渴望,就是为了要相拥和亲吻那璀璨天空的那一派蔚蓝和星光;为了滋润和惠泽那大地之母亲如手足的那片沃土和人间;为了连结和拥抱一缕永恒情思的茶韵、茶香。正如有人所说的,茶是草木精华累世修炼而成。天地之清气所养、山间之灵坡所育、雨前之甘露所滋。也如人们所看到的,在那碧绿的茶山之上,茶每天都在快乐地生长,每日都与阳光和空气自由对话,与风雨雷电游戏,与夕阳朝霞玩耍。尤其是在酷暑寒冬的季节,万物一片寂静,就是平常最爱冒尖的南国红棉树,喜欢炫耀的江南桃蕾柳芽,也无不都在酣睡中做着一个又一个的天真美梦。但九连山里的茶树却在寒霜彻骨的冬日,毫无瑟缩之意,一身凛然地傲立在深山地域中,顶寒风冷雨,冒霜冻雪凛,默默地积为自己身体里的积蓄能量,为春天的到来呈上滋润、厚实的嫩叶,为人们的品嘇献出清韵茶香。春风乍暖、清明前后,早已探出翠滴绿嫩的茶枝嫩叶,任由采茶姑娘的巧手摘去篓中,送到茶叶制作工房,经萎凋,去除鲜叶中的青草气,增加茶叶的柔韧度。揉捻,使茶叶结成一团团块状,直到茶叶细胞充分破碎,鲜叶逐渐变成古铜色,进而将茶叶用手工反复搓揉成形,最终干燥成为成品茶。可谓是历经火锅上烘,热浪里炒,布袋里揉,从绿嫩里卒死,在干枯后重生,以纯朴诚挚的干枯一叶,成为千家万户的香茗;在壶里杯中变幻,在口中腔里留香,化作人世间的青春活力和厚重温馨。这不是吗?一棵不知名的茶树上生长,看青山与绿水,取天地之精华,这是九连山茶的生命旅途中令人神往、为之抚掌的极致之美。尤其是在生命最为华美的时候,茶的嫩叶离开了生命之树,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茶叶没有了昔日娇嫩清纯的模样。然而,当茶叶到了一个精致的玻璃杯中,与自然之水相遇,一个全新的她又诞生了。茶叶和清水的融合,与清水共舞,让她散发出清新淡雅的气息,那是一种梦想与现实结合的境地。正是这茶经历春夏秋冬,吸吮天地精华,从绿嫩里卒死,在干枯后重生,就是为了她这瞬间之美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啊?这是一种为了瞬间的精彩而释放全部生命的悲壮之美,这是为了瞬间与水的自由舞蹈而生发的相融之美,这是为了将一生凝聚的精华尽情展露的大气之美啊!

是啊!九连山的绿茶虽然只是条索紧结,色泽棕红、或金黄、或乌润带黛青,没有华美绚烂的外表,没有妖媚招摇的气象,也没有堂皇尊贵的冠冕。但它却有纯朴自然,率性本真,可恬淡,也可清静;可绚烂,也可壮烈,最终回归于平淡和宁静之间。正是这一片片茶叶,在冲泡的水中翩翩起舞,如同一个个灵魂在水中遨游。当人们在欣赏着茶的舞姿,倾听着怀旧的音乐,过去的时光仿佛又回到了人们的眼前。也正是这一片片绿叶的舞姿,在水中幻化着茶山的宁静与澹泊和生命的沉重与轻盈。让人慎密地思考,认真地欣赏,仔细地品味。因为,茶之舞就宛如是人之舞,一个人在清水中尽情旋转身姿与你悠然自在的对话。所以,人们都说茶是有生命的。正是有生命的茶,在很多时候,人们都被茶这长袖飘飘,气若幽兰的“茶仙女”那秀颀和从容的舞姿所陶醉。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时候茶是非常寂寞的,寂寞地等待着能有一个相知的人来欣赏她,品味她。不是吗!品茶,即品人生。悠悠品茶情,漫漫人生路,一抹艰难,几多烦恼和疲惫,一并浸入杯中缓缓地消解和忘却,心境超于平和,情感得以净化,气韵得到提升,让人沉浸于物我两忘的梦幻境界,这不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参悟吗?所以,人们说,一片茶叶,一片生命!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的一生不也像那茶叶一样,在生命的里程里,倾情绽放自己美丽的一生,最终沉淀一世精华,留芳百世香飘人间!

啊,九连山的绿茶,当我再次喝下你那乳汁般的茶汤,就像周身热血沸腾的心里那样微妙的深沉醉意,就像母亲酿的客家娘酒那样舒筋活络的心魂涤荡。是啊,是你,九连山绿茶水冲刷了我多年心头的泥沙淤积,透析了我心肺脉管的血液循环,让我与你的心相印,脉相连。此时的我,虽然醉意还没完全离去,但我已在醉意里把你的容貌、情景、意境、韵味一一清晰地读懂,不再模糊不清,不再似懂非懂。在我心里的九连山绿茶,永远是一个样,就像那慈祥母亲那样:纯朴诚挚,聪惠孝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伟大形象;遗世独立,矢志不移,乐观向上的傲人姿态;不畏艰难困苦、寻觅美好明天的精神;谦恭内敛,以德留香的高贵品德。

此时的我,没有了更多的“留白”猜想,也没有了梦间的幻想。而是清醒地伴着山风云霏,听着不远处的茶山传来若隐若现的鸟呜声,随着山风的蜿蜒飘逸,延绵而去,悠然不绝,再次见证了九连山区的兴衰,也见证了红尘凡俗的喜怒哀乐。一切都如一幅云绕雨霏的水墨画,唯有眼前一望无边的九连山脉,还静静地耸立在大地之母的身旁,继续向人们诉说着那些九连山古老而又神奇的故事,还有那温柔多情的九连山风和潇洒飘逸的云霭,也不知能否留住那些随之远逝的风声,还能否破解属于九连山区人们的所有心事的几分神奇,几分意境,几分真情。“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大自然的岁月始终是匆匆在历史间流逝,但岁月能留下什么,又带走什么,无疑还是那九连山下的客家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优秀而灿烂的客家文化和“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许多可歌可泣的神奇故事让人传颂至今。

是啊!树生高山头,茶香入梦游。当人们与青山绿水这些大自然伟物相接触时,人们的心总会自觉不自觉地与其相连相印,为之感动,为之振撼。但我在想,如果能在感动、振撼之余,人人都能自觉不自觉地循着大自然伟物的神奇牵引、踏着大自然伟物的高贵步履、抖着大自然伟物的文明精神,在广阔无垠的生命河道里,奔涌不息,静静的流淌,豪迈的逸向远方,这应是最美的……

(摘自2015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赖运胜)

茶叶神奇的护肤功效,姑娘你造吗?

 可能很多姑娘们尝试过各式各样的护肤品,不停地在为自己的肌肤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护肤方法,但大多数护肤品中多多少少含有一些化学成分,有时候用得太多,反而成为脆弱肌肤的负担,不妨试试绿色天然无害的护肤品——茶叶水,偶尔给肌肤减减负!
  

 

 

  茶叶水洗脸
  晚上睡前煮好一壶开水,将茶叶泡入,第二天早上将茶叶连同茶水倒入洗脸盆中,用茶叶水反复洗脸半分钟,再打上洗面奶清洁,然后用这盆茶叶水将洗面奶洗干净,再打一盆温水清洗,最后用凉水收紧皮肤就可以了。想了解适合自己肤质的护肤方案请点击文末的肌肤测试。
  茶叶面膜
  面粉1匙和蛋黄1个,拌匀后加绿茶粉1匙。把它均匀地抹在洗净的脸上,20分钟后洗脸。还可把糖、茶汤1匙和面粉1匙调匀,做成面膜15—20分钟后洗脸。能够消除粉刺,去除油脂。
  

 

 

  茶叶水除斑
  夜晚清洁脸部后,用茶叶水涂到脸上并轻拍脸部,或者用蘸有茶水的化妆棉贴在脸上2~3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干净脸,脸上会残留茶水的颜色,不用担心,第二天早上就会消失!长期坚持会有淡化色斑,美白的效果。
  茶叶水去黑眼圈
  冲泡过的茶叶挤干放入纱布里做成茶包,将茶包敷在眼睛处10~15分钟,能够缓解眼睛疲劳,治疗眼部炎症,去除黑眼圈。
  

 

茶叶水去脚气
茶叶里含有多量的单宁酸,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尤其对致脚气的丝状菌特别有效。所以,患脚气的人,每晚将茶叶煮成浓汁来洗脚,日久便会不治而愈。不过煮茶洗脚,要持之以恒,短时间内不会有显著的效果。而且最好用绿茶,经过发酵的红茶,单宁酸的含量就少得多。

茶叶水除皱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据有关部门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有助于延缓衰老 。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