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宜兴话邵老师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关于茶文化:深圳展会,一片冰心在玉壶|欣赏紫砂之魅力!

紫砂壶有吸附性,会吸附茶味,一个紫砂壶只泡一种茶超过3个月后,这个紫砂壶内会带有这种茶味,一把紫砂壶总是泡不一样的茶,容易把壶养花掉。



“一壶一茶”,冲泡出的茶汤才能坚持原味的鲜度与纯度,一个壶长期泡一种茶,茶味不会有影响,但换茶的话,就会串味。



一茶配一壶不仅可以保持茶性,也能泡养出一把好壶。选对了茶品,壶与茶都能达到最佳的平衡。



茶器之美,一见倾心

万款紫砂美器,匠心巨作

12月13-17日

深圳会展中心

只待君来!

范泽锋



展位号:T722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范泽锋又名哲丰,字文成,76年生于西望村陶艺世家。14年被市政府任命为学术技术带头人。范泽锋研究全国各大陶瓷及烧成方式,在创作紫砂壶的过程中深掘心源,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不同风格的艺术文化,禅意悠悠,借砂修禅,可谓物我合一,自成一格。其作品被中南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首都博物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多家艺术机构、单位和个人收藏。


邱玉林



展位号:T703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


邱玉林字艺林,1953年出生于宜兴,现任宜兴彩陶工艺厂彩陶艺术研究所所长。30多年来,专研宜兴现代陶瓷,首创了彩釉画花、彩釉喷、划、填、挑综合装饰、玉珠釉装饰等多种装饰新工艺,开创了现代彩陶扁、尖、异形造型的独特风格,为宜兴陶瓷造就了一个特色品种,其设计创作的作品在国内各类评比中40多次获奖,作品被众多陶瓷爱好者收藏。先后被评为宜兴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储集泉



展位号:T733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储集泉,江苏宜兴人,从事紫砂陶艺已40余载,其造型技法多样,在造型与装饰及整体,审美把握上有独到见解,且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作品曾参加国内外展及个人专展;作品和人物介绍入编宜兴市中小学陶艺教材和清华美院教村。现任多所高校兼职教授。


汤鸣皋



展位号:7270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江苏陶艺专委会副秘书长


汤鸣皋,1946年生,曾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陶瓷美术专业,先后师从顾陆洲先生、潘春芳教授和毛龙汲先生。对陶瓷造型设计和紫砂陶艺有独到见解。同时擅长雕塑、书法、绘画,有自己的个人风格。


沈建强



展位号:T721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江南大学客座教授

省高级职称评委


沈建强,出生在陶艺世家,有“做筋瓤找建强”之口碑,江南大学客座教授;2012年成为省陶瓷艺术名人和省工艺美术名人;作品《飘菊十件套》,获中国轻工业职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作品“裙花”壶获中国莆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百花奖”金奖。作品“宫灯”“中华盆”“菱花提梁”等分别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苏省陶协等金奖和银奖。2014年—2015年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5年无锡市劳动模范,2016年江苏省劳动模范。


蒋琰滨



展位号:T726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陶刻协会会长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蒋琰滨,1970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尤以陶刻见长,自具风格。并得到多位陶刻大师指点,后师承舅父鲍仲梅大师。书法从储云先生,绘画随吴冠南先生。其作品在国内外各大专业展评中屡获金奖,被多家博物院收藏,并开创性地开展了“书香墨韵 人文紫砂”活动,与全国范围内百位当代著名书画家合作作品。2018年走进大英博物馆,参加“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陶瓷艺术国际交流培训活动”,并受伦敦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邀请作了宜兴紫砂的历史和全手工制作技艺的演讲。


钱丽媛



展位号:T711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钱丽媛,1943年生于陶都宜兴,曾先后跟随紫砂界泰斗顾景舟、蒋蓉、王寅春大师学艺,深受几位大师的厚爱,并得到了他们的真传。制壶技艺全面、表现力强,所制的茶壶集诸家精髓。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追求,50多年的辛勤耕耘和实现,承前弃后,立志传承,发扬前辈大师的精髓,博采众长,在紫砂艺术领域中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闯出了自己独特的紫砂艺术之路。


周志和



展位号:7070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优秀中青年陶艺家


周志和,1965年生于江苏宜兴,八十年代开始从事设计手工制壶传统技法,受徐汉棠大师的传授、教诲和江建翔老师的指点、授艺。多年来致力于传统名作的剖析和研究,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立足创新求变,技艺日益精湛。作品造型古朴,古韵盎然,细腻精致,充满大自然的生动情趣和人文气息。作品经常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屡获大奖。


史志鹏



展位号:T730


史志鹏, 1937年生于江苏宜兴。师承朱可心先生,同时深得顾景舟大师的指导,成为由朱、顾先生亲手培养的第一批有文化的紫砂艺人之一。并曾得到原南艺院长陈之佛大师、中央工艺美院陶瓷设计系主任高庄教授的造型指导。作品讲究内涵、神韵和创意,制作严谨,工艺精湛,风格多样,尤其擅长制作葡萄、松竹梅、桃梨、花鸟鱼虫等塑器类题材,并以浓烈的文化气息形成了儒雅的个性化壶艺风格。


王潇笠



展位号:T715


高级工艺美术术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江苏省首批乡土人才“三带”能手

江苏省陶都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

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王潇笠,1971年生于雕刻之乡,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卢进桥老师指教,后拜省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储立之为师。2012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増收为入室弟子。2009年于苏州嘉应美术馆举办《曼妙紫砂》个展,2010年在大觉寺举办个展,2014年赴美中国扇画紫砂艺术展,2016年参加大英博物馆《紫器东来》紫砂作品展,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并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美国克瑞顿大学等多家艺术团体和个人收藏。


赵明敏



展位号:7192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赵明敏,195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先后师从蒋彦老师、吴群祥老师、何道洪老师,手上功夫扎实,并有着自己对壶艺的理解和追求。特别是在全手工制作的方器壶具,具有较独到的建树。作品《祝寿茶具》《日升月恆茶具》分获第七、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优秀奖,《福寿喜组壶》获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评委特别奖,《智圆行方茶具》获米兰世博会金奖等。


唐伯琴



展位号:T727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紫砂世家第四代传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宜兴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理事


唐伯琴,1961年出生于紫砂世家。继承了唐氏紫砂艺术的传统特点,融传统创新于一身。其中 “伯园壶” “琴飞凤舞” 和 “步步高升” 等作品,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发的 “中国工艺美术金奖”。尤其“紫砂竹编” 系列,以端庄大方的造型,荣获2004年“中国十大茗壶”。她设计创作的渔翁壶作为国礼赠送国民党前主席连战。2012年应邀参加台湾故宫博物院展览。2014年应邀参加和美国克瑞顿大学的艺术交流。2016年《逐浪壶》荣获中国轻工业协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举办的“大地奖”金奖。同年获得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的称号。


董亚芳



展位号:7221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董亚芳,1965年生于宜兴。先后拜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鲍利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为师,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形成了“气韵清灵、意象飘逸”的个人风格,作品气韵清灵,意象飘逸,其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作品屡获大奖。


沈锡芬 艺名:柳辛



展位号:7290


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江苏省首批乡土人才"三带"能手

无锡市五一巾帼标兵

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紫砂陶手工制作技艺指导老师


沈锡芬,艺名:柳辛,毕业于南师大工艺美术专业,先后师从邵新和大师;顾治培大师;徐安碧大师。三十多年的制壶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制作功底,作品造型别致、选料考究、艺精工细、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诸多作品荣获业内金奖,曾受邀在中央电视台节目中现场表演制壶,并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紫砂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厦门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永久收藏。曾多次应邀前往英国、美国、迪拜、埃及等国家参加陶艺交流。


范建荣



展位号:7288


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十二紫砂之星

宜兴市十佳青年陶艺家


范建荣,拜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为师,在师傅的精心培育下,同时又领悟师傅在壶艺的灵性,在设计与创作手法上有了更大提高。作品以光塑器入手,更擅长花器、雕塑器及筋纹器。作品曾多次在专业杂志上刊登,多件作品在全国(国家级)工艺美术评比中获“金奖”。


周智俊



展位号:7272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

宜兴市十佳青年陶艺家

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周智俊,1971年生于陶都宜兴,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汤鸣皋、高建芳、范洪泉老师。取众家之长,使紫砂传统技艺与象形花器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紫砂花素器更强的生命力。形成自己的“新、奇、趣”的创作风格。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级陶瓷艺术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并得到紫砂爱好者和收藏者的肯定和好评。2015年作品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定为国家礼品,同年被评为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许煜红(许小权)



展位号:7270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

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许煜红(许小权),1972年出生于宜兴陶瓷世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师承潘春芳、许成权、 汤鸣皋等陶艺大师。从事陶瓷艺术研究与创作二十九年来,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隽秀与婉约中探寻紫砂的时代烙印,承传统陶艺之精髓。艺术研究与创作水平在各界得到广泛认同。


周伯其



展位号:T701


周伯其,艺名木石,出生于陶刻世家,当代紫砂业具有实力的陶刻家。师从陶刻宗师任淦庭。吸取众家前辈的艺术之长,刻苦学习掌握了精湛的刀法与技艺。所刻山水,花乌,人物栩栩如生,气韵生动,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好评与青睐!


吴祥大



展位号:7215


高级工艺美术师

宜兴市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吴祥大,出生于宜兴陶都,自幼爱好紫砂陶艺。研习古陶瓷名著。作品以方壶最为见长。其壶构思独特,造型优雅,装饰精美,神韵兼备。作品“孙子兵法茶具”,构思巧妙,装饰精美,堪称时代之精品。“灯狮方壶”、“亚明四方壶”等多件精品,在台湾《天地方园》、《紫砂风采》、《茗壶竟艳》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并有多件精品被海内外收藏家所收藏。2010年01月份被哈尔滨师范大学聘为兼职教授。2013年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2013年4月,作品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及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的“百花奖”。 


陈正初



展位号:7099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陈正初,1958生于陶都宜兴,从师王福君。擅长设计制作素器,诸多精品分别收集在《紫砂新韵》、《壶魂》、《紫砂中青年英才集》、《茗壶赏析》、《中国紫砂第一村》、《丹青紫砂宜于兴》、《江苏陶瓷》、《华人时刊》等许多刊物上,部分作品被明星和博物馆收藏。


黄丽萍



展位号:7142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黄丽萍,1960年出生于陶艺世家。并先后师从谈尧坤,徐秀堂,汪寅仙,汤鸣皋,倪顺生。对紫砂制壶、雕塑、装饰有独到之处。后进入江苏省陶瓷研究所从事紫砂研究和新品开发,并参加了江苏省首期陶艺创新设计高级研修班学习,毕业于南师大美术设计系。


马俊华 号羊角山人



展位号:7066


高级工艺美术师


马俊华,号羊角山人,1961年生于宜兴丁山,世代制壶。1980年从事紫砂创作、设计和堆贴花艺术,特别具备全手工制作的技能,才艺全面。1990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诸多作品留院收藏。“紫砂壶表面自然开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孔小明



展位号:7278


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孔小明, 1962年出生制陶世家,中国当代紫砂名家,香港孔子学院名誉院长。在创作过程中受潘持平老师指点和吕尧臣老师作品风格影响。作品在传统基础上,恰当的加上有规则绞泥纹样装饰,整体美观大方,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做工精细挺拔,线条流畅自然,每件作品都溶注着作者的心和意。每件作品都散发出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陶瓷展评并获奖。


刘蓉萍



展位号:7225


高级工艺美术师


刘蓉萍,1963年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陶艺世家,师从江苏省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蒋彦先生。1984年进江南大学进修,1992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院]学习,深得名师悉心指导,后成立刘蓉萍紫砂艺术工作室。作品题材涉猎广泛,技艺全面精深,学识修养俱全,具有女性制壶人少有的英气,力度,人文气息与历史厚重感,却也时时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生动情趣。


洪美华



展位号:7130


高级工艺美术师


洪美华,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祖辈从事紫砂龙窑及紫砂壶创作。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张红华,熟习各种正统紫砂壶制作技法。 作品以光素器为代表,更擅于全手工制壶。作品艺承传统,融入个人风格,古拙素雅,质朴浑厚。传承的手艺、优质的泥料、充满灵气的作品令观藏者赏心悦目,把玩不厌。期间多次与油画大师罗尔纯、中国画院范扬、张宏霖、刘牧、旅美画家陈雄立交流合作,创作了一批难得精品。


钱祥芬



展位号:T713


高级工艺美术师


钱祥芬,师从曹亚麟老师,受到过张守智教授,徐安碧大师,顾绍培大师和史国富、丁亚平老师等多位老师的精心指导。壶艺精湛,造型端庄,简洁,典雅,可为当代壶艺界的实力派陶艺家。曾三次应邀去马来西亚举办“紫砂精品展”,得到了国外消费者和收藏爱好者的好评和肯定。1997年入选《中外名人辞典》,2000年入选“紫砂名人和优秀陶艺家”。和国内许多书画名家共同合作多款作品,在30多年的壶艺生涯中作品在台湾,香港,马来西亚,北京,上海,等地展览中深受紫砂收藏家的喜爱。


鲁文琴



展位号:T712


高级工艺美术师紫砂鉴赏收藏专业委员会理事


鲁文琴,师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和高级工艺师江建翔,在名师指导下打下了扎实的制壶功底,制壶技艺脱颖而出。跟随工艺美术大师谢曼伦专业从事设计制作。与李正安教授合作创作了《巧合壶》,融入了一种新的构思,旋转口盖为紫砂壶的设计开了先河。后又陆续设计了:高竹、得乐、丰泽壶、花蕾壶等,深受用户喜爱,同时,《高竹壶》也被作为教学资料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收藏。  

   

张梅珍


展位号:7268


高级工艺美术师


张梅珍,从事紫砂造型设计制作多年。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注重美学理论,博采众长,拓古创新,技能功底扎实,手法灵秀。所制光货,花货格调较高,浑厚,重古意。珍珑作品显雅致。在年轻一代陶艺家中堪称佼佼者。作品多次在海内外参展并获奖项,颇受行家壶艺爱好者赏识。现工作于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工作室。


袁立新



展位号:T725


高级工艺美术师


袁立新,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先生。投身紫砂艺术创作30余年来,始终坚持“艺无止境、不断探索”的信念,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所创作品构思新颖别致、制作工艺严谨、内涵丰富精彩、文化气息浓郁、形神气韵俱佳,在传承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特征。“八角玉凤壶” 、“泥绘云肩如意壶” 、“珍宝提梁壶”等先后在全国及省级工艺美术作品展评中近20次获金、银奖;“遥远壶”等近10件作品被多家博物馆(院)收藏;“大成壶” 、“百鸟朝凤壶”等7件作品获专利。


范杏华



展位号:T720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范家壶庄高级工艺美术师


范杏华,1966年生于紫砂世家,师从徐汉棠大师。其壶有着江南女子特有的韵味,风格典雅独特自成一家,深得壶友们亲睐。其作品《共圆》、《寿山福海》、《旭日东升》、《九龙戏珠》、《珠韵》、《云龙提梁》、《楚风系列》等先后在国家级评比中获金奖、银奖,2007年作品参加东盟博览会被选为国礼为多国领导收藏。


鲍雯君



展位号:7025


高级工艺美术师

首届宜兴市优秀青年陶艺家

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


鲍雯君,师从顾绍培老师,同时得到鲍志强兄长的悉心指导。创作的作品追求神、韵、气,曾多次在大型紫砂专刊上刊登,《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对其作品有专题报道。近几年制壶技艺日趋完美,与时俱进,创意新颖,制作工艺精细别致,线条挺括,造型比例协条恰当,深得藏壶家的青睐,其作品极具收藏价值。


张伟军



展位号:7105


高级工艺美术师


张伟军, 1971年生于陶都宜兴,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倪顺生。擅长全手工制壶,作品重气求精,形体端庄,线条流畅。部分作品曾被《紫砂风采》、《中国当代紫砂》、《中国紫砂茗壶珍赏》、《宜兴指南紫砂集》收编入册。几年来,在国内外举办的专业陶艺展中多次获得各类奖项,作品在海内外颇有影响,深受藏家青睐。


丁淑萍



展位号:7280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丁淑萍,1971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擅长全手工制作各种紫砂艺术造型,对传统光壶和筋纹器的制作颇有心得,能突出作品的精、气、神、韵。制作花器和形象壶。善于以自然为创作题材,从自然界的具体形象中提炼出高于自然的艺术典型来效仿自然。作品多以优美的造型和良好的视觉感受独立于世,简约而不简单,规矩而不呆板,平凡中透着雅致,稳重间飘逸着柔美,深受中外藏家的喜爱与青睐,被誉为实力派的制壶艺人。


谈曙君



展位号:T728


陶艺名家

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谈曙君,1962年出生于古阳羡陶瓷世家,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沈遽华。作品多次刊登于台湾《壶中天地》《天地方圆》《紫玉金砂》等专业刊物上,受到台湾收藏家的青睐。作品坚持采取精细的传统纯手工制作方法,通过细致的构思和大胆的创作,使作品豁达大度,透着阳刚之气,嘴,盖,钮之雕塑装饰,惟妙惟肖,件件作品体现其思想内涵。多次参加全国展览评比,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各类奖项数十次,作品得到了国家权威部门的肯定和收藏家的喜爱。


唐朝军



展位号:T716


阳羡紫砂陶博物馆(阳羡名陶苑)陈列了从清代乾隆年间至当代紫砂壶艺名家顾景舟、蒋蓉、汪寅仙、何道洪等的代表作品近百件。这里常年推出上千种造型各异、装饰精美的紫砂茗壶及陶艺作品,大多是陶艺界青年翘楚的佳作,全面地反映了当前紫砂艺术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为政府先后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外领导人300多批,并成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礼品的定点生产单位。


史伟如



展位号:7126


高级工艺美术师

无锡市工艺美术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史伟如,1973年生于陶都宜兴,师承蒋蓉大师高徒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范永良先生,后得何道洪,徐汉棠等多位大师指点,秉承全手工制壶工艺,功底扎实,所制作品逸趣灵动,精巧俊秀,屡获金奖,深得藏家追捧。


何震



展位号:7220


高级工艺美术师

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

十二紫砂之星


何震,75年出生于陶艺世家,90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艺徒中心学徒,后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曹婉芬女士。從藝近三十年,期間师法先贤,好学不辍,先后数次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修陶瓷造型设计,融汇学院文化与传统技艺,其壶匠心独具,艺术性与实用性并重,结合茶文化屡见创新。


朱浩



展位号:T717


青年实力派陶手

格物山房文化设计师


朱浩,1987年出生,2001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学徒,从事紫砂壶工具制作,后又回到了最初的梦想,走上了制壶的道路。受到多位老师前辈的技艺指导,作品线条流畅、口盖严密、古朴端庄,别具一格,备受藏家追捧。


另外,炎壶紫砂、丁维其、曹竞方、许卫忠、顾学中、杨瑶芬、王银芳、李正华、刘天源、瞿军强、董建平、勇丽琴、戴国仙、胡仁杰、宗志军、顾顺元、洪华平、姜建荣、徐俊、冯群星、许亦春、吴勤兰、史美萍、徐燕、张爱娣、沈建芬、庄永忠、王洪星、王余平、陈玥、冯娟、陈建明等300名紫砂艺人也将在茶博会现场7号馆——紫砂艺术馆纷纷献上自己的匠心之作。

紫砂壶壶型大全,典藏版必看!

明清两代人们认为茶壶之所以“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陶”,是由于紫砂壶能发出茶之色、香、味,并且既不夺香,又煮熟汤气。关于“越宿不馊”的说法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紫砂壶以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宜兴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紫砂茶具还因其造型古朴别致、气质特佳,经茶水泡、手摩挲,会变为古玉色而倍受人们青睐。


从显微观察发现,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俱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紫泥经过1150℃烧成后,形成了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赤铁矿、双重气孔等物相。


平时我们见到过各式各样的紫砂壶,但是并不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名字,今天就来科普一下,最常见的紫砂壶器型都有哪些。



1、西施壶




原名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2、掇球壶




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掇只是大亨原创,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3、石瓢壶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4、潘壶




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畲,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称为“潘壶”。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



5、仿古壶




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 ;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6、德钟壶




容量: 180cc ,原矿底槽青, 也有不带刻绘的。 底糟青名泥,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系,紫泥原矿大致可分:头糟青、二糟青、底糟青等三类,本名泥产于紫泥最底层,质量之佳,为历代陶人推崇之首,亦为数百年来经典名器,及已故顾景舟大师最锺爱之名泥;此泥矿名称,因宜兴产地方言沿用已久,为恐溷淆,故用其音直译文字,以“底糟青”名之。


7、容天壶




取材于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首创,早期作品壶形偏低,后来壶形较高。要体现此壶的气韵的确很难,需要做壶之人用心体会。在气韵饱满的壶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颈,壶盖增高成半球状,平添拙朴童趣。出水效果极佳,用起来确实方便舒适。视觉上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

  

8、笑樱壶




笑樱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壶型之一,流传甚广,皆因其张力十足,为人所喜爱。看外表也许你会觉得平淡无奇,但由于形体轮廓,结构比例,尺度的细部处理安排得当,恰如其分。据说“笑樱壶”的造型原是出自“婴宁一笑”的历史典故“婴宁一笑千愁解”。笑樱壶以交融而又谐调之态漫流的几种色彩,恰如“婴宁一笑”,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内质。



9、文旦壶




文旦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10、汉铎壶



汉铎,即汉朝之铎。汉铎,即汉朝之铎。《说文》中对铎的解释是:铎,大铃也。它是器物的名称。具体地说形状有些像甬钟,但体积小。梅调鼎(1839—1906年)字友竹,号赧翁,慈溪人,长期在慈城居住。有人称赞他是清代书法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其为之作铭的汉铎壶可算是目前在紫砂历史上最据研究价值的汉铎壶了。


11、匏尊壶




《说文》:“从包从瓠。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hù),葫芦,一种圆大而扁的葫芦,即匏瓜。匏尊:以干匏制成的酒器。苏东坡《前赤壁赋》的“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一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黄州生活和“匏尊”的命运,何其相似?紫砂“匏尊”壶的形象,创意来自这种有苦意的匏瓜。陈曼生设计的十八式中有四款壶是有关匏瓜的,经典的“匏尊”壶,就是他“匏壶”的升华。


12、汉扁壶




形体扁圆,底部圆韵而丰满,肩有圆棱,口与肩平滑舒展,平盖,盖边饰反弧线,扁圆钮,形成大小对比。腹肩口产生曲折刚劲的张力。大平盖稳住架势。嘴微曲,大把向外拉出,嘴侧肩与把侧形成一条气贯全壶的流线,相互呼应,生动而自然。壶质朴大气。



13、井栏壶




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井栏”一词,传统文化中多见,如“命理之学”中有“井栏”一格,陈式老架二路太极拳谱第四十一式为“回头井栏直入”。实际生活中的井栏即井之护栏,亦名井床,井干。古人掘井多置井栏,有的还置井盖,井顶,井亭,它们即可护井,又能起到美化环境作用。


14、汉君壶




汉君壶是六十年代初,紫砂陶趋于低谷时所制,为大众服务之茗壶,至今比较珍贵。汉君壶曾以商品大量涌现,现一壶款,由于壶艺家学养不同,所制器物差别甚大,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之感。汉君壶原似曼生扁石壶之式,清末民初为平盖汉君壶,基本定型。


15、茄段壶




茄段壶,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若要达到较高的艺术表现力,最佳须使用特级紫茄泥。以茄蒂为壶纽,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壶面充分表现出紫砂的种种优越属性,色泽暗淡沉朴,如紫水晶深邃,如古玉温润。


16、汉瓦壶




汉瓦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而之前杨彭年的一款汉瓦壶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圆筒形壶体,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盖平略见弧,桥式钮,钮面阴刻海棠纹样。泥质坚结,砂色暗红。壶盖子口制作圆而不规,转捻即紧,拈钮可以翕起全壶。



17、美人肩壶




美人肩紫砂壶宛如古代女子端庄可爱,带点宫廷的雍容华贵,又不失大家闺秀般的妖娆。造型饱满,大方得体,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用手抚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温暖。美人肩作为传统器型是由清代的老作品演化而来,是一款经典器型,同一种器型在不同的工艺师手里能够表现出不同的神韵与气韵来,以古代美人的肩线及丰腴美妙的曲线,幻化出动人心弦的壶形。


18、牛盖莲子壶




直腹圈足,阔口出唇,短弯流,环状柄。平盖,宽带拱形钮犹如牛鼻,牛盖莲子故此得名。制作此款作品老师都会精心选用精品泥料,牛盖切合紧密,整体清秀敦厚,胎质细腻,色泽典雅。“牛盖莲子壶”为裴石民先生六十年代于宜兴紫砂厂所创制,遂成紫砂壶中的经典之作,发展至今仍是一款不可超越的经典。


19、秦权壶




秦权: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谁最早创制了秦权壶,无从得知。但晚清梅友竹与韵石合作,一如当年陈鸿寿与杨彭年的传奇。紫砂题铭,直追曼生,神采翻飞。“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秤来。” 桃源卖茶,以壶为秤。充满了想象的意境和潇洒不羁的情趣。秦权为壶,气度泰然,刚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万千,顾老更是将秦权做成了素器的巅峰典范。


20、柿圆壶




柿圆壶以柿子为型,表现了制壶者对成熟之秋的感怀,也表现了制壶者对柿子以硕大红润之果实来报答自然的赞美。



21、如意壶




呈铁栗色,表面细润,是以优质紫砂泥制作。壶身呈莲子式,平肩高颈,压盖微穹,三弯嘴粗大,把环而方,扁珠状钮,为典型清中期手工制作特征。加底向内包卷,大平底,做工精细,形制敦实古朴。


22、乳鼎壶




“乳鼎壶”,壶体简洁腴润,线条流畅而富有张力,体现了乳鼎壶的含蓄美,壶盖与身截成一体,壶钮、嘴、把采用暗接过渡,整壶更显秀润雅致,充分的体现了紫砂的特质。乳鼎有时候又被称之为“玉乳”,与乳鼎不同之处在于底为平底,无三足而立,依然显得端庄典雅,不失风韵!


23、书扁壶




为明·时大彬制。为紫砂壶形制中少见的极扁造型,艺趣盎然,也是早期紫砂壶几何形体造型的代表作品。线面屈曲和谐,寓潇洒于纤巧中,形虽扁而气度却昂,刚柔相济,是时壶中的神品。泥质是较粗的调砂,经烧成后,粗而不糙,粗犷中豪气盎然,这种选料,反映出紫砂的特有肌理,乃时大彬偏师出奇之佳作。时壶刻款是仿唐代欧阳询的书体,铁划银钩,笔力劲道,是鉴定时壶真伪的依据之一。


24、传炉壶




传炉壶,式度端庄,风格雅致,隐隐然有古风韵,堪称佳品。老子曰“大象无形,大巧不工”。制壶赏壶,到了极致就是看其气度,观其神韵。至于细节的处理到显得不过尔尔。传炉壶的特点正是如此!传炉壶有着青铜器般的威严与稳重,它古朴典雅,曲线强劲有力,浑厚端正。是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典范,要想做得比例恰当、珠圆玉润,骨肉廷均实属不易。



25、一粒珠




一粒珠造型古朴,古韵盎然,庄重又不乏新意,典雅大气又不失阳刚之气,造型惹人喜爱。一粒珠如西瓜的壶型,可以使人清心安静,来洗涤尘间烦躁的心情,原因在于有句话如是说:若瓜时,辄偃卧以瓜镇心。但一粒的造型又如同一颗珍珠般珠圆玉润,饱满而剔透,壶身一大珠,壶钮一小珠,如同“母子珠”般形影不离。然无论型如哪种造型,一粒珠大度豁达的造型以及其细腻精致都是一样的。  


26、玉乳壶




紫砂壶的一种。 壶以紫砂老拼紫泥为材质,紫而不姹,细润如脂,整器以玉乳为名,造型圆润充实,以曲线构成主体形式,自壶钮、盖、身、底脚,没有硬性的折线和角,显现球形大小均衡适度的节奏感。一弯嘴、圈把、截盖与口吻合,扁钮至脚线与主体造型紧密呼应,触觉舒适,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尤其是形态流线的掌握,优柔曲折如小泉流水,妙哉妙哉!


27、钟鼎壶



28、君德壶




“君德式”乃因明季壶工张君德而名。呈鼓腹矮梨形,三弯流朝天,圆环把,截盖圆珠钮,捺底,底款以行书刻满篇“诫子书”。此壶以细密青灰砂制成,胎薄均匀,制作精巧,刻款流畅,窑烧火候得宜,手感顺滑,十分讨喜。晚清时期,东瀛煎茶道盛行,外销日本的紫砂茗壶类颇为畅销,但满刻名篇文章之甚为少见。



29、巨轮珠




“巨轮珠”壶,以壶型简洁著称,壶流均为炮管直流,大都为小品壶,有多种款式。壶型圆润而敦厚,与泥料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出了古朴的美。炮管流,出水有力,水流如柱,气势磅礴!


30、思亭壶




早期的思亭壶,壶嘴曲度较小,流口简练,以竹刀落款于盖口墙沿,笔致尚称工整;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风格柔美,曲线明显,流口较尖,署款则各式皆备,有竹刀写刻,也有钢刀双钩刻,罕见钤印者。思亭壶式以其俊秀高雅,留名于朱泥陶史。闽南俗谚:「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思亭排名优于孟臣,有可能是思亭壶式俊挺,伫立茶船之中,有若蟜龙昂首,气韵出众。


31、线圆壶




线圆壶是一款经典器型,作为圆壶中的经典,被不断的效仿和演绎,圆壶一直是紫砂艺人所忠情的一种器型,而圆器又是由不同方向不同曲度的曲线组成,讲究的是珠圆玉润,比例协调,隽永耐看。


32、龙旦壶




龙旦壶(龙蛋壶)是紫砂壶器型中的经典一类,其圆滑可爱的造型深受壶友喜爱。作品做工小巧精致,壶身通体为蛋状,壶身光滑圆润,短嘴为直流状,倒把拿捏方便,扁圆珠纽。关于龙旦壶的起源,有这样的记载,清代吴鼎梅《阳羡茗壶赋》:“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这是最早的龙蛋壶式。龙旦壶的造型是取于蛋型。



33、汉云壶




汉云壶是紫砂壶中比较具有另类特色的器型,为顾景舟原创壶式,是改良传统经典壶式别具匠心的巅峰之作,汉云壶壶身光素无纹,纯以造型的优美取胜。壶以圆形线条为主,束颈,折腹外鼓。肩部凸起线条,延伸至壶嘴,与把手在视觉上保持了平衡,上小下大的两个倾斜块面突出中间线条的优美,使之过渡到壶嘴上成为阴阳分割之界,连接到壶把上端下沿,充分体现“线”的美感,使整个造型简练而又挺拔。


34、乳钉壶




乳钉壶为"曼生十八式"之一,由杨彭年作壶、乔重禧刻铭,此为仅见。黄泥壶能似此壶坚洁亦属罕见。这是本山绿泥与紫砂泥对等相配制,古时用石磨粉碎加工,泥质稍粗,故砂质隐现似花岗石。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对诸传器均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形态流线的掌握,优柔曲折如小泉流水,与大彬之皇皇重器,好比一钟一笛,各臻其妙。


35、葫芦壶




葫芦壶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深得艺人们的喜爱,更是玩家的收藏佳品,时下最珍藏的便是杨彭年制的套环钮葫芦壶。壶体设计新颖。造型呈葫芦状,壶流短直而微向上翘,把成半环形,盖顶设有套环钮装饰。整器形制的线条以浑圆为主,十分流畅。


36、逸公壶




逸公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制壶工巧,大壶古朴可爱,小壶亦佳。其书法楷、行、草齐备,楷书尤有唐人遗意。镌刻或飞舞。或沉着。非干嘉后辈所逮也。 在本期年代末,也有名列‘四大名壶’的‘逸公壶’出现。



37、华颖壶




此壶是顾景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演变所创作品,名为华颖。在古字中没有“花”字,“花”为后世字,故而古时“花”亦用“华"”代之,华颖的“华”意为“花”,华颖所表达的意境为:招展的花意。作品摘手圆、盖圆、壶身圆、三圆垒叠在圆壶底上,分外精神,遥望犹如花苞初绽。从“掇球”变形而来。


38、合欢壶




曼生在溧阳为官,上任伊始,便遇到运送“白芽”贡茶上京之重任。曼生不敢怠慢,征集、挑选、包装,命人昼夜兼程,送往京城。终如期而至,龙颜大悦。消息传来,曼生及其幕客好友皆欣喜。曼生设宴以贺。席间,曼生一时兴起,挥毫泼墨,写下“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之墨宝。好友郭通提议,何不造壶以载此喜,曼生喜不自禁。大镲凹凸有致,合则响,合而美。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  

 

39、掇只壶




“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宜兴县志》中记载的掇只壶之所以价值连城,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


40、神灯壶




泥质细腻,色泽极美,整款壶形如神灯,刚柔之意融入神灯这款传统壶型中,更具意境。光洁圆润、典雅喜人,对立面均衡,顶钮、虚盖、直颈、敛肩、鼓腹,线条疏朗。口、盖、沿、钮几近完美。



41、供春壶




供春壶造型古朴精工。温雅天然,质纯薄坚实。负有盛名。供春之壶,胜于金玉。周澍《台阳百咏》:“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数十年,则值金一笏。”传世的供春壶极少。1928年,储南强在苏州搜集到一把供春壶,壶把的款识“供春”二字,缺盖,后由裴石民配做。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 供春所制砂壶,款式不一,相传他制过“树 瘿”、“龙 蛋”、“印 方”等壶式。其中以“树瘿壶”最名贵。清末民初,仿制品甚多。供春树瘿壶简称供春壶。


42、三友壶




借鉴松、竹、梅题材来表达个人的感情和思想,圆形壶身似竹筒。此壶壶形、色、工各方面均独树一帜。其形注重意,其色重真,其工细兼精,造形艺术突出。


43、松段壶




泥色呈古老苍松树皮质感,造型以松段一截做壶身,结构极严谨,比例合理协调,整体气势古朴。树皮斑驳苍劲,松枝虬蟠其上,针叶写形亦写意,形意俱佳。壶嘴与把手均以老松枝塑成,质朴古雅,挺秀有神,形象逼真;壶盖为嵌入式,口盖紧密无间,盖呈不规则形,有年轮效果。


44、四方壶




四方方器作品形体优美,工艺严谨,气韵生动,造型古朴,技法独特。整体壶行透露出豪爽、刚劲、正直的阳刚之气;比例准确,口盖紧密平整,块面挺括,线条利落,气势挺拔,力度到位,其工艺水平毫不逊色于其它造型。



45、唐羽壶




《唐羽壶》为光素器形,为创新系列作品中经典之佳作。创作构思源于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它的造型与之非常贴近,须知,唐人饮茶并非今日沏茶,而是用类似如今沱茶样的茶团和茶饼研碎放入壶中,文火之上慢慢煎煮。有点类似现在煮咖啡。因而壶的手柄一般都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他的创意也可以诠释为唐代陆羽之壶。手中把玩似有拉回时空,重温唐风,再现历史的美妙感觉。


46、大彬提梁壶




粗看很不起眼!大彬提梁身筒成较大且丰满的扁球形,上部圆环状提梁粗大,六方三弯嘴,六瓣平扣钮,压盖,圈底,溜肩,素身。再看耐人寻味!身筒以实托虚,圆环以虚带实,上下两个圆弧构成的虚实对照,达到了视觉上的微妙平衡,整体上让人感觉气势雄健,浑然一体。所谓“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三看惊为天物!大彬提梁如佛趺坐,清风朗朗。


47、鹧鸪提梁壶




这把提梁壶的造型为扁圆形壶身,把手为见棱见方的三柱高提梁,从侧面望去犹如一只飞翔着的鸟儿的头部。原创者顾景舟大师为其命名“鹧鸪提梁壶”。顾老晚婚,需五十才与比他小十一岁的徐义宝结婚,仅共同生活了不到二十年,徐患鼻咽癌,越过这个鬼门关几乎无望,顾景舟预感到妻子此病的凶险,仿佛听到了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的凄惶叫声,从而在这只外型仿鹧鸪鸟的壶身上寄托自己凄血哀号。


48、洋桶壶



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名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的专用名称。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是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嗜好、收藏而成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俞国良、汪宝根、储铭、顾景舟、何道洪等等艺人,无不为紫砂洋桶壶的流行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臻品:彭耀年 ——《金砂石瓢》

 

 

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

常论是非者,不作饮茶人。

金砂石瓢

底槽清|310cc

全手工|彭耀年

紫砂壶艺,不是单纯的模仿创意。而是敢为突破的创造,彭耀年一直致力于这个追求,取青铜明炉蓝本,塑高雅悠远之器。

古朴中透露着跃动之力,清晰分明的调砂美不胜收。

石瓢壶,乃是清朝陈曼生与杨彭年合作的“曼生壶”之一,也由此开创了艺人和文人的深入交流合作,对后世紫砂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实最初的时候石瓢并不叫“石瓢”,我们称之为“石铫”,后来“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引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自此“石瓢”二字沿用至今

石瓢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壶身呈梯形,整体线条柔和流畅。

通过协调各线条在壶身、壶流、壶把乃至壶钮之间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突出石瓢独特的气韵美。

 

 

 

 

 

视频以及图片因环境光及各种显示媒介影响

偏色差异各有深浅属正常现象

色泽以实物为准

彭耀年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知名陶艺家

原创型紫砂艺术家

一九六零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彭氏宗谱传人,知名陶艺家、工艺美术师,原创型紫砂艺术家。一九七九年,进入紫砂工艺厂,随陈国良老师学艺,在制作紫砂壶方面也曾得到顾景舟大师的多处指点。彭耀年说,顾景舟大师对他影响最深的一点就是「无论做人还是造壶都要严谨求实,脚踏实地。」所以,彭耀年做人、做事及造壶都持十分严谨的态度。彭工话不多,给人的感觉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如同他创作的紫砂作品,没有复杂的层次,简洁明晰的线条尽现其质朴本色;没有艳丽的色彩,简约端庄的造型明快而传神。造壶三十载,彭耀年在岁月的积淀中将自己的生命活力与鲜明个性悄无声息地融入紫砂之中。

 

壶友收藏的彭老师的拓片

彭耀年造壶构思创意,绘制草图,选择泥料,打泥片,捏坯成型,直到入窑烧制,完全按照全手工的施艺流程进行。他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的钟爱,令他在每一次的创作中都力求在作品里融入传统的文化气息。

尽管「原创是一件很费脑力的事」,彭耀年在自己的陶艺生涯中,一直坚持原创,他的原创作品表达的大都是质朴与厚实,刚劲藏于内,柔润施于表,着力表现邵大亨的大气孤傲和顾景舟的浪漫婉约。

彭耀年强调,作品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每月的闲暇时间都会原创一至二件作品,其中还有烧坏的,所以成功的还不到一个。他说:重复的工作很没有意思。每次创作的时候滋味和感受都是不同的,都有新鲜的感觉,在创作思考的过程中学有所悟,下一次的作品就会又有不同了。

≡  END  ≡

(本文由韩亚文化传播慕哲编辑整理)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