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逸香茶枕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历史上“茶”的别称有多美?读完才知道什么是中国式浪漫

自古茶名一事,说来便有无尽风雅。寥寥几字,意蕴长远,体现的是古人对茶的热爱,也融入了丰富的茶文化。

唐人有云:“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今日,不谈杯杯盏盏,不谈禅茶一味,且以茶之名,窥一些自然之趣,学一点古人风雅。


苍璧

亦称“苍龙璧”。宋代“龙团”贡茶的别称。

宋代·黄庭坚《谢送碾赐壑源拣芽》:“矞云从龙小苍璧,元丰至今人未识。壑源包贡第一春,细奁碾香供玉食。”

宋代·黄庭坚《谢公择舅分赐茶》:“外家新赐苍龙璧,北焙风烟天上来。明日蓬山破寒月,先甘和梦听春雷。”


片甲

古代茶名,采嫩而薄的芽叶制成,成茶因薄嫩芽叶相抱如片甲而得名。

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又有片甲者,即是早春黄茶,芽叶相抱如片甲也。“

茗雪

一种呈青白色的茶。

宋代·陆游《短歌示诸稚》:“酒蚁溢皤罂,茗雪落小磨。”

宋代·苏轼《虔守霍大夫监郡许朝奉见和此诗复次前韵》:“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

宋代·白玉蟾《景德观枕流》:“香浮茗雪滋肺腑,响入松涛震崖谷。”

雀舌

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气极独特浓郁,是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芽茶。

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

蝉翼

古代茶名,产自蜀州(今四川一带)。为极薄嫩茶叶新制上好散茶。因叶嫩薄如蝉翼而得名。

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蜀州……蝉翼者,其叶嫩薄如蝉翼也,皆散茶之最上也。”

明代·张谦德《茶经》上篇论茶:“蜀州之雀舌、鸟嘴、片甲、蝉翼……其名皆著。”

松风

茶之别称。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纸窗儿明,僧房儿雅,一椀松风啜罢,两箇倾心地便说知心话。”凌景埏校注:“松风,指茶。”


雪浪

指鲜白的茶水。

宋·黄庭坚《西江月·茶》:”已醺浮蚁嫩鹅黄。想见翻成雪浪。”

云华

茶的别称,寓美好之意。

唐·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诗之二:“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草中英

茶的赞称。

五代·郑邀《茶诗》:"嫩芽香且灵,吾谓革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不夜侯

茶的雅称,是茶叶价值体现的一个绰号。

西晋·张华《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

余甘氏

茶的雅称,是古人对茶的另一种拟人戏称。茶水饮之甘甜可口,喝完更是唇齿留香,余味缠绵,故得此称。

宋·李郛的《纬文琐语》:“世称橄榄为馀甘子,亦称茶为馀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馀甘氏,免含混故也。”

涤烦子

古人认为茶能消除烦恼,故称。

唐·施肩吾逸句:“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瑞草魁

对茶的美称。瑞草为香草,茶为瑞草之首,极言茶之佳美。

唐·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来源:茶悦世界 作者:佘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小小叶子铺就乡村振兴大道——遵义市茶产业发展综述

中国茶工业博物馆(中国茶工业博物馆供图)

中国茶工业博物馆坐落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走过砖阶木道石板路,拂过青砖黛瓦木门窗,一群人正在参观绿茶机制车间,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宣教办主任王启进正在向大家解说,这是一段黔中大地与中国茶叶的不解之缘……

文化引领

撒落一颗籽 缘起大西南

南方有嘉木,黔地出好茶。茶叶起源中国西南地区已得到公认。

贵州茶籽化石图片(中国茶工业博物馆供图)

1980年,科研人员在贵州省晴隆县发现了一块形状迥异的石头,一颗“距今一百多万年的‘四球古茶籽’化石”横空出世。

迄今为止,世界上尚未发现比此更古老的茶籽化石。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佐证了中国西南地区就是茶树的原产地域。

贵州各地种茶历史由来已久。唐陆羽《茶经》中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现今遵义主产茶区均分布在古思州、播州、夷州范围内。

20世纪中期,著名茶学家李联标在务川县老鹰山岩上发现了野生乔木型大茶树,又称务川高树茶、都濡高株茶,树龄在1000年以上,是贵州最早的茶树品种之一。

现在湄潭、务川、道真、习水、桐梓等县境内均有大量100年以上的老茶树分布。

资料图片(中国茶工业博物馆供图)

跨越历史,时间来到现代。1939年,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地湄潭。

选址湄潭,除了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外,更为重要的是当地群众早已与茶结缘、有种茶的习惯,湄潭城边的象山就有茶园。

资料图片(中国茶工业博物馆供图)

1940年,国立浙江大学西迁湄潭永兴镇办学,培育茶叶生产技术人员。时至今日,很多茶界专家都与该校有很深的渊源,这也为贵州茶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在湄潭的浙大农学院与中央实验茶场强强联手,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湄潭龙井、湄红等名优产品,这就是湄潭翠芽、遵义红的前身。

湄潭茶场制茶工厂旧址红茶精制车间(左)、名茶与包装车间(右)(中国茶工业博物馆供图)

抗战时期,贵州依靠出口茶叶为国家换取外汇,这一片小小的树叶,悲壮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从此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

贵州不仅茶历史悠久,茶习俗更是丰富多彩。世居贵州的17个民族,将茶的饮用文化演绎到了极致。尤其是在黔北一带,以茶为引的仡佬族“三幺台”、油茶汤等原生态的民族茶食、茶俗、茶礼,极大丰富了绚丽多姿、别具一格的茶文化。

仡佬族油茶宴是仡佬族“三幺台”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务川县龙潭古寨村民申福进自幼传习仡佬族的饮食技艺,每年都有大批食客慕名而来,品尝他的手艺。当地人常配以酥食、麻饼、红帽子粑、草石蚕等一起组成油茶宴,浓郁的油茶搭配精致的茶点,浓淡相宜,深受食客喜爱。

凉拌新茶、鸡蛋炒新茶、茶叶红烧肉……每年春天,茶区的全茶宴也会吸引众多食客纷至沓来,只为感受那一片叶子带来的味觉盛宴。

业兴民富

采撷一片叶 换得幸福来

茶山春景(凤冈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站在凤冈县田坝社区仙人岭观景台,极目远眺,远山起伏,云雾缥缈,目光所至,皆是茶海。

住在仙人岭山下田坝社区的陈其波记得,其父陈仕友在1984就开始种茶,还自学了茶叶加工技术。2002年,政府通过免费发放茶苗、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等方式,引导群众大面积种植茶叶。

2005年,陈仕友创办了公司,把小作坊变成了大厂房。

如今,陈其波创办的凤冈县浪竹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已经成长为省级龙头企业。

也是在2002年,市、县两级茶产业工作人员翻山越岭来到湄潭县兴隆镇大庙场村,送茶苗、送技术,在山上一住就是几天,手把手教村民种茶。

二十年后,大庙场村所在的云贵山上茶园已成片,当年依靠种地只能解决温饱的村民们也吃上了“茶业饭”,产业路修到了茶园,家家户户开上了小汽车。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至今,茶产业已成为遵义市特色优势产业,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并每年递增。涉茶乡镇达到133个,其中全市万亩以上的乡镇达56个、村32个,种植15亩以上茶园的家庭农场1.09万户,产业覆盖25.1万户100万余茶农。

这么多茶种下去,茶叶卖给谁?遵义市坚持“走出去”战略,紧盯国内市场做文章,同时将眼光投射到全球,创造了许多个“第一”:

2001年,全省第一个标准化的成品茶交易市场—西南茶城在湄潭建成,并于2004年成为农业部定点市场;

2008年,全省首次茶产业发展大会在湄潭县召开;

2009年,全省首届茶产业博览会在遵义召开,至今已连续举办15届,“贵州茶博会”已成为全国茶界品牌,也是茶企宣传推介贵州茶的重要平台;

……

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遵义市组织营销团队,走进北京、上海、山东、浙江等地,推介贵州茶,他们带去了贵州茶,带来了外地茶商。每年春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外地茶商走进贵州茶园采购。在茶博会的带动下,遵义茶现有省内营销窗口4950个,省外营销窗口5178个。

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茶叶出口自古以来就是看家本领。2022年,仅遵义海关检验检疫出口茶叶就达2200吨,价值4.2亿人民币。

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自2022年1月正式启动对外贸易,产品出口至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仅2022年累计完成茶叶出口额2800多万美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无污染的干净好茶,为遵义茶外销和出口提供了坚强后盾和底气。

凤冈茶(罗逸拍摄)

遵义市地处北纬27°世界茶叶生产黄金线上,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遵义茶“鲜、香、浓、醇”的品质特征。

天时地利人和,好茶得益于大自然的恩赐,也得益于茶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

茶农正在采摘春茶(凤冈融媒体中心供图)

遵义市对茶产业从种植、采摘、加工等全产业链实施监管,在茶山上,不仅穿梭着茶农、茶商,也一定少不了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指导、监督茶农规范种植,推行生态种植和绿色防控,同时稳步推进低产茶园改造,提升茶园标准化管护水平,牢牢守住了全市茶叶质量安全的底线。

2022年省、市级茶青农残检测抽样526个,合格率均达99.6%。

进入新时代,呼唤着新的销售方式。在凤冈县田坝社区的茶海之心,几位年轻人正在直播茶叶采摘的全过程,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围观买茶。

据凤冈县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县茶业产业专班班长任胜介绍,近年来,该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数商兴农”“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扎实做好“电商赋能”文章,打造了电商直播基地,组建了卖茶队伍,让凤冈茶叶搭上科技快车卖向全国各地。今年一季度,凤冈县网络实现茶叶销售1200万元。

茶产业的发展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一垄垄茶树吐露出嫩绿的新芽,正铺就成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

茶旅融合

奉上一杯茶 诚邀贵客到

余庆县松烟镇二龙村茶山山顶(来源:多彩贵州网)

余庆县松烟镇二龙村曾是一个贫困村。以前,这里只有省茶科所种植的100余亩茶叶。自2008年起,当地政府引导村民发展茶产业,截至目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10000多亩。

近年来,二龙万亩茶海生态体育公园围绕打造“城郊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旅游观光区、农村致富样板区”的思路,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

余庆春花·春茶(周磊摄)

余庆县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二龙茶场打造“中国第一骑游小镇”。该项目于2017年被列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松烟骑游线路曾获得“全国十佳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连续举办了11届山地自行车赛,成为贵州唯一体育骑游公园,年均接特游客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

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在松烟镇二龙茶园骑行(穆明飞 摄)

2021年,二龙茶场被评选为贵州茶产业十佳茶旅融合基地。

像二龙茶场这样的茶旅基地在遵义还有很多。他们以茶带旅促发展,打造以茶产品为主的旅游商品,不断延伸茶产业链条,开发茶疗、茶饮、茶枕等茶产品,挖掘民俗茶饮食,增强游客的茶乡体验感。

知青文化园(来源:文旅凤冈)

茶区变景区,景区即茶区。凤冈县田坝村、玛瑙山营盘遗址、知青文化园等10余个景区(景点)茶叶覆盖面积达80%以上,同时在茶园配植桂花、栾树、紫荆、油柿等,形成“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茶中有花、茶林相间、花香茶海”的独特景观,吸引不少游客参观打卡。

遵义市文化旅游发展中心主任陈叇介绍道:遵义 “茶旅一体化” 乡村旅游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形成集休闲避暑、会务接待、民居风情、茶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水上娱乐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湄潭县天下第一壶、中国茶海、湄潭翠芽27°景区、凤冈县田坝茶海之心、道真县关子山茶旅融合基地、正安县罗汉洞茶旅融合园区等茶文旅融合发展景区和乡村旅游综合体,充分挖掘开发了茶与生态、茶与旅游、茶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成为全国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遵义的茶旅融合产业,正在呈现出“全景域、人气旺、业态多、效益好”的良好发展势头。

2022年,仅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三地接待游客897.85万人次,占全市接待游客总量的11%,实现旅游收入85.45亿元,占全市旅游收入9.8%。

连片的茶海成了茶农致富的产业,也丰富了城里人的旅游业态,增强了旅游体验感。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家人,走进茶山,体验采茶的乐趣,亲手制作一杯新茶,吃上一桌全茶宴,和家人共度一段美好时光。

重庆的李明先生退休后,就与同事相约游山玩水,他最爱的是贵州的茶山。在湄潭七彩部落小住两天后,他们又到了凤冈的茶海之心,下一站,他们打算去余庆的二龙茶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特色产业的发展。关于以茶兴业、因茶致富的故事,在今天的遵义大地,仍在续写。

来源: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信茂堂茶诗选

《信茂堂茶诗选》

《驸马茶赋》
刘黎平

夫婿至尊者,莫过驸马;女儿至贵者,莫过公主。草木至精者,无非茶茗;人伦至大者,无非夫妇。

夫妇敦睦,则六气调和;茶茗淳冽,则神思清穆。
 
天下之平,无非调和;宇内之安,莫过清穆。故夫妇者,茶茗者,岂为轻忽之类,实乃治平之属。
 
夫有妙茶,其貌荣敷,其类则普洱,其地则滇域,其性则甘醇,其质则纯煦。
 
节彼高山,有彼皋卢,烟岚雨露,冉冉云腴。
 
执子之手,采采盈筐,喷泉煮柯,煮霞炼玉。铸此一饼,胭脂可弃;熔此一握,恩爱愈足。
 
融雪煎香,妾心清溪之洁;白花浮光,郎意碧云之古。
 
哕哕车鸾之动,君为长安驸马;袅袅茶烟之浮,妾为咸阳公主。不负百年琴瑟,一盏高品;能添朝暮胶漆,班瓯泛绿。
 
涵濡天地之德,宣佐人伦之化;中和四时之迁,纾调百节之郁。
 
此妙茶者,其名驸马,作茶者谁,鲁子当属。
 
夫鲁子者,茶中高士,茗界奇侠,仰追古道所历,俯思今日之需,守古法而制新葩,知人心而烹绿乳。
 
饮之上接神古之郎朗,品之下通清思之如如,仿佛兮若珍米之汤,恍惚兮若万物之母。
 
阳宗湖不足方其甘洌,凤凰山不足拟其清素。虽在高山之远,然有皇室之尊;虽出深林之幽,然有魏阙之富。

妻尊夫为驸马,夫爱妻似公主。品而诚信,质而繁茂,调和六气,以此敦睦,以信茂之品质,事天下之生民,行彼新时代之长路。

《驸马茶诗选》

《冬夜阖家品信茂驸马茶》
胡长虹

泉沸团圞夜,雪霁月当门。
吾女偎吾怀,仰首听茶喧。
普洱此极品,甘醇不必论。
吾妻亲奉盏,先敬乃亡魂。
阿爷遗训在,谆谆诲后昆。
妻再执壶注,双手递慈萱。
室暖春先到,香浮炭炽盆。
一啜肝肠爽,再啜涤尘烦。
长啜心向善,康健长儿孙。
养身兼养性,要妙难尽言。
举盏还谢妻,持家赖汝恩。
家和邦自振,真理茶中存。


《品驸马茶》
郭凤林

巫山旧话近荒唐,爱到真诚梦自香。
积善人家余庆远,孝亲儿女两情长。
千春雨润通灵树,一盏茶知信茂堂。
但使纯和滋味在,凤巢鸾榻总芬芳。


《咏驸马茶》
马飞骧

大道无积万物成,乾刚坤柔信有情。
四时运化无穷已,日居月诸体幽明。
万象森罗元一理,充塞宇宙恣流行。
天地交感为通泰,云行雨施极清宁。
仰观俯察何易简,效天法地格神灵。
夫义妇顺亦例此,敦伦敬爱以利贞。
淑女窈窕君子逑,关雎和鸣相匹俦。
桃夭灼灼宜家室,鹊巢鸠占礼以求。
琴瑟在御岁云好,生室死穴坚柏舟。
盘石不转席不卷,海枯石烂誓白头。
可怜相许雁丘词,痴绝忆梅下西洲。
魂兮化蝶双飞去,斜晖脉脉水悠悠。
至诚由来似仙葩,两情相悦易齐家。
一自知止明终始,奚其为政远天涯。
执柯伐柯则不远,登高自卑路未赊。
当此一念横四海,上为秋月下春花。
陌上自当缓缓归,停车但赏缕缕霞。
绚烂之极归平淡,等闲来吃驸马茶。
举案齐眉两相欢,驸马意寄礼之端。
世人未解辞让礼,固得俗谛带笑看。
五味尝遍惟衷此,五湖游来独向滇。
绝知四山有佳茗,一饼粹美足大观。
格高苍山云树远,韵长洱海雪鸥闲。
品得万古醇郁气,不学参禅不学仙。


《诗赞信茂堂三首》
魏贵芳

普洱从来老更醇,休言佳茗似佳人。
千年古木寻常见,千岁美人哪得闻。

普洱从来老更醇,酵藏数载未堪陈。
茶农恨不生千古,捧出金汤奉客人。

普洱从来老更醇,承天养叶地肥根。
滇南天地野之野,我愿乘槎一问津。
《诗赞驸马茶三首》
张庆辉

驸马茶香唇齿留,衔杯许我暂忘忧。
此中三味真浓酽,自是人间第一流。

朝沐清风夕饮霞,倩谁素手采新芽。
春山万里都行遍,得此人间驸马茶。

龙芽凤草为谁求,每向滇南纵远眸。
天下好茶天下共,春山十万一仓收。


《诗赞历代科举忠臣》
胡荣华

《大明状元旅滇诗人学者杨慎》

执非大礼触皇天,杖贬南中路九千。
绿叶红英依雪放,穷山绝域抱香眠。
滇池度曲佯无奈,洱海编歌赦未还。
李杜怀抱吟坎坷,边陲风物至今传。

传统文化之状元茶,命名取自传统文化中科考殿试三鼎甲首名,别称状元、状头。诗歌吟颂了明代状元杨慎事迹。杨慎因谏获罪流放云南至死,一生关心民间疾苦,著有多部川滇风物诗文,为云南文教做出了重大贡献。普洱茶杨状元结合可谓相得益彰,潜心选料发酵堪比“十年寒窗”,甫一面世便得到了众多茶友的追捧。

《大清榜眼外交名臣李仙根》

一代帝师归上筵,安南奉使靖烽烟。
崇真办事实堪用,体国忠公总两全。
宦海余身多起落,船山寄梦少回还。
篡修明史感兴废,依旧民生最可怜。

传统文化之榜眼茶,命名取自传统文化中科考殿试三鼎甲次名,别称榜眼,始于北宋。诗歌吟颂了入清后蜀中科举第一人李仙根事迹。他自幼以“崇实”为志业,以天下为己任,一生“三起三落”,公忠体国荣辱看透。正可谓:普洱榜眼一饼茶,心忧黎民牵万家。

《大清探花洋务重臣张之洞》

冷观帝制陷重围,体用华夷大义归。
铁血边关摧费里,粤都洋电放光辉。
中兴纵赖名臣力,君宪终推运势违。
互保东南存国体,武昌枪响梦成非。

传统文化之探花茶,命名取自传统文化中科考殿试三鼎甲第三,别称探花,始于北宋。诗歌吟颂了晚清洋务重臣张之洞事迹。张之洞乃中国近代工业奠基人之一,逢庚子之变,曾参与联名“东南互保”以全国体,还首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普洱茶请张之洞代言,寓意大丈夫当济世为怀为国分忧。
《宰相茶:蜀汉贤明宰相诸葛亮》
 
为匡汉室枉劳心,定鼎中原意未泯。
逆势存身频北伐,攻心无效始南征。
蜀中何来帝王气,命里终归肝胆臣。
夜半重读三国志,出师一表最伤神。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改革家。应刘备盛情相邀,他协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实现了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刘备去世后,他主导蜀汉军政事务,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而返。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刘禅追谥他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桓温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


《将军茶: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
 
瀚海黄沙任我行,汉家征马踹王庭。
草原终雪白登耻,西域始宽武帝心。
战战匈奴迁僻壤,迢迢丝路响驼铃。 
苍天不与英雄寿,华夏至今仰战神。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十七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十九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七万余人,封狼居胥。战后加拜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军政。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陪葬于茂陵,谥号景桓,坟墓如同祁连山的样子。


《尚书茶:大唐文忠尚书颜真卿》
 
最敬唐朝国士风,惯扛巨鼎破长空。
祭侄有稿真名世,劝逆无功亦鬼雄。
正气一身孤胆异,楷模千古赤心同。
每临碑刻端详久,字字浑元写大忠。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名臣、书法家,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御史茶:大清铁骨御史钱沣》

五华书院觅无踪,曾养南园两袖风。
笔落丹青溜瘦马,章呈意气耻雕虫。
敢弹大内九千岁,不愧南中颜鲁公。
江山兴废廉政事,胸襟磊落撞黄钟。

钱沣(1740年4月26日[1]—1795年10月30日[2]),字东注,一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代大臣、书画家。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授检讨,官至御史。曾疏言乾隆宠臣和珅为军机,办事不遵制度,因授稽察军机处之任。和珅知其家贫裘薄,凡劳苦事多委之。56岁时,钱沣准备弹劾和珅,却突然病死在北京云南会馆。在钱沣枕下,发现了奏本底稿,写了几千字,开列了和珅罪状20多条。钱沣逝世后5年,和珅终于事发,被抄家,赐自缢。钱沣书法逼近颜真卿,尝兴酣画马识者珍之,故而民间又称之为“瘦马御史”。著有《南园集》。



《七位诗人吟赞新24孝》

小序

七诗人同题礼赞24先贤
梅兰竹菊加持24孝普洱

孝道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所谓百善孝为先。在儒家传统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孝也是居于首位!24孝故事虽流传至今,但其中一些孝行与当代价值观相去甚远。信茂堂素以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己任,力图光大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因此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重磅推出新24孝普洱茶——由信茂堂掌门人鲁保铸先生优选了近现代24位先贤人物的孝亲事迹,并专邀陈仁德、葛勇、沈忠辉、张庆辉、马昆华、张家安、胡荣华等7位优秀诗人逐一吟诗赞之,延请著名书法家鲁善旭书写诗稿,特约著名插画家杨虹、马涛伉俪插画,经社会各界人士群策群力,最终成就了这一桩诗书画茶四位一体的盛世佳话。

24孝梅系列
曾国藩、彭玉麟、李根源、龙云、陈毅、许世友


《曾国藩》
葛勇

三不朽人真圣贤,家书一卷美名传。
孝亲自得苍天佑,恩赐人间大福田。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孝亲极笃,并有《曾国藩家书》风行天下,收录家书435通,其中《教子书》115通,特别提倡孝道。认为孝亲是人最大美德,可得大福报。



《彭玉麟》
陈仁德

文治武功第一流,大名当日满神州。
忠臣孝子君兼得,千古英雄孰与俦。

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生于安徽省安庆府。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赐太子太保,谥刚直。以孝顺著称,少时家贫,母欲尝燕窝不得,为此终身不食燕窝。



《李根源》
葛勇

虎将雄威情也长,墓庐坚守伴萱堂。
寒烟冷月石湖寺,今日梅花依旧香。

李根源(1879-1965),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过元勋朱德的老师,生于云南德宏州梁河县九保,云南腾越(今腾冲)人。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总办,与蔡锷等发动新军响应,成立大汉军政府,任军政总长兼参议院院长。1927年,他母亲去世,殡于吴县境内的石湖治平寺,在守灵期间,李根源曾发誓在服中不出吴县县境一步。



《龙云》
胡荣华

西风铁马走乌蒙,参拜龙祠忠孝同。
封鲊丸熊中正,可怜终未锁蛟龙。

龙云(18841962)彝名纳吉岬岬,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促成云南起义和平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龙云对母至孝,建龙氏宗祠,蒋中正特题匾“封鲊丸熊”以表彰龙母教子有方。



《陈毅》
沈忠辉

书生掷笔即豪雄,马上十年西复东。
但见娘亲换脏裤,何妨去做洗衣翁。

陈毅(1901826日-197216日),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陈毅亲自为娘洗衣裤。



《许世友》
葛勇

将军毅魄返乡关,抛却哀荣似等闲。
非是凌烟不知贵,为陪阿母看青山。

许世友(1905228-19851022),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死后自请不入八宝山,归葬故里母亲坟旁。

24孝兰系列
朱安、陆英、于凤至、谢婉莹、施剑翘、杨绛



《朱安》
马昆华

灰却痴心意转安,唯知侍母奉盘餐。
墙高无奈蜗牛老,世味秋荼自强欢。

朱安(1878-1947年),浙江绍兴人,鲁迅原配。温厚知礼,不甚识字,娴于烹饪针黹。鲁迅视其为母亲所赠礼物,不得不接受,必须赡养,无关爱情,不予亲近。朱安退忍自谦,甘守空房,勤苦耐劳,侍奉婆母终老,深得老人喜爱,并受到鲁迅家人的敬重。自喻为蜗牛慢慢爬墙,愿追随丈夫渐获其认可,然终不如愿。



《陆英》
马昆华

待上恭和待下宽,庭前最爱满芝兰。
人随卷地东风去,贤孝声名里巷传。

陆英(1885-1921年),江苏扬州人,安徽张树声孙张武龄妻,“合肥四姐妺”之母。夫妻情深,家族和睦,育有子女九人,皆有贤名。她孝顺长辈,倍受怜爱,厚待下人,并教他们认字算数,深得爱戴。她治家有道,掌理家族内务,公正果决。她家境殷实,出手阔绰,当年出嫁盛况及为婆母操办七十寿诞等盛事为街巷争传。后不幸因牙患早逝。
 


《于凤至》
张庆辉

冷衾岁月去如烟,帅府芳华绝可怜。
一世情空全孝道,奉天有女史宜镌。

于凤至(18971990),字翔舟,实业家,张学良原配妻子。1915年和张学良结为伉俪。在张学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张学良与赵四小姐成为事实夫妻后,于凤至独守帅府,尽心竭力孝敬公婆,赢得了张氏家族上上下下的认可与尊敬。


《谢婉莹》
张庆辉

当时怀抱有余温,多少甘醇入梦魂。
耄耋犹垂思母泪,毕生未负是亲恩。

谢婉莹(19001999),女,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 ,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从小在母亲的陪伴下长大,对母亲十分孝顺,对母爱有极深的体认,在其作品中,母爱是永恒主题,冰心一生写下了大量怀念母亲的诗文,留下了“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的名句。



《施剑翘》
陈仁德

快意恩仇事亦奇,笑看血溅佛堂时。
不辞一死全忠孝,枪手原来是女儿。

施剑翘(19051979),原名施谷兰,安徽桐城人,其父施从滨为奉系第二军军长,被直系孙传芳俘获残杀并枭首示众,乃发誓为父复仇以尽人子之道,先谋于堂兄,复谋于丈夫,均未果,遂决意不惜一死伺机亲手复仇,经反复谋划并等待时机,终于在十年后刺杀孙传芳于天津居士林,大孝感天动地,赢得国人纷纷赞誉,获国民政府特赦。



《杨绛》
马昆华

炉火新添室渐温,家严小寐我偎门。
轻翻书页轻移步,待奉清茶炉畔蹲。

杨绛(19112016年),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出身书香门弟,富家学渊源,继承了母亲温柔坚韧的性格和父亲好学坚强、正直淡泊的品质,父母间默契相处的模式及他们爱家的方式也对她产生极深影响。其散文随笔中家庭亲情温馨可感,其一生得益于家庭教育者良多。
24孝竹系列
李经述、蔡元培、鲁迅、黄侃、胡适、傅斯年


《李经述》
张家安

岂独儒门一卷经,三坟五典燕然铭。
为臣为子倾忠孝,但恨鸿才未振翎。

李经述(18641902),字仲彭,号澹园,安徽合肥人,列入国史孝友传。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之子。聪颖好学,日尽数卷。家境显贵,却夏不葛冬不裘,自奉极俭。无狂妄之言、多沉郁之声,于时局艰危时时在心。伺病母衣不解带,每药亲历亲尝,更割臂肉为母入药。父病重,数月间寸步不离,昼不甘食,夜不交睫。每天烧香吁天,宁肯以自身相代。父去世后,李经述虽在家人的苦劝下未殉父,但,由于过度的劳累与悲伤,也在数月之内离开了人世。


《蔡元培》
沈忠辉

树人开启百年风,鉴古知新济世穷。
救母先生能割臂,至今浩气贯云中。

蔡元培,(1868111-1940) 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母病,蔡先生听说割臂肉入药,可以延寿,割臂肉为母亲和药疗病。


《鲁迅》
张家安

风雨仙台记旧襟,平康乡梦几回寻。
生涯未负悬壶志,但为神州理病心。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华历代100多个经典孝行故事中的一个典型孝子。因其父亲去世早,他对母亲百依百顺,鲁迅常年漂泊在外,只要有可能都要回家看望母亲,而且每次都不忘记亲自为母亲的老寒腿拔火罐,陪母亲游览,光在生命的最后六年时间里,写给母亲的书信就多达116封,不仅在家书里向母亲报平安,还时常照些近照给母亲看。


《黄侃》
沈忠辉

著书革命两征途,狂逸名声满帝都。
一自慈亲离世后,余生长带母坟图。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号量守居士,湖北人,著名国学大师。著述有《音略》、《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日知录校记》、《黄侃论学杂著》等数十种。母亲去世了,黄侃大恸,吐血不止。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黄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这幅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



《胡适》
张家安

礼教因人自有殊,能容沧海众流趋。
仁心得抱冰为化,卧鲤何须孝有图。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笔名胡适,徽州绩溪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未满四岁丧父,在母亲惟父亲为楷模的教育下,胡适以父亲为榜样,刻苦地走上了学术道路。一生崇拜父亲,赞誉父亲,不遗余力的珍藏、整理出版父亲的文集,多次在回忆录中追忆父亲。同时,胡适对母亲更是百依百顺,无微不至。为了博取母亲的欢心,不惜牺牲自己的婚姻,和一个在诸方面与自己极不相称的小脚女人江冬秀过了一生。


《傅斯年》
张家安

植杖瀛洲独秀峰,长安回望水云重。
文章经国先忠孝,今古凭传醒世钟。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傅斯年九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兄弟二人抚养成人。傅斯年极为孝顺,哪怕母亲偶感风寒,也要煎汤熬药侍候左右。母亲因病不能吃肥肉,于是傅斯年的夫人便不买肥肉。但周太夫人喜欢吃肥肉,有时还为这事向儿媳妇发火。见此情形,傅斯年便在母亲面前长跪不起,向母亲说明利害关系,以求得母亲的理解,直到母亲消气了才起来。
24孝菊系列
胡雪岩、叶澄衷、孟洛川、张謇、陈嘉庚、卢作孚


《胡雪岩》
胡荣华

红顶徽商砥砺行,屡捐巨款慰娘亲。
孝心感动老佛爷,诰命钦封扬美名。

胡雪岩 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的父亲早逝,他是在母亲的教导和养育下长大的,胡雪岩一直想做个大孝子,以母亲的名义为大清朝廷捐了很多钱,慈禧太后亲赐胡雪岩的母亲为一品诰命夫人。


《叶澄衷》
张庆辉

几多欲养愿终违,未若澄公迎母归。
华屋奉亲存至孝,来从沪上报春晖。

叶澄衷(1840-1899),原名叶成忠,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庄市人,是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叶澄衷是个大孝子,经商初有业绩时,便为母亲在上海造了一幢明清风格的浙江老宅,把守节抚孤、年老多病的母亲接到上海居住,由其原配汤氏作陪,并雇用女仆四人服侍照料。


《孟洛川》
张庆辉

孟公勋绩入荧屏,亚圣遗风史有铭。
业大何妨守诚敬,一生孝母有余馨。
 
孟洛川(18511939),名继笙,字雒川,亚圣第六十九代孙,孟家祥字号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瑞蚨祥的创办者和掌舵人。一生兴办多项慈善和公益事业,诸如设立社仓,积谷备荒;修文庙,建尊经阁;设义学,经理书院;捐衣施粥等。孟洛川一生孝敬母亲,对此,电视剧《一代大商孟洛川》中有生动刻画。


《张謇》
胡荣华

幸得慈禧点状元,投身实业补苍天。
终归孝道连忠厚,不负初心创海棉。

张謇(185371日~19268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慈禧钦点状元,翁同龢曾这样向光绪帝介绍:“张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他主张“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陈嘉》
胡荣华

孝亲报国赴南洋,资助逸仙担大梁。
抗日侨领真砥柱,延安笃定谱华章。

陈嘉庚(18741021日——1961812日),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今厦门市集美区)。青年时期的陈嘉庚就深受中国传统孝道影响,是一个勤俭持家的孝子。其孝敬父母、爱国爱乡的精神,赢得了各界人士一致好评,成为后世闽南商帮学习的楷模。


《卢作孚》
胡荣华

破釜沉船大丈夫,峡江万里战倭奴。
渝州居所本清俭,只有双亲享特殊。

卢作孚(1893414日—195228日),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他平生生活简朴,但孝敬父母绝不含糊。抗战时期他在重庆的寓所,除了父母所住房间陈设比较讲究,其他房间一律从简。

原标题:礼赞 | 《信茂堂茶诗选》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