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易武郑四隆茶庄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易武及古茶山区域古树纯料打造,四隆茶庄“镇仓级”年份普洱好茶,质优、量少!

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次,代表了郑四隆茶庄“镇仓级”的普洱年份好茶。


毕竟,它们几乎涵盖了古六大茶山区域,表现优异的名山头及小产区等九款古树纯料茶品。最具代表性产区、个性最突出的:倚邦,蛮砖,革登,嶍崆村,高山寨,莽枝,以及近年来备受茶人玩家追捧的微型产区一扇磨。


更为准确的说,这也是一次实力过硬的中期茶集萃:它们在以优质古树原材为前提的基础上,通过精准的工艺,以及积淀了几十年的制茶功力才得以完成。


并且,经茶语网专业团队审评,这批陈年古树生普转化优质,6—10年不等的时间将该产区的特点越陈越盛,是颇为难得的年份好茶。



与之相对应的是,它们,更是郑四隆茶庄在每一年的制茶中私藏的精品,所以每一款数量非常有限。


这也就意味着,每一款茶品也可视为孤品。


不好意思,这一次几乎搬空了“郑四隆”茶庄的库房

2018年初,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镇。


郑必能老先生在他位于“普洱第一镇”的老宅里,再一次为我们打开了“郑四隆”的易武大仓。而,我们前去的目的,便是要从仓里中翻出一些“压箱底”的年份好茶。以福利众筹的形式,让更多好茶“重见天日”。


郑必能老先生,郑四隆茶庄的主人,郑老自小就在制茶氛围中长大。


在1997年从易武乡政府退休以后,与易武茶的缘分逐渐促使郑老开始自己的制茶生涯。而,郑四隆茶庄就是郑老开宗立派的名字。



可以说,“郑四隆”三个字就代表着高品质与性价比的象征。


事实上,这并不是茶语优选团队首次进入郑家茶仓。但,以与往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几乎搬空了郑家仓库。而这一批茶,皆是郑四隆茶庄在每一年制茶过程中,私藏下来的精品之作。


对于做好易武茶,郑老始终坚持对品质的严格把控。郑老制茶多年,走遍云南的众多村寨,他对每个茶区的茶树特点了如指掌。


在对原料的选择上,郑老要求极为严苛,与信任熟悉的茶农建立长期合作。



并且,要求大小树分开采摘,每批鲜叶都亲自把关,尽量做到原材的整体古树化,也确保了茶叶品质的优秀。


数量极少,私人玩家的非商业体验

实际上,郑老之前参与过的众筹产品,均在极短时间内销售一空,深受茶友追捧。而,这一次,我们也将郑家私藏多年,且为数不多的“压箱底”,全部收入囊中。


为了让更多茶友可以一品易武优质区域的年份好茶。因此,也有了这一次颇为难得古树年份茶的独家众筹。


可以说,这也是唯一的一次机会。毕竟,数量十分有限,错过即无。因为,每一年存留的仅有一点量,也是多年来,郑家在对古六大茶山的深度理解下的代表藏品。



这也就意味着,这一批茶是无法商业化的,只是小规模玩家级的品鉴、收藏作品。


写到这里,我们必须再次郑重说明:本次涵盖古六大茶山表现优异的名山小产区年份茶大集合,包含:郑四隆茶庄从2009年至2013年期间私藏的蛮砖、嶍崆、倚邦、革登、莽枝、一扇磨及高山寨区域的九款年份古树纯料茶。


知名山头小微产区,颇为难得的年份好茶

另一边,经专业团队评鉴,这批陈年古树生普转化优质,6年—10年不等的时间将该产区的特点越陈越盛,是颇为难得的年份好茶。



每一款在充分呈现该区域应有的风格下,鲜明各异。又,经由时光的淬炼,气韵内敛十足。


倚邦产区

古六大茶山中海拔最高的茶产区,历史上曾是茶马交易重镇,清朝初、中期贡茶多来自倚邦。


除大叶种外,倚邦独有的中小叶种,芽叶纤细,茶汤细腻度高,回甘生津强,香气丰富,有特性,余味长。



品鉴

倚邦古树茶入口醇厚,有花果香以及清凉感的植物清香,生津不断,喉韵足,并伴有丝丝清雅的花香从喉底涌出,整体协调性和层次感非常好。


蛮砖茶区

面积、产量相对较大,清末民初时大多运往易武加工销售。2008年台湾著名茶人吕礼臻先生定制的一批古树茶便来自蛮砖,而这批茶如今已是天价。



品鉴

蛮砖古树茶入口圆融厚度好,香气复合,回甘急速,生津不断;汤感乳糯般细腻饱满,苦感协调转化快,饮后口腔甜润清凉,喉底扬起花果香,后韵很足。


革登产区

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的茶区,历史上以“茶王树”名动四方。是古六大茶山中古树茶最为稀缺的产区,也是玩家级小众茶。



品鉴

革登古树茶山野气强,以馥郁的花蜜香为主,茶汤入口香糯甜润,汤感绵柔鲜醇,回味从舌尖到喉底如甘蔗般甜润。


莽枝产区

在清初曾是六大茶山北部的茶叶集散地。这里茶叶内质特殊,且适度的采摘保持了莽枝茶的纯正本味,是普洱茶客的心头爱。



品鉴

莽枝古树茶气韵强烈,饱满度高,有独特的蜜糖香气,口感扎实。


一扇磨产区

位于易武北边的深山中,属于易武镇曼腊茶区。而一扇磨的古茶园处于“易武保护区”之中,古树生长的原始森林生态一直得以完整保留。


古茶园四周被茂密的高大树木包裹,如生长在原始森林之中,与野生木耳、苔藓、蕨类植物共生,环境非常好。



品鉴

一扇磨古树茶的滋味,有水细香扬,气韵悠长的特点。同时耐泡度很高,十二水有余,甜润醇爽的丰富体验,足以让你久久不能忘怀。


高山寨产区

海拔1200多米,比麻黑稍高,是易武茶园生态最好的村寨之一,也是易武各村寨中茶树没有被大面积矮化过的村寨。


而高山人管理茶园,历来注重生态保护,不把茶园周围的大树砍掉,不过度修建茶树,不施肥,不打农药,和自然和谐共生,融为一体。


高山茶和易武其他村寨的茶品质外形都略有不同,高山茶香气高扬,茶汤滋味浓厚,饱满,内质丰富。



品鉴

高山寨的茶有一股淡淡的花香,茶叶肥厚,条索较长;冲泡后,有一种花香,香气优雅,滋味甘醇顺滑带甘香味,典型易武茶。


苦涩度低,使人心旷神怡,集于舌尖和上颚,之后迅速化开,茶气浓厚贯喉而入,舌根两颊泛甜,杯底留香,挂杯持久。


嶍崆村产区

位于倚邦茶区的一个老寨,属于山区,海拔850米,在历史上是个有名有据的山头。


《普洱茶记》一书记载到:“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曼砖,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



由此可见嶍崆于当时在普洱茶产地中的地位。


品鉴

嶍崆茶,干茶条索粗壮显毫,油润光亮。汤色蜜黄澄亮,通透润滑。入口苦显涩弱,水香高雅细腻;茶汤回甘略迟,但生津持久。尾水甘洌清甜,花香明显。

项目回报(一)

郑四隆·倚邦古树纯料300g

年份:2011

限量:7饼

众筹价:1600元

市场价:3500元


项目回报(二)

郑四隆·倚邦古树纯料200g

年份:2013

限量:7饼

众筹价:860元

市场价:1680元



项目回报(三)

臻味号·蛮砖古树纯料375g

年份:2012

限量:42饼

众筹价:1760元

市场价:2000元


项目回报(四)

郑四隆·蛮砖古树纯料300g

年份:2011

限量:7饼

众筹价:1280元

市场价:2700元



项目回报(五)

郑四隆·革登古树纯料400g

年份:2013

限量:7饼

众筹价:1680元

市场价:3400元



项目回报(六)

郑四隆·莽枝古树纯料400g

年份:2013

限量:7饼

众筹价:1460元

市场价:2700元



项目回报(七)

郑四隆·一扇磨古树纯料357g

年份:2010

限量:7饼

众筹价:1600元

市场价:6000元



项目回报(八)

郑四隆·高山寨古树纯料400g

年份:2009

限量:7饼

众筹价:1300元

市场价:5000元



项目回报(九)

郑四隆·嶍崆村古树纯料357g

年份:2010

限量:14饼

众筹价:1380元

市场价:5000元

撰文:乌卡拉卡

图片:茶语视觉组

曾年销2吨的爆款易武七子饼,我们从郑老仓库中“抢”来最后一批,400元2斤

证明一款茶的优劣有很多种方式,看其受欢迎的程度是其中简单直接的一种。如果你是茶语的资深茶友,想必对郑老家的易武七子饼再熟悉不过,甚至是你年年必抢好茶之一。


那这七子饼究竟有多受欢迎?



2016年,易武正山七子饼首次登陆茶语,仅6个月就创下2吨销售数量,成为茶语当之无愧的口碑与销量之王,好评率高达97%,回头客复购率极高。


2017年3月的七子饼预售,支持率高达1427%,支持金额更是目标金额的14倍!人气之盛由此可见。



如此高扬的热度离不开七子饼本身瞩目的优势特点,从茶语寻到它之时便定位为:极为少见的高性价比易武小树普洱——既有典型易武口感,也有丰富的转化空间,是能让人喝懂易武、爱上易武的入门级好茶。


却不仅只是如此,郑老的易武七子饼茶几乎每年以15%-25%的幅度升值!


2016年份的易武正山七子饼茶语售价为360元/提,如今市价已涨至约560元/提;


2017年份茶语售价为400元/提,如今市价已涨至550元/提;


2018年份茶语第一波众筹价320元/提,筹超1吨后涨至360元/提,市价已涨至480元/提。我们相信,今后每年的市价依然会递增。



“郑老”是谁?

前文提到的“郑老”指的是与茶语多次合作的普洱制茶名匠郑必能先生,熟悉茶语的茶友对郑老和他的“郑四隆茶庄”并不陌生。



作为易武原住民,他对易武古茶山了如指掌,数十年与茶农深度合作,让他对手中的优秀原料资源有着极强的把控力,能做出地域市场行情的平实价格,加上精湛的制茶技艺,可以说,他的茶就是高品质普洱的代表。


这款人见人爱的易武正山七子饼便是他带领团队以易武正山的小树春茶制成的作品。



那么这茶品质如何?我想这可以从原料上谈起。


47年平均树龄、种子种植茶树

常常混迹于各大茶山的茶友都知道,经由有性繁殖(种子种植)、且未经过度人为干预的茶树,口感表现更加丰富自然,哪怕是同一个山头的茶,所处的朝阳(背阴)方向不同,茶叶的滋味也会稍有区别。


树龄较大的茶树不光拥有自身品种特点,还会彰显出生长区域的风格特质。



易武正山茶之所以备受追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片适宜茶树生长繁衍的土地赋予了茶叶丰富多彩的滋味变化。


有性繁殖自然生长的茶树,历经大自然洗礼,所蕴藏的独特滋味是无性扦插茶树所无法具备的。



易武正山七子饼的原料全来自于种子种植、自然生长47年以上的茶树,相对无性扦插的原料而言,口感更加丰富,变化愈发多样,丰富的内含物质不光让茶叶在新茶时期就有极强的风味表现,经过妥善存放后还能有惊艳的转化。



十多年与茶农相互信任和友好合作,使郑四隆茶庄在易武各个山头都形成了一定的原料控制权。


郑家人对合作茶园要求十分严格,杜绝橡胶林混种现象,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每年还会对每批茶样进行抽检,对茶园原生态管理进行监督指导,正因如此,与郑老合作的茶园各项指标远远优于国家标准。


制茶工艺大道至简,全凭一颗初心

普洱茶的制作并不复杂,靠的全是匠人的制茶经验。


易武正山七子饼由郑必能先生亲自监制,从选料、炒制、摊晾、拣黄片、压饼,郑老全程把控,确保每一杯茶叶品质。



我们无法从语言上去描述郑老茶叶工艺的标准和优秀,但我们可以告诉你的是,著名云南茶文化学者詹英佩老师、曾任台湾茶联会会长的著名茶人吕礼臻先生都在郑四隆茶庄定制了不少茶叶。



优秀的原料加上精湛的工艺,让易武正山七子饼饱含易武典型风味:


开汤品之,入口甜润爽口,既带有梅子的清甜香气,又兼具苦涩劲爽与鲜醇柔美,汤感立体、饱满,口腔清凉甜润,回味悠长。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没抢到或没抢够的朋友,你们可以下手了

七子饼众筹在今年的3月已经结束,时隔8个月,仍然有不少的茶友对其念念不忘。


正如一代宗师之中所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茶语团队再次联系郑老,多番交涉之后,从郑老库中翻出这最后一批七子饼,开启第二波的众筹。


但需要说明的是,今年七子饼毛茶的价格与2018年相比,本身就有15%-25%的上涨幅度。


第一波众筹时茶语秉承为茶友谋福利的宗旨,和郑老商定,今年的售价仅在去年的基础上小幅上涨6%,但此价仅限约一吨的总量,超过限量部分将适当调整价格,因此第二波众筹价格相比第一波会有小幅增长,但仍低于市场售价,保证高性价比。


所以不要再犹豫,库存不多,手慢无啊~朋友们!



【真星期待】

衷心感谢各位茶友长久以来对茶语网微信公众号的支持,为了能让您第一时间就看到茶语网的好文推送,我们建议您将茶语网微信公众号设为星标公众号。具体操作为在茶语网微信主页面点击右上角后,再点击“设为星标”,您以后就能第一时间找到我们啦!


* * *


【荐号】

茶小白研习所(ID:chayucxb),为初级学茶者打造的趣味干货知识分享平台。将专业茶知识、茶类养生常识和趣味习茶生活,用最简单和优雅的方式,让你零门槛习茶、懂茶,变身生活美学知道分子,扫描下方二维码可关注。

茶山低俗指南:我蹭饭/哄抬茶价/找古树合影,我是个低俗而自嗨的收茶人

 

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镇,郑四隆茶庄。

 

当郑建平眼前的POS机第五次友情提示余额不足时,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另一边,作为尴尬源,李老板一身打眼的行头,尽显豪哥气质。除了黝黑皮肤下显出的些许红润,倒是一脸镇定。

 

接下来,他将名牌卡包里的各类银行卡刷了个遍。但最后的结果,却往往如出一辙:钱不够,余额不足。而,每一次刷卡的结果,都让尴尬的气氛加重几分。

 

 

在此之前,这位自称来自华中地区的李老板,驾驶着重金租聘而来的豪华越野车。一行数人的团队浩浩荡荡找到郑建平:我要收购接近百万的2018年的易武春茶。产区、山头,不限!

 

最终,在他锲而不舍之下,东拼西凑了两万块。而,这与之前谈好的茶叶收购预付定金,还差了三万块。

 

显然,这并没有动摇李老板接下来的“收茶计划”。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李老板和他的数人团队围绕着茶山做了很多事,但几乎都与收茶无关——

 

茶山拍照打卡,茶商、茶农家蹭饭,不懂装懂自诩砖家。甚至,过滤掉茶庄老板,私下向茶农提升鲜叶价格。最后,挥一挥衣袖,带走的可能只是极少量的茶叶,甚至于,根本一饼茶都没收。

 

 

实际上,每年春茶季,郑建平所在的郑四隆茶庄都会聚集一大批前来收茶的老板。他们来自天南海北,或因茶慕名而去,也或是经朋友介绍而来。在这其中,除了合作多年的老朋友,也有类似李老板这样的“收茶人”。

 

与之相对应的是,这样的“收茶人”并非易武独有,他们同样也几乎会出现在各个产区及山头:

 

以收购茶叶(鲜叶)的名义,入驻各大茶山。在其不遗余力地折腾下,或导致鲜叶涨价,让真正想要收购的人,只能忍痛放弃。甚者,或会间接促使茶农手中鲜叶囤积,造成市场混乱和不良竞争。

 

 

为此,茶语网(www.chayu.com)通过每年春茶季“潜伏”于各大产区,得以摸清此类人群的几大表现与现象。以笔画形,以期让各位茶友、茶商与茶农朋友们有所了解。

 

 

奇葩表现一,有组织有预谋的蹭饭、蹭茶

 

写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这群“蹭饭大军“作一下名词解释:

 

按照字面意思,这是一群有组织的团体,他们以“收茶”为名义,蹲守在产区各大茶庄或茶农家中。在摸清楚每日饭点的时间规律后,定点前往就餐,饭毕作鸟散,其余时间则不见踪迹。

 

事实上,每年春茶季茶商老板们,都会早早去到各大茶山了解当年茶树的生长情况,掏钱购买新鲜的春茶,但绝不包括我们本文中提及的“收茶人”。而对于,他们能否拿到正宗的核心茶区茶叶,也不在考量范畴之中。这与资源、实力无关,关乎的是其收茶目的的真与假。

 

 

抛开收茶目的不谈。你看,茶山风光多美好,他们凭“一己之力”换来包吃包住的茶山“景点深度游”,绝对值回票价。加之,版纳美食的魔力,在农家无添加的各类食材辅助下,呆上一周体重上升几个云南斤也是小意思。

 

例如,前文提及的李老板团队,几乎每日郑建平和他们见面的时间、场所及交流机会,基本固定在饭桌上。倘若遇上主人上山不在家中,他们也会按时围坐饭桌,有肉有酒有茶,好不惬意。

 

可以说,蹭饭、蹭好酒、蹭好茶,仅仅只是他们在“收茶”过程中的奇葩表现之一。

 

 

奇葩表现二,逢树必拍合影专业户,

演绎朋友圈收茶大戏

 

另一边,我们要说的合影专业户,实际上在茶语网以往的文章中也有过多次提及。

 

合影专业户,也有“微商”之称。他们的茶大多存在于朋友圈的照片和视频里,下车拍照、视频,顺便定个位,直播与古树茶亲密接触的瞬间。甚至,可能在他们朋友圈的编排下,同行的其他茶商和茶农,也会成为其团队下的工作人员。

 

 

于是,在他们的朋友圈或可能是这样的:

 

在原始密林的生态下,你的茶老板与各种地名石碑和挂牌古树拥抱合影。九宫格照片与定位坐标加持,加深票友的信任度。配以一段文字——

 

早上和某某山头茶农一同进山收茶,这里生态很好,但山路难走,好茶不易,且喝且珍惜。今年茶树长势很好,为了好茶,再多艰辛都值得!

 

但实际上,在他们的朋友圈背后,却仅仅只是拍照。山门前给茶树拍个照,遇见当地茶农合个影。一旦达到车辆无法进入的地带,“收茶人”就止步于前。找一块空地,抽烟等候,刷刷朋友圈,拍拍照片。等其他同行之人,从核心茶园返回时,他们已经拍够周边n个G的内存,完成了收茶大戏。

 

 

令人莞尔一笑的是,部分“收茶人”为了合影好看,为了让朋友圈茶小白相信其“专业度”。他们在进山的时候,或会选择一身纯白的茶人服(裙)。

 

其实,但凡真正深入过核心产区的茶友,对山上道路的崎岖和艰难,都会有所了解。如果遇上下雨,山路更是泥泞。而,对于真正能够进入茶山的人来说,一双耐糙的解放鞋和一身轻便的衣物,或才是标配。

 

换句话说,再仙再美的衣物在进入茶山之后,下山之时都或可能是一身泥。

 

 

伪茶砖家倒掉好茶,频刷存在感

 

另一边,随着茶山热度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奔赴茶山。其中,“收茶人”之中也不乏自诩懂茶的砖家身影。

 

这类砖家“收茶人”,通常嘴上会不时蹦出对各大微型产区、知名山头茶叶的点评与感悟。对于不太懂茶,或一知半解的茶友来说,乍一听,好像还是这么回事。但遇上有“真功夫”的茶人来说,就足够令人报以微笑jpg了。

 

 

例如,郑建平表示,曾经遇见过一位对茶侃侃而谈的砖家级“收茶人”。在试茶期间,要求必须按照专业审评方式冲泡。闷泡三分钟后表示,“哎呀,这个茶不好,太苦了!”如若遇上好茶,仅喝前两水就弃之,并评价,“滋味寡淡,山头风格不显。”

 

心疼了,我的好茶。

 

 

哄抬茶价,职业炒家浑水摸鱼

 

显然,对于以上“收茶人”的三种表现而言,除了打扰茶山、恶心当地茶商、茶农以外,他们这么做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还尚未达到实质性的伤害。

 

但有一类“收茶人”,则是职业炒家。这些其实并不太懂茶,纯粹是资本运作的投机取巧的炒家。在跟风上茶山之后,不论茶多茶少,不论是哪座山头,凡是有热度,他们就开始炒。而他们的存在,或会带乱整个市场的收购价格。

 

即便如此,由于他们需求的量较少,不论价格是否上涨,也对他们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通过当地茶商或茶庄老板,结识到部分产区的茶农。然后,滤过前者,私下与茶农联系,商谈鲜叶价格,导致该产区鲜叶价格被抬高一倍。

 

譬如,在一位王姓收茶老板的哄抬下,易武某新兴产区的茶叶从每公斤1000元左右的价格,被其提升至2000元。而他所购买的数量,仅仅只有几公斤。

 

实际上,职业炒家只要每个寨子或茶农家高价收购几公斤茶,就能立马将水搅浑。这样的结果是,在当年鲜叶涨价的情况下,第二年的鲜叶,茶农也会按照这个价格待价而沽,或者盲目涨价。而天真的茶农们,还以为能够卖个好价钱,但往往愿望或会落空,导致茶叶大量囤积。

 

 

而真心收购的茶商们,还不见得就能够收到货真价实的鲜叶原料了。

 

事实上,这类“收茶人”是或有条件走“正途”拿到优质鲜叶的,但可能他们却错将好茶变戏法。好好的鲜叶在眼前舍不得花钱收,精力全放在了投机取巧上面。

 

而以上,大家所看到的现象,几乎是在近年来突然爆发茶山乱象的隐忧。随着每年上茶山的人群和数量越来越多,除了这类不良“收茶人”之外,或还有为茶山带来的垃圾废物等负担。

 

为此,我们希望,当真正爱茶、懂茶之人的愈加广泛壮大,不过度、盲目追捧,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不贪便宜,不给投机分子可趁之机,方能还予市场与茶山的一片清明。

 

撰文/乌卡拉卡

图片/茶语视觉组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