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荥经老茶厂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荥经茶厂之承前启后



     一个厂——荥经茶厂


1951年1月1日,荥经县接收了原康藏茶业公司的设备,筹建了国营荥经茶厂并于当年投产,成为南路边茶的定点生产厂,也是雅安三家国营藏茶生产企业之一,以康砖闻名。

时下,虽然雅安藏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还任重道远,但国内外藏茶收藏客对荥经康砖青睐有加!

荥经茶厂名称及隶属关系变化

        两代人——师徒同行

       荥经茶厂领导人员更迭情况

       杨廷镇——杨仕杰之父,于1950年11月至1967年2月间担任党支部书记、副厂长。

   图正中间为杨廷镇老先生(手护红衣小孩者)

       老茶人——吃茶饭长大的厂长

1979年5月入职荥经茶厂初制车间           1980年茶叶收购站1981年生产技术股1982年技术股副股长1984年业务股副股长、荥经茶叶联营公司副经理1986年荥经茶厂厂长1987年荥经茶厂厂长、书记1995年3月调离

他有句经典茗言:我从小是吃茶饭长大的!因为从小在荥经茶厂长大,与工人作伴,与茶师同吃,与荥经茶厂结下了不解之缘。杨仕杰先生是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担任荥经茶厂老厂长,为荥经茶产业的发展真抓实干,承前启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谈及荥经茶厂的辉煌,先生是眉飞色舞,因为当时的‘荥经康砖,天全金尖’闻名一时。1951—1985年间,荥经茶厂取得了长足发展,其生产的“民族团结牌康砖”先后两次被中商部评为“部优产品”,1988年,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这些殊荣的背后,他既是见证者,也是缔造者之一。

谈及荥经茶厂的衰退,先生是悲泪盈眶,因为荥经,成就了不一样的雅安文明;荥经茶厂,更成就了不一样的雅安藏茶。荥经茶叶的历史,荥经茶厂的技艺,荥经康砖的品质已然成了传世经典。然,时过境迁,终究差点退出历史舞台。


      新茗星——托雅雨延续老茶厂

王彪简介

王彪,雅安雅雨茶业有限公司荥经茶厂 总经理。

2011年初涉茶行业;

2012年正式涉入藏茶行业,并与义兴茶号结缘;

2015年创建雅安中茗藏茶有限公司,并开始了长达5年的全国范围茶博会推广;

2018年创立雅雨茶业,并立志延续荥经茶厂历史辉煌。

杨厂长经过较长时间的考察交流对王彪虚心求教之心所感动,愿意收入门下,以发扬光大荥经茶产业为宗旨,传授荥经藏茶加工制作技艺,弘扬荥经藏茶文化,造福一方百姓。

 三件事——茶人共创

第一件 拜师承初心

2020年12月06日,在雅安市荥经县兰家山荥经茶厂博物馆,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原国营荥经茶厂的部分老领导、老工人和至亲好友参加,“荥经茶厂老茶人收徒仪式”。按照荥经茶行业脚踏实地、务实奉献的优良传统和疫情防控的需要实际,本次收徒仪式尽量缩小规模,仅邀请拜师见证人: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陈书谦秘书长及行业知茗人士和师傅至亲好友参加,特此说明。

左为:陈书谦老师 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中华杰出茶人

中为:杨仕杰先生 原四川省荥经茶厂 书记、厂长,国宝级茶人

右为:奕鸣先生 ‘藏茶界金笔杆子’,荥经茶厂博物馆 主策划

此次拜师仪式的重要程序有九项:

一、弟子王彪向师傅献茶。

二、弟子王彪向见证人献茶。

三、弟子王彪向师傅杨仕杰行跪拜礼,三叩首。

       一叩首,感谢师傅,收进师门;

       再叩首,精钻细研,勤学勤悟;

       三叩首,振兴国粹,光耀师门。

四、弟子王彪诵读拜师帖。

五、弟子王彪向师傅奉赠,并献上六礼束修(肉干、芹菜、連子、紅枣、桂园、紅豆)。

六、见证人代表对王彪拜师进行评价,并在拜师帖上签名。

七、师傅杨仕杰对爱徒授以师训并赠送珍贵历史资料及回徒帖。

八、师傅向弟子回赠珍藏礼品1992年荥经康砖。

九、嘉宾、贵宾合影留念。

感恩所有的遇见

第二件 雅雨继使命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师傅说:我31岁担任厂长,王彪31岁延续辉煌。

也许可以用‘茶缘’解释这一巧合;但雅雨团队的努力,厂长师傅的寄托,也许还可以用‘必然’解释这一历史巧合吧!

第三件 藏茶行方远

理念:传承有方 致茶以道

传承:承黑茶鼻祖之称的千年古茶——雅安藏茶

致茶:传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茶技艺

有方:从茶园到茶杯,全心诠释雅安藏茶

以道:从茶源到世界,全力展示雅安藏茶

愿景:雅安藏茶世界品

一带一路 :历史机遇(天时)走出国门

一地一茶 :立足荥经(地利)塑造产品

一心一意 :团队力量(人和)成就品牌

精神:诚信赢天下

遵古融今,一脉相承

广告:康藏茶 雅雨润

依托康藏:千秋藏茶核心产区

成就雅雨:雅安三雅地标文化

孙博文:仪式的现代表达——荥经茶厂拜师仪式

坐落在四川盆地西部的雅安市,被人称为“雨城”,世人流传雅安有三绝——“雅雨、雅鱼、雅女”。但要论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雅安完全可谓是“滋润的城市”、“富有历史气息的宝地”,加之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版图,其特有的藏茶在“以茶治边”的历史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作为中国黑茶的典型代表,雅安藏茶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也成为了“国宝”级别的物品,这与其长远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长达上千年的社会政治与社会治理作用分不开的。所以,如今雅安“三绝”可以再加上一“绝”——“雅茶”。

雅安市荥经县的荥经茶厂可谓是藏茶制作和传承的典型代表。虽正式成立于1951年,但其前身在历史上为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且抵制印茶入藏做出了巨大贡献。藏茶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治理社会、维系边疆的政治功能,过渡到促进民族团结,再到现代社会中有着发展贸易、开拓市场的经济功能,又有着推广城市、包装城市形象的文化功能。而茶厂作为藏茶发展的主角,其传承和发展方式也有了变化。一般来说,茶厂的传承与延续方式都是以“继嗣”、“嫡传”的方式,即是诸如“子承父业”。而雅安的诸多茶厂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地位,不仅承载着将茶马古道历史延续下去的传承精神,也具有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发展地方经济的责任与义务。这样的传承与延续的方式到了现在发生了改变,亦是可以通过茶厂的“大事件”与具备纪念意义的特殊时间可观察到的。

1传承与延续  

上世纪九十年代,荥经茶厂的厂长是由高绍忠先生担任。在2001年时,拥有着多家百年茶号历史技艺称号的荥经茶厂,受到流通体制改革等影响不得不解体,暂别藏茶舞台。而高绍忠先生担任茶厂的期间(1997年-2001年)也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积极贡献作用,真抓实干,积累了资源与声望。2011年,雅安雅雨茶业有限公司开始将目光转移到荥经康砖,打算将曾经辉煌的荥经茶厂重振辉煌。民国时期的康藏产业公司和国营荥经茶厂,由多家老茶号组成,特别是荥经康砖享有首次创制的荣誉,代表了当时雅安藏茶的技艺水平,是当时的品质标杆。

2019年,雅雨茶业有限公司的团队多次到荥经县,向荥经县政府、县农业农村局等多个部门征询恢复重建荥经茶厂的可能性。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考察、征询、论证后,荥经县相关部门同意雅雨茶业有限公司在荥经县重建原国营茶厂(荥经茶厂),开展藏茶生产和销售,并建设陈年藏茶展览馆,展示荥经藏茶品牌等。

雅雨茶业参与重建茶厂可谓是将“新鲜血液”融入到了传统的荥经茶厂中,大部分80后、90后年轻的“茶人”开始尝试探索,着手荥经藏茶发展。其中,来自四川达州的刘川,在新世纪初走出四川,在广东从事藏茶产品的销售运营,心得颇为丰富,对荥经茶厂有着独特的情怀。他经历了从达州到广州,再从广州到雅安,寻根溯源。

2021年1月1日荥经茶厂再度揭牌,经典的“荥经康砖”、创新的“馆藏一号金砖”“荥茶方”将面市,同时,“荥经茶厂博物馆”也亮相开馆。在此之后,1月12日,荥经茶厂又一次迎来了一次欢腾时刻——荥经茶厂的老厂长高绍忠先生的收徒仪式(弟子刘川拜师仪式),在这场仪式中,也可谓是见证了荥经茶厂传统与现代融合,重构了荥经茶厂藏茶发展的模式和结构。

2别有风味的拜师仪式

2020年1月12日,秉承着荥经茶行业脚踏实地、务实奉献的优良传统,以及当下疫情防控需要的实际性因素,在荥经县兰家山的荥经茶厂博物馆,一些藏茶业知名人士和具有声望的老茶人以及其亲朋好友几十人参与了较小规模的拜师仪式。

疫情限制了人们热情欢腾的气氛,但限制不了彼时彼刻人们品尝藏茶的心。清晨时刻,在荥经茶厂的接客大厅中,人们以茶会友,许久未见的同行彼此交流着心得,老茶人拍拍新茶人的肩膀竖起大拇指,对荥经茶厂的“新鲜血液”寄予厚望。熙熙攘攘之中,覆盖着浓郁的茶香,诉说着藏茶的历史,讲述着荥经茶厂的故事,祥和之气油然而生。

随着主事人的通知声,众人移步到仪式大厅,逐渐入座,准备见证荥经茶厂又一大事记。众宾入座后,主持人宣读介绍高绍忠先生和徒弟刘川,以及见证人陈书谦老师。随即,徒弟刘川向师傅与见证人献茶,向师傅高绍忠先生行跪拜礼,三叩首,叩首有言:

一叩首,感谢师傅,收进师门

再叩首,精钻细研,勤学勤悟

三叩首,振兴国粹,光耀师门

随后,徒弟刘川诵读拜师帖。表达了其虚心求教,希望传承制作技艺,发展藏茶产业,弘扬藏茶文化的夙愿。而师傅高绍忠先生出于对刘川虚心求教之心感动,也在叩首之后授以师训,以发扬光大荥经茶产业为宗旨,传授荥经藏茶加工制作技艺,弘扬荥经藏茶文化,造福一方百姓:

兹由刘川因慕吾门技传承,自愿投入吾门,奉吾为师,吾观其好学上进,念其心志坚定笃诚,故而以授业解惑传其艺道,望其刻苦学习,务实精钻,不断进步,以弘吾门之艺道,敦敦教诲,切记切记。

——回师帖,高绍忠示

伴随着师训的宣读,见证人陈书谦老师也对刘川拜师进行了评价,表达了寄予厚望之意。弟子刘川也向师傅奉赠,献上六礼束修:肉干、芹菜、莲子、红枣、桂圆、红豆。而六礼束修多指传统的师徒仪式见面中奉赠的礼物,表示敬意(束修),表达徒弟对师傅的尊敬和感恩之情。按照起源于周朝的传统沿袭,六礼各有含义:肉干以表达弟子心意;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枣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作为回赠,师傅高绍忠先生也为徒弟赠上了正藏品,并说到:“这是我整理的藏茶历史资料,请你多多攻读钻研”,弟子刘川双手接下并诚恳点头。

在来宾的掌声中,仪式结束了,众人一同参观了荥经茶厂博物馆,了解藏茶文化。尽管仪式不长,但在茶厂中出现的拜师仪式也可谓是别具一格,耐人寻味。

3传统与现代:荥经茶厂拜师仪式的表达意义

在藏茶产业发展的道路历程上,经历了社会整合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由从前的维系边域到促进民族团结,再到如今的再重构,实现了一种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说不同地方有着不一样的实践方式,对其研究除了分析地方特有的历史、地理环境因素外,更多还要关注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传统技艺与历史文化所带来的声望结合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投射到荥经茶厂的再次兴旺中,通过这样的一场仪式所展现的淋淋尽致,对应到人的层面来说,就是一种传统的、具有声望的“老茶人”和具备年轻力量,富有满腔热血,愿意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摸爬滚打的“新茶人”的对话。

仪式研究在人类学等社会科学中占据着长久的地位。人类学家特纳在《象征之林》中指出,仪式过程与其他相关事件或者文化整体之间的互动有相关联性。在一般的仪式研究当中,不同于日常生活,仪式的过程是一个神圣性行为,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庄严,更带有一种或是欢腾、或是“匪夷所思”、或是不同寻常。仪式行为有着社会与心理功能,其社会功能作用于社会结构之上,即使将个体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关系网有序运作。随着人类学理论探讨的拓展,研究的着眼点逐渐拓展到了经济形态、权力关系、现代化变迁等领域之中。

将不同于日常茶产业的传承与发展“仪式性”地表达出来,荥经茶厂的拜师仪式有着其丰富的内涵意义。拜师仪式中的种种是日常生活经历得以聚集的事物,由此创造出了一种比典范事物“更好”的事物,在这其中,人们同时发现了他们的个人气质和社会特征。通过茶产业来宾的见证,徒弟宣读拜师帖,师傅宣读师训,众人鼓掌,如同节日一般,不同于往日严肃苛刻的生活环境,这一举动将人们从一种固定的社会关系与社会模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带有表演形式和“经典传承”的特殊场域。更有意思的是,师徒互赠奉品也就成为了一种“礼物”,虽然它不具有较强的流动形式,但是一种象征性意义,即是徒弟表达传承、勤恳学习,师傅表达愿意传道授业。

抱有一定价值观念的人与一定的实在事物发生联系,人们之所以与特定的实在事物有关联,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因价值关联而有意义的文化事件总是个别的现象,具有特殊的性质。对于重构茶产业的“新茶人”来说,传承技艺,铭记藏茶发展历史是其所要具有的价值观念,正所谓“重铸藏茶产业,吾辈义不容辞”;而对于“老茶人”来说,更新产销思路是其价值观念。在这个层面上,新与老,师与徒,传统与现代,形成了一种高度的“互补”和双向诠释,而通过一场拜师仪式又使得这样的关系得到升华。仪式的过程所展现的是老技艺人的声望和新人为茶产业所带来资源的碰撞,声望与资源共同为荥经茶厂重新编制了一张“社会关系网络”。

荥经茶厂的拜师仪式看似是简单的师徒二人互动的场景,但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与共的场景,也为未来荥经茶厂的发展描绘了道路。在理解社会、学习文化的层面上提供了一个仪式现代表达的经典案例,有望在之后的研究中更加深入。

4结语

产茶是荥经的过去,也将是荥经的未来。现如今,藏茶正逐渐向着继承传统藏茶特有的口感、风味,并且在革新品种、包装、饮用方式等方面走下去,藏茶也越来越适应着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需求。在品牌营销,促进藏茶新产品革新和产销思路的转变方面也在逐步进行。茶马古道的故事源远流长,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藏茶的历史还在书写,喝藏茶,品藏茶,解读藏茶,了解藏茶。这份历史厚重、这份经典荣耀,将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之后续写重现、继往开来,相信未来我们在品用藏茶的同时还在叙说着关于藏茶的种种佳话。

本文作者:孙博文,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物质文化研究。

文章来源:藏茶文化研究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荥经茶房上:枇杷茶的守护与传承

荥经茶房上:枇杷茶的守护与传承

茶房上属于荥经县新添镇太阳村7组,海拔1100米,这里草木葱郁,空气清新。茶房上的地名不知起于何时,但绝对是因茶而名。

过去这里的枇杷茶老树特别多,现在尚存约40株,大的有碗口粗,这样的老茶树,要二三百年的时间才能长成。所以,这里植茶、制茶的历史是很久的。

因为这些老茶树属于乔木型,叶如枇杷叶,人们就形象地称之为枇杷茶。

1942年,重庆北碚建国书店发行的钟毓著的《西康茶业》一书中,说有枇杷茶、大叶枇杷茶、圆叶枇杷茶。

来到茶房上

荥经枇杷茶的守护者石华芳

讲述了他与荥经枇杷茶的一世情怀

缘起

先祖买下老茶园

20世纪70年代,石华芳采摘枇杷茶的情景

清朝道光年间,石华芳的先祖买下了茶房上的一大片地,地里有很多老茶树,这种茶树主干高,叶子大,出芽早,人们谓之枇杷茶。依靠这些老茶树的产出,一两年的时间,石家就收回了买地的投入。

到了民国时期,因种粮食的需要,林地面积不断减少,荥经新植茶园以老川茶为主,枇杷茶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30厘米左右胸径的老枇杷茶树仅余100余株。1950年,荥经倡导大力发展茶业生产,作为传统的南路边茶产区,茶叶作为重要的农副业,又重新发展起来,只是老枇杷茶树已不多。茶房上的枇杷茶被作为珍稀物种,也引来了一些大学、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人员在此开展研究。

1956年,雅安专区第三茶场在荥经县塔子山建成,是全省七个农垦茶场之一。太阳村的高银珍是茶场工人,她把茶房上的枇杷茶树弄到塔子山茶厂去扦插,还把茶果子埋在地下,想在塔子山上把枇杷茶发展起来,结果没成功。

20世纪60年代,荥经县农业局(今荥经县农业农村局)的夏淑怀、李国才、李淑贤等人,专门到太阳村研究枇杷茶,想把枇杷茶发展起来。他们搞播种、扦插,搞理化分析。扦插成功后,就拿到塔子山茶场、石桥公社、安靖公社去栽。可能是受海拔高度的限制,石桥公社的茶苗没有一株成活,安靖公社和塔子山的茶苗成活了一部分,却一直未出产量。

20世纪70年代,四川农业大学的曾德发、李家光教授对荥经枇杷茶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在《四川茶叶》上发表了《荥经枇杷茶的鉴定》,四川茶叶研究所也对荥经枇杷茶进行了理化分析。那时,浙江农学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来搞了两年枇杷茶栽种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陆陆续续的研究没有断过。

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生活普遍好了起来,温饱得到了解决,栽花、种草、塑桩头成了城里人的一种时尚。于是,有人打起了这些老茶树的主意,或三五千,或七八千元一株。于是,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的老茶树卖了。面对如此高的价格,石华芳的内心却在激烈地纠结、徘徊。这批老茶树算得上是祖先留下的财富,他不想毁在自己手里。但看着别人舔湿指头,喜笑颜开地数着票子,心里又发紧,要知道,这样的价位,在那个年代,是非常诱惑人的,于是他也卖了两株。

可惜的是,这些茶树下山后,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都死了。茶树死了,石华芳心疼得很,毕竟,他知道他的祖辈是制茶的,他从小到老都在种茶、制茶,几十年来,他制的主要都是枇杷茶,自己喝的一直都是枇杷茶。于是,他不再卖树,专心地呵护着这些余下的老茶树。

转折

枇杷茶繁殖成功

外地专家考察枇杷茶

2004年元月,石华芳受邀参加了雅安市茶业协会成立大会。在这次会上,他接触了“老树茶”的概念,也知晓他所拥有的,是雅安市为数不多的野生乔木古茶树。专家的解说,商家的宣传,让他又对枇杷茶重然了希望。他觉得,市上这么重视茶产业的发展,行业这么齐心,老树茶这么受宠,他的枇杷茶同样应该有市场。于是,他开始搞枇杷茶树扦插、嫁接,还捡了些茶果子来种,一心想把枇杷茶发展起来。

严格说来,石华芳并无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只是身为农人,先天有这方面的基因。又因为常常与来搞研究的专家学者们打交道,多少了解点知识,只能算是土办法,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扦插、嫁接的成活率不高,矮化后的变异也不知是咋回事。后来听专家说茶果子育的苗会变种,他就只搞扦插和嫁接。

有时,石华芳也在想,几十年了,来了几批专家都没有搞出名堂,我能搞出来吗?几十岁的人,算了吧。看着这些生长了几百年的老树,他反过来又想,如果没有价值,那些专家学者也不会如此执着地走了一批又来一批。

尽管效果不如人意,但他坚持下来了,他把枇杷茶树资源保留下来了,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树留下来了,面积也有增加,但知道枇杷茶的人不多,因为稀少,价格也高,喝得起的人更少。有产品,无市场的状况又困住了石华芳。乡村满目青山,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呢?石华芳无解。

藏茶技艺传承人卫国,原在国营荥经茶厂工作,一生都在和茶打交道,从茶叶的种植、收购到加工流程他都精通,荥经茶树资源他也了如指掌,荥经茶厂破产后,他仍以制茶为业,并创造了好多的品牌。后来,卫国供职于荥经瑞楠公司。

因为大家都是茶人,彼此熟悉,也就经常交流,卫国也就把枇杷茶作为他研究的对象,石华芳提供茶叶,卫国负责制作,瑞楠公司则搞市场营销。大概从2010年开始,石华芳有了效益,从最初的每年收益一两千元,到2016年达到了五六千元。

2015年,笔者因主编荥经文史第十辑《茶马古道》,专门约上卫国,对石华芳进行了采访。此时,四川农业大学也公布了唐建敏教授《野生荥经枇杷茶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认为野生荥经枇杷茶树是我省珍贵而又稀少的茶树种质资源之一,树型以乔木型为主,小乔木和灌木也占有一定比例;不同类型间植物学特征具有差异性,有的儿茶素品质指数及氨基酸总量较高,适宜制作绿茶;有的属于高茶多酚含量,适宜制作红茶。

学界、业界、政界知道了荥经枇杷茶,这么好的东西,大家都想把它发展起来。荥经专门将枇杷茶叶带到名山,请人制作红茶,向各界人士推介,并对荥经枇杷茶老茶树进行保护、原产地保护标志认证工作提出建议;雅安、成都的茶叶专家,茶文化研究者,相继来到茶房上。石华芳又激动了。

希望

多方发展枇杷茶

位于荥经县新添镇太阳村的枇杷茶树

荥经历史上的边茶行业中,有三大茶号,即姜记华兴、兰记荣泰、王记大顺。兰记荣泰的后人兰锡国是一个做事有前瞻性的年轻人,原本从事矿业经营,他希望转型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过多番考察、思量,2016年,兰锡国决定重拾先辈事业,着手筹建荥泰茶业有限公司。一开始,他的目光就盯准了枇杷茶,把枇杷茶的发展作为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这让已经80岁的石华芳很兴奋,多年的坚守有了希望,他相信他守护的不仅仅是几十株老茶树,而是守护着一个新产业的希望。

基地标牌

兰锡国深知行业竞争中,优质原料、加工技术、市场营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于是,卫国加盟了荥泰茶业,技术有了保障。于是他结合产业扶贫的大势,把基地建设与帮扶工作结合起来。2018年,本着为企业建设稳定、优质的原料基地,荥泰茶业与石华芳签订了枇杷茶保护协议,石华芳将自己的30株老茶树交企业研究、利用,企业每年按500元一株支付给石华芳费用。这样,石华芳每年有了15000元的收入。除扦插用苗外,所摘茶叶由公司按市场价收购,去年石华芳的茶叶卖了15000元。因为石华芳的大儿子是残疾人,属于扶贫对象,石华芳将树分了5株给他,守护茶树每月可从荥泰公司得到300元的收入,自己再摘点茶叶,帮荥泰公司管护苗圃,一年也有近万元的收入。石华芳的三儿子石国和也搞起了枇杷茶的种植和经营,这一家人,就此迈进了奔康之路。

孙前曾任雅安市副市长,现在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南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作为资深茶人、茶文化专家,荥经枇杷茶对他很有吸引力。2017年,他陪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专业委员虞富莲教授来到了茶房上。看到12米高的乔木大叶茶、300多年的小乔木大叶种和众多的灌木茶时,虞富莲大感意外。抚摸着这些古茶树,虞富莲太激动,“没有想到荥经还有这样高大的乔木古树,我是发现新大陆了。”每到一棵古茶树前,虞富莲都会亲自拿出卷尺测量茶树胸径和高度,记录每棵树的资料,并向石华芳详细询问茶树的来历和生长过程。

作为国内著名的茶树专家,虞富莲在考察完荥经古茶树后,从古茶树优势、价值和保护等方面对荥经古茶树提出中肯而独到的意见,其中一句话最有分量:“古茶树是珍贵的自然遗产,你们要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古茶树。”2018年虞富莲编著的《中国古茶树》一书出版,全书共介绍了479株古茶树,荥经有崃麓大茶树、太阳大茶叶1、7、8、11号五株入选。

现在的荥泰茶业是四川省的扶贫龙头企业,有了四川省的扶贫商标,已与四川农业大学、浙江茶叶研究所签订了科研合作协议,到2023年,将让枇杷茶的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且按市场价向种植户回购鲜叶。荥经枇杷茶发芽早,能得市场先机,芽头重,产量高于其他品系。1000亩的茶园,按当前平均每亩产出8000元计算,意味着茶农将有800万的收入。

枯木又逢春,老树发新芽,一个新的种植业态,将为茶农稳定收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图文来源:雅安日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