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英德市史办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茶业各界纪念吴觉农先生诞辰127周年

吴觉农,一个响亮而又闪耀的名字,如一味隽永的茶,芳泽满园,馨香满天。

吴觉农,一位伟大而又永恒的茶人,如一首嘹亮的歌,一脉天风,薪尽火传。

2024年4月14日,是“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27周年的日子。为深切缅怀吴觉农先生,更好地传承弘扬先生的茶人精神、茶学思想,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上海市,广东省英德市等地均举办了相关纪念活动。

浙江上虞:敬献新茶 缅怀茶圣

与会茶人向吴觉农敬奉上虞翠茗新茶。

4月14日,位于上虞区的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组织15名茶界人士来到上虞区革命烈士陵园祭拜吴觉农先生。远远望去,山体上巨大的“龙山”二字恰是吴觉农先生生前为家乡所题。“当代茶圣”吴觉农之墓便位于山中的苍松翠柏中。与会人员冒着大雨登上龙山,在吴觉农墓前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先生业绩,并敬上一杯芬芳的上虞翠茗新茶。

上海:郑重宣誓 赓续精神

4月14日,由上海海纳吴觉农茶文化博物馆、上海四海壶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当代茶圣吴觉农诞辰127周年”纪念活动在上海市嘉定区百佛园举行。

与会茶人向吴觉农塑像宣誓。

活动伊始,上海海纳吴觉农茶文化博物馆荣誉馆长马力发表致辞,与会人员分别向当代茶圣吴觉农塑像敬茶。最后,所有与会人员向吴觉农塑像宣誓,表示要为中国茶业事业不懈奋斗。开封市语哲茶文化博物馆、开封市清明上河图研究会茶文化专委会和上海豫觉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分别向吴觉农塑像敬献花篮。

祭拜活动结束后,所有与会人员参加了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27周年座谈会。上海茶叶学会原秘书长周星娣,上海海纳吴觉农茶文化博物馆馆长金萍珍,博物馆理事胡轶喆,文化交流部主任蔡杰,志愿者季奕梅等分别发表感言。上海海纳吴觉农茶文化博物馆志愿者、画家高峰将自己精心绘制的吴觉农油画像无偿捐赠给博物馆。金萍珍表示感谢,并为其颁发捐赠证书。

广东英德:举办座谈 探讨思想

4月14日,当代茶圣吴觉农诞辰127周年纪念活动暨吴觉农茶学思想研讨茶会在广东省英德市红旗茶厂隆重举行。活动由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主办,英德科创小镇、英德市智圆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英德品无界茶业有限公司承办。

与会茶人向吴觉农鞠躬致敬。

纪念会由英德市智圆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刘永涛主持。与会嘉宾共同缅怀吴觉农,探讨吴觉农茶学思想。会上,和君集团和茶文旅董事长、央视《大地讲堂》主讲人蒋同代表主办方作《知行合一,吴觉农的茶学思想和实践》主题分享。广东省茶叶学会研究员黎健龙,国茶农业董事长、暨南大学优净值研究院校董张惠婷,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任新春,英德市第二中学茶艺老师李维玮,英德市政协副主席林超富,英德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谢素芳,广州科德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剑良,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秘书长邵巍作了分享。

据了解,1958年英德红旗茶厂建成投产,并实现了茶叶生产标准化和出口创汇,所创外汇用于国家建设,这一成果是建国后吴觉农构建全国茶叶产销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英德市红旗茶厂举办吴觉农127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具有特别意义。

1989年《茶经述评》出版,国务院原副总理陆定一为《茶经述评》作序称:“吴觉农先生的《茶经述评》就是‘20世纪的新《茶经》’,吴觉农先生毕生从事茶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态度严谨,目光远大,刚直不阿。如果说陆羽是‘茶神’,那么说吴觉农先生是当代中国的‘茶圣’,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

100年前,吴觉农先生是27岁的翩翩青年。那时的他,在日本专攻茶学之时发表万余言的《茶树原产地考》,系统的批驳了当时流行的“茶树原产印度”及其他错误观点和学术偏见,并列举大量材料,有力地证明茶树原产于中国。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吴觉农的茶学论著更多地集中在探讨和揭示华茶衰退的原因与病根,提出改革茶业振兴茶业的设想方案,他就撰写发表长达两万余言的《中国茶业改革方准》,成为了中国最早的茶业改革方案。针对茶业从兴旺走向衰落的时弊,列举大量事实,尖锐指出这是当时政治腐败与不能利用科学的必然结果,提出从培养茶业人才,改革产、制、销,建立各级茶业改良和管理机构,以及经费筹措等方面改革来振兴华茶。

早年的吴觉农开创多个“首创”。为振兴茶叶经济,维护华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改善茶农的生活状况,他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他率先对中国茶业经济与贸易进行宏观研究,首创茶叶出口口岸和产地检验制度;在浙江、安徽、江西等产茶省成立茶叶试验场和茶叶改良场;首次提出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创立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机构;创建新中国第一家茶叶专业公司;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茶学系。

晚年的吴觉农,依然在茶领域中发光发热。1983年10月,他亲自到杭州参加“茶叶与健康、文化研讨会”并在讲话中说:“这次会是一个创举,茶与医药、文化相结合前景非常广阔”。事实证明,中国茶文化活动从此蓬勃发展;1989年,在吴觉农逝世前一个月,在家人的陪同下,亲自去北京民族文化馆参加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展览,并发表了他生前最后一次关于“三农”的谈话:“我一生当中,最关心的是农民的生活和他们的生产。现在的农村里,茶农还有许多困难,希望你们到农村里去看看,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与现在正在实践的“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有着高度的吻合,不可谓是一种专业的前瞻。

我们纪念茶圣吴觉农先生是因为他是中国当代茶界的一面旗帜。他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华民族争取华茶复兴的代表人物,是他的《中国茶业改革方准》推动了华茶的与时俱进;是他的“中国农民问题”最早关注了“三农问题”;是他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发出了实现“华茶梦”的第一声呐喊;是他主编的《茶经述评》对自唐以来茶叶的演变与发展,从经验到理论作了系统的总结,为研究茶史铺平了道路。

吴觉农先生胸怀壮志,追求真理,改革创新,爱国兴茶,为祖国茶业做出了历史性的突出贡献!他是我国茶史考证和茶政改革者;茶叶外贸践行者;茶叶出口产地检验创始人;茶业高等教育开创者;茶叶科研开拓者。在他终身一以贯之的努力奋斗下,考原产地、正名分;建实验场、兴实业;培养人才、办高校;科技兴茶、再崛起;睡狮惊醒、振雄风;使中华茶业得以迅猛发展。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清远市首部茶叶志书《清远市茶叶志》将问世

记载广东清远千年茶史的清远市首部茶叶志书《清远市茶叶志》已杀青,近期将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清远市茶叶志》由清远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市农学会会长郑会龙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题写书名并作序,共分概述、自然环境、茶园建设、茶叶加工、茶叶品牌、茶叶营销、技术援外、茶业管理、茶叶企业、教育科研、人才队伍、茶文化等12章,共366页,38万字,200余张图片,记载了自1200多年前的唐朝至2019年12月清远茶史尤其是英德红茶的历史文化概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史料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作为广东省“扬帆计划”——清远市特色茶叶产业人才工程项目系列成果之一,该书是在中共清远市委组织部、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指导下,由清远市农学会历时四年广泛搜集整理史料,精心架构编辑,不断精雕细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数易其稿编写而成。

在本志编撰过程中,得到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姜仁华,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中心副主任、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莫广刚,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黄斌民,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何秀古,广东省供销社原巡视员陈栋,广东省方志办原副巡视员吕克坚,广东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处处长林光美,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操君喜,原书记吴家尧,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服务部主任方华春,广东省方志办方志处副调研员杨波,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曹藩荣,广东省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张黎明,北京和君集团茶事业部总经理蒋同,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戚康标,清远市委常委姚楚旋、副市长雷玉春,清远市委农办主任、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扶贫办主任张伟杰,英德市政协副主席林超富,英德市政协原副主席、原茶叶局副局长袁学培,英德市原茶叶局副局长陈杖洲,以及清远市史志办、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担任本志顾问。

清远市是广东省陆域面积最大、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也是广东省农业大市。2019年,清远茶叶种植面积20.3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20%以上,种植规模居全省首位。英德红茶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英国皇室指定为皇室接待用茶,2017年被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组委会评为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高香红茶”称号。

《清远市茶叶志》不仅是清远茶叶总结过去、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清远茶产业和茶文化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献给政府、茶企、科研人员、茶文化爱好者、茶学学子乃至国内外相关行业领域广大读者的一份茶礼,将进一步擦亮清远茶以及英德红茶品牌,助力清远茶叶种植、加工、营销、科技、旅游、文化、服务等领域融合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开启清远茶产业和茶文化的新篇章。

广大读者如有需求,请与清远市农学会联系。

来源: 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做好“侨”“茶”文化文章,赋能英德红茶百亿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片英九叶,一抹红茶香,肩负着重大时代使命,见证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奋斗史,记录着知青们“上山下乡”的青春奉献,同时也诉说着归国侨胞回国后的艰辛创业路。

为扎实助力省委、省政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行动,振兴茶乡新风貌,赋能英德红茶百亿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南粤茶文化科普基地项目和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近日,广东科贸英鸿志愿服务队赴英德市英红镇开展“英红小小茶艺师”暑期公益课堂和“侨”“茶”文化调研。

图为“小小茶艺师”结班仪式合影

01

小小茶艺师初体验

厚植家乡茶文化认同

茶树本是神农栽,世世相传家家爱……基本茶类有六种,花茶属于再加工。”一首首茶儿歌琅琅上口引得小朋友们浮想联翩。

广东科贸英鸿志愿服务队携手英红镇团委、英红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英红镇少工委,在英红镇云岭小学开展为期三天的“英红小小茶艺师”主题实践活动,厚植家乡茶文化底蕴,传承南粤茶文化。

图为学员进行宋代点茶实操

借一杯英德红茶,听茶史、习茶礼、讲茶道、学冲泡、制茶饮、识茶趣、润童心,助力英德红茶百亿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小小茶艺师”抓起。

本次支教课程紧扣英德当地特色茶文化,创新开展英德红茶茶包制作、英德红茶调饮活动,多元体验潮汕工夫茶、宋代点茶、苗族油茶课程,玩转白瓷盖碗、提梁壶、紫砂壶、若琛瓯、建盏、茶筅等多样器具,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还有穿越古今的各种茶会,内容丰富而充实。

图为学员进行茶艺冲泡表演

依托党建带领团建,团建引领队建。围绕“百千万工程助力百亿茶产业”主题,实践团邀请党员代表的茶叶教师指导,以高级制茶师、高级评茶员、高级茶艺师资格的党员学生代表为首的团队学生到云岭小学开展授课和讲解英德红茶背后的英红故事,培养党员、团员、少先队员“三员”队伍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增强家乡茶文化认同,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推进茶叶文化传承学习提质增效。

图为实践团成员分享潮汕工夫茶冲泡技巧

02

挖掘“茶文化”内涵

赋能百亿茶产业

全域规划“扬优势”、基础设施“补短板”、乡村产业“强基础”、特色旅游“筑美景”……作为“英红九号”的主产区和原产地,英红镇大力发挥产地优势和聚合效应,全力助推打造英德红茶百亿产业。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清远市委、市政府把英德红茶作为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之一来重点打造,努力将英德红茶打造成“中国红茶第一品牌”。

图为实践团与英红镇团委、

农业农村办、乡村振兴办座谈交流

“英德红茶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新中国的社会稳定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英红博物馆讲解员自豪地讲解到。

据介绍,英德红茶被誉为“中国红茶后起之秀、中国红茶之花”,先后获国际美食金牌奖,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国家银质奖及各部委评比一等奖、优秀奖等达36次之多。

图为实践团成员赴英红博物馆调研

近日,广东科贸英鸿志愿服务队赴英红镇人民政府座谈交流,前往上茗轩红茶博物馆、英红博物馆、红旗茶厂、广东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把握英德红茶在茶科技、茶产业发展状况和优势,梳理英红镇在文化资源、自然条件、区位等方面优势和不足,探索挖掘“茶文化”内涵对英德红茶百亿产业的推动作用。

03

讲好“侨文化”故事

助推茶旅融合

“这里不仅有好喝的红茶,还有地道的越南布拉肠。”实践团广东科贸英鸿志愿服务队成员跟随着红卫社区党支部刘委员的向导,游侨农特色茶园,品侨民特色美食,逛特色侨民新村。

先后到达红卫社区、红桥社区、红旗茶厂、红星茶厂、英红侨联、侨丰原生态茶园等地进行走访调研,跟着归侨侨眷一起感受和了解“侨文化”现状。

图为实践团成员访谈归侨代表

英红华侨茶场,是全国安置归侨最多的华侨农场,从荒山野岭,到茶园遍地,归国华侨把最好的年华奉献在英德茶场,以汗水浇铸英德红茶的品质和荣光。四十年来,历经改革开放大潮洗礼,走过了辉煌而不平凡的道路,随着英德红茶的发展,归侨侨眷在祖国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一个一个华侨新村拔地而起,由破旧的泥砖屋变为坚固宽敞明亮的楼房。英红华侨茶场发展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归侨侨眷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图为实践团成员访谈归侨代表赴红卫社区调研

在数万名归侨侨眷中,很多人的工作、生活都和英德红茶产业密不可分。为了纪念英德红茶和英德归侨的历史发展,英红镇还建设英德红茶博物馆和英德归侨博物馆,展示了英红的“茶文化”和“侨文化”。

实践团队针对“茶文化”和“侨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提出“侨”“茶”文化的融合,以促进茶旅融合和茶科技创新的可行性路径。

图为实践团成员赴侨丰原生态茶园调研

“英红镇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很美好,但实施起来有挑战,亟需各高校发挥专业特色,凝聚青年智慧,贡献青春力量,聚焦百千万工程,助力英红镇高质量发展。”

英红镇团委副书记苏思慧表示,期待广东科贸英鸿志愿服务队继续深挖英红镇本土优“侨”“茶”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以文化赋能英德红茶百亿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东科贸共青团 转载于广东科贸餐旅学院,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