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野生甜茶经济效益分析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海南:跨越千年,重拾一杯茶

海南古茶树有待全面调查

深山野茶香

海南珍贵的野生大叶种茶树,与海南文化羁绊千年之久。从《海南岛志》中记载的“五指山水满峒”茶,到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高峰老村最近发现的3000余株古茶树,野生海南大叶种茶树为海南茶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人们不禁好奇:海南最古老的茶树,隐匿于热带雨林之中的某处,悠然生存了多少个甲子?

  

▲生长着大量海南大叶种古茶树的鹦哥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海拔约700米的环带,处于典型的热带气候和温凉湿润带之间,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晨昏云雾缭绕,正午阳光热烈,雨水丰沛。抱团扎根的巨叶植物,匍匐蔓延的翠绿色爬藤,从石缝中迸发而出的狭叶草本,生命的赞歌在山间无声吟唱。

▲鹦哥岭上的海南大叶种古茶树

岩层透出的灰色或黄色,是“靠山吃山”的颜色——大量木质藤本落叶加速养分循环,能量在土壤和生物间活跃地转化,强烈的生物富集凝聚了土壤中的养分,长在这里的植株有机质格外丰富。“这片林子里藏着不少野生古茶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高峰护林站站长符诚勇一边指着海拔700米左右的高峰岭山坡,一边介绍古茶树情况。

就在高峰护林站附近,分布着数量可观的海南本土野生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其间不乏高7米至10米、胸径在40厘米以上的古茶树。根据7月下旬前来调研的农科院、中茶所等团队初步估计,这样的茶树树龄大概有200年。

茶树在森林里极易辨认,它的树干颜色较其他树木更青更翠,附有独特的白色菌斑;岁月赋予它们密实的质地,粗粝的树皮有种沉甸甸的触感。热带雨林中的茶树,有的七八株围成一簇生长,大部分情况下,两株茶树的间距不超过10米。据鹦哥岭分局初步统计,高峰护林站周围一带至少有3000株野生古茶树。

不同的树龄、不同的树枝,长出的叶片之间略有差异。老叶的长度一般在15厘米以上,叶宽约5厘米,叶片整体沿主脉向中间微微折叠,叶缘呈不规则的锯齿状,叶尖长而锐。

白沙黎族自治县橡胶中心主任邢福顺近年持续参与这些野生茶树的调研考察工作,他介绍称,当地黎族村民有制作、饮用凉茶的传统,其原料正是这种茶叶。经过晾晒和存放的茶叶,回味甘甜,饮之消暑生津,提神解乏。

▲科研人员在调查海南古茶树资源

如此看来,久居热带雨林的先民早已不约而同地找到了这笔宝藏。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霸王岭等片区的村落,曾有饮用野生茶的风俗,全靠几户农家粗放化地采制野生茶。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吊罗山乡村民王明的记忆中,以前每年都能喝上几壶吊罗山野生茶。“同乡村民从不透露茶树的具体位置,他们从祖辈继承这份采茶、制茶、卖茶的经验。”王明说。

历史最悠久、风味最独特的,莫过于五指山野生茶。海南中部热带雨林中,五指山海拔最高,终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造就五指山茶氨基酸含量丰富,制成红茶能冲泡十道以上。

记载海南岛登岛战役的著作《海南之战》中提到,1949年隆冬,冯白驹一行在五指山中心根据地分析局势。彼时,琼崖纵队与对岸十五兵团取得直接联系,结束了单兵作战的局面。得知喜讯当天,大家喝的正是五指山野生茶叶炒制而成的茶饮。根据记载,五指山茶“初喝下去,清香中微带一丝儿苦味,过后则满口甘爽,余味不尽。”冯白驹饮罢开口道,“先苦后甜,我们现在即将迎来这先苦后甜的时刻了。”五指山茶之味,与极不平凡的历史相呼应。

最初,五指山水满乡等地只产野生茶,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五指山茶农尝试采集野生茶籽,或直接剪下野生茶树的枝条扦插,随后经人工栽种的海南大叶种茶树大量出现,目前,人工驯化的海南大叶种茶树遍及通什、南圣、毛阳、畅好等4个乡镇。

同样是20世纪50年代,五指山茶厂在五指山山脉之下、通什市(今五指山市)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交界处成立。近年,茶厂转型为景区,60多株野生茶树摇身变成最靓丽的风景线,其中还有一株千年古茶树屹立不倒,受到游客青睐。

山间公路蜿蜒,沿途茶香弥漫。即将立秋,山间古茶树结了满树硕果,千年古茶香,将随着种子的传播,溢出雨林,飘向远方。

▲海南大叶种古茶树的果实

然而,海南热带雨林森林公园的各处深山里,分布着多少野生古茶树?它们的生境和现状如何?还有待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进行全面的调查,为将来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文献中的海南岛古茶树

卷帙藏茶影

你可能无法想象,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五指山、鹦哥岭、黎母山、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等林区深处,分布着许多野生古茶树,由于迄今未有过对此类自然资源的地毯式全面调查,我们无法知晓它们的具体分布区域和确切数量。

自古以来,海南岛的先民尤其是黎族百姓,一直在利用身边的古茶树资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海南的古茶树资源却像藏在深闺的处子,尽管历史上小有名气,在当下却鲜为人知,利用程度也较低。而放眼国内福建、云南、浙江等地,古茶树的保护、利用以及给当地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或可为海南提供他山之石的借鉴。

“本岛向无人工种茶,一般所饮之茶多仰给于外。本岛所产茶叶,皆采自野生茶树,而制法粗恶,色味不佳。其中最有名之茶,为五指山水满峒所产,树大盈抱,所制茶叶气味尚清。”从1930年成书,1933年在上海印行的《海南岛志》,不但可以略知90年前海南岛上的野生古茶树概貌,也能够大致了解当年海南所制茶叶的品质和外销的情况,“每年由陵(水)、万(宁)、定(安)三属出口,产额约值六七千元。”

茶树生长缓慢,长到碗口粗最快也要100年,“树大盈抱”,也就是一个成年人环抱满怀的茶树,其年月之久长可想而知。

▲五指山脚下的海南大叶种古茶园。陈德新摄于2019年

采茶

海南岛的先民是如何找到古茶树和采摘茶青的?清末宣统《定安县志》对此有一番较为具体的描述——

每年清明节前后十天,采茶人会成群结队,甚至组成百余人的队伍进山找茶,白天采茶,晚上就睡在山里。他们以茶叶散发出来的清香之气,来判断它们的老嫩程度,继而决定是否前往采摘:如果是早间闻到香气,茶叶一般比较鲜嫩;午间闻香,茶叶则不老不嫩;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才闻到香气,那么茶叶已经偏老。

《定安县志》还介绍了当年该县四座分布野生古茶树的山头及所制茶叶的特点。

南闾岭(今屯昌南部的南吕岭),茶叶滋味清香甘甜,因此被称为“甜茶”,可与武夷山茶媲美,还能辟除瘴疠。

思河岭(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马岭),茶叶滋味比南闾岭的还要甜。

水满峒(今五指山市五指山南麓水满乡),茶叶“气味香美,冠诸黎山,久已有名……今不能多得矣”。


▲五指山热带雨林深处一株“树大盈抱”的野生古茶树。清风摄

淳朴的水满黎家还给1816年上任的定安知县周祚熙送过水满茶。但到清末,水满茶已不能多得。可以想见,百年之间,五指山的野生古茶树资源呈锐减之势,原因不明。话说那位县令周祚熙,是个口碑不好的地方官,在任6年,巧立各种名目,强力催收租税,大修城堞楼阁,导致财政亏空,后来被调往广东顺德,死于任上。

定安产茶的第四座山头是龟岭(今定安县南部母瑞山一带),茶林在岭口的香林寺。但对龟岭之茶的品质和特点,没有任何文字记录,估计滋味一般。

在地图上标识出这四个点,不难发现,从母瑞山到南吕岭,再到白马岭和五指山,它们是连成一片的,且海拔高度逐渐上升,海拔越高者,茶叶的滋味越好。

土贡

将时光回放到明代,今天的人们借由各种府志、州志、县志,依稀可以看出野生古茶树在海南岛分布的情况。

按正德《琼台志》的记载,当时的琼山(今海口)、澄迈、临高、定安、文昌、会同和乐会(今琼海)、儋州(含今昌江的部分地区)、万州(今万宁、陵水)、崖州(今三亚、乐东)等10个州县,均有天然的野生茶树分布,其中出自“琼山、文昌者佳”,乡下老妇往往将茶叶与茱萸、芎、八角、茉莉花一起煮水,盛在钵中,晚上一边吹末,一边慢饮。其时,临高举人王佐有“藤钵晚茶吹榝末”的诗句描写了这一民俗场景。

海南岛的茶叶还是被送往明朝廷的“土贡”,此前和此后都不曾和不再。所谓“土贡”,是指地方进贡朝廷的土特产,不同于沉香、黄金这类高端贡品。

明初,海南10个产茶的州县,进贡的芽茶(也写作牙茶,即茶叶的芽心)为三百四十九斤八两、叶茶(一般为芽心以下的两叶)一百四十三斤八两;正德年间(1506年至1521年),芽茶增加一百四十三斤八两。这两个数字持续到万历年间(1573年至1620年),差不多是一百年不变,即芽茶四百九十三斤、叶茶一百四十三斤八两。茶价为每斤(十六两)白银二钱,几乎是三百年不变。

制茶

“当地野生的茶树混杂在其他灌木丛中,被灌木白色的花儿覆盖着,但还是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种茶树出现在野生丛林中,足以说明它是本地原生的(indigenous)。当地人将其叶子采摘后晒干,带到集市出售,数量并不多,他们叫它‘黎茶’(Letea)。”(香便文《海南纪行》,辛世彪译注,漓江出版社,2012年)1882年,美国传教士香便文深入海南岛考察,在今白沙黎族自治县细水乡福门村一带,看到野生的茶树,并粗略了解了黎族人对它们的简单利用——晒成干叶,煮水饮用,或拿到墟市出售。

也就是说,140年前,海南岛上,至少是黎族地区还没有制茶工艺传入,那么,明代的那些“土贡”茶青是在哪里加工,制成可以冲泡的茶叶?则成了一个待解之谜。

那么,黎族地区什么时候才开始制茶?1928年,海南岛警备司令兼琼崖实业专员黄强(1887—1974)陪同法国传教士萨维纳进入黎族地区调查后,也撰就长文《五指山问黎记》,写到了他认识的一位茶商李树英:“李君为茶商,父在冯子材军中,得梅县幕客授以制茶方法,谓五指山多野茶,制出可获厚利,由是遂世其业,往来山中者有年。”

冯子材是在黄强出生那一年,即光绪十三年(1887年)奉命入琼平息匪患的,幕僚中有懂得制茶的梅州人,教会了李树英父亲制茶之法,此后李家以此为业,出入于五指山盛产野茶的地区,包括但不限于水满峒。

如果李树英所言不假、黄强所记无误,那么,五指山水满峒的黎族同胞掌握制茶工艺,最早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借鉴国内成功案例

唤醒海南古茶树

茶界老饕客往往愿意为古树茶买单,品鉴茶源地理背后的本味,形成对原产地茶叶的味觉记忆。能支撑他们对茶叶本味执着追求的,乃是茶树品类背后的“古茶树”资源。


▲2001年出版的《中华茶叶五千年》中收录的海南大叶种古茶树图片。陈德新翻拍

古茶树基因

决定产品图景

近年来,人们对古茶树的消费热情高涨,对于精致消费者,普洱只喝冰岛老寨头春单株古树茶,专业的消费者则涌向古老的茶山,寻觅古茶树,参观古茶园,购买古树茶。福建省武夷山九龙窠悬崖峭壁上,生长着六株树龄已接近四百年的“大红袍”母树,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稀世珍宝,终年被岩顶罅隙滴落的甘泉润泽,生长茂盛,产量却极少,自元代以来便成为皇室贡品,到清代已名满天下。

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叫丁显的秀才上京赶考,途经武夷山时因腹痛难忍倒在路旁,幸得天心永乐禅寺方丈发现将其救回寺中,用九龙窠采下的茶树叶泡了一碗茶给他喝下。丁显喝后痛病全消,随即赴京参加科考,高中状元。丁显不忘方丈恩情,回去报答方丈相救之恩后,带了茶叶进京欲献皇上。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措,丁显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渐康复,皇上龙颜大悦,赞许丁显知恩图报的品德,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专供皇家。从此,九龙窠这几株古茶树就有了“大红袍”的称号,所产的茶叶也被称为“大红袍”。

抛开“大红袍”的传说,耐人寻味的是它的味道。

20世纪60年代,福建省茶研所技术人员将九龙窠母树大红袍剪了几支引种在福安县的品种园,剪回来的大红袍长势不错,但茶研所一直没有开展深入研究。直到1983年11月,长期从事武夷岩茶名枞品种研究、被誉为武夷岩茶“大红袍之父”的陈德华将5株大红袍幼苗带回武夷山茶科所的御茶园中栽种,精心培育,开始对大红袍进行无性繁殖研究,并获得成功。1984年,经专家审评,认为陈德华团队无性繁殖的“大红袍”和九龙窠“大红袍”母本的品质不相上下,于是正式宣布大红袍培育成功,并在当年《福建日报》、中国新闻社、《文汇报》等媒体报道。后经过20年的种植推广,武夷山已有4万多亩“大红袍”茶园,年产量超过2000吨,让普罗大众也能喝到“大红袍”的真味。

经现代茶叶化学分析,通过无性繁殖的“大红袍”,氨基酸含量偏高,而老树(母树)则糖分含量高,越喝越甜。

至此,六株母树用自然赋予的生命,开枝散叶,成就了这一茶类的传奇,也让茶叶研发者看到古茶树的独特自然魅力和培育过后巨大的市场前景。

水满野生茶

海南古树茶的重要代表

古茶树包括野生型茶树、过渡型(半野生型)茶树和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栽培型茶树。

好茶源于自然基因。回溯茶史,我国很多传统名茶都与野生茶树密不可分,如碧螺春、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太平猴魁、武夷岩茶、峨眉茶、余姚仙茗、莫干黄芽等茗茶最初均有野茶采制。大多数传统名茶先是由古代贡茶开始扬名,而贡茶又多采自野生茶。

明代海南也有贡茶历史,对此正德《琼台志》和万历《琼州府志》均有记载。

五指山雨林深处的海南大叶种野生茶树嫩叶,尤其适宜制作红茶。1980年代初,国内的茶界泰斗曾对五指山南麓所产的水满红茶做过很高的评价。

1984年11月在厦门召开的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海南大叶种被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为“华茶16号(GSCT16)”。

挖掘古茶树资源

重塑海南茶形象

反思海南茶产业,我们未能很好地利用海南大叶种古茶树这一自然禀赋,实在是一大遗憾。

众所周知,海南茶产业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多半引种云南、福建、湖南、浙江、安徽等地茶树种,本土野生古茶树海南大叶种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造成五指山红茶、白沙绿茶两大海南茶公共品牌,市场定位模糊、品牌规模有限、竞争力不强、知名度不高等劣势,使得海南茶呈现产品同质化现象,行业处于相对无序竞争的状态。要跳出这一怪圈,必须挖掘、保护和研究海南本土古茶树资源,带动海南茶产业提质增效,让市场和消费者重新认识海南茶。

就目前国内古树茶市场来看,云南“雨林古茶坊”这一品牌呈现一枝独秀,占去了云南普洱茶产区市场的“半壁江山”,每个古树茶产品一上市都会引起市场震动,其在前端古树茶原料保障、品牌文化、产品包装、产品传播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因此,对于现阶段海南茶业的复兴,需要找到海南茶的自然基因密码,即保护与开发并重,寻找、发掘海南大叶种古树茶的市场价值,在茶青采摘、制作工艺、产品包装和市场推广上,可借鉴云南“雨林古茶坊”的经验,大力培育能研发海南大叶种古树茶产品的龙头企业,深入挖掘海南自然、人文、民族元素,如苏东坡、海瑞、黎苗文化、海南热带动植物等,穿越时空,去除茶产品同质化劣势,重塑海南茶形象,借助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积极稳妥地开发海南大叶种古树茶,溢出更多市场价值,重振海南茶业。

重拾一杯茶

鹦哥岭有7个站点,护林员每周要在山上住三天两晚,之后每天结伴巡山。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高峰村护林站站长符诚勇几乎认得这片林区的每一条路,路上有哪些树,树下有哪些草,树上有哪些鸟。这是他们巡山的任务之一——记录行进路线,以及路上遇到的各类动植物。最近,他们又多了一项任务,就是记录林子里的古茶树。

在符诚勇的记忆中,他们这一代人没有上山采茶叶、制茶饮的习俗。刚进入护林站工作时,最难的就是阻止盗砍盗伐,林中有些木质藤本可做南药或制成手工艺品,曾是盗伐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他们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说服那些揣着砍刀的村民。如今,来了好几批专家、学者团队研究古茶树,古茶树的价值日益彰显。符诚勇认为,越是好东西,越要还给森林,不能让古茶树被无情挥斩。

古茶树究竟意味着什么?答案隐约萦绕在护林员符进忠心头,但他说不出。

老一辈村民曾上山采这些树叶,在阳光下晾晒后,在家堆放大约一个月,再用开水来冲泡。得到的茶饮久泡不涩,回味甘醇。这种手法有些接近如今制作白茶的工艺,当地人称之为凉茶。也有人将茶叶与其他叶子同煮,滤出琥珀色的茶水。不知因何缘故,无论哪种饮法都没有继承下来。

十几年前进山当护林员时,符进忠在林子里穿来绕去,茶树始终没有引起他的特别关注。茶叶好喝吗?他偷偷咬了一口将落的枯叶,好苦。

大约四五年前,陆陆续续来了一些团队。有人拉住符进忠,问他有没有见过古茶树。

“树干颜色很浅,上面长青苔和菌斑的那种,叶子大概有半个手掌那么大,不长大板根。”一通描述下来,符进忠恍然大悟:“这片林子里都是。”对方听到他的回答,嘴角咧得高高的。

这些古茶树的发现,能进一步丰富我国的野生茶树种群和分布情况;能在热带雨林连片生长的古茶树,更有在当地展开规模化培育的先天优势……符进忠才明白那漫山的古茶树有这么多好处。

父母的那杯茶,是不是很快就能延续下来了?翻过一大片橡胶林,看到山那头的古茶树,符进忠不禁想到这个问题。

如今,有关古茶树的研究还在不断推进,周围的村庄已经摩拳擦掌,如何抓住古茶树带来的经济效益,让乡亲们的钱袋子再鼓一些。

高峰护林站的护林员们默默听着来看茶树的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古茶树要怎么种,怎么发展,默默加快了进山找茶树的步伐。

来源:白沙融媒---海南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般家庭怎样存放普洱茶?(史上最全哟!)

  普洱茶是属后发酵茶,随着时间的过去,普洱茶自身会发生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滋味会变越来越醇厚。许多朋友家里都会适量存放普洱茶,究竟怎样才能存好呢?怎样才不会让普洱茶变味呢?我们来讨论一下。

  依我看来无论家里的普洱茶是散茶还是紧压茶、熟茶还是生茶、大量还是小量都应该按包装上的存放说明去做就可以了。如果你收藏的茶比较多或有更高的要求,则可以用一些器皿来存放例如紫砂容器或陶瓷容器,当然你还可以用纸皮箱。

  紫砂用具历来都是以茶相伴而生的,平时我们泡茶,最好的茶具也应该是紫砂茶具。紫砂茶具有其透气,还有就是越用越好的特点,用来存放普洱茶也是最好的容器,只是现在的紫砂缸造价较高。如果觉得紫砂容器较贵,可以使用陶罐,相对于紫砂容器则便宜很少,当然效果也会差一些,但这个对于普通的收藏爱好者而言也是足够的。

  对于散茶而言,如果想长久存放普洱散茶,则紫砂容器是最好的选择,而其它的容器都相对较差,所以只建议用紫砂容器。使用这些容器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新买回来的容器一定要进行清洗,首先支除容器本身的污染源。方法可以用清水与热水反复清洗,又或者用一些低档茶叶煮水清洗,清洗后晾干。在放茶之后,也可以放一些竹碳在里面,然后再放茶。放茶的时候可以将茶的件包装(桶包装)上的笋壳拆走,笋壳毕竟是植物体,容易招惹虫子;连着内包棉纸以饼(砖)为单位一起放进去。

  对于家庭个人藏茶而言,其实用纸箱是最实用的一种方法,虽然纸箱存茶的优点比不上紫砂容器,但其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来纸箱比较容易得到而是免费的,二来纸箱也方便在家里存放,不太占地方。

  纸箱收藏普洱茶也得注意纸箱本身的异味,所以拿回来的纸箱的原来的用途要了解清楚,如果有异味最好放置一段时间,让异味散去后再存放普洱茶。纸箱存放普洱茶,建议只存放紧压茶,存放在纸箱的茶建议整桶存放,不要拆散,对于一些只有几饼的,可以先用纸信封装好再放。留意存放时天气是否潮湿,在南方湿气重容易弄湿纸皮。

  当前普洱茶原件包装通常是以竹箩和纸箱包装,如果购买的普洱茶是以整件为单位的话,则存放时就很简单,以整件原包装架高存放。最后生熟普洱茶最好分开存放。

  注意:塑料袋并不适合长时间存放,切勿用铁皮的月饼盒或装其他的铁盒存放!!

  怎样收藏存储普洱茶?

  普洱茶越陈越香,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普洱茶年代越久价格越高,口感越好。品质好的普洱茶,每年能以10%至15%的增长率升值。云南西双版纳某厂出品7542号常规茶(干仓货),当时一饼(七两茶)才卖10元,6年后升到了150多元。一块重350克、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饼,身价甚至贵过一辆本田车。“越陈越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决定于储存的环境、茶的本质特性、陈放的年限等。由于茶叶的特殊性,其存放年限只能通过茶家品尝断定,没有统一标准。更有许多不法厂商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湿仓存茶,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加速陈化炮制。

  据普洱茶收藏人士表示,收藏普洱茶饼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区分生茶和老茶。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以青饼、生茶为主,即未经过人工发酵工序,把采来的茶青萎凋、晒干、蒸压成型后干燥而成的饼茶、散茶称为生茶(青饼普洱),让其与空气接触,自然变化而产生后发酵,储存时间越长,茶质越醇。而通过加温渥堆技术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下使茶叶发酵做成的叫熟茶(熟饼普洱)。熟茶的发酵已经定性,储存时间长短不会改变茶质本身。其次,要辨别储藏位置。

  1、必须在干仓陈化

  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茶喜蒻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冷湿”。《茶录》宋?蔡襄着。干仓指茶叶在湿度、温度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为了获取利润,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加速陈化。

  2、温度不可骤然变化

  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熟普,此种情形在香港的茶库时有发生。

  3、避免杂味感染

  茶叶是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因外,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喜蒻叶而畏香药”。宋?蔡襄著;“喜清凉而恶蒸郁。喜清独而忌香臭”。明?闻龙著;“茶性淫,易于染着。区论腥秽有气之物。不得与之近。即名香亦不宜相襟”。《茶解》明?罗廪。

  4、利用竹箬包装

  “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茶疏》明?许次纾。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常有人将已打开了的老茶,改用较低劣品质的塑料纸重包,时间一久,就会发出异味,直接破坏了普洱茶品味。

  5、注意茶龄寿命

  普洱茶年代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品黎明,悟人生!我们告诉您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普洱茶减肥,美容,保健,泡法,喝法,存储,来源,产地,收藏等知识与资讯。

  普洱茶收藏和投资必读

  一、选购普洱茶时应注意些什么?

  普洱茶在茶菁原料上有乔木和灌木之分,在年限上有新茶和老茶之分,在发酵转化上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在口感上又有清香、樟香、荷香、枣香、参香、陈香之分,存储中有干仓和湿仓之分。这些区分使普洱茶的价格、口感、功效上各有不同。目前市场上普洱茶品种较多,良莠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应加甄别:

  <1>乔木普洱茶树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树龄在500年以上,和樟树等多树种混生,构成完整的植物生态系统,不施肥不用杀虫剂,营养成分充足,增值潜力大,但价格较高,适宜经济条件较宽裕的人士品用;

  <2>普洱茶按茶区和级别等级不同,口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苦涩重、有的淡青香、有的生津强有的茶气温和。但都应汤色清澈,口感甘甜润滑,气味自然;

  <3>生茶茶气重、去油腻效果好,但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适宜胃功能较好,身体肥胖,血脂血压较高的人士饮用;熟茶茶气温和,润滑细腻、温胃暖胃、通便利尿、瘦身养颜,适宜所有人群饮用;

  <4>普洱茶的增值潜力大,收藏普洱茶确实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收藏时一定要选择茶质好的乔木大树茶并由品牌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茶品;

  <5>年限久的普洱茶确实口感好、品味高,但市场上老茶的品种和数量是及其有限的,而且价格极其高昂。为追求利润,一些不法商人采取各种手段制作假老茶,由于一般人很难在外观上辨别真伪,其欺骗性很强。因此不要盲目的追求老茶,应多看多问多交流,或在信誉好的商家定向购买。

  <6>纯正的普洱茶是不添加任何色素、调味剂和香料的。

  我们建议您购茶时以清纯正气作评鉴标准:一是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杂味。二是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三是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于潮湿处。四是气:品其汤,口味温和,不可五味杂陈。但无论选购哪种茶品,都应到信誉好的专卖店,这样的店内种类齐全,品质有保证。

  二、平时如何存放普洱茶?

  在各种茶叶中,普洱茶的保存条件是较宽松的。一般家庭储存普洱茶并不困难:如果存放紧压茶,不要拆包装;如果是散茶,建议最好存放在紫砂罐里,只要不受阳光直射,环境清洁卫生、通风透气,湿度不要太大即可,但一定要远离污染源或其它味源如香皂、化妆品等。

  三、普洱茶的主要茶山有哪几座,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这12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各有不同。先看江内六座:

  (1)、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目前上述六大茶山的产茶量已渐少,产茶重心已移至江外六大茶山:

  (1)、南糯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布郎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达山: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铭茶案坊)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峤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5)、勐宋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6)、惠明景迈山: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生物俗称螃蟹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和糖尿病较有效。

  四、乔木茶树有那些品种?

  据植物研究专家证明,云南的乔木茶树有四个变种:皋芦变种,德宏变种,云南变种,白毛茶变种。以叶种区分:有乔木大叶、乔木中叶、乔木小叶三个品种。

  五、乔木茶树的生长环境有何要求?

  茶树属于酸性植物,对土壤酸碱度比较敏感,宜于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PH值4.5-6.5为适宜。茶树喜湿爱暖,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是20-25度,日平均温度低于10度或高于35度的地区都不宜种植茶树。西双版纳地区在海拔800-1800米之间,高山雾多,雨水充足,年降雨水量1300-1800毫米,生态系统完整,正是因为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才使普洱茶具有了独特而丰富的口感和健康功效及收藏价值。

  六、茶树有花吗,是否可以饮用?

  茶树有花,开的是白色的花,花蒂象丁香,花瓣有五片,当地人俗称火把花,疯婆娘花。茶花可以饮用,而且香气醇厚,口感润滑,但冲泡次数没有茶叶次数多。

  七、已发现的最古老的茶王树有多少年了,生长在什么地方?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王树树龄高达1800余年,树高32.12米,根部直径2.9米,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所发现的一株最大的茶树之王。位于勐海县巴达区贺松乡的大黑山。因遭雷击,从32.12为变成了现在的14米。

  八、野生茶树的茶能喝吗?

  野生茶树的茶能喝,但是苦涩味浓,没经过驯化管理,所含营养成份较少。野生茶王树的茶叶现在已不允许采摘,为保护茶王树,当地居民已自发组织起来看护。

  九、什么是螃蟹角?

  螃蟹角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但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螃蟹的脚。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较好。

  十、普洱茶主要成份有哪些?

  乔木普洱茶树由于有它优越的生长环境和漫长的生长时间,内含物质及其丰富。其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糖类、有机酸、脂质、茶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是普洱茶造福人类的基础。

  十一、以前普洱茶在内地为何了解的人较少?

  普洱茶作为茶文化的代表,大概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但在以前,内地知道并了解普洱茶的人却很少。究其原因有很多:一是普洱茶原产于云南边陲,所产茶品一直通过茶马古道运往西藏和东南亚等地区,部分茶叶经过长途跋涉进入内地也只能供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享用,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二是普洱茶一直产量不大,至今仍供不应求,绝大部分产品销到港、台、东南亚和广东一带,因此厂家也没有重视普洱茶的宣传推广;三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致使普通百姓把普洱茶与富商和皇亲国戚联系在一起,一提到普洱茶就感觉可望不可及,认为价格贵消费不起,这样在心理上与普洱茶形成了一定的距离;四是过去内地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低,健康保健意识差;五是生活习惯和饮茶习惯不同,把喝茶单单作为解渴之用,没有把饮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养生休闲的一部分、社会交往的一部分。

  十二、普洱茶的价格会逐年上涨吗?

  在近一个时期内,普洱茶的价格是呈上升趋势的。普洱茶是纯绿色生态食品,它内含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效是其它任何茶叶所不能比拟的,但和其它茶叶的价格比较,普洱茶的价格定位就显得偏低了。普洱茶的原料尤其是乔木茶的原料有限,随着人们对普洱茶优良品质的认同,市场的需求会急剧扩大,供求矛盾也会导致普洱茶价格的上涨。还有一个重要的也是导致普洱茶涨价的主要原因就是原料价格的上涨。乔木茶树都种植在高山森林里,那里山寨的少数民族山民们市场经济意识也在迅速增强,各厂家争购原料也使他们看到了手中茶叶的价值,2005年乔木茶树茶叶的收购价格就比2004年上涨了一倍多,过去的低价原料不会再有了。

  十三、熟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特别受消费者喜爱?

  熟茶确实有独到之处,它条索整洁秀直,汤色红浓剔透,口感甘甜、细柔、润滑,其荷香、枣香、参香使人垂涎欲滴。能有如此诱人的品质,其生产工艺自然是匠心独具。更主要的是茶厂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渥堆发酵的工艺流程组织生产,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量使用了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对培养真菌、增湿用水、温度控制、翻堆时机等都用最佳的数据控制,使得其产品各批次的一致性得以保证。

  十四、贡茶有什么特色?

  据史料记载,清、明两朝皇帝对金瓜贡茶的品质情有独衷,每年都由朝廷拨重金收购,并定为宫廷御用品,民间不可得也。至今故宫博物院里还珍藏着道光和光绪年间的两个金瓜贡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宝级文物。现在金瓜贡茶是福海茶厂的独家产品,它有两种规格。一个是供收藏和陈列用的五件一套的产品,重14公斤;另一种是供日常饮用和馈赠之用的小型瓜样茶,重200克。它的特点可概况为:品级顶尖数量稀少,加工(铁观音)困难成本高昂,汤色之美口感之佳难于言表。它是用级别最高的乔木细嫩芽头为原料,经渥堆发酵后一根根拣出金毫,再由技艺精湛的老茶人用手工制作完成。这种金瓜茶的年产量极其有限,一般在成吨原料中只能挑选出一公斤可用于制作金瓜的材料。

  十五、普洱茶为什么特别经久耐泡?

  所谓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十六、喝普洱茶会上瘾吗?

  大部份常喝普洱茶的人士说喝普洱茶上瘾,一天不喝就感觉不舒服,很多接触普洱茶时间不长的人也说,喝了普洱茶就再也不想喝其它茶了。这是因为喝普洱茶上瘾了吗?其实不是上瘾,而是普洱茶的优良品质对人们的吸引和丰富的保健功效在起作用。普洱茶由于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加工(铁观音)工艺,它所内含的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确实比其它茶种丰富的多。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在不知不觉间对人各部位器官和肌体进行着修复和养护,使人感觉到精神振作、周身舒畅,同时它美丽的汤色、滑润甘甜的口感也是吸引人门喜爱。

  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茶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古时已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神农尝百草》)的记载,可见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今日,人们已经培育制作出六大系数千个品种的茶,铁观音、乌龙茶、龙井、碧螺春、大红袍等品种已经深入人心,每种茶以其不同的味道与形态,吸引着千千万万茶爱好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加重,人们每日匆匆忙忙地过生活,根本就来不及停下脚步去享受生活的乐趣,重视一下现代生命中所缺乏的元素,例如健康。幸好喝茶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还没有被人们完全遗忘,人们在工作之余也会上上茶楼喝喝茶或者摆一方茶桌三五知己品品功夫茶,生活中有点茶味也是不错的。

  近两年,普洱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茶友。关于普洱茶的优劣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能靠个人的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而成的标尺。一位老资格的对茶叶有独特见解的茶友说,普洱茶犹如人的面孔,人的面孔各有特点,而普洱茶也有千姿百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茶叶会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品种的普洱茶制成后也会因为存放的环境而有所区别。

  普洱茶需经过采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筛选分类、紧压成型等制作工序,然后利用储存环境最终形成不同品种的普洱茶,而这一过程的空间、温度、湿度、水热等因素都能影响到普洱茶的品质,所以普洱茶又存在着无限的变数。当然,如果存放的环境较理想的话,茶的质量是能得到保证的。

  普洱茶按照树种可以分为乔木型和灌木型、大叶种和小叶种;按照形状可以分为饼形、沱形、砖形、柱形、蘑菇形等;按等级分可以分为特级、一到十级;按照制作过程可以分为生茶、熟茶和渥堆茶;按照种植地形可分为台地差和基地茶。

  有人说,普洱茶的香和色是一个谜,而这个谜正是普洱茶的迷人之处。喝茶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选茶要注意清、纯、正、气的四大要诀和六不政策。

  一位茶友说,要真正品出普洱茶的味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茶是有生命力的,需要细斟慢酌的耐心。或许人们是应该暂时抛下永远也没有终止的工作,静下心来细细品尝茶的味道了。

  在拥有数千年茶文化历史的中国,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中不难看出中国人自古以来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茶马古道的故事更增添其神秘感。近几年普洱茶可以说风靡全国,当人们发掘出普洱茶的闪光点之时,普洱茶成为了众星捧月般的宠儿。普洱茶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茶?它为何能够让人欢喜让人珍惜?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走近普洱茶吧……过往普洱茶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被人称为“垃圾茶”,但是近几年来普洱茶越来越受到人们大众的欢迎,其身价也随着这股热潮扶摇直上。个中有些什么原因呢?

  普洱茶受宠的原由

  拥有多年茶叶经营经验的朝天岩名茶超市的丘新生先生说,普洱茶近年被“炒”得十分热,一是普洱茶本身的功效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多人喜爱普洱茶;二是商家趁着这股潮流“炒茶”;三是普洱茶收藏爱好者增多。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普洱茶具有调节人体代谢功能,增强免疫能力,以及预防多种疾病的保健作用。特别是云南普洱茶中含有的茶多酚、茶多糖、叶绿素、维生素等成分,能够阻碍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胆固醇排泄,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减肥瘦身等多种功效。这是停下脚步重视身体健康的人们喜爱普洱茶的重要原因。

  过去普洱茶一直沉没在众多人们喜爱的茶叶品种之下,悄无声息,可是普洱茶经过商业包装之后如睡莲般浮出水面,身价猛升,成为新一代茶叶宠儿,不能不说商家的商业炒作造成的。

  喝普洱茶的人多了,自然不乏普洱茶爱好者,时下收藏之风越吹越猛,众多普洱茶爱好者成为了普洱茶收藏者。普洱茶的收藏不像古玩收藏那么有限,一旦收藏就肯定是以几十、几百、甚至是吨为单位来大批量收藏。到这个年月,古董级的普洱茶不多,昂贵的收藏价格对市场价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普洱茶价格大涨

  广州芳村的茶叶市场几乎是全中国最大最集中的茶叶市场,就连云南本地商家也到这里进货。丘先生说,他一直以来都是从那里进货的,目睹了普洱茶叶市场的兴起和兴旺,以前进货一般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甚至可以佘账,可是普洱茶成热门之后,就得先给了钱再给货,而且经常要排队候货,有时有钱也不一定买到心水货。

  普洱茶的价格在几年之内连跳几级,如勐海茶厂某种型号的普洱茶,在1997年进货价是7元一饼,可是到了2006年年末其进货价已经涨到150元。再如另一种型号普洱茶,去年3月份出第一批新茶时进货价为38元一块茶饼(约七两),到了今年3月份,同样茶叶的进货价竟涨到了140元。

  批发价格不菲,零售价格就更加让人咋舌了,所以现在不少茶友跨越了零售茶商这个中介,直接到茶叶批发市场以批发价买入,省下了不少钱,直接对零售茶商产生了打击。新生的茶叶超市是一种新颖的茶叶零售方式,它以较低的价位就可以享受到比较高品质的茶叶,对茶友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种经营方式在番禺还属凤毛麟角。

  买茶误区:先入为主

  有些人买茶会出现“先入为主”的现象,他们喝过某一种茶,对这种茶产生了良好的印象,他们觉得这种茶是适合自己的,觉得没有什么茶比它更好,日后买茶就凭着这种感觉、印象去找某种茶。可是他们往往很难再找到一模一样的茶了,即使他们找到了同样的茶,但他们仍然觉得不是,因为他们凭的是感觉,可是这种感觉和印象并不是衡量的标尺。这种“先入为主”的品茶方法是不适当的,但在生活中往往有不少这样的茶爱好者。

  刚入门道:买新茶

  如果是刚开始对普洱茶收藏有兴趣的话,丘先生建议最好买当年生产的新茶,其价格较低,收藏的成本也低,上当受骗的几率也大大降低。普洱茶的收藏不一定非选择有名的品牌不可,品牌茶叶厂因其多年的制作经验、方法而使得茶叶效果较好,而正规的非品牌茶叶只要存放方法得当,存放环境适宜,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收藏价值。

  如何辨别“师傅茶”

  作为一名茶叶超市的老板,拥有多年品茶经验的丘新生先生与记者谈起他多年来所积累的“茶经”,讲到普洱茶,丘先生提到了一个关于“师傅茶”的概念。或许有人一听“师傅茶”以为就是普洱茶当中的上品,但事实刚好相反,“师傅茶”是指让真正懂得品茶的人受到一定的品茶考验,而且能够让非行家的人容易上当的一种经过“商业化制作”的普洱茶。

  为了让记者能够切身体会到什么叫“师傅茶”,丘先生让记者品尝到在某茶庄出售的自称五年的生普洱。辨别“师傅茶”,主要是靠观茶色、叶色、味道和香气,由于经过“商业化制作”手法也就是人工的“催熟”,普洱茶的叶色、茶色与味道与其年份是不匹配的,香气是缺乏“生气”的。

  喝过这种普洱茶,记者感觉到此茶味道比较醇和,应该是品质比较好的茶。丘先生说,其实该茶是典型的“师傅茶”。普洱茶的年份从叶色上可以猜测出大概的年份,而该普洱茶的从叶色上看还没到五年。从其口感来看,如果是按照传统自然的制作程序制作而成的生普洱其口感一般含有涩味,即使是10年的生普洱气涩味仍不褪,但此茶虽只有已经没有了生茶应有的涩味,而且其味甘正醇和,这证明此茶是经过了人工的“催熟”,口感上似乎是已经超过10年的茶叶了。从其汤色和浓度来看,该普洱茶显青褐色,几乎与正常的十几年生茶一样,也是远远超出了其五年的茶龄。

  经过“揠苗助长”式的“商业化制作”,“师傅茶”已经没有了生普洱的“生气”,是一种“死茶”,品尝它也纯属是欣赏它的口感。正常工序制作而成的生普洱是有生命力的,自然而然会散发出来独有的“生气”,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是缺乏“生气”的“师傅茶”已经没有升值的潜力,失去了其收藏的价值,只有一定的商业饮用价值。所以经过人工的“催熟”的“师傅茶”,给人更加好的口感,更能迎合消费者的要求,给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如果是正常的生普洱,其泡数可达到20至22泡,但“师傅茶”冲到第10泡左右味道已经很淡了,这也是“师傅茶”其中的一个弱点。

  品黎明,悟人生!我们告诉您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普洱茶减肥,美容,保健,泡法,喝法,存储,来源,产地,收藏等知识与资讯。

  收藏得法普洱茶方能越陈越香

  普洱茶很能抓住人们“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饮食时尚心理,是“可饮用的古董”、“不需注明保质期的、收藏得法又可增值的商品茶”,引人注目。

  普洱茶越陈越香价值越高,是有条件的,把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绝对化是不对的。普洱成茶的贮存要在干燥、通风、避光、透气,温度适宜,没有异味的环境里,离开这些条件来谈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不切实际的。构成普洱茶的陈香(韵)的基质在于云南大叶种品系的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脂多糖等陈香主要成分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时间越久其陈香(韵)总量大大减少,成分则增。茶友收藏18年、28年的自然后发酵普洱饼茶口感醇厚、甘和,但前者(18年)更醇厚,后者(28年)更甘和。

  西双版纳茶叶地理志之:景洪勐宋古茶山(开启云南古茶山旅游)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南部大勐龙镇。

  极南第一古茶山。

  简介:位于景洪市南部之勐宋属于大勐龙镇。东与布朗山接壤,南与缅甸交界。勐宋是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勐龙镇距离景洪市区50公里,西接勐海县布朗山乡,东/南面与缅甸接壤,有傣、哈尼、布朗、拉祜等少数民族。勐宋古茶山区主要居住着哈尼族。据当地哈尼族“寨老”说,他们的先民是从勐海南糯山迁徙来的,最早的已有15代。勐宋村委会距离大勐龙镇上约三十公里,现在为砂石路面,2010年四月可通水泥路。

  勐宋古茶山区域:勐宋、曼伞、邦飘3个村委会均有古茶树古茶园资源分布。均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在1500至l8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70%,土壤以红壤为主,表土肥沃,气候温和,降雨适中、光照适宜,适宜茶树的繁育生长。经过普查,共有古茶园共5170亩,年产干毛茶150吨左右。历史上由于古茶山地处澜沧江以南,交通不便,虽有部分茶商马帮来收茶驮茶,但茶叶知名度不高,勐宋茶叶品质优良,清代民国时期就已是普洱茶的原料产地。民国时期经常有茶商马帮到勐宋收购茶叶。

  茶区有不少栽培型野生茶林,为早期布朗族所栽种。野生茶品种中,当地布朗族区分为“苦茶”与“甜茶”,苦茶苦而不化难入喉,一般茶农所采摘制茶的为甜茶类。大叶种野生茶特色: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后段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为味明显、难化。近年因易武茶价高,坊间有以勐宋茶仿冒易武茶销售。

  勐宋11个寨子均有古茶园,古茶园相互交织、连片,总面积5千多亩,古茶树大部分基部围粗50.185厘米之间,主干胸围30—95厘米,树高在2—6米,树冠直径在1.5-6.5米,年产干毛茶在100吨以上。

  勐宋因长期交通不便,因此多样的生物资源得以长期保存。茶叶也是这里老百姓的经济来源。在村委会周围有6个村寨,全部为爱尼族(哈尼)。每家都有大树茶。勐宋还保持着比较完善的民族风俗,具有民族特色。每年还过自己特有节日“嘎汤帕节”。

  2006年6月,勐宋普洱茶在广州茶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后,勐宋古茶价格从原来的每公斤70元左右飚升至最高400元,有的农户仅春茶就卖了10多万元,给茶农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勐宋茶叶种植面积猛增到1万多亩。进入2007年5月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茶叶价格大起大落,勐宋古茶价格急剧回落。令人遗憾的是,正在修建的勐宋水库完工后,将淹没散布水库周围的7000-8000株古茶树。

  最大的几棵古茶树

  阿妈央古茶树I:位于曼家坡坎后山阿妈央,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基部围粗1.32米,树高4.75米,树幅6.1×5.8米,一级分枝3枝,围粗分别为0.6米、0.42米、0.36米,生长势强。叶长椭圆形,长宽18~6.5厘米,叶面平,叶质软,叶色绿,叶尖骤尖,叶齿细锐,芽叶色泽嫩绿,有细微茸毛。

  青蛙池古茶树:位于曼家坡坎后山青蛙池,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基部围粗1.2米,树高3.8米,树幅6~4.9米,最低分枝0.2米,一级分枝3枝,围粗分别为0.8米、0.42米、0.35米。叶椭圆形,长宽14.2~5.4厘米,叶脉8~10对,叶面微隆,叶质硬脆,叶色深绿,叶尖骤尖,叶齿尖锐,芽叶色泽嫩绿,茸毛少。

  曼卖窑大茶树I:位于勐宋村曼窝科、曼卖窑寨子后千亩大茶山路边坡下,乔木型,树姿直立,基部围粗1.2米,主干胸围0.7米,树高6米,树幅5.2~4.1米,分枝密,长势强。叶长椭圆形,长宽17.3x6.8厘米,叶脉10~13对,叶面微隆,叶质较硬,叶色绿,叶尖骤尖、叶齿细锐,芽叶嫩绿,茸毛较多。

  曼卖窑大茶树Ⅲ:位于勐宋村曼窝科、曼卖窑寨子后千亩大茶山路边坡上方,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基部围粗1.85米,树高3.6米,树幅4.2~3.7米,距地面0.2米形成一级分枝2枝,围粗分别为0.78米、0.5米,分枝密,长势强。

  勐龙勐宋古茶山乔木古树茶生茶特点:

  条索:条索\茶梗长

  汤色:金黄透亮

  香气:香气好

  滋味:柔甜、苦涩显,苦重于涩,且苦难化

  回味/生津:回甘尚好,生津一般

  水性:柔而稍薄

  喉韵:层次尚好

  茶韵:水柔香甜,层次感明显

  耐泡度:高

  专家相关评价: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味明显、难化。勐宋古茶园的分布详情:

  村委会位于东经100°35′,北纬21°35′,是哈尼族聚居的边境村寨,其中,大寨、曼家坡坎、曼窝科、曼加干边、曼加角、曼卖窑6个寨子为僾尼人,阿克、丫口两个寨子为阿克人。这些哈尼族(阿卡(Akha)人)要是从勐海南糯山搬迁而来的,最早的已有15代。勐宋村海拔在1500--18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80%,土壤以红壤为主,表土肥沃,气候温和,降雨适中,有利于古茶树的生长。全村8个寨子均有古茶园,各个寨子的古茶园又多穿插、交织在一起,大小共有9个片区,总面积3670亩,年产干毛茶在100吨以上。

  第一片区位于曼家坡坎寨子后山坡,海拔1600米,有坡地混林茶园100亩,全部属于曼家坡坎。茶树密度每亩38株,最大一株基部围粗0.56米,主干胸围0.33米,树高3.58米,树幅3.03×2.42米。这片茶树当地人称之为甜茶,实属于栽培型的普洱茶种(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茶园据当地人回忆已有100年历史。

  第二片区位于曼家坡坎寨子后青蛙池至阿妈央一带,海拔1605米,有坡地混林茶园600亩,全部属于曼家坡坎。茶树密度每亩47株,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32米,距地面0.10米形成三分枝,围粗分别为0.60米、0.42米、0.36米,树高4.75米,树幅6.1×5.8米。这片茶树当地人称为苦茶,又叫野茶,品种归属尚待鉴定,其利用历史已有200年。这些茶树生长势强,分枝多而密,树幅宽大,产量较高。毛茶由福建茶商收购,据说福建有些地方的人偏爱这种苦茶。

  第三片区位于勐宋村口公路上方茶叶初制所周围,海拔1600米,有缓坡茶园400亩,分属于曼加角、大寨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41株,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19米,距地面0.10米形成2分枝,围粗分别为0.90米、0.61米,树高5.4米,树幅6.2×5.4米,部分分枝已半枯。这片古茶园属于普洱茶种,培育历史据村民世系及古茶树生长状况分析,应在200年左右。但茶园内高大乔木较少,且邻近公路,茶园生态环境较差。

  第四片区位于曼卖窑村附近池潭边,海拔1600米,有坡地混林茶园250亩,分属于曼卖窑和大寨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32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茶树位于大路边菜地内,其基部围粗0.90米,主干胸围0.80米,最低分枝距地面2.2米,树高4.8米,树幅3.7×2.8米,树势较弱。这片茶园古茶树上有较多的苔藓、兰科等附生植物,茶树树势普遍较弱,有的茶树枝干砍伐较严重,虽有采摘利用,但产量较低。茶园培育历史约为200年。

  第五片区位于曼窝科后山大茶山,海拔在1650--1780米之间,有坡地混林茶园1500亩,是勐宋最大的一片连片古茶园,分属于曼窝科、曼加角、曼卖窑、曼加干边、大寨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52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85米,距地面0.20米形成二分枝,围粗分别为0.78米和.50米,树高3.6米,树幅4.2×3.7米。在这株古茶树附近有两个僾尼族妇女在采茶,其中一个78岁的老人向我们口述了父子联名的僾尼族世系共13代,第一代开始种茶,按平均每代20年计,已有260年。这片古茶园茶树生长势较强,生态环境也较好,单产较高。

  第六片区位于勐宋坝子对面的那曲努把,海拔1650米,有坡地混林茶园350亩,主要属于大寨、曼加干边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51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12米,主干胸围0.76米,最低分枝0.80米,树高5.7米,树幅5.3×4.3米,茶树树势中等,茶园培育历史约为200年。

  第七片区位于勐宋水库两旁茂密的森林中,海拔1650米,共有坡地茶园250亩,属于曼卖窑、大寨两个寨子。茶树密度每亩80株,品种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基部围粗0.75米,主干胸围0.64米,树高2.85米,树幅2.04×1.75米,茶园培育历史已有100多年。

  第八片区为阿克村茶园。海拔1680米,共有古茶园150亩,培育历史为100多年。

  第九片区为丫口村茶园,海拔1700米,共有古茶园70亩,培育历史为100多年。。

  勐宋茶叶加工以手工加工晒青毛茶为主,现建有两个茶叶初制所,除晒青外,也少量加工烘青绿茶。茶叶饮用方式以泡饮为主,部分村寨老人保留有煮饮的传统。

  2,曼伞古茶园:

  曼伞老寨位于东经100°37′,北纬21°38′,地处勐龙至勐宋公路边,海拔1251米,为布朗族村寨。古茶园位于老寨后山,土壤以砖红壤为主,总面积700多亩,为老寨、新寨所共有。为坡地混林茶园,土壤砖红壤,最大一株古茶树基部围粗0.80米,主干胸围0.80米,树高3.1米。古茶树多为主干砍伐后重新萌发的次生枝,茶树密度为每亩95株,最大一株古茶树基部围粗0.80米,主干胸围0.80米,树高3.1米,树幅2.4×2.2米,古茶树树势衰老,主干已有部分枯朽。这片古茶园属普洱茶种,原为坡地混林茶园,但现在靠近村寨的一部分已改为梯地,且茶园内原有的高大乔木已遭砍伐,古茶树的生长明显衰弱。这片古茶园的历史,据该村布朗族所言是其先民种植,我们走访了一个100多岁的布朗族老人,她说她父母从外地迁来时就已有茶树了。该村缅寺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布朗族因有缅寺而从各地搬迁而来。因此,结合布朗族信奉小乘佛教的历史来分析,曼伞古茶园的历史应在200-300年间。曼伞无茶叶初制所,茶叶加工全靠手工揉制,产量较低。曼伞布朗族喜爱饮茶,甚至百岁老人亦离不开茶。茶以泡饮为主。

  3、班飘村怕冷古茶园

  班飘村委会怕冷老寨(一队)位于东经100°32′,北纬21°53′,海拔1335米,亦为布朗族村寨。古茶园位于老寨一侧山坡及山谷内,茶园土壤为砖红壤,茶园内有一些高大乔木,甚至还有多株巨大的榕树。茶园总面积达800亩,为怕冷一队、二队、三队三个布朗族寨子所共有。茶树密度为每亩85株,其中最大一株位于老寨缅寺下方,与高大的榕树和菠萝蜜树相邻。这株古茶树基部围粗1.15米,距地面0.2米形成3分枝,围粗分别为0.80米、0.64米、0.55米、树高3.7米,树幅4.7×4.4米,分枝较多,但部分枝干已枯老中空。古茶园培育历史据村中一位70多岁的老人讲,是他爷爷那一代人所种植,距今有150年左右。怕冷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茶叶加工全靠手工揉制晒青毛茶,产量较低。饮茶方式亦以泡饮为主。

  普洱茶是属后发酵茶,随着时间的过去,普洱茶自身会发生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滋味会变越来越醇厚。许多朋友家里都会适量存放普洱茶,究竟怎样才能存好呢?怎样才不会让普洱茶变味呢?我们来讨论一下。

  依我看来无论家里的普洱茶是散茶还是紧压茶、熟茶还是生茶、大量还是小量都应该按包装上的存放说明去做就可以了。如果你收藏的茶比较多或有更高的要求,则可以用一些器皿来存放例如紫砂容器或陶瓷容器,当然你还可以用纸皮箱。

  紫砂用具历来都是以茶相伴而生的,平时我们泡茶,最好的茶具也应该是紫砂茶具。紫砂茶具有其透气,还有就是越用越好的特点,用来存放普洱茶也是最好的容器,只是现在的紫砂缸造价较高。如果觉得紫砂容器较贵,可以使用陶罐,相对于紫砂容器则便宜很少,当然效果也会差一些,但这个对于普通的收藏爱好者而言也是足够的。

  对于散茶而言,如果想长久存放普洱散茶,则紫砂容器是最好的选择,而其它的容器都相对较差,所以只建议用紫砂容器。使用这些容器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新买回来的容器一定要进行清洗,首先支除容器本身的污染源。方法可以用清水与热水反复清洗,又或者用一些低档茶叶煮水清洗,清洗后晾干。在放茶之后,也可以放一些竹碳在里面,然后再放茶。放茶的时候可以将茶的件包装(桶包装)上的笋壳拆走,笋壳毕竟是植物体,容易招惹虫子;连着内包棉纸以饼(砖)为单位一起放进去。

  对于家庭个人藏茶而言,其实用纸箱是最实用的一种方法,虽然纸箱存茶的优点比不上紫砂容器,但其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来纸箱比较容易得到而是免费的,二来纸箱也方便在家里存放,不太占地方。

  纸箱收藏普洱茶也得注意纸箱本身的异味,所以拿回来的纸箱的原来的用途要了解清楚,如果有异味最好放置一段时间,让异味散去后再存放普洱茶。纸箱存放普洱茶,建议只存放紧压茶,存放在纸箱的茶建议整桶存放,不要拆散,对于一些只有几饼的,可以先用纸信封装好再放。留意存放时天气是否潮湿,在南方湿气重容易弄湿纸皮。

  当前普洱茶原件包装通常是以竹箩和纸箱包装,如果购买的普洱茶是以整件为单位的话,则存放时就很简单,以整件原包装架高存放。最后生熟普洱茶最好分开存放。

  注意:塑料袋并不适合长时间存放,切勿用铁皮的月饼盒或装其他的铁盒存放!!

  怎样收藏存储普洱茶?

  普洱茶越陈越香,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普洱茶年代越久价格越高,口感越好。品质好的普洱茶,每年能以10%至15%的增长率升值。云南西双版纳某厂出品7542号常规茶(干仓货),当时一饼(七两茶)才卖10元,6年后升到了150多元。一块重350克、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饼,身价甚至贵过一辆本田车。“越陈越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决定于储存的环境、茶的本质特性、陈放的年限等。由于茶叶的特殊性,其存放年限只能通过茶家品尝断定,没有统一标准。更有许多不法厂商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湿仓存茶,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加速陈化炮制。

  据普洱茶收藏人士表示,收藏普洱茶饼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区分生茶和老茶。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以青饼、生茶为主,即未经过人工发酵工序,把采来的茶青萎凋、晒干、蒸压成型后干燥而成的饼茶、散茶称为生茶(青饼普洱),让其与空气接触,自然变化而产生后发酵,储存时间越长,茶质越醇。而通过加温渥堆技术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下使茶叶发酵做成的叫熟茶(熟饼普洱)。熟茶的发酵已经定性,储存时间长短不会改变茶质本身。其次,要辨别储藏位置。

  1、必须在干仓陈化

  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茶喜蒻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冷湿”。《茶录》宋?蔡襄着。干仓指茶叶在湿度、温度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为了获取利润,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加速陈化。

  2、温度不可骤然变化

  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熟普,此种情形在香港的茶库时有发生。

  3、避免杂味感染

  茶叶是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因外,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喜蒻叶而畏香药”。宋?蔡襄著;“喜清凉而恶蒸郁。喜清独而忌香臭”。明?闻龙著;“茶性淫,易于染着。区论腥秽有气之物。不得与之近。即名香亦不宜相襟”。《茶解》明?罗廪。

  4、利用竹箬包装

  “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茶疏》明?许次纾。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常有人将已打开了的老茶,改用较低劣品质的塑料纸重包,时间一久,就会发出异味,直接破坏了普洱茶品味。

  5、注意茶龄寿命

  普洱茶年代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品黎明,悟人生!我们告诉您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普洱茶减肥,美容,保健,泡法,喝法,存储,来源,产地,收藏等知识与资讯。

  普洱茶收藏和投资必读

  一、选购普洱茶时应注意些什么?

  普洱茶在茶菁原料上有乔木和灌木之分,在年限上有新茶和老茶之分,在发酵转化上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在口感上又有清香、樟香、荷香、枣香、参香、陈香之分,存储中有干仓和湿仓之分。这些区分使普洱茶的价格、口感、功效上各有不同。目前市场上普洱茶品种较多,良莠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应加甄别:

  <1>乔木普洱茶树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树龄在500年以上,和樟树等多树种混生,构成完整的植物生态系统,不施肥不用杀虫剂,营养成分充足,增值潜力大,但价格较高,适宜经济条件较宽裕的人士品用;

  <2>普洱茶按茶区和级别等级不同,口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苦涩重、有的淡青香、有的生津强有的茶气温和。但都应汤色清澈,口感甘甜润滑,气味自然;

  <3>生茶茶气重、去油腻效果好,但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适宜胃功能较好,身体肥胖,血脂血压较高的人士饮用;熟茶茶气温和,润滑细腻、温胃暖胃、通便利尿、瘦身养颜,适宜所有人群饮用;

  <4>普洱茶的增值潜力大,收藏普洱茶确实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收藏时一定要选择茶质好的乔木大树茶并由品牌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茶品;

  <5>年限久的普洱茶确实口感好、品味高,但市场上老茶的品种和数量是及其有限的,而且价格极其高昂。为追求利润,一些不法商人采取各种手段制作假老茶,由于一般人很难在外观上辨别真伪,其欺骗性很强。因此不要盲目的追求老茶,应多看多问多交流,或在信誉好的商家定向购买。

  <6>纯正的普洱茶是不添加任何色素、调味剂和香料的。

  我们建议您购茶时以清纯正气作评鉴标准:一是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杂味。二是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三是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于潮湿处。四是气:品其汤,口味温和,不可五味杂陈。但无论选购哪种茶品,都应到信誉好的专卖店,这样的店内种类齐全,品质有保证。

  二、平时如何存放普洱茶?

  在各种茶叶中,普洱茶的保存条件是较宽松的。一般家庭储存普洱茶并不困难:如果存放紧压茶,不要拆包装;如果是散茶,建议最好存放在紫砂罐里,只要不受阳光直射,环境清洁卫生、通风透气,湿度不要太大即可,但一定要远离污染源或其它味源如香皂、化妆品等。

  三、普洱茶的主要茶山有哪几座,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这12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各有不同。先看江内六座:

  (1)、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目前上述六大茶山的产茶量已渐少,产茶重心已移至江外六大茶山:

  (1)、南糯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布郎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达山: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铭茶案坊)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峤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5)、勐宋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6)、惠明景迈山: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生物俗称螃蟹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和糖尿病较有效。

  四、乔木茶树有那些品种?

  据植物研究专家证明,云南的乔木茶树有四个变种:皋芦变种,德宏变种,云南变种,白毛茶变种。以叶种区分:有乔木大叶、乔木中叶、乔木小叶三个品种。

  五、乔木茶树的生长环境有何要求?

  茶树属于酸性植物,对土壤酸碱度比较敏感,宜于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PH值4.5-6.5为适宜。茶树喜湿爱暖,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是20-25度,日平均温度低于10度或高于35度的地区都不宜种植茶树。西双版纳地区在海拔800-1800米之间,高山雾多,雨水充足,年降雨水量1300-1800毫米,生态系统完整,正是因为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才使普洱茶具有了独特而丰富的口感和健康功效及收藏价值。

  六、茶树有花吗,是否可以饮用?

  茶树有花,开的是白色的花,花蒂象丁香,花瓣有五片,当地人俗称火把花,疯婆娘花。茶花可以饮用,而且香气醇厚,口感润滑,但冲泡次数没有茶叶次数多。

  七、已发现的最古老的茶王树有多少年了,生长在什么地方?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王树树龄高达1800余年,树高32.12米,根部直径2.9米,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所发现的一株最大的茶树之王。位于勐海县巴达区贺松乡的大黑山。因遭雷击,从32.12为变成了现在的14米。

  八、野生茶树的茶能喝吗?

  野生茶树的茶能喝,但是苦涩味浓,没经过驯化管理,所含营养成份较少。野生茶王树的茶叶现在已不允许采摘,为保护茶王树,当地居民已自发组织起来看护。

  九、什么是螃蟹角?

  螃蟹角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但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螃蟹的脚。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较好。

  十、普洱茶主要成份有哪些?

  乔木普洱茶树由于有它优越的生长环境和漫长的生长时间,内含物质及其丰富。其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糖类、有机酸、脂质、茶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是普洱茶造福人类的基础。

  十一、以前普洱茶在内地为何了解的人较少?

  普洱茶作为茶文化的代表,大概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但在以前,内地知道并了解普洱茶的人却很少。究其原因有很多:一是普洱茶原产于云南边陲,所产茶品一直通过茶马古道运往西藏和东南亚等地区,部分茶叶经过长途跋涉进入内地也只能供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享用,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二是普洱茶一直产量不大,至今仍供不应求,绝大部分产品销到港、台、东南亚和广东一带,因此厂家也没有重视普洱茶的宣传推广;三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致使普通百姓把普洱茶与富商和皇亲国戚联系在一起,一提到普洱茶就感觉可望不可及,认为价格贵消费不起,这样在心理上与普洱茶形成了一定的距离;四是过去内地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低,健康保健意识差;五是生活习惯和饮茶习惯不同,把喝茶单单作为解渴之用,没有把饮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养生休闲的一部分、社会交往的一部分。

  十二、普洱茶的价格会逐年上涨吗?

  在近一个时期内,普洱茶的价格是呈上升趋势的。普洱茶是纯绿色生态食品,它内含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效是其它任何茶叶所不能比拟的,但和其它茶叶的价格比较,普洱茶的价格定位就显得偏低了。普洱茶的原料尤其是乔木茶的原料有限,随着人们对普洱茶优良品质的认同,市场的需求会急剧扩大,供求矛盾也会导致普洱茶价格的上涨。还有一个重要的也是导致普洱茶涨价的主要原因就是原料价格的上涨。乔木茶树都种植在高山森林里,那里山寨的少数民族山民们市场经济意识也在迅速增强,各厂家争购原料也使他们看到了手中茶叶的价值,2005年乔木茶树茶叶的收购价格就比2004年上涨了一倍多,过去的低价原料不会再有了。

  十三、熟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特别受消费者喜爱?

  熟茶确实有独到之处,它条索整洁秀直,汤色红浓剔透,口感甘甜、细柔、润滑,其荷香、枣香、参香使人垂涎欲滴。能有如此诱人的品质,其生产工艺自然是匠心独具。更主要的是茶厂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渥堆发酵的工艺流程组织生产,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量使用了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对培养真菌、增湿用水、温度控制、翻堆时机等都用最佳的数据控制,使得其产品各批次的一致性得以保证。

  十四、贡茶有什么特色?

  据史料记载,清、明两朝皇帝对金瓜贡茶的品质情有独衷,每年都由朝廷拨重金收购,并定为宫廷御用品,民间不可得也。至今故宫博物院里还珍藏着道光和光绪年间的两个金瓜贡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宝级文物。现在金瓜贡茶是福海茶厂的独家产品,它有两种规格。一个是供收藏和陈列用的五件一套的产品,重14公斤;另一种是供日常饮用和馈赠之用的小型瓜样茶,重200克。它的特点可概况为:品级顶尖数量稀少,加工(铁观音)困难成本高昂,汤色之美口感之佳难于言表。它是用级别最高的乔木细嫩芽头为原料,经渥堆发酵后一根根拣出金毫,再由技艺精湛的老茶人用手工制作完成。这种金瓜茶的年产量极其有限,一般在成吨原料中只能挑选出一公斤可用于制作金瓜的材料。

  十五、普洱茶为什么特别经久耐泡?

  所谓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十六、喝普洱茶会上瘾吗?

  大部份常喝普洱茶的人士说喝普洱茶上瘾,一天不喝就感觉不舒服,很多接触普洱茶时间不长的人也说,喝了普洱茶就再也不想喝其它茶了。这是因为喝普洱茶上瘾了吗?其实不是上瘾,而是普洱茶的优良品质对人们的吸引和丰富的保健功效在起作用。普洱茶由于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加工(铁观音)工艺,它所内含的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确实比其它茶种丰富的多。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在不知不觉间对人各部位器官和肌体进行着修复和养护,使人感觉到精神振作、周身舒畅,同时它美丽的汤色、滑润甘甜的口感也是吸引人门喜爱。

  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茶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古时已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神农尝百草》)的记载,可见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今日,人们已经培育制作出六大系数千个品种的茶,铁观音、乌龙茶、龙井、碧螺春、大红袍等品种已经深入人心,每种茶以其不同的味道与形态,吸引着千千万万茶爱好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加重,人们每日匆匆忙忙地过生活,根本就来不及停下脚步去享受生活的乐趣,重视一下现代生命中所缺乏的元素,例如健康。幸好喝茶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还没有被人们完全遗忘,人们在工作之余也会上上茶楼喝喝茶或者摆一方茶桌三五知己品品功夫茶,生活中有点茶味也是不错的。

  近两年,普洱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茶友。关于普洱茶的优劣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能靠个人的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而成的标尺。一位老资格的对茶叶有独特见解的茶友说,普洱茶犹如人的面孔,人的面孔各有特点,而普洱茶也有千姿百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茶叶会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品种的普洱茶制成后也会因为存放的环境而有所区别。

  普洱茶需经过采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筛选分类、紧压成型等制作工序,然后利用储存环境最终形成不同品种的普洱茶,而这一过程的空间、温度、湿度、水热等因素都能影响到普洱茶的品质,所以普洱茶又存在着无限的变数。当然,如果存放的环境较理想的话,茶的质量是能得到保证的。

  普洱茶按照树种可以分为乔木型和灌木型、大叶种和小叶种;按照形状可以分为饼形、沱形、砖形、柱形、蘑菇形等;按等级分可以分为特级、一到十级;按照制作过程可以分为生茶、熟茶和渥堆茶;按照种植地形可分为台地差和基地茶。

  有人说,普洱茶的香和色是一个谜,而这个谜正是普洱茶的迷人之处。喝茶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选茶要注意清、纯、正、气的四大要诀和六不政策。

  一位茶友说,要真正品出普洱茶的味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茶是有生命力的,需要细斟慢酌的耐心。或许人们是应该暂时抛下永远也没有终止的工作,静下心来细细品尝茶的味道了。

  在拥有数千年茶文化历史的中国,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中不难看出中国人自古以来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茶马古道的故事更增添其神秘感。近几年普洱茶可以说风靡全国,当人们发掘出普洱茶的闪光点之时,普洱茶成为了众星捧月般的宠儿。普洱茶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茶?它为何能够让人欢喜让人珍惜?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走近普洱茶吧……过往普洱茶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被人称为“垃圾茶”,但是近几年来普洱茶越来越受到人们大众的欢迎,其身价也随着这股热潮扶摇直上。个中有些什么原因呢?

  普洱茶受宠的原由

  拥有多年茶叶经营经验的朝天岩名茶超市的丘新生先生说,普洱茶近年被“炒”得十分热,一是普洱茶本身的功效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多人喜爱普洱茶;二是商家趁着这股潮流“炒茶”;三是普洱茶收藏爱好者增多。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普洱茶具有调节人体代谢功能,增强免疫能力,以及预防多种疾病的保健作用。特别是云南普洱茶中含有的茶多酚、茶多糖、叶绿素、维生素等成分,能够阻碍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胆固醇排泄,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减肥瘦身等多种功效。这是停下脚步重视身体健康的人们喜爱普洱茶的重要原因。

  过去普洱茶一直沉没在众多人们喜爱的茶叶品种之下,悄无声息,可是普洱茶经过商业包装之后如睡莲般浮出水面,身价猛升,成为新一代茶叶宠儿,不能不说商家的商业炒作造成的。

  喝普洱茶的人多了,自然不乏普洱茶爱好者,时下收藏之风越吹越猛,众多普洱茶爱好者成为了普洱茶收藏者。普洱茶的收藏不像古玩收藏那么有限,一旦收藏就肯定是以几十、几百、甚至是吨为单位来大批量收藏。到这个年月,古董级的普洱茶不多,昂贵的收藏价格对市场价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普洱茶价格大涨

  广州芳村的茶叶市场几乎是全中国最大最集中的茶叶市场,就连云南本地商家也到这里进货。丘先生说,他一直以来都是从那里进货的,目睹了普洱茶叶市场的兴起和兴旺,以前进货一般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甚至可以佘账,可是普洱茶成热门之后,就得先给了钱再给货,而且经常要排队候货,有时有钱也不一定买到心水货。

  普洱茶的价格在几年之内连跳几级,如勐海茶厂某种型号的普洱茶,在1997年进货价是7元一饼,可是到了2006年年末其进货价已经涨到150元。再如另一种型号普洱茶,去年3月份出第一批新茶时进货价为38元一块茶饼(约七两),到了今年3月份,同样茶叶的进货价竟涨到了140元。

  批发价格不菲,零售价格就更加让人咋舌了,所以现在不少茶友跨越了零售茶商这个中介,直接到茶叶批发市场以批发价买入,省下了不少钱,直接对零售茶商产生了打击。新生的茶叶超市是一种新颖的茶叶零售方式,它以较低的价位就可以享受到比较高品质的茶叶,对茶友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种经营方式在番禺还属凤毛麟角。

  买茶误区:先入为主

  有些人买茶会出现“先入为主”的现象,他们喝过某一种茶,对这种茶产生了良好的印象,他们觉得这种茶是适合自己的,觉得没有什么茶比它更好,日后买茶就凭着这种感觉、印象去找某种茶。可是他们往往很难再找到一模一样的茶了,即使他们找到了同样的茶,但他们仍然觉得不是,因为他们凭的是感觉,可是这种感觉和印象并不是衡量的标尺。这种“先入为主”的品茶方法是不适当的,但在生活中往往有不少这样的茶爱好者。

  刚入门道:买新茶

  如果是刚开始对普洱茶收藏有兴趣的话,丘先生建议最好买当年生产的新茶,其价格较低,收藏的成本也低,上当受骗的几率也大大降低。普洱茶的收藏不一定非选择有名的品牌不可,品牌茶叶厂因其多年的制作经验、方法而使得茶叶效果较好,而正规的非品牌茶叶只要存放方法得当,存放环境适宜,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收藏价值。

  如何辨别“师傅茶”

  作为一名茶叶超市的老板,拥有多年品茶经验的丘新生先生与记者谈起他多年来所积累的“茶经”,讲到普洱茶,丘先生提到了一个关于“师傅茶”的概念。或许有人一听“师傅茶”以为就是普洱茶当中的上品,但事实刚好相反,“师傅茶”是指让真正懂得品茶的人受到一定的品茶考验,而且能够让非行家的人容易上当的一种经过“商业化制作”的普洱茶。

  为了让记者能够切身体会到什么叫“师傅茶”,丘先生让记者品尝到在某茶庄出售的自称五年的生普洱。辨别“师傅茶”,主要是靠观茶色、叶色、味道和香气,由于经过“商业化制作”手法也就是人工的“催熟”,普洱茶的叶色、茶色与味道与其年份是不匹配的,香气是缺乏“生气”的。

  喝过这种普洱茶,记者感觉到此茶味道比较醇和,应该是品质比较好的茶。丘先生说,其实该茶是典型的“师傅茶”。普洱茶的年份从叶色上可以猜测出大概的年份,而该普洱茶的从叶色上看还没到五年。从其口感来看,如果是按照传统自然的制作程序制作而成的生普洱其口感一般含有涩味,即使是10年的生普洱气涩味仍不褪,但此茶虽只有已经没有了生茶应有的涩味,而且其味甘正醇和,这证明此茶是经过了人工的“催熟”,口感上似乎是已经超过10年的茶叶了。从其汤色和浓度来看,该普洱茶显青褐色,几乎与正常的十几年生茶一样,也是远远超出了其五年的茶龄。

  经过“揠苗助长”式的“商业化制作”,“师傅茶”已经没有了生普洱的“生气”,是一种“死茶”,品尝它也纯属是欣赏它的口感。正常工序制作而成的生普洱是有生命力的,自然而然会散发出来独有的“生气”,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是缺乏“生气”的“师傅茶”已经没有升值的潜力,失去了其收藏的价值,只有一定的商业饮用价值。所以经过人工的“催熟”的“师傅茶”,给人更加好的口感,更能迎合消费者的要求,给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如果是正常的生普洱,其泡数可达到20至22泡,但“师傅茶”冲到第10泡左右味道已经很淡了,这也是“师傅茶”其中的一个弱点。

  品黎明,悟人生!我们告诉您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普洱茶减肥,美容,保健,泡法,喝法,存储,来源,产地,收藏等知识与资讯。

  收藏得法普洱茶方能越陈越香

  普洱茶很能抓住人们“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饮食时尚心理,是“可饮用的古董”、“不需注明保质期的、收藏得法又可增值的商品茶”,引人注目。

  普洱茶越陈越香价值越高,是有条件的,把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绝对化是不对的。普洱成茶的贮存要在干燥、通风、避光、透气,温度适宜,没有异味的环境里,离开这些条件来谈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不切实际的。构成普洱茶的陈香(韵)的基质在于云南大叶种品系的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脂多糖等陈香主要成分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时间越久其陈香(韵)总量大大减少,成分则增。茶友收藏18年、28年的自然后发酵普洱饼茶口感醇厚、甘和,但前者(18年)更醇厚,后者(28年)更甘和。

  西双版纳茶叶地理志之:景洪勐宋古茶山(开启云南古茶山旅游)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南部大勐龙镇。

  极南第一古茶山。

  简介:位于景洪市南部之勐宋属于大勐龙镇。东与布朗山接壤,南与缅甸交界。勐宋是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勐龙镇距离景洪市区50公里,西接勐海县布朗山乡,东/南面与缅甸接壤,有傣、哈尼、布朗、拉祜等少数民族。勐宋古茶山区主要居住着哈尼族。据当地哈尼族“寨老”说,他们的先民是从勐海南糯山迁徙来的,最早的已有15代。勐宋村委会距离大勐龙镇上约三十公里,现在为砂石路面,2010年四月可通水泥路。

  勐宋古茶山区域:勐宋、曼伞、邦飘3个村委会均有古茶树古茶园资源分布。均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在1500至l8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70%,土壤以红壤为主,表土肥沃,气候温和,降雨适中、光照适宜,适宜茶树的繁育生长。经过普查,共有古茶园共5170亩,年产干毛茶150吨左右。历史上由于古茶山地处澜沧江以南,交通不便,虽有部分茶商马帮来收茶驮茶,但茶叶知名度不高,勐宋茶叶品质优良,清代民国时期就已是普洱茶的原料产地。民国时期经常有茶商马帮到勐宋收购茶叶。

  茶区有不少栽培型野生茶林,为早期布朗族所栽种。野生茶品种中,当地布朗族区分为“苦茶”与“甜茶”,苦茶苦而不化难入喉,一般茶农所采摘制茶的为甜茶类。大叶种野生茶特色: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后段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为味明显、难化。近年因易武茶价高,坊间有以勐宋茶仿冒易武茶销售。

  勐宋11个寨子均有古茶园,古茶园相互交织、连片,总面积5千多亩,古茶树大部分基部围粗50.185厘米之间,主干胸围30—95厘米,树高在2—6米,树冠直径在1.5-6.5米,年产干毛茶在100吨以上。

  勐宋因长期交通不便,因此多样的生物资源得以长期保存。茶叶也是这里老百姓的经济来源。在村委会周围有6个村寨,全部为爱尼族(哈尼)。每家都有大树茶。勐宋还保持着比较完善的民族风俗,具有民族特色。每年还过自己特有节日“嘎汤帕节”。

  2006年6月,勐宋普洱茶在广州茶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后,勐宋古茶价格从原来的每公斤70元左右飚升至最高400元,有的农户仅春茶就卖了10多万元,给茶农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勐宋茶叶种植面积猛增到1万多亩。进入2007年5月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茶叶价格大起大落,勐宋古茶价格急剧回落。令人遗憾的是,正在修建的勐宋水库完工后,将淹没散布水库周围的7000-8000株古茶树。

  最大的几棵古茶树

  阿妈央古茶树I:位于曼家坡坎后山阿妈央,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基部围粗1.32米,树高4.75米,树幅6.1×5.8米,一级分枝3枝,围粗分别为0.6米、0.42米、0.36米,生长势强。叶长椭圆形,长宽18~6.5厘米,叶面平,叶质软,叶色绿,叶尖骤尖,叶齿细锐,芽叶色泽嫩绿,有细微茸毛。

  青蛙池古茶树:位于曼家坡坎后山青蛙池,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基部围粗1.2米,树高3.8米,树幅6~4.9米,最低分枝0.2米,一级分枝3枝,围粗分别为0.8米、0.42米、0.35米。叶椭圆形,长宽14.2~5.4厘米,叶脉8~10对,叶面微隆,叶质硬脆,叶色深绿,叶尖骤尖,叶齿尖锐,芽叶色泽嫩绿,茸毛少。

  曼卖窑大茶树I:位于勐宋村曼窝科、曼卖窑寨子后千亩大茶山路边坡下,乔木型,树姿直立,基部围粗1.2米,主干胸围0.7米,树高6米,树幅5.2~4.1米,分枝密,长势强。叶长椭圆形,长宽17.3x6.8厘米,叶脉10~13对,叶面微隆,叶质较硬,叶色绿,叶尖骤尖、叶齿细锐,芽叶嫩绿,茸毛较多。

  曼卖窑大茶树Ⅲ:位于勐宋村曼窝科、曼卖窑寨子后千亩大茶山路边坡上方,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基部围粗1.85米,树高3.6米,树幅4.2~3.7米,距地面0.2米形成一级分枝2枝,围粗分别为0.78米、0.5米,分枝密,长势强。

  勐龙勐宋古茶山乔木古树茶生茶特点:

  条索:条索\茶梗长

  汤色:金黄透亮

  香气:香气好

  滋味:柔甜、苦涩显,苦重于涩,且苦难化

  回味/生津:回甘尚好,生津一般

  水性:柔而稍薄

  喉韵:层次尚好

  茶韵:水柔香甜,层次感明显

  耐泡度:高

  专家相关评价: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味明显、难化。勐宋古茶园的分布详情:

  村委会位于东经100°35′,北纬21°35′,是哈尼族聚居的边境村寨,其中,大寨、曼家坡坎、曼窝科、曼加干边、曼加角、曼卖窑6个寨子为僾尼人,阿克、丫口两个寨子为阿克人。这些哈尼族(阿卡(Akha)人)要是从勐海南糯山搬迁而来的,最早的已有15代。勐宋村海拔在1500--18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80%,土壤以红壤为主,表土肥沃,气候温和,降雨适中,有利于古茶树的生长。全村8个寨子均有古茶园,各个寨子的古茶园又多穿插、交织在一起,大小共有9个片区,总面积3670亩,年产干毛茶在100吨以上。

  第一片区位于曼家坡坎寨子后山坡,海拔1600米,有坡地混林茶园100亩,全部属于曼家坡坎。茶树密度每亩38株,最大一株基部围粗0.56米,主干胸围0.33米,树高3.58米,树幅3.03×2.42米。这片茶树当地人称之为甜茶,实属于栽培型的普洱茶种(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茶园据当地人回忆已有100年历史。

  第二片区位于曼家坡坎寨子后青蛙池至阿妈央一带,海拔1605米,有坡地混林茶园600亩,全部属于曼家坡坎。茶树密度每亩47株,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32米,距地面0.10米形成三分枝,围粗分别为0.60米、0.42米、0.36米,树高4.75米,树幅6.1×5.8米。这片茶树当地人称为苦茶,又叫野茶,品种归属尚待鉴定,其利用历史已有200年。这些茶树生长势强,分枝多而密,树幅宽大,产量较高。毛茶由福建茶商收购,据说福建有些地方的人偏爱这种苦茶。

  第三片区位于勐宋村口公路上方茶叶初制所周围,海拔1600米,有缓坡茶园400亩,分属于曼加角、大寨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41株,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19米,距地面0.10米形成2分枝,围粗分别为0.90米、0.61米,树高5.4米,树幅6.2×5.4米,部分分枝已半枯。这片古茶园属于普洱茶种,培育历史据村民世系及古茶树生长状况分析,应在200年左右。但茶园内高大乔木较少,且邻近公路,茶园生态环境较差。

  第四片区位于曼卖窑村附近池潭边,海拔1600米,有坡地混林茶园250亩,分属于曼卖窑和大寨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32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茶树位于大路边菜地内,其基部围粗0.90米,主干胸围0.80米,最低分枝距地面2.2米,树高4.8米,树幅3.7×2.8米,树势较弱。这片茶园古茶树上有较多的苔藓、兰科等附生植物,茶树树势普遍较弱,有的茶树枝干砍伐较严重,虽有采摘利用,但产量较低。茶园培育历史约为200年。

  第五片区位于曼窝科后山大茶山,海拔在1650--1780米之间,有坡地混林茶园1500亩,是勐宋最大的一片连片古茶园,分属于曼窝科、曼加角、曼卖窑、曼加干边、大寨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52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85米,距地面0.20米形成二分枝,围粗分别为0.78米和.50米,树高3.6米,树幅4.2×3.7米。在这株古茶树附近有两个僾尼族妇女在采茶,其中一个78岁的老人向我们口述了父子联名的僾尼族世系共13代,第一代开始种茶,按平均每代20年计,已有260年。这片古茶园茶树生长势较强,生态环境也较好,单产较高。

  第六片区位于勐宋坝子对面的那曲努把,海拔1650米,有坡地混林茶园350亩,主要属于大寨、曼加干边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51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12米,主干胸围0.76米,最低分枝0.80米,树高5.7米,树幅5.3×4.3米,茶树树势中等,茶园培育历史约为200年。

  第七片区位于勐宋水库两旁茂密的森林中,海拔1650米,共有坡地茶园250亩,属于曼卖窑、大寨两个寨子。茶树密度每亩80株,品种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基部围粗0.75米,主干胸围0.64米,树高2.85米,树幅2.04×1.75米,茶园培育历史已有100多年。

  第八片区为阿克村茶园。海拔1680米,共有古茶园150亩,培育历史为100多年。

  第九片区为丫口村茶园,海拔1700米,共有古茶园70亩,培育历史为100多年。。

  勐宋茶叶加工以手工加工晒青毛茶为主,现建有两个茶叶初制所,除晒青外,也少量加工烘青绿茶。茶叶饮用方式以泡饮为主,部分村寨老人保留有煮饮的传统。

  2,曼伞古茶园:

  曼伞老寨位于东经100°37′,北纬21°38′,地处勐龙至勐宋公路边,海拔1251米,为布朗族村寨。古茶园位于老寨后山,土壤以砖红壤为主,总面积700多亩,为老寨、新寨所共有。为坡地混林茶园,土壤砖红壤,最大一株古茶树基部围粗0.80米,主干胸围0.80米,树高3.1米。古茶树多为主干砍伐后重新萌发的次生枝,茶树密度为每亩95株,最大一株古茶树基部围粗0.80米,主干胸围0.80米,树高3.1米,树幅2.4×2.2米,古茶树树势衰老,主干已有部分枯朽。这片古茶园属普洱茶种,原为坡地混林茶园,但现在靠近村寨的一部分已改为梯地,且茶园内原有的高大乔木已遭砍伐,古茶树的生长明显衰弱。这片古茶园的历史,据该村布朗族所言是其先民种植,我们走访了一个100多岁的布朗族老人,她说她父母从外地迁来时就已有茶树了。该村缅寺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布朗族因有缅寺而从各地搬迁而来。因此,结合布朗族信奉小乘佛教的历史来分析,曼伞古茶园的历史应在200-300年间。曼伞无茶叶初制所,茶叶加工全靠手工揉制,产量较低。曼伞布朗族喜爱饮茶,甚至百岁老人亦离不开茶。茶以泡饮为主。

  3、班飘村怕冷古茶园

  班飘村委会怕冷老寨(一队)位于东经100°32′,北纬21°53′,海拔1335米,亦为布朗族村寨。古茶园位于老寨一侧山坡及山谷内,茶园土壤为砖红壤,茶园内有一些高大乔木,甚至还有多株巨大的榕树。茶园总面积达800亩,为怕冷一队、二队、三队三个布朗族寨子所共有。茶树密度为每亩85株,其中最大一株位于老寨缅寺下方,与高大的榕树和菠萝蜜树相邻。这株古茶树基部围粗1.15米,距地面0.2米形成3分枝,围粗分别为0.80米、0.64米、0.55米、树高3.7米,树幅4.7×4.4米,分枝较多,但部分枝干已枯老中空。古茶园培育历史据村中一位70多岁的老人讲,是他爷爷那一代人所种植,距今有150年左右。怕冷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茶叶加工全靠手工揉制晒青毛茶,产量较低。饮茶方式亦以泡饮为主。

一般家庭怎么存放普洱茶?

普洱茶是属后发酵茶,随着时间的过去,普洱茶自身会发生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滋味会变越来越醇厚。许多朋友家里都会适量存放普洱茶,究竟怎样才能存好呢?怎样才不会让普洱茶变味呢?我们来讨论一下。 
        依我看来无论家里的普洱茶是散茶还是紧压茶、熟茶还是生茶、大量还是小量都应该按包装上的存放说明去做就可以了。如果你收藏的茶比较多或有更高的要求,则可以用一些器皿来存放例如紫砂容器或陶瓷容器,当然你还可以用纸皮箱。
        紫砂用具历来都是以茶相伴而生的,平时我们泡茶,最好的茶具也应该是紫砂茶具。紫砂茶具有其透气,还有就是越用越好的特点,用来存放普洱茶也是最好的容器,只是现在的紫砂缸造价较高。如果觉得紫砂容器较贵,可以使用陶罐,相对于紫砂容器则便宜很少,当然效果也会差一些,但这个对于普通的收藏爱好者而言也是足够的。

对于散茶而言,如果想长久存放普洱散茶,则紫砂容器是最好的选择,而其它的容器都相对较差,所以只建议用紫砂容器。使用这些容器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新买回来的容器一定要进行清洗,首先支除容器本身的污染源。方法可以用清水与热水反复清洗,又或者用一些低档茶叶煮水清洗,清洗后晾干。在放茶之后,也可以放一些竹碳在里面,然后再放茶。放茶的时候可以将茶的件包装(桶包装)上的笋壳拆走,笋壳毕竟是植物体,容易招惹虫子;连着内包棉纸以饼(砖)为单位一起放进去。


        对于家庭个人藏茶而言,其实用纸箱是最实用的一种方法,虽然纸箱存茶的优点比不上紫砂容器,但其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来纸箱比较容易得到而是免费的,二来纸箱也方便在家里存放,不太占地方。


        纸箱收藏普洱茶也得注意纸箱本身的异味,所以拿回来的纸箱的原来的用途要了解清楚,如果有异味最好放置一段时间,让异味散去后再存放普洱茶。纸箱存放普洱茶,建议只存放紧压茶,存放在纸箱的茶建议整桶存放,不要拆散,对于一些只有几饼的,可以先用纸信封装好再放。留意存放时天气是否潮湿,在南方湿气重容易弄湿纸皮。


当前普洱茶原件包装通常是以竹箩和纸箱包装,如果购买的普洱茶是以整件为单位的话,则存放时就很简单,以整件原包装架高存放。最后生熟普洱茶最好分开存放。


注意:塑料袋并不适合长时间存放,切勿用铁皮的月饼盒或装其他的铁盒存放!!

 

怎样收藏存储普洱茶? 


    普洱茶越陈越香,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普洱茶年代越久价格越高,口感越好。品质好的普洱茶,每年能以10%至15%的增长率升值。云南西双版纳某厂出品7542号常规茶(干仓货),当时一饼(七两茶)才卖10元,6年后升到了150多元。一块重350克、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饼,身价甚至贵过一辆本田车。“越陈越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决定于储存的环境、茶的本质特性、陈放的年限等。由于茶叶的特殊性,其存放年限只能通过茶家品尝断定,没有统一标准。更有许多不法厂商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湿仓存茶,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加速陈化炮制。


    据普洱茶收藏人士表示,收藏普洱茶饼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区分生茶和老茶。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以青饼、生茶为主,即未经过人工发酵工序,把采来的茶青萎凋、晒干、蒸压成型后干燥而成的饼茶、散茶称为生茶(青饼普洱),让其与空气接触,自然变化而产生后发酵,储存时间越长,茶质越醇。而通过加温渥堆技术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下使茶叶发酵做成的叫熟茶(熟饼普洱)。熟茶的发酵已经定性,储存时间长短不会改变茶质本身。其次,要辨别储藏位置。


  1、必须在干仓陈化 

    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茶喜蒻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冷湿”。《茶录》宋?蔡襄着。干仓指茶叶在湿度、温度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为了获取利润,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加速陈化。


    2、温度不可骤然变化


    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熟普,此种情形在香港的茶库时有发生。


  3、避免杂味感染


    茶叶是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因外,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喜蒻叶而畏香药”。宋?蔡襄著;“喜清凉而恶蒸郁。喜清独而忌香臭”。明?闻龙著;“茶性淫,易于染着。区论腥秽有气之物。不得与之近。即名香亦不宜相襟”。《茶解》明?罗廪。


    4、利用竹箬包装


    “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茶疏》明?许次纾。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常有人将已打开了的老茶,改用较低劣品质的塑料纸重包,时间一久,就会发出异味,直接破坏了普洱茶品味。


    5、注意茶龄寿命


    普洱茶年代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品黎明,悟人生!我们告诉您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普洱茶减肥,美容,保健,泡法,喝法,存储,来源,产地,收藏等知识与资讯。

 

普洱茶收藏和投资必读 


  一、选购普洱茶时应注意些什么?


  普洱茶在茶菁原料上有乔木和灌木之分,在年限上有新茶和老茶之分,在发酵转化上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在口感上又有清香、樟香、荷香、枣香、参香、陈香之分,存储中有干仓和湿仓之分。这些区分使普洱茶的价格、口感、功效上各有不同。目前市场上普洱茶品种较多,良莠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应加甄别: 


  <1> 乔木普洱茶树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树龄在500年以上,和樟树等多树种混生,构成完整的植物生态系统,不施肥不用杀虫剂,营养成分充足,增值潜力大,但价格较高,适宜经济条件较宽裕的人士品用;  

  <2> 普洱茶按茶区和级别等级不同,口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苦涩重、有的淡青香、有的生津强有的茶气温和。但都应汤色清澈,口感甘甜润滑,气味自然; 


  <3> 生茶茶气重、去油腻效果好,但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适宜胃功能较好,身体肥胖,血脂血压较高的人士饮用;熟茶茶气温和,润滑细腻、温胃暖胃、通便利尿、瘦身养颜,适宜所有人群饮用; 


  <4>普洱茶的增值潜力大,收藏普洱茶确实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收藏时一定要选择茶质好的乔木大树茶并由品牌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茶品; 


  <5>年限久的普洱茶确实口感好、品味高,但市场上老茶的品种和数量是及其有限的,而且价格极其高昂。为追求利润,一些不法商人采取各种手段制作假老茶,由于一般人很难在外观上辨别真伪,其欺骗性很强。因此不要盲目的追求老茶,应多看多问多交流,或在信誉好的商家定向购买。 


  <6>纯正的普洱茶是不添加任何色素、调味剂和香料的。 


  我们建议您购茶时以清纯正气作评鉴标准:一是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杂味。二是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三是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于潮湿处。四是气:品其汤,口味温和,不可五味杂陈。但无论选购哪种茶品,都应到信誉好的专卖店,这样的店内种类齐全,品质有保证。


  二、平时如何存放普洱茶?


  在各种茶叶中,普洱茶的保存条件是较宽松的。一般家庭储存普洱茶并不困难:如果存放紧压茶,不要拆包装;如果是散茶,建议最好存放在紫砂罐里,只要不受阳光直射,环境清洁卫生、通风透气,湿度不要太大即可,但一定要远离污染源或其它味源如香皂、化妆品等。

  三、普洱茶的主要茶山有哪几座,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这12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各有不同。先看江内六座:

(1)、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目前上述六大茶山的产茶量已渐少,产茶重心已移至江外六大茶山:

 

(1)、南糯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布郎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达山: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铭茶案坊)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峤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5)、勐宋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6)、惠明景迈山: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生物俗称螃蟹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和糖尿病较有效。


  四、乔木茶树有那些品种?


  据植物研究专家证明,云南的乔木茶树有四个变种:皋芦变种,德宏变种,云南变种,白毛茶变种。以叶种区分:有乔木大叶、乔木中叶、乔木小叶三个品种。 


  五、乔木茶树的生长环境有何要求?


  茶树属于酸性植物,对土壤酸碱度比较敏感,宜于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PH值4.5-6.5为适宜。茶树喜湿爱暖,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是20-25度,日平均温度低于10度或高于35度的地区都不宜种植茶树。西双版纳地区在海拔800-1800米之间,高山雾多,雨水充足,年降雨水量1300-1800毫米,生态系统完整,正是因为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才使普洱茶具有了独特而丰富的口感和健康功效及收藏价值。


  六、茶树有花吗,是否可以饮用?


  茶树有花,开的是白色的花,花蒂象丁香,花瓣有五片,当地人俗称火把花,疯婆娘花。茶花可以饮用,而且香气醇厚,口感润滑,但冲泡次数没有茶叶次数多。 


  七、已发现的最古老的茶王树有多少年了,生长在什么地方?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王树树龄高达1800余年,树高32.12米,根部直径2.9米,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所发现的一株最大的茶树之王。位于勐海县巴达区贺松乡的大黑山。因遭雷击,从32.12为变成了现在的14米。 


  八、野生茶树的茶能喝吗?


  野生茶树的茶能喝,但是苦涩味浓,没经过驯化管理,所含营养成份较少。野生茶王树的茶叶现在已不允许采摘,为保护茶王树,当地居民已自发组织起来看护。


  九、什么是螃蟹角?


  螃蟹角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但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螃蟹的脚。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较好。 


  十、普洱茶主要成份有哪些?


  乔木普洱茶树由于有它优越的生长环境和漫长的生长时间,内含物质及其丰富。其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糖类、有机酸、脂质、茶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是普洱茶造福人类的基础。 


  十一、以前普洱茶在内地为何了解的人较少?


  普洱茶作为茶文化的代表,大概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但在以前,内地知道并了解普洱茶的人却很少。究其原因有很多:一是普洱茶原产于云南边陲,所产茶品一直通过茶马古道运往西藏和东南亚等地区,部分茶叶经过长途跋涉进入内地也只能供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享用,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二是普洱茶一直产量不大,至今仍供不应求,绝大部分产品销到港、台、东南亚和广东一带,因此厂家也没有重视普洱茶的宣传推广;三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致使普通百姓把普洱茶与富商和皇亲国戚联系在一起,一提到普洱茶就感觉可望不可及,认为价格贵消费不起,这样在心理上与普洱茶形成了一定的距离;四是过去内地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低,健康保健意识差;五是生活习惯和饮茶习惯不同,把喝茶单单作为解渴之用,没有把饮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养生休闲的一部分、社会交往的一部分。 


  十二、普洱茶的价格会逐年上涨吗?


  在近一个时期内,普洱茶的价格是呈上升趋势的。普洱茶是纯绿色生态食品,它内含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效是其它任何茶叶所不能比拟的,但和其它茶叶的价格比较,普洱茶的价格定位就显得偏低了。普洱茶的原料尤其是乔木茶的原料有限,随着人们对普洱茶优良品质的认同,市场的需求会急剧扩大,供求矛盾也会导致普洱茶价格的上涨。还有一个重要的也是导致普洱茶涨价的主要原因就是原料价格的上涨。乔木茶树都种植在高山森林里,那里山寨的少数民族山民们市场经济意识也在迅速增强,各厂家争购原料也使他们看到了手中茶叶的价值,2005年乔木茶树茶叶的收购价格就比2004年上涨了一倍多,过去的低价原料不会再有了。 


  十三、熟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特别受消费者喜爱?


  熟茶确实有独到之处,它条索整洁秀直,汤色红浓剔透,口感甘甜、细柔、润滑,其荷香、枣香、参香使人垂涎欲滴。能有如此诱人的品质,其生产工艺自然是匠心独具。更主要的是茶厂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渥堆发酵的工艺流程组织生产,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量使用了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对培养真菌、增湿用水、温度控制、翻堆时机等都用最佳的数据控制,使得其产品各批次的一致性得以保证。


  十四、贡茶有什么特色?


  据史料记载,清、明两朝皇帝对金瓜贡茶的品质情有独衷,每年都由朝廷拨重金收购,并定为宫廷御用品,民间不可得也。至今故宫博物院里还珍藏着道光和光绪年间的两个金瓜贡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宝级文物。现在金瓜贡茶是福海茶厂的独家产品,它有两种规格。一个是供收藏和陈列用的五件一套的产品,重14公斤;另一种是供日常饮用和馈赠之用的小型瓜样茶,重200克。它的特点可概况为:品级顶尖数量稀少,加工(铁观音)困难成本高昂,汤色之美口感之佳难于言表。它是用级别最高的乔木细嫩芽头为原料,经渥堆发酵后一根根拣出金毫,再由技艺精湛的老茶人用手工制作完成。这种金瓜茶的年产量极其有限,一般在成吨原料中只能挑选出一公斤可用于制作金瓜的材料。


  十五、普洱茶为什么特别经久耐泡?


  所谓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十六、喝普洱茶会上瘾吗?


  大部份常喝普洱茶的人士说喝普洱茶上瘾,一天不喝就感觉不舒服,很多接触普洱茶时间不长的人也说,喝了普洱茶就再也不想喝其它茶了。这是因为喝普洱茶上瘾了吗?其实不是上瘾,而是普洱茶的优良品质对人们的吸引和丰富的保健功效在起作用。普洱茶由于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加工(铁观音)工艺,它所内含的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确实比其它茶种丰富的多。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在不知不觉间对人各部位器官和肌体进行着修复和养护,使人感觉到精神振作、周身舒畅,同时它美丽的汤色、滑润甘甜的口感也是吸引人门喜爱。


  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茶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古时已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神农尝百草》)的记载,可见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今日,人们已经培育制作出六大系数千个品种的茶,铁观音、乌龙茶、龙井、碧螺春、大红袍等品种已经深入人心,每种茶以其不同的味道与形态,吸引着千千万万茶爱好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加重,人们每日匆匆忙忙地过生活,根本就来不及停下脚步去享受生活的乐趣,重视一下现代生命中所缺乏的元素,例如健康。幸好喝茶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还没有被人们完全遗忘,人们在工作之余也会上上茶楼喝喝茶或者摆一方茶桌三五知己品品功夫茶,生活中有点茶味也是不错的。

 
  近两年,普洱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茶友。关于普洱茶的优劣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能靠个人的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而成的标尺。一位老资格的对茶叶有独特见解的茶友说,普洱茶犹如人的面孔,人的面孔各有特点,而普洱茶也有千姿百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茶叶会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品种的普洱茶制成后也会因为存放的环境而有所区别。


  普洱茶需经过采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筛选分类、紧压成型等制作工序,然后利用储存环境最终形成不同品种的普洱茶,而这一过程的空间、温度、湿度、水热等因素都能影响到普洱茶的品质,所以普洱茶又存在着无限的变数。当然,如果存放的环境较理想的话,茶的质量是能得到保证的。


  普洱茶按照树种可以分为乔木型和灌木型、大叶种和小叶种;按照形状可以分为饼形、沱形、砖形、柱形、蘑菇形等;按等级分可以分为特级、一到十级;按照制作过程可以分为生茶、熟茶和渥堆茶;按照种植地形可分为台地差和基地茶。


  有人说,普洱茶的香和色是一个谜,而这个谜正是普洱茶的迷人之处。喝茶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选茶要注意清、纯、正、气的四大要诀和六不政策。


  一位茶友说,要真正品出普洱茶的味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茶是有生命力的,需要细斟慢酌的耐心。或许人们是应该暂时抛下永远也没有终止的工作,静下心来细细品尝茶的味道了。


  在拥有数千年茶文化历史的中国,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中不难看出中国人自古以来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茶马古道的故事更增添其神秘感。近几年普洱茶可以说风靡全国,当人们发掘出普洱茶的闪光点之时,普洱茶成为了众星捧月般的宠儿。普洱茶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茶?它为何能够让人欢喜让人珍惜?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走近普洱茶吧……过往普洱茶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被人称为“垃圾茶”,但是近几年来普洱茶越来越受到人们大众的欢迎,其身价也随着这股热潮扶摇直上。个中有些什么原因呢?


  普洱茶受宠的原由


  拥有多年茶叶经营经验的朝天岩名茶超市的丘新生先生说,普洱茶近年被“炒”得十分热,一是普洱茶本身的功效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多人喜爱普洱茶;二是商家趁着这股潮流“炒茶”;三是普洱茶收藏爱好者增多。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普洱茶具有调节人体代谢功能,增强免疫能力,以及预防多种疾病的保健作用。特别是云南普洱茶中含有的茶多酚、茶多糖、叶绿素、维生素等成分,能够阻碍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胆固醇排泄,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减肥瘦身等多种功效。这是停下脚步重视身体健康的人们喜爱普洱茶的重要原因。


  过去普洱茶一直沉没在众多人们喜爱的茶叶品种之下,悄无声息,可是普洱茶经过商业包装之后如睡莲般浮出水面,身价猛升,成为新一代茶叶宠儿,不能不说商家的商业炒作造成的。


  喝普洱茶的人多了,自然不乏普洱茶爱好者,时下收藏之风越吹越猛,众多普洱茶爱好者成为了普洱茶收藏者。普洱茶的收藏不像古玩收藏那么有限,一旦收藏就肯定是以几十、几百、甚至是吨为单位来大批量收藏。到这个年月,古董级的普洱茶不多,昂贵的收藏价格对市场价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普洱茶价格大涨  


  广州芳村的茶叶市场几乎是全中国最大最集中的茶叶市场,就连云南本地商家也到这里进货。丘先生说,他一直以来都是从那里进货的,目睹了普洱茶叶市场的兴起和兴旺,以前进货一般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甚至可以佘账,可是普洱茶成热门之后,就得先给了钱再给货,而且经常要排队候货,有时有钱也不一定买到心水货。


  普洱茶的价格在几年之内连跳几级,如勐海茶厂某种型号的普洱茶,在1997年进货价是7元一饼,可是到了2006年年末其进货价已经涨到150元。再如另一种型号普洱茶,去年3月份出第一批新茶时进货价为38元一块茶饼(约七两),到了今年3月份,同样茶叶的进货价竟涨到了140元。 


  
  批发价格不菲,零售价格就更加让人咋舌了,所以现在不少茶友跨越了零售茶商这个中介,直接到茶叶批发市场以批发价买入,省下了不少钱,直接对零售茶商产生了打击。新生的茶叶超市是一种新颖的茶叶零售方式,它以较低的价位就可以享受到比较高品质的茶叶,对茶友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种经营方式在番禺还属凤毛麟角。


  买茶误区:先入为主 


  有些人买茶会出现“先入为主”的现象,他们喝过某一种茶,对这种茶产生了良好的印象,他们觉得这种茶是适合自己的,觉得没有什么茶比它更好,日后买茶就凭着这种感觉、印象去找某种茶。可是他们往往很难再找到一模一样的茶了,即使他们找到了同样的茶,但他们仍然觉得不是,因为他们凭的是感觉,可是这种感觉和印象并不是衡量的标尺。这种“先入为主”的品茶方法是不适当的,但在生活中往往有不少这样的茶爱好者。


  刚入门道:买新茶 


  如果是刚开始对普洱茶收藏有兴趣的话,丘先生建议最好买当年生产的新茶,其价格较低,收藏的成本也低,上当受骗的几率也大大降低。普洱茶的收藏不一定非选择有名的品牌不可,品牌茶叶厂因其多年的制作经验、方法而使得茶叶效果较好,而正规的非品牌茶叶只要存放方法得当,存放环境适宜,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收藏价值。


  如何辨别“师傅茶”  


  作为一名茶叶超市的老板,拥有多年品茶经验的丘新生先生与记者谈起他多年来所积累的“茶经”,讲到普洱茶,丘先生提到了一个关于“师傅茶”的概念。或许有人一听“师傅茶”以为就是普洱茶当中的上品,但事实刚好相反,“师傅茶”是指让真正懂得品茶的人受到一定的品茶考验,而且能够让非行家的人容易上当的一种经过“商业化制作”的普洱茶。


  为了让记者能够切身体会到什么叫“师傅茶”,丘先生让记者品尝到在某茶庄出售的自称五年的生普洱。辨别“师傅茶”,主要是靠观茶色、叶色、味道和香气,由于经过“商业化制作”手法也就是人工的“催熟”,普洱茶的叶色、茶色与味道与其年份是不匹配的,香气是缺乏“生气”的。


  喝过这种普洱茶,记者感觉到此茶味道比较醇和,应该是品质比较好的茶。丘先生说,其实该茶是典型的“师傅茶”。普洱茶的年份从叶色上可以猜测出大概的年份,而该普洱茶的从叶色上看还没到五年。从其口感来看,如果是按照传统自然的制作程序制作而成的生普洱其口感一般含有涩味,即使是10年的生普洱气涩味仍不褪,但此茶虽只有已经没有了生茶应有的涩味,而且其味甘正醇和,这证明此茶是经过了人工的“催熟”,口感上似乎是已经超过10年的茶叶了。从其汤色和浓度来看,该普洱茶显青褐色,几乎与正常的十几年生茶一样,也是远远超出了其五年的茶龄。


  经过“揠苗助长”式的“商业化制作”,“师傅茶”已经没有了生普洱的“生气”,是一种“死茶”,品尝它也纯属是欣赏它的口感。正常工序制作而成的生普洱是有生命力的,自然而然会散发出来独有的“生气”,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是缺乏“生气”的“师傅茶”已经没有升值的潜力,失去了其收藏的价值,只有一定的商业饮用价值。所以经过人工的“催熟”的“师傅茶”,给人更加好的口感,更能迎合消费者的要求,给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 如果是正常的生普洱,其泡数可达到20至22泡,但“师傅茶”冲到第10泡左右味道已经很淡了,这也是“师傅茶”其中的一个弱点。


品黎明,悟人生!我们告诉您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普洱茶减肥,美容,保健,泡法,喝法,存储,来源,产地,收藏等知识与资讯。

 

收藏得法普洱茶方能越陈越香 

 
普洱茶很能抓住人们“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饮食时尚心理,是“可饮用的古董”、“不需注明保质期的、收藏得法又可增值的商品茶”,引人注目。


普洱茶越陈越香价值越高,是有条件的,把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绝对化是不对的。普洱成茶的贮存要在干燥、通风、避光、透气,温度适宜,没有异味的环境里,离开这些条件来谈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不切实际的。构成普洱茶的陈香(韵)的基质在于云南大叶种品系的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脂多糖等陈香主要成分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时间越久其陈香(韵)总量大大减少,成分则增。茶友收藏18年、28年的自然后发酵普洱饼茶口感醇厚、甘和,但前者(18年)更醇厚,后者(28年)更甘和。

 

西双版纳茶叶地理志之:景洪勐宋古茶山(开启云南古茶山旅游)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南部大勐龙镇。


极南第一古茶山。

简介:位于景洪市南部之勐宋属于大勐龙镇。东与布朗山接壤,南与缅甸交界。勐宋是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勐龙镇距离景洪市区50公里,西接勐海县布朗山乡,东/南面与缅甸接壤,有傣、哈尼、布朗、拉祜等少数民族。勐宋古茶山区主要居住着哈尼族。据当地哈尼族“寨老”说,他们的先民是从勐海南糯山迁徙来的,最早的已有15代。勐宋村委会距离大勐龙镇上约三十公里,现在为砂石路面,2010年四月可通水泥路。


勐宋古茶山区域:勐宋、曼伞、邦飘3个村委会均有古茶树古茶园资源分布。 均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在1500至l8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70%,土壤以红壤为主,表土肥沃,气候温和,降雨适中、光照适宜,适宜茶树的繁育生长。经过普查,共有古茶园共5170亩,年产干毛茶150吨左右。历史上由于古茶山地处澜沧江以南,交通不便,虽有部分茶商马帮来收茶驮茶,但茶叶知名度不高,    勐宋茶叶品质优良,清代民国时期就已是普洱茶的原料产地。民国时期经常有茶商马帮到勐宋收购茶叶。 


    茶区有不少栽培型野生茶林,为早期布朗族所栽种。野生茶品种中,当地布朗族区分为“苦茶”与“甜茶 ”,苦茶苦而不化难入喉,一般茶农所采摘制茶的为甜茶类。大叶种野生茶特色: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后段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为味明显、难化。近年因易武茶价高,坊间有以勐宋茶仿冒易武茶销售。 


    勐宋11个寨子均有古茶园,古茶园相互交织、连片,总面积5千多亩,古茶树大部分基部围粗50.185厘米之间,主干胸围30—95厘米,树高在2—6米,树冠直径在1.5-6.5米,年产干毛茶在100吨以上。


     勐宋因长期交通不便,因此多样的生物资源得以长期保存。茶叶也是这里老百姓的经济来源。在村委会周围有6个村寨,全部为爱尼族(哈尼)。每家都有大树茶。勐宋还保持着比较完善的民族风俗,具有民族特色。每年还过自己特有节日“嘎汤帕节”。

2006年6月,勐宋普洱茶在广州茶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后,勐宋古茶价格从原来的每公斤70元左右飚升至最高400元,有的农户仅春茶就卖了10多万元,给茶农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勐宋茶叶种植面积猛增到1万多亩。进入2007年5月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茶叶价格大起大落,勐宋古茶价格急剧回落。令人遗憾的是,正在修建的勐宋水库完工后,将淹没散布水库周围的7000-8000株古茶树。


最大的几棵古茶树


阿妈央古茶树I:位于曼家坡坎后山阿妈央,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基部围粗1.32米,树高4.75米,树幅6.1×5.8米,一级分枝3枝,围粗分别为0.6米、0.42米、0.36米,生长势强。叶长椭圆形,长宽18~6.5厘米,叶面平,叶质软,叶色绿,叶尖骤尖,叶齿细锐,芽叶色泽嫩绿,有细微茸毛。

青蛙池古茶树:位于曼家坡坎后山青蛙池,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基部围粗1.2米,树高3.8米,树幅6~4.9米,最低分枝0.2米,一级分枝3枝,围粗分别为0.8米、0.42米、0.35米。叶椭圆形,长宽14.2~5.4厘米,叶脉8~10对,叶面微隆,叶质硬脆,叶色深绿,叶尖骤尖,叶齿尖锐,芽叶色泽嫩绿,茸毛少。


曼卖窑大茶树I:位于勐宋村曼窝科、曼卖窑寨子后千亩大茶山路边坡下,乔木型,树姿直立,基部围粗1.2米,主干胸围0.7米,树高6米,树幅5.2~4.1米,分枝密,长势强。叶长椭圆形,长宽17.3x6.8厘米,叶脉10~13对,叶面微隆,叶质较硬,叶色绿,叶尖骤尖、叶齿细锐,芽叶嫩绿,茸毛较多。


曼卖窑大茶树Ⅲ:位于勐宋村曼窝科、曼卖窑寨子后千亩大茶山路边坡上方,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基部围粗1.85米,树高3.6米,树幅4.2~3.7米,距地面0.2米形成一级分枝2枝,围粗分别为0.78米、0.5米,分枝密,长势强。


勐龙勐宋古茶山乔木古树茶生茶特点:


条索:条索\茶梗长
汤色:金黄透亮
香气:香气好
滋味:柔甜、苦涩显,苦重于涩,且苦难化
回味/生津:回甘尚好,生津一般
水性:柔而稍薄
喉韵:层次尚好
茶韵:水柔香甜,层次感明显
耐泡度:高


专家相关评价: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味明显、难化。勐宋古茶园的分布详情:

村委会位于东经100°35′,北纬21°35′,是哈尼族聚居的边境村寨,其中,大寨、曼家坡坎、曼窝科、曼加干边、曼加角、曼卖窑6个寨子为僾尼人,阿克、丫口两个寨子为阿克人。这些哈尼族(阿卡(Akha)人)要是从勐海南糯山搬迁而来的,最早的已有15代。勐宋村海拔在1500--18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80%,土壤以红壤为主,表土肥沃,气候温和,降雨适中,有利于古茶树的生长。全村8个寨子均有古茶园,各个寨子的古茶园又多穿插、交织在一起,大小共有9个片区,总面积3670亩,年产干毛茶在100吨以上。
第一片区位于曼家坡坎寨子后山坡,海拔1600米,有坡地混林茶园100亩,全部属于曼家坡坎。茶树密度每亩38株,最大一株基部围粗0.56米,主干胸围0.33米,树高3.58米,树幅3.03×2.42米。这片茶树当地人称之为甜茶,实属于栽培型的普洱茶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茶园据当地人回忆已有100年历史。


第二片区位于曼家坡坎寨子后青蛙池至阿妈央一带,海拔1605米,有坡地混林茶园600亩,全部属于曼家坡坎。茶树密度每亩47株,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32米,距地面0.10米形成三分枝,围粗分别为0.60米、0.42米、0.36米,树高4.75米,树幅6.1×5.8米。这片茶树当地人称为苦茶,又叫野茶,品种归属尚待鉴定,其利用历史已有200年。这些茶树生长势强,分枝多而密,树幅宽大,产量较高。毛茶由福建茶商收购,据说福建有些地方的人偏爱这种苦茶。


第三片区位于勐宋村口公路上方茶叶初制所周围,海拔1600米,有缓坡茶园400亩,分属于曼加角、大寨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41株,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19米,距地面0.10米形成2分枝,围粗分别为0.90米、0.61米,树高5.4米,树幅6.2×5.4米,部分分枝已半枯。这片古茶园属于普洱茶种,培育历史据村民世系及古茶树生长状况分析,应在200年左右。但茶园内高大乔木较少,且邻近公路,茶园生态环境较差。

第四片区位于曼卖窑村附近池潭边,海拔1600米,有坡地混林茶园250亩,分属于曼卖窑和大寨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32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茶树位于大路边菜地内,其基部围粗0.90米,主干胸围0.80米,最低分枝距地面2.2米,树高4.8米,树幅3.7×2.8米,树势较弱。这片茶园古茶树上有较多的苔藓、兰科等附生植物,茶树树势普遍较弱,有的茶树枝干砍伐较严重,虽有采摘利用,但产量较低。茶园培育历史约为200年。


第五片区位于曼窝科后山大茶山,海拔在1650--1780米之间,有坡地混林茶园1500亩,是勐宋最大的一片连片古茶园,分属于曼窝科、曼加角、曼卖窑、曼加干边、大寨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52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85米,距地面0.20米形成二分枝,围粗分别为0.78米和.50米,树高3.6米,树幅4.2×3.7米。在这株古茶树附近有两个僾尼族妇女在采茶,其中一个78岁的老人向我们口述了父子联名的僾尼族世系共13代,第一代开始种茶,按平均每代20年计,已有260年。这片古茶园茶树生长势较强,生态环境也较好,单产较高。


第六片区位于勐宋坝子对面的那曲努把,海拔1650米,有坡地混林茶园350亩,主要属于大寨、曼加干边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51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12米,主干胸围0.76米,最低分枝0.80米,树高5.7米,树幅5.3×4.3米,茶树树势中等,茶园培育历史约为200年。


第七片区位于勐宋水库两旁茂密的森林中,海拔1650米,共有坡地茶园250亩,属于曼卖窑、大寨两个寨子。茶树密度每亩80株,品种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基部围粗0.75米,主干胸围0.64米,树高2.85米,树幅2.04×1.75米,茶园培育历史已有100多年。
第八片区为阿克村茶园。海拔1680米,共有古茶园150亩,培育历史为100多年。


第九片区为丫口村茶园,海拔1700米,共有古茶园70亩,培育历史为100多年。。


勐宋茶叶加工以手工加工晒青毛茶为主,现建有两个茶叶初制所,除晒青外,也少量加工烘青绿茶。茶叶饮用方式以泡饮为主,部分村寨老人保留有煮饮的传统。


2,曼伞古茶园:


曼伞老寨位于东经100°37′,北纬21°38′,地处勐龙至勐宋公路边,海拔1251米,为布朗族村寨。古茶园位于老寨后山,土壤以砖红壤为主,总面积700多亩,为老寨、新寨所共有。为坡地混林茶园,土壤砖红壤,最大一株古茶树基部围粗0.80米,主干胸围0.80米,树高3.1米。古茶树多为主干砍伐后重新萌发的次生枝,茶树密度为每亩95株,最大一株古茶树基部围粗0.80米,主干胸围0.80米,树高3.1米,树幅2.4×2.2米,古茶树树势衰老,主干已有部分枯朽。这片古茶园属普洱茶种,原为坡地混林茶园,但现在靠近村寨的一部分已改为梯地,且茶园内原有的高大乔木已遭砍伐,古茶树的生长明显衰弱。这片古茶园的历史,据该村布朗族所言是其先民种植,我们走访了一个100多岁的布朗族老人,她说她父母从外地迁来时就已有茶树了。该村缅寺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布朗族因有缅寺而从各地搬迁而来。因此,结合布朗族信奉小乘佛教的历史来分析,曼伞古茶园的历史应在200-300年间。曼伞无茶叶初制所,茶叶加工全靠手工揉制,产量较低。曼伞布朗族喜爱饮茶,甚至百岁老人亦离不开茶。茶以泡饮为主。


3、班飘村怕冷古茶园
班飘村委会怕冷老寨(一队)位于东经100°32′,北纬21°53′,海拔1335米,亦为布朗族村寨。古茶园位于老寨一侧山坡及山谷内,茶园土壤为砖红壤,茶园内有一些高大乔木,甚至还有多株巨大的榕树。茶园总面积达800亩,为怕冷一队、二队、三队三个布朗族寨子所共有。茶树密度为每亩85株,其中最大一株位于老寨缅寺下方,与高大的榕树和菠萝蜜树相邻。这株古茶树基部围粗1.15米,距地面0.2米形成3分枝,围粗分别为0.80米、0.64米、0.55米、树高3.7米,树幅4.7×4.4米,分枝较多,但部分枝干已枯老中空。古茶园培育历史据村中一位70多岁的老人讲,是他爷爷那一代人所种植,距今有150年左右。怕冷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茶叶加工全靠手工揉制晒青毛茶,产量较低。饮茶方式亦以泡饮为主。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