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雅安老川茶

找到约280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雅安藏茶·酵醒轻生活:老蒙茶重磅新品发布会圆满举行

5月1日上午,由雅安市雨城区人民政府、雅安市农业农村局、雅安市供销合作社、四川省贸易学校主办,四川康润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雅安蒙黑茶业有限公司承办,【亚太茶业】全媒体、茶友网(原中国普洱茶网)协办的“十强县雨城区茗茶品鉴会暨雅安藏茶·酵醒轻生活”新品发布会在成都会展中心盛大举行,现场众多行业精英、爱茶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感受老蒙茶品牌旗下4款系列新品的独特魅力。恰逢2021成都春季茶博会开展期间,老蒙茶4款新品:康蒙巴雅系列、印象四川·国宝熊猫系列、印象四川·梦回三国系列、吉祥八宝系列的重磅发布,不仅成为了茶博会上的明星产品、也引发了行业的高度关注。

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覃中显、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长陈书谦、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牟益民、雅安市供销社副主任李鸿、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春雷、四川省贸易学校合作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洪波、【亚太茶业】全媒体、茶友网(原中国普洱茶网)西南大区负责人华伟及市区县各级部门领导等嘉宾亲临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合作伙伴、资深茶友、以及四川【亚太茶业】全媒体等媒体同仁共百余人,共同见证了老蒙茶系列新品的崭新起航,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做推介

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春雷

老蒙茶系列新品正式发布今天的老蒙茶新品发布会,对于老蒙茶品牌来说意义非凡,4款新品的诞生是老蒙茶品牌文化、技艺的坚守,是团队锲而不舍的系统研发、不断完善打磨的“结晶”。“这四款茶的包装太具有吸引力了。”一位在场的资深茶人感慨道:“老蒙茶系列,是非常值得等待的产品,必然会为雅安藏茶的产品市场添砖加瓦;当然,这也给整个老蒙茶品牌形象带来了提升作用,包装设计很经典,是很值得期待的产品。”

老蒙茶品牌坚持自己的理念,坚持对品质的苛求,力求成为引领雅安藏茶发展的精制藏茶领导品牌。每一款产品都有着鲜明的特色,不仅迎合了当下茶饮年轻化的趋势,同时产品设计完全基于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出发,可以说,老蒙茶4个系列新品打造了具有高辨识度的特色藏茶产品。

为雅安藏茶市场注入新活力产品备受推崇的背后,是老蒙茶品牌的匠心坚持,工艺与精良的品质延续传承。行业人士如此解读道,老蒙茶的品牌积淀,让这一系列新品独具收藏价值,并为茶友们呈现了一场老蒙茶品牌的风情交融的一场藏茶盛宴。嘉宾合影留念

毫无疑问,老蒙茶4款系列产品的发布,为藏茶市场增添了新活力,其拥有典藏的市场定位,具有收藏意义以及增值价值。无疑为传统藏茶提供了新思路,也许,老蒙茶系列未来或将成为藏茶市场又一经典大单品案例,让我们共同期待。

今天的老蒙茶新品成都发布会的圆满落幕,对老蒙茶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也让茶友对老蒙茶品牌的未来更加充满期待!

图:出自茶博会组委会

文:【亚太茶业】全媒体、茶友网(原中国普洱茶网)西南大区负责人华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蒙顶黄芽:老川茶的温润时光

上图:“温润如时光的蒙顶黄芽”

二月底,春节刚过,以竹叶青为代表的四川早春绿茶就浩然“出蜀”,用在杯中亭亭玉立的姿态,开启大部分茶人对于春天的期待。

四川的春天来得早,四川的茶也早,更加让人不能忘怀的事实是:川茶在中国茶历史上扬名也早!

上图:“蒙顶山辛勤采茶的奶奶”

在顾炎武的《日知录》里,有这么一段记载“自秦人取蜀后,始知茗饮之事”,说明地处西南地区的蜀人在“巴蜀之战(公元前316年)”以前就早已饮茶成风,从而教会了秦人饮茶。王褒在《僮约》里写到“脍鱼匏鳖,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扬氏担荷”,也充分反映了巴蜀地区饮茶风俗之早。

上图:“《僮约》里关于川茶的记载”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在蒙顶山,吴理真种茶的故事人尽皆知。吴理真也成为历史上被记录的第一个种茶人!

上图:“蒙顶甘露的手工制作”

稍稍回顾一下茶史,就会立刻意识到:川茶,是万万不可忽略的所在!

1

蒙顶:山色涳濛,茶香氤氲

从成都出发,往雅安方向走,高速两旁随处可见连片的茶园,在移动的风景中仍然赏心悦目。到了名山,著名的万亩茶海,更是让人赞叹不已。

山下颇为壮观的茶园,更加映衬出蒙顶山上茶的好!

上图:“蒙顶山茶园风光”

从名山区进山,蜿蜒的盘山路两旁,全是各色“茶坊”、“茶家乐”。每家临路的店面,都在卖蒙顶茶,匆匆瞥几眼,几乎各家卖的茶都差不多,无非“蒙顶黄芽”、“蒙顶甘露”、“蒙顶石花”、“花毛峰”、“飘雪”等四川茶。差别在于,各家制法工艺和品质不尽相同。

上图:“蒙顶山早春的茶芽”

上蒙顶山,茶园随处可见。整个三月,每天每片茶园里都有忙碌的采茶人。蒙顶山多雨,尤其春天,不时一阵甘露从天而降,所以山上经常水汽迷漫,涳濛一片。

不少蒙顶山的采茶工,干脆把雨伞改造成帽子,戴在头上。晴可遮阳,雨可挡水,一举两得。纵然阴晴不定,山上的好茶,还是万万不能丢下的。

上图:“一片涳濛的蒙顶山色”

下图:“头上戴伞的蒙顶采茶人”

随便一家茶坊停下,不消自我介绍,坐下来自然会有一杯好茶喝。招待客人的,一般是茶坊的女主人。茶室旁边,几乎都有一间制茶坊。正逢茶季,男主人都在制茶坊里忙的不亦乐乎,有在做黄芽的,有在做甘露的。原料稍大一点的茶青,就被做成花毛峰。

上图:“一树繁花下的蒙顶茶园”

三月上蒙顶,一路走走停停,总有一种感觉:山上的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茶忘我地忙碌。买卖是否做成,都没有把茶叶先采完做好更重要。

想起来,从吴理真种下茶树的那刻起,蒙顶山就开始被茶香氤氲着。茶和蒙顶山,彼此密不可分!

2

黄芽:重新拾起的岁月之味

历史总是由偶然“失误”创造的,亦如400多年前桐木关有打仗的军队经过,制茶人看呆了眼,而忘了家中还有茶未做,摊放过头后又不忍丢弃,松烟熏之,而制成了小种,从而开启红茶的新篇章。

上图:“蒙山顶上茶”

黄茶,亦是如此!

关于黄茶制作比较经典的记载,来自明代许次纾的《茶疏》:“顾彼山中不善制法,就于食铛火薪焙炒,未及出釜,业已焦枯,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辙就萎黄”。

上图:“乘热便贮的焖黄工艺”

原来黄茶诞生的故事,也是一桩“学艺不精”的失误。在许次纾的记载中,“乘热便贮”便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焖黄”工艺,只是炒制时,不会到“焦枯”的程度。

来蒙顶前,我几乎没怎么喝过黄茶。去年五月,专程去了一趟六安,看瓜片的同时顺便到霍山看了黄芽。匆匆喝过几款,发酵整体偏轻,总觉得还是绿茶味道。后来友人寄来一泡霍山大化坪的手工黄芽后,才第一次喝出黄茶那种甜醇的口感中带着独有的谷物香,没齿难忘。

上图:“手工制作的蒙顶黄芽干茶”

如果说历史上的黄茶,是被动偶然制得。到了蒙顶后,我相信对于蒙顶的茶人来说,做黄茶却是一种主动选择。由于土壤气候原因,四川的茶叶里脂型儿茶素含量较高,制成绿茶后整体上偏苦一点。而经过焖黄后的黄茶,苦涩味物质转化了,口感甜醇,又不会那么寒凉,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只是为了这种选择而付出的精力,要耗烦很多!

上图:“杀青结束,趁热用棉纸包好”

下图:“正在焖黄过程中的黄茶”

上好的蒙顶黄芽,必须选用蒙顶山上的原料。山下大面积连片茶园的原料,纵然外形更好,但是内质不足。经过传统柴火灶“断生”(蒙顶话,意为杀青),要趁热用透气的面质棉纸包好,让它慢慢黄化。好的黄芽,要多次开包复炒复包,历时一个礼拜左右,再文火干燥。

传统手工制成的蒙顶黄芽,干茶闻起来谷物香里还带有馥郁的花香,口感甜醇温润,即便是用玻璃杯焖泡也不苦不涩,回味悠长。

上图:“静候黄化的黄茶”

这种被重新拾起的岁月之味,即便在蒙顶山,最传统手工采制的黄芽也并不多见。在这个一切以“快”致胜的时代,蒙顶黄芽“慢”成了一种奢侈。

3

黄学云的制茶坊:更古如斯

和黄老爷子约好了见面,即便是在做茶最为繁忙的三月,他依然会走到路边迎接。一见面,便笑意盈盈地用爽朗的雅安话打招呼,随即招呼往山岭下方的茶坊走去。

黄老爷子不会说普通话,一口雅安方言,虽说和四川话相差无几,但是听着总觉得雅安话音调要低一些,更加亲切。就是这声招呼,让人觉得和黄老爷子认识很久了。

上图:“黄学云手捧蒙顶黄芽”

下图:“芽头肥壮的黄芽”

(图片来自汶樱,感谢)

在蒙顶山,黄老爷子几乎和“蒙顶黄芽”密不可分。连同黄芽一同被大家广为流传的故事,还包括:“黄老爷子几十年坚持手工制茶”、“黄老爷子给成龙敬茶”和“黄老爷子的三口生铁柴火锅”。

走进黄老爷子的制茶坊,只见下午刚采下的鲜叶被悉心用屉筛分层摊晾在室内。制茶坊左前方有三口生铁锅,黄老爷子的二儿子仍在一刻不停地制作今年的甘露。制茶坊的两面墙,贴有用竹子装匾的书法作品,所写的内容都是蒙顶山茶的文化历史。

上图:“黄老爷子的三口柴火灶”

下图:“书法墙下挂着的竹筅”

铁锅上方的小钉子上,挂着用来洗锅的竹筅子。柴火锅后方,是一个小空间,堆满了生火用的柴火。灶堂里火红明亮,铁锅里春茶馨香。

制茶坊的般般样样,都在传递一个信息:这是一个与传统手工制茶共生了几十年的空间。再细想一下,或许时间还可以再久远一点。上千年来,传统中国制茶人的制茶工具和环境,也大抵如此。手掌的劳作,是这个空间最大的价值!

上图:“马上开始焖黄的黄芽”

(图片来自小叶雅集,感谢)

在看过那么多现代化的制茶工厂和设备后,走进黄学云老爷子制茶坊的那一刻,竟然还会有些不适应:黄老爷子做了几十年茶的地方,就这么简单么?

看完制茶坊,黄老爷子招呼我们坐下,拿出今年的甘露、黄芽还有蒙顶石花,让我们一一品尝。喝茶的方式,也很传统。一人一个玻璃杯,抓些茶叶放进去泡着,端起来就喝。黄老爷子家里是没有盖碗和公道杯这种“功夫泡”的茶具的。

端起杯子喝的那刻,又有一点不适应:这么好的茶,这样喝能行么?

就在心绪真正安定下来的那刻,坐在院子里看着蒙顶山外的风景,一口一口喝下今年新做的黄茶,甜醇温润的气息顺着喉咙缓缓落下,心头涌上一阵感动。瞬间觉得周围时间的流速变慢了,浓稠得轻盈欲飞。

上图:“玻璃杯泡的蒙顶黄芽”

(图片来自小米,感谢)

所有的一切都一成不变,未必是件坏事,反而在“日日新”的今天显出顽强的粘力:我们竟还有一种途径,可以回到出发的原点!

上图:“黄学云正在手工做黄芽”

(图片来自刘老师,感谢)

喝茶的间隙,黄老爷子不断跟我们讲述蒙顶山茶的往事,反复说自己只是一个“制茶人”,只会用传统的方式把茶叶做好。聊到生铁锅的话题时,黄老爷子举例说:“就好像再好的米,用电饭锅煮起来,味道也要差些”。面对大家提议黄老爷子多安装一点炒锅,增加产量时,黄老爷子既兴奋又无奈地说:“比如说再加8口锅,我要加24个人,每口锅一个人炒茶,一个人辅助、一个人看火,没那么简单哦”

上图:“刚刚做好的蒙顶黄芽”

(图片来自小叶雅集,感谢)

制茶人就是制茶人,已是无上的荣耀!

4

每次制茶,都是一场“即兴判断”

临走时,黄老爷子用下午刚从蒙顶山下来的单芽原料给我演绎了一次“蒙顶石花”(蒙顶黄芽同样的炒制工艺,直接做干为石花,焖黄后为黄芽)的制法。黄老爷子负责炒制,吩咐二儿子在灶前看火。“炒头青火!”黄老爷子用提高了三分音量的雅安话把“加火”的命令传递给二儿子,然后一手扶着装鲜叶的竹筛,一手掌心朝上地感受锅温。

上图:“筛好的蒙顶单芽”

下图:“黄学云正在感受锅温”

不多久,温度上来后,鲜叶下锅,锅底传来杀青时清脆悦耳的“噼啪”声。黄老爷子用棕榈制成的炒茶帚辅助翻炒,眼睛紧盯锅里的鲜叶,手上却不徐不疾,井然有序,每一片叶子方佛都受到召唤。心手合一,人茶不分,就是黄老爷子做茶时的状态。

上图:“须臾炒得满室香”

下图:“心手合一人茶不分”

几分钟后,炒头青结束,鲜叶取出摊凉。摊凉的间隙,黄老爷子讲到“今天上午蒙顶山下了点雨,鲜叶水分较重,我刚刚炒头青的时候,时间就略微长了一点”。摊凉结束后,“炒二道青”的加火命令又安排了下去。

即便做了几十年茶,黄老爷子的每一次制茶,仍然是一次“即兴判断”!手工制茶的温度,远超“炒头青火”的锅温。

上图:“黄学云和他的制茶坊”

下图:“黄学云手工炒制记录”

带着黄老爷子的手工黄芽下山的那刻,关于蒙顶山和黄芽的所有念想,却都还留在了黄老爷子的制茶坊里!

幸好,还有蒙顶黄芽,让我们得以回味老川茶的温润时光!

(本图文来源:四月四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华夏茶学、荥泰茶业助力“川茶振兴(一站式)帮扶”项目启动

为振兴川茶、助茶农增收,进一步提升川茶中小茶企品牌影响力,也为了更好的拓展川茶市场占有率,8月18日,由华夏茶学发起,荥泰茶业承办,荥经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指导,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为国饮有限公司、【亚太茶业】全媒体、茶友网等参与的“帮扶1号高山老川茶·红茶系列项目在雅安市荥经县荥泰茶业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华夏茶学校长余良先生对此次“川茶振兴·精准(一站式)帮扶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据了解,本次帮扶项目将会从茶园管理、产品开发、产品销售、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精准帮扶,为茶企发展、茶农增收助力。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罗凡对荥经产业园区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着力介绍了目前黑茶发展的现状,并分析指出荥经发展黑茶产业所具有的潜力。他表示:荥经绿茶、红茶、黑茶的生产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既要体现雅安藏茶的一致性,又具有独特性,做到精细化,包装研发要提升,新产品研发要实现差异化,并加快茶产业信息流通,多互动,多交流。

原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陈昌辉则表示:帮扶项目活动意义重大,做好产品研发,收集市场反馈,再来指导生产,荥经虽然资源丰富,老川茶占有量多,但目前产品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多样性的需求,未来应积极地向产品个性化与特色化方向发展,逐渐形成行业产品标杆。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卫国则对荥经县茶叶的种植,品种的分布做了相关介绍。希望从茶树栽培到产品生产链条的发展,请大家多多给予指导。

荥泰茶业总经理兰锡国表示:机遇大、责任更重大,做好加工生产环节,树立龙头企业的标杆、形象,实现乡村振兴、助农增收,通过市场销售,实现川茶振兴,作为荥泰茶厂的负责人,一定不辱使命。

近年来,随着全民大健康产业意识的“觉醒”,中国茶产业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尤其以黑茶为代表的耐存放、保健效果优异的茶类品种,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签约仪式

本次会议通过领导专家的指导和建议,为后续帮扶项目的实际执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指明了明确方向,在热烈和谐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会后各位嘉宾参观了荥泰茶业公司的厂区,进行现场制作茶叶

茶园考察的路上

鲜叶采摘

干茶定型评审

赠送茶树

荥经,拥有深厚地历史文化底蕴,十几万亩优质茶园依偎于群山之间,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荥经茶独一无二的高品质特性,相信在“川茶振兴·精准(一站式)帮扶项目”推进下,荥经茶产业发展也将迎来高光时刻!

来源:川茶频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75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