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修水的茶文化

找到约10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宁红集团被授予第18届亚运会官方唯一指定茶叶

2018年5月21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江西省农业厅、九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年第二届中国(南昌)国际茶叶博览会暨首届宁红论茶会”、宁红集团第18届亚运会签约仪式在江西修水县隆重开幕。此次大会以“诗画修水,国茶宁红,茶盖中华,价甲天下"为主题,省内外茶界领导、专家、各参赛团成员、修水县茶业企业、企业客户代表和各级新闻媒体记者等300多人参会共举盛会。

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刘光华、中共九江市委常委蹇侠,江西省农业厅原副厅长胡向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肖星,第18届亚运会组委会副总监莫查·沙尔曼先生、温托诺·米哈甲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中共修水县委书记孙朝辉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宁红集团第18届亚运会签约仪式,江西省宁红集团董事长朱丽俐与第18届亚运会组委会副总监莫查·沙尔曼先生现场签订第18届亚运会合作协议,同期还举行了首届“宁红杯”手工红茶制作技能大赛等活动。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肖星致辞时指出,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的江西,产茶历史悠久,名茶精品辈出,茶叶贸易活跃,是传统的“产茶大省”和“好茶产区”。

近几年来,修水县抓住江西省重点整合“四绿一红”“宁红”品牌的机遇,采取“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乡镇主抓、主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宁红”品牌建设,加快发展茶叶产业,茶叶产量不断增加,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作为修水的传统农业产业,茶业在助农增收、促进地方经济方面也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共修水县委书记孙朝辉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时表示,修水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既有北宋时期黄庭坚与大文豪欧阳修、苏轼之间关于“双井茶”的诗文往还,又有禅宗五家七宗之一黄龙宗发源地——黄龙寺的禅茶文化流传至今。修水县连续第五届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排名由2014年的第54位,跃升到今年的第8位,并成为首批“百佳深呼吸小城十佳示范城市”。另外,修水茶资源丰富、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厚重、茶品牌突出,是江西的重要茶区之一,是“宁红”和“双井绿”茶的原产地与主产区。1915年“宁红”在美国旧金山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级大奖章的殊荣,2015年又一举夺得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百年世博中国名茶公共品牌金奖和企业品牌金骆驼奖”,实现了宁红茶百年以后的再创辉煌。

修水位于赣西北修河上游,居湘鄂赣三省九县中心,总面积4504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是一方红色革命的热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修水茶资源丰富、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厚重、茶品牌突出,是江西的重要茶区之一,是“宁红”和“双井绿”茶的原产地与主产区。目前,修水县聚焦精准扶贫,力推茶业富民。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带头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和模式创新,把贫困户嵌入产业发展的链条,建立起稳定的减贫带贫机制,使贫困户参与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实现稳定持久脱贫。政府部门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特色优势进行科学产业谋划,制定奖补政策,发挥产业选择的指向作用。另外,近年来,修水县充分利用了红色、绿色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绿色经济,以旅游资源和旅游精准扶贫相结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修县的脱贫致富之路走得铿锵有力。

修水古时称义宁州,所产红茶称宁州红茶,简称“宁红”。本次大会除了品茶尚文、红茶手工技能大赛以外,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江西省打造的“四绿一红”之宁红集团被18届亚组委授予第18届亚运会官方指定合作伙伴,宁红集团宁红茶被授予第18届亚运会官方唯一指定茶叶。

江西省宁红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华老字号及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前身修水茶厂始建于1949年。随着时代变迁,宁红茶几经沉浮,2011年重组后的江西省宁红集团有限公司,重现宁红昔日的辉煌。2014年9月,公司获原国家农业部等8家单位联合授予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016年,宁红集团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当前,宁红公司的茶园基地广泛分布于修水县30多个乡镇,拥有自有茶园1万亩,吸收茶农加入合作社建设茶园基地6万亩。目前宁红茶以“市场+品牌+企业+基地+科研+农户”绿色产业链,以自己种茶,订单收购等多种方式联通农户。

“江西茶,香天下”,这是赣茶雄风再兴的追求与目标。具有“茶界的盛会,茶人的雅集”之称的国际茶业博览会推动了修水县好茶的品牌发展,促使修水县好茶的品牌能做的更响、更强、更优。修水县好茶的发展也会扩大国际茶业博览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双方相互借力,修水县正在步履铿锵迈入新时代。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江西修水:30名制茶能手上演一片茶叶的“功夫竞技”

5月6日至8日,第六届九江名茶名泉博览会暨2024“宁红杯”手工红茶制作大赛在江西九江修水县宁红茶文化园开幕。

比赛现场。熊锦阳摄

来自江西、湖南、湖北三个省份的19个代表队,共计30名手工制茶能手齐聚一堂,以“宁红茶”为主题,通过理论知识考试、现场制作手工红茶等项目竞技,倾情演绎工匠风采,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比赛既要“文比”,即通过理论知识考试考查选手的茶叶制作理论水平;又要“武斗”,即通过现场对新鲜茶叶进行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项目竞技,全过程考验选手茶叶加工的实操能力。

手工制茶实操是本次大赛的关键环节,主要考核选手宁红茶加工的技术熟练程度。萎凋、揉捻、发酵……制茶能手们现场对茶叶进行加工,吸引了众多民众围观。随后,评委通过感官评审,从选手加工的宁红茶成品茶得率、含水量和感官品质三方面综合考核,品质越好,得分越高。

制茶能手们正在比赛。熊锦阳摄

“修水种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到宋朝时修水茶叶便名声益显,清朝时则达到巅峰。”据修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九江市修水茶叶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饶健东介绍,修水茶业一直延绵发展,沉淀了深厚的茶文化,其中宁红茶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一经问世就成为贡品茶和出口茶的经典名茶,创造了“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传奇。2021年,宁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了解,修水地处赣湘鄂三省交界,九岭山脉和幕阜山脉分居南北,土壤以山地红壤居多,土质疏松通气性好,良好的气候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目前,修水有记载的本地茶树资源已达200余种,而修水茶科所茶树品种园已收集保存了本地茶树资源80余种。

修水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茶业百强县”“全国红茶重点产区”。近年来,修水县积极推进茶园生态化、生产标准化、产业品牌化,茶产业已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改善生活品质的民生产业、建设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截至2023年底,全县共有茶园面积23万亩,年产干毛茶7300吨,年综合产值29.2亿元。(完)

来源:中新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江西修水:30名制茶能手上演一片茶叶的“功夫竞技”

5月6日至8日,第六届九江名茶名泉博览会暨2024“宁红杯”手工红茶制作大赛在江西九江修水县宁红茶文化园开幕。

比赛现场。熊锦阳摄

来自江西、湖南、湖北三个省份的19个代表队,共计30名手工制茶能手齐聚一堂,以“宁红茶”为主题,通过理论知识考试、现场制作手工红茶等项目竞技,倾情演绎工匠风采,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比赛既要“文比”,即通过理论知识考试考查选手的茶叶制作理论水平;又要“武斗”,即通过现场对新鲜茶叶进行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项目竞技,全过程考验选手茶叶加工的实操能力。

手工制茶实操是本次大赛的关键环节,主要考核选手宁红茶加工的技术熟练程度。萎凋、揉捻、发酵……制茶能手们现场对茶叶进行加工,吸引了众多民众围观。随后,评委通过感官评审,从选手加工的宁红茶成品茶得率、含水量和感官品质三方面综合考核,品质越好,得分越高。

制茶能手们正在比赛。熊锦阳摄'"

“修水种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到宋朝时修水茶叶便名声益显,清朝时则达到巅峰。”据修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九江市修水茶叶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饶健东介绍,修水茶业一直延绵发展,沉淀了深厚的茶文化,其中宁红茶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一经问世就成为贡品茶和出口茶的经典名茶,创造了“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传奇。2021年,宁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了解,修水地处赣湘鄂三省交界,九岭山脉和幕阜山脉分居南北,土壤以山地红壤居多,土质疏松通气性好,良好的气候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目前,修水有记载的本地茶树资源已达200余种,而修水茶科所茶树品种园已收集保存了本地茶树资源80余种。

修水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茶业百强县”“全国红茶重点产区”。近年来,修水县积极推进茶园生态化、生产标准化、产业品牌化,茶产业已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改善生活品质的民生产业、建设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截至2023年底,全县共有茶园面积23万亩,年产干毛茶7300吨,年综合产值29.2亿元。(完)

来源:中新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1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