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信阳副市长3000万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承传道授业志,圆茶圣醒狮梦——浙江大学茶学系七十周年华诞庆典隆重举行

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薪火相传。从华家池畔的构想到紫金港的成绩,浙江大学茶学系为我国茶产业发展尽心竭力,成为茶界一段佳话。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首相看七十载,我们不得不为之动容、骄傲,因为才有了这场独属于茶的盛典。

11月25日,浙江大学茶学建系七十周年庆典活动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隆重举行。浙江省政协原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周国富,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建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及夫人陈雪芬研究员,全国政协原常委、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夏涛,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原厅长林建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科技厅原厅长、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宛晓春,上海海关副关长、上海海关学会会长戴永华,杭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浙江省人社厅原副厅长黄亚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原党委书记、浙大宁波茶友会会长胡征宇研,浙江大学党委常务、统战部长叶恭银,著名茶学家、茶树育种科学家、浙江大学茶学系原系主任刘祖生教授及夫人胡月龄,著名茶学家、茶文化专家,浙江大学茶学系原系主任童启庆,著名茶学家、中国茶叶学会原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程启坤研究员及夫人王惠和来自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省农业厅、十余家兄弟单位及伙伴单位领导以及上千名系友、茶友齐聚启真湖畔,共襄系庆盛典。浙江大学农业与生命环境学部副主任郑绍建,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现任班子成员、农学院各系所负责人等出席,农学院党委书记吕黎江主持庆典。

农学院党委书记吕黎江主持庆典

庆典开始,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院士致辞,他表示茶学系是浙江大学的标杆院系,茶学系发展的70年,是浙大引领科教的70年,是鼓舞国家贡献社会的70年,是走向世界享誉全球的70年茶学系在庚续求是文脉、永葆创新精神中展示了独特风采,在培养专业人才、赋能社会发展中践行了办学初心,在树立教育品牌、展示中国智慧中彰显了学界担当,以实际行动描绘了浓墨重彩的奋进之笔。70年来,茶学系开创了学科发展的新局面、呈现了人才孕育的新高度、谱写了科研创新的新篇章,成为茶文化的传播者、茶事业的推动者、茶学科的带头者,为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浙大智慧。

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建满进行大会讲话。他提到,浙大茶学系作为中国茶业人才培养主阵地,中国茶业科技研究的主力军,70年来不断求是创新、勇攀高峰,成果累累,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从茶叶大国走向茶叶强国作出重要贡献。王建满先生还希望茶学系能够保持新态势,谱写创新发展亮色;构建绿的格局,彰显人才培养特色;描绘美的画卷,绘就三茶统筹底色。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宏耀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刘仲华

而后会上展示了相关友好单位、友好人士贺词、贺信,播放了80级校友,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宏耀,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刘仲华等嘉宾的祝贺视频,一封封贺信、一条条视频、一幅幅题词都寄托着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浙大茶学系七十周年诞辰的热烈祝福和殷切期待,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注视下、在浙大茶学系自身奋发的基础上,中国茶产业将更进一步。

随后,浙大茶学系系主任陆建良教授作茶学发展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宛晓春发言并向茶学系建系七十周年表示热烈地祝贺。姜仁华所长希望茶学系能够继续发扬教学相长、顶天立地的精神与风格,积极推动茶科技成果转化,为茶产业的美好未来提供浙大智慧。宛晓春教授希望浙大茶学系能够继续在国际创新、产业服务、科技引领上保持国内外领先水平,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学科支持。教师代表屠幼英教授,学生代表陶成鸿以及校友代表戴永华先生也先后进行发言,祝贺茶学系建系70周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

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宛晓春

教师代表屠幼英教授

学生代表陶成鸿

校友代表戴永华

大会在颁发荣誉证书以及授牌、捐赠仪式中将庆典氛围推至高潮,浙江大学茶业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教授主持颁奖环节。七十年的发展历程,让我们见证了一代代茶学人凝心聚力、托举梦想的智慧和汗水,也感受着一代代茶学人薪火相传、开拓创新的执着和奋进。

浙江大学茶业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教授主持

【浙江大学茶学功勋教师】刘祖生 胡月龄 潘根生 童启庆 龚琦 徐幼君 时桂英

【浙江大学茶学荣誉教师】

陈宗懋 胡萃 程子道 辜博厚 毛祖法 赵启泉 黄亚萍曹望成 沈伟桥 苏祝成 董尚胜 周树红 孙国良 夏桂荣刘波静 唐德松 胡松金 任翔 徐建萍 徐波 奚彪 钱之江 张碧莲 胡振长 杨子银

【浙江大学茶学系最美校友】

陈树森 卢心寄 俞永明 俞宜湘 聂春琳 韩孝敏 程启坤 王惠 徐束 姚光琦 黄品凤 戚国荣 沈根荣 陈席卿 何懿富 施海根 周淑兰 斯光华 吴喜云 姚豫生 钱志群 楼苹苹 俞妙芹 陈菊月 方仙卿 韩敏华 黄芳焕 毛爱清 毛国雄 邵秀娟 孙玉冬 王宝香 王兴明 吴茂棋 吴锡金 叶留英 俞亦子 虞大澄 赵红梅 王立 袁文义 徐南眉 曹达人

【浙江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行业导师】

姜仁华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行业导师】

陈亮 尹军峰 陆德彪 俞燎远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研究生校外行业导师】

朱跃进 杨秀芳 毛立民 王开荣 揭国良 黄海涛 熊昌云 金子晶 吴颖 董俊杰 邵淑宏 吴亮宇 柳丽萍 钱虹 苏中强 唐鹤军

【浙江大学茶学系本科生校外指导老师】

尹晓民 戚英杰 马亚平 吴锡端 顾海龙 朱朝安 刘志荣 庞言良 潘元清 潘佩卿 王叶 高静 张燕 叶金章 陈东 李成 罗凯鸿 王少江 王洪江 潘君耀 蔡良绥 谌哲求 魏嘉宏 蔡小勇

图:资深茶学学者姚国坤为支持茶科学研究和茶文化发展,向母系捐赠茶学相关书籍3000册。

庆典最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周国富作总结,他提到,中国茶事业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美好新时代,希望我们能够正确处理和把握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一元与多元等的茶学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三产融合、跨界拓展、六茶共舞、千方百计的提升茶产业科技链、文化链、产业链、价值链,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茶和茶文化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值此盛典,四方志同道合者欢聚一堂为中国茶事业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当天下午举办了“新时代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暨茶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论坛”。论坛分别进行了主旨报告,新时代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家圆桌论坛以及茶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圆桌论坛,论坛上就茶产业发展与前景进行深刻探讨,并为茶学专业发展方案和未来规划进行总体部署。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杨秀芳为总主持。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杨秀芳总主持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建东致辞

浙江树人学院国际茶文化学院院长、浙江省现代化服务业研究中心执行院长朱红缨教授主持论坛主旨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作《为国茶业科技进展及发展趋势展望》专题报告,报告指出,我国茶产业目前遇到了茶树品种选育周期太长,产业渴望更多优异品种;构建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突破茶树基因编辑技术;探明茶园土壤生物特性,构建茶树营养精准调控;探明茶树抗寒作用机制,构建茶树寒害防御技术;探明茶树病害发生机制,实施茶园病害绿色防控;突破智能采茶技术瓶颈,实施名茶鲜叶智慧采摘;突破茶叶智慧加工瓶颈,实现茶叶全程智能加工;突破功能成分应用技术,高效开发茶叶功能产品;发掘茶叶新的保健功能,有效驱动茶叶健康消费等9大亟待突破的科技瓶颈,因此我们需要让茶产品市场需求更加多元化、茶叶生产方式更加现代化、茶产业业态更加多样化并按照“四个面向”需求,以“提升茶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和支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力争在茶学基础前沿和茶叶绿色发展、智慧发展、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科学发展、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产品创新,高效支撑一流学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宛晓春作《新学科视域下茶学专业建设》主题报告,宛教授从新农业和大农科作为切入点阐述了什么是新学科,并提出了要从以推动学科专业改革为代表的新教改、以发展在线教育为代表的新形态、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代表的新质量、以建立质量国际互认体系为代表的新保障为重要发力点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在四个方面的领跑。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名誉院长王旭烽作《三茶统筹·交叉学科·一级建置——关于茶交叉学科建设的思考与浅议》专题报告,王院长介绍了交叉学科的定义,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目前茶学具有科学定义与古典茶学遗产之间有明显错位、茶文化形态在现有学科背景找不到归属口、学科的科学发展观前景设计不足、三茶统筹的高度引导方向与学科建设不够匹配、茶作为精神符号急需挖掘呈现等问题。茶文化是文明发展史上茶与人类精神发生全部关系的总和,体现在与人类建立的日常生活、审美生活、制度建设和茶因人类精神需求而形成的哲学思想上。因此,有交叉学科的支撑,茶文化的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设置,将会起到阿基米德杠杆理论的效果,但目前由于无法为这一片伟大的叶子提升到它应有的位置,不能更好地落实三茶统筹的英明知识,无法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伟大使命:讲好中国故事等存在的现象,体现了建设交叉学科的迫切性。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教务部部长楼程富作《数智时代茶学教育教学变革的思考》主题报告,楼教授从小学科大产业、老专业新科技、农专业有文化三大方面进行阐述茶学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需要进行数字化课堂教学改革、数字化实验教学改革、数字化茶园建设、数字化茶文化推广等方面的建设才能让茶学专业更符合潮流,走在前端。

浙江骆驼九宇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立民作《中国茶叶外贸的创新发展》专题报告,他提到在外贸领域,“变”是主旋律,因此需要重新理解、适应、定义,目前中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呈现“内卷化”,需要我们在产品、服务、体验等方面进行创新发展。

新时代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家圆桌论坛邀请了大益集团勐海茶厂副总经理杜瑞萍,浙江省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茶荟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万融茶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径山茶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施鸿鑫进行高质量发展茶产业研讨,他们从自身企业出发,介绍了自己企业在茶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点,为当地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关路径支持。

茶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圆桌论坛邀请了浙江大学陆建良,安徽农业大学李大祥,湖南农业大学朱海燕,南京农业大学陈暄,云南农业大学周红杰,福建农林大学郭玉琼,华南农业大学曹藩荣,信阳农林学院郭桂义,武夷学院李远华,浙江农林大学张帅分别阐述各自院校如何有效开展茶学科建设,各位教授从各自院校的开展经验、举措、对策展开论讨,向我们指出了有效方法论和方向。此外,庆典活动还举办了“永远青春”茶学校友游园会以及“茶香悠悠,万里争流”文艺晚会,丰富多样的活动以及异彩纷呈的视觉盛宴进一步密切了茶学系与校友之间的深刻感情,给校友们留下美好而深切的记忆。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此次盛典不仅是一次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展示了浙大茶学系在茶学教育、科研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突出贡献。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使命。浙大茶学系的学子们应当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秉持“求是、创新”的理念,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和茶学学科的长足发展不断奋斗!行文至此,笔者看到活动《服务指南》上的系庆公告,觉之甚妙,摘抄片段,以期浙大茶学系之辉煌延年——茶名之盛,茶业之兴,自古已然。有茶然后有茶饮,茶饮之妙系乎茶技。所求者艺,所存者道。道艺之事,继继存存。茶科之日,辉光日增。茶科之设,始于觉农。怀醒狮之梦,兴茶业于华夏,以正国饮之名。继往开来,不愧茶圣之誉。浙大茶学,任农肇其端。蒋氏芸生,求学东瀛,扬名浙农。筚路蓝缕,殚精竭虑,成不世之功。庄氏晚芳,承茶道之蕴,倡廉美和敬。平湖张氏,定茶叶标准,育茶业菁英。七十载茶学,英才辈出,灿若星辰。秉求是之神,攀茶学之峰。吾侪后学,与有荣焉。龙潜之月,吐故纳新。从心之年,踔厉奋发!悠悠茶学,日新月异。定此佳日,各界贤达,齐聚启真湖畔,共襄茶界盛事,同绘茶业蓝图。

来源:茗边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两会茶声音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3月3日,2019全国两会召开,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汇聚北京,共商新时代改革发展大计。一片小茶叶托起大民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我们也听到了不少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声音。

委员李云才:呼吁将谷雨节气设为“中国茶节”

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节庆可以作为载体承载乡情,发扬农耕文化的首创精神。”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李云才建议,将农历谷雨节气或每年的4月20日确定为“中国茶节”,并为茶文化申报世界“非遗”。

“一种手艺就是一个故事,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宝贵财富。”李云才表示。如何记录、传承和发扬乡村非遗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农艺工匠精神?他建议,要整理出传统村落手工艺开发的着力点和方向,尝试建立起一种“艺术+乡村”的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的发展模式,为非遗文化提供学术和教学资源的支撑。

李云才认为,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要以产业为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域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同时,要保护涉农企业优秀文化,加大农企人才培养力度。”

代表肖又香:安化黑茶产业园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我提的建议被采纳了!”3月3日,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湖南代表团代表肖又香,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去年全国两会上,她提交的关于支持创建安化县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议,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的回复,安化黑茶产业园被纳入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2016年10月,安化县委托有关单位编制了《安化黑茶产业园建设规划(2016—2020)》。根据规划,产业园总面积58.5平方公里,园区有黑茶加工企业数十家。2017年,园内黑茶相关产业产值达7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5万个以上。

“黑茶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后,得到国家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有力促进了农民脱贫增收。”肖又香代表说。

代表宋宝安:贵州茶是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加工的生态茶干净茶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李云才作为一名农药学专家,和贵州茶的缘分不浅。

2011年,宋宝安与两名贵州茶界的官员和企业家偶然相识,一直致力于以科技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宋宝安找到了融合服务的有效途径,直接参与到贵州茶产业的建设发展中来。

带领团队检测茶叶样本、开展茶叶病虫害防治研究、建设茶叶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基地……宋宝安对贵州茶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都匀毛尖是我最喜欢喝的茶,它和所有的贵州绿茶一样,具有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特点。”宋宝安表示,更重要的是,贵州茶是按照欧盟标准生产加工的生态茶、干净茶,是农产品安全执行最为严格的茶。

“绿色,是贵州茶叶的底色,更是贵州茶园的基本色。通过‘以草养草’、‘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绿色防控等技术的不断创新,贵州茶的发展之路一定越来越好。”宋宝安说,当前,贵州茶园总面积已达752万亩,茶业总产值394亿元,茶产业已成为贵州省支柱产业之一。

代表孙志刚: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到了贵州的茶。

他说,贵州是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全国茶叶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没有污染。“如果大家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

天眼新闻查阅相关数据资料显示: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茶叶产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

专家朱仲海:走,去贵州投资茶产业

3月5日,2019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首场集中访谈活动在京举行。

茶产业研究专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朱仲海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协会接到好几个国家的咨询电话,想要在贵州投资兴业,我们当然欢迎,贵州也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来重点打造,走出了一条茶产业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代表李刚:凉都“三好茶”一定能超过“欧标茶”

“三好茶”是指“时间早,品质好,种子资源优”。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朱仲海曾做过研究,提出了中国茶叶发展的“三个挑战”,分别是气候变暖带来的病虫害、小农生产带来的低效率、农药残留带来的低品质。

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长李刚对于这“三个挑战”胸有成竹:“气候方面,六盘水夏季平均温度只有19度,严格说来六盘水是没有气象学上的夏天的;规模方面,现在我们通过合作社、茶叶公司整合了小农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残方面,2018年,我们六盘水的农药施用量下降了50%,未来还将持续负增长,我们的茶会越来越干净。同时,通过间种本地作物,能够更好地防范病虫害,在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的种植环境,茶叶品质也会更好,我们凉都的茶,一定能在品质上超过‘欧标茶’。”

代表俞学文:鼓励在外人才回归投身乡村振兴战略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武义县柳城镇青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表示,前几年,浙江提出的浙商回归,为浙江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们一有财富基础;二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路;三有市场和人脉的资源,具备人才资源优势。要积极鼓励、引进、引导优秀人才回归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

由此,俞学文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鼓励在外人才回归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等建议。他建议:大力推进人才回归,公开支持和鼓励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参与村“两委会”竞选,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共建美好家园、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提供平台。

同时,实施“人才回归”行动计划。积极引导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鼓励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充分挖掘、利用家乡资源和要素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到家乡再创业、再创新、再发展。

代表刘文新:建议扶持,建立“茶叶国家队”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文新的建议依旧不离本行,提出做大做强茶叶龙头企业,打造“茶叶国家队”、大力支持茶产业发展、公布茶产业脱贫成果等建议。

“在脱贫攻坚中,茶产业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刘文新说,去年,信阳多个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今年,信阳市要实现全面脱贫,要保证脱贫成果、保证贫困户不返贫,茶叶这个支柱产业,也要继续大力发展。

以他的企业为例,去年,向贫困户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龙潭村、郝家冲村等186户村民实现流转茶园收益达3600万元;以高出市场10%的价格收购协议贫困户的鲜叶和干茶,解决贫困户卖茶难问题。

刘文新建议,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要保证连续扶持,重点扶持,建立“茶叶国家队”。

代表储小芹:茶产业亟待补齐“文化”短板

“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元素。”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一部副厂长兼车间主任储小芹认为,将茶产业发展与地方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实现茶产业与茶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能够有效打造茶企品牌效应、拓宽茶农收入渠道。

然而,目前一些地方的茶文化发展与茶产业发展并不相适应,尤其是茶饮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对产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她建议,在茶文化建设方面要“内外一起抓”。

对外,应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介与宣传茶文化。

对内,一方面,文化旅游部门应广泛开展茶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活动,普及茶文化;另一方面,鼓励高校和企业增加茶文化相关社团、创办茶文化博物馆等机构,创新茶艺茶道,增强中国茶文化的带动力与影响力。对现有的茶文化社团、茶博馆进行关心与扶持,培育茶文化人才,鼓励开展茶文化活动,使有茶的地区都能出现茶文化社团的身影。

委员何一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为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闽籍全国政协委员、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说,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给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努力方向,更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共识。我们要沿着生态优先、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走下去,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举措落到实处,让绿色成为福建发展的不变底色,为实现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他还提到,中国营商环境去年跃升32位,说明中国市场的信心越来越强。他今年的提案主要是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特别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添活力。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