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喜年贡茶

找到约528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小喜年:盘点各大经典山头、名寨的普洱茶特点,你喝过哪些呢?

喝普洱茶时间久了以后,就会发现,普洱茶一山一味,各有特点,区别明显。

云南少数民族大多依山而居,以山为寨,今天来盘点一下这五大经典山头的普洱茶,看看它们的茶汤品质都有哪些特点?


景迈山

景迈有着著名的“景迈山古茶林”,历经十年岁月,今年终于获得申遗的批准,这对于提升我国的茶文化自信起着重要的影响。


景迈山的古树茶特点明显,口感醇厚,涩度重而苦味轻,相比其他山头的普洱茶,它的甜味更加突出,生津、回甘很快。

景迈普洱茶有着其特有的蜜香兰韵,且香气持久,有了一定年份的老茶,喝下去会有景迈茶独特的“药香”


易武山

易武有着著名的贡茶园,曾经是贡茶中的极品。说到易武茶,以易武老乡长张毅制作的普洱茶为代表,其原料精选易武古茶园,用传统制茶工艺制作而成

张毅老乡长

易武普洱茶的茶汤醇和润滑,苦涩味较低,每一泡茶汤之间的口感都比较平稳,回甘明显,且喉咙有清凉感。


新茶、中期茶呈蜜香,老茶喝起来则樟香很明显,且香气持久而不外显。


布朗山

布朗山有很多个普洱茶名寨,其中老曼峨和老班章“热度”较高的两个,就跟大家说一说这两个名寨普洱茶的特点吧。

老曼峨

老曼峨普洱茶有“苦茶”和“甜茶”之分,但知道“苦茶”的人更多,下面说一说苦茶的品质特点。

“霸气”是多数人对老曼峨普洱茶的第一印象,闻着香甜,但茶汤苦得霸气,瞬间冲击舌尖,苦味迅速化开,生津很快,且茶汤的层次感明显,几泡之后甜度逐渐增加。

老班章

相对于老曼峨,老班章的香气会更加张扬一些,苦、涩味也很霸气,回甘明显且持久,十多泡以后,茶汤变得清甜。


冰岛

“冰岛”是个有着很“西方”名字的村,包含了5个寨,其中冰岛老寨最具代表性。

真正的冰岛老寨古树茶香气馥郁,甜度高茶汤清甜、纯净,生津回甘持久,有独特的冰糖韵,尾水具有冰糖甜,所以很多人喜爱冰岛普洱茶。


有人说“班章为王,冰岛为后”,也有人说“班章为王,易武为后,冰岛为妃”,这些都是随着人们对普洱茶口感的了解,民间给它们的评价,究竟是不是这样,谁也说不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山头,大家的口味不同,谁又能说不可以“易武为王,景迈为妃”呢?

本文为小喜年原创,转载须注明。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喜年:易武普洱为什么被叫作“女人茶”?

第一次听朋友说“易武茶不愧为‘女人茶’”的时候,我也是满脸问号。

2003年易武张毅顺时兴生茶

易武普洱茶为什么被称为“女人茶”?喝了一段时间易武普洱,去了解易武茶之后,我逐渐有了答案。

2003年易武张毅顺时兴生茶

有人说是因为易武茶柔和的茶性很适合女人喝,所以叫做“女人茶”。我认为不然,理由有两个。


理由一

易武茶香扬水柔,柔中带刚,醇和顺滑,苦涩味低。不仅适合女性喝,而且在所有人群中接受度、适口度都很高,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易武茶的茶性胜似女性的气质。

在普洱茶中有一句俗语:“班章为王,易武为后”,这个“后”不也正说明了其“女人茶”的特点吗?


理由二

我们所说的“易武”其实是傣语,“易”指的是女性,“武”是“蛇”的意思,所以易武的意思是“美女蛇居住的地方”,因此易武又被称为“花蛇寨”。

所以从它名字的原本意思来看,也和“女人”有着很大的联系。

不知道第一个称易武茶为“女人茶”的人,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我认为肯定与上面所猜想的理由分不开。

值得肯定的是,易武茶在普洱茶中,确实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是清朝时著名的贡茶。

2003年易武张毅顺时兴生茶

从清光绪末年到民国二十六年,易武达到了一个繁荣时期,茶庄林立,茶号众多,有同庆号、同昌号、安乐号、车顺号、宋聘号、福元昌号等。

在普洱茶产区中,易武茶山是开发最早的,在茶界的名气显赫,新茶业复兴计划的发起人周重林曾经感慨:“云南少了易武是不完整的”。

你喝过易武茶吗?你觉得它是“女人茶”吗?

本文为小喜年原创,转载须注明。

茶诗中的“贡茶”史


古时候,中国的文人们都喜欢将自己心中的不忿或是现实的生活写入诗歌之中,因此中国的诗歌丰富多彩,既能抒发情感,又能表现现实。


而茶诗也是在这样的文化之中应运而生。茶诗大多由文人雅士在品茶之中创作而出,或写出茶之滋味、或写出饮茶情绪等等。




今天我们就从历史上的那些著名茶诗,来寻找一下关于贡茶的历史吧


⻄晋左思的《娇⼥》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因急着要品⾹茗,就⽤嘴对着烧⽔的“鼎”吹⽓。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咏茶诗:⼀⾸是张载的《登成都楼》,⽤“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成都的茶;


⼀⾸是孙楚的《孙楚歌》,⽤“姜、桂、茶出巴蜀,椒、橘、⽊兰出⾼⼭”的诗句,点明了茶的产地。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们⽂化⽣活中的地位。


自唐以后,历代的名茶绝大部分被列为贡品,每年最早采制的新茶首先派专人送入皇宫,供皇帝享用,往往是为了表示特別的恩宠,皇帝才舍得用茶赏赐亲信的大臣。


唐代柳宗元在《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一文中写出了得到皇帝赐予的一斤新茶后的诚惶诚恐、欣喜无限的心情:


“臣某言,中使窦某至,奉宣旨赐臣新茶一斤者,天睠忽临,时珍俯及,捧载惊忭,以喜以惶。……衔恩敢同以尝酒,涤虑方切于饮水,抚事循涯,陨越无地,臣不任感戴欣忭之至。



纵观古今诗词,它们都有一大共性,那便是社会职能。透过诗词,我们不仅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绪表达,思想内涵,更能从中观察出当时的社会民情,风气习俗等。


宋代茶饮风俗形式,在其历史时间与空间具有时代的特征、社会的特色。在宋代,全国范围内出产茶叶200多个品种。其中,皇家的贡茶最具有代表性。


北宋王朝初立,宋帝设立茶局,派重臣督造皇家御茶,他们最终选定福建建州凤凰山北苑贡茶为皇家御茶,旷世奇茗也由此诞生,掀开了中国茶叶史上新的篇章。据记载,皇家贡茶“龙团凤饼”为宋真宗时期宰相丁谓所创,小“龙团凤饼”是宋四大书法家、福建转运史蔡襄所造。


宋徽宗年间,郑可简改制的“龙团胜雪”成为中国制茶史上的一个神话,至今无法超越。


宋代贡茶之美、茶叶之精,使得大量文人墨客为之倾倒。饮茶不仅成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进入上层社会的精神生活,成为文学艺术的主题之一。


在“两宋”时期,先后有180多位诗人、词人用文章赞颂宋代贡茶,诗词达400篇。宋代的贡茶记录着宋代人深耕茶史的足迹,记录着宋茶创造茶史的辉煌。建茶入诗,比比皆是。


北宋文学家苏轼把佳茗和佳人联系在一起,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佳句,为人们所传诵。


陆游写了300多首茶诗,成为历代诗人中写茶最多的一位。陆游对建茶更是情有独钟,他入闽做茶官,就生活在建茶之地建州。“建溪官茶天下绝” 的名句,出自于他的《建安雪》。


欧阳修在病中喜得建茶,品尝之余,遂作《和梅公仪尝建茶》。“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这是梅尧臣的诗句,是说北苑“龙凤团茶”可以比得上“仙人掌茶”,也可与“阳羡紫笋茶” 媲美。



宋人欧阳修《龙茶录后序》中说,“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当小龙团被列为贡品以后,更是难以得到。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也非常珍惜,就是辅佐他左右的大臣也不易得到赏赐。


只有在“南郊大礼,致斋之夕”四位高级臣僚才共同分得一饼,分割成四份各自带回家中宝藏,仅是在贵客到来时,才拿出来传观展玩。



珍贵如此,无以复加。宋代文人王禹偁在《恩赐龙凤茶》一诗中说:“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此外,黄庭坚的《谢送碾赐壑源拣芽》,杨万里的《谢木媪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诗中都专门吟咏了赐茶之事,这些可以说是最上层的赠茶习俗。


到了元代,贡茶一直是传统的团饼茶,也还在沿用宋代的龙团茶制法,龙凤团、密云龙的名称仍在。元代皇帝也经常赐给大臣贡茶,“讲筵分赐密云龙”。


龙团茶仍要经过碾末,然后烹点。大臣虞集写过这样的诗句:“摩挲旧赐碾龙团,紫磨无声玉井寒。”宰相耶律楚材写道:“黄金小碾飞琼屑,碧玉深瓯点雪芽。”品饮贡茶的这种情趣与宋代别无二致。



但是在民间及士大夫私下的品茶生活上,元代渐渐发生着转变。元代诗人汪炎昶在《咀丛间新茶二绝》中,写他摘取新茶直接咀嚼,感觉极有韵味,不经过复杂的制作,尝到了茶叶的本真滋味,诗中写道:


湿带烟霏绿乍芒,不经烟火韵尤长。铜瓶雪滚伤真味,石皑尘飞泄嫩香。


       从诗中可以看出,文人们在追求茶的真味,有一种强烈的减少制作程序以保存茶叶真味的要求。宋代已经产生了散茶,元代除了宫廷,民间饮用散茶已经非常普遍。

非常有意思的是,为皇宫修贡的武夷地区,也在大量生产散茶,而且散茶居于主流。元诗人蔡廷秀在《茶灶石》诗中写道:“仙人应爱武夷茶,旋汲新泉煮嫩芽。”


这个茶灶石,就是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在武夷讲学时经常品茶的地方。朱熹当年所饮之茶,应是散茶无疑。当时朱熹带领学生亲自种茶采茶,品饮的就是制作简单而不失真味的芽叶散茶。


        明朝开国之始,贡茶主要由武夷地区的建宁府贡进,还是依照宋代以来的方式,研造成团茶,有大龙团、小龙团。

这滞后于茶事发展的状况,是一种恪守陈规的作法,从概念上人们仍以加工繁琐的龙团为精品。


但洪武二十四年九月(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发了一道诏令:“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正式宣布皇室不再需要团饼茶了,这道诏令成了炒青散茶取代蒸青团茶的转折点。


明太祖的这一诏令,的确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从此,散茶成为绝对主流,由此炒青也成为主流制茶方法而延续至今。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特意下发这么一道诏令?


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中说:“国初四方贡茶,以建宁、阳羡茶品为上。时犹仍宋制,所进者俱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





诗人张岱曾在诗文《曲中妓王月生》中写道:“白瓯沸雪发兰香,色若梨花透窗纸。”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茶叶的香气以及颜色作出自己的评价,并且描绘出了茶水清澈透亮的感觉。


这证明明朝的诗人更加赞赏茶香清幽似兰,茶色清淡透亮的茶品,不再只关注于口感,更加注重茶的品质。


图片

清代茶诗数量庞大,也有许多著名诗篇。如高鹗的《茶》诗:"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漱齿浓消酒,浇胸清入诗。樵青与孤鹤,风味尔偏宜。"


边寿民的《好事近·茶壶茶瓶》词:"石鼎煮名泉,一缕回廊烟细。绝爱漱香轻碧,是头纲风味。素瓷浅蓝紫泥壶,亦复当人意,聊淬辩锋词锷,濯诗魂书气。"两首诗词都在淡雅之中,透出无限韵味。


当然,我们不得不说的是,清代最善写茶诗的可能还是乾隆皇帝。茶在这位"康乾盛世"主宰者之一的生活中,是具有重要地位的。


相传,当他85岁要退位时,一位大臣谄媚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乾隆皇帝则回答说:"君不可一日无茶啊。"就是这位皇帝,撰写过几百首茶诗。其中有一首专门写普洱茶的:


《烹雪用前韵》清·乾隆皇帝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椀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寒香沃心俗虑蠲,蜀笺端砚几间设。兴来走笔一哦诗,韵叶冰霜倍清绝。

这是一首乾隆皇帝赞美普洱茶的茶诗妙句,乾隆尤爱普洱,曾作御制诗赞普洱多首,诗中多为极尽赞颂之语,写出了诗人饮罢普洱之后的愉快心情及对普洱的喜爱之情。


纵观我国的茶文化,以茶作诗为载体起起伏伏发展。尽管茶文化有过落寞的时候,但茶诗却依然在诗歌发展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找到约508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