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相邀意思

找到约3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西湖龙井红茶开始崭露头角

西湖龙井是绿茶翘楚,人尽皆知。杭州西湖景区6500亩茶园,出产顶尖的西湖龙井茶,以其香气和滋味傲视全球绿茶界。如今,那满目绿色中,不知不觉中沁出一团团“红色”来——西湖龙井红茶开始崭露头角。去年还只是几家茶农试水,今年,景区各村都有茶农们悄悄研发和出售“龙井红”,价格从每斤800元到6000元不等。

 

    西湖景区,红茶暗战,硝烟弥漫。卢正浩茶庄、满觉陇村唐主任都透露,今年西湖龙井茶制作的红茶,销量同比翻了一番。

 

虎跑水+龙井红 上海客寻香而至

 

   微信朋友圈里,有上海客人相邀去虎跑喝红茶:“米道清淡,甜咪咪,老灵额(上海话,意思是味道清淡,甜滋滋,很赞)。”

 

    鸟鸣林香中,绕着虎跑翠越会后头的虎跑水专用接口找一圈,就能寻到沪人说的那家“虎跑水+龙井红”茶室,元隐堂山泉居。

 

    昨天,三五位上海客人品了茶,正跟小二讨价还价:“这茶淡,只能喝五六泡,就算价钱一样,也要比福建的红茶(可以泡8~10泡)贵一倍。”小二陪着笑脸:“元红是西湖龙井茶做的红茶,哪里去找啊?就是因为清淡、口味甘甜、回味绵长,正对江浙人的胃口。”

 

    客人挑了每斤2000元的那档,买了1斤半。小二给他们免了一半的茶水钱——原本要100元每杯。

 

    “那么贵?”我皱皱眉头,讨来尝了尝,喝起来比滇红或正山小种红茶好像要淡一半。不过,到了舌根处,是龙井绿茶那种熟悉的淡淡的甜,非常特别。

 

    “价格是不低,主要因为茶、水双绝。”说到这里,茶室老板罗志勇有点懊恼地微微摇头,“原本想叫隐红的,跟我们‘元隐堂’也般配,没想到一位年轻的茶农抢先用掉了。”

 

    杭州佑圣观路茶叶市场,“老龙井”店里坐着一位小年轻,上满觉陇80后“茶二代”胡旭。他淡淡地笑:“刚刚开始试水。我们用的是谷雨前后的满觉陇西湖龙井茶青叶,学的是福建红茶技术。今年一共只制作了100斤,已经快卖完。”

 

    “隐红”每斤2600元,因为用的是满觉陇茶,回味更甜,原料成本也更高一些(西湖景区中,翁龙满杨4个村的西湖龙井茶地大多为白沙土,最宜种茶)。

 

往年仅春茶点燃硝烟 如今全年持久战斗

 

    罗志勇原是通讯行业高管,爱茶如痴,索性跨界做茶叶生意。他在中天竺、杨梅岭包了十多亩茶地,卖了两三年的龙井绿茶,今年决定投入研发红茶:“春末做了五六次红茶,每次三四十斤。‘军师’是灵隐村里最出名的红茶师傅,本土技术。”

 

    胡旭接家里衣钵,做茶叶生意已经10来年,他坦言:“我以做台湾野生乌龙生意为主,红茶的研发成本还没有消化掉,没开始赚钱。”

 

    梅灵隧道以南,地处西湖风景名胜区西部腹地,梅家坞是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和主产地之一。梅家坞的卢正浩茶庄,去年年底研发生产的“钱塘梅红”在天猫旗舰店上已经卖了半年多。价格分别是100元/50克,150元/100克。换算下来分别是1000元一斤和750元一斤。

 

    而除了元红、隐红、卢正浩家的钱塘梅红,龙井村红茶、满唐红、民宿红茶等龙井红茶,今秋也纷纷异军突起。

 

    龙井村茶农陆洲东讲话喉咙蛮响,是一位制茶高手,他远赴云南学习滇红制作工艺,和茶农戚国伟一起开发红茶。目前高档红茶标价2000元一斤,低档标价1500元以内一斤,他的销路已经渐渐打开,与北京吴裕泰签了合同,首批300斤龙井红茶已经在北京各门店上柜。

 

    民宿也做起红茶生意。满觉陇路1号的桂客山庄,今年开始出售红茶,“臻品西湖红茶”分两种,1000元/100克和600元/50克。

 

    “原本春天茶忙,卖茶1个月左右,其他月份茶农都很空闲。”满觉陇村唐主任说,“现在红茶开始做出来,销售期大大拉长,整年都可以卖茶叶,如果品质稳定,茶农可以大大增加收入。”

 

    翁家村村民老翁说得有趣:“春天的时候,卖茶像打仗。茶农家家门口摆一只锅,新茶香气飘出去多诱人,都希望客人进来自己家喝茶、买茶;如今茶锅虽然不见,不过,龙井红茶生意做起来,战线拉得更长、战斗时间也更持久。”

 

红茶用夏秋茶叶 不会影响绿茶市场

 

    踏着秋叶的脚步,西湖龙井就这样跟着红起来。那么,为什么茶农们这般的“统一思路”?

 

    “近年来,西湖龙井身价不如从前啦。”西湖龙井的老茶农们说,“老底子,若西湖龙井摆在桌上,哪里还会有红茶的位置?”

 

    清朝、民国时候的身价不用再提,仅仅20年前,西湖龙井茶和红茶的价格大约在每斤两三千和每斤两三百元。如今,不但巨大价差早已消失,部分昂贵红茶五六千一斤的价格更是有赶超西湖龙井头茶的势头。

 

    价格之手拨动茶农们的心弦,大家的心思和资金开始投入红茶的研制。而夏天龙井茶叶内的茶多酚含量比较高,用这些鲜叶来做红茶也是比较合适的,并不会影响春天时龙井绿茶的产量。

 

    跟绿茶比起来,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揉捻后发酵是叶子变红是工艺关键。各种红茶的品质特点都是红汤红叶,一般红茶的制造工艺都包括四个步骤:萎凋——揉捻——发酵——干燥。龙井红茶的流程也差不多,简单地说,西湖茶农们在采摘绿茶后,晒青,然后进行揉捻,到青草气最浓的时候结束,然后装在塑料袋里闷在太阳下发酵,最后晒干。

 

龙井红只是点缀 龙井绿还是主流

 

    茶农靠自身努力来获得更高的收入,是西湖景区管委会愿意看到的结果。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西湖龙井一级保护区现有茶园面积6500余亩,若有20%的秋茶用于制作红茶,大约可制10多万公斤红茶,按平均每斤几百元计算,可增收超过千万元。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说,红茶以其醇和厚重,稍带涩味的口感,赢得很多茶友喜爱。云南滇红,采用大叶种,浓度高、味道重;福建的正山小种红茶,茶叶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有着非常浓烈的香味;祁门红茶香气芬芳馥郁持久,很是独特。相比而言,本地的龙井红茶,打的是“小清新”牌。但现在龙井红茶刚进入市场,这个口味是否受欢迎,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目前看来,龙井红不会、也不可能压过龙井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预测,大规模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小范围点缀一下即可。专家认为,西湖龙井是绿茶典范,金字招牌全国著名,龙井红可以作为新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但还是要以绿茶为主。

 

    另外,目前这些红茶都在试制阶段,还没成为正式的产品,恐怕品质不稳定,况且标准还未制定,茶农们不宜操之过急。等检验部门、检疫部门等相关部门制定了规范的标准以后,再看如何拓宽红茶销路,让龙井红被更多人知道。

 

     据悉,杭州市政府已在筹备申请西湖龙井红茶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西湖龙井红茶生产的制作标准。

 

紫砂器型解说大全,你还有不认识的吗?

掇球壶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型是壶钮,壶盖,身壶。该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石瓢壶

最早称为“石铫”,顾景舟时期后称之“石瓢”。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

 

 

仿古壶

“仿古壶”圆润精巧,简单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造型雅致,线条流畅,比例恰当,清雅无双,宁静淡泊。

 

 

井栏壶

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类似古代井旁边之护栏。

 

  

 

秦权壶

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

 

 

合欢壶

此壶乃曼生喜极而制,故此壶风格绮丽,所谓雾余水畔,红杏在林,典美精工,余味无穷。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

 

 

笑樱壶

据说,“笑樱壶”的造型原是出自“婴宁一笑”的历史典故——“婴宁一笑千愁解”。壶型制沉重扎实,有种不妥协的硬汉风格,有行家以激昂之态。以交融而又谐调之态漫流的几种色彩,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内质。

 

僧帽壶

元代创制的瓷器造型,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元器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略短,明器壶流略长,清器颈略高,腹部略瘦。

 

 

洋桶壶

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适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

     

 

 

容天壶

容天壶是精品紫砂壶的一种,取材于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弥勒佛,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

 

 

 

龙蛋壶

龙蛋壶是紫砂壶器型中的经典一类,其圆滑可爱的造型深受壶友喜爱。以“龙蛋”来命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寄托,圆润可爱的造型,吉祥美好的寓意,让这个“龙蛋壶”平添了一种拙味和稚气的亲切感。其做工小巧精致,壶身通体为蛋状,壶身光滑圆润,短嘴为直流状,倒把拿捏方便,扁圆珠纽。

 

 

 

德钟壶

“德钟”壶型为钟,“德”是修辞,并以邵大亨的德钟壶最具代表。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系最佳天青泥之呈色。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

 

 

西施壶

徐友泉先生首创,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

 

 

美人肩壶

美人肩紫砂壶宛如古代女子端庄可爱,带点宫廷的雍容华贵,又不失大家闺秀般的妖娆。造型饱满,大方得体,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用手抚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温暖。

 

 

虚扁壶

虚扁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从围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逐步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周盘壶

其创制功在曼生先生。罗盘虽如铜勺,表面圆通,却坚持己见,曲直合一,乃为人之道。此壶圆润而不失刚劲,周盘暗蕴太极,有形而无穷,或曰大视野,宽胸怀,任凭大风大浪,我自巍然不动。坡颈平口,平盖扁钮,泥质红润,道劲中出媚姿,纵横中见遗韵,肃然绝俗。寓意为人处世,宽容大度,能屈能伸。

 

 

柱础壶

柱础是曼生设计的一种壶款之一。柱础,是用来承受房屋立柱压力的一块垫基石。在古代的时候古人为了不让木制的立柱受潮湿而腐烂,于是在木柱的底下垫一块石墩,使柱脚与地隔离开,起到了相对防潮作用。以柱础为壶型,使壶显得别致且优美,更显示其稳重,此壶型亦一直流传下来。

 

 

汉铎

汉铎,即汉朝之铎,铎为大铃铛、甬钟的意思。

 

 

水平壶

因为喝"功夫茶"时,还必须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壶的外面。为了使壶浸在水中时能保持水平状,故在制壶坯时不仅壶嘴和壶把要协调,重量也要均衡一致,故称之水平壶。

 

 

雪华壶

雪华壶又名“雪花壶”,乃顾景舟大师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创作,壶名取瑞雪兆丰年之意。雪花,又名“六出花”,六角形,犹如天边飘来,一片片,似有若无;轻盈、洁净,顾大师举轻若重,就是要用这雪花之轻,来表现乾坤之重。

  

一粒珠

一粒珠是一种传统壶式,相传是惠孟臣所创。“一粒珠”,顾名思义就是要塑造出如珠似玉般的圆润光洁的效果,这与传统的紫砂圆器的要求相吻合。圆器的造型艺术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

 

 

蛋包壶

因制壶时用砂泥将壶身拍打成圆形,为了放置平稳,再用手工将壶底一圈捏平,留出底部中间凸出圆形,似农家打清水荷包蛋的样子,故俗称“蛋包壶”。蛋包壶是普通人家及农户们常用饮茶之壶,由于携带方便,旧时农民出耕将此壶放在田埂边歇息时饮用,又称“田头壶”,也是土得掉渣的传统式样壶。

 

 

 

汉瓦壶

汉瓦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而之前杨彭年的一款汉瓦壶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圆筒形壶体,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盖平略见弧,桥式钮,钮面阴刻海棠纹样。泥质坚结,砂色暗红。壶盖子口制作圆而不规,转捻即紧,拈钮可以翕起全壶。

 

 

汲直壶

汲直壶是曼生壶式之一,为道光时期典型造型,在杨彭年制陈曼生铭款的传器中,有几件是圆柱体造型的作品。此壶名来自汉武帝时的大臣汲黯,汲黯性情刚正,被时人称为“汲直”,是后世诤臣的典范。

 

 

 

半瓦壶

模仿古代器物,是紫砂壶的造型来源之一,瓦当壶为仿汉代瓦当式样,造型独特,一般壶体呈瓦当状,造型以几何线条为主,成型规范有致,线条流畅准确,壶身多有铭文。由于瓦当壶取线较难掌握,故一般壶匠不敢企及。瓦当壶在配以名家之壶铭,意境更加古补,格调幽雅。

 

 

匏瓜壶

匏瓜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与曼生葫芦有异曲同工之妙,然其独特之处亦是其他造型无可比拟的,把玩此壶有如返璞归真之意,此壶最初用意是以解相思之若。

  

 

 

葫芦壶

葫芦壶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造型呈葫芦状,壶流短直而微向上翘,把成半环形,盖顶设有套环钮装饰,深得艺人们的喜爱。整器形制的线条以浑圆为主,十分流畅。

 

 

莲子壶

莲子壶从古至今都是紫砂壶中一款非常经典的壶型。莲子壶家族,面貌各异。借用佛家的偈语,可谓“莲由心生,心生万相”。

 

 

汉扁壶

汉扁壶式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万泉氏所创作,是受到曼生壶式影响后衍变而来,后又有程寿珍根据前人的经验反复造化、精练而创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经典造型汉扁壶,与他所创的掇球、仿古构成具有代表性的“寿珍三式”。

 

 

茄段壶

茄段壶,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以茄蒂为壶纽,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

 

 

半月壶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所谓“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报春壶

报春原意就是立春前一日以及立春当日,让人扮演成春官、春吏或春神的样子,于街市、里社道路上高声喧叫“春来哩”、“春到哩”,将春天来临的消息报告给邻里乡亲。报春民俗的另一层用意在于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紫砂工艺师根据这一民间风俗,凭靠大胆的想象和高超的设计水平制做出了报春壶。 

 

竹段壶

 

竹段便是以竹为主题的经典壶型,壶身采用的是古典造型,笔直而粗壮的壶身,给人一种踏实之感,壶嘴、把、盖钮亦取竹段,生动自然,挺拔清秀。竹自清高,壶亦清高。昔有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板桥竹石图数幅,以达文人之意。今竹寓于壶,更显清雅。时而似有古风轻轻徐来,时而又似有君子款款走来。

 

 

汉君壶

汉君壶源于曼生扁石壶之式,器型与曼生扁壶相仿,但器型有些笨拙后经艺人不断改进,至清末民初时基本定型,为平盖汉君壶,以王寅春所做为最佳器型。其后汉君与各名家手里均有所改进,经反复提炼,尺度严谨,比例适中。当君壶壶身扁圆,大口斜肩,直壁腹,腹以下又斜收,平底;三弯式圆方管流,扁方形圆形耳,盖采用虚嵌式结构,呈圆弧形凸起,桥形钮,作品整体感强,自然舒畅。

 

 

鱼化龙

 鱼化龙壶也叫“龙壶”、“鱼龙壶”"、“鱼龙戏浪壶”,是一款经典而传统的造型。壶把满饰鱼鳞纹,壶身为圆形,由几块规则的波浪组成。一面波浪中伸出凶猛的龙头,张口吐出一颗发光的宝珠,另一面刻鲤鱼跃出波涛。壶盖呈波涛涌起状,浪尖探出立体雕出的龙头,作为壶钮。龙头可伸缩,倾茶时,龙头伸出,同时龙头里又伸出一根细的舌头。倾茶毕,壶持平,龙头缩回,舌头也隐入龙头不见。该壶设计巧思,造型华美大方,刻画精细而不繁琐,块面清晰简洁,线条流畅明快,沉静中透出活泼,令人叹为观止。

 

鹧鸪提梁壶

鹧鸪提梁壶是提梁器型当中的经典造型,以神似鹧鸪而得名。是顾景舟1983年为陪伴妻子徐义宝赴沪治疗鼻咽癌住在上海淮海中学时所创制的,他在壶底刻下:“癸亥春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寄寓淮海中学,百无聊中,抟作数壶,以纪命途坎坷也。景舟记,时年六十有九”。寥寥数语,读来无不令人动容。因而鹧鸪提梁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


 

 

亚明四方

亚明四方是方器中经典的器型之一,是著名书画家亚明先生所设计,以方器、筋纹器风格见长的王寅春制作,合力完成,此后该种款型的紫砂壶皆被称为“亚明四方”。亚明四方作为方器中的经典款,有着古朴典雅的造型,又有浑厚大气的特点。亚明四方壶整体造型比例协调,线面挺括有力;轮廓分明,全器气势挺拔,英姿飒爽,成就紫砂方器之美,同时演绎着光素器的独特魅力。

 

 

南瓜壶 

南瓜壶是宜兴紫砂壶花货类经典之作,乃紫砂艺人从大自然汲取灵感所创制的壶型,带有一股来自乡野的清新活泼气息,经艺人加工,又显得玲珑精巧,温雅可爱。壶以瓜体为身,瓜蒂为钮,藤为流把,壶身贴塑茎、须、叶,纹络逼真细致,瓜棱匀称饱满,盖与身上下贯通,弧线优美,和谐自然。 

 

思亭壶 

思亭壶为清代紫砂名家陆思亭所创壶式,此壶已成为特定的形制名称。器形简洁大方,为后世人纷纷效仿。  

壶身如葫瓢,细长的弯嘴自腹向上胥出,圈把秀丽,高虚盖与壶口相切,呈一完整的器体。园球形壶钮,的脚明显,干净利索。园包底(一捺底),整器均匀为明接处理手法,细致到位。身筒两侧曲线,自顶部圆钮处流泻而下,壶盖处向外曲张,肩部自然向内弯曲,到腹部则又向外膨胀成一条更大的曲线,钮、盖、腹三段曲线自然流畅,颇有动感且干净利索。可能正因为陆思亭在这壶型上曲线的成功运用,才使其成为一个特定的形制名称吧“思亭壶”。

 

 

 

扁腹壶

扁腹壶,或者叫扁仿鼓壶,依壶身矮,壶口大而得名。日本奥兰田君对壶之理趣有此论述:“知理而不趣者,独取小与直,而不取大与直。知理又知趣者,不论大小曲直,择其善者皆取之。知理而不知趣,是为下乘,知理知趣是为上乘。”此壶理趣兼得,当属上乘无疑。理,此壶身线且口大,宜泡茶,一弯流出水条索长且涎水。壶把端拿,甚是轻巧,亦感舒适,平衡点恰到好处。趣,整体协调、对称,且节奏感强烈。若俯视,钮盖、肩、腹五个圆圈,如涟漪荡漾,十分悦目。盖边线略强于口线,正合国人天盖地之理念。壶盖倒置亦无倾斜之虑,也是一趣。此壶型宜用宜赏,内涵深,回味长,实乃经典之作。

 

 

八卦龙头一捆竹

“龙头一捆竹”以64根长竹段围成壶身以合64卦之数,工整而光洁,意境自然,腰间束带以圆竹装饰。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组,每组8根,结以成足,上下一体,显得十分协调。壶盖浮雕伏羲八卦方位图,盖钮成太极图,颇有匠心。此壶设计极富中国传统文化意味。壶流、壶把则饰以飞龙形象,别有生趣,将易学哲理巧妙地构思于紫砂壶上。制技精美,含意深邃,堪称紫砂艺术极品。壶身虽系“打身筒”成型法,但对64根竹都一一雕成圆柱,根据相邻,可又根根相间,丝毫看不出修正的痕迹。在技法上,看似繁琐,实则简洁,从中也体现了紫砂原料优越的可塑性,显示了壶艺家的精湛技艺和文学素养。

 

 

供春壶

在中国紫砂壶的发展史上,供春壶的制作有着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紫砂壶走向成熟并发展到高峰的开端,而供春壶也已成为中国紫砂壶的一个象征,是中国工艺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代表。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宜兴制壶艺人供春所制,供春壶最初称作“树瘿壶”,为纪念供春后改名为“供春壶”,此壶是供春仿照金沙寺旁一颗银杏树的树瘿制作而成,他在壶上刻上树瘿上的花纹,烧成之后此壶却是非常古朴可爱,后来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便闻名于世。

 

 

松鼠葡萄壶

葡萄果实堆叠繁密,象征着五谷大获丰收和富贵。成串的葡萄还有“多”的含义,鼠在十二时辰中为子,喻“子”之意,葡萄松鼠合喻为“多子”“丰收”“富贵”。  

 

掇只壶

《宜兴县志》中记载的这把千金之壶是一件被称为“掇只”的紫砂壶,“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宜兴县志》中记载的掇只壶之所以价值连城,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

 

 

合菱壶

合菱是众多筋纹器中的一款,壶身立面菱形,上下对称,通体呈曲线之美,令人赏心悦目。纵线分割为六个等分菱花瓣,壶身腰部以菱花波线分割,似平静起伏的水浪,颇有动感。壶盖上置一莲钮。壶钮与壶身均是由上下相间的筋纹花瓣咬合而成,含苞待放。壶盖同样是六瓣花瓣造型,筋纹沟壑深深,刻意表现出筋纹特有的凝重感,从而凸显出花瓣的肥硕。整个壶身是由六瓣花瓣上下镶接而成,分布均匀,其中两瓣分别胥出壶流和壶柄。流和把采用素面造型,嘴头尖尖且修长,很是锋利,飞把同样气势挺峭,钢骨尽现。

 

 

宫灯壶

宫灯造型始于清代雍正年间,其原型为灯笼,为屯头村一老汉设计,后来屯头灯笼被一县级官员进贡到宫中,屯头灯笼被定为贡品取名贡灯,成为皇宫专用品,后来人们把“贡”字换作“宫”字,就成了现在的“宫灯”,宫灯壶就是根据此种灯笼设计而成,造型清新自然,古典优美,气韵高雅,符合古代人们的审美观,也容易被现代所接受。

 

 

 

大彬如意

大彬如意是一款经典的器型,为明朝时大彬设计制作而成,其时有“明代良陶让一时”之说,时大彬设计此款壶既有“事事如意”之意,又有以三足撑体的“鼎立”寓意。

 

 

上新桥壶

江南多水,长河上的斜拉桥、曲拱桥,村前屋后的木桥、石桥、竹桥,这些连接此岸与彼岸的形态各异的纽带,随处可见。这个江南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出现在了茶壶上,始创者顾景舟把它建在了手把和壶盖上,“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提璧壶

提璧壶因其壶盖的盖面形似玉璧又采取提梁的形式而得名。玉璧是依照先民心中“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制作的。在“璧天相类” “璧圆像天”的观念影响下,玉璧成为沟通天地、象征日月的礼天之玉。《周礼》曰“以苍璧礼天”,玉璧是礼天的瑞信之首。此壶设计构思巧妙,形体端庄周正,造型结构严谨,提梁产生的空间与壶体产生虚实对比,给人以刚健俊逸、清秀挺拔的审美感受。

 

 

 

巨轮珠

巨轮珠又名具轮珠,乃古典传统器型,盛行于清末,尤其出口日本很多,之后又风靡台湾茶界。此款壶型,设计原意本就是实用器型,大口盖便于倾倒茶渣,直流炮口出水爽利。拿捏把握,壶盖摘拿,都方便自如。尤其古时人泡茶之余,爱把茶壶捧于掌心,摩挲把玩,此类圆形壶,小巧方便,更是适合。

 

 

 

华颖壶

华颖壶是顾景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演变所创作品。作品摘手圆、盖圆、壶身圆、三圆垒叠在圆壶底上,分外精神,遥望犹如花苞初绽。顾老以一朵半开的花苞为意,基于掇球壶的基础上,加以取舍和扬弃,创出此造型,又与清末陈鸿寿所创曼生十八式中的乳鼎壶相遥相呼应。在古汉字中没有“花”字,“花”为后世字,故而古时文人将“花”亦用“华”代之,华颖的“华”意为“花”,华颖所表达的意境即为招展的花意。如此美好的意蕴,能让使用华颖壶的人用得欢心、惬意。

 

 

匏尊

匏尊,亦作匏樽,是匏瓜制成的饮具,也泛指饮具。苏轼《前赤壁赋》有句:“架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讲述了月白风清之际,泛舟江上,举杯邀酌,思接万古的情状。同样,以匏尊作茶具,邀友尝茶,亦能驰骋千古,发思古之幽情也。

 

 

印包壶

紫砂印包壶为明代万历晚期名家时大彬所首创,其壶艺影响后人甚巨。在当时印包茶壶的造型可说十分大胆和有创意。印包壶以其壶体形似包袱,包裹印玺宝诰,亦称“宝诰壶”或“包袱壶”,器形含有包裹财货奉赠之意,而广受欢迎。

 

 

汤婆壶

 

“汤婆”原为盛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用的扁圆形壶,一般是用铜锡或陶瓷等制成。制成壶后,器型古拙有明季遗风,壶型简到极致,古朴超越一切,实用性超级。壶身饱满,壶壁挺秀,端庄古朴,看似纯实用却蕴生出美学意味。

 

 

唐羽壶

《唐羽壶》为光素器形,为创新系列作品中经典之佳作。创作构思源于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它的造型与之非常贴近,唐人饮茶与今日沏茶不同,有点类似现在煮咖啡,因而壶的手柄一般都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

 

紫砂器型解说大全,还有不认识的吗?


紫砂壶百科全书 

  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证明。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



掇球壶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型是壶钮,壶盖,身壶。该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石瓢壶

最早称为“石铫”,顾景舟时期后称之“石瓢”。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

 

 

 

仿古壶

“仿古壶”圆润精巧,简单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造型雅致,线条流畅,比例恰当,清雅无双,宁静淡泊。

 

 

 

井栏壶

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类似古代井旁边之护栏。

 

 

 

秦权壶

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

 

 

合欢壶

此壶乃曼生喜极而制,故此壶风格绮丽,所谓雾余水畔,红杏在林,典美精工,余味无穷。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

 

 

 

笑樱壶

据说,“笑樱壶”的造型原是出自“婴宁一笑”的历史典故——“婴宁一笑千愁解”。壶型制沉重扎实,有种不妥协的硬汉风格,有行家以激昂之态。以交融而又谐调之态漫流的几种色彩,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内质。

 

 

僧帽壶

元代创制的瓷器造型,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元器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略短,明器壶流略长,清器颈略高,腹部略瘦。

 

 

 

洋桶壶

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适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

     

 

 

容天壶

容天壶是精品紫砂壶的一种,取材于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弥勒佛,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

 

 

龙蛋壶

龙蛋壶是紫砂壶器型中的经典一类,其圆滑可爱的造型深受壶友喜爱。以“龙蛋”来命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寄托,圆润可爱的造型,吉祥美好的寓意,让这个“龙蛋壶”平添了一种拙味和稚气的亲切感。其做工小巧精致,壶身通体为蛋状,壶身光滑圆润,短嘴为直流状,倒把拿捏方便,扁圆珠纽。

 

 

 

德钟壶

“德钟”壶型为钟,“德”是修辞,并以邵大亨的德钟壶最具代表。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系最佳天青泥之呈色。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

 

 

 

西施壶

徐友泉先生首创,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

 

 

 

美人肩壶

美人肩紫砂壶宛如古代女子端庄可爱,带点宫廷的雍容华贵,又不失大家闺秀般的妖娆。造型饱满,大方得体,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用手抚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温暖。

 

 

 

虚扁壶

虚扁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从围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逐步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周盘壶

其创制功在曼生先生。罗盘虽如铜勺,表面圆通,却坚持己见,曲直合一,乃为人之道。此壶圆润而不失刚劲,周盘暗蕴太极,有形而无穷,或曰大视野,宽胸怀,任凭大风大浪,我自巍然不动。坡颈平口,平盖扁钮,泥质红润,道劲中出媚姿,纵横中见遗韵,肃然绝俗。寓意为人处世,宽容大度,能屈能伸。

 

 

柱础壶

柱础是曼生设计的一种壶款之一。柱础,是用来承受房屋立柱压力的一块垫基石。在古代的时候古人为了不让木制的立柱受潮湿而腐烂,于是在木柱的底下垫一块石墩,使柱脚与地隔离开,起到了相对防潮作用。以柱础为壶型,使壶显得别致且优美,更显示其稳重,此壶型亦一直流传下来。

 

 

 

汉铎

汉铎,即汉朝之铎,铎为大铃铛、甬钟的意思。

 

 

 

水平壶

因为喝"功夫茶"时,还必须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壶的外面。为了使壶浸在水中时能保持水平状,故在制壶坯时不仅壶嘴和壶把要协调,重量也要均衡一致,故称之水平壶。

 

 

 

雪华壶

雪华壶又名“雪花壶”,乃顾景舟大师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创作,壶名取瑞雪兆丰年之意。雪花,又名“六出花”,六角形,犹如天边飘来,一片片,似有若无;轻盈、洁净,顾大师举轻若重,就是要用这雪花之轻,来表现乾坤之重。

 

 

 

一粒珠

一粒珠是一种传统壶式,相传是惠孟臣所创。“一粒珠”,顾名思义就是要塑造出如珠似玉般的圆润光洁的效果,这与传统的紫砂圆器的要求相吻合。圆器的造型艺术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

 

 

 

蛋包壶

因制壶时用砂泥将壶身拍打成圆形,为了放置平稳,再用手工将壶底一圈捏平,留出底部中间凸出圆形,似农家打清水荷包蛋的样子,故俗称“蛋包壶”。蛋包壶是普通人家及农户们常用饮茶之壶,由于携带方便,旧时农民出耕将此壶放在田埂边歇息时饮用,又称“田头壶”,也是土得掉渣的传统式样壶。



 

汉瓦壶

汉瓦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而之前杨彭年的一款汉瓦壶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圆筒形壶体,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盖平略见弧,桥式钮,钮面阴刻海棠纹样。泥质坚结,砂色暗红。壶盖子口制作圆而不规,转捻即紧,拈钮可以翕起全壶。


汲直壶

汲直壶是曼生壶式之一,为道光时期典型造型,在杨彭年制陈曼生铭款的传器中,有几件是圆柱体造型的作品。此壶名来自汉武帝时的大臣汲黯,汲黯性情刚正,被时人称为“汲直”,是后世诤臣的典范。




半瓦壶

模仿古代器物,是紫砂壶的造型来源之一,瓦当壶为仿汉代瓦当式样,造型独特,一般壶体呈瓦当状,造型以几何线条为主,成型规范有致,线条流畅准确,壶身多有铭文。由于瓦当壶取线较难掌握,故一般壶匠不敢企及。瓦当壶在配以名家之壶铭,意境更加古补,格调幽雅。



匏瓜壶

匏瓜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与曼生葫芦有异曲同工之妙,然其独特之处亦是其他造型无可比拟的,把玩此壶有如返璞归真之意,此壶最初用意是以解相思之若。

 

葫芦壶

葫芦壶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造型呈葫芦状,壶流短直而微向上翘,把成半环形,盖顶设有套环钮装饰,深得艺人们的喜爱。整器形制的线条以浑圆为主,十分流畅。


莲子壶

莲子壶从古至今都是紫砂壶中一款非常经典的壶型。莲子壶家族,面貌各异。借用佛家的偈语,可谓“莲由心生,心生万相”。



汉扁壶

汉扁壶式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万泉氏所创作,是受到曼生壶式影响后衍变而来,后又有程寿珍根据前人的经验反复造化、精练而创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经典造型汉扁壶,与他所创的掇球、仿古构成具有代表性的“寿珍三式”。



茄段壶

茄段壶,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以茄蒂为壶纽,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

 

半月壶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所谓“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报春壶

报春原意就是立春前一日以及立春当日,让人扮演成春官、春吏或春神的样子,于街市、里社道路上高声喧叫“春来哩”、“春到哩”,将春天来临的消息报告给邻里乡亲。报春民俗的另一层用意在于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紫砂工艺师根据这一民间风俗,凭靠大胆的想象和高超的设计水平制做出了报春壶。 

竹段壶

竹段便是以竹为主题的经典壶型,壶身采用的是古典造型,笔直而粗壮的壶身,给人一种踏实之感,壶嘴、把、盖钮亦取竹段,生动自然,挺拔清秀。竹自清高,壶亦清高。昔有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板桥竹石图数幅,以达文人之意。今竹寓于壶,更显清雅。时而似有古风轻轻徐来,时而又似有君子款款走来。



汉君壶

汉君壶源于曼生扁石壶之式,器型与曼生扁壶相仿,但器型有些笨拙后经艺人不断改进,至清末民初时基本定型,为平盖汉君壶,以王寅春所做为最佳器型。其后汉君与各名家手里均有所改进,经反复提炼,尺度严谨,比例适中。当君壶壶身扁圆,大口斜肩,直壁腹,腹以下又斜收,平底;三弯式圆方管流,扁方形圆形耳,盖采用虚嵌式结构,呈圆弧形凸起,桥形钮,作品整体感强,自然舒畅。

鱼化龙

 鱼化龙壶也叫“龙壶”、“鱼龙壶”"、“鱼龙戏浪壶”,是一款经典而传统的造型。壶把满饰鱼鳞纹,壶身为圆形,由几块规则的波浪组成。一面波浪中伸出凶猛的龙头,张口吐出一颗发光的宝珠,另一面刻鲤鱼跃出波涛。壶盖呈波涛涌起状,浪尖探出立体雕出的龙头,作为壶钮。龙头可伸缩,倾茶时,龙头伸出,同时龙头里又伸出一根细的舌头。倾茶毕,壶持平,龙头缩回,舌头也隐入龙头不见。该壶设计巧思,造型华美大方,刻画精细而不繁琐,块面清晰简洁,线条流畅明快,沉静中透出活泼,令人叹为观止。


鹧鸪提梁壶

鹧鸪提梁壶是提梁器型当中的经典造型,以神似鹧鸪而得名。是顾景舟1983年为陪伴妻子徐义宝赴沪治疗鼻咽癌住在上海淮海中学时所创制的,他在壶底刻下:“癸亥春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寄寓淮海中学,百无聊中,抟作数壶,以纪命途坎坷也。景舟记,时年六十有九”。寥寥数语,读来无不令人动容。因而鹧鸪提梁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



亚明四方

亚明四方是方器中经典的器型之一,是著名书画家亚明先生所设计,以方器、筋纹器风格见长的王寅春制作,合力完成,此后该种款型的紫砂壶皆被称为“亚明四方”。亚明四方作为方器中的经典款,有着古朴典雅的造型,又有浑厚大气的特点。亚明四方壶整体造型比例协调,线面挺括有力;轮廓分明,全器气势挺拔,英姿飒爽,成就紫砂方器之美,同时演绎着光素器的独特魅力。

 

南瓜壶 

南瓜壶是宜兴紫砂壶花货类经典之作,乃紫砂艺人从大自然汲取灵感所创制的壶型,带有一股来自乡野的清新活泼气息,经艺人加工,又显得玲珑精巧,温雅可爱。壶以瓜体为身,瓜蒂为钮,藤为流把,壶身贴塑茎、须、叶,纹络逼真细致,瓜棱匀称饱满,盖与身上下贯通,弧线优美,和谐自然。 


思亭壶 

思亭壶为清代紫砂名家陆思亭所创壶式,此壶已成为特定的形制名称。器形简洁大方,为后世人纷纷效仿。 

 

壶身如葫瓢,细长的弯嘴自腹向上胥出,圈把秀丽,高虚盖与壶口相切,呈一完整的器体。园球形壶钮,的脚明显,干净利索。园包底(一捺底),整器均匀为明接处理手法,细致到位。身筒两侧曲线,自顶部圆钮处流泻而下,壶盖处向外曲张,肩部自然向内弯曲,到腹部则又向外膨胀成一条更大的曲线,钮、盖、腹三段曲线自然流畅,颇有动感且干净利索。可能正因为陆思亭在这壶型上曲线的成功运用,才使其成为一个特定的形制名称吧“思亭壶”。

扁腹壶

扁腹壶,或者叫扁仿鼓壶,依壶身矮,壶口大而得名。日本奥兰田君对壶之理趣有此论述:“知理而不趣者,独取小与直,而不取大与直。知理又知趣者,不论大小曲直,择其善者皆取之。知理而不知趣,是为下乘,知理知趣是为上乘。”此壶理趣兼得,当属上乘无疑。理,此壶身线且口大,宜泡茶,一弯流出水条索长且涎水。壶把端拿,甚是轻巧,亦感舒适,平衡点恰到好处。趣,整体协调、对称,且节奏感强烈。若俯视,钮盖、肩、腹五个圆圈,如涟漪荡漾,十分悦目。盖边线略强于口线,正合国人天盖地之理念。壶盖倒置亦无倾斜之虑,也是一趣。此壶型宜用宜赏,内涵深,回味长,实乃经典之作。



八卦龙头一捆竹

“龙头一捆竹”以64根长竹段围成壶身以合64卦之数,工整而光洁,意境自然,腰间束带以圆竹装饰。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组,每组8根,结以成足,上下一体,显得十分协调。壶盖浮雕伏羲八卦方位图,盖钮成太极图,颇有匠心。此壶设计极富中国传统文化意味。壶流、壶把则饰以飞龙形象,别有生趣,将易学哲理巧妙地构思于紫砂壶上。制技精美,含意深邃,堪称紫砂艺术极品。壶身虽系“打身筒”成型法,但对64根竹都一一雕成圆柱,根据相邻,可又根根相间,丝毫看不出修正的痕迹。在技法上,看似繁琐,实则简洁,从中也体现了紫砂原料优越的可塑性,显示了壶艺家的精湛技艺和文学素养

供春壶

在中国紫砂壶的发展史上,供春壶的制作有着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紫砂壶走向成熟并发展到高峰的开端,而供春壶也已成为中国紫砂壶的一个象征,是中国工艺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代表。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宜兴制壶艺人供春所制,供春壶最初称作“树瘿壶”,为纪念供春后改名为“供春壶”,此壶是供春仿照金沙寺旁一颗银杏树的树瘿制作而成,他在壶上刻上树瘿上的花纹,烧成之后此壶却是非常古朴可爱,后来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便闻名于世。

松鼠葡萄壶

葡萄果实堆叠繁密,象征着五谷大获丰收和富贵。成串的葡萄还有“多”的含义,鼠在十二时辰中为子,喻“子”之意,葡萄松鼠合喻为“多子”“丰收”“富贵”。  

掇只壶

《宜兴县志》中记载的这把千金之壶是一件被称为“掇只”的紫砂壶,“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宜兴县志》中记载的掇只壶之所以价值连城,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

合菱壶

合菱是众多筋纹器中的一款,壶身立面菱形,上下对称,通体呈曲线之美,令人赏心悦目。纵线分割为六个等分菱花瓣,壶身腰部以菱花波线分割,似平静起伏的水浪,颇有动感。壶盖上置一莲钮。壶钮与壶身均是由上下相间的筋纹花瓣咬合而成,含苞待放。壶盖同样是六瓣花瓣造型,筋纹沟壑深深,刻意表现出筋纹特有的凝重感,从而凸显出花瓣的肥硕。整个壶身是由六瓣花瓣上下镶接而成,分布均匀,其中两瓣分别胥出壶流和壶柄。流和把采用素面造型,嘴头尖尖且修长,很是锋利,飞把同样气势挺峭,钢骨尽现。

宫灯壶

宫灯造型始于清代雍正年间,其原型为灯笼,为屯头村一老汉设计,后来屯头灯笼被一县级官员进贡到宫中,屯头灯笼被定为贡品取名贡灯,成为皇宫专用品,后来人们把“贡”字换作“宫”字,就成了现在的“宫灯”,宫灯壶就是根据此种灯笼设计而成,造型清新自然,古典优美,气韵高雅,符合古代人们的审美观,也容易被现代所接受。



大彬如意

大彬如意是一款经典的器型,为明朝时大彬设计制作而成,其时有“明代良陶让一时”之说,时大彬设计此款壶既有“事事如意”之意,又有以三足撑体的“鼎立”寓意。

上新桥壶

江南多水,长河上的斜拉桥、曲拱桥,村前屋后的木桥、石桥、竹桥,这些连接此岸与彼岸的形态各异的纽带,随处可见这个江南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出现在了茶壶上,始创者顾景舟把它建在了手把和壶盖上,“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提璧壶

提璧壶因其壶盖的盖面形似玉璧又采取提梁的形式而得名。玉璧是依照先民心中“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制作的。在“璧天相类” “璧圆像天”的观念影响下,玉璧成为沟通天地、象征日月的礼天之玉。《周礼》曰“以苍璧礼天”,玉璧是礼天的瑞信之首。此壶设计构思巧妙,形体端庄周正,造型结构严谨,提梁产生的空间与壶体产生虚实对比,给人以刚健俊逸、清秀挺拔的审美感受。



巨轮珠

巨轮珠又名具轮珠,乃古典传统器型,盛行于清末,尤其出口日本很多,之后又风靡台湾茶界。此款壶型,设计原意本就是实用器型,大口盖便于倾倒茶渣,直流炮口出水爽利。拿捏把握,壶盖摘拿,都方便自如。尤其古时人泡茶之余,爱把茶壶捧于掌心,摩挲把玩,此类圆形壶,小巧方便,更是适合。



华颖壶

华颖壶是顾景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演变所创作品。作品摘手圆、盖圆、壶身圆、三圆垒叠在圆壶底上,分外精神,遥望犹如花苞初绽。顾老以一朵半开的花苞为意,基于掇球壶的基础上,加以取舍和扬弃,创出此造型,又与清末陈鸿寿所创曼生十八式中的乳鼎壶相遥相呼应。在古汉字中没有“花”字,“花”为后世字,故而古时文人将“花”亦用“华”代之,华颖的“华”意为“花”,华颖所表达的意境即为招展的花意。如此美好的意蕴,能让使用华颖壶的人用得欢心、惬意。

匏尊

匏尊,亦作匏樽,是匏瓜制成的饮具,也泛指饮具。苏轼《前赤壁赋》有句:“架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讲述了月白风清之际,泛舟江上,举杯邀酌,思接万古的情状。同样,以匏尊作茶具,邀友尝茶,亦能驰骋千古,发思古之幽情也。

印包壶

紫砂印包壶为明代万历晚期名家时大彬所首创,其壶艺影响后人甚巨。在当时印包茶壶的造型可说十分大胆和有创意。印包壶以其壶体形似包袱,包裹印玺宝诰,亦称“宝诰壶”或“包袱壶”,器形含有包裹财货奉赠之意,而广受欢迎。


汤婆壶

“汤婆”原为盛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用的扁圆形壶,一般是用铜锡或陶瓷等制成。制成壶后,器型古拙有明季遗风,壶型简到极致,古朴超越一切,实用性超级。壶身饱满,壶壁挺秀,端庄古朴,看似纯实用却蕴生出美学意味。




唐羽壶

《唐羽壶》为光素器形,为创新系列作品中经典之佳作。创作构思源于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它的造型与之非常贴近,唐人饮茶与今日沏茶不同,有点类似现在煮咖啡,因而壶的手柄一般都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


找到约3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