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香飘飘珍珠奶茶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一杯奶茶卖到32亿,“香飘飘”从何而来?又将飘向何方?

“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10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3个圈”。

 

这句曾在《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等大型电视节目中频频出现的广告语背后,是一家开创了中国杯装奶茶市场的企业。

 

 

10年之间,这家企业从草根起家而迅速过亿,没有银行贷款,全靠自有资金滚动。2012年,单凭一杯奶茶销售额即突破24亿;2013年,销售突破27亿,市场份额占到全国整体杯装奶茶市场的50%以上;2014年,全年企业销售额达32亿元。

 

这一销量神话背后的推手,是蒋建琪。

 

(一)从棒棒冰到奶茶,发现商机

 

蒋建琪的出生地在湖州南浔,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浓郁的经商氛围在当地世代传承,清朝时大户家庭的财富甚至堪比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因此,自小蒋建琪听得最多的,就是生意。

 

大专毕业后,蒋建琪被分配到上海铁路局,工作清闲到让他感觉“极度不适”。于是,他下海了。

 

在弟弟创办的食品厂启发下,蒋建琪成立了一家生产棒棒冰的公司,取名“老顽童”, 配方由浙江省食品研究所的一位亲戚提供。创建之初,“老顽童”做得顺风顺水,每年利润高达数百万元。

 

但很快,肉香味就引来了“狼”——一家脱胎于旺旺集团的碎碎冰企业凭借旺旺的经验,在浙江的各大县市迅速成为“老顽童”的竞争对手。

 


▲香飘飘创始人蒋建琪

 

2003年,激烈的竞争结束,但蒋建琪也意识到了一个困惑:彼时的老顽童年销售额虽达到几千万元,但明显遇见了不可突破的天花板——主打产品棒棒冰是典型的淡旺季产品,一到冬天便急速下滑,并且很有可能成为一种过渡性产品。

 

因此,“老顽童”急切需要进入新的领域,而当时蒋建琪并不知道方向。

2004年,蒋建琪在街头看到一家奶茶店前,人们排着长队购买珍珠奶茶。他突然意识到:一个地方只要排长队就一定存在供需失衡,就一定有创新的可能、商机的存在。

 

为什么不把街头的奶茶方便化、品牌化呢?

 

蒋建琪立即行动,请来杭州市科技农业研究所帮助研发配方,请设计公司设计包装,半年多后,产品试制成功。他给产品确定了一个新的名字——香飘飘。

 

(二)从地推到广告,终成老大

 

2005年,蒋建琪决定在学生市场“打仗”。

 

香飘飘选择学校及其周边商超试销,但店老板们都未见过的产品,学生怎么会买?

 

为打开市场,香飘飘在每箱产品里都附上一张红纸条:本包装箱内多放了一杯奶茶,由香飘飘公司邀请店老板亲自品尝;销售团队买来几十本《中国黄页》,根据不同试销点所在的位置,将方圆十几公里内的大中小学地址全部打印出来,然后再邮寄给试销点,“把奶茶卖到这些地方去。”

 

借助上述发展模式,香飘飘先后在杭州、郑州、南京、北京等几个有辐射力的大中城市发展,继而向周边城市辐射。

 

在2005年于济南举办的全国糖酒订货会上,香飘飘正式向全国招商。此前,经销商们从未见过杯装奶茶,亲口品尝后兴奋不已,现场签单者络绎不绝。数月后,全国各地的订单纷纷向湖州聚集,香飘飘当年的账面资金,迅速攀升至5000万元。

 

▲香飘飘奶茶包装与其广告语

 

也是在2005年,资金实力尚不雄厚的香飘飘,将3000万元砸向湖南卫视,成为奶茶行业第一个做广告的企业。“香飘飘奶茶,奶茶香飘飘”,当年的广告使得香飘飘在全国青少年群体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很多人看不懂它的套路:全国市场还没有完全铺好,超市里见不到货,去打广告干嘛?

 

但蒋建琪还是没停下。2006年,蒋建琪请来当时火热的《老鼠爱大米》作者创作歌曲《香飘飘》,仅费70万元,收获了比相等费用的高空广告大了100倍以上的传播效果。这一年,香飘飘的相关网页在百度和谷歌上的搜索分别是30万篇和近40万项。

 

此后7年,香飘飘在奶茶行业连续实现销量领先。

 

7年中,蒋建琪砸下重资投入电视广告,先后赞助了国内多个最知名的大型电视节目,其中包括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转角遇到TA》、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与《天天向上》、云南卫视的《谁最闪亮音乐现场》、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等众多娱乐节目。

此外,2012年香飘飘植入的《流星雨3》,2013年植入的《因为爱情有多美》,两部青春偶像剧都在国内热播。

 

“一年卖出10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X个圈”、“连续7年全国销量领先”,这些广告词在各大节目持续露出的同时,香飘飘的奶茶领导者地位也深深植入在了消费者心中。

 

(三)从领先到失误,被迫变革

 

2006年,香飘飘的销售额一跃而升至4.8亿元。其时,杯装奶茶的毛利尚在百分之四十之上,肉香再次引“狼”。

 

2006年下半年,喜之郎旗下的优乐美,立顿旗下的立顿奶茶、大好大旗下的香约奶茶相继杀入杯装奶茶市场……一时间,全国冒出了几十家奶茶品牌。

香飘飘进入了独战群狼的征战期。

 

但在这一关键时期,蒋建琪却犯了战略性的失误:在最大的竞争对手出现失误之后,香飘飘在2007年出台了一个宏大的发展规划:一是上马一个立志替代方便面的方便年糕项目;二是开奶茶连锁店,进军餐饮业;三是进军房地产市场。

 

此时,香飘飘还做着花生,销售规模一度达到3000多万元。

 

2008年,香飘飘的销售收入接近10亿元,而优乐美的销量不断上涨,至2009年上半年已与香飘飘非常接近。香飘飘岌岌可危。

 

▲香飘飘奶茶竞争对手优乐美投放的广告。

 

蒋建琪开始深刻反思,他密集拜访了国内众多营销管理机构,企图给自己的企业寻找到一张药方,为自己接下来的商业生涯寻找一个答案。

 

最后,蒋建琪得到的答案是聚焦,专注,从多元化中抽身:

 

第一,砍掉已经投了3000多万元、但还未见回报的年糕项目; 第二,砍掉当时年销售额已超出3000万元的花生项目; 第三,砍掉当时处在暴利之中的房地产项目。

 

香飘飘将全部身家押宝奶茶,开始强调自己的行业开创者地位——“杯装奶茶的开创者,香飘飘一年卖出X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X个圈”的广告词自此开始。

 

 

2010年9月,在湖南湖北等香飘飘不占强势的市场,优乐美开始以低价大举“入侵”,成效明显。蒋建琪坚决不降价,甚至做出市场下滑30%的最坏打算,眼见着对手抓住机会大规模扩大市场。

 

12月,终端传来好消息,即便香飘飘提了价,很多分销商还是重新回归香飘飘。原因在于,奶茶是一种对口感要求很高的产品,消费者习惯了香飘飘的味道,普遍反映其口味更纯一些,其他品牌奶茶虽然价格低,往往只能产生短期购买效应。

 

香飘飘之所以能够在价格战中坚持过来,很大一个原因还在于它的零库存战略。香飘飘的产品一律以订单形式生产,款到发货,拒绝代销,如此一来便省却了库存压力。

 

 

香飘飘在全国的经销商数千家,其中超过1/3主营业务就是香飘飘奶茶,香飘飘也为之留出了足够利润空间。

 

在经销商这一环节,优乐美显出了先天不足。一场惊心动魄的价格战打之后,2010年,香飘飘奶茶销量突破10亿杯,销售额过20亿元。

 

2011年,香飘飘销量持续增长,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再度拉开,行业第一品牌的地位得以保住。此后数年,香飘飘销售额的增长幅度均超出10%。

 

在大市场中,香飘飘属于依靠单一品类制胜的企业,它的优势在于“五指合拳”,不留退路,劣势则在于行业本身的市场容量。

 

在过去的10年中,奶茶行业的众多竞争者已经合力将这一市场做大,而早在三年前,香飘飘销售额就达到了24亿元。因此,香飘飘能否再突破50亿甚至100亿元的行业天花板,取决于企业能否在未来几年内搭建起平台战略。

 

蒋建琪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在北京成立奶茶研究中心,企图从技术上突破行业瓶颈;同时北上天津,西进成都,建工厂,扩产能,等等。

 

但更重要的是,他还需要打破消费习惯。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571-85311262

邮箱:info@txcha.com.cn

注:本文来源   无冕财经

 

新茶饮一年新增2万多家企业,90%都亏损

  所有人都要不断进化、自我升级,才能活下来。

  2010年4月6日,北京中关村银谷大厦。雷军带着他的团队,喝了小米粥,开始“干革命”。

  谁也没料到,雷军的小米,竟意外给中国奶茶业带来了一场“蝴蝶风暴”。

  01

  奶茶300年

  从最早的奶茶到今天的喜茶,至少经历了三个世纪的演变。

  1680年代,英国皇室在喝下午茶时,琢磨出了在茶水中加鲜奶和砂糖的喝法,一时风靡英伦,成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至今,奶茶还有“伯爵奶茶”、“皇室奶茶”的名称存在。

  具有皇家气息的下午茶杯

  图片来源:Pixabay

  后来,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英式奶茶先传入中国香港,再传入中国台湾。

  但奶茶真正开始在国内走红,是在40年前。

  1980年代,台湾春水堂老板刘汉介喜欢研究新式饮品,搞出了冰泡沫红茶,大受年轻人欢迎。之后在一次内部新饮品竞赛中,一位喜欢吃粉圆(一种地瓜粉、木薯粉制成的小吃)的店长将粉圆放入奶茶,制成了珍珠奶茶,结果大受好评。

  春水堂

  图片来源:微博@台湾自由行

  短短几个月,春水堂的珍珠奶茶卖疯了。

  随后,台湾出现了一大批面向年轻人的奶茶品牌,并开始走进大陆街头。

  1996年,仙踪林和快可立先后在上海开出直营店,将珍珠奶茶、泡沫红茶等茶饮带进了大陆。90年代后期,Coco、避风塘、大卡司、50岚(一点点前身)等奶茶品牌,很快开进了上海、广州、苏州等城市。

  50岚门店图

  图片来源:微博@50岚奶茶微博

  此时,奶茶的制作方式主要以奶精等粉末冲调为主,辅料除珍珠外,出现了椰果、果酱等。独立的奶茶店仅需3-5平米,街边摊也开始出现,经营方式以外带为主,价格在1-10元之间。

  虽然奶茶已经是西餐厅、咖啡厅中的时髦饮品,但口味上没什么改进。

  直到2004年,85°C、快乐柠檬、贡茶、茶风暴等品牌出现,推动奶茶行业再次发生改变。

  在制作上,奶茶开始以现场手摇的方式调制,用茶末、茶渣制成基底茶,再加入鲜奶等辅料。这种制作方式,提升了口感,增加了品类。如快乐柠檬,推出了蛋糕奶茶、盆栽奶茶、岩盐芝士茶等创新品。

  在包装和营销上,奶茶品牌开始采用有辨识度的Logo和包装,并在店内放置滤水器等,以消除消费者在食品健康安全方面的顾虑。

  这一时期,是中国台湾奶茶品牌在大陆市场大规模扩张的新阶段。仅Coco,2010年就开出500多家门店。奶茶店也开始从街边走入商场,并由单一奶茶连锁店转变为复合式店铺,除了主营饮品外,还加入了甜品、汉堡等小吃。

  奶茶也迅速成为饮料行业的竞争焦点,并催生出杯装奶茶和瓶装奶茶两大新品类。一时间,香飘飘、优乐美、香约、阿萨姆、呦呦等品牌相继出现,在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同时快速崛起。

  优乐美奶茶

  图片来源:微博@优乐美奶茶

  02

  新品牌崛起

  2010年4月6日,北京中关村银谷大厦。雷军带着他的团队,喝了小米粥,开始“干革命”。

  谁也没料到,雷军的小米,竟意外给中国奶茶业带来一场“蝴蝶风暴”。

  彼时,90后的聂云宸大学刚毕业。他在广州开了家手机店,每天忙着给客人免费越狱、刷机,好积攒人气、多卖手机。

  但随着小米“互联网手机”的崛起,横行天下的山寨机,死得悄无声息;聂云宸的线下门店,变得门可罗雀。

  迫于生计,2012年5月,聂云宸关掉手机店,用赚来的20万,转行开出一家名叫“皇茶”的奶茶店——这正是当下估值160亿的“喜茶”的前身。

  喜茶产品图

  图片来源:微博@喜茶

  聂云宸转变创业方向的背景是:作为茶饮大国,消费升级正推动奶茶市场规模成倍增长。

  喜茶之后,2013-2016年间,奈雪的茶、鹿角巷、乐乐茶、茶颜悦色、煮叶等新式茶饮品牌,相继崛起。

  它们成长于大陆,开始通过口感、健康、时尚切入市场,吸引年轻消费者。在底茶萃取上,设备更专业,配料更新鲜,多用低脂奶和新鲜水果。

  像喜茶,号称坚持用100℃高温水,60秒高压萃取,每个茶袋只用一次;奈雪的茶主营“茶饮+软欧包”,当日没卖完的软欧包会直接销毁;茶颜悦色则结合浓厚的中式江南风元素;煮叶更强调传统茶叶原理的新式体现。

  茶颜悦色

  图片来源:茶颜悦色官方公众号

  新式茶饮,成功将奶茶从低端消费带入高端消费的新台阶。市面上,一杯网红奶茶的售价在15-36元之间,远高于传统奶茶,与一杯咖啡的价格接近。

  2016年,凯度消费指数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消费者会对新鲜制作的饮料进行消费,并对其价格并不敏感。现制饮料的均价为15.2元,是超市包装饮料的4倍。

  舒适的茶饮环境,则是新式茶饮替代星巴克“第三空间”的新王牌。

  相比以往,新式茶饮的店面更大、装修风格更多样、更时尚,北欧、工业、田园、日式、中式各式风格都有。

  深圳喜茶LAB旗舰店和奈雪梦工厂店,面积都高达1000平米,店中除了主营茶饮、小吃,还将品类扩充到冰淇淋、特调鸡尾酒、蛋糕等领域,在增加店面收入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粘性。

  这些网红店,甚至成为不少消费者拥有“特别经历”的场所。

  茶饮店成为许多消费者拥有特别经历的场所

  图片来源:华商韬略

  除了旗舰店,喜茶尝试设计出各种风格店面:有以黑色为主、金色为辅的黑金店,定位摩登轻奢;有以粉色为主题的PINK店,定位年轻女性;也有与独立设计师合作设计的DP店;还有含特别设计元素的茶空间店等。

  借助微信小程序和外卖,新式茶饮更吸引了大量线上订单,预定单和到店自取等方式,大幅提升了店铺坪效。

  此外,新式茶饮的社交文化属性更强。

  对年轻人来说,跟朋友出门、逛街、买一杯新出的网红奶茶,再自拍发朋友圈是一种社交仪式,即便是排长队也心甘情愿。

  为了方便女性消费者自拍,奈雪的茶甚至把杯身设计得更纤细,便于单手持握。

  这也是新式茶饮更注重创新与新媒体营销的原因。

  2017年,喜茶多家门店一开张,就被爆上百人排队7小时,以及黄牛代排、限购10杯、不接受加盟等奇葩消息,引发网络热议。

  有人因此质疑喜茶大搞“饥饿营销”、“口碑营销”,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却坚决否认:我们没有做过这种事。

  不管起因如何,反正喜茶火了!

  于是,其他奶茶品牌在宣传上也是各显神通。

  2016年,刘强东和章泽天私人投资的因味茶,不但联合京东推出了智能化圆叶胶囊泡茶机,还请来了“最强大脑”王昱珩站台。2019年,快乐柠檬更与阿里合作,在上海开出一家无人智慧奶茶店。

  为尽可能的吸引消费者,新式茶饮新品推出节奏很快,像喜茶和奈雪,每月至少有一款新品上线;起名和配料也玩尽了花样,如芝芝芒芒、霸气芝士嘿嘿莓、红糖波霸脏脏茶等,让人忍不住一试。

  新式茶饮在赢得消费者的同时,再次引爆了奶茶行业。

  2016-2018年,国内茶饮店的数量从19万家增至41万家,翻了两倍多。

  资本也在奶茶行业竞相下注。2018-2019年,奶茶行业投融资额近30亿元,腾讯、阿里、IDG、峰瑞资本等竞相入场。2020年初,喜茶完成新一轮融资后,估值超160亿,令29岁的聂云宸身家达40亿;奈雪的茶更是传出了要IPO的消息。

  奶茶行业的火爆,还蔓延到了其它领域。

  呷哺呷哺在凑凑火锅中,融入了自制奶茶;达美乐和必胜客受珍珠奶茶启发,推出了黑糖珍珠披萨;阿奇侬、奥雪、德华等雪糕品牌,也在近两年因为珍珠奶茶雪糕成为网红;今年喜茶还与可爱多联名,出了黑糖波波奶茶味冰淇淋。

  黑糖珍珠披萨

  图片来源:微博@杜绍斐

  黑糖波波奶茶味冰淇淋

  图片来源:微博@可爱多

  今年7月,连中医药老字号同仁堂都在北京开出新式茶饮店,名为“知嘛健康”,推出主打健康配方的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等养生咖啡,以及芦根荷叶山药龙骨汤等滋补汤粥。

  03

  活不下去的“好买卖”

  奶茶生意持续火热,是因为这确实是一笔有较高利润空间的好买卖。

  一杯传统奶茶,成本只有1.5-2元;一杯加了新鲜水果、芝士等配料的新式茶饮,成本也只有10元。这意味着,一杯奶茶的毛利率在50%-90%之间。

  不同的城市、地段、消费水平、店面规模,会导致奶茶店净利润的巨大差异。但可供参考的是,奈雪的茶曾公开表示,在早期的深圳店铺,客单价在40-50元之间,月营业额接近300万。

  此外,奶茶店的技术、资金门槛也不高,是很多年轻人第一个创业项目。

  但伴随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茶饮的成功,越来越多商家想进入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

  开奶茶店主要有三种方式:直营、加盟和代理。不论用哪种方式加入,并不是付得起加盟费和租金即可,设备、物料、装修、培训等费用甚至比前两者都高,原材料成本也会不断上涨。

  奶茶制作也是看起来简单、做好很复杂的事情。每个流程、每道工序都有讲究,即便是同样的茶叶、水果和辅料,如果配置比例不当或物料不够新鲜,都会影响口感。比如,喜茶就要求加盟店至少有10人运营,饮品质量才有保障。

  即便奶茶店能在几个月回本,但想持续盈利,还要跟上潮流,不断推陈出新来吸引年轻人。

  不少奶茶创业者没看清行业本质,就匆忙入局,结果做了亏本买卖。

  2019年全国新增奶茶企业2万多家,但因同质化严重,盈利的不到一成。据联合利华发布的报告,从2018年起,一二线城市茶饮店关店率就超过了开店率。

  即便闯出了名气和品牌,山寨店又是个大问题。

  以鹿角巷为例,2018年它仅有不到百家门店,但山寨店过千家。它们不但影响了原品牌的声誉,还抢注商标。鹿角巷耗时两年,耗资千万,才终于拿回自己的商标。

  鹿角巷

  图片来源:微博@TheAlley鹿角巷

  不过,也有品牌不像鹿角巷那样死磕的。喜茶原名皇茶,因山寨过多无法注册,于是2016年改名为HEEKCAA喜茶;答案茶也因无力对抗山寨,后改名为1314茶。

  新的竞争态势下,所有人都要不断进化、自我升级,才能活下来。

  2019年,快乐柠檬创始人吴伯超在接受采访表示,快乐柠檬没有成功,只是还活着。这句话的背后是奶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升业绩,快乐柠檬不但把用了12年的Logo换了,对包装和产品也进行了升级。

  在Coco奶茶今年更新的制作流程中,第一道茶汤的制茶工序增加至12道,包括萎凋、浪菁、炒茶、揉碾、干燥等。

  深耕台湾当地市场的春水堂,为了在口感方面保持竞争力,仅用本地最好的牛奶,珍珠煮过3小时即丢弃,用折光仪测试奶茶甜度是否合适;新员工培训更不惜耗时6个月,只为选出真正喜爱奶茶文化的人。

  要做好奶茶生意,越来越不容易。

  04

  新挑战和老出路

  奶茶好喝易上瘾,在于其中的糖分和咖啡因。但在健康消费大趋势下,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养生。

  这对奶茶业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

  2017年,上海市消保委对市面上51种奶茶调研后发现,1杯奶茶与5碗米饭或4.2斤香辣小龙虾的热量相同。宁波市消保委也发布过类似的报告,有的奶茶一杯的含糖量等于两瓶500毫升可乐。

  如今,不少品牌推出了“0卡糖”茶饮,用甜菊糖等代糖代替砂糖。这种代糖甜度高于蔗糖,热量仅为蔗糖的1/300。虽是如此,网红奶茶的配料如芝士奶盖、珍珠波霸、果酱中的含糖量依然不少。

  除了高糖,奶茶行业还存在染色剂超标、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卫生环境不合格等问题。

  如今,网红奶茶店在一二线城市趋于饱和,开始向三四线城市和海外市场拓展。据招商证券报告,一线城市茶饮门店经营已经趋于成熟和饱和,门店开店数量出现负增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开店数量增长率则超过138%。

  但下沉市场客单价低,高端新式茶饮卖不上价,如何赢得这些市场的消费者也存在新挑战。

  为打入下沉市场,喜茶推出了新品牌喜小茶,定价在6-16元之间;奈雪的茶则通过营造更强社交空间的“BlaBlaBar奈雪酒屋”,用品牌跨界的方式拓展盈利空间,迎合热爱社交的城市消费者。

  喜小茶瓶装苏打气泡水

  图片来源:微博@喜小茶瓶装厂

  平价新式茶饮,虽然让下沉市场消费者更易接受,但也容易丧失品牌光环。况且一点点、Coco、快乐柠檬等,本来就在下沉市场打拼多年,要拓展生存空间并非易事。

  但喜茶则尝试结合本地餐饮文化,迎合当地消费者。比如,四川人嗜辣好酒,喜茶就在成都开出一家黑金店,推出酒与水果混合的茶饮,甚至在其中加入藤椒。在长沙,喜茶又和臭豆腐品牌文和友,联名推出臭豆腐甜品。

  新式茶饮,看上去市场空间广大。

  36氪研究院发布的《2019新式茶饮白皮书》预估,2019年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突破4000亿,是咖啡市场的两倍。但数据不忍细看:这个4000亿,实为“新式茶饮+传统茶业”的销售总额。

  而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奶茶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是,中国奶茶市场容量为986亿,尚不足千亿。

  究竟是看好未来的空间,还是当下的瓶颈,取决于你究竟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

  而珍珠奶茶的鼻祖、台湾春水堂老板刘汉介,反倒成了行业的另类。他从业近40年,门店50家,不管寰球经济起伏,一辈子保守又固执地就做奶茶。连竞争对手进店当卧底,最后都被他的爱茶之心折服。

  这里没有网红奶茶的爆火神话,憨憨的老板,只是地信奉“思创新,走百年,用调和,融古今”的道理。可不管奶茶业怎么发展,人们还是会追根溯源地来到这里。

  原标题:活不下去的“好买卖”:新茶饮一年新增2万多家企业,90%都亏损

  来源:FBIF食品饮料创新

  温馨提示:文章贵在分享,我们崇尚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就市场而言中国茶叶为什么干不过星巴克?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在A股中,虽然不乏白酒红酒奶茶等饮料公司,却唯独没有茶叶和茶饮公司的身影。“中国六万茶企不如一个立顿”,已经成了中国茶企心中萦绕的魔咒。近期,中粮集团旗下的中茶股份、民营的澜沧古茶公司先后递交招股书,揭开了茶叶与茶饮市场的隐秘一角。

  2019年,作为中国第一家国企、茶叶行业龙头,中茶股份年收入16.28亿、利润1.66亿。专卖普洱的澜沧古茶,年收入3.8亿、利润0.82亿。而在港股上市多年的天福茗茶,年营收17.97亿,在过去7年原地踏步。与此同时,根据券商测算,喜茶年收入超过40亿,而做茶包的立顿年收入超过200亿。简单说,中国最大的茶叶公司,年收入还不到喜茶的一半。为什么茶叶大国,却出不了一家大公司?以后有没有希望出一个?

  一、茶叶更像高端餐饮

  国内的茶叶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其实更接近经营高端餐饮。

  首先,茶树种植很讲究自然条件,例如地形要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要好;气候要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土壤最好是砖红壤、山地黄壤,最适合茶树生长。

  其次,还需要人工采摘,以及加工制作。以普洱茶为例,普洱茶根据生产工艺可以划分为生茶、熟茶、调味茶三大类,具体加工工艺流程分为3个步骤:分筛、剔拣、拼配。

  在分筛及拣剔环节,先要用不同筛孔分离粗细长短的茶叶、杂质,然后由人工对筛分后的原料进行二次挑拣。在拼配环节,则需要拼配师出场,为茶叶的条索、色泽、滋味、汤色、叶底和香气打分,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组合。

  由此可见,茶叶的品质,跟茶树品质、茶叶部位、炒制技术等密切相关。此外,由于饮茶讲究“品”茶,还要加上氛围、时令、水土、器皿等外在物件的辅佐,让喝茶的成本很高,礼品属性强。因此,跟讲究食材、环境的高端餐饮品牌的规模和市值难敌最工业化的火锅店一样,茶叶公司也远不如成功工业化的食品饮料公司。例如,白酒有基酒兑换,乳制品有大包粉,工业化大生产之下都诞生了千亿甚至万亿市值的公司。而中茶股份、澜沧古茶披露的上市募资计划,都只打算买更多的地、种更多的茶。

  这些产品特点、经营思路,让中国茶叶的生产与消费都更像高端餐饮。依赖食材、大厨,成本高、单价高,而且不可复制、难以迭代、没有规模效应——好食材、好大厨都是稀缺的,每天也只能供应和服务少数门店。

  二、茶叶市场群雄割据

  在这种“高端餐饮”的属性之下,茶叶市场的格局也像高端餐饮品牌一样,高度分散、市场狭窄。

  (1)生产端:名茶多,品牌少

  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为279.33万吨,占了全球产量半壁江山;销售额为2739.5亿元,也是全球第一。但不管生产还是销售都非常分散。

  中国的主要茶叶产区分布在上千个县、市,茶叶品类可以分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基本品类,且每一个茶种的细分品类又有很多。此外,茶种的产地分布广泛,品种众多且本地化程度高,制约了茶企的扩张。

  拿最受欢迎的绿茶来说,就有着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庐山云雾等多十多种名茶,产地也分布在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等十几个省份。

  在这个情况下,国内茶叶行业存在“有好茶,无名牌;品牌多,各品类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例如中茶股份、天福茗茶,身处行业第一梯队,市占率大约只有0.6%。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2017年,茶企6万余家,只有87家的总资产超过1个亿,6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

  总体来说,国内茶叶更多的是以“地名+品类”的方式为人熟知,例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相比之下,十大名烟、十大名酒均为品牌名称,而十大名茶只有品类名称。这些都展现了中国虽然是产茶、饮茶大国,但是却没有一家大型茶企的事实。

  (2)销售端:价格不透明

  一包立顿多少钱是固定的,一盒龙井、一包普洱多少钱是不固定的,甚至部分茶叶在民间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资本市场”,价格暴涨暴跌。比如2009年起,名山古纯逐渐为人所知,古树茶价格飞速增长,古树茶成为普洱茶新的代名词。几万一斤古树茶,茶王树拍卖是风风火火,出场就是几十万,一年高过一年。

  还有近两年出的新品普洱茶饼大益“千羽孔雀”,在市场上还未正式发布流通茶叶实物时,这款茶就在各大茶叶市场进行期货炒作,价格一度几倍上涨至30多万元一件。

  天价茶叶虽是极端例子,但定价体系混乱、标准复杂,却直接导致了茶叶价格的不透明。茶叶的品质与茶叶的部位、炒制手法、茶树品质等息息相关,本身茶叶品质难以标准化。加上茶农和消费者之间互相信赖的流通体系长期存在,茶饮价格体系一直比较混乱。

  此外,由于茶叶有比较强的文化属性,喝茶还往往要考虑氛围、时令、水土、器皿、温度、修身养性等,与标准化工业化背道而驰,导致礼品属性较强,出现购买者和消费者分离的情况,加剧了价格高昂、难以走向大众市场的情况。

  三、他山之石

  在茶叶与茶饮这条赛道上,无数人踩着石头过河,给出了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中国茶企的突围有重要参考意义。

  (1)立顿

  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茶企莫过于立顿。19世纪末,英国人托马斯立顿为了解决长途运输、散装称茶容易让茶叶受潮变味的问题而成立了立顿,把茶叶包装好,分成1英镑、0.5英镑和0.25英镑等几种规格,不仅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让原来只有贵族享用的红茶进入大众市场,还减少了店员称茶、计算费用的步骤。

  后来立顿又推出了一次性茶包,每次冲泡前,不用再去想泡多少茶,直接把茶包丢到杯子里加水就可以了,清洗杯子时,也只需要丢掉茶包,非常简单。

  1972年,快消巨头联合利华收购了立顿,让立顿获得了全球销售渠道的加持,如虎添翼。成为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全球第三大饮料。这种渠道和品牌优势也让后来的包装茶公司很难突围。

  (2)星巴克Teavana

  星巴克在刚刚建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要卖茶的野心:1971年,在星巴克的老家西雅图,第一家门店的招牌上,就写着“Starbucks Coffee Tea & Spices”,但星巴克卖茶并不顺利。

  2012年,星巴克以6.2亿美元收购Teavana。Teavana的业务以卖现制茶饮料和周边产品为主。其中现制茶饮料的营收占比超过50%,周边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过40%。当时,星巴克的CEO霍华德·舒尔茨(HowardSchultz)表示,茶饮料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千载难逢的机会,对Teavana做1美元的投资,就会有3美元的回报。

  但Teavana的发展远不如预期。星巴克在收购Teavana后,一方面加大了卖茶力度,从全球100多家供应商进口100多个品种茶叶,供应链管理难度迅速加大,而且Teavana只有一个配送中心,却要向分布于全美39个州的300多家门店配送商品。另一方面还削减了销售边际成本几乎为0的周边产品的力度。

  这个发展策略,让Teavana茶饮的单价比星巴克咖啡贵15-30%,在成瘾性本就不如咖啡的情况下,复购率、同店销售每况愈下。

  2017年,星巴克宣布在一年内关闭旗下所有379家Teavana门店。星巴克卖茶失败,对中国茶饮品牌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3)喜茶

  近年崛起的新茶饮品牌,例如喜茶、奈雪の茶、农夫山泉茶兀,摒弃了星巴克的糟粕、学到了精髓:卖糖水。

  星巴克卖得最好的其实是各种馥芮白、星冰乐这种东西,严格来说都不叫咖啡,顶多叫含咖啡饮料,最主要的材料是糖和牛奶,这才是星巴克产品的精华。喜茶、奈雪の茶也没学Teavana那样真的卖100多款茶,而是推出了各种芝士奶盖、水果茶,简单说,就是有茶味的糖水。 

  卖有茶味的糖水比直接卖茶爽多了。

  首先,加入了牛奶、糖等配料,口感更偏甜,不仅有一定成瘾性,而且有茶叶调和,使得消费者味觉记忆较浅,喝完之后不会残留浓重味道,复购率比单纯的糖水、茶要高。

  其次,制作过程极易标准化,茶叶、牛奶、水果、芋圆、椰果、芝士、珍珠等的配置可以精确到以秒、克为计量,聘用学生作为临时工都能快速上手,不需要像炒茶老师傅那样几十年功力。

  最后,喜茶、奈雪の茶比起品茶场所,服务流程明显更短,品质也更标准化。目前,大多数现制茶饮店的服务环节仅包括点单、收银、打包等,顾客的需求也相对有限,因此现制茶饮店的服务品质容易得到保障,经过简单培训即可达到统一标准,与品茶场所繁复的步骤截然不同。因此,茶叶品牌要做大规模,要么工业化,要么卖糖水。

  中国茶行业有品类无品牌的局面形成已久,各路国产品牌都在尝试突围。相比打算收购更多的山地、种植更多的茶树,工业化的茶包、有茶味的糖水显然更可能做出长期复制成功的大市值公司。其中,茶包赛道有立顿强大的先发优势,竞争格局并不利于后来者,而喜茶、奈雪の茶的茶味糖水赛道反而更可能出现中国茶行业突围之战的胜利者。

  四、研报推荐

  华西证券的寇星(1#)在《中国茶叶:中国茶叶申请上市,A股茶行业将迎来第一股》中指出,公司处在行业上游,主要采取“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核心客户为国内茶饮料巨头,包括统一、农夫山泉、三得利、今麦郎等国内外饮料生产企业。公司上市募资将着力建设普洱茶的产能项目和营销网络,提高产能、加强客户拓展能力。

  华创证券的王薇娜(2#)在《星巴克复盘与现状分析:大市值现制饮品公司之路》中复盘了现制饮品和星巴克北美区发展历程。她指出,现制饮料是高周转+高毛利率的生意,需要稳定的供应链、标准化的制作,才能逐步形成强势连锁品牌,通吃大基数客群。

  国信证券的陈梦瑶(3#)在《香飘飘:奶茶4.0时代,香飘飘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分析,国内奶茶行业经历冲粉奶茶、桶装奶茶、手摇茶和现调四个阶段。与需要开门店的现调、新中式茶饮相比,香飘飘作为冲泡奶茶龙头,目前在全国尚有一半左右的县级市及乡镇还未覆盖,未来需要加快覆盖空白区域,加快渠道拓展,才能保持增长。

作者:董小薇/姚书恒

支持:远川研究所消费组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