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想结识武夷山做茶叶的朋友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德国陆羽”走进央视:德国茶人盖哈德与中国茶的奇妙缘分

2022年9月17日,《香沁醇萃茶与咖啡》节目在CCTV-4播出,节目中讲到了一位德国老人与中国茶的不解情缘。

时间回到2021年4月的一天,一个陌生电话找到记者,说她是CCTV-4《遇鉴文明》节目导演王子健,该文化类访谈节目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想采访一个对中国茶了解足够深的外国人。在看到《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对德国爱茶人盖哈德的报道后,觉得他最贴近节目要求。于是,记者把盖哈德的联系方式给了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节目组对盖哈德的采访颇费周折。好在节目终于播出了。

而记者与盖哈德的相识则是在7年前。2015年夏,记者受邀赴江西省景德镇市参加八和瓷器创始人柯茂松组织的体验活动,由此与来自德国的盖哈德结识。那时,记者还不知道盖哈德有一个名号——“德国陆羽”。

盖哈德在“茶道—中国茶与艺术中心”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为中国茶在欧洲的推广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魏雄志供图

一个德国老头

这个德国老头叫盖哈德·塔姆,头顶稀稀疏疏。相识的那一年,他已经快70岁了。

他与中国茶的缘分要从20世纪90年代说起。那时,作为德国杰普逊航空信息公司负责中国市场的经理,他在频繁来往中国中,跟中国茶结下了不解之缘。2010年,盖哈德在公司总部所在的新伊森堡开了一间中国茶工作室,开始向“中国茶人”转变。

或许是命运的召唤,2012年,他提前退休,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茶文化推广事业中。10年来,他多次到中国各地茶园考察、交流与采购,结识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茶业同行。

2013年,盖哈德在中德合伙人支持下,中国茶工作室升级为“茶道—中国茶与艺术中心”,从新伊森堡乔迁到法兰克福市中心,面积扩大到300多平方米。他还注册了“中国茶文化(德国)国际交流会”,担任首席执行官和会长。自此,法兰克福有了第一家中式清茶馆,其规模和知名度在德国乃至欧洲都首屈一指,被誉为中国茶进入欧洲的桥梁。

在盖哈德身后,有一个中德策划、管理团队。这些茶文化交流学者、制瓷师、制茶师、香道传承人,以及律师和财务专家,为什么支持盖哈德?因为,从德国本土成长一位对中国茶、中国茶文化、中国文化痴迷,同时又了解德国、欧洲的日耳曼人,简直可遇不可求。

其实,他与中国茶的缘分要追溯到100多年前。在和盖哈德聊天时,记者了解到,100多年前,他的爷爷在柏林做护林员,与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是邻居,李希霍芬多次到中国各地进行科考,是“丝绸之路”和“高岭土”的命名人。

或许冥冥中自有安排,100多年后盖哈德来到中国,痴迷中国茶,研究中国茶,传播中国茶……很多中国朋友因此称他为“德国陆羽”。德国身份和中国文化凝聚一身,使他成为中国茶通往德国、欧洲的“摆渡人”。他让德国乃至欧洲的民众有机会喝到上百种来自中国的茶叶,并且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国茶道、中国文化。

盖哈德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德国记者阮佳闻采访时说:“中国茶的多元魅力,尤其是它背后所体现的哲学是需要有人阐述的。在我眼中,如今,中国茶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它是一个媒介,将人与自然连接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它将人与人连接在一起,并且将这种联系不断拓宽与深化。”

他的中国朋友告诉记者:“他从茶中领悟到中国文化精神,使他成为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使者’。”

一个中国茶平台

据考证,数百年前最早进入欧洲的中国茶来自福建省的武夷山。武夷茶是中国茶在欧洲的一个典型代表。2017年9月,福建省武夷山市政府代表团来到法兰克福,授予“茶道—中国茶与艺术中心”全球首个中国“武夷茶馆”“武夷山大红袍—品牌(德国)推广中心”。这里聚集了一批对盖哈特认可、对中国茶感兴趣、被中国文化吸引的“回头客”,他们无一例外成为中国茶的老朋友。

随着中德、中欧贸易的不断发展,茶叶的附加值越来越多。盖哈德说:“从经济角度看问题还远远不够。中国茶要走向世界,需要中国茶、中国茶人与欧洲茶客面对面交流,让他们了解中国茶和它的文化属性,把茶叶当作一种主动的消费习惯。只有这样,中国茶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此外,盖哈德还将中心作为中德、中欧民间交往的平台,通过德国人喜爱的文学沙龙、艺术论坛、读书会等形式,传播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为吸引更多德国和欧洲茶客,除了日常的茶艺、茶道展示与交流,中心还定期举行六大茶类品茗会,以及多场文化交流活动。中国茶道、中国香道、中国花道、中国古琴、中国哲学、中国民间工艺,通过活动一一呈现,收获了欧洲民众的赞誉,也赢得了中国茶人、中国艺术家的高度认同和支持。“茶道—中国茶与艺术中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很多参加过活动的德国民众表示,能够现场与中国茶艺师、艺术家进行交流,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很幸运。感谢盖哈德和这个中心!

一个历史机遇

认识久了,记者也像盖哈德的中国朋友那样称呼他“老盖”。

记者感觉老盖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先知先觉、先试先行者。2012年,他提前退休做起中国茶通往欧洲的“摆渡人”。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这些年来,老盖和他的“茶道—中国茶与艺术中心”踏着时代节拍,在“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和宏大背景下,以民间交往的形式,在袅袅茶香中书写着自己的使命与实践。

在一个茶媒体记者看来,老盖在骨子里已经非常接近中国茶人。中心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茶碗泡法与工夫茶茶艺演示、中国茶相关书籍的阅读与分享交流、不同品种茶叶的自助冲泡等等,没有一二十年的潜心沉浸,是搞不来的。

2019年春节前,中心与《茶道》杂志社组织了“茗读会”暨第十届全球茶友迎春茶会。老盖展示盖碗泡茶法,对其背景知识、泡茶器具进行了详细介绍……

担任医疗行业咨询师的尤利乌斯自5年前搬到法兰克福后,就成了中心的常客,他告诉来采访的记者阮佳闻:“今天的活动非常棒。特别是老盖对盖碗泡茶法的介绍和展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跟我原先知道的工夫茶不太一样,很有意思。”

“相信这些活动对于大部分欧洲人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老盖说,“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希望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茶文化可以跨越国界、消弭时差。我们应该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哲学内涵,相信中国茶文化的海外推广之路会走得更加顺畅、更加有效!”

不是尾声的尾声

后来,这些茗香和温馨在疫情冲击下,几乎戛然而止。中心虽然得到过德国政府的租金补贴,倔强的老盖把自己的养老金也贴补进去,但还是难以为继。

2021年6月底,老盖的中国联系人魏雄志告诉记者:中心搬到了法兰克福市郊一个叫Odenwald的小镇。租金降了不少,面积还大了一些。现在,老盖不断收到德国、欧洲茶客的电子邮件。他们有的询问茶品,有的分享对茶的感受和收获……这些都是老盖坚持下去的精神动力。

如果有一天,你走进Odenwald小镇,来到“茶道—中国茶与艺术中心”,喊一声:“嗨,老盖!”那个“绝顶聪明”又质朴可爱的德国老头一定会笑眯眯地出来迎接你……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北京茶世界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岩茶新势力·武夷琅琊榜,连祖辉:愿做“扫地僧”,诉说岩茶的内在光芒

碧水丹山,孕育奇茗。

传承,是一种继往开来的坚守,也一种历久弥新的延续。

他们,是一群有手艺、有思想、有梦想的青年。

或生于制茶世家,或因爱茶半路出家。尽管出身不同,却殊途同归:传承古老技艺,追求精益求精。

也许,他们很平凡,却拒绝平庸,更拒绝“躺平”。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停奔跑,不断超越。

他们,是岩茶新势力,也是奔涌的“后浪”。

人物名片:1983年生,制茶工程师、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对武夷风土谙熟于心,遵循岩茶传统工艺特点,传古法、研新创,创立了“喊山岩”及“贡焙局”两大武夷茶品牌。这两大品牌承载着连祖辉对茶的钻研与探索,在传承与创新中描绘着一个最真实的武夷茶世界。

代 表 作:慧苑老枞水仙

“用好的产品,诉说武夷岩茶的内在光芒。”

——连祖辉

制茶应做“扫地僧”

拜访连祖辉的时候,武夷山正大雨滂沱。入座后,一阵高扬的花果香在潮湿的空气里扑鼻而来,扫去了心中的阴霾。

“先喝口茶吧,这是去年我参加‘张天福杯’春季斗茶赛获金奖的瑞香。”连祖辉早已泡好茶等候。随着口腔中绽放的馥郁芳香,一场关于岩茶的对话也徐徐展开……

如果没有从事茶行业,连祖辉或许会成为一名律师。2004年,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的他,回到武夷山继承家业。

还未学会做茶,连祖辉已经信心满满准备好大干一场:“武夷山最具优势的就是茶产业,千年茶史,几乎没有断层,武夷茶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必有独特之处值得我好好研究。”

2005年春天,连祖辉拜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宝顺为师,开始了学茶之路。初入刘师父的研究所,先从“扫地”学起。只不过扫的不是灰尘,而是晒青时用运用扫帚收拢和拨弄茶青的手法,从而让萎凋更为均匀而不损伤茶青。

渐渐的,在师父的传授下,连祖辉将原本笼统的制茶概念,通过观察、练习付诸实践。“学制茶,并非懂得流程就算会,还需要观察每个步骤产生的细微变化,来判断人为需要做什么调整。”

学茶过程中,连祖辉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茶的青涩是为什么?炭焙很久了为何火还没有透?焙火过程是如何修正岩茶香气与滋味的?……刘师父都会无私奉献自己的经验,一一解答。他的平和、专注,也给连祖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在连祖辉看来,真正的大师就像“扫地僧”,技艺高深却深藏不露,一个小小的动作,蕴含着大智慧。刘宝顺,是他心中的大师,也是照耀他前进的灯塔。

谈起最能代表其制茶理解的代表作,连祖辉泡起了他的慧苑老枞。枞味显,兰花香,稳沉幽雅。入口绵滑香甜,粘稠感十足,饱满有力度。糯香和枞香,还有沧桑的老木味,在口腔中交织……一泡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好茶,也映照出连祖辉在茶行业历练的十几载春秋。

讲好武夷茶的故事

在学习制茶技艺的同时,连祖辉也从历史悠久的武夷茶文化中汲取养料。“喊山岩”和“贡焙局”两个品牌的诞生,都源自底蕴深厚的武夷茶史。

2009年,连祖辉成立了武夷山市喊山岩茶厂。“喊山”是武夷山,乃至中国茶史上的一大民俗活动, 是古老的东方茶文化。以此命名,承载着他对这片风土的热爱和敬畏。对茶叶的珍惜,也体现在连祖辉奉行的生态种植方法——在茶园管理上使用大量有机质保持生态平衡,保留茶叶更多的自然气息,十几年一贯如此。

而说起“贡焙局”的来历,连祖辉滔滔不绝,化身为一本活体教科书。上至唐宋元,有关武夷茶的记载他都能一一细数。据他介绍,《八闽通志》记载大德七年(1303年) 邵武路总管高久住奉诏监制武夷贡茶,于武夷山九曲溪第四曲溪畔设立建造贡茶制造与管理机构皇家贡焙局。皇家贡焙局被后世称之为武夷山茶史中的一座丰碑。如今连祖辉以“贡焙局”来命名品牌,正是想从辉煌的贡茶文化中,传承武夷茶的优异品质与独特韵味。

“贡焙局,如其名,‘焙’是武夷岩茶最区别于其他茶类本质的核心工艺。”在连祖辉看来,炭焙是制茶环节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攻克的环节。

“如果离开了碳焙,岩茶魅力则会下降几倍。如果说,好山场、好的初制工艺技术,是为岩茶打下基础条件,那么岩茶最终的塑造定型,则是靠焙火,炭火的熬炼让岩茶熟度增加性状更加温和,真是贡焙骨鲠久品不厌。”

关于焙火的程度,许多茶人意见不同,而连祖辉认为,只要加工技术好,不论岩茶成品的火功是轻火、中火、足火,都可以滋味丰富,成为一泡迷人的好茶。

传古研新两不误

历史在变化,也许武夷岩茶现在的制茶技术也不是终点。虽然“传古法”是根本,但若是有利于茶叶品质提升的现代加工技术,连祖辉也热衷于研究。他认为,如今茶人制茶比古人具备更多优势条件,例如在摸索萎凋技术的过程中,他就运用了机械仪器来检测、调控温湿度恒定。

基于传统制茶的理论依据,连祖辉还在尝试新兴的加工风格。今年制茶季结束的早,他便四处“溜达”,去其他茶人家串门取经,大家各显神通,光老枞水仙的制作风格就有7、8种,有枞味明显的,有兰底花香的,有纯粹木质的,在做法上还有冷做法和热做法。与各路高手切磋技艺,总能给他带来灵感。

前有“传古法”,后有“研新创”,连祖辉在业余时间,还喜欢“玩茶”。当他捧出一朵荷花大红袍邀我们品鉴的时候,无人不为其颜值所惊叹。一朵苞含苞待放的荷花,嗅之既有清雅幽香,又融合着岩茶的岩骨花香,开启嗅觉新体验,让人心旷神怡。

连祖辉介绍,制做荷花大红袍,过程尤为繁琐。取朱熹故居所在地五夫镇所盛产的莲花花苞,放岩茶一撮,纳满蕊中,以麻绳扎好,经数次焙干,七日为期,才可炮制出一泡荷花大红袍。其花瓣、花蕊、茶叶分别冲泡,可一茶三喝,极具观赏性和氛围感。茶汤柔美甘醇,荷花清新淡雅,满室芬芳。

“食药同源,荷花浑身是宝,茶为健康之饮。一泡荷花大红袍,养生和养心两全其美。”不难看出,连祖辉不但是个历史文化爱好者,也是个养生爱好者。制茶之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将平日所学学以致用,为武夷茶的传承和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面对欣欣向荣的岩茶市场,连祖辉每年都带着他的茶在全国奔波。通过参加茶博会,举办岩茶品鉴会,他结识了不少朋友。令他最开心的事,就是总有素昧平生的客人,品尝过他的茶后,给予肯定的评价。

“喊山岩的每一款茶品,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口感体验,诠释着好山场、好工艺、好品质,且价格公道,能让你在学茶、喝茶的路上少交点‘学费’。”或许岩茶的推广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连祖辉正一步一脚印,用他的好产品,诉说着岩茶的内在光芒。

来源:茶道传媒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云放茶园周树明,与他估值5亿的诗意社群

 

 

海拔千米,在城郊之域可谓高山。

 

沿陡峭山路盘旋上行,亲临这一幕美景,并不是景仰这一高度,而是为了一睹那漫山遍野的云放茶园。

 

峨眉普兴,终年云雾缭绕,清新的空气,与城市的钢铁森林俨然两个世界。

 

一行行,一垄垄,随倾斜的山势而上,绵延铺展,或宽或窄,或曲或直。驻足欣赏,山岚曼妙,万般清新,荡涤一切污垢。

 

“那些市井俗气,那些乌烟瘴气,那些繁文缛节,在这里是腾达不了的。”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周树明就兴奋不已。沉重的肢体不再乏力,仿佛浑身是劲,焕发时代的活力。

 

在峨眉山这片神奇的土地,周树明靠云放茶园成为了行业的搅局者。他不靠卖茶、靠社群玩的风生水起,领创F2C+社群商业模式让人眼前一亮。短短两年,云放茶园取得的社会效应是巨大的:Pre-A轮估值5亿,网络报道、媒体专访热力不断,各路资本纷纷伸出橄榄枝,众多培训公司商学院将云放商业模式作为案例分享,茶产业的同行也渐渐开始关注云放……

 

“用一已之力撼动一个行业,做一项有福报的事业,利国利民,利他利己。”这是周树明的梦想。

 

如今这一梦想在云放茶园成了现实。

 

他是如何做到的?

 

 

 

跨界茶行业,知晓茶农困境

 

 

云放茶园所在的普兴乡位于峨眉山市西北部,距峨眉山仅3.1公里。

 

云雾缭绕的山岭中,绵延着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与现在的静谧不同,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穿行,悠远的马铃声回荡在山谷和村寨的上空,也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

 

在历经千年风霜之后,古道上马夫的背影已然远去,但青石板上的拐子窝和马蹄印仍飘着缕缕茶香。

 

“中国好茶在四川,四川好茶在峨眉,峨眉好茶一定在普兴”,走遍整个峨眉山近30万亩茶园后,周树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但这样的“好茶之乡”,在周树明到来之前,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空心村”。

 

众所周知,茶叶是一个暴利行业。茶叶从采摘到售出要经过多个环节,多个经销商层层加码,到了消费者手中价格上涨了几倍不说,质量往往还得不到保证。处于行业底层的茶农们利益得不到保障,“种茶不赚钱”已经深深地固化在年轻人的心中。很多人离开了,去外省打工,留下的大多是年岁已高的老人,他们靠卖茶叶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贫穷在折磨村民的同时,也在荒废着这里的茶园。很多茶园因长时间无人打理,已经彻底荒废,有的甚至成了露天仓库,用于堆放生活垃圾。周树明看在在眼里,疼在心上。

 

为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普兴乡政府曾引进了很多项目,但都收效甚微。为了脱贫而扶贫,这样的模式注定不会长久,实践证明:“脱贫+持续发展”才是最好的办法。

 

茶园荒废的原因,周树明总结出几点:

1、茶业价值链条冗长,导致茶叶终端价格居高不下,茶农却收入微薄;

2、茶叶种植、采摘需要大量人工,而“空心村”却严重缺乏劳动力;

3、茶业生产信息不对称,跟风式生产现象突出,导致产能过剩,效率低下;

 

问题已经透彻,如何解决?

 

 

模式创新,用商业新模式做精准扶贫

 

 

顺着思路,周树明设计了全新领先的“F2C+社群”商业模式。所谓F2C,即是从茶园到茶席,省去中间流通环节,让茶农和消费者直接建立关系,让客户能够从源头更加透明、公开的监控到产品质量。市面上800元/斤的茶,在云放出厂价200元就可以买到。由于砍掉了所有的中间环节,将其中的利润让给了消费者,对于茶农来说,依旧是种茶采茶,收入却增加了。对于消费者来说,花的是更少的钱,喝到的是更好的茶。

 

云放茶园的新模式,得到了茶园所在的乐山市、峨眉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领导多次到茶园考察。2015年,云放茶园作为全国首批“土地流转”精准扶贫试行项目正式揭牌。可流转土地30000亩,一期流转土地4000亩。茶园主们只需花费6-10万元,就能拥有为期20-40年、后期可继承和转让的一亩私家茶田。每一位茶园主,就有50名云放人进行专享服务,在每一块被认购的茶园旁,都会树立一块标识牌,让茶园主完成从客户到“地主”的角色转变,增加茶园主的归属感。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通过定制化包装后,统一为茶园主寄出收获的茶叶。

 

这样一份有福报的事业,一经上线,便吸引无数企业家争相购买。截止目前,云放已经汇聚近千位茶园主,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百亿“钢企帝国”女掌门、荣登2017福布斯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榜单23位的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女士,便是云放茶园首批“茶园主”之一。在谈到与云放的结缘时,坦言最吸引她的一点,便是这是一项有福报的事业。无论是精准扶贫还是对于珍稀茶树、自然生态的保护,都与荣程倡导的绿色、大健康理念完全一致,相同的初心和价值观让她和云放走到了一起。

 

 

 

打造诗意社群,实践“生意+生活”真谛

 

社群,是周树明“F2C+社群”模式里最重要的一环。“一个人事业上再成功、再完美,如果只有事业,没有生活、没有自己的圈子,他永远是孤独的,他收获的永远只是50%的成功。”这是他做社群的发心,也是他内心对自我的剖白。

 

为此,周树明以茶园做入口,通过茶园把兴趣爱好、基本层次相近的一帮人集合起来,把茶园主打造成一个有共同理念和文化张力的社群圈层。这个圈层,被命名为“云放荟”。

 

经过两年的发展,周树明一手缔造的社群影响力日渐扩大。优势资本总裁吴克忠、天津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珠海顺益集团董事长张建新……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加入,“云放荟”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云放荟”的核心价值观是善心、真心、初心、匠心,对应的理念就是有信有生意,有美有生活。在这里,很多人重新找到了想要追求的高品质生活,更借助这个平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圈子。而更多的人在加入“云放荟”后,也会邀请自己的朋友一同前来。

 

周树明说,“社群的力量是无限的。云放荟这么多群友和合作伙伴,有做有机食品的,做冬虫夏草的,有做高端幼儿园的,各种各样都有,圈子里大家提供的东西我都可以组织起来做整合,在云放的平台上共享。现在,很多伙伴也成为了云放的城市合伙人,他们不仅享有云放相关产品的销售分成,并且还负责经营管理当地的云放圈层组织,后期更会持有云放的股份,大家的资源相互叠加、流通,我们的社群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福鼎+武夷,云放的发展未来

 

 

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发展,如今的云放已是茶园行业不折不扣的领航者,云放模式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那么云放的未来又如何?周树明告诉我们,他要将云放茶园,带往全国。

 

“我们起源于峨眉山,但峨眉山只是我们的第一站。在云放模式受到各界认可的当下,我们收到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邀约,这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目前,福鼎、武夷山将成为云放茶园的第二站、第三站。明年,云放计划完成六大茶类的全面整合。我们的茶园主,不仅能喝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好茶,更能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更多朋友”。

 

这样的云放,既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村民的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为造福一方尽绵薄之力。又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与社交圈层的追求,做到生意+生活相得益彰。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氛围下,相信诗意的云放,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本图文来源于云放茶园 ,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