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下关甲级沱哪一年好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功勋章”为下关甲沱盖上鉴证的公章!


  #下关甲沱的魅力在哪里?#
  云南省2019十大名茶第二名

  2019年云南省“绿色云品之夜”暨云南省首届绿色食品电商节在昆明举行,打造云南绿色食品整体品牌形象。

  下关沱茶积极响应并主动融入云南“绿色食品牌”发展战略,下关沱茶松鹤延年牌下关甲沱沱茶荣获2019年云南“10大名茶”第二名。
  2020绿色食品牌版下关甲沱

  甲级沱茶

  甲沱,最初是云南沱茶(甲级)的简称,代表所有使用甲级的毛茶料制作的沱茶。

  下关甲级沱茶,诞生于1902年,早期为正记沱茶,是下关沱茶创制至今的经典标志性的名优产品之一。
  下关甲沱,名优产品

  选甲沱,喝出生活好品质

  下关沱茶品类众多,

  不知道如何选购?

  普洱茶价格昂贵?

  喝不完无法储存?

  选甲沱、喝出生活好品质

  不如试试下关甲沱,独占优势的价格拥有高品质的体验,由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体质”,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下关甲沱拥有后期绝佳的转化潜力,可长期存放,感受更加醇和、协调的感官品质。

  2020绿色食品牌版下关甲沱

  2020绿色食品牌版下关甲沱,

  拥有双面Logo保驾护航,

  下关沱茶首款“功勋章”隆重出世!
  一面是经典松鹤延年商标,

  百年经典,认准松鹤延年。
  另一面绿色食品牌Logo更是为下关甲沱锦上添花,双重保障之下,也体现了下关沱茶对产品品质的卓越追求。

  一面是经典传承,一面是官方认证,双面Logo如同下关甲沱的左膀右臂,为高品质和高标准认可盖上了鉴证的公章。
  外包装上双Logo并排展示

  品质提升 口感更佳

  下关甲沱,经典延续再升级,

  包装提升,口感更醇,香气更好,

  加分项体现在这一版的方方面面。

  口感更醇、香气更好

  下关甲沱沱茶,精选云南核心普洱茶区上等晒青毛茶为原料,加之下关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水质等条件,经过精湛的百年下关沱茶传统工艺加工而成。
  下关甲沱外形呈碗臼状,紧结端正,色泽乌润,白毫显露。开汤香气高扬,滋味醇厚,烟香味十足,汤色金黄明亮,叶底嫩匀,冷杯带蜜香。
  烟香味,是你记住它的标志性象征

  下关甲沱具有茶友入口便能识别的“烟香味”,醇厚饱满。
  下关经典烟香,是你记住它的标志性象征。
  金黄汤色,经典烟香

  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下关甲沱沱茶

  【产品属性】普洱茶(生茶)

  【产品配料】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净含量】100克/个×5个/条=500克/条

  【产品规格】100克/个×5个/条×30条/件=15千克/件

  【生产批次】202001
  100克圆盒装下关甲沱 沱茶

  惊喜的是,本次下关甲沱除了推出朴实亲民的牛皮便装外,还有100克圆盒精装下关甲沱。

  在双Logo加持下,同样的提品质、醇口感、高香气,广获赞誉。
  100克圆盒版下关甲沱

  绿色食品牌商标加封

  每一盒下关甲沱100克净含量,

  圆润盒体拿取方便卫生,
  底部透气孔增加空气流通,

  利于后期转化。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下关甲沱条索完整修长,

  金黄汤色,垂涎欲滴,

  杯底高香,蜜香明显,

  醇厚耐泡,念念不忘。

  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下关甲沱沱茶

  【产品属性】普洱茶(生茶)

  【产品配料】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净含量】100克/盒

  【产品规格】100克/盒×80盒/件=8千克/件

  【生产批次】202001
  中意哪一款?任君挑选!

  看一看,闻一闻,不如喝一喝,

  沱江水,下关茶,先来一盒尝一尝?

  撰文︱青子

  编辑︱青子

  图片︱Silence、青子

邹炳良与海湾茶厂:暮年茶人,壮心不已。

2014年,一个创业品牌的负责人到云南寻找普洱茶产品的合作伙伴,在走访了多家茶企后,他决定选择一家位于安宁市禄脿镇上的一家茶厂,并邀请这家茶企的创始人监制茶品生产。

这个初创品牌,就是创造了茶叶销售奇迹的“小罐茶”,这家选址低调的茶厂则为海湾茶厂,这位创始人,正是如今普洱茶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邹炳良。


志同道合的黄金搭档

1957年,18岁的邹炳良进入勐海茶厂审评科工作,为了提升自己,他先是进修学班,以优异成绩从西南茶检班毕业,随后在西南商检局、昆明商检局学习,继续进修茶叶含铅量检验、茶叶生化分析。

当时的勐海茶厂是国家实验茶厂,主销西北的滇绿,主销苏联的红茶,主销藏区的边销茶,主销香港的圆茶都有生产,而邹炳良当时从事的就是茶叶审评工作。

1963年,邹炳良还参加了当时国家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分级红茶研制工作,这些学习经历与审评工作,让他积累起丰富的茶叶技术生产经验。

如果说邹炳良是深谙制茶工艺的技术者,那与他共事40多年的卢国龄,就是极具商业天赋与管理制度的商业人,两人搭档多年,配合默契,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搭档”。


卢国龄的家世显赫,其父卢邦彦是云南豪商,曾任多家银行行长,还是“个旧锡业”的奠基人之一,舅舅卢汉是云南著名的抗日将领,还曾被任命为南省政府主席。

在家庭熏陶和良好教育下,卢国龄性格开朗,很有韧性,早在高中时期就参加过地下组织,曾做过文艺兵、土改队长、广播员、教员,建国后参军,1954年转业到云南省商业厅。

1958年,由于“整风运动”,卢国龄被划为“右派”,下放到西双版纳勐阿农场种甘蔗,1959年调入勐海茶厂后,依然因为出身问题被“控制使用”。

尽管如此,卢国龄也从未抱怨过,她在勐海茶厂先后做过供销科、生产车间、财会科、技术科、生产管理办公室等职务,笑称自己是茶厂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1964年,为了更好地发展滇红出口,国家多部门联合在勐海茶厂开展分级红碎茶实验,其中茶叶的品质级差系数标准测定由卢国龄负责。


期间,她充分发挥自己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天赋,超额完成了这次任务,上层看到她的才能后,把全国的茶叶级差系数标准就交给她来做。

得益于这次机会,卢国龄能够去到各地出差,继续学习更多管理和财会知识,并运用到勐海茶厂的生产实践中,大大小小的技术标准、生产标准、数据处理等管理制度多达150多项,70年代一个边境小县城茶厂能有如此标准化管理,卢国龄功不可没。


共启熟茶,创立大益

说到邹老的制茶生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熟茶发酵,早在20世纪40年代的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前身),厂长范和钧就曾使用热蒸法人工发酵普洱茶,工艺不成熟,没有实现真正的量产。

20世纪70年代初,有香港茶商找到省茶司,说要买“红红”的普洱茶,云南方了解后才知道香港会人工洒水发酵普洱茶,而且广东也自主研发了一套“水发茶”技术。

(注:在那个年代,“普洱茶”一词多指使用洒水,高温高湿陈化等发酵手段的茶叶,并未严格规定茶青来源,因此各地乃至边境都有在生产普洱茶。)

由此省茶司从各大茶厂抽出七人,前往广东省茶司考察学习,不过大家在当时都只学了点皮毛,回到云南后由于昆明茶厂和勐海茶厂相隔甚远,交流很少,两厂更多地是在自主发酵实验。

当时邹炳良任勐海茶厂试验小组组长,各种规格的小堆,冷水,温水,蒸汽潮水,发酵时间的长短都试过,在青石板上、水泥楼板上也都试着打过堆子,这也是勐海茶厂老发酵车间的由来。

知识延伸:如何从零开始,打造一座渥堆发酵车间?

那时还不叫熟茶发酵,而叫速成发酵法,由于缺乏经验,勐海茶厂发酵出的茶叶半生不熟,试制了6担(600斤)样茶,都不敢说是云南普洱茶,只好打着“云南青”的名号出口。

直到1975年,邹炳良的试验小组才做出了相对成熟的工艺标准,同年还诞生了经典的7572,后来省茶司的昌金强经理带着南天贸易公司的老板周琮来勐海茶厂交流学习,有了一手的市场信息和反馈后,勐海茶厂的熟茶发酵技术才逐渐发展了起来。

这里还有一个需要澄清的误区,那就是邹炳良的熟茶之父身份。当年名单写道:昆明茶厂副厂长安增荣、审检室负责人吴启英、工人李桂英,以及勐海茶厂和下关茶厂各两人。

这份名单中没有提到邹炳良的名字,按资历与技术经验,当时的他也是排不号的,邹老一生淡泊名利,所谓的熟茶之父,其实是一些早期一些人为宣传讲的故事和缪传,中国普洱茶终生成就大师,才是对这位茶人的最真实的评价。

1984年,邹炳良出任勐海茶厂第五任厂长、总工程师,同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商业部《关于调整茶叶购销政策和改革流通体制意见的报告》,在政策层面放开内销。

因此刚一上任的邹茶厂就要面临茶叶市场这个大问题,以前大家都是只管销售,没人跑过市场,危急关头,富有闯劲的卢国龄站了出来,带着两个员工跑了十多个省份,用7张合同卖出了5000吨茶叶,解了茶厂的燃眉之急。

邹炳良上任厂长后不久,恰逢普朝柱同志任云南省委书记,普书记很重视云南茶产业,鼓励茶区开垦茶园,兴办茶业。而邹炳良是审评技术员出身,同样深知原料的重要性。

由此,在茶厂领导人与当地政策的支持下,勐海茶厂新建茶叶初制74所,恢复发展新老茶园十多万亩,1988年6月,还在布朗、巴达建成了两个万亩绿色生态茶叶基地。

说到原料,很多茶友都关心这一时期的勐海茶厂产普洱茶,用的是台地茶还是大树料,实际上邹老也曾解释过这个问题:

“凡是大树茶、高山茶,都是做饼茶,这种是客观条件限制了。勐海地区,凡是有台地茶,要72年以后才有台地茶呢,以前不有,都不发展这个台地茶。

凡是交通方便的地方,勐海茶厂都设立初制所,做红茶;凡是交通不方便的地方,要牛驼、马驼、人背的地方,都是由老百姓做晒青毛茶,这些都是高寒山区,所有这些地方,都是些古茶树,所以那个时候做饼茶,都全部是大树茶...”

如今一些80年代老茶的行情价,也能验证这个现象,如八十年代的下关甲级沱反而比同时期的乙级沱更低些,熟茶里八十年代的8592也高于同时期的7572。

此外,1984年勐海茶厂在为南天贸易公司定制8582配方时,周琮曾强调“要有云南味、可以有苦涩,但要能很快化开,而且喝了会舒服发汗”。

这里所说的“云南味”,可能是指古树茶特有的山野气韵,有苦能化,喝了发汗则是茶气强,体感舒适的表现,与如今的古树茶的品质特征是对的上的。

又过了几年,为配合中央取消茶叶统购统销的政策,中国茶业总公司要求交中茶商标使用费,虽然当时勐海茶厂和凤庆茶厂可以不交,但深谋远虑的卢国龄提出:”今天不交,明天要交怎么办?应提前做好准备。“

由此,邹炳良的领导班子以大叶种茶原料入手,从“大叶”的谐音中选出了大益这个名字,同时表述了“喝茶有益,茶有大益”的健康主题。

1989年6月10日,“大益”图案,通过了商标注册,被勐海茶厂正式启用。不过最初的那几年,大益主要用于红碎茶,绿茶、青茶等其他茶类的出口商标。

直到1996年,勐海茶厂才开始生产标有“大益”品牌的普洱茶,由于外包装色调为紫色,又近似于玫瑰色,因此也被市场称为“96紫大益”或“96玫瑰大益”。

96紫大益,三角断版本,少量分享

不过大益茶刚进入市场时,喝惯“中茶牌”的客户并不相信大益牌,勐海茶厂就用搭配的方式促进销售,买“中茶牌”,就必须附购“大益茶”,不然不发货。

当然,邹炳良也知道捆绑销售的弊端,他潜力研究制茶工艺,把大益茶的质量提高了一个级别,市场上才逐渐接受了这个品牌,这才有了后来名震茶界的大益集团。

1994年,即将卸任的邹炳良,为勐海茶厂留下了一条公司制经营的明路,经过两年的紧张筹备后,终于在1996年初成立了“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首次改制后的公司还是原班人马,不过在经营上执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独立核算,同时实行股份改制,政企分开,茶厂职工们的生产积极性都很高涨。


在完成这项改革后,57岁的邹炳良安心退休卸任,将厂长的重担交给了卢云,然而卢厂长之后在经营上连连失误,直接将勐海茶厂推向破产边缘。

当时正值国企改革,很多企业领导人都深受“南韩财团”,都想以横跨政商,经营广泛的“三星”为榜样,大力推进企业多元化建设。

而卢云或许就是受此影响,先后指导勐海茶厂开办了啤酒厂和玩具厂,后来接连经营不善,前期的海量投资无法收回,导致原本家底殷实的勐海茶厂连年亏损。

1998年,地方政府辞退卢云厂长一职时,勐海茶厂银行账面连一万元都不到,拖欠各方的货款却高达一千多万,几乎已无力回天。

百般无奈下,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只好请一位又懂财务,又懂法律的人,来协助茶厂清算财产,准备破产,而这位临危受命的年轻女厂长,就是阮殿蓉。

知识延伸:阮殿蓉与六大茶山:危难奉命,激流勇退

说回正题,邹炳良和卢国龄从勐海茶厂退休后,先是接受了省茶司的委托,在宜良茶厂当了三年顾问,为这家茶厂培养茶叶人才,改进生产技术,开拓市场,同时帮助处理了大量积压库存。

此时已是1999年,尽管99易昌号,99绿大树等众多名茶已陆续问世,普洱茶在港台和东南亚地区更是方兴未艾,但在内地市场还仅限于涛声可闻。

“云南有这么好的茶,却始终默默无闻,太可惜了。况且我们有这么好的资源和优势,趁着还能动弹,要做一些好而不贵的普洱茶,让更多的人了解普洱茶、消费普洱茶、爱上普洱茶。“抱着这样的想法,两位老搭档开始了自己的茶叶新征程。


一生为茶的老同志

1999年,一座小小的茶厂在安宁市禄脿镇海湾村低调建成,这里租金便宜,新厂起步,白手起家,一切从简,用的车间和办公室都是闲置的旧厂房,连名字都是因村而起的“海湾茶厂”。

而“老同志”品牌,则来自于一个有趣的故事。此前在做顾问时,有台商找二老做过一批茶砖,当时两岸还没有通商,这批外销茶就只用白纸包着,没打任何商标。

这个精明的台商本是为邹老而来,便提出在茶里压进一张竹片充当内飞,并烫上“老同志/原勐海茶厂厂长监制”的火印,还有三朵小小的向日葵。

然而这批茶刚走了十多吨,就被海关查到了印有字样的的小竹片,当时很多台商都在东莞投资,这批出不去的茶就留在了东莞,没想到卖得非常好。

后来一个闽商听说后,还在香港偷偷抢注了“老同志”“海湾”等商标,结果被海湾茶厂的客户发现,二老研究后觉得这些商标很有价值,于是又把它们买了回来,这就是“老同志“品牌的由来。

听说二老新开了一家茶厂后,有些勐海茶厂的老员工想跟过来一起干,却被他们婉言拒绝:“你们是国企的职工,是国有资源,不能因为我们让国有资源流失。”

有些在勐海茶厂定制过茶叶的客户,冲着老厂长的名气过来下订单,也被婉拒,原来,二老对勐海茶厂感情深厚,不愿与其争资源,甚至还立下了“两个凡是":凡是勐海茶厂的原料,我们不买;凡是勐海茶厂的客户我们不卖。

回看那时选择离厂创业的勐海茶厂骨干,如阮殿蓉,张建丽,王霞等人,无不是历尽艰辛,隼路蓝缕,而卢国龄在回顾刚创始的那段时间时,却充满了豁达和乐观:

“我们那时很顺的。很多茶农知道我们在自己做茶,就自发凑了380万,说只要原料款在这个数字之内,就不需要付钱,什么时候茶卖了再给就可以。经销商也是先把全款打过来,货就慢慢发,不需要去收货款。“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卢国龄和蔼可亲,善解人意,被亲切地称为“卢娘”,邹老技术过硬,深受爱戴,二老在勐海茶厂做了一辈子茶,如今再创新业,大家都愿意全力支持。

建厂以来,海湾茶业的企业理念都是“为天下人做好茶”,发展20多年以来,从不炒作,踏实发展,在老茶客的心中,老同志的茶品也是出了名的工艺严谨,价格实惠。

值得一提的是,海湾茶业在国外的发展也相当亮眼,常年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波兰等地,在海外普洱茶消费者中深入人心。

历经20余年发展,如今的海湾茶厂已经发展成一家拥有药品级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原料基地遍及三大产地,年生产规模3000吨的现代化茶企,位列云南龙头茶企。

如今邹老已过耄年,每周还坚持去厂里办公三天,无论是在勐海茶厂还是海湾茶厂,很多时候他都是泡在审评室里,与普洱茶度过漫长岁月。而卢老已年近九十,如今虽已退居管理二线,但依然神采奕奕,思维敏捷,谈吐清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茶人暮年,壮心不已。本应退休在家,安享天伦之乐的年纪,两位老人却依然在普洱茶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这份一心为茶的精神,也必将带动一批又一批的年轻茶人,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谨以此文,献给这两位大国茶匠。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19年一任天真小雅 :天大的力气,真不容易撬开

原标题《有一个品牌的茶,任何工具,天大的力气,真不容易撬开》

山丘 - 李宗盛

想说却还没说的 还很多
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
让人轻轻地唱着 淡淡地记着

就算终于忘了 也值了......

李宗盛在自己的一首歌《山丘》里面有想说却还没说的,而我也有自己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攒着是因为怕说出来别人觉得我是SB。

前几天有茶友说盲品很难,盲品的茶评也很难写,而我觉得盲品不难;主要看你怎么品,站在什么立场,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果只是品茶本生纯粹的滋味我觉得还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要品了分辨山头特征、分辨树龄大小、仓储年份以及仓储环境以及其他的话就不容易了;如果纯粹的只讲滋味口感的盲品茶评也不难写,难的是写出来没有共鸣,甚至遭到嘲笑。盲品/评如果只单一的品/评茶叶纯粹的的口感,不掺杂其他、抛开其他的一切,那么山头茶故事茶、高价古树茶将没有吹牛逼的噱头;那么支撑这片茶高价格的那一部分将得不到体现;卖不了高价格的茶是很多做茶的人不愿意看到的事。

我觉得烟酒糖茶,除了是生活必需品,也可以作为媒介,就像音乐一样,音乐是大家所喜欢的东西,但是音乐又可以细分为很多流派,每个人有每个人所喜欢的流派;茶也同样,你喜欢的我不一定喜欢,你不喜欢的我可能会喜欢;看过乐夏的朋友就知道,张亚东的点评就很中庸,而专业观众的点评就很犀利,大家站的角度不同,所顾忌的东西也就有所差别,其实当茶作为媒介作为大家所喜欢的东西大家去评论时观点也是不一样的。

其实茶作为媒介也形成了自有的圈子;就像喝茅台五粮液的圈子和喝散酒的圈子,抽一百块钱一包烟的圈子和抽十块钱一包烟的圈子一样;喝下关甲特沱的圈子和喝陈班章、名山名寨,古树单株的圈子,就算你自己喝茶很多年对口感以及价格的把握很准确,就算你的甲、特、金丝比所谓的甲级班章,特制冰岛,金奖昔归口感要好,但是当你身处在那个圈子里面,很多东西你也生不由己你自己也不会直说,就算你直说了别人也不一定能明白,有可能还会得罪人;有一些的消费并不是因为商品本身的价值,而是因为自己所在的圈子的需要。当你喝着9.9一沱的特沱,你的领导喝着9.9一片的盖着两个章写着“三爬”两个字的老班章熟,你敢喷你领导是傻逼么?就算你讨厌他,你也是不敢的,也是不能的。所以……所不出来了。

乱七八糟说了一大堆,字数也凑够了,有些想说的还是攒着以后再说吧,要不然有人要对我唱:She is a SB SBSBSB,你是个橡皮,橡皮橡皮橡皮。Shi is a SB [ya ] SB SB SB [ya ],你是个橡皮,[o,ya]SB SB SB。

茶拿到后在家里放了几天后开始测评。

茶饼由普通棉纸包装,茶品取名“小雅”,正面颜色以及图案还有字体再加上两句诗句给人一种文雅的感觉,包装与名字相呼应。其他标明有:公司名称、品牌、净含量等基本信息。这些文字中,我对拼配二字尤为感兴趣;其实这里也涉及到了圈子,有些喝纯料的圈子和喝拼配的圈子互相看不上;而我就不一样了,我就比较中庸,管他纯料还是拼配,只要好喝我都看得上我都喜欢。我觉得拼配是为了取长补短,纯料是为了个性化,但是特们最终的目标是都是为了让茶更好喝。

背面主要也是常见的几大项,生产日期为2019年6月,茶是比较新的。这个包装背面的印刷是我第一次见到印两份信息的,不知道厂家出于什么考虑,而我觉得印双份没有太大意义,除了增加印刷成本以外,包装上有过多的油墨我觉得对于茶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这个茶只用了单层包装,跟现在很多双层包装的茶相比较还是有些许不足。

打开外包装,附赠内票一张,有内票对“一任天真”这个品牌的选料以及品牌内涵以及制茶理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观饼面,芽头较多、白毫显露、用料完整、不细碎,有及少量的黄片以及茶梗,原料的选取等级是比较高的;整体饼形周正、圆润;压制的厚薄均匀,但是比较紧,这一点一任天真做的是比较有特点。有一个品牌的茶,任何工具,天大的力气,真不容易撬开。

观饼背,用料与饼面一致无差别。

拆开后观茶饼内部,茶饼内外用料完整、一致。干茶闻起来无杂味,才压制完成茶香还是稍淡但是细嗅也没有青味选取6.1克茶,醒茶一天后开始冲泡。

由于干茶过于紧结,冲泡之前我将茶拆成小块,这样更加容易控制溶出速度便于冲泡,防止出现前段口感过淡的情况。

用有干茶情况下注水量为110毫升左右的盖碗冲泡。(每泡单独品饮,描述选取1/3/5/7/9泡的口感进行评述)

沸水注入洗茶一遍;注水点为出水侧的相对方向,注水方式为沿盖碗边低点缓慢定点注水。香气比较沉稳不细心去闻得话是感觉不到的,盖碗盖稍凉以后稍微明显一些;湿醒两分钟后开始冲泡,由于茶比较紧结,前几泡冲泡时我不看时间而是根据茶汤颜色进行出汤,在品饮之后对下一次的冲泡时间进行调整。

第一泡入口显甜,微苦不显涩,苦在口腔后部转瞬即逝,水含香有但是不明显,回甘首先感觉到;清空公杯后公杯底有淡淡的茶香茶汤整体有鲜爽的感觉。

第三泡茶汤通透明亮显金黄色,茶汤入口有厚度;汤水显苦,化的比较快,涩感主要来自舌面,回甘有,舌底有生津的感觉,持续时间好;清空公杯后公杯底有茶香但是不明显,香还是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的,水含香也比较弱,茶汤入口后整个口腔有充盈的感觉,感觉汤汁比较有分量。

第五泡茶汤通透明亮显金黄色,茶汤入口有厚度;由于我是看汤色出汤,茶的溶出比较稳定,这一泡的感觉跟前面3/4的感觉差不多,而且汤水比较滑爽,感觉汤汁比较有分量。

第七泡整体口感有所减弱但是当口腔中回甘生津的滋味比较稳定且强烈时可以感觉到茶汤会更加的饱满,茶汤下咽后有一定的韵味。

第九泡冲泡时间两分钟左右,这个茶闷的时间比较长了以后苦涩依然均衡,整个茶的均衡性以及延续性还是很好的。这个时候茶还是不显水味的,后面又继续泡了两泡。

最后两泡没有刻意去计时间,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叶舒展开来以后占据了盖碗的一部分空间,后面的注水量就相应的有所减少了,最后两泡的注水量基本只有90毫升左右;重泡之后的尾水甜度不错,犹如淡糖水,我个人比较喜欢尾水清甜的茶。

观叶底:这个茶我冲泡前掰的比较细小,从叶底上也看不出什么东西,但是还是能感觉到芽头壮硕,芽叶间距较短芽的占比是比较高的,柔韧性较好,手感柔软,个人感觉选料以及制作工艺不错。

这款茶到此基本喝完;一任天真的茶之前已经中过几款,之前的都是山头纯料,而这一款是第一款拼配茶,拼配讲求的是取长补短、中庸之道,我觉得这款正好将茶的甜润以及充足的滋味进行了很好的融合虽然是生产日期比较近但是整体的已无青味,香气虽然较弱但是存放一年以后应该会得到提升;茶汤的协调很好;涩,苦化的比较快,整个茶有韵味,汤质饱满,耐泡度也很好,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是比较喜欢尾水延续性好,并且尾水清甜的茶;原料的完整度高。

有空喝喝茶,看看名人怎么吹牛逼,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说不定哪天跟朋友吹牛逼的时候朋友夸我吹的牛逼和名人的相似。


图文:丁丁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