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梧州中茶茶厂

找到约757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梧州六堡茶产业背后的匠心茶人

  六堡茶是梧州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梧州市大力发展六堡茶产业,不断促进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兴旺发展的背后,有着无数茶人默默坚持、不断创新的身影。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走近这些六堡茶产业背后的劳动者,透过缕缕茶香感受他们的匠心。

  老茶厂焕发新活力

  从业28年,何志强坚持标准建设和科研创新“两步走”,助力企业发展成为“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4月28日,何志强(中)和同事一起品评茶叶。

  广西梧州茶厂被誉为“中国六堡茶工业的摇篮”。在这里,从业28年的何志强,为企业发展成为“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奉献了青春与才智,也从一名供销科业务员逐步成长为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拥有高级农艺师的职称,还被评为2018年度“梧州市优秀产业工匠”。

  走下讲台踏上茶路

  对于何志强来说,挑战更能彰显人生的价值。1992年,当时还是大学教师的他毅然走下执教近十年的讲台,到梧州茶厂工作,开始自己的茶路追梦之旅。

  何志强进入梧州茶厂后,从供销科的科员做起,既要把好茶叶原料关,又要挨家挨户地跑市场找销路。然而,即便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之下,他还是会利用晚上的时间,钻研茶叶加工技术。2000年,何志强进入企业领导层,在厂内各个部门都锻炼过的他,对梧州茶厂的优势与不足有着充分的了解。

  “梧州茶厂自成立以来,从未中断过六堡茶生产,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工艺、产品等更是得到社会的肯定。”何志强说,以前,梧州茶厂也曾生产过花茶、保健茶、茯砖茶等产品,但效果始终不算太好,这一次次的尝试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六堡茶是梧州的特色茶品,只有挖掘利用梧州本土文化,把六堡茶做好并打响品牌,才能更多地取得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价值。

  提高标准致力创新

  每一批产品出厂前,组织厂里的管理、技术人员共同对产品进行技术质量评定和比对标准样,这个做法何志强坚持了二十多年,为的就是保障产品质量。

  早在1995年,梧州茶厂便建立了一套企业生产标准。近年来,黑茶风靡全国,为六堡茶走向更大的市场创造了发展机遇。何志强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及专业的技术能力,认为这是让企业发展成为标准化强企的一个契机。他大力支持梧州茶厂提升具有特色的加工工艺,以及制订规范化的操作规程、企业标准,努力开创生产经营新局面。

  2006年起,梧州茶厂开始推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负责该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的何志强在积极参与改善“人、机、料、法、环、检”等要素环节的同时,也推动企业加大科研创新力度,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梧州茶厂的六堡茶陈列馆内,展示桌上的茶叶里盛放着一朵朵小金花,这是何志强常挂在嘴边的骄傲。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活力。”何志强说,多年来,他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研究消费者需求,带领车间技术人员积极研究六堡茶的新技术,成功探索六堡茶发金花关键控制技术、六堡茶发酵工艺自动控制技术和槟榔香六堡茶制作工艺等技术创新,研发推出的“槟榔香”“金花”“陈香”等系列特色产品,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弘扬文化打造品牌

  “美丽的鸳鸯江边有一个好地方,梧州茶厂百花飘香令人向往,朋友你知不知道这里的品牌好茶叶,三鹤六堡,三鹤六堡,名茶传四方!”2019年,由何志强作词的厂歌——《三鹤飞翔》从梧州茶厂响起,不断传扬。

  “三鹤”是梧州茶厂精心打造的产品品牌。为提升“三鹤”的品牌影响力和梧州茶厂的企业形象,何志强一直尽心尽力。2007年以来,他先后发表了《弘扬六堡茶文化,做强六堡茶产业》《梧州茶厂初期回眸》《广西梧州茶厂创建质量文化品牌的实践》等论文,编印了梧州茶厂首部“史书”——《茶人茶事茶香——梧州茶厂研究成果与信息汇编》,在传承企业文化、展示梧州茶厂人风采的同时,也为“三鹤”品牌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2011年,梧州茶厂(注册商标:三鹤)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几十年来,梧州茶厂所打造的‘三鹤’六堡茶不断得到市场的认可,并被评为‘中国六堡茶标志性品牌’。”何志强自豪地说,2019年,梧州茶厂销售收入超2亿元,比2018年增长0.79亿元,如今,“三鹤”六堡茶的品牌价值已达到3.83亿元。梧州茶厂这个老牌企业正不断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小公司”闯出大名堂

  坚持“对每一片茶叶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李访带领他的团队通过技改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和扩大生产能力,公司如今年产六堡茶达500吨  

  4月27日,李访仔细检查刚刚完成汽蒸工序的茶叶。

  4月27日,梧州市中茗茶业有限公司的厂房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车间里,刚蒸好的茶叶还冒着热气,公司总经理李访便低头对每筐茶叶进行细致检查。投身六堡茶行业三十年来,李访正是凭借着这股“对每一片茶叶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在行业里耕耘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自主研发生产设备

  1990年,李访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了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前身)工作,成为一名生产工人。茶叶制坯、翻堆……每天都要完成生产指标,工作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但李访还是挤出时间学习,主动请教厂里的制茶老师傅,一点一滴积累经验,逐渐练就一身精湛的制茶技术。

  往后二十年间,李访从一名生产工人逐渐成长为梧州中茶公司的华南区销售经理,积累了扎实的茶叶生产与销售知识。2012年,李访看到六堡茶市场发展前景远大,他毅然离职,和家人一起创办了梧州中茗茶业有限公司。

  在六堡茶行业工作多年,李访坚信,茶叶的品质才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在中茗茶业设立之初,李访就确立了“传承传统手工技艺,融入现代科学创新”的宗旨,专门在公司里设立工程部,带领研发团队,自主研发了整套茶叶生产加工设备和卫生检测设备,成功克服了传统六堡茶以往手工制作周期过长、茶叶品质不稳定、卫生条件差等难题,既完整保留了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所带来的独特茶香、汤色和风味,又提高了企业资金周转率和茶叶产出量。

  为了不断提升茶叶品质,李访与公司研发团队不断推进传统制茶工艺的改革,先后成功申请《连续蒸茶设备》、《六堡茶的制备方法》等多项专利,《梧州六堡茶制备工艺技术研究、创新及应用》技术创新项目获得申报立项。通过实施技改扩产工程,中茗茶业从一家小公司发展到如今年产量达500吨的六堡茶企业,成为梧州市颇具规模的六堡茶生产厂家之一。2019年,李访获得了“梧州工匠”称号。

  推出新品助力抗疫

  “他就像个技术男,平时除了去拓展营销渠道,就是一刻不停地琢磨研发。”这是公司多名业务骨干对李访的评价。今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公司暂停上班不能生产,李访却在家坐不住,一个人悄悄地回到厂里开发新产品。

  李访想到,常喝六堡茶可以增强免疫力,而金银花、菊花又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便按照梧州市民的饮食习惯,尝试研发了一款“金菊六堡茶”。在六堡茶里添加金银花和菊花,分量多了会影响口感,分量少了又起不到效果,为了让茶叶的配比达到最佳状态,李访用克数秤进行了几十次配比试验,一克一克地增减,反复对比进行试饮,终于成功研发出口感温润的“金菊六堡茶”。

  研发出来后,李访第一时间将这款产品捐赠给梧州市红十字会,为在一线奋斗的医护人员加油打气。随后,细心的李访又考虑到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和饮茶习惯,为这个产品设计了袋泡茶包装,方便饮茶者携带和快速冲泡。设计制作完成后,中茗茶业又将新一批产品送到了环卫工人和水利建设者的手中。

  “传统+创新”是李访坚持的方向,正如在疫情防控期间研发“金菊六堡茶”一样,李访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市场的风向,创新研发六堡茶产品。眼下,李访带领研发团队将视野投向了年轻人群体,尝试运用合作伙伴模式,开发更多年轻化的六堡茶产品,在传统茶文化中添加时尚元素,吸引年轻人群体对六堡茶的关注,扩大六堡茶品牌的竞争力,助推六堡茶“百年老茶发新枝”。

  老茶人传承茶文化

  作为六堡茶人,陈伯昌不仅在六堡茶传统制茶技艺上推陈出新,更面向海内外积极传播六堡茶文化,被大家称为“六堡昌”  

  4月24日,陈伯昌在六堡茶历史文化展示馆向来访者介绍揉茶机的历史。

  木质揉捻机、竹编水壶、老葫芦、陶瓷茶杯……位于梧州骑楼城的陈伯昌非遗传习所里,摆设着许多与茶有关的老物件,这些都是陈伯昌走街串巷搜罗而来的宝贝,也见证着他对六堡茶的深情。

  在梧州茶界,陈伯昌被大家称为“六堡昌”。多年来,作为六堡茶人的他,不仅在掌握六堡茶传统制茶技艺精髓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更积极推动文化传承和技艺推广相融合,做好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让六堡茶文化走出梧州,走向全国。

  走进高校做老师

  陈伯昌是土生土长的六堡镇九城人,世代务茶,从小便接触六堡茶,耳濡目染间,他对六堡茶的感情越来越深。1978年,高中毕业后,陈伯昌被分配到九城茶厂担任技术员,加深了他对六堡茶的认识。

  釆青、晾青、杀青、揉捻、堆闷、复揉、干燥、分拣、陈化……六堡茶的传统制作工艺像烙印一般烙在陈伯昌的心里。作为六堡茶制作技艺的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陈伯昌认为,传承必须讲究完整性,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

  “就好比制作茶膏,虽然制作成本高、熬制难、市场小,但我还是要做,这是我传承六堡茶文化的责任。”陈伯昌边把一块十多斤的六堡茶膏小心地放入展示柜中边说,茶膏是六堡镇的一种传统茶产品,虽然看上去黑乎乎的其貌不扬,却极具保健功效。要做成一块茶膏,要经过三天三夜的熬制,十斤茶才能熬出一斤茶膏。由于成本高,所以订单较少。即使如此,他还是坚持制作茶膏,并将这门手艺传授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但是,传承绝不应只限于家族之间。”

  陈伯昌认为,六堡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独特的工艺,只有不断地传承与弘扬其文化精华,才能更好地助推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他不仅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梧州职业技术学院、苍梧中等专业学校等院校担任老师,而且牵头成立了六堡农家茶协会,设立了陈伯昌非遗传习所。传习所里不仅陈列茶叶和茶具,还设置有制茶、泡茶等体验设备,这里已经成为广西师范大学、梧州学院、梧州职业技术学院、苍梧中等专业学校等院校的教学实践基地。2010年,陈伯昌更牵头成立了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面向国内外传播六堡茶文化,促进会的成员涵盖了加拿大、韩国、英国等国的茶人茶商。

  主动参与斗茶赛

  随着热水入壶,一瞬间茶香四溢。陈伯昌为前来拜访的好友冲上一壶“貂蝉”六堡茶,一斟一酌间,慢慢讲述好茶背后的故事。

  “要做一个合格的工匠,不仅要将工艺传承下来,还要学会创新。”陈伯昌说,要让传承具有生命力,就要取其精髓、不断升华,在保留古韵的同时赋予它时代气息。正是传承精神与创新意识的有机融合,让陈伯昌的制茶技艺不断提升、产品日趋丰富,他也因此荣膺2019年度“广西工匠”称号。

  明前茶生在乍暖还寒时,如貂蝉登楼拜月夜;明后茶形态娇美,恰似西施回眸一笑百媚生;夏茶汤似瑶池醴泉泻,色如春娇芳草绿,仿佛贵妃醉酒众生迷;秋茶入口即有沧桑意,让人联想到马上琵琶昭君怨……“四大美人”茶是陈伯昌在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选用苍梧群体种六堡茶原料制作,通过创新杀青和提香的工艺改良口感,并用我国古代四大美人来分别命名的四个季节茶叶产品。这个系列的茶品一推出市场,就受到各地茶商和消费者的青睐。

  创新不仅仅体现于制作技术和研发产品,更体现在传承技艺与传播文化的方式上。陈伯昌说,以前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是父子之间“手上功夫”的代际传承,但如今,技艺传承要走上课堂面向大众,传授者不仅要将“手上功夫”传授出去,还要用科学依据让学生理解和信服。

  翻、捺、挪、甩、抖、扣、挺、抓、压磨、烫……为了让学生准确掌握传统工艺炒青的动作,陈伯昌将技术动作具化为文字,并印刷成培训小手册。此外,“茶多酚”“光合作用”“茶多糖”“茶单宁”等词汇也走进了陈伯昌的传统工艺教学课堂,让学生可以更加科学地认识六堡茶的特性及种制技术。

  这些年,诸多荣誉加身,陈伯昌却将此视作鞭策与责任。去年,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动参与梧州日报社举办的2019梧州六堡茶民间斗茶大赛,协助组织茶人茶商参赛,让六堡茶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如今,在做大传统工艺六堡茶产业的征途上,他仍在不断地努力着……

  “百家茶”有了“统一味”

  茶人谭爱云潜心研发出传统工艺六堡茶生产线,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同时,大大提升了茶叶制作的生产效率,给合作社拓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4月22日,谭爱云在传统工艺六堡茶生产线上检查茶叶的柔韧度。

  “轰隆隆——”4月26日,在茶山环抱的苍梧县六堡镇四柳村里,传出了一阵阵机械运转声。这是从苍梧县沁怡六堡茶业专业合作社的厂房里传来的声音,一条村里前所未有的传统工艺六堡茶生产线正在运行。而研发出这条生产线的,正是2019年“梧州工匠”称号获得者之一、沁怡合作社的负责人谭爱云。

  茶叶“换”来生产线

  “我就是爱做茶,一年至少有两百天是‘泡’在茶里面的。”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制茶技术的谭爱云,是自治区级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多年来,她不断改进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让茶香从六堡茶山飘往全国各地。

  创建制作传统工艺六堡茶的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生产线,是谭爱云一直以来的目标。以往,在做茶的过程中,谭爱云经常听到一些茶商评价称,传统工艺六堡茶靠手工制作,给人的印象是“百家茶百家味”,质量不统一且产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传统工艺六堡茶更好地‘走市场’。”谭爱云受访时说。

  为了实现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加工全过程流水线作业,提升茶叶的产量,并让茶叶从鲜叶到成品“不沾地”、“不沾手”,进而提升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市场竞争力,谭爱云从2017年就开始构思传统工艺六堡茶生产线的配置。

  在构思的同时,谭爱云也在默默地积蓄实力。六堡茶是时间陈化出的“黄金”,沁怡合作社存有一批靓茶叶,谭爱云原计划让这批茶叶陈化久一些以增加经济价值,但为了筹措研发生产线的资金,她咬牙将这批茶叶推出了市场。谭爱云卖出了15吨茶叶,终于换来了搭建厂房与研发生产线的资金。

  今年订单大幅增

  杀青——揉捻——堆闷——复揉——干燥,深耕传统制茶工艺几十载,谭爱云早就将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熟记于心。她从一台小小的杀青机获得灵感,把传统制作工艺每个步骤所需的工序列出来,结合自身制茶经验,花费一年多时间,设计出了一张细致的生产流程工序图。

  2018年上半年,谭爱云拿着工序图去到浙江,找到一家专业机械制造厂商,询问能否按照工序图打造出传统工艺六堡茶的生产线。“拿到图后,工程师说要考虑一下,因为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生产线,担心做不出来。”谭爱云说,一开始,她心里很忐忑,担心没有厂家愿意承接这条生产线的制作。幸好,一个月后,对方答复称,这条生产线可以打造。

  为了让工程师能更精准地制作生产线的各部分配件,在生产线打造过程中,谭爱云不断与工程师沟通,向工程师讲述制茶原理。鲜叶杀青需要控制温度,嫩茶需100℃至150℃,老茶则需要180℃,传统杀青机难以准确控温,谭爱云便要求在生产线的杀青模块加入温度调节功能,可以根据鲜叶状态进行杀青的温度调节;在进行揉捻步骤时,老茶需快揉,嫩茶需慢揉,谭爱云便提出揉捻机器要能调节快慢,必须精准到可以控制每一分钟的转速……

  将近一年时间的不断沟通磨合,谭爱云前后三次修改机械设计版本。2019年春季,传统工艺六堡茶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生产线终于组装完成,顺利投入2019年秋茶的制作。由鲜叶提升机、热风杀青机、网带冷却输送机、回潮机、闷堆机、揉捻机组、动态烘干机等机械组成的一条长达几十米的生产线,不仅融合了传统制作工艺的特点,且现代设备的精准控制还解决了传统工艺“百家茶百家味”的问题。

  而更令谭爱云和沁怡合作社170多名茶农欣喜的是,这条生产线让传统工艺六堡茶的产量大大提升。以往,一名工人手工制作传统工艺六堡茶,一天大约只能处理7.5公斤鲜叶,而工人操作生产线制茶,8小时便可处理5000公斤鲜叶,产出1000公斤毛茶。

  谭爱云说,有了生产线后,合作社的制茶效率提高了,人力成本降低了,市场的竞争力大大提升。有不少外地客商为沁怡合作社的茶叶品质、产量与价格所吸引,纷纷要求合作,合作社今年前四个月接到的订单量已经超过往年一年的订单量,这让茶农们对种植六堡茶增收有了更大的期盼。

  西江都市报

  文字:本报记者 蒙敏莹 陈雨燕

  图片:本报记者 杨扬

  编辑:覃燕霞

  编审:黄祎婧

梧州六堡茶 ——中华药典名茶

  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属黑茶类,为后发酵茶,因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梧州六堡茶历史悠久,据《桐君录》史料记载,梧州六堡茶产制已有1500年的历史。相传,神仙龙母路过六堡镇,发现此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山上清泉清澈明亮,清甜滋润,鲜美异常,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为改善当地人民生活,龙母特别播下茶树仙种,悉心栽培,并用秘方将仙茶制作成茶叶,茶叶泡出的茶汤口感独特,茶香醇厚,功效神奇,深受人们喜爱,逐渐声名远播。

  六堡镇居民用茶叶换回了大量的粮食,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于是人们将种子广泛散播开来,变成了漫山遍野的茶树林,遍布六堡镇,六堡镇也因盛产仙茶而闻名,于是人们将仙茶称为“六堡茶”。

  梧州六堡茶遐迩闻名,与云南普洱茶同为中国千年名茶。《中国名茶志》2000年12月第1版记载,在清代嘉庆年间,梧州六堡茶就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远销我国广东、港澳地区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国家,深受广大侨胞和各界人士喜爱。据《梧州市志》记载,早在清代嘉庆年前后,马来西亚等地的侨胞,就已普遍用六堡茶做治病驱痢和解暑的生活饮品。

  六堡茶属温性茶,具有“祛湿除燥、通便驱痢、明目清心、调理肠胃”等其他茶类所不具备的独特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尤其在闷热天气时饮用,可清凉祛暑,喝后倍感舒畅。从保健功能上看,六堡茶与普洱茶均有很好的药理作用,都是保健佳品。所不同的是,六堡茶叶特有“发金花”(一种有益于人体的金色或白色菌类孢子),使茶叶物质加速转化,形成芬芳香味,有清凉解暑、暖胃提神之功效。所含脂肪分解酵素也高于其他茶类,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延年益寿。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尿酸高引起的痛风症等人群。六堡茶因其药效显著,成了中华药典中唯一的药方茶叶,中央电视台也专门做过专题报道,将六堡茶誉为中国唯一的可以直接药用的茶叶。

  六堡茶的历史价值与品质并不低于其他茶,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开发,被人们所忽视,其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不是很高。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六堡茶以其独有的保健功能、“红、浓、陈、醇”及特殊槟榔香的品质风味、适宜长期保存的收藏价值等特点,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成为茶叶市场的宠儿。且随着传统畅销黑茶需求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属于黑茶系列的六堡茶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深受众多爱茶之人推崇,梧州六堡茶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

  为满足市场需求,梧州市加快了六堡茶原料基地建设的步伐,从2005年底开始,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国内多家农业企业,建立了六堡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采用快速繁育技术进行六堡茶扦插育苗,年出圃茶苗4000万株。六堡茶育苗基地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梧州市六堡茶原料基地的发展。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企业与农户联办原料基地的有效模式,实现了六堡茶原料基地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梧州市六堡茶加工企业也不断增加投入进行技改和扩建,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统计,目前梧州市六堡茶产量近3万吨,茶园面积达到1万公顷,种植加工两项实现总产值27亿元。

  为扩大六堡茶影响力,提高流通效率,扩大销售,通过政府扶持、市场培育、企业参与,梧州市建成了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呈东西布局的两个功能齐全的六堡茶专业市场。并建成梧州茶网,宣传展示六堡茶产业和六堡茶文化。目前六堡茶国内市场已从粤港澳市场拓展至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地,产品还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数年来保持着千吨以上的出口量,常常供不应求。

  梧州市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园逐步建立。2005年、2007年藤县福鼎茶场的岭鼎牌绿茶和六堡茶分别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07年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的苍松牌六堡原茶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009年广西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茶园获得有机认证。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知识产权永久属于梧州市人民政府所有,梧州市政府及时颁发《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为六堡茶从地理唯一属性到行业标准都做出了科学的解释与规定。对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直接推动了梧州六堡茶文化发展跃上更高层次。

  在茶叶加工环节上,六堡茶生产企业不断改善厂区及加工卫生条件,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监控,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六堡茶生产企业中,大部分已获得产品质量安全QS认证;广西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还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广西梧州茶厂获得“中华老字号”和“广西老字号”称号,其注册的“三鹤”牌商标为广西著名商标。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多个批次的六堡茶先后在广州、上海、深圳、北京、南京等国际茶博会上获得金奖及“茶王”最高奖。2010年,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六堡茶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并成为广西茶叶唯一获得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和生产基地,成为中央政府机关采购供应商。

  近日,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等机构联合发布《2014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排行榜》,广西梧州茶厂的三鹤牌、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的茂圣牌分别以2.43亿元、1.5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中国茶叶企业品牌价值第29位、第62位,分别比上一年上升了11位、1位,仍然保持广西茶叶企业品牌价值第1、第2名的地位,这两家企业的六堡茶产品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中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的六堡茶产品在2013年底还获得了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梧州茶厂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第二批“中华老字号”企业,这些都大大提升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对于保护六堡茶的质量特色,提高六堡茶的质量水平,推动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堡茶的文化寓意:六堡茶红、浓、醇的绝美汤色,定位了其“中国红”的深刻文化寓意。中国红,是中华民族的主题色彩,寄寓着平安喜庆、和谐团圆、兴旺发达,中国红;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可谓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兴旺历史的高度概括,是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六堡茶演绎“中国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折中、自然、和谐之美!

中茶传承1952,以敬畏传承,以无畏创新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周易·序卦》

 

骨血齐心,造就历史伟业。曹门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统一了三国时期的中国北方;苏门三父子(苏洵、苏辙、苏轼)革新了北宋时期的政治思想;班门三父子(班固、班彪、班超)合力完成《汉书》,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


六堡佳茗,历久弥新

六堡茶的加工工艺历史悠久,经过多年不断的发展和改良,工艺不断得到革新,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加工方法。

我国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根据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等史料考证,六堡茶生产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又据南宋文学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的广西“修仁茶”:“其色惨黑,其味严重”,可以得知,这一时期的茶叶性状与传统工艺制作的六堡茶已经十分接近。

      明代以后,炒青制法逐渐形成;至明中期,炒青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并且逐步取代了蒸青的制法。当时的炒青制法大致可分为杀青、揉捻、复炒、烘焙等几道工序,这一做法已经很接近现代的炒茶工艺。

明清时期,中国大部分茶叶遵循“须晴昼采,当时焙……不然色香味俱减”这一方法制作。经过简单的加工(杀青、揉捻、复炒、烘焙)后,再销给茶行,由茶行进行分拣、分级。

由于品种原因,六堡茶的茶多酚含量特别丰富,又因为其特殊的加工工艺,丰富的内含物得以很好地保留,所以茶味浓厚,尤其是新茶还有苦涩的口感,使得六堡茶在推广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于是茶人们开始探究新的制作工艺,加快了六堡茶后发酵工艺的形成。

引领行业变革,为国家大量创汇

中茶梧州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中国茶业公司中南区公司广东省支公司梧州办事处,1952年划归广西,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中南区公司广西省茶叶支公司梧州办事处,统一组织和领导广西的茶叶生产、加工、运销等业务;1953年梧州办事处设立后开始领导筹建梧州茶厂;1955年,筹建横县茶厂;1965年,筹建桂林茶厂,当时这三家茶厂都生产六堡茶供应中茶梧州公司出口,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


【当时梧州茶厂资料图片】

(1953年3月,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申请在梧州市开设茶厂,经营制茶业务,经审查合格准予登记特发给营业证。

(原梧州茶厂厂长安进才带领员工运六堡茶入库)


【当时横县茶厂资料图片】

(当时的茶厂大门)

(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六堡茶加工车间)

(横县茶厂工人们正在为六堡茶“捡杂”)


20世纪50年代以前,关于六堡茶的加工方法资料记载很少,大多介绍毛茶蒸软后踩压入箩,放到一个密闭的土房子里几个月之后再拿出来售卖。而当时中茶在海外市场也有这样的反馈:当时工艺生产的六堡茶,在外形、色泽看已经红熟,但汤色差,还不够红浓明亮,不合外销要求,在外销市场上反应的意见很大。为了保持广西区六堡茶的固有声誉,特对影响六堡茶品质较大的发酵作业,进行必要的改革。

基于这一情况,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当时中国茶叶出口公司组织,广东和广西的外贸部门成立了研发小组,专门研发冷水渥堆工艺。其中,广东主要研究普洱茶的冷水发酵技术,广西主要研究六堡茶的发酵技术。 


(《茶叶精制工艺和机械》中关于六堡茶冷水发酵的记载)


1956年前后,在当时中国茶叶出口公司广西省支公司的领导下,组织当年的梧州茶厂与横县茶厂共同研发六堡茶冷水渥堆发酵工艺。

据现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原横县茶厂)资料记载:横县茶厂从1955 年就开始进行工艺改革,研发成功用于精制六堡茶的“冷水发酵”技术,使六堡茶发酵不够熟、不均匀等问题得到解决,提高了六堡茶的品质。横县茶厂原厂长黄锦河先生回忆,当年技术员骆玉其曾因研究此技术而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关于冷水渥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茶叶精制工艺和机械》中一篇题为“梧州茶厂六堡茶改用冷发酵的经验”的文章,里面详细地记述了冷水渥堆工艺的研发原因和成功运用,根据不同等级的茶胚进行分堆,分别计入不同比例的水的工艺探索及结果,并在后面列出在这种工艺探索过程中发现的优点和缺点。文中还明确提到,“目前我们大生产中已采用这一方法进行生产,成品调给广东茶叶出口公司,亦得到好评”。由此可以确认,六堡茶冷水渥堆工艺最晚在1958年已经开始应用于量化生产,而云南普洱茶熟茶渥堆工艺最早的记载是在1974年。由此可证,中茶六堡茶的渥堆技术是当代黑茶冷水渥堆工艺的先驱者,也是当代六堡茶冷水渥堆工艺的创始者和领导者。

(《中茶窖藏六堡茶图谱》中关于现代六堡茶工艺的记载)


冷水渥堆发酵工艺是为了解决六堡毛茶转化慢的缺点而发明出来的,是我国近代制茶工艺革新的一大奇迹。从计划经济到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六堡茶一直是创汇的重要出口商品,而冷水渥堆发酵工艺生产的六堡茶尤其受到海外市场的青睐。1962年1月1日起,国家外贸部批准广西茶叶归地方单位设账核算,纳入地方财政。同年,中茶土总公司批准梧州茶叶土产进出口支公司开始六堡茶自营进出口业务。当年,六堡茶出口达117吨,创汇69544美元,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据广西省供销合作社编印的《茶叶采制方法》记载:“出口一吨茶叶,可以换回10~12吨的钢材或20吨汽油,180担茶叶可换回一部新式拖拉机。”

持敬怀远,传承1952

持敬,仰望星河璀璨的历史;怀远,展望无限可能的未来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春生化万物而成仁,秋刚正利收而为义。

以“传承”之名做一杯六堡茶。

【中茶窖藏六堡茶•传承1952】,选用优质一级原料,采用传统冷水渥堆发酵工艺精制而成,干茶条索紧结,匀整,有锋苗,色泽黑褐乌润;冲泡后,汤色红亮,槟榔香浓郁高长,滋味浓厚,槟榔味显著、持久,带花蜜香,叶底黑褐柔软。

【中茶窖藏六堡茶传承1952】,历经中茶梧州公司特有的陈茶窖、老仓、陶窖、木窖等“一茶多藏”创新陈化工艺;依托于中茶梧州新厂的优势,产品包装过程做到全程清洁化、可视化、自动化,为爱茶的您奉献上一杯“传统口感”、“创新陈化”、“现代加工”的六堡茶。

始于1952,但不止于195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对六堡茶敬畏,对时间敬畏,对前人敬畏,我们不敢攀谈“起源”,以“传承”的姿态继续前行。中茶六堡的蓝图是一场横跨世纪接力赛,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制茶技术与经验,更多应该是茶人前辈们阔达的格局、超卓的智慧、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不懈的坚持。


新品预告


【文/双真

版权声明:中茶窖藏六堡茶”所发表的文章,欢迎读者分享给好友和朋友圈。原创微信中的图文版权属于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和原作者所有。除特殊标注外,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禁止任何团体及个人以盈利为目的二次授权第三方平台使用,如有发现,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找到约75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