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惟楚湖南安化黑茶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共举健康大业 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广东省湖南商会年会暨安化黑茶白沙溪品牌推介会成功举行

12月10日下午,2021年广东省湖南商会年会暨安化黑茶白沙溪品牌推介会在广州东方宾馆成功举行。

(活动现场)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湖南商会、安化县茶业协会联合主办,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演通贸易有限公司共同承办。龚谷成中将,宋文汉中将,张国初中将等16位部队老首长、将军,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常务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肖志恒,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张健,湖南省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熊方平,广东省湖南商会会长陈乐田,安化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廖小甫,安化县政协副主席肖伟群,安化县茶旅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康胜良,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萧力争,安化县茶业协会会长、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安,公司副总经理孟涛、王凯,白沙溪广东广州、佛山地区服务商、广东演通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龙飞,以及来自湖南省政府、省政协、省工商联的领导,广东省、广州市的党政军领导,商会执行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理事、会员、分支机构及各地市湖南商会代表,安化县茶业协会、白沙溪和新闻媒体等1100余人出席活动,共叙乡情,共襄发展。

(活动现场)

(白沙溪千两茶号子表演)

活动由广东卫视与湖南广播电视台茶频道主持人共同主持,一曲雄壮的白沙溪千两茶号子震撼开场。活动分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白沙溪黑茶品牌推介会;第二部分:广东省湖南省商会年会;第三部分:联欢晚宴。全场活动议程紧凑,内容丰富,茶香醇厚,乡情意浓,与会嘉宾人士壮心激昂,豪情满怀。一次次现场互动,一个个高潮迭起。这是一场共襄盛事、共勉鼓励、合作共赢的催征号角,这是一场共进友谊、共叙乡情、共谋未来的欢乐盛宴。

(安化县茶业协会会长、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安致辞)

白沙溪黑茶品牌推介会上,安化县茶业协会会长、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安热情致辞。他说,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历史上曾经是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广东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引进西方经济、文化、科技的窗口,也是各位财富精英大显身手的战场。各位精英们以聪敏的嗅觉、聪慧的胆识,勇敢地抉择,毅然奔向祖国最先开放城市打拼事业,取得了非常地成功,你们的拼搏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是我们湖南人的光荣和骄傲!安化黑茶是悄然崛起的绿色健康产业,是各位精英朋友创业、品饮、收藏、业务往来的最佳选择,希望发挥你们丰富的资源优势,推广宣传安化黑茶,助力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安化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廖小甫讲话)安化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廖小甫在讲话中说:安化黑茶是历史之茶、文化之茶、健康之茶、致富之茶。近年来,安化县立足资源禀赋,坚定不移将黑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主导产业来抓,坚持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打造了产业脱贫的“安化模式”,演绎了“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传奇。欢迎各位乡友、业界精英汇入安化黑茶健康大业的崭新潮流,同心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萧力争现场作专题讲座)

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萧力争现场作《安化黑茶历史及现代生活健康作用》专题讲座。以科技赋能,安化黑茶的健康价值得到证实和提升,安化黑茶在带给人们健康生活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品牌价值。

(公司销售部经理王锟做白沙溪品牌推介)

公司向所有来宾介绍了安化黑茶的历史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以及白沙溪82年民族黑茶品牌故事与白沙溪未来发展的“135”工程愿景,立志将白沙溪打造成为与消费者、经营者、投资者等多元互动,共赢共生的黑茶产业航母。

(签约仪式)

紧接着广东省湖南商会会长陈乐田与安化县茶业协会会长、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广东省湖南商会与安化黑茶共建乡村振兴健康大业新的篇章。

(广东省湖南商会会长陈乐田致辞)

(湖南省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熊方平致辞)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张健致辞)

广东省湖南商会年会上,广东省湖南商会会长陈乐田,湖南省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熊方平,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张健分别致辞讲话。

(祝酒仪式现场)

广州是白沙溪黑茶从边销走进内地市场、打响品牌的重要阵地,是安化黑茶蓬勃发展遍地开花的一扇世界之窗。多年来,广东省湖南商会以及在粤的湖南精英成功人士始终不忘家乡情结,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安化黑茶,越来越多的茶人、茶友、藏家加入到安化黑茶健康事业中来,越来越多的广州人们喜爱上安化黑茶。

(白沙溪歌舞精彩演出)

(抽奖现场)

(热闹的年会现场)

农业品牌发展需要产业支撑,需要市场开拓。白沙溪作为安化黑茶龙头品牌,将进一步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努力整合安化黑茶发展资源,借助广东湖南商会优秀平台,抓住广东省广阔优质农产品需求市场,借船出海、打开市场、广开销路,把安化黑茶真正打造成享誉全国甚至全球的茶叶品牌,为安化黑茶“湘品出湘”战略实施,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而奋斗。

(活动合影)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天下黑茶,神韵安化。我们期待,湘粤精英人士以家乡为荣,以家乡品牌为耀,爱上安化黑茶,选择白沙溪黑茶,投入家乡产业发展洪流,与家乡人民携手共建产业繁荣,共同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浅谈唐代渠江薄片产地及安化宋代以前茶叶历史

浅谈唐代渠江薄片产地及

安化宋代以前茶叶历史

安化县万里茶道申遗办公室 王以

01

前 言

“渠江薄片”茶最早记载在唐代(856年)杨晔《膳夫经手录》中:“潭州茶、阳团茶(粗恶),渠江薄片茶(有油、苦、硬)……以多为贵”。

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

公元 935 年五代十国时期,蜀毛文锡《茶谱》载:“潭邵之间有渠州,中有茶……"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再次记录了“渠江薄片”这种唐代茶名。这也是以后各种书籍引用“渠江薄片”这一唐代茶名的出处所在。

“渠江”为地理名,明末哲学家方以智所著《通雅》中记载:“渠江之薄片……此唐宋时产茶地及名也”。

但是渠江薄片产地是四川还是湖南?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和五代毛文锡《茶谱》虽载有产地,但因是唐代地名,由于时代的变迁,后人在解读方面多有歧义,这为以后“渠江薄片”产地之争埋下了伏笔。

02

四川、湖南两地三县

“渠江薄片”之说的由来

1、四川渠江薄片之说

宋代吴淑的《茶赋》事类赋卷十七•饮食部•茶:“渠江薄片,《茶谱》曰:渠州薄片,一斤八十枚”。该书写于北宋初期,吴淑认为渠江薄片产于四川渠州即今渠县。

明朝末年诸生刘源长,大约在清康熙八年(1669)前后著有《茶史》一书,书端题名称“八十老人刘源长介祉著”。《茶史》中记载:“薄片,产渠江今顺庆府渠县,汉曰:‘宕渠’,后魏曰:‘流江’,疑是渠江”。

1987年薛德炳在《茶叶通报》上发表的《渠江薄片产何处》上说:“ 1984 年陈椽编著的《茶业通史》和1985年著的《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中载:'渠江产薄片。渠江即今渠县广安一带'(分别见原书末253 页和 35 页)”。

陈椽教授沿袭了吴淑《茶赋》与刘源长《茶史》关于渠江薄片产于四川渠县的观点。不过,陈缘教授在这之前的 1977 年关于渠江薄片产地的观点完全不一样(见本文中)。

2、湖南安化渠江薄片之说

毛文锡《茶谱》:“潭、邵之间有渠州,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乡人每年採撷不过十六七斤 ,其色如铁 ,而芳香异常, 烹之无滓也 ”。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

有专家学者认为, 潭、邵之间有“渠州”是抄录有误,“渠州”应该是渠江。渠江为安化资江一级支流。

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乐史、王文楚撰写的《太平寰宇广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乡人每年採撷不过十六七斤,其色如铁 ,而芳香异常, 烹之无滓也 ”。

乐史、王文楚撰写的《太平寰宇广记》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 6 •木部》介绍安化茶中说:《湘潭县志》载∶《茶谱》有“潭州铁色茶”,即安化县茶也,今京师皆称“湘潭茶”。有专家学者认为“潭州铁色茶”就是渠江薄片。

1977 年陈缘于安微农学院编写,并于 1982 年再改的《茶叶通史》255 页上载:"渠江产薄片。渠江即今湖南新化、溆浦、安化一带"。

1983 年《茶叶通讯》04 期,王威廉的《湖南资水流域 唐代的产茶地_益阳团茶校订》,论证了杨晔《膳夫经手录》中“潭州茶、阳团茶(粗恶),渠江薄片茶(有油、苦、硬)……以多为贵。”中的“潭州茶阳团茶”校订为“潭州益阳团茶”,文中引用并认同了周靖民关于“渠江薄片茶”产地即为安化渠江的观点。

周靖民是一位从事茶叶事业及其研究几十年的老专家, 1987 年,周靖民编《陆羽茶经校注》,他认为唐代渠江薄片产地就是今安化渠江。“渠江主要流经安化县的渠江镇,源于新化县西北雪峰山麓,经溆浦在安化县渠江镇流入资江”。

1995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程启坤、姚国坤教授,在当年《农业考古》第二期杂志上发表了《论唐代茶区与名茶》,认为“安化、新化为唐代重点产茶地,渠江薄片在今湖南安化、新化”。

2010 年,刘祖生、刘岳耘主编的《中国茶知识千题解》,依据了陈缘、周靖民、程启坤、姚国坤对渠江薄片产地确定的观点,并进一步阐述了“渠江,即今湖南省安化县连里乡的渠江,源于新化西北雪峰山麓,经溆浦而安化入资江,唐五代时,安化地属潭州,新化地属邵州,均未建县,故谓谭、邵之间”。

3、湖南新化渠江薄片之说

2008 年,新化蒋幸东、陈晓阳、陈建华、陈建明的《唐代名茶——渠江薄片原产地之考证》认为渠江薄片产于新化县境内“奉家、双林、长峰、古台山一带”。

杨晔《膳夫经手录》及毛文锡《茶谱》中“渠江薄片”,要么是四川渠县,要么是湖南安化或新化(新化与安化,唐末五代都称梅山,在此不再单列说明),只能是一处产地!目前,二地三县都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并且已有的证据常被人诟病。

03

否认

四川“渠江薄片”之说的理由

先说宋代吴淑的《茶赋》对渠江薄片介绍:“渠江薄片,《茶谱》曰:渠州薄片,一斤八十枚”。

宋代吴淑的《茶赋》:渠江薄片

《茶赋》所说的《茶谱》,就是毛文锡撰写的《茶谱》。查毛文锡《茶谱》所有版本,仅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之说,并单列一条。

而《茶赋》所说“渠州薄片”的依据从何而来?原来《茶谱》中有另一条“潭、邵之间有渠州,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乡人每年採撷不过十六七斤 ,其色如铁 ,而芳香异常, 烹之无滓也 ”。

《茶赋》引用了潭、邵之间有“渠州”这地名,认为这“渠州”就是四川渠州,而渠州下属的渠县在唐代又称渠江县。

否定吴淑《茶赋》四川渠州薄片理由有三:

一是毛文锡《茶谱》中“乡人每年採撷不过十六七斤”的铁色茶,其范围是“潭、邵之间”,即唐代的潭州和邵州之间。 而后唐至五代时期,“潭、邵之间”是指梅山地区。安化、新化二县在建县(1072)以前称“梅山”。

《忠肃集》卷《直龙图阁蔡君墓志铭》、《肇域志》、道光《宝庆府志》载:“潭、邵间所谓上下梅山,其地千里,马氏以来,瑶人据之,号莫瑶。”因而《茶谱》中这个潭邵之间有“渠州”一定不是四川渠州!更不是四川渠江!

二是毛文锡《茶谱》中潭、邵间的“铁色茶”(铁色茶为安化另一种唐代茶名,本人会另撰文介绍)是一种茶名,这种茶的特点:其色如铁,少而精,食之无滓,为一种散茶芽尖类,产量少而质上乘。而《茶谱》中的“渠江薄片”这种茶的特点,在《膳夫经手录》中的介绍为:产量多且贵(多和贵),有油、苦、硬,为一种紧压团茶类。 毛文锡在介绍这二种茶名时,中间还介绍了南平县(狼猱山,茶黄黑色,渝人重之,十月采贡。)茶,以及容州(黄家洞有竹茶,叶如嫩竹,土人作饮,甚甘美。)茶。

“铁色茶”是一种散茶,“渠江薄片”是一种紧压茶,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三是《膳夫经手录》与《茶谱》二本典籍中,根本没有“渠州薄片”这种茶名。

吴淑《茶赋》将《茶谱》中的潭、邵之间“渠州”铁色茶与“渠江薄片”茶,二者合二为—,组成“渠州薄片,一斤八十枚”之说,这显然篡改了原作。

由此知之,吴淑《茶赋》认定渠江薄片就是“渠州薄片”,是引用有误!

再说刘源长在《茶史》一书中,对渠江薄片产地介绍是“神泉、兽目、小团、绿昌明(名亦见建茶内载原始),产东川,今顺庆府,元曰:‘东川’;薄片,产渠江今顺庆府渠县,汉曰:‘宕渠’,后魏曰:‘流江’,疑是渠江。”

刘源长《茶史》:神泉

四川渠江,是长江支流嘉陵江左岸最大支流,也称渠河,古称“潜水”,又名宕渠水。两晋(266-420)时称巴江、巴水。据郦道元(466 或 472—527)《水经》记载:“潜水出巴郡宕渠县,南入(长)江”,《汉志》亦记:巴郡宕渠县“潜水西南入江”。宋以后定名为渠江。

刘源长本人一定清楚这条汉曰“宕渠”,后魏曰“流江”的河,宋以后才定名为渠江。因此刘源长在《茶史》中特载明“疑是渠江”,“疑”就是怀疑!这就是说刘源长本人也不敢肯定渠江薄片产自四川顺庆府。

杨晔《膳夫经手录》是一部记载宫廷膳食的书籍,在茶叶一章节中,是按照消费群体及饮茶口味、适宜人群分别归类介绍各种产地名茶。“潭州茶、阳团茶(粗恶)、渠江薄片茶(由油苦硬)、江陵南木香茶(凡下)、施州方茶(苦硬),已上四处,悉皆味短而韵卑。惟江陵、襄阳,皆数千里食之。其他不足记也”。

江陵,又名荆州城。唐上元元年(760)设置南都,以荆州为江陵府,治所在江陵,今湖北荆州。辖地相当今湖北荆州、枝江、潜江、荆门、当阳县部分地区。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唐武德四年(621),改郡为州。贞观初年置山南道,治所在襄阳城内。五代时期属山南道(实即山南东道)襄州。

施州在北周建德三年(574年)设置,治沙渠县(隋改清江县,今湖北恩施市)。唐朝辖区约今湖北省建始、五峰等县以西地。五峰县与湖南常德石门县相邻。

从唐代“惟江陵、襄阳,皆数千里食之”这一茶叶消费群体区域来看,当时的渠江薄片属一种本地产销。

1992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茶学家陈宗懋任主编,程启坤教授、俞永明教授和王存礼副编审任副主编的 《中国茶经》中认为渠江薄片等四种茶名:“惟江陵、襄阳,皆数千里食之。”是一种本地产销,即包括今长沙周围和湘 、 鄂、川 、黔接壤区域,即湖南、湖北范围,从而排除了渠江薄片产于四川渠县的可能性。

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

《膳夫经手录》中“潭州茶……,以上四处,悉皆味短而韵卑”这一句,高度概括了“潭州益阳团茶、渠江薄片茶、江陵南木香茶、施州方茶”四种唐代茶名的相同特点。这是一方山水的人们,因地域条件类似、制法相同、饮茶习俗相近,而形成相同口感的茶。由此,进一步说明了渠江薄片产地只可能在两湖之间。

陈宗懋主编的 《中国茶经》又说:“神泉小团,产于东川(现在云南东川); 昌明茶、兽目茶产于绵州四剑阁以南、西昌昌明(县)神泉县西山(现四川绵阳安县、江油)”。

《中国茶经》不仅否定了刘源长《茶史》中关于渠江薄片产于四川顺庆府渠县之说法,而且也否定了“神泉小团、昌明茶、兽目茶”产于四川顺庆府东川的说法。

《茶史》成书于清康熙八年(1669)前后,该书公开刊行百来年,即乾隆四十六年(1781)。永瑢、纪昀(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总目》就对该书有评价:“卷端题名自称曰八十翁,盖暮年颐养,故以寄意而已,不足言著书也”。

查遍四川渠县产茶历史, 宋、元、明、清到民国再到现在,一直都不是茶叶的主产区,历史上四川渠县也无茶叶特产之记载,又岂能在唐末五代时期突然出现盛产茶叶呢?

综上所述, 渠江薄片并非由四川渠州所产!

04

明嘉靖年间

崔桐《崔东洲集》最早记载安化渠江茶

明嘉靖年间,辰沅兵备崔桐(1477-1556),征剿平定安化山寇后,从安化回溆浦途中,乘舟沿资江逆流而上,进入渠江(连里),并在当地一舒姓农家中寄宿一晚,写有一首《连里道中》:

渠江舍舟趋莲里,草间深入依山岻;

登登渐高路盈尺,飞藤丛棘刺人耳;

喷泉淙淙乱石斑,突兀卧木横道间;

失脚愁落溪百丈,夹面仰看天一弯;

有时下舆度危磴,苔滑仍防踏不正;

左持右翼步蹜蹜,一险百虑心始定;

日落聊宿舒老家,觧衣张榻烹新茶;

摘柑侑酒问风土,面热顿失天之涯;

明朝更发岂辞苦,百里崎岖入溆浦。

呜呼!吾辈乘轩食肉尚艰辛,奔逐更有尘下人。

《连里道中》收集在崔桐《崔东洲集》中, 安化县志中对崔桐及平定山寇之事有记载。同治《安化县志•卷之未•杂说》介绍崔桐:“《江南通志》:崔桐海门人,正德中湖广参议,备兵辰沅,平安化山寇,赐金币”。

当时,崔桐在渠江烹的新茶是一种散茶,或为一种芽尖。为什么不是渠江薄片?这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在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废除唐、宋、元时期的凤团茶,改芽茶为贡茶。

唐、宋时期,社会上主要流行团茶、饼茶、片茶等紧压茶,安化也不列外。

刘源长《茶史》载:“独行灵草、铁色茶、绿芽、片含、金名产潭州,今长沙府,唐曰:“潭州,有湘潭县亦产茶”。

刘源长《茶史》:独行灵草

清人江昱(1706~1775)《潇湘听雨录》说“湘中产茶,不一其地,安化售茶湘潭,即名湘潭(京师称为湘潭茶),极为行远。邑土产推此为第一”。

江昱《潇湘听雨录》说,安化茶就是湘潭茶;刘源长《茶史》说,唐代湘潭产茶,湘潭茶就是潭州茶!综合俩人的观点,安化茶就是潭州茶。安化在唐代就产茶!

王存(1023~1101)、曾肇等共同编修的《元丰九域志》,其中介绍荆湖路•南路•潭州土贡,有“葛三十匹,茶末一百斤”。

潭州包括当时长沙县、衡山县、安化县、醴陵县、攸县、湘乡县、湘潭县、益阳县、浏阳县、湘阴县、宁乡县。该书于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1078~1085)成书,安化土贡茶末当属其中。这种土贡茶末就是一种凤团茶!

《元丰九域志》:荆湖路•南路

茶末一百斤,是指凤团茶一百斤。“茶末”或 “ 末 茶 ”之名, 元朝王祯《 农 书 》解释为: “ 末茶是先焙芽令燥,入磨细碾而成 。”

另明朱权著《茶谱》中也有解释:“盖羽多尚奇古,制之为末,以膏为饼。至仁宗时,而立龙团、凤团、月团之名,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

“渠江薄片”是一种片茶。

片茶在唐代称为腊面茶或凤团茶 ,有的地方称为研膏,属团茶和饼茶一类。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

“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比“一斤二十饼”的小片龙团茶,还要小而薄,按常理应该行销上层社会, 为什么在元代及以后就消失了呢?这是因为渠江薄片造法不精,其茶“由油、苦、硬,味短而韵卑。”而最终没有成为朝庭贡品或为朝庭所弃,仅“江陵、襄阳,皆数千(有人认为是‘十’字之误)里食之”。同时,渠江薄片因生产成本高,在宋以后就不再生产了,而改制叶茶即散茶。

【潇湘茶史】《考证》一文说:“渠江薄片产于唐朝时期至宋代,此后未见有关渠江薄片的记载,渠江薄片从此失传”。

元代以后,渠江薄片茶因味短而韵卑,无法进入上层消费群体而遭淘汰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到了元代,蒸青工艺技术进一步完整,其产品从唐、宋的大饼茶到小龙团,由团茶到叶茶已成为社会时尚,渠江薄片改为了散茶或其它品种。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对当时制蒸青叶茶工序,说得很具体。他说:“采讫,以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略揉之,入焙,匀布,火焙令干,勿使焦,编竹为焙,裹蒻复之,以收火气。茶性畏湿,故宜蒻收藏者,必以蒻笼剪蒻杂贮之,则久而不浥。宜置顿高处,令常近火为佳”(见卷十《百谷谱》)。

元代这个蒸青茶的工艺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黑茶制作,其中仅少了“杀青”和“发酵”的工艺,十分像安化农村偏远山区的老农自家制的挂在火坑上的烟熏茶。

到了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完全废除了唐、宋、元时期的凤团茶,改芽茶为贡茶。

明代何孟春(1474-1536)《 馀 冬 序 录 摘 抄 内 外 篇 》 记载 : “ 国初建宁所进,必碾而揉 之,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 ,如宋蔡君谟所贡茶例, 太祖(朱元璋)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一照各处,采芽以进 。 ”

这已经很清楚的表明,在明代以前,社会上主要流行团茶、饼茶、片茶等紧压茶。到了明代,朱元璋认为太“ 重劳民力 ”,才下令 “ 罢造龙团 ”,改造芽茶以进贡。

据明嘉靖《安化县志》和谈迁《枣林杂俎》中记载,明代安化贡茶的详细名目:“御芽二十二斤”和“长沙府安化县芽茶二十二斤 ”。

自明代开始,安化除了制作贡茶外,广大茶农改进以前制茶工艺,又重新大量使用粗老叶,生产价廉物美的黑茶,以此增加广大人们群众收入。

嘉庆《安化县志》卷之十一•风俗•七载录:“至于后乡,长江大河,上通宝庆、下通资江各都,产茶最多,远招引客”。到明万历年间,资江沿岸的渠江(神湾)、马辔市、东坪、江南等地,其大的茶厂每天拣茶工(捡去茶梗)上千人,小的茶厂也有数百人(“经纪窝留拣手拣茶,每厂多则千人、少亦不下数百人”引自林之兰《明禁碑录》)。

至嘉靖年间,辰沅兵备崔桐到渠江时,而渠江薄片早已经一、二百年没有生产了。

05

安化资江(萸江)段

为古时通溆浦要道

明代崔桐从安化资江舍舟入渠江去溆浦,途中并落宿在一舒姓农家。资江沿线一带是否有茶的记载?资江到渠江通溆浦,在唐代是不是一条古道?唐代资江、渠江、溆浦一带是否有舒姓?

1、安化地处荆楚腹地,称荆湖之间,又称荆巴之间

宋熙宁五年建县以前,安化称梅山。古梅山地处在辰、鼎、邵、潭之间,又称为“溪洞”之间。《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二《后周纪三》:“溪洞之地,隋、唐之世皆为州县,著在图籍”。

所谓溪洞之地,隋、唐之世皆为州县,著在图籍。说白了就是古代梅山,其地即属潭州,也属鼎州、辰州、邵州等。

《全宋文•卷六三》中《宋大诏令集》:“勅潭、邵等州管界梅山洞主首等:省本人奏……”这是公元 977 年翟守素征伐梅山时,其圣旨对梅山蛮的开头称谓。梅山为“潭、邵等州管界”,这“管界”显然就是割地。

同治《安化县志卷之二•沿革 》进一步对梅山其地来源进行了细说:“今一、二都原割自益阳之资江乡为之;三、四、五都割自益阳之东坪乡为之。而《王志》(康熙县志)、《赵志》(嘉庆县志)乃云:北割益阳、武陵地为后五都。若以武陵与后乡接壤即以为有割地,则桃源、沅陵、溆浦亦皆有割地矣。”

一都即为今安化县江南、龙塘(乡)、冷市、小淹镇。其中冷市、龙塘连桃源县;二都为今安化县羊角塘镇,连常德市(朗州、鼎州、武陵为旧时称谓);三都为今安化县东坪、田庄、柘溪镇。其中东坪、柘溪镇连桃源县;四都为今安化县马路、奎溪,分别通桃源,溆浦;五都为今安化县渠江、烟溪、南金、古楼、平口。其中渠江、烟溪与溆浦接壤。

资江塘头(塘头在今滔溪镇,又说羊角塘镇)李氏族谱中载:“宋熙宁六年朝廷置安化(县)废资江(乡)隶焉,故吾族为安化人”。这句话的意思,开梅山之前,安化属潭州益阳,羊角塘、滔溪等地属益阳资江乡。

李氏族谱进一步佐证了县志关于安化割地之说的可靠性,这与江南镇资福寺创建者、沩山密印寺三十三任主持智广禅师(《同治县志•沿革》)碑上的记载相同。

资江乡《李氏族谱》:李称之宋熙宁六年

综上所述,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今小淹、滔溪、江南三镇,原属益阳资江乡;东坪、马路、渠江等库区乡镇,属东坪乡无疑!东坪乡割辰州地。

2、萸江为安化资江代名词,古时为通义陵(漵浦)要道

资江又称资水,在今湖南省中部。《水经• 资水》:“东北过邵陵县之北。” 郦道元注: “县治郡下南临大溪,水径其北,谓之邵陵水……自下东北出益阳县,其间径流山峡,名之为茱萸江,盖水变名也。”《太平御览》 卷 65 引 《湘州记》 曰: “资水一名茱萸江”。

茱萸江包含新化、安化县段,旧时也称“萸江”。康熙年陶之典编辑《大沩山古密印寺志》时,宁乡密印寺当家主持大梅与峰智禅师(曾任安化大福浮山寺主持,“大梅”俗指安化),写了一首《萸江远侄和尚同订沩志一日假还凤林赠之以诗嘱早就业》的诗,赠送参与修订《沩志》的远侄和尚。

萸江远侄和尚这个称呼,表明远侄和尚供职的地方为“萸江”,萸江为安化资江的代名词。另清代诗人,学者陶必铨(1755-1805),因自己居住在安化小淹资江边,就以萸江为号,称萸江陶必铨。

远侄和尚具体在安化资江河边哪座寺庙供职,今无可考,但“萸江”作为资江的代名词已是久远,以致有些人认为《膳夫经手录》中的“渠江”就是“萸江”,这并不是说没有道理。

安化渠江历史又怎样呢?

渠江是资江一级支流,渠江发源于雪峰山余脉,源头分别是安化县的敷溪村和溆浦县的羊角山村,经渠江镇晏家村流入安化县境内。

清•嘉庆《安化县志•卷之四•山川》载录:“渠江溪左源界溆浦,右源界新邵至大塘湾敷溪口,入五都五十余里,西入资。”又载:“渠江渡在县西北三百里。”

安化的渠江、烟溪、奎溪、马路等镇,宋代以前属武陵地,也曾属衡阳郡。相传大禹治水经过安化的渠江和资江。

嘉庆《安化县志•卷之四•山川》载录:“禹履洪,在县西北三百里虎口崖下,石险而穿,相传禹治水履此,洪下四十里有禹庙。” 禹庙在神湾,今属柘溪林场范围。大禹治水在衡山南岳立有“禹王碑”。

安化资江通渠江,渠江通溆浦县至酉阳,是古代安化人经“川盐古道”到巴国采购食盐之路。巴国,周朝时期位处今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国家,子爵,国都为江州,即今重庆市江北区。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曰覃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小虫,与诸虫群飞,蔽掩日光,天地晦冥,积十馀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乎君于夷城,四姓皆臣之。”

安化苍场(与溆浦、沅陵接壤)出土的一件汉代青铜錞于(收藏于中国黑茶文化馆),这是巴人的一种乐器。

1992 年,益阳地区博物馆征集到一件安化出土的青铜短剑,剑柄上装饰有高浮雕的几何纹图案,十分精美,这种风格的短剑是典型的濮人遗物。由此可以断定上古的安化有濮人生息过。巴为姬姓,是江汉诸姬之一,为周族。

巴与濮原为两族,后因长期杂居成为一族,故称巴濮。巴国或是巴文化从那时就深深影响安化 。

宋代开梅山置安化县以前,舒、向二姓在资江、渠江、溆浦一带为常居民。《连里道中》 “日落聊宿舒老家”中舒姓为古老姓氏,今安化舒、向二姓主要分布在烟溪、渠江、奎溪。

《宋史•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第二百五十二•蛮夷》载:“辰州布衣张翘亦上书言南、北江利害,遂以章惇察访湖北,经制蛮事。而南江之舒氏、北江之彭氏、梅山之苏氏、诚州之杨氏相继纳土,创立城砦,使之比内地为王民。北江彭氏已见前。南江诸蛮自辰州达于长沙、邵阳,各有溪峒:曰叙、曰峡、曰中胜、曰元,则舒氏居之。”又载:“独田氏有元猛者,颇桀骜难制,异时数侵夺舒、向二族地”。

《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载:“唐僖宗光启二年(公元 886 年)潭州阅琐、衡州周岳、邵州邓处纳互相攻伐,石门峒酋向瑰趁机率武陵蛮(自称“朗北团”)攻占州县,陷澧洲,杀刺史吕自牧,自称刺史。召梅山十峒獠断邵州道,梅山遂为梅山蛮所据”。

06

安化山涯水畔、

不种自生,自古以来就产茶

安化位于资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主干带,东与桃江、宁乡接壤,南与涟源,新化毗邻,西与溆浦、沅陵交界,北与常德、桃源相连。总面积 4950 平方公里,是湖南省面积第三大县。

宋熙宁五年开梅山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隶属潭州。北宋启疆之初,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唯茶甲诸州县”。

1、安化萸江,宋代就产茶!

《宋史地理志》载:“大率有材木、茗荈之饶……”说明安化宋代就产茶。

嘉靖《安化县志》、淸《天下郡国利病书》:宋茶法严甚,邑伊溪(在安化县北三十里仙溪)、中山、资江、东坪产茶,不种而生,味稍佳,民趋其利,奸者乘间啸聚至抗,廵尉习不黎、虎将赖文政,因而为乱,杀掠为患,大帅王侍郎奏于资江龙塘建寨,命将统之一易戍,民赖以安。宋诸寨栅皆险要地寨有团保守御,以备盗贼。

赖文政其人在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巻十二中有记载:“淳熈间(1174-1189),江湖茶商相挺为盗,推荆南茶驵赖文政为首。文政多智,年已六十……”。

“茶驵”即茶马交易的经纪人,宋代荆湖路•南路,包括潭州、衡州、道州、永州、邵州、郴州、全州、桂阳。

安化县于元佑三年(1088)在今龙塘乡资江边置博易场,这时的安化,刚建县还不到 16 年,说明茶叶在安化经济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位置。

安化先有茶,后有县。宋神宗熙宁五年,朝廷派遣章惇(1093年,出将入相)、蔡奕、郭正祥等人开梅山。

在沩山密印寺三十四任主持颖诠长老(曾在今安化江南镇查里滩资福寺、仙溪镇芙蓉广化寺担任过主持,并创建冷市马桥观音寺,后改名桃梵寺)、兴化绍铣、宝理二禅师的协助下,与梅山峒主苏甘进行谈判。

桃梵寺

同治《安化县志•遗事》中说:“颖诠携营中二官先入见峒主,绐以从者。主一见遽曰: ‘此官人也。’颖诠曰:‘主眼高,认之不差,此官人之子。’乃使茶,失手,因而故掌之。”

“乃使茶,失手,因而故掌之。”说明当时苏甘峒主就是用梅山特产茶招待朝廷官方代表,这充分证明了安化产茶在建县之前。

因开梅山有功,湖南转运使副蔡奕升太常丞、直集贤院。蔡奕深感梅山瑶民茶税太重,请求朝庭减免。宋刘挚《直龙图阁蔡君墓志铭》述蔡奕开梅山之功绩说:“长沙诸邑,负茶租田税,积为缗钱四万,请如赦蠲除”。

2、安化萸江,唐代就产茶

山西祁县晋商文化博物馆内,有本长裕川茶庄的手抄本,其中就说到安化唐代就产茶。

该手抄本后收录为《平、祁、太经济社会文献丛录•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其中“预启,贵境(安化)智慧董事君子雅鉴:窃思近来世道,人心大变,不学孔孟,尽效墨翟。尝闻茶出唐朝贵地,宋属中国,产出茶叶,秦国原定引地。晋省历代谕旨招商,而两省商人来安采办黑茶”。

长裕川茶庄于清嘉庆年间来安化办茶,寄寓在江南镇边江刘进吉之生记茶行。

前面已经提到刘源长《茶史》、江昱《潇湘听雨录》、《本草纲目拾遗•卷6•木部》及《湘潭县志》的记载:说唐代潭州,有湘潭县亦产茶,湘潭茶就是安化茶!

安化唐代产茶无疑!但唐末至五代,渠江属东坪乡,东坪乡在唐代是否有具体案例记载产茶呢?这还须从神山(辰山)白云寺僧密禅师佛事活动中找答案。

清同治《安化县志》十四卷十二、十三页载:“白云寺,在县西北六十里三都辰山,唐僧密(‘密印’为误)禅师所建,明宣德间,谌三台(召)僧善明重修,后僧问石有‘深入白云根’之句,崇祯壬午挂锡于此,人以为谶语云”。

《赵志》,《周志》:“知县吴兆庆《白云寺记》:辰山去县治西北百六十里,由东坪、桥口而上,高远可四十里许。山经幽邃,涧道逶迤,中多怪石,嘉树茂草。昔汪真人尝炼丹于此,盖仙灵窟宅也。上有寺,曰‘白云’,创自唐僧密(印)禅师,中有田可耕,寺僧咸仰給焉”。

辰山又名“神山”。县志又云:“熊山之西十里有小支焉,曰‘长岭界’(在县西北百五十里一都),西十里曰‘辰山’,一名‘神山’,一名‘白云山’(在县西北一百六十里三都,《一統志》作在县北百八十里,誤)。县西北有辰山,高四十里,上有白云寺,有田产、药材,春夏蟒蛇毒物出沒于中”。

白云寺

熊鱼山在《鱼山剩稿》里,有篇《潭州神山白云寺问石乘禅师塔院碑记》,介绍了僧密禅师于唐咸通(860-873)间来辰山。“过去,世不可考。自唐咸通间,僧密禅师行道于此,载在传灯,迄今垂千禩……”。

僧密禅师为何方人氏,已无从可考。但他的师父云岩昙晟禅师 (781-841),师祖药山惟俨禅师(751-834),及师弟洞山良价禅师(807-869)都为唐代高僧。其中洞山良价禅师与弟子曹山本寂(840-901)创立的曹洞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大家之一。

潭州神山僧密与洞山良价,他们师兄俩关系特别密切,经常结伴游方参学,《景德传灯录》卷十五、《五灯会元》卷五皆有其传。

僧密本是洞山的师兄,但洞山却称僧密为师伯(《五灯会元》中洞山亦称僧密为师伯,《传灯录》则改)。师伯也指师兄,是对同门中年老有德者的尊称,足见神山僧密禅师其学问有多高。

辰山白云寺创建于唐代 860 年至 873 年间,与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的撰写时间相差只有几年。

神山僧密禅师有许多著名语录,《五灯会元》均有载。其中一则涉及茶事:神山僧密,一日,与洞山锄茶园,山掷下镢头曰:“我今日一点气力也无。”师(僧密)曰:“若无气力,争解恁么道?”山曰:“汝将谓有气力底是”。

茶禅一味,大道至简。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发展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佛教也极为盛行。饮茶、品茶遍及全国,佛茶、禅茶、贡茶、礼茶也达到空前的高度。僧人广游天下,众多流传的名茶中,有不少最初出自于寺院僧人亲手种植、炒制。

从《五灯会元》中的记录看,潭州神山僧密与洞山良价,师兄二人一同去过南泉寺(常德)、沩山寺(宁乡)等寺庙参禅悟道。那时,采茶、锄草、种菜放牛、煮茶等劳作是寺庙僧人禅修的一种重要方式。而神山作为僧密禅师开基创业的地方,怎么可能缺茶?

唐代安化东坪乡属辰州地,《湖广图经志•湖广通志卷之十五•长沙》“辰山: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其山盘旋起伏,远接辰沅界,故名”。而辰山又名“神山”,僧密禅师来神山之前,为汪真人炼丹于此。

《湖广图经志•湖广通志卷之十五·长沙》:辰山

神山最早名可能是“钟山”,而钟山又可能是“无射山”。

宋朝开梅山以前,安化为蛮人所据,安化第一任县令毛渐(1036--1094)在《梅山颂》中“惟此南方,夷俗杂处”;又宋吴致尧《开远桥记》中描述梅山蛮:“衣制斑斓(颜色错杂灿烂),言语侏离(形容语言难辨)”。 “无射”在汉语释义中为钟名,无射山就是钟山,而钟山之名也许因蛮人言语侏离而发音读成“神山”。或许蛮人一直称神山,而传言者误为钟山即无射山。

唐朝陆羽《茶经》“七之事”章节引《坤元录》“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合于山上,山多茶树”。

《坤元录》为隋唐年间所著,已失传。除《坤元录》外,史籍没有“无射山”的记载。同治《溆浦县志》也以“无射山”不可考,否定了此事。

既然溆浦没有“无射山”,那《坤元录》中“无射山”也许就是指的隋唐属辰州的安化神山。至于方位,古人常常搞错,陆羽《茶经》中,也有多处方位的错误。

《辰州府志》载:“沅陵与安化交界处,地名‘界亭’产茶!岁以充贡”。界亭在今沅陵官庄镇与安化马路镇交界处,系辰山山系。宋代以前马路镇属潭州益阳东坪乡,割辰州地。界亭宗主山为神山,无射山多茶树,也就是神山多茶树。

3、安化萸江,三国时代就产茶!

唐、宋时代或更早,安化又称“荆湖”之间或“两湖”之间,两湖之间又处在“荆巴”之间 。三国时代,安化有段时期属蜀国,有段时期属东吴荆州,正夹杂在荆巴间。

三国魏时张揖的《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姜葱芼之”。 西晋的《荆州土地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荆巴间也好,荆州也好,安化当属之。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苏益馨、梅峰纂修的《石门县志•茶法》记载:“盖邑人所饮,半仰给于鹤峰各溪洞,而雀舌、龙团……悉购自他乡。安化佳品(指茶),下裕民生者之克擅美利于无穷也。哉!此石邑茶法所由不设也”。

《石门县志》:茶法

道光三年(1823年),谭震、方堃纂修的《桃源县志•物产》载:“惟南乡近安化界产者(茶)颇佳”。

石门、桃源为古代武陵七县之一,一千多年后还在说安化茶好,还要从安化购雀舌、龙团茶!显然,安化产茶历史与武陵七县一样悠久。

4、安化萸江,两汉时代就产茶

安化资江、渠江是古代马援将军征战五溪蛮的要道 。马援将军征战五溪蛮,其道取资江入沅陵、溆浦。《马援传》载:“初,军次下隽(今湖北通城西),有两道可人,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湘、资、沅、澧以资水最险);从“充”(今桑植)则涂夷而运远。“当时耿舒主张从“充”道,而马援主张从“壶头”。

按耿舒的主张,应该是沿澧水而上,首先攻打五溪蛮首领相单程的老巢“充”,(相单程为桑植人);马援则主张逆资水而上,首先在沅陵、辰溪一带,打掉五溪蛮的主力,然后直捣溆浦,收复被五溪蛮所占领的武陵郡治义陵县城。

唐人李贤,李延寿注五溪蛮时说,当时的五溪蛮多在辰州界。汉代时期,今江南、东坪资江沿线等地属长沙国(郡)管控,因此,马援选择从安化资江进入,是为上策。

马援将军取道资江进沅陵、溆浦,征战五溪蛮,必过马路溪(今属马路镇)、马辔市、圭溪坪,因此县志有多处记载。

嘉庆《安化县志•卷之三•山川》载录:“试刀崖在县北二百里马路溪,有石如笋,高二丈,上有刀痕,相传马伏波平五溪蛮试刀于此。”

嘉庆《安化县志•卷之二•沿革》又载:“马辔市,东汉马援征五溪蛮,由此舍舟操辔踰沅故名”。

同治《安化县志•卷之十二•壇庙》载:“伏波庙在县西二百五十里四都圭溪坪,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五溪蛮驻兵于此,居民立庙以祀,康熙五十年重修”。

宋代推官吴居厚(1037—1113)的《梅山绝句十首》中云:

板屋依崖不记时,裹头今已就招携;

可憐马援贪残杀,空有虚名在五溪。

(嘉靖《安化县志卷之六》)

以上县志记载,足以说明马援将军征战五溪蛮是逆资江而上,取道与桃源、沅陵、溆浦接壤的马路、奎溪方向进攻溆浦,并病死于壶头山。

相传擂茶为马援将军征战五溪蛮时所发明,用来解毒消病。清嘉庆《常德府志》记载:“乡俗以茗叶、芝麻、姜合阴阳水饮之,名擂茶”。

《桃源县志》名“五味汤,云:伏波将军所制,用御瘴疠”。 擂茶是历史,也是传说。与安化相近的桃源、桃江、新化等县都有喝擂茶的风俗,那时的安化、桃源就产茶。

5、安化萸江,虞夏时代就产茶

安化古时为禹贡荆州之域。《尚书•禹贡》载:“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 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 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 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菌簵、楛,三邦底贡厥名。包匦菁茅……”。

1791 年,清代名臣两江总督陶澍父亲陶必铨,是一位学者。他在主修旧治梅城南宝塔期间,往返小淹居地,夜宿洞市鹞子尖茶亭而作《鹞子尖茶引》。《鹞子尖茶引》中有“禹贡荆州之域,三邦底厥贡名,李安溪以为名茶类。”陶必铨认为贡厥名中“名”为茗,即茶类。同时陶必铨引用了清康熙年朝庭重臣李光地(又名李安溪)对“名”为“茗”的考究。陶澍在他的《试安化茶诗》中:

我闻虞夏时,三邦列荆境;

包匦旅菁茅,厥贡名即茗。

其见解与父亲的《茶引》观点一致,认为安化在虞夏时期就产茶。

甘露茶亭

(资料来源:安化黑茶传媒平台)

云雾雪峰 茶香洞口——洞口雪峰茶高质量发展推介会在邵阳洞口成功举行

云雾雪峰 茶香洞口

雨生百谷,万物逢春。4月19日谷雨节,一场主题名为“云雾雪峰,茶香洞口”的洞口雪峰茶高质量发展推介会在邵阳洞口举行。

来自国家茶叶行业组织领导、湖南省政协及省直涉茶部门、全省重点茶叶生产市县的领导、14市州行业组织代表、全省产业龙头企业代表、茶叶加工高级专家工作室代表、湘派茶馆代表及新闻媒体记者近300人相聚美丽的雪峰山下,共叙茶缘、共话茶事、共谋茶业,共同见证洞口雪峰茶从“茶叶”到“茶业”,从“为茗”到“为民”,别有“洞”天的产业发展之路。

洞口县素有“雪峰蜜桔之乡、宗祠文化之都、蔡锷将军故里、抗战决胜之地”等美誉。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好洞口“三区一中心”战略,传承好“洞口雪峰茶”历史文化,构建好“洞口雪峰茶”区域公用品牌,洞口人民举全县之力办好这次推介会——邀请行业大咖助力推介、部门领导致辞寄语、专家学者雪峰论茶、使用包装授权颁牌、校县合作联盟转化、银企授信合作签约、地方特色歌舞表演……无论从会议规模、参与人员、多彩节目,还是提振信心的签约仪式、鼓舞人心的现场效果,无不体现着社会各界对洞口雪峰茶的重视关注,对洞口雪峰茶香茗品质的高度认可,对洞口雪峰茶潜力无限的美好期许。这场“最美四月天”里的推介会,迈出了“洞口雪峰茶”复兴和腾飞的关键一步,也成为“洞口雪峰茶”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兴茶结硕果 茶香雪峰山

“天地一时小,惟余洞口宽”道出了洞口县深处宝地的气魄和格局。洞口县地处雪峰山东麓,境内峰峦挺拔、溪流纵横、山高林密,素有“山奇、水碧、洞幽、林茂、茶丰”的美誉,茶树“山崖水畔,不种自生”,被称为“雪峰茶乡”,是湖南重要的茶文化发源地、茶叶主产区。洞口雪峰茶生长于海拔500米—1200米,常年云雾缭绕、小溪潺潺,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高山云雾出名茶”的独特地形,成就了“洞口雪峰茶”独特品质。

“天地一时小,惟余洞口宽”道出了洞口县深处宝地的气魄和格局。洞口县地处雪峰山东麓,境内峰峦挺拔、溪流纵横、山高林密,素有“山奇、水碧、洞幽、林茂、茶丰”的美誉,茶树“山崖水畔,不种自生”,被称为“雪峰茶乡”,是湖南重要的茶文化发源地、茶叶主产区。洞口雪峰茶生长于海拔500米—1200米,常年云雾缭绕、小溪潺潺,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高山云雾出名茶”的独特地形,成就了“洞口雪峰茶”独特品质。

公元1385年,洞口雪峰茶被钦定为贡茶,演绎了千年茶韵香满雪峰的传奇故事;如今,将军红,云雾绿,洞口雪峰茶已然成为了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的“金叶子”。在洞口县委、县政府对茶产业和茶旅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在科技和文化的共同助力下,洞口的茶产业逐步走向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2023年,洞口县茶园面积6.62万亩,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7.26亿元,综合实力居全省产茶县市区第6位,洞口茶产业已成为区域内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湖南省千亿茶产业的重要力量,生动描绘着“一片叶子一方共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洞口雪峰茶品质优异,色、香、味、型俱佳,不只是单一品种的单一发展,而是以红茶、绿茶、白茶、黑茶等多茶类的竞相发展,也有力展示了湖南茶产业以“潇湘”绿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等竞相绽放,“三湘四水五彩茶香”的发展格局。

茗香飘洞口 宾朋纷自来

出席洞口雪峰茶高质量发展推介会领导、嘉宾有: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驻会副主任郭真明,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谢商文,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省供销集团董事长赵劲松,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年艳,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原副会长沈立江,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茶文化首席专家、中华茶祖文化理论奠基人蔡镇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尹祎,省人大农业委法案调研处处长刘帅,省人社厅专技处处长侯自芳,湖南科技大学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琳,中共洞口县县委书记吴韬,中共洞口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贺永亮,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湖南省茶业集团董事长周重旺,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萧力争,中共洞口县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长郭向荣,洞口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欧阳佑春,衡阳市茶业协会党支部书记、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一级巡视员王美志,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刘德胜,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原一级巡视员李云才,省供销合作总社原副巡视员、湖南省茶业协会原会长曹文成,省供销合作总社科教处处长刘娟,省工商联商会部主持工作副部长周彬彬,湖南日报邵阳分社副社长曾佰龙,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处一级调研员罗伟玲,民革湖南省委会秘书长、一级调研员戴明星,省市场监管局执法稽查局一级调研员王林志,湘西州委副秘书长陈忠耀,农业部农业品牌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铁丁,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王沅江,湖南农大园艺园林学院茶学系教授沈程文,邵阳市茶业协会会长、洞口县茶业协会会长、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公司董事长肖冬红以及岳阳市、湘西州、安化县、长沙县、桂东县、桃江县、古丈县、石门县、保靖县、新化县、沅陵县、吉首市等重点产区政府代表,14个市州茶叶行业组织书记、会长、秘书长代表以及湘派茶馆、五彩湘茶企业、洞口县茶叶企业代表、洞口雪峰茶经销商等。

出席今天会议的还有: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省政协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省供销合作总社、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民革湖南省委、省工商联、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等省直厅局的部门负责人和厅局部分老领导,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全省省级茶叶行业、文化产业行业组织、茶叶科研机构的负责人,以及洞口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部分县直以上单位负责人、商会代表、茶企代表、签约代表、省市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等。

出席推介会的新闻媒体有: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南总站、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中新社、国际在线、中国网、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湖南卫视、湖南日报、新湖南、红网、湖南卫视茶频道、搜狐网、新浪网、中国茶产业周刊、湖南茶业公众号、今日头条、《茶道》湖南、湖南茶网、华声在线、芒果茶道、《茶道》杂志社、《湖南茶业》《茶业周刊》以及邵阳日报、邵阳新闻网、云邵阳、邵阳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邵阳城市报等50多家中央、省级和省内部分市县新闻媒体记者。

将军红,云雾绿

烹茗献客,共话茶事

洞口县委书记吴韬致辞

“雨后烹茗千家醉,风过雪峰带茶香。洞口县是蔡锷将军故里、雪峰蜜桔之乡、宗祠文化之都、抗战决胜之地,也是重要的茶文化发源地、茶叶主产区,素有“雪峰茶乡”之美誉,为八方来客敬献三杯茶。一个故事一杯茶。邂逅历史、感悟人文。相传1385年,一代名将蓝玉行经洞口古楼,为洞口雪峰茶醇厚甘美的口感所倾倒,遂将其进献朝廷,被明太祖朱元璋钦定为贡茶,是湖南十大名茶,是湘西南地区茶文化的靓丽名片。一种甘甜一杯茶。沉浸生态、品味自然。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赋予雪峰茶芽头鲜嫩、茶香持久、滋味醇甜的独特魅力。一份祝福一杯茶。分享幸福、展望未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洞口县将雪峰茶作为重点主导产业,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支持政策,专门成立茶叶协会,持续推动洞口雪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开放包容、求实创新、崇文尚礼的洞口人民将与大家一道让洞口雪峰茶绽放别样精彩。

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省供销集团董事长赵劲松致辞

“希望邵阳、洞口业界以这次推介会的举办为契机,充分发挥蔡锷故里、红色文化、雪峰云雾、茶香洞口等人文旅资源优势,推介好洞口雪峰茶,构建好洞口雪峰茶区域公用品牌,推动洞口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速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助力推进洞口“三区一中心”战略,助力打造茶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洞口雪峰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新征程中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与标杆。恳请来自全国茶叶行业组织、专家和广大客商,更多地关心支持湖南茶产业、关心支持邵阳、洞口茶产业的发展。省供销合作总社作为茶产业的行业主管部门,与茶产业是天然的共生共荣关系,会发挥供销职能,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千亿茶产业,因地制宜、资源禀赋原则,推进茶行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手段,产生的新型生产力,加快我省茶产业提质增效;一如既往和各位茶农、茶商、协会心连心,做好服务工作,向相关部门做好汇报,共同为千亿茶产业产业注入新动能。”

洞口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贺永亮介绍洞口茶产业发展情况和洞口雪峰茶品牌情况

洞口雪峰茶是洞口县全力打造的茶叶公用品牌。茶叶主产区位于神奇的北纬27度黄金纬度带,聚雪峰之灵气,凝高山之甘露,坐拥“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适宜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气候温度、空气湿度和土壤酸碱度,孕育了品质优异、风味独特的“洞口雪峰茶”,所产茶叶“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表而润厚”,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硒含量均远高于国家标准。洞口雪峰茶主要有红茶、绿茶、白茶三大类:洞口雪峰红茶已有160年历史,汤色红亮有金圈,味道浓郁,口感醇厚绵甜,花蜜香持久,是湖南红茶的典型代表,很多品类荣获湖南省专利产品、湖南省名牌产品,甚至在国家层面荣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质量金奖和国家发明专利;洞口雪峰绿茶选材于雪峰深山优质鲜嫩单芽,采用传统非遗手工制茶技艺,汤色嫩绿明净,滋味甘爽,香气馥郁,润肺浸心;洞口雪峰白茶目前已形成比较稳定的工艺,以典型甜醇味、附带花香味的特质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和商业开发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

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刘仲华

推介洞口雪峰茶

“洞口雪峰茶品质优异,色、香、味、型俱佳,绿茶,色泽绿润,锋苗显露,滋味鲜爽,栗香持久;红茶,天然蜜香,滋味甜醇,是湖南红茶的典型代表。将军红,茶芽挺直,金毫披露,冲泡悬立于杯中,金芽凌波三起三落,状若将军执剑,香若娇兰吐芬,甘如百花之蜜。洞口雪峰茶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要充分发挥洞口人文、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践行茶文化引领茶叶产业,强链条,一二三产联动,持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速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要不断夯实洞口茶产业基石,补短板,选育优良的洞口雪峰茶适宜品种,建设现代化茶园,加工装备提质升级,走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之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集群;要充分发挥茶科技人才支撑优势,添动能,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体系建设,全方位、系统性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洞口雪峰茶,促进洞口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茗扬四海。”

三茶统,新质赋

茶乡云海、策马奔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新质生产力赋能“洞口雪峰茶”,本次推介会上还举行了洞口雪峰茶公用品牌和包装使用权及管理权以及荣誉授牌仪式,洞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毛超林授权匾牌,洞口县茶业协会秘书长黄凌芳接牌,“洞口雪峰茶”标志性地位得到进一步的肯定与认可。

一片茶叶寄深情,科技兴茶结硕果。推介会上,湖南科技大学授予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湖南洞口茶叶科技小院”荣誉,由湖南科技大学组织部正处级组织员廖巍授牌,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琨接牌。

湖南科技大学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琳与洞口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贺永亮签约“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合作框架协议,加强校县合作与科技转化。湖南科技大学心怀“国之大者”赋能乡村振兴,情系洞口群众悉心驻村帮扶,用科技为洞口雪峰茶插上腾飞的翅膀。

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为强内质,树品牌,洞口招商引资一批有责任有担当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协会、商会、出口民企,这些单位带着对洞口茶农满满的信任与爱,与洞口共达成3600万的签约订单。为支持洞口全县茶叶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内10家银行机构联合对全县86家茶企、种茶大户、文旅产业企业进行了集中授信,银企合作签约总金额达3.91亿元。

一座又一座产业丰碑,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茶人的耕耘。为提倡工匠精神,尊重科技兴茶,推介会上特别表彰了对茶叶品质有执着追求的制茶工匠。湖南省茶叶品牌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尹钟,宣读了《关于设立覃小洪等12个“茶叶加工高级专家工作室”的决定》,省政协农业委驻会副主任委员郭真明、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谢商文、省人社厅专技处处长侯自芳、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萧力争为覃小洪、陈德湖、范铁芳、米加升、张军、邓卢山、邹应琼、许滔等制茶大师授牌,以奖促能,鼓励专家和所在单位立足地方特色产业,更好地发挥专家带头、技术带培和示范带领等作用,为促进我省茶叶加工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湖南茶产业,尤其是“潇湘”茶品牌的高质量发展,稳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作出积极贡献。

抱团出海聚合力

雪峰论茶谋前路

作为洞口雪峰茶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上的重头戏——“洞口雪峰论茶”,广邀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洞口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邵阳市茶业协会会长、洞口县茶业协会会长、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冬红;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种质资源专家沈程文;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王沅江;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萧力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尹祎;湖南茶业协会会长、湖南省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重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副会长沈立江;农业农村部品牌专家铁丁;农业农村部高级研究员刘年艳等国内茶行业的专家大咖,用频频金句献策洞口,分享他们对洞口雪峰茶独到见解,为洞口雪峰茶搭建省内外广大茶企、茶商及各界爱茶人士交流合作共享的大舞台,打造对外展示交流的重要窗口,为打造“洞口雪峰茶”区域公用品牌,构建“洞口雪峰茶”新质生产力,推进洞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洞口雪峰茶”高质量发展,践行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推进,加快推进“三区一中心”战略,持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速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助力。

洞口是宗祠文化之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千年岁月的轮回中,这片土地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洞口雪峰茶,承潇湘之秀色,续湘茗之根脉!联袂五彩湘茶,共同连缀出湖湘茶文化的星汉灿烂!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茶文化首席专家、中华茶祖文化理论奠基人蔡镇楚为洞口雪峰茶特别分享了“旗枪闪亮雪峰山”茶文化公益讲座,向洞口赠予字画,为洞口的茶文化赋能,构建出洞口茶文化更加厚重的内核。

风过雪峰带茶香

以茶会友叙茶缘

洞口,是茶之故乡,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茶农的辛勤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记录着洞口人民乡情和乡愁,延续着中华茶文化的精髓。“洞口雪峰茶,红绿白俱佳。五湖四海达,诗词楹联夸。”推介会上不仅演绎了茶文化元素丰富的歌舞《雪峰茶香》《茶花开的时候》,也展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相约古楼》文艺节目等。

在随后举行的古楼茶旅考察活动中,嘉宾们穿梭于古楼生态茶园中,现场体验悠久的茶文化,欣赏优雅的茶艺表演,品尝风味各异的好茶。行程中担任讲解员的是红领巾小导游,孩子们用甜美的声音介绍家乡美,赞美家乡茶,成为一道特别而又暖心的风景。走进古楼茶文化园,茶农朋友们击鼓迎客,拿出当地最好的洞口雪峰茶和特色小吃,十分热情地让宾客们品尝,让大家感受着这里的纯朴与美好。

来自全省多家茶叶企业拿出精品特色茶叶进行了展销,更有不少商家借此机会,在展销区开起直播,通过镜头介绍湖南有好茶——五彩湘茶的好品质。

湖南产茶历史久远,茶文化底蕴深厚,茶类资源丰富,自古名茶荟萃,被誉为“江南茶乡”,是中国茶叶重要产区。近年来,在湖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相关部门支持推动和全省茶人的共同努力下,湖南茶产业强势发展。2023年,全省茶园面积达352万亩,实现茶叶产量33.8万吨,茶业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达1062亿元。“潇湘”绿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等竞相绽放,呈现出“三湘四水五彩茶香”的发展格局,茶产业已成为湖南助农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巩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成为湖南省农业经济一张闪亮名片。未来,通过培育壮大茶叶龙头企业,推动洞口雪峰茶等湘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传承和弘扬茶文化,推动我省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愿得茶香飘四海,不负青山不负人。一路走来,洞口茶人步伐坚定;展望未来,洞口茶人充满信心。真诚期待与八方宾朋以茶结缘、坚定信心,以茶为媒、凝聚共识,携手扩大开放合作成果,共享茶业发展红利,共谱茶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洞口雪峰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凝结了先辈们智慧的璀璨结晶,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品牌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本土与世界,通过“洞口雪峰茶”这一金字招牌,会有更多人了解洞口,认识洞口,爱上洞口!

来源:湖南茶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