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唐人陶艺紫砂壶价格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史上最贵的12把紫砂壶长啥样?

著名作家艾煊在1986年首届紫砂散文节期间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抟泥铸此君,朴拙稚巧隽,碧螺浅半盏,不酒亦醉人”。

 

一把紫砂壶,就是从实用功能而言,因其优秀的材质,沏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已有“世间茶具称之为首”之佳誉。

 

今天,我们来看看史上最贵的12把紫砂壶,来品赏一下真正的好壶,和大家一起来提高审美与鉴赏眼光。

 

NO.12 玉璧提梁壶

 

玉璧提梁壶

顾景舟 刻并制

成交价 RMB 16,330,000

上海春秋堂2014秋季拍卖会

壶肩篆刻:孤松宜晚岁 众木爱芳春 戊辰龙年三月

 

此壶为顾景舟先生取其代表作“提璧壶”之造型,历经长期反复推敲,创作而成。在盖面处作较大改动,作玉璧状,故称之为“玉璧提梁壶”。此壶构思巧妙,制作精良。每一根线的始终、每一接合的过渡、每一棱角的锐钝,都极为用心。壶盖严丝合缝、整齐划一;壶钮造型新颖、颇具新意;壶嘴舒出自然、比例适度;提梁虚实有度、挺括有力;壶身端庄大气、圆中见方。

 

此件拍品整个造型简洁、圆润、端庄、明快;比例谐和、柔中寓刚;神、气、韵兼备,是顾老砂壶创作中的一件巨作。壶肩处有顾景舟先生亲自铁笔篆刻“孤松宜晚岁 众木爱芳春 戊辰龙年三月”,赋予了此壶浓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顾老砂壶创作的全面性。

 

NO.11 六方壶

 

六方壶

顾景舟 制 近现代

成交价 RMB 17,825,000

北京艺融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该壶器形非常简练,但不失恢弘之势,表面光润,没有半点装饰,棱角分明笔直,显得十分庄重大方,质地温润细腻,握在手中柔和舒适。此壶整体清雅大方,端庄秀丽,尽显大师风范,是紫砂壶中的珍品。

 

NO.10 提璧组壶 (共计十一件)

 

提璧组壶(共计十一件)

顾景舟 制 近现代

成交价 RMB 17,825,000

北京保利2011年秋季拍卖会

 

璧,古代礼器,也是美玉的统称。提璧壶是工艺美术大家高庄教授创意设计,顾景舟先生首制,时在一九六五年。在此后的近四十八年中,顾景舟先生多次提炼,精益求精。

 

这组壶可以说是当代紫砂壶中最为经典的,乃是集顾景舟一生技艺于此,是光素器中的巅峰之作。梁的高低,流的伸卷,盖的变化,钮的虚实,角的锐钝,都作过不同的尝试和探索,历四十年心血,日臻完美。

 

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紫砂壶的材质美、工艺美、内容美、形式美、功能美。

 

NO.9 菱花套组

 

菱花套组(一壶两杯)

顾景舟 制 近现代

成交价 RMB 19,320,000

远方拍卖2015春“走进无锡”艺术品拍卖会

款识:顾景洲(壶、盖、杯)

 

顾景舟可以说是历代紫砂陶艺名家中,名号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后改名为景舟、名号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及壶叟等。

 

此套菱花套组壶为顾景舟紫砂壶拍卖首见,殊为少见。此壶通体作菱花式,盖身浑然一体,分六瓣组成,上下对称。棱线凹凸分明,有棱有廓,权衡比例,秀丽可爱。壶式由线云壶变化而来,桥钮与菱花瓣相融,嘴作棱花式,胥出自然,把弯曲恰体,端握方便,壶腹中央束一方腰带,整个菱线自壶顶至壶底相交成一点,分毫不差。壶盖六面可置换,十分严密。顾老一生制作的紫砂壶数量不是很多,他有时好几年才做一批壶,而且把把要求高质量,不满意的都要砸掉。

 

NO.8 相明石瓢壶

 

相明石瓢壶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 近现代

成交价 RMB 27,025,000

北京匡时2015秋季拍卖会

反面:“为君倾一杯 狂謌竹枝曲。” 相明先生 吴倩并题

正面:画 “风动疏竹”,落款 湖帆

钤印:顾景舟(盖) 戴相明(底)

 

早在2010年“相明石瓢”就曾亮过相中国嘉德春季艺术拍卖会,经多轮竞价最后以1232万元落锤,创当时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

 

在四十年代末顾景舟常往来宜兴、上海之间,经铁画轩主人戴相明介绍认识了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王仁辅、来楚生等著名书画篆刻家,令顾景舟的创作思想与艺术格调多了不同视野的养分。1948年,顾景洲主动精心制作五把石瓢壶,除自留一把,余四把慨赠戴相明、江寒汀、唐云、吴湖帆。这五把石瓢的佳话,没有戴相明的搭桥张罗,雅事实在难以促成。顾景舟感念戴相明,对他的情谊,也体现在他专门打造相赠的这把壶的中:壶盖款是顾景舟,底款是戴相明。

 

这是在顾景舟从艺多年的生涯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落底款“戴相明”。顾景舟的用意,大概是要表明这把石瓢是两人共同的成果,他要两个人的名字和情谊刻在一把壶里,流传下去。

 

NO.7 湖帆石瓢壶

 

湖帆石瓢壶

顾景舟制 江寒汀画

2015年北京东正春拍

成交价:RMB28,175,000

正面:壶上孤雀雪梅画  落款 湖帆道兄正画寒汀

反面:镌刻“细嚼梅花雪乳香”寒汀兄为余画茶壶倩自题

 

1948年,当时34岁的顾景舟正值壮岁。他精心制作了五把大石瓢壶,以轻舟运往上海,经上海铁画轩第二代传人戴相明携壶随画家江寒汀到吴湖帆家中,请吴湖帆为五把壶做书画装饰。吴湖帆在五把壶坯上题诗两句,其中四把壶上各画“风动疏竹”,这把则由江寒汀题孤雀寒梅。书画成,仍由戴相明交货船带送顾家,并由顾景舟亲自镌刻。

 

后来,这五把石瓢壶烧成后顾景舟自留一把,其余四把分赠江寒汀、吴湖帆、唐云、戴相明。五把石瓢壶被业内认为是“陶艺一绝、书画一绝、篆刻一绝,可谓陶、书、画、刻的珠联璧合”,也见证了顾景舟与“海派”书画名家之间的深厚友谊。而顾景舟之“舟”字款也自此始用,同样意义非凡。

 

NO.6 九头咏梅茶具

 

九头咏梅茶具

顾景舟 制 近代

成交价 RMB 28,750,000

中国嘉德2014春季拍卖会

 

自1970年代完成后,此套咏梅茶具一直展示于宜兴紫砂厂陈列室,作为当代紫砂的指针性作品,顾老亦多次在陪同贵宾参访时,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

 

这套咏梅茶具达九头之多,一壶、四杯、四托,弥足珍贵。顾氏极为重视传统纯手工制壶技艺,从手工捶泥到排窑送烧,一砂一泥、一杯一托,亲力亲为,毫不取巧。

 

NO.5素带壶

 

素带壶

陈鸣远 制 清初

成交价 RMB 31,625,000

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此壶原为民初收藏巨擘庞元济藏品,并收入在其知名的藏品目录《虚斋名陶图录》当中。

 

庞虚斋的宜兴陶壶部分收藏在抗日战乱中归于李氏家族,并辗转渡海至台湾,此壶即为其中之一。

 

其收藏与流传史颇富大时代的传奇色彩,是清初宜兴制壶巨匠陈鸣远重要代表作品,流传有序,可称传世珍稀名品。

 

NO.4南瓜壶

 

南瓜壶

陈鸣远 制 清康熙

成交价 RMB 32,200,000

中国嘉德2016年春季拍卖会

 

陈鸣远所制南瓜共有四件传世,大多藏于博物馆,此件为香港收藏家罗桂祥先生旧藏。

 

壶作七棱腹,卷叶成流,流口一任自然,瓜藤作壶柄,蜿蜒灵动,瓜梗作盖钮,挖中空而显秀巧,南瓜造型活灵活现,浑然天成。一边刻“骨清肉腻和且正,摘苏句。鸣远”并钤“陈鸣远”篆书印章。书法铭文雅健,有晋唐人风格,印鉴与天津艺术博物馆所藏《陈鸣远制天鸡壶》相同。

 

NO.3传香壶

 

传香壶

陈鸣远 制

成交价:RMB 34,500,000

2016上海保利华谊首届艺术品拍卖会

 

此为制壶大家陈鸣远所作,其所作方壶都继承晚明紫砂壶式,而这把传香壶可谓是圆非圆又方非方,是其真正创发出个人风格之杰作,为方圆之新式。

 

壶身以内侧出筋形式,遗形取神,脱略浑厚敦古而臻于秀骨雅健,壶流则笔断意连之弧以遗圆意,与方把形成圆方对照。

 

寓圆为方又能化圆为方,是为陈鸣远创作于艺术高峰之盛年,融古铸今而创新的方壶。

 

NO.2唐云石瓢

 

唐云石瓢

顾景舟制 吴湖帆书画

成交价:RMB 42,560,000

江苏和信 2015秋季拍卖会

钤印:顾景舟(底款);景舟(盖款)

款识: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药城兄属。吴倩并题

 

壶身一面刻诗文“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药城兄属。吴倩并题”;另一面刻竹叶,书款“湖帆”。

 

此壶器型敦厚古朴、气韵 深沉;书法若游云惊龙,银钩铁 画、笔底春风;竹枝图灵动传情、 刻工利落稳健。诗画相衬、美不 胜收,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疎枝密叶之间。 竹为花中君子,欺霜傲雪,文士风骨。此壶工艺精湛、色泽 古雅,颇显文人雅趣,一如景舟 先生本人,襟怀若谷、卓尔不群。百世垂范不足道, 一蓑烟雨任平生。

 

NO.1 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

 

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

顾景舟 制 1959年

成交价 RMB 92,000,000

北京东正201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1955年,应人民大会堂的定制需求,顾景舟制此套松鼠葡萄茶具,做为对新中国的献礼。作品壶身形制巨大,壶身容积达1400cc,一壶、一糖缸、四杯、四托,共计十头,杯碟成套,更有造型得西制之意的糖缸成为又一大亮点。壶、缸、杯无论造型、装饰风格统一,营造出一个惬意、天然为伴的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品茗之时,欣赏其静中有动,别有一番情趣。

 

此为顾老为数不多的花货之一,亦是精品中的精品。杯碟成套,造型饱满浑厚,工手精湛老练,壶盖、壶把及流的枝干制作得也是颇得气势,松鼠葡萄纹饰细腻入微,生意盎然,布局章法得当,营造出一个惬意、天然为伴的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之感。

 

十头成套更是难得珍稀,堪称顾景舟制壶中的翘楚。

 

 

很多人就会很疑惑:“一样的紫砂壶,为什么有的就能卖出天价呢?”其实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泥料、做工等。

 

单凭价格因素来评判一个壶的好坏,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对于紫砂壶而言。它的价格就是由它的价值来决定的,比如泥料、做工、造型,容量大小,艺人荣誉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它的价值所在。

 

紫砂新手初次买壶,以实用为主,不用特意买几十年的泥料或者是大师作品,这些你现在可能还无法分辨,只要是原矿泥料的即可,因为你是拿来泡茶的。同时,暂且也不要考虑职称、家传等艺人背景因素,这是以后考虑的事情。

 

 

可以考虑下自己非常喜欢的器形,好比西施,石瓢等经典器形,尽量以传统壶型为主,这对你了解紫砂有所帮助。

 

 

所以挑选紫砂壶不应以价格为出发点,而应以它的价值为基准,在你心中有价值的紫砂壶,自然也有了它的价格。

 

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一方桌,一把壶,或三五知己,或独自一人,闲时品茗,清心无忧,别有一番意境,或许这才是一把紫砂壶的价值。

台湾与宜兴鲜为人知的紫砂壶风云变幻

二十世纪初期,在商品经济体系的运作下,宜兴紫砂壶产业,蓬勃兴旺,1932年紫砂产量和产值俱增。

 

并供应日本、东南亚等国订货,为近百年宜兴紫砂生产特盛的一年。后因连年战乱,产业萧条,宜兴陶业为之沉寂一时。

 

90年代紫砂一厂

 

直至1954年后,政府将当时流散在外的紫砂艺人组织为「紫砂生产工场」。 1958年4月,在原来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宜兴紫砂工艺厂」。

 

此后,在厂方合作及多位老艺人保护传统、培育人才的努力下,使紫砂这一传统工艺后继有人。

 

老艺人保护传统、培育人才

 

『台湾与宜兴之间的茶壶缘』

 

台湾是一个移民为主体的社会,在清代时期,伴随福建的茶叶移植,大量闽粤移民进入台湾,也将当地所盛行的「工夫茶」,以及独特的「工夫茶四宝」茶具带入。

 

台湾史学家连横(1878-1936)的《雅堂文集?茗谈》:「台人品茶,与漳、泉、潮相同……。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其《剑花室诗集》也说:「若深小盏孟臣壶,更有哥盘仔细铺。破得工夫来瀹茗,一杯风味胜醍醐。」

 

工夫茶四宝

 

因此,早期移民带入台湾,以小壶、小杯为主要代表的「工夫茶俗」,特别适合搭配台湾中部地区所产的乌龙茶。

 

以宜兴紫砂壶冲泡,色、香、味俱佳,更能突显各区茶叶独特的气韵(山头气)与品种香,迄今小壶饮茶之俗早已融入台湾百姓日常生活中。

 

罗桂祥先生

 

『香港的媒介地位』

 

近代宜兴紫砂壶能输入台湾,香港占了重要的媒介地位。1970年代后期,经过长时间动荡的大陆社会渐趋稳定,宜兴陶业生产慢慢回归常态。

 

1981年10月香港罗桂祥先生为推动紫砂陶艺,在「第六届亚洲艺术节」举行宜兴陶器展览,紫砂壶艺的多样性、材质的优异性,引起国际瞩目,尤其吸引台湾茶艺界、收藏界人士关注,认为紫砂壶是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1990年代台湾贩卖紫砂壶的茶行

 

由于两岸政治因素的限制,宜兴紫砂厂的海外市场便委由香港四大公司(锦锋、英泰、双鱼、海洋)经销,此一阶段,台湾业者需由港商才能辗转购买紫砂壶回台转销,因此当时紫砂壶俗称「港壶」或「港罐」。

 

又因当时台湾政府的法令尚未开放进口紫砂壶,所以大量的紫砂壶其实是经非正式管道,走私进入台湾市场。有段时间甚至因为海关查察严格,若干紫砂壶底部的「中国宜兴」印款需在境外予以磨除才能入境。

 

1990年代台湾的紫砂壶展览

 

『台湾是宜兴紫砂的第二故乡』

 

究竟什么因素宜兴紫砂壶在台湾广受欢迎?

 

首先,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台湾盛产乌龙茶,「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壶便是首选,台湾人便开始风行用宜兴产制的紫砂壶品饮乌龙茶。

 

「老人茶」品茗成为中产阶级的休闲、社交活动,在如此热络的饮茶风气下,自然对紫砂壶有大量的需求。

 

1990年代台湾的紫砂壶展览

 

其二,是香港的外缘因素辅助。1981年香港罗桂祥先生举行宜兴陶器展览,其后香港一连串的紫砂精品展览活动与出版品。吸引台湾的茶壶代理商们,积极地到香港寻觅良好的工艺品,带回台湾供应壶友收藏。

 

其三,是台湾解严、开放大陆探亲旅游,加上股票上万点,带来资金动能。

 

《紫玉金砂》

 

其四,是台湾出版事业对紫砂宣传的推波助澜,在杂志方面有《茶与艺术》(季野)、《壶中天地》(赖杰诚、万妙玲)、《茶与壶》、《紫玉金砂》(赵宽仁、黄健亮、黄怡嘉)、《天地方圆》(江庆书)等;

 

此外,1989年成立的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则是出版了台湾八成以上的紫砂书籍。经由这些杂志与书籍的发行,为宜兴紫砂壶的收藏与深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养分。

 

后面这两项不仅拓宽紫砂壶在台湾的收藏市场,让更多的紫砂精品来到台湾,收藏人口遽增,许多名家的作品受到广泛传播,促成了紫砂整体事业在台湾的高峰期。

 

1993年访台的顾老

 

加上近年来紫砂壶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出尽风头,大陆紫砂壶拍卖市场上,有大量的紫砂壶是从港台回流到大陆的,购买回流紫砂壶要小心,既然是谈回流壶,就必须了解一下当代宜兴紫砂壶出口台湾的一些情况。

 

大陆的紫砂经营者,近年瞄准台湾收藏家手里的名家名作,个别拍卖公司也到台湾去征集淘金,不过,台湾收藏家觉得自己来大陆炒作更具有竞争力,于是,大陆拍卖市场上送拍的几乎都是台湾回流紫砂壶。

 

可以说大陆拍卖市场上第一波紫砂热浪是宜兴人炒起来的,这第二波第三波都是有台湾人运作,直至把紫砂壶推上了千万等级的高峰。

 

1993年,顾景舟大师等11人,首度受邀访台,深受欢迎

 

宜兴每天有集装箱出运到台湾,台湾紫砂壶的贸易几乎是疯狂的,买紫砂壶不是按照品种数量和质量,而是按照每一箱多少钱来计算的。

 

那时出口到台湾去的紫砂壶良莠不齐,大量的日用商品紫砂壶,被一般的紫砂爱好者收藏,近几年从台湾回流到大陆的紫砂壶99%都是这种紫砂壶。

 

目前市场上炒作的所谓绿标、黑标、激光商标都仅仅是出口的一个标志,绝对不是紫砂壶等级的标准。

 

1993年台湾知远研究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宜兴陶瓷艺术作品展示会”

 

由于当时与台湾没有三通,台湾人直接来宜兴还有些困难,大多是以探亲的名义取道上海,精明的台湾壶商却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来宜兴购壶,或在上海静安宾馆等常年包房,后来干脆长驻在宜兴上海饭店,由宜兴壶贩子直接送来。

 

大规模的紫砂壶开始从偷偷带回台湾变为几个台湾人租用航班空运或走水路从厦门海上转运,在1986年以后,当时宜兴出厂价10元人民币的壶,到台湾可以卖120美元。

 

1995年的「当代紫砂精品展」,潘持平技术示范和交流

 

由此,来宜兴贩买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起初多是台湾的无业游民,后来开始有专业的古董商参与,贩壶的质量开始提高。

 

从1984年开始,台湾人开始注意收藏顾景舟、蒋蓉、吕尧臣、徐汉棠、汪寅仙这批人的高档紫砂壶了,由于他们的壶价格高,数量少,只能订制。

 

于是,他们即高调订制,当他们把壶拿到手后,就会请宜兴当地的高手实仿实做三到五把高仿品一起带回台湾。

 

1995年的「当代紫砂精品展」,何道洪、潘持平技术示范和交流

 

当然,这类高仿品必须达到次真迹一等,原料、工艺造型必须达到99%的相似度,甚至重量,印款几乎一致,行业外的人根本无法辨认,名人名作的赝品伪作在收藏者手里越来越多。

 

于是,台湾人教会了丁山紫砂工艺师代工的诀窍,从此,宜兴进入了600年紫砂历史上代工最为泛滥的时代,而且此项业务至今“繁荣昌盛”。

 

台湾市场紫砂壶从2005年进入到一个相对饱和的时期,市场价位开始往下掉,由于大陆经济的发展,台湾开始有人把收藏的紫砂壶委托在大陆开茶叶商铺的老板代销,也有人在香港的古玩行里寄卖。

 

1998年,李志平厂长、汪寅仙、何道洪、吴群祥、葛陶中、江建翔、陈国良、张庆臣等人访台

 

1999年《有壶同享‧有难同当—两岸紫砂茗壶赈灾义卖会》

 

很快,宜兴的商家嗅到了这个机会,于是,从2008年开始,宜兴人一批批到台湾收购紫砂壶回来,由于商家的鉴赏水平有限,开始的时候,买来了不少赝品伪作。

 

后来就发展到要去宜兴找到作者证明是真迹才付款,这样,又使得宜兴的高工大师多了一条唾手可得的生财之道,卖「证书」而不是卖艺术。

 

照现在紫砂壶的分类,台湾回流壶以日用紫砂壶为主,艺术收藏类的紫砂壶很少,由于2006年宜兴当地政府把紫砂矿封掉以后,人们为了寻找黄龙山紫砂原矿所做的壶,就把台湾市场上日用类紫砂壶一扫而空。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