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思南县茶厂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太古集团带着1.2亿元来了,外资能做好中国茶吗?


传统而复杂的茶产业,引来了外资的加码。

10月17日,太古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詹姆斯芬利(JamesFinlay)投资1.2亿元的精制茶加工厂正式开业投产,该茶厂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距离贵阳机场五个多小时车程,芬利选择这里,是因为贵州茶发展的广阔前景。


芬利的到来改变了当地茶农的生产经营方式。10月18日,在一个呈现山谷形状的两万亩茶园里,农户在农药和肥料的使用上形成了规范的习惯,贫困户通过给芬利茶叶供货收入得到提高,原本茶园只是在3月-5月采一次春茶,通过芬利的项目对茶园改造,这部分茶园在5-10月也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茶叶集采,延长了加工周期。


中国茶产业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健康生活要求提高而变得活跃起来。芬利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茶在2018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占全球产量的45%,中国有1/4的人口喝茶,人均消费茶叶1.2公斤。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产值不断上涨,出口量出口额不断增加,内销量与内销额也不断提高,茶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茶产业长期存在诸多挑战。一茶业人士对记者称,中国茶不仅面对外来竞争,茶叶产业技术水平与先进产茶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的茶叶加工行业仍然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等弊端。其次,中国茶泡茶工序过于繁琐,只有简单方便喝好茶,才能满足不同场景和人群的需要。再次,中国茶叶到现在仍然处在有品类无品牌时代。消费者可能都知道铁观音,龙井茶,佛手茶等品类,却不知道这些品类中有哪个比较知名的品牌。所以如何使品牌文化价值深入人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另外,中国茶叶价格往往受市场影响波动很大,市场乱像丛生,没有一个标准和规范,价格战影响到整个茶叶市场健康发展。


在这样的茶市场里,外资的芬利是否会水土不服?还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他们如何做?


外资带着1.2亿来了

芬利集团成立于1750年,是一家为全球饮料品牌提供茶、咖啡和植物提取物的国际供应商,现属于太古集团,总部位于英国伦敦。



太古集团标志


太古核心业务分属五个营业部门:地产、航空、饮料、海洋服务和贸易及实业。太古的母公司英国太古集团总部设于伦敦,除持有太古公司34%股权外,亦是一系列全资拥有业务的控股公司,这些业务包括深海船务、冷藏、道路运输及农业活动,主要营业地为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非、斯里兰卡、美国及英国。英国太古集团担当太古政策的统筹人,并根据不同的协议在集团内提供管理及咨询服务。


最早芬利是一家独立的英国上市公司,后来太古公司英国的母公司开始投资,2000年,太古把芬利买下来进行私有化,目前芬利的股东只有一个为英国太古集团。


芬利茶厂的经营方式是B2B模式,芬利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在品牌公司的后台,为品牌公司提供茶叶、茶粉、茶包等,芬利更多的是做供应链和价值链工作,把本属于农产品(5.520,-0.02,-0.36%)的茶以可追溯的方式提供给品牌方。


芬利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系。早在1817年,芬利就首次与中国进行直接交易,很早就开始从中国采购茶叶。2012年以来,芬利集团增加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贵州项目是芬利集团近几年在中国最大的直接投资。


本次开业的詹姆斯芬利思南县精制茶加工厂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双龙大道,总投资人民币1.2亿,于2018年开工建设,占地23,535平方米(35.3亩),初期设计产能2万吨,主要加工生产各种精制茶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40%。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茶叶种类最多的国家,高达几千种。芬利认为,中国茶业正在进行一场快速变革,芬利希望和中国一起参与并见证这场变革。


而贵州是中国最大的茶叶种植省份,在可以预见的几年内,贵州的茶叶产量将超过世界第三大产茶国肯尼亚,发展潜力巨大。不仅如此,经过5年的跟踪调研,芬利发现贵州政府部门在农药控制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茶叶协会会长任廷禄对记者称,茶产业是成为思南县促推的主要产业之一,其采取了很多方式,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还有龙头公司+村级集体组织,这些带动模式让土地农户以村为单位,通过农户流转费,前三年农民实现了保底分红,第四年土地流转费作为基础的分红,农户的收入又提升了10%。利润还会进行二次分红,当村集体组织发展茶叶产生利润后,可对参与茶农、管后和采摘的农户,根据工作量从这个利润上提一些比例进行奖励分红。芬利也是看中了思南县对茶业的管理规范选择了投资。


在国际上,芬利有多种经验。詹姆斯芬利有限公司集团总裁钦博凯介绍,阿根廷的红茶主要是出口到美国,美国人喝的红茶70%左右是在阿根廷种的。芬利在2014年收购了阿根廷最大的茶园CasaFuentes,阿根廷的茶叶运送到智利加工厂进行加工做成茶粉,茶粉可以用于软饮料、瓶装饮料,该茶粉主要出口美国,美国的一些做瓶装茶饮料的大品牌,大部分都是芬利的客户。


詹姆斯芬利思南县精制茶加工厂也同样主要用于出口。


思南白鹭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姜巍世代做茶,是芬利在思南县的主要合作方之一,他对记者称,在与芬利合作之前,他们公司只做名优茶。春茶做一季,采一芽一叶的茶销售,夏季茶不能销售,也需要花钱去管理和修剪,修剪下来的茶没办法处理,还得花钱把它扔掉。没和芬利合作之前,其实就处于一个很难受的状态,如果说下决心不管理,春茶就没有量;如果去管理,这个投入又收不回来。现在采摘后供芬利加工厂的精加工车间,最后变成合格的产品,出口到欧盟和美国。


复杂的茶产业

茶从微观来看是一个普通的饮料,但从宏观的角度看,茶跟文化交流有关。


1700年左右,中国茶就慢慢开始出口到国外,一直到现在变成全世界消费者习惯的一个产品。大概1840年之前全球的茶都是在中国种的,从1840年之后,几个公司就开始在印度、非洲、南美种茶,之后反而中国的出口茶变得不如后起的国家。全球40%的产量是在中国,出口只有一小部分,这是为什么呢?詹姆斯芬利(贵州)茶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PatrickWatene对记者称,一部分的原因是跟农产品的品质有关。


PatrickWatene对记者表示,为了让产品可追溯,芬利贵州茶厂用到一项智能科技,可以把农户跟消费者连接起来。他向记者演示,用手机扫码小茶包上的二维码,然后显示相关信息,包括这一批茶是哪个地方种植的、由谁去采摘、加工流程等,PatrickWatene称,这不单单是一个营销的工具,对农户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去管理茶园,对出口溯源也很有帮助。


在系统里,在茶园里的每一个农事活动,包括锄草、修棚、施肥,任何可能的农事活动全部都要进行记录,然后再归档。在茶园,农户会划分区块来监管不同区块的状态,最终形成一个可追溯的数据。这意味着,从农场、原料、进到工厂,最终又到了芬利的精制厂,都有数据可以追溯。


目前,由于发展初期,贵州工厂占芬利的体量并不大。钦博凯也对记者表示,前几年贵州的茶厂肯定不会迅速盈利,“没有那么容易的,未来会有一定的投资回报”。


来源:经济观察报,如有不妥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思南:聚力产教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

“由于原料的不匀整,有的茶叶嫩度老,有的比较细嫩,新叶在杀青的时候就不能够杀匀杀透。”

近日,在思南县茶叶公园茶企加工车间内,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师生正在进行手工制茶教学。杀青、揉捻、翻炒……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将鲜嫩的茶叶魔术般地变直变紧变细,车间里茶香四溢。


认真采茶。

“通过这次到实训基地进行实操学习,我们学到了采茶的标准、红茶和绿茶的加工工艺、认识了很多加工茶叶的机器,让我对这个专业也更加感兴趣了。”学生张羽婷说。

“课堂上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来到茶园通过实地观察学习,更直观地了解了茶树从芽头生长到成叶各个阶段的状态,对茶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徐谷花说。


老师讲授炒茶、揉茶技巧。

据了解,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开设于2022年,共设两个教学班,现有学生80人,主修茶叶加工、茶树栽培、茶叶市场营销与实店管理、茶艺学等理论课程。每年茶叶出产季节,学校便组织学生一起上茶山、进茶厂,开展茶叶采摘、制茶工艺等实训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通过教学实践,学生们得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深入体验茶叶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他们不仅学习了茶叶的生产流程,更在亲身体验中更加珍视每一片茶叶的来之不易,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的敬意与传承的决心。”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老师许霞介绍。


教师讲授采茶技巧。

办学跟着需求走,专业围着产业转。茶产业是思南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对接产业需求,职业教育发展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同频。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围绕地方产业,联合思南欣浩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思南净鑫茶旅有限公司等茶企,致力于培养茶叶种植、生产、包装技术人才。


老师讲授炒茶、揉茶技巧。

“为保证教学更有实用性,更能贴近地方产业,我们的实践教学课程教师队伍由校内的茶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行业茶专家组成。”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干正钰说。

中职学校的“根”在地方,特色在产业。近年来,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地方产业办学,突出“茶”特色,紧贴茶产业,以“茶”为引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当地茶产业发展培养留得下、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利用职教优势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教师讲授采茶技巧。

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干正钰介绍,围绕如何更好地将职业教育发展和区域产业布局深度融合,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与县域内5家茶企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为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毕业生提供就近就业机会,每年的毕业生还可以通过“3+3”贯通培养,进入高职高专,以多种形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永久牌”的乡村振兴人才。(图/文陈敏、孙磊)

来源:金台资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军人与茶】(最美退役军人)王明礼:带领战友开辟1000多亩荒地变茶园 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原标题:王明礼——“到最困难的地方发挥余热”(最美退役军人)

  冬日暖阳下,乌江河畔的贵州思南县万家山一片郁郁葱葱。很难想象,10年前这里还是一座荒山,当地村民生活非常贫困。

  带头开荒的人叫王明礼(见图,资料照片),在一场自卫反击战中,王明礼为救战友被炮火击中,失去了一条左腿,只能靠假肢支撑前行。

  1985年,王明礼脱下军装回到思南县总工会工作,在收发员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2000年,王明礼又主动请缨下乡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先后有8个村子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身影。

  因工作表现突出,王明礼连续多年被评为铜仁市“百佳驻村干部”。在荣誉面前,他总是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就应该永远听党指挥,到最困难的地方发挥余热。”

  驻村期间,王明礼发现一些农村的退伍老兵,生活过得十分不易。看着战友们和乡亲们饱受贫困之苦,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他们做些实事。

王明礼查看茶叶涨势情况

  2008年,王明礼看到思南大规模发展生态茶产业,就和几个退役战友商定,要在万家山开辟出一片新阵地,向贫穷发起冲锋。

  开弓没有回头箭,王明礼和6个退伍战友一起,带领愿意加入的村民,在海拔上千米的荒山上搭起了帐篷,没日没夜地开荒种茶。经过300多个日夜的艰辛劳作,1000多亩荒地终于变为规整的茶园。

  茶园建好后,一场罕见的雪凝灾害,让初生的茶苗大片枯萎,茶园受损面积接近四成。面对挫折,王明礼并没有气馁,继续带领大家补栽茶苗,万家山终于旧貌换新颜,成为茶叶的绿色海洋。

  第二年,王明礼和战友们成立了鼎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以“党支部+退伍军人+企业+基地+农民”的模式,创建思南县退伍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近年来,公司通过租赁土地、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规模地集中流转土地,将茶园面积拓展到4000多亩,成为全县面积最大的生态茶叶基地。周边6个贫困村的村民在茶园从事集中摘茶、除草施肥等工作,每天都有上百元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从800多元,快速提升至近万元。

王明礼(右七)慰问驻思部队(县人武部、县消防中队)

  目前,基地帮扶退伍军人创建了思南战友荒山绿化农机专业合作社、思南柄嘉种养农业专业合作社、马河贡茶茶厂等10个企业,成为农村退伍军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大舞台。如今,基地带动了鹦鹉溪、张家寨镇872户3288人致富,336户贫困户脱贫。

  “虽然离开了部队,但我们又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场’,带领乡亲们与贫困决战。”前不久,王明礼又带领战友在鹦鹉溪镇租赁1000多亩荒山,开建新的生态茶园。

  (编辑:晓林)

  来源:人民日报    北京茶世界

声明:《北京茶世界》自媒体公众平台,自2017年5月1日问世以来,立足北京,面向国内外,主要为茶界与消费者之间提供茶界信息与文化知识传播、品牌宣传推广、各种资源对接、发展与活动策划等多种业界和跨界以及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信息以及其他内容,只供大家借鉴参考。

本平台主要内容:传播茶文化、茶知识、茶健康,关注茶事活动、茶博会,宣传推广国内外茶、茶具、茶服、水以及产品营销、招聘等方面的信息广告,还有茶文学、茶图片......。内容量且丰富,切实为大家真心服务。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