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书乡茶韵

找到约122条结果 (用时 0.027 秒)

茶书网:《茶馨墨香》

编号:GDZPS1784
书名:《茶馨墨香》
版别:大连出版社
作者:刘祖香著
书号:ISBN 7–80612–745–3
定价:30.00
出版日期:200007
内容简介
本书简介:往事非烟、茶韵乡情、茶香四飘、附录。
刘祖香,1922年出生在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他生于茶乡,与茶树打了一辈子交道。
刘祖香读小学时,有一位身穿长衫的先生,名叫邢子陶,是个爱国知识分子,他利用教师的特殊身份,一面教书,一面走村串户,向学生及家长讲述9.18后前线抗日的消息,宣传抗日救国,后来他成为嵊县地下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
邢子陶在语文课上常问学生:“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并亲自写演讲稿,让学生在讲台上表演朗诵。邢子陶写道:日本鬼子侵占东北,后方人民要抗敌,号召四万万同胞,每人每天节约一个铜板,支援抗日战争,争取早日胜利。这一切,在刘祖香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爱国爱民的种子。
后来,邢子陶去上海,走上了革命之路。抗日战争爆发,邢先生再次来到水竹村,奉中共中央长江局之命,肩负中共浙江省临工委组织部长之重任,回浙江开展党的工作。他把刘祖香所读的镜清小学作为开展革命工作的基地,后来,他以宁绍特委组织部长兼嵊县县委书记的身份,直接领导宁、绍地区和嵊县党的工作。也是在那个时候,邢子陶把刘祖香推荐给当时在嵊县三界浙江茶叶改良场工作的吴觉农。一个晚上,吴觉农问即将毕业的刘祖香:“你以后要报考什么专业?
“报考茶叶专业。”
“为什么要选这个专业?”
“因为我的家乡是半山区,许多村民世世代代以茶叶为生,茶叶专业技术知识是一门科技,可以服务村民,报效祖国。”
1938年刘祖香如愿以偿进了吴觉农在嵊县三界创办的勤工俭学茶叶专修学校。读了两年,毕业后,经吴觉农的推荐,进了浙江省农业改进所创办的“松阳示范茶场”。1940年毕业于浙江省茶叶专业学校。
刘祖香注定与茶有缘。他说:“谁叫我的名字中有一个香字呢!我的人生使命就是让茶香飘万里”。毕业后,刘祖香被分配至上虞工作。经过努力,他在上虞章镇创办了上虞茶场,坐落于上虞南会稽山北麓。远远望去,逶迤5公里的茶场好像波浪起伏的翠带,装饰着一条条山路。
上虞是平水珠茶传统出口产品的中心地带,古称茶叶金三角。抗日战争一爆发,华茶产销就一落千丈,茶叶无人要,茶农生活陷入了困境。新中国成立不久,上虞县委县府专人赴茶区调查研究,刘祖香担任茶叶技术指导所所长,深感肩上的担子不轻。“摘茶叶,一定要有好的示范基地。”刘祖香踏遍上虞的山山水水,终于觅得一块1300亩的多年荒山,称为十里长山。
办茶场的计划得到了时任上虞县委书记李福湘的支持。
1957年11月,刘祖香以茶叶指导组组长的身份,自带铺盖带领大家上山开荒,千年荒山被拓荒者的双手惊醒。1958年2月终于迎来了第一片绿洲——30亩新型条播密植茶园长势喜人。
刘祖香一上山,就顾不上回家。他的妻子赵合轩任嵊县太平乡校校长,来到茶场探望丈夫,住在庵堂里,用稻草作眠床。
刘祖香在茶山住了25年,他一边开荒种茶,一边教书育人。那个庵堂既是教室又是宿舍,那正在听课的100多人都是农家子弟,刘祖香创办了茶叶技术学校,自己任教师,自编教材。
为了不让刘祖香分心,赵合轩先后六次大产,都是自己一个人悄悄地去医院,并由婆婆悄悄地接回水竹村的家。1961年,赵合轩因甲状腺开刀住院整整5个月,刘祖香很想去医院尽尽丈夫的责任,可当时正值茶园采摘季节,实在走不开。等妻子出院回家,刘老却带着6篇论文去探望妻子。
文革期间,刘祖香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白天上山侍茶丛,夜晚伴灯光不眠,一年中竟写了近10万字的“检查材料”——茶叶论文。吴觉农先生闻之赞道:“勤劳作,喜科研,祖香爱茶如痴,敬妻不失丈夫之责。”
当1300亩绿茶——一垄垄迎霜、龙井43、福鼎白毫迎着春日的阳光呈现在眼前时,刘老双目湿润,泪水顺着那张脸而下,感动十分。
1992年12月,70岁的刘老赴京参加全国“老有所为”的先进创新奖表彰大会,受到胡锦涛等领导的亲切接见。
刘老出了名,时有世界各地发来邀请函,但他都因故没有成行。
美国又有一份邀请函发来,年龄大了,不能再拖,他决意去了。能为祖国茶文化的发扬光大做一点点工作,他很乐意。他被录进了《中国专家大辞典》和《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同时,他提出绍兴的茶叶生产应该主攻两个方向——创名牌生产高档茶,拓市场生产乌龙茶。
1981年,刘老为援外贝宁茶叶考察组组长,去北京集中学习外交政策和外事纪律。休息天,刘老专程去吴老的家拜访。吃中饭间,吴老对刘祖香说:“我赠你一句夏衍赠我的诗:“知足知不足,有为有无为”。你千万不要忘记,你是一个学茶叶专业又长期从事茶叶科研的干部。虽因工作需要,当选为上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但希望你仍不要脱离茶叶科研工作,唯有这样,对人民的事业才更为有利一些。”以后,吴觉农每次回家乡上虞,刘祖香总陪他去几个茶区走走,从中了解茶情、乡情,并制定茶研主攻方向。师生友谊,深植于上虞的座座茶山、条条茶垄……
1994年,刘老应邀去上海参加国际茶叶文化节,和与会的国际友人在阳澄湖春来馆细品他随身带去的凤鸣茶。兴之所致,他即兴赋诗一首:“欣遇五湖集沪宾,品香同道结情真;名茶足使诗人醉,云海无涯若比邻。茶兴氤氲情谊深,磋叙三更不畏辛……万里佳宾同品茗,馨香阵阵八方情。好茶能醉九州客,敬愿诸君细品评。”在场的同道无不拍手称好:“茶好,诗好!”日本茶道代表团团长丹山明月欣然附和,即席挥笔:“茶香把客留,不再挥挥手。”
1998年,第五届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杭州举行,刘祖香在会上作题为《吴觉农先生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的书面发言,向来自全世界十多个国家的茶专家讲述中国茶园如画,景色诱人,茶园耕作机械化、制作工艺电气化、茶叶单产为世界之冠。
“老当益壮,茶人楷模。”刘祖香的茶情茶谊大多已写进了那本20多万字的《茶馨墨香》中,还有的留在刘老脑海里。
中央和省委分别授予刘老“余热生辉”和“老有所为”的光荣称号,祖香先生当之而无愧。

金凤柳叶眉红茶

金凤位于雪峰山脉中段的新化县西陲,红军长征时红二方面军曾在此驻扎,为娄底、怀化、益阳三市交界地,与溆浦、安化两县毗邻。这重重大山中,人烟稀少,出入都得翻山越岭。

金凤的土地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辖金凤、大湾、大通、光辉、魏家、坳坪、阳雀、岩山湾、架桥、马路、笋芽、竹林、凤凰、尧湾、命田、铁炉、滑板、雪溪、九龙山、大坪、坪油等二十一个自然村,茶叶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金凤的山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新化女人似茶,新化红茶如江南女子般含蓄、柔情,既有新化雪峰山脉的淳厚,又有高山流水的清新,还有一丝梅山蛮劲的绕缠。著名新化籍女作家谢冰莹在她的《小桥流水人家》曰:“沿着溪岸向东行,还有一座长石桥,那是通到茶山去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新化山歌《敬茶歌》云:“高山岭上有好水,云雾山中有好茶,好井水,泡浓茶,既打口干又好呷,看完风景呜哇呜耶,我送包茶叶呜哇给你带回家。”

金凤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茶树生长和采茶的记载。五代马殷时期,金凤的茶已通商旅,这些民茶由官运往唐、襄、郢、复州、河南等地销售,列为马殷换取军马和军费的资源。宋神宗熙宁五年,章悙开发梅山,新化置县,实际是掠夺茶叶作为军需物资,在资江中游设立博艺场吸纳茶叶,供蛮人生活的盐巴、大米等。金凤已有贡茶的雏形和一定的茶叶产量,全部集中到邵州,与新化其他地方的茶叶一起完成宋代朝廷规定缴纳的茶品。南宋及元代二百余年间,国家征收茶农的茶租,茶商的茶税奇重,茶叶生产、贸易衰落,金凤的茶叶产量却没有减少。

明代,全国茶树的种植、生产,茶叶的贸易逐渐恢复。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规定新化县进贡茶十八斤芽茶,并代替资江上游的邵阳县、武冈州准备贡茶。金凤也是新化进贡十八斤芽茶和代办邵阳县二十斤、武冈州二十四斤芽茶的产地之一。洪武末年,新化金凤岩山湾村已经有用干发酵做老红茶的记载,产量虽然不多,会做的茶农已经有一定的人群基础。明代嘉靖年间编修的《新化县志》记载,永乐年间,新化知县肖岐、蒋英教导新化人民种茶、开辟茶园,新化进入茶树人工栽培时代,金凤开始栽培茶树、开辟茶园,进行大面积人工种植,茶叶产量大增。当时,新化县、邵阳县、武冈州年产茶叶一万担,新化县是其主力。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朝廷在新化苏溪巡检司建立茶税官厅一所,额定岁收茶税银三千两,按《明史茶法》隆庆年间规定实际每年纳税茶叶达九千担,年产茶量当在一万担以上。新化的商茶顺资水下运至苏溪关纳税,再运往北方各省销售;明末农民起义峰起,急需补充马匹,将苏溪关纳税的商茶调往甘肃补官茶不足。茶叶课税苛刻,新化嘉靖时期进士邹廷望有《茶税论》一篇,他认为茶税过重,茶价低导致商困民不利,得到了当时的官吏重视。

清代道光八年,新化县苏溪关纳税商茶一万余担,全部运往西北销售。咸丰四年(1854),广东商人来新化传播湿发酵采制红茶的技法,并经陆路、水陆的茶马古道运往广州、上海,销到欧美国家。咸丰六年,厘金分局在新化设分二卡,抽收红茶厘金。商贩将毛茶原料运至安化加工成箱,以“安化茶”名义运往销售口岸。光绪年间,新化年产红茶4600担,约四十六万斤。咸丰十一年,汉口开放为对外商埠,英、俄等国商人在汉口设立洋行收购红茶,新化红茶多集中于汉口外销,一部分运往广州、上海、恰克图等地出口。湘乡县沙塘乡朱紫桂在永丰及湖南各地设立封君茶庄收茶、加工、装箱红茶,安化县有封君茶庄分号,新化县有封君茶庄的收购点,运至汉口卖给外商。《清稗类钞》中《朱紫桂业茶致富》载:“湘乡朱紫桂,初赤贫,读书村塾,三月而辍,以樵采营生。成童,执爨于米肆,甚勤。巨商刘某委之司店事,尤干练。越数年,以所得薪资红利自设一肆,积千余金,遂业红茶,岁盈万金。时同治丁卯也。紫桂既小康,即以少失学为憾,而补读。既而逐岁贸茶,集资近百万,湘皋、汉浒,几无不知有朱紫桂名矣。”按1871年《英国领事商务报告》等称:“湖南湖北两省茶叶的种植扩张很快,较十年前几乎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以后还在继续扩大,面积迅速增加。光绪初年,湖南红茶出口达到惊人的高峰,每年九十万箱以上(271670吨),其中安化三十五至四十万箱,新化、武岗红茶包括在安化茶内。《新化之茶》载,新化最盛时期产红茶三万担,王彦调查的只是新化的主要产茶区,还有土桥、两下江、洋溪、筱溪、小南山、张家冲土居、毛易铺、谢泽山等次要产茶区四的千余担茶叶未计入其内。

1915年,新化宝大隆红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奖。民国十九年(1930),新化商人曾硕甫组织茶商在杨木州兴建有宝泰隆、丰记、宝聚祥、富华、裕庆、光华、富润、宝记等八家茶商号的联营茶厂,精制红茶16300担。其中光华即刘光华,为刘家吉蕴公的第二十六代子孙,即柳叶眉茶业董事长刘国仲的前辈,带领金凤人做红茶。国民政府在西城埠成立茶公所,征收茶税、管理茶事。民国十七年至三十二年,新化县茶园面积有三至七万亩,年产10000—35000担。民国二十二年,新化制红茶23286箱。民国二十三年,新化制红茶12143箱。民国二十八年至三十年,新化县二十余乡中有十七个乡种茶和产茶,主要产茶乡是中和、永安、遵义、镇梅,年产约12000担;其次是平山、罗江、鹅塘、古塘等乡,年产量约9000担;第三是礼智、太和、四教、镇资乡等,年产量约6000担;第四是安集、大陂、蜈赤、吉黄等乡,年产约3000担,以上共计30000担。金凤属于镇西乡,当时的产量稍差。从品质上看,杨木州、龙珠山、炉观、洋溪、沙江、土桥(潘桥)等地品质较佳。民国三十七年,新化产茶一万担,发放贷款二十万元。

1950年,中国茶叶公司在新化建立中国红茶厂,将精制红茶出口,后改为湖南省新化茶厂。1951年,发放贷款和稻谷扶助茶农恢复生产,茶叶生产量增加到21000余担,收购量达到17613担。1953年,在县财经办领导下由农建科、县粮局、县供销社、新化茶厂成立新化县统购办公室领导茶叶等特产的发展与统购统销。1955年,在县农村工作部的领导下成立茶叶办公室,领导茶叶生产发展。1957年,新化县试制红碎茶成功。1979年,在新化设立湖南省炉观茶叶研究所,主要从事功夫红茶、红碎茶生产研究,其红茶生产工艺获外贸部三等奖。1980年代,新化茶园面积十万亩,村村有茶场、家家做茶叶,年产功夫红茶、红碎茶3000多吨,其红茶产品先后被湖南省外贸局、国家外贸部、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享誉全国。新化县红茶产品出口到英国、新西兰、美国、埃及、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占全县34.6%。1989年,新化县精制红茶2737吨,产值1539万元。金凤的红茶产量非常多,并有金凤红碎茶厂,各个村落所在区域都有茶园分布,生产和销售茶叶成为了金凤人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曾尧湾村现金凤村的戴哲琼老人曾带领三个村民小组做茶,年产二十多担;曾岩山湾村现竹林村的李为善老人一户年产三十担红茶,全村年产三十担的茶农达三十余户。金凤历年是县内的产茶、制茶重镇。

新化茶叶品种甚丰,主要是中小叶型群体种,占全县茶园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野生型野生茶多为小乔木,树姿高挺,荒野几十年的茶树高达三米以上。新化从明代开始茶叶的栽培,大叶型有笋芽岩茶、槎溪大叶、关王大叶、先进大叶;中叶型有荆竹群体、先进群体、留山岭群体、奉家群体等;小叶型主要有安化群体和地方品种。新化境内现存的野生种茶种主要分布在大熊山、金凤、猫面山等地,其中大叶种有大熊山大叶、猫面山大叶、竹林大叶,中叶种有大熊山中叶。金凤属于竹林大叶,相当于栽培茶的中小叶种,茶芽经过太阳日晒后,多为紫色芽茎和叶片,即我们俗说的紫鹃。栽培型野生茶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半开展,树高一点五至三米,因为有人工管理,茶叶产生变异较少,在同一茶区中,约有二三种变异茶种。嫩叶多银毫,叶缘细锐齿,半展未开支三级芽三至五厘米,成叶长可达六至十五厘米,叶身较乔木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主副叶脉明显。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品质相当,香气较扬,口感较野生型茶略薄而刚烈。坊间所认为的栽培型野生茶,多为民国初年以后或是建国后种植而野化的茶园茶,即常说的野化茶。

金凤群山环绕,山岚起伏,崇山峻岭,谷幽林深,溪河广布,常见潺潺流水的溪涧和山山油绿的竹林。多层叠加造就独特的山地气候,常年草葱树郁,四季鸟语花香。承蒙天地的恩宠与厚爱,翠蓝的树叶更加苍劲挺拔,生机无限的千年古松与星罗棋布、盎然勃发的竹林交相辉映。异质性强、兼容多元、丰富多彩的峰峦有棱,蔓披绿纱,随风飘舞,如幻如梦;水似有灵,婉转萦回,清波碧浪,柔情依依。村庄错落有致地点缀在翠绿之中,群山拥翠,浪影松涛,山美水美,更让人目不暇接而流连忘返。

时值初春,阴晴雨雾,樱花芳华,樱枝动艳,藻灼辉芳,缃叶花蕾,红花已发。漫山樱花,绚如云霞,极尽热烈,尧湾山景,四面丽景,美景惊艳,争斗不休,红白交映,悬于枝头,微风摇曳,布满浪漫,花瓣扬起,亭亭玉立,自在悠闲,不争不抢,身姿绰约。一樱凋零,铺满路径,赏心悦目,宛如仙境。樱花树下,春光十里,遇此实境,一见倾心,念念难忘。

携带惬意的心情走在茶丛中,看正在积聚力量的茶芽与花海相得益彰,那阵阵春风拂过,飞花如雪,白樱胜霜,粉樱如霞,纷纷扬扬地落到身上。满眼茶芽初绽放,开始动人,虽有寒冻,结局可爱,心驰神往,亦能感受到茶汤在口腔里舞动的美好青春,追溯着茶芽的行迹。

采茶人的到来,打破了山的寂寥。她行至山巅,山灵来迎,云山雾海,仙人之境。茶树错落散生于次生林中,采茶人要寻觅、挑选、采摘、投篓。林下茶芽正壮,茶人欢喜采摘。边走边采,竹篓渐沉,满篓的绿意绽开了唇角的浅笑。

金凤保存了很多老茶树和茶文化,他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养生的良药、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彰显着人民享受自然的智慧与才能。金凤作家山珍的《梅山茶韵》云:“正月采茶是新年,背起粪肥进茶园。雪花卷得北风起,吹落眼泪滴腮边。二月采茶茶发芽,早进茶园摘细茶。只望今年茶价好,盐不欠账米不赊。在春风的引诱下,茶树们将温情嫩绿成一剑剑细芽,羞答答地躲在每一片老叶的脚边,尽情吸吮着阳光和雨露。三月采茶是清明,摘罢茶来绣手巾。右边绣起采茶女,左边绣起作田人。阳光开始为茶树补钙,硬挺挺的茶芽在茶树上靓丽着自己的青春和风采。妹妹在茶园里穿来穿去,闪电般的身子把过往的清风撞得踉踉跄跄,又将鸟雀的歌声搅得七零八碎。”新化山歌《采茶歌》:“正月采茶是新年,剥出茶种点茶园,点完茶畲十二亩,梳妆打扮去拜年,二月采茶茶发芽,织个背篓采春茶,左手织对阳雀叫,右手织双蝶采花。三月采茶是清明,姐妹双双绣围裙。两边绣起茶花朵,中间绣起采茶人。四月采茶正当最,又采茶来又插秧,采得茶来秧又老,插得田来茶又贵。五月采茶是端阳,茶蔸脚下恶蛇盘。纸剪大钱祭土地,吩咐恶蛇斟地方。六月采茶热难当,杨梅树下好乘凉,芭蕉叶子当蒲扇,口吃杨梅甜又酸。”

民国三十八年,刘助培之子道实出生在新化镇西乡的尧湾,即现在的金凤乡金凤村尧湾公园,也是柳叶眉系列红茶的茶园中心基地。那年湖南解放,父母又给他取名国仲,意思是国家重生,即有新中国的意思。那年,戴家生了一个女儿,取名玉玲,后改为玉林。

刘家自刘国仲的祖父刘华球于清代咸丰八年就出生在尧湾。刘姓始祖源明公为尧帝第九子,经过历史的洗礼,扩展到全国各地。刘华球的祖先一百三十祖吉蕴公随父文斌公于宋神宗元丰八年由江西迁徙到新化坪底,称为坪底刘氏。后来有一支迁徙到金凤山,把自己的住地称为尧湾,意思是尧九子刘氏子孙生活的一块地方。发展到刘华球时,已经是坪底刘氏第三十代。

尧湾自刘华球记事起就是茶园,刘家茶园分为四片,大约六十余亩;周边还有魏定元家有二十亩茶园。自从粤商在湘乡、安化、新化传授湿发酵红茶即英式红茶的制作方法,刘家就从事红茶的制作。到光绪二十五年左右,汉口成为通商口岸,收购红茶的商人就来到汉口。新化人用毛板船从水上运输茶叶,在毛板船底层放木材和竹子,在最上层放茶叶。开始主要用蔑箩和布叉袋盛装,遇到下雨和毛板船下滩破碎落水,茶叶就会打湿浸水。长期随父亲跟船去汉口的刘助培发现这个问题,他一直在想办法,最后是就地取材,用农村杀猪后遗弃的猪尿泡为材料,去油、吹开、干燥等工序,等茶叶制好干燥后用土纸包裹起来,再套上吹开的猪尿泡,扎住猪尿泡的口子就不会淋湿和泡水了。就这一小小的防务措施在汉口的收茶界激起巨大波澜,只要是华球公的红茶,就会有固定的几家商号抢着收购。金凤当地的茶农也纷纷把自己的茶叶整理央求华球公运到汉口去出售。华球公用砸火机的方式标注木材以及各家的茶叶袋,方便出售和结算。

刘国仲五六岁的时候,已经非常勤快了,可以帮着爸爸妈妈做些家务。有年谷雨时节,父母忙于上山采茶,刘国仲与同伴们玩耍,在山上采了一些蘑菇,带回家清洗干净就做成菜,等父母回来吃。父母非常高兴,当看到端上来的是毒蘑菇,父亲非常生气,认真的教育他区分可食用蘑菇和毒蘑菇,并告诉他“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故事,告诉他茶可以解百毒、可以救命,刘国仲听得非常认真,开始对茶事极有兴趣。

六岁,刘国仲读私塾,先生叫刘神组,高度近视。最先教他们习蒙学《三字经》和《买卖交易》,半年后开笔,刘国仲写了第一篇作文,只有三十二个字,其中就有“茶,采茶,采好茶。”先生读了非常高兴,特意批了红圈,把他的作文给其父刘助培看,刘助培半开玩笑的说:“我还担心他以后只能去杀猪做个屠户,这样对茶感兴趣,以后可能是做茶的农民。”一年半私塾后,刘国仲就进入洋学堂,读完初中,进入生产队。他父亲去世,刘国仲还只有七十七斤半,挖土劳动手无缚鸡之力,他会写些材料,算数也快,生产队就安排他记工分,采茶时节做茶。生产队给刘国仲计一百个工,白天还可以继续去学校读书学习。刘国仲就继续读高中,与他玩得特别好的刘新邀是金凤茶站站长刘化行的侄孙子,刘化行非常喜欢刘国仲的文化好,也喜欢他来家里玩。刘化行把收购来的金凤茶分为三等,一等最高价,二等三等价格依次降低。刘国仲那年十七岁,常得到刘化行特许,允许他上楼参观茶仓,他常与这位刘爷爷交流茶叶栽培、种植、采摘、制作的技术,刘化行见刘国仲好学,就把他收购茶叶的诀窍和茶叶等级划分的标准告诉他,还让他参与茶叶收购的实践工作,并且邀请他帮忙精选茶叶。刘国仲他们尧湾生产队的队长见他与刘化行的关系很特别,邀请他到生产队指导茶叶筛选,并在刘化行收购时卖个好价钱。

戴玉林的母亲一年采三次茶做三次茶,清明一次,谷雨一次,谷雨后一次,年年如此。清明茶全部卖掉,收茶人不需泡汤必出高价;谷雨茶照卖,留一点点敬地王菩萨;她只喝谷雨后茶,而且只喝陈茶。这第三次的谷雨后茶茶形粗梗大叶,做出来的看相不好。这株茶清明时期采制为头道茶,谷雨时期采制的为二道茶,谷雨后采制的为三道茶。金凤农人有俗语云:一道苦,二道涩,三道四道实有味。谷雨后茶常放置在第三层的阁楼的粮仓里,保存两年或者三年,喝前用温水冲洗陈仓味,再焙至干。把有提梁的粗陶茶壶洗干净,不留滑腻、茶渣,冲烫后投入焙好的茶叶,烧水的大铁锅常年不能沾油腥,水烧至二沸倒入陶壶。一壶可以管自家人兼过往路人一天的量,杯具就是一只大瓷碗,也叫大碗茶,夏天喝清凉甜润解渴,冬天喝不冷不热,体感自然,咕咚两碗不胀肚,喝完暖暖生津,腋下清风。

刘国仲妻弟即戴玉林的亲弟弟戴前宽曾是金凤红碎茶厂厂长,任期是1987—1989年。戴前宽对茶特别珍爱,制茶时节,常通宵在加工厂,为了防偷盗,长居工厂,几乎不归家。在制茶技术上独树一帜,在他主导下生产的红碎茶颗粒匀齐,色泽油量乌黑,滋浓味强,汤色红艳,为高档二号红碎茶。湖南省内,现居长沙的很多老茶人犹记当时金凤红茶的优良品质,做出口茶拼配时,金凤红茶是上等拼配料。这之前的金凤红碎茶厂厂长戴光荣,任期是1984—1986年,也是金凤卓越的制茶人。改革开放以来,金凤生产的茶叶由于品牌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没有与时俱进。金凤红碎茶厂在20世纪90年代末破产,金凤的茶叶产业陷入了低谷。

刘家和戴家在此后的每年,还在清明、谷雨时做茶,他们从采摘到制茶都是精益求精,做自己的手工茶。受条件限制,产量不多,一般为自饮和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更多的是为每年来看望刘国仲和戴玉林老师的学生备礼,学生对他们做的茶情有独钟,有些同学不能亲自去刘家,特别叮嘱同学去刘家带茶叶。很多学生建言:这么好的茶,应该流传更广,让更多有缘人来分享。刘国仲就顺道而为,想自己的茶产量不多,没有经营压力,对自己的茶品质量有信心,尝试着开展运营。想通过平时的交往结识有缘人帮衬其传播、营销。

2012年,从小善于品茶和制茶的刘国仲看到家乡的茶叶产业落后于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心急起直追,实现后发赶超。他发动亲朋好友筹资近1000万元,组建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在尧湾村海拔1000米的地段复垦和撂荒三十多年的茶园基地,完成水、电、路、办公场所等基础建设和茶园垦复,向百岁老人戴哲琼老先生和茶叶专业户李为善老人学习制茶方法和技巧,秉承他们独特的制茶工艺,研制开发出“柳叶眉”高山野红系列产品,完成了工商登记和产品“柳叶眉”商标注册,并向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想重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红茶伟业,振兴新化乡镇茶企,带动金凤广大农户脱贫致富。

2014年,刘国仲把尧湾这片老茶园确定为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地,定名为柳叶眉中心基地,另名为尧湾公园。主要生产柳叶眉系列红茶。并兼顾采摘七星伴月山、笔架山、九龙山、凤凰界、瓜禄山等地的撂荒茶。这些茶园的海拔均超过一千米,冰冻期超过一百天,茶树病虫害少,芽叶嫩厚。2014年三月,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和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对口成立了柳叶眉高山野生态红茶技术交流中心,为保障柳叶眉“原生态、最自然”的品质,制定了茶叶种植加工技术标准,适时监测中心基地光温水肥的变化,对茶园施行原始看护,科学检测。实验分析,柳叶眉红茶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等内含物显著高于市场红茶类;农残为零,达到欧盟卫生标准。五月,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获得经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成立了金凤乡有机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金凤乡四十二个茶叶种植大户为社员。

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注重茶树的种植和栽培,2014年对尧湾这片老茶园进行去杂木后台刈处理,让其焕发新的生命力。茶园四周全是山,常年云雾缭绕,山高林密中,茶叶加快了蒸腾,形成芳香油。光照射时间短,空气湿度大,茶树生长缓慢,茶叶长得叶肉厚实又很柔软,增加果胶质的含量。高山烂石堆中的土壤土层深厚通气性好,酸碱度适宜,树林落叶为茶树提供优良天然肥料,增加茶叶的天然养分。茶园错落在竹林之中、花树之间、溪涧之傍,茶树物竞天择,绝无人工呵护。竹影婆娑、樱花争相竞放,山、水、茶、花、竹和人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遇上晴天,站在茶园高处,听山泉淙淙,观云浪涛涛,闻茶香阵阵,看仙雾袅袅,在这莺啼茶涛的翠绿环境中远离喧嚣,心情静好,人生的美好莫过于此。

柳叶眉的制作工艺师傅为世代祖传,广初公第十七代,光华公第二十六代,刘国仲第三十二代。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下,坚持独特技艺创新,秉承传统又讲究茶道自然。柳叶眉红茶的鲜叶全部实行手工采摘,集中在每年四月一日至六月一日期间采制,不同海拔高度和树篼生长分布严格分门别类。湖南《金鹰报》有公书的《慕上柳叶眉》云,老尖(刘国仲绰号)对采茶确是很讲究,下雨天不采茶,多云间睛也不采茶,往往在清晨冒着露水时开始采摘,这时茶叶好象薇蕨开始抽发的嫩芽一样柔嫩。在仙雾袅袅中,这样的采茶很是诗意。我想,老尖一定是读过陆羽先生的《茶经》,采茶方法就如“若薇蕨始抽抽,凌露采焉,茶之芽者,发于丛薄之上”的再现。由采茶师根据历代贡茶的原型纯手工采摘,挑拣出杂草和腐叶。采摘来的鲜叶要经过精挑细选之后才实施萎凋。秉承独特的制茶工艺,制成工艺中分、筛、剔、火、晒等各道工序均不着地,不含沙土粉尘,紧、撩、焙、晒、装等过程不添加任何物质,力求天人合一的纯手工工艺,摒弃香精香料成分,确保其香天然、其味自然。一直到开杯品茗,均讲究天然自然无污染。

柳叶眉的条索紧结匀称,色泽乌黑润泽,气质高贵优雅。还来不及开泡,隐隐的茶香如乡野的春风扑面而来,挑逗着茶客的嗅觉,仿佛闻到了山野的气息。小壶冲泡,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黄相间,能真正品尝到活、甘、清、香,茶香中夹杂幽幽花香。茶底如莲心,肥壮油润。入口清雅,无苦无涩,爽滑润喉,回味很是清新,我仿佛喝到了山泉的叮咚,野樱的花香,兰草的悠然。盖碗冲泡,汤红亮艳丽,滋味醇和,香气清雅馥郁,鲜爽醇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

柳叶眉旗下有金豪、金湾、金旗等红茶系列。

金豪为柳叶眉的仙姿玉色,清明前采摘,选取一芽一叶,半机械化打造,贡茶工艺,条形紧秀,金色毛茸密布,茶香中夹杂幽幽花香,汤色明黄清澈,分杯时淡淡金晕缭绕,入口清雅,无苦无涩,爽滑润喉,回味清新,茶底如莲心,肥壮油润,叶底舒展呈古铜色,芽尖俊秀靓丽,像与轻风嬉戏,当触碰到她却又悄然溜走,失落时又轻抚你肩,茶叶黄黑相间,条索紧致,白毫密被,茶香、果香伴着甜香,香浓宜人,茶汤滢滢泛光,入口甜润丝滑,回味空灵,茶底修长如柳叶,犹如漫步春风沉醉的夜晚,对影成双,甜雅花香,一切恰好。

金湾为柳叶眉的名嫒美姝,谷雨时采摘,选取持嫩性好的长梗,带一芽三、四叶,半机械化打造,贡茶工艺,貌似弯月,汤色橙红靓丽,恰似一湾粼粼金光,茶底红润丰硕,醇厚甘滑,回味延绵。

金旗为柳叶眉的侠士风流,谷雨前采摘,选取一芽二、三叶,条索粗壮,茶汤橙红透彻,其香清清,其味百千。

金湖为柳叶眉的国色天香,清明后谷雨前采摘,选取一芽二、三叶,半机械化打造,贡茶工艺,烘焙独特,有焦香气息和家乡情怀,其香气如湖水般深幽沉厚而得名,茶汤橙黄透亮,焦香馥郁绵长,口感浓烈饱满,回味悠扬,久泡味不绝,茶底颀长健美,好似独坐湖边,看一片树叶飘零,泛起圈圈涟漪。

金源为柳叶眉的黑壮奔放,谷雨后采摘,选取一芽三、四叶,茶香优雅芬芳,汤色橙红明亮,入口甘甜爽滑,回味清凉,茶底肥厚壮实,恰如夏日午后泛舟,寻一隅荫凉。

银湖为柳叶眉的秋水伊人,谷雨时采摘,选取一芽二、三叶,经野生金银花花蕾窨制而成。茶香携着花香,清新淡雅,茶汤黄绿剔透,甘爽舒畅。

2014年11月17日至24日,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在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的“柳叶眉”红茶摘得本届农博会金奖产品的荣誉称号。梅山四维居士《题国仲兄创制之茗茶——柳叶眉》有云:“出自天然远俗尘,雪峰山脉扎云根。形涵琼玉三分质,神蕴芝兰一缕魂。素雅常招仙客赏,清纯倍受士人尊。七杯饮罢风生腋,名缰利锁安足论。”《西江月·品刘国仲兄高山野红》:“汇聚山川灵秀,凝成天地精华。雪峰云雾毓奇葩,陆羽闻之返驾。雀舌养颜称最,金豪益寿尤佳。清风明月品新芽,隐隐风生腋下。”

2015年5月,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成立“柳叶眉”奖学金。每年,刘国仲和戴玉林都要在金凤乡中心学校为品学兼优的学子颁发“柳叶眉”奖学金和荣誉证书。

2017年5月,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成为湖南省农业委员会“2017年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价值提升行动试点单位”。提出深耕细作茶主题,以柳叶眉中心基地为载体,融合地理和历史人文,创新发展当地经济,提高本土居民生活文化水平为己任,致力将尧湾基地打造成富有浓郁茶文化和金凤特色旅游的尧湾公园。并追求“天地人心”为和谐,天即天然之成,自然之作,纯天然有机自然之品;地即源自高山之巅的野生产地,绝无污染的纯粹生境;人即秉承贡茶工艺,秉承好善为茶,独创于一律之外的茶品之人;心即宁缺毋滥的苛严标准,精益求纯的手造之美,用心做茶,慈心为茶。

柳叶眉从金凤飞出去,来到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长沙等国内一线城市,广受爱茶人的欢迎,并给远在美国、德国的游子捎去家乡的味道。

刘国仲开始培养第三代茶人,教育他们采茶、制茶,说制茶要从娃娃抓起。并在茶马古道上的老茶亭处建了一栋住房,即现在居住地,成了刘国仲的藏茗阁。刘国仲还是喜欢守在他的尧湾老茶园,建一竹楼,泡一壶茶,看叠嶂层峰、看云开雾散。也许,他在守望一叶茶,也许,他在等待一个人。

【摘自2019年12月《吃茶去》杂志(总第72期);作者:巴陵(湖南长沙),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茶文化随笔集《寻茶问道》《寻茶笔记》《黑茶军团的崛起(湖南黑茶、广西六堡茶、云南普洱茶、湖北洞茶、福建武夷山茶五卷)》《新化之茶》《娄底全茶书》《中国普洱茶品鉴报告》《中国红茶品鉴报告》等】

第二届中国茶人新春茶会:一杯融合、向上的茶


       2月5日晚,来自海内外的茶人朋友们云相聚在“2021年中国茶人新春茶会”,通过这样一场特别的“茶人春晚”,为这个世界端上了一杯温暖而和平的茶。数十万的茶友通过人民网以及茶道新生活等多个媒体平台收看了本次直播,共品“同一个世界,同一杯茶”。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837

  “2021年中国茶人新春茶会”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食品安全网“全国茶叶安全信息中心”、茶道新生活主办,茶道新生活承办,四川省雅安市人民政府、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四川省荣县人民政府、四川省筠连县人民政府、四川省旺苍县人民政府、福建省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安化县人民政府、云南省勐海县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今大福生态茶叶有限公司、英德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四川米仓山茶叶集团有限公司等协办,并获得了来自茶行业内外的大力支持。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848

  “我的家乡,我的茶”——这是“2021年中国茶人新春茶会”的主题。本次活动的总策划茶道新生活创始人、《茶源地理》系列丛书主编吴垠女士介绍:“在这个疫情和经济下行给人们的内心带来动荡的时代,实际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给了我们很大的安定,我们与土地相连,它就是我们生命安顿的根。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853

  而在今年这种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的家国情怀来得更加地强烈而又有感触。通过这样一个主题,既显示了我们的一种来自土地和家乡的荣誉感,同时也传递了一杯茶可以温暖所有人的无边界的状态,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在一杯茶里,心安就是故乡,一杯茶可以连接起所有的人,找到家的安顿和舒适感。”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858

  去年首届中国茶人新春茶会”以“天、地、人、和”为篇章,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去演绎茶的精神内核让许多茶友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而今年的表演将茶人和茶的关系以及茶生活化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02

  王德如震撼全场的开场鼓点《开春》敲出了茶人们对新春及春茶的期待和喜悦之情;邱阳、周军贯穿全场的朗诵,表达了茶人对天、地、人、茶的无限依恋并歌颂了茶和人的关系;而由星海音乐学院作曲副教授小峤(陈艺峤)编排,由小峤、苏君仪、林森、王佳琦演艺的吉他弹唱和拉丁舞则表现出了茶人与茶之间如恋爱般的温柔与缠绵;周蕊的竖琴和国乐大师方锦龙的琵琶弹奏是茶人对家乡茶的思念;冯佳界清澈的歌声与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谢东笑表现出了茶人的质朴与细腻。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13

  在长达6个多小时的直播当中,来自广东电视台的主持人徐靓女士和刘学先生以及茶道新生活的创始人吴垠女士与来自茶产区以及海内外的茶人代表以及跨界茶友隔空开启了茶话会。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17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23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27

  结合精心打造的舞台表演,2021年中国茶人新春茶会为茶友们先后献上了三杯不同的茶:“一杯健康的茶“、“一杯关系的茶”和“一杯安顿的茶”。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31

  去年以来好几次关于“茶水能治疗新冠”的言论传播虽然带来部分茶人短期的兴奋,但对茶行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让普通消费者感到困惑。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施旭光先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与健康研究室主任孙世利博士从不同的维度提醒大家用客观和理性的视角去看待茶叶的健康功效,再次向广大茶友们说明目前茶叶对于预防和治疗新冠的功效并没有得到证实,并提醒大家要“知性饮茶”:多喝茶,能提升免疫力,也就是能扶正,也能预防身体疾病并且让身体更容易康复,但并不是药。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35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先生先生、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副总编张昆峰先生从科研及媒体监督的角度探讨了备受关注的茶叶食品安全问题,号召大家参与“全国茶叶安全中心”的共建;而极飞科技传播经理徐芊芊则分享了高科技无人机在帮助实现科学化管理基地的应用,表达了可持续发展农业在科技和数字之下新的可能性。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39

  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青碧女士、英德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国明先生、湖南安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伟群先生作为茶产区的代表,分享了他们家乡的茶的特点。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43

  东方船品牌咨询机构CEO王郁斌先生、科特勒集团中国区总裁曹虎先生、曼哈顿资本投资公司 (杭州) 总裁王进先生、广州注意力传播集团董事长马苏格先生分别从品牌、年轻消费者洞察、资本以及传播等多角度为茶行业提供了专业的发展建议。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47

  “网红县长”、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灿平先生与今大福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苏建良先生分别就直播风口以及市场变化的应对分享了宝贵的经验。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50

  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基地主任、教授王旭烽女士以及来自湖北武汉的茶友鱼乐为大家分享了疫情期间茶所传递的温暖以及给个人带来的抚慰。

  潮州工夫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陈香白先生、《巴蜀茶文学史》作者刘昌明先生、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孙前先生、广州点心协会会长郑志强先生分别介绍了“潮州工夫茶文化”、“四川茶馆文化“和“广州叹茶文化”三种最具代表性的茶生活文化。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55

  台湾茶农余三和、安溪茶农陈两固、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武夷岩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国英、原安化县政协主席伍湘安、香港茶艺协会会长叶荣枝 、马来西亚国际茶文化协会理事长萧慧娟、新加坡和谐茶会会长李自强、台湾紫藤庐创办人周渝、央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导演王冲霄跟茶友们分享了他们的生活中的那杯茶是如何将自然、家乡和情感相连的。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58

  这种“云思想”的多元茶话会形式是本次的茶会与去年最大的不同,也是承办本次茶会的茶道新生活团队的一次积极的尝试。

  “无论是节目的角度还是观点呈现的维度,事实上我们都在试着构建一个立体的世界,它带着物质带着精神,带着科学,同时也带着情感和人文,带着思索,带着理性,带着探索,但同时也带着关切,温暖和情谊。”

微信图片_20210207202002

  茶道新生活创始人吴垠女士表示,让许多茶友们意想不到的是,本来是冲着看节目去的,竟然还收获了不少硬核的知识点,还有不少网友一边看着直播,一边在留言区里就开始记笔记和写总结了。

微信图片_20210207202005

  本次活动得到了行业内许多茶友们帮助与支持,纷纷发来了视频祝福,预祝活动圆满成功。而与此同时,组委会也邀请这些茶友们分享属于他们自己的“我的家乡,我的茶”,这些分享将通过茶道新生活的官方视频号陆续与大家见面。在活动的进行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先生发来了他观看此次直播的感受:“传播茶产业正能量,要让更多的人爱上茶!”

微信图片_20210207202010

  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基地主任、教授王旭烽女士留言评论说:“第二届茶人春晚今晚直播,感觉很高效,而且又找到了一条人际关系的交流通道。这几天我天天在看一套特别有意思的书。今年是来不及说了,留着明年介绍吧。总之茶言茶语顺耳听,好山好水等香茗。”

微信图片_20210207202016

  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民俗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主任余悦先生写下一则《茶人春晚即兴》,诗中云:“春晚再齐聚,群星现视屏。每岁多创意,今春别有径。防疫揭首篇,茶界势干云。品牌在建设,铮言又倾听。乡茶是至味,思念寄深情。众艺精彩至,清音暧人心。主持妙语出,铿锵三人行。网络传万里,世界享香馨。”

微信图片_20210207202020

  吴垠女士表示: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虽然遇到了包括疫情在内的很大的挑战,茶道新生活仍然坚持做了这件事情,并且持续向上向善向前,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其他主办、协办单位及很多个人的支持,感受到了大家想要去推动和影响世人更加爱茶的这种状态,希望将这杯带着丰富文化内涵且温暖的茶端给大家的同频共振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开始参与进来共建了。

微信图片_20210207202023

  “中国茶人新春茶会将于大家年年见,办成一个有思想,有交流,有分享,有文化,有情感,有欢乐的年度活动,持续成为一个大家表达和收获的平台、持续地提供更多的养分给做茶人,爱茶人,促进茶人之间更多的融合和交流,给爱茶人更多的有趣、喜悦和欢乐;共同见证和推动茶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共享一杯茶的交流和友谊!

微信图片_20210207202028

  让一杯茶,能以不同的形态,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给人陪伴与温暖。”

微信图片_20210207202031

  2021中国茶人新春茶会主办、联合主办、承办、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食品安全网全国茶叶安全信息中心

  茶道新生活

  【联合主办单位】

  四川省雅安市人民政府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

  四川省荣县人民政府四川省筠连县人民政府

  四川省旺苍县人民政府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

  福建省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南省安化县人民政府

  云南省勐海县人民政府

  广东省潮州市农业农村局

  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政府

  安徽省祁门县茶业局

  【承办单位】

  茶道新生活

  【协办单位】

  今大福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英德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

  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青鸟种子

  中华文化促进会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中国小产区认定委员会

  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

  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茶艺国际传播中心

  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

  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

  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

  广东省茶叶流通协会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

  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

  广东省茶叶学会

  广东省品牌研究会

  福建省茶叶学会

  内蒙古茶行业协会

  武夷山市茶叶同业公会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浙江大学茶叶发展研究院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院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浙江省茶资源跨界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

  内蒙古万里茶道研究院

  华夏北欧协会

  云南省摄影家协会

  香港茶道协会

  南洋印记茶文化协会

  广州市茶文化促进会

  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

  广州图南生活美学酒店

  【支持媒体】

  人民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语部

  中国食品安全网

  广东电视台

  广州电视台

  茶道新生活

  茶源地理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普洱》

  《茶道》

  《茶博览》

  《赢周刊·中国茶商》

  茗边头条

  湖南电视台茶频道

  《中华茶韵》

  亚太茶业

  《中国茶业用品》

  《茶情报》

  兴茶传媒

  说茶传媒机构

  陕茶网

  《徽茶》

  华夏徽茶网

  《中国茶叶》

  《Tea茶》

  《茶艺普洱壶艺》

  茶阅全媒体

  天下茶友网

  中华茶友集结号

  中华名茶网

  《是茶文化》新媒体

  红网茶频道

  【第二届中国茶人新春茶会组委会】

  【组委会名誉主任】

  陈宗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仲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国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

  【组委会文化顾问】

  王旭烽 

茅盾文学奖得主、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基地主任 教授

  陈香白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兼学术委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传承人

  王开岭 央视《看见》主编,著名作家

  王冲霄 央视《茶一片树叶》《本色中国》总导演

  姚国坤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茶文化著名学者

  金坚范 中华文化促进会驻会主席团咨询委员

  余悦 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民俗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主任

  吴晓力 中国茶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

  【组委会主任】

  孙忠焕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朱宇清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委、副总编、中国食品安全网总编辑

  殷建豪 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长、中国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

  江用文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

  周国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

  包静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

  【组委会副主任】

  封槐松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阮建云 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陈永昊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与宣传部部长

  陈勋儒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原云南省政府副省长

  孙蔚 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长

  陈栋 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常务副会长

  唐劲驰 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长

  王岳飞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

  张黎明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副会长

  操君喜 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副所长

  曹藩荣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

  王贵卿 原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文标 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总裁

  欧阳道坤 中国茶业商学院院长

  陈书谦 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

  蔡金华 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

  黄波 广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

  【组委会执行主任】

  吴垠   茶道新生活创始人、《茶源地理》系列丛书主编

  【组委会执行副主任】

  戴学林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

  陈文品 华南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系、茶学系主任

  刘琪 内蒙古茶行业协会秘书长

  纪洪涛 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

  刘国英 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


找到约11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