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厦门去哪买茶叶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乌龙出海:安溪茶的厦门远航之旅

2022年,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频频亮相的安溪茶产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发展要点?回首安溪茶叶出海之路,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蔡建明,福州大学讲师、在读博士、文学硕士曾筱霞,福建省国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吴静旋共同完成了《乌龙出海:安溪茶的厦门远航之旅》一文,就此话题展开探讨。

回顾厦门港的腾飞,自然离不开茶、安溪、厦门三者之间的不解之缘。本文试图从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以阐述安溪茶通过厦门港走向世界的历程;发掘在厦门港发展历程中,茶叶,特别是安溪茶,如何助力厦门港在国际贸易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另一侧面,诠释安溪茶的世界性意义与厦门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大航海时代欧洲商人眼中的

“中国茶叶第一输出港”

“大航海时代”称为“地理大发现时代”,是指15—17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列强通过海洋,建构商贸网络、经略殖民地资本扩展时期。欧洲商人开启大航海时代之际,适逢厦门港崛起之时。

明清之际,宋元时期的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港的淤积与东西方贸易最为繁盛的“走私港”——漳州月港的逐渐衰败,当时西方殖民者入侵东南亚,以菲律宾、印尼等地为据点,大力拓展与东方的贸易,他们急需在中国东南沿海寻找进行商贸往来的港口,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为地处九龙江入海口且作为当时最强盛中国海商集团——郑氏集团(领导者为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根据地的厦门港成功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中西方冲突与接触最重要的前沿港口之一。

厦门地处福建省东南部,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向太平洋,整个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厦门港港阔水深浪平,少雾少淤,终年不冻,避风条件好,是个条件优越的天然良港,明清以来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素有“八闽门户”之称。依托福建的茶产业优势,福建则为中国最重要的茶叶产地和外销基地。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厦门已然成为茶叶外销的主要港口。


△来源:厦门档案

明末清初,建立海上霸主的郑芝龙和他的儿子郑成功将厦门港作为郑氏集团与东南亚国家海外贸易中心港口之一。郑氏集团采取“通洋裕国,以商养兵”的政策,大力发展厦门的对外贸易,厦门港的海外贸易更是空前地发展起来。郑氏集团作为17世纪东亚海域强大的军事商业复合体,是往来于东亚海域的各国商人最重要的贸易对象。而茶叶贸易则是其重要的财政支柱。曾担任郑成功储贤馆谋士的厦门诗人阮旻锡在《安溪茶歌》中写道:“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说明当时安溪茶叶外销之繁荣,每年都有外国茶商到厦门采购茶叶,而茶价则由郑成功设立的牙行全权决定,不容讨价还价。

郑氏集团作为欧洲殖民者眼中,中国海洋力量最强大的代表(郑成功父亲郑芝龙被同时代欧洲人誉为“十七世纪东亚海上之王”),作为郑氏集团基地的厦门则成为大航海时代欧洲商人(特别是英荷商人)眼中最重要的茶叶出口港。这一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

曾于1905—1908年间担任厦门海关税务司的英国人塞舌尔·包罗在他所著的《厦门》一书中详细地叙述了厦门与茶的关系:“厦门乃是昔日中国第一输出茶的港口......毫无疑问地,是自荷兰人从厦门得到茶以后,首先将茶介绍到欧洲去”。从包罗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英国人看来,厦门是“昔日中国第一输出茶的港口”。英国茶学家威廉·乌克斯在1935年出版的《茶叶全书》中也提到了同样的观点:荷兰人在1610年首次通过与厦门人的贸易将茶叶带至欧洲。自此,茶逐渐风靡欧美,成为继丝绸、瓷器之后的世界性的中国产品。

中国作为茶的国度,世界各国最早饮用的茶叶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购买的。从现有资料的记载,我们就可以知道早在17世纪初期,外国人早已经知道茶与厦门的关联。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人威廉斯编写的《中国商务指南》中记载:“17世纪初,厦门商人在明朝廷禁令森严之下,仍然把茶叶运往西洋各地和印度。1610年,荷兰商人在爪哇万丹首次购到由厦门商人运去的茶叶”。这些来自西方的海上殖民者,他们在东南亚(印尼、菲律宾等地)邂逅了经营茶叶的厦门商人,并通过贸易将茶叶带回荷兰、英国等地。随着茶叶在欧洲的畅销,这些西方殖民者与冒险家们,来到了中国东南重要的的厦门港。他们或以合法贸易或以非法走私的形式,从厦门购入了大量茶叶,并从厦门人口中学到了关于茶的发音。欧洲各国因厦门而起的茶叶热潮,可以从他们对茶叶的发音中一窥究竟。

国际上,茶叶的发音主要有两大体系:北方官话中的“Tha”和闽南方言语系中的“Te”。第一类,茶叶从我国陆路向北、向西传播出去的国家和地区,其发音近似于“Tha”音,如日本“Cha”、蒙古“Chai”、西藏“ja”、伊朗“Cha”、土耳其“Chay”、希腊“Te-ai”、阿拉伯“Chay”、俄罗斯“Chai”、波兰“Chai”、葡萄牙“Cha”等;也有通过广州港出口外销(广州话中的茶也发“Cha”的音)。第二类,茶叶从我国海路传播出去的西欧等各国,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捷克语、匈牙利语、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等皆用Te;芬兰语Tee,荷兰语、德国语、犹太语皆用Thee,英语Tea。“Tea这个字是从厦门方言Te字而来的”——这位将厦门誉为“昔日中国第一输出茶的港口”海关税务司官员包罗记载了英语中Tea与厦门方言Te之间的渊源。在他之前,19世纪在厦门传教的美国牧师毕腓力在《厦门纵横——一个中国首批开埠城市的史事》一书中这样写道,“Tea这个单词起源于厦门,是从厦门方言‘茶’的读音得来的。……厦门献给英文的两个词,就足以使这个地方流芳百世,其中一个词就是Tea……”

闽南方言茶的发音在欧美国家的传播离不开西方两大海洋霸主对茶叶贸易的苦心经营。最早将茶引入欧洲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主要与闽商进行茶叶贸易,最早接受te的读音。接替荷兰成为欧洲霸主的英国,同样将厦门视为最重要的茶叶出口港,因此英语语系中对茶的发音同样受到厦门话的影响。印欧语系,“乌龙茶”的英语译名“Oolongtea”,工夫茶被译为“Kungfutea”等,也都和厦门方言有很深的渊源。

由此可见,在很多西方人的眼中,海上茶叶之路,是以厦门为起点。自17世纪以来,世界两大海洋强国——荷兰与英国都把厦门港视为最重要的贸易港口。

△厦门港(福建日报记者施辰静摄)

荷兰人高度重视与厦门的贸易:公元1622年,荷兰人范米德来厦门考察商业,返回荷兰汇报。第二年,荷兰政府委派彼得范和伦爵士以“贡使”身份,先到厦门,然后从厦门到福州,再从福州到北京,向明朝政府要求在厦门建立贸易机构,没有得到批准。接着又有两个名叫文德柯和礼查的荷兰人结伴前来,多方活动,为荷兰在厦门贸易的目的而努力,仍然得不到结果。直到明永历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56年,郑成功以厦门为抗清复台政治中心,积极开展海上对台贸易,荷兰人保证按规定纳税,才得到允许在厦门设立商馆。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不止一次的觊觎海峡对岸的厦门港,无奈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于实力强大的郑氏集团手下。

紧随其后的英国人借鉴荷兰殖民者的前车之鉴,主要以在厦门建立办事处为重点,旨在通过经营厦门,进一步拓展茶叶贸易:164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厦门设立办事处,1676年设立商馆,二者皆为公司购买茶叶,而后运往印度马德拉斯集中,再转运到英国。1684年(康熙23年)开放海禁,厦门设立海关。1689年(康熙2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委托厦门商馆购买箱装茶叶98t,直接运回英国,首创茶叶由中国直接运往英国的先河。1701年(康熙40年)英国抵达厦门运茶的商船多达14艘。4年后,英国商人又在厦门港开创业务,而厦门港也成为时年以来英国人在中国发展的主要根据地。

通过厦门港走向世界的安溪茶

安溪县,古称清溪县,地处东经117°36'——118°17',北纬24°50'——25°26'之间,与厦门接壤,翻过“云顶山”便可来到厦门地界。安溪与厦门地缘相近,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安溪人就有翻山越岭,手提肩挑,到厦门谋生、打工、经商、走亲访友,并以厦门港为起点,飘洋过海货通天下。

作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产茶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朝中后期,安溪的茶叶种植和制作进入鼎盛时期。明朝成化年间,安溪茶农发明创制了“半发酵”的乌龙茶制作技艺,更是安溪茶产业历史性突破,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成为乌龙茶的最主要集散地。清康熙初年,茶叶外销量迅速增加,史料记载:“以此(茶)与番夷互市,由是商贾云集,穷崖僻径,人迹络绎,哄然成市矣。”英商胡夏米在鸦片战争前曾对福建贸易货物进行调查,并采购了两种安溪茶。

作为安溪特产的茶叶,随着安溪与厦门的商缘源源不断地输入厦门,再经由厦门输送到全世界。

解放前,茶叶由安溪送至厦门的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茶叶集中于大坪后由人工苦力或驮畜经山路搬运至同安凭借西溪水道到达厦门岛;二是把茶叶集中于华安新墟而后转运至厦门岛;三是通过陆续建成的公路运至厦门。1930年春,同安县城西门至安溪北石全线通车,这是安溪历史上第一条公路。之后,另有五条主要路线相继建成,有效解决了茶叶运输困难问题。此后,安溪各区茶叶集中于官桥大潞或龙门,然后由汽车运至厦门岛。安溪茶到达厦门之后,再经由厦门港装运出港,运往台湾、日本、南洋、欧美等地。由此形成了一条以安溪为原点,以厦门为始发港,路线遍及港澳台、日韩、南洋、欧美等地的海上茶路。

据厦门口岸有关史料载,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荷兰人在爪哇万丹建立东洋贸易据点,该据点最重要的贸易便是与闽南商人的茶叶贸易。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英国政府特许设立东印度公司,直接到印度、中国等国家进行贸易,茶同样作为英国东印度公司首要贸易商品。随着茶在欧洲的风靡,厦门成为重要的商贸港口,鸦片战争的五口通商,福建一省独占两口(福州、厦门),很大原因是为了福建茶,闽江下游的福州港主要出口闽北地区的茶叶,厦门港则出口闽南一带的乌龙茶。清咸丰八年至同治三年(1858—1864年),英国每年从厦门口岸输入的乌龙茶1800t—3000t,由于当时闽北、闽东的茶叶大多从福州口岸出口,故一般认为,厦门输出的茶叶主要产自安溪。仅清光绪三年(1877年)一年,英国从厦门口岸输入的乌龙茶就高达4500t,其中安溪乌龙茶约占40%—60%。

美国人以反抗英国人不公平的茶叶税收政策拉开了建国大业的序幕——1773年12月16日发生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从而燃起了美国独立运动的火炬。独立后,美国商人更是迫不及待地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加入到国际茶叶贸易中,美国商人的商船即直接到中国采购茶叶。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8月28日,美国一艘360t的木制帆船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抵达广州。翌年5月11日,这艘商船从中国广州运载茶叶等回到纽约,获纯利3万多美元。从此,美国成为国际茶叶贸易重要的有生力量,往来于中国的船舶络绎不绝。

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口通商以来,厦门的国际贸易蒸蒸日上,茶叶输出更是一日千里。1869年至1881年是厦门乌龙茶出口的顶峰阶段,主要销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爪哇、暹罗、马尼拉、西贡等地,其中最大的主顾是美国。厦门出口到美国的乌龙茶主要产自安溪等地。1873年,厦门乌龙茶总出口2158t,其中运往美国的达1669t。1874年出口增至2891t,输至美国的有1885t。因此,19世纪被称为乌龙茶风靡欧美时期。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19世纪末,风靡欧美市场300多年的乌龙茶出现颓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厦门口岸输美的乌龙茶只有14.40t。安溪茶最大的国际市场——美国市场已被后起的台湾茶、日本茶所夺。但安溪茶却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是借助广大闽商商业网络以厦门为起点,大力开拓南洋市场,成为畅销东南亚主力“侨销茶”。闽南商人走到哪就把家乡的乌龙茶(特别是安溪的乌龙茶)带到当地。东南亚地区气候炎热,乌龙茶有生津、止渴、清凉、提神等作用,非常适应当地的需求,为当地人民送去了健康与财富。1877年至1878年,厦门每年有1000t以上茶叶运往新加坡、暹罗(泰国)、马尼拉和西贡等海峡殖民地。

除了茶叶贸易之外,安溪人还将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传播到移居地,为当地的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以与福建隔海相望的台湾为例,台湾的茶树品种,茶叶种植、采制技术都不少源于福建安溪。自明代开始,安溪人携亲带友,陆续迁往台湾,他们在台湾住地垦荒务农,种粮种茶。成为台湾茶产业先驱。清嘉庆三年(1798年),安溪西坪人王义程在台湾对乌龙茶制作技术加以改进,创制出台湾包种茶并四处传授制作技术;清光绪八年(1882年),安溪茶商王安定和张占魁在台湾设立“建成号”茶厂,用于研究茶叶栽培和制作技术;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安溪西坪人王水锦、魏静相继入台,在台北七星区南港大坑(今台北市南港区)致力于包种茶制作技术的完善和提升。后来他们俩被台湾当局聘请为讲师,教导茶农种植、制作包种茶,从而使得包种茶的产销量稳步上升。1919年,安溪籍的台湾乡亲张乃妙以台湾“巡回茶师”的身份回到安溪,购买铁观音茶苗数千株,广植于木栅樟湖地区,从此,木栅铁观音风靡整个台湾岛。安溪移民还开拓了台湾的茶叶贸易。安溪移民早期在台湾开设的茶行,包括西坪人王德的“宝记茶行”,王金明的“王瑞茶行”,王庆年、王庆泰的“尧阳茶行”,柯世钦的“正达茶业公司”等。而安溪历史上第一个铁观音茶王——西坪茶商王西,也是在台湾产生的。1916年,王西在家乡制作、由台湾“天鑫茶行”经销的“万寿桃”牌铁观音,在台湾督署举办的茶叶评选活动中获得金奖。


△来源:安溪县融媒体中心

安厦茶缘的世界性意义

茶是全球化标志性商品,将中国与西方通过经贸、战争等手段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茶叶在征服全球的过程中,悄然无息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厦门港,这座因茶而在全球商贸领域里占据一席之地的海港型城市,她的崛起、发展、腾飞的各阶段,都可以看到安溪茶的卓越身影。

作为厦门港最重要的贸易产品,安溪茶这种绿色黄金为厦门港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厦门港是厦门发挥国际门户枢纽作用、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和承担“一带一路”、对台、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依托。安溪盛产乌龙茶,黑色的茶叶像一只奔腾的乌龙从厦门腾飞,龙翔万里。安溪茶从厦门走向世界,世界通过安溪茶认识厦门。

对于安溪茶而言,厦门港则是乌龙出海的始发地,虽然安溪茶也有通过福州、广州、上海等地出海,但厦门港因地理优势,始终是安溪茶最重要的外贸出口港。从17世纪开始,安溪茶产业的发展伴随着厦门港口的兴衰风云变幻。中国茶叶品种数以千计,茶产地也不可胜数,安溪茶为何能在海内外盛名远播,甚至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安溪茶本身的积淀之外,更离不开与厦门的紧密互动。如果没有厦门港这一海丝的重要端口,安溪茶就没有走向世界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上,安溪乌龙茶对外贸易从未间断。特别是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一直是乌龙茶的主销区。茶商在安溪、厦门以及南洋诸属形成联庄经营网络,促成了“安溪产茶—厦门出口—南洋、欧美消费”的流通路径,茶叶成为安溪乡民重要的产业经济支撑。

茶对于安溪和厦门而言,不仅是带来财富的拳头产品,更是世界级名片;对于同样通过厦门港舟行四海的海外游子,乌龙茶更是故乡的味道,亲缘的纽带,是身体上烙印的中华基因的图腾。……通过厦门港驶向全世界的安溪茶,不仅仅为当地送去健康与财富的绿色黄金,她更是中华文化的具象物质载体。通过茶将内陆的安溪与海滨的厦门紧密联系在一起,早在中国古代就是山海联动的成功案例。在二十一世纪,作为健康与和平使者的茶叶将为中国收获更多来自世界人民的友谊与财富。作为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急先锋,安溪茶将携手厦门港,在新世纪“一带一路”征程中继续谱写新的业绩和辉煌。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乌龙出海:安溪茶的厦门远航之旅

2022年,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频频亮相的安溪茶产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发展要点?回首安溪茶叶出海之路,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蔡建明,福州大学讲师、在读博士、文学硕士曾筱霞,福建省国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吴静旋共同完成了《乌龙出海:安溪茶的厦门远航之旅》一文,就此话题展开探讨。

回顾厦门港的腾飞,自然离不开茶、安溪、厦门三者之间的不解之缘。本文试图从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以阐述安溪茶通过厦门港走向世界的历程;发掘在厦门港发展历程中,茶叶,特别是安溪茶,如何助力厦门港在国际贸易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另一侧面,诠释安溪茶的世界性意义与厦门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大航海时代欧洲商人眼中的

“茶叶第一输出港”

“大航海时代”称为“地理大发现时代”,是指15—17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列强通过海洋,建构商贸网络、经略殖民地资本扩展时期。欧洲商人开启大航海时代之际,适逢厦门港崛起之时。

明清之际,宋元时期的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港的淤积与东西方贸易最为繁盛的“走私港”——漳州月港的逐渐衰败,当时西方殖民者入侵东南亚,以菲律宾、印尼等地为据点,大力拓展与东方的贸易,他们急需在中国东南沿海寻找进行商贸往来的港口,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为地处九龙江入海口且作为当时最强盛中国海商集团——郑氏集团(领导者为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根据地的厦门港成功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中西方冲突与接触最重要的前沿港口之一。

厦门地处福建省东南部,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向太平洋,整个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厦门港港阔水深浪平,少雾少淤,终年不冻,避风条件好,是个条件优越的天然良港,明清以来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素有“八闽门户”之称。依托福建的茶产业优势,福建则为中国最重要的茶叶产地和外销基地。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厦门已然成为茶叶外销的主要港口。

△来源:厦门档案

明末清初,建立海上霸主的郑芝龙和他的儿子郑成功将厦门港作为郑氏集团与东南亚国家海外贸易中心港口之一。郑氏集团采取“通洋裕国,以商养兵”的政策,大力发展厦门的对外贸易,厦门港的海外贸易更是空前地发展起来。郑氏集团作为17世纪东亚海域强大的军事商业复合体,是往来于东亚海域的各国商人最重要的贸易对象。而茶叶贸易则是其重要的财政支柱。曾担任郑成功储贤馆谋士的厦门诗人阮旻锡在《安溪茶歌》中写道:“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说明当时安溪茶叶外销之繁荣,每年都有外国茶商到厦门采购茶叶,而茶价则由郑成功设立的牙行全权决定,不容讨价还价。

郑氏集团作为欧洲殖民者眼中,中国海洋力量最强大的代表(郑成功父亲郑芝龙被同时代欧洲人誉为“十七世纪东亚海上之王”),作为郑氏集团基地的厦门则成为大航海时代欧洲商人(特别是英荷商人)眼中最重要的茶叶出口港。这一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

曾于1905—1908年间担任厦门海关税务司的英国人塞舌尔·包罗在他所著的《厦门》一书中详细地叙述了厦门与茶的关系:“厦门乃是昔日第一输出茶的港口......毫无疑问地,是自荷兰人从厦门得到茶以后,首先将茶介绍到欧洲去”。从包罗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英国人看来,厦门是“昔日第一输出茶的港口”。英国茶学家威廉·乌克斯在1935年出版的《茶叶全书》中也提到了同样的观点:荷兰人在1610年首次通过与厦门人的贸易将茶叶带至欧洲。自此,茶逐渐风靡欧美,成为继丝绸、瓷器之后的世界性的中国产品。

中国作为茶的国度,世界各国最早饮用的茶叶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购买的。从现有资料的记载,我们就可以知道早在17世纪初期,外国人早已经知道茶与厦门的关联。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人威廉斯编写的《中国商务指南》中记载:“17世纪初,厦门商人在明朝廷禁令森严之下,仍然把茶叶运往西洋各地和印度。1610年,荷兰商人在爪哇万丹首次购到由厦门商人运去的茶叶”。这些来自西方的海上殖民者,他们在东南亚(印尼、菲律宾等地)邂逅了经营茶叶的厦门商人,并通过贸易将茶叶带回荷兰、英国等地。随着茶叶在欧洲的畅销,这些西方殖民者与冒险家们,来到了中国东南重要的的厦门港。他们或以合法贸易或以非法走私的形式,从厦门购入了大量茶叶,并从厦门人口中学到了关于茶的发音。欧洲各国因厦门而起的茶叶热潮,可以从他们对茶叶的发音中一窥究竟。

国际上,茶叶的发音主要有两大体系:北方官话中的“Tha”和闽南方言语系中的“Te”。第一类,茶叶从我国陆路向北、向西传播出去的国家和地区,其发音近似于“Tha”音,如日本“Cha”、蒙古“Chai”、西藏“ja”、伊朗“Cha”、土耳其“Chay”、希腊“Te-ai”、阿拉伯“Chay”、俄罗斯“Chai”、波兰“Chai”、葡萄牙“Cha”等;也有通过广州港出口外销(广州话中的茶也发“Cha”的音)。第二类,茶叶从我国海路传播出去的西欧等各国,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捷克语、匈牙利语、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等皆用Te;芬兰语Tee,荷兰语、德国语、犹太语皆用Thee,英语Tea。“Tea这个字是从厦门方言Te字而来的”——这位将厦门誉为“昔日中国第一输出茶的港口”海关税务司官员包罗记载了英语中Tea与厦门方言Te之间的渊源。在他之前,19世纪在厦门传教的美国牧师毕腓力在《厦门纵横——一个中国首批开埠城市的史事》一书中这样写道,“Tea这个单词起源于厦门,是从厦门方言‘茶’的读音得来的。……厦门献给英文的两个词,就足以使这个地方流芳百世,其中一个词就是Tea……”

闽南方言茶的发音在欧美国家的传播离不开西方两大海洋霸主对茶叶贸易的苦心经营。最早将茶引入欧洲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主要与闽商进行茶叶贸易,最早接受te的读音。接替荷兰成为欧洲霸主的英国,同样将厦门视为最重要的茶叶出口港,因此英语语系中对茶的发音同样受到厦门话的影响。印欧语系,“乌龙茶”的英语译名“Oolong tea”,工夫茶被译为“Kungfu tea”等,也都和厦门方言有很深的渊源。

由此可见,在很多西方人的眼中,海上茶叶之路,是以厦门为起点。自17世纪以来,世界两大海洋强国——荷兰与英国都把厦门港视为最重要的贸易港口。

△厦门港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荷兰人高度重视与厦门的贸易:公元1622年,荷兰人范米德来厦门考察商业,返回荷兰汇报。第二年,荷兰政府委派彼得范和伦爵士以“贡使”身份,先到厦门,然后从厦门到福州,再从福州到北京,向明朝政府要求在厦门建立贸易机构,没有得到批准。接着又有两个名叫文德柯和礼查的荷兰人结伴前来,多方活动,为荷兰在厦门贸易的目的而努力,仍然得不到结果。直到明永历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56年,郑成功以厦门为抗清复台政治中心,积极开展海上对台贸易,荷兰人保证按规定纳税,才得到允许在厦门设立商馆。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不止一次的觊觎海峡对岸的厦门港,无奈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于实力强大的郑氏集团手下。

紧随其后的英国人借鉴荷兰殖民者的前车之鉴,主要以在厦门建立办事处为重点,旨在通过经营厦门,进一步拓展茶叶贸易:164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厦门设立办事处,1676年设立商馆,二者皆为公司购买茶叶,而后运往印度马德拉斯集中,再转运到英国。1684年(康熙23年)开放海禁,厦门设立海关。1689年(康熙2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委托厦门商馆购买箱装茶叶98t,直接运回英国,首创茶叶由中国直接运往英国的先河。1701年(康熙40年)英国抵达厦门运茶的商船多达14艘。4年后,英国商人又在厦门港开创业务,而厦门港也成为时年以来英国人在中国发展的主要根据地。

通过厦门港走向世界的安溪茶

安溪县,古称清溪县,地处东经117°36'——118°17',北纬24°50'——25°26'之间,与厦门接壤,翻过“云顶山”便可来到厦门地界。安溪与厦门地缘相近,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安溪人就有翻山越岭,手提肩挑,到厦门谋生、打工、经商、走亲访友,并以厦门港为起点,飘洋过海货通天下。

作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产茶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朝中后期,安溪的茶叶种植和制作进入鼎盛时期。明朝成化年间,安溪茶农发明创制了“半发酵”的乌龙茶制作技艺,更是安溪茶产业历史性突破,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成为乌龙茶的最主要集散地。清康熙初年,茶叶外销量迅速增加,史料记载:“以此(茶)与番夷互市,由是商贾云集,穷崖僻径,人迹络绎,哄然成市矣。”英商胡夏米在鸦片战争前曾对福建贸易货物进行调查,并采购了两种安溪茶。

作为安溪特产的茶叶,随着安溪与厦门的商缘源源不断地输入厦门,再经由厦门输送到全世界。

解放前,茶叶由安溪送至厦门的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茶叶集中于大坪后由人工苦力或驮畜经山路搬运至同安凭借西溪水道到达厦门岛;二是把茶叶集中于华安新墟而后转运至厦门岛;三是通过陆续建成的公路运至厦门。1930年春,同安县城西门至安溪北石全线通车,这是安溪历史上第一条公路。之后,另有五条主要路线相继建成,有效解决了茶叶运输困难问题。此后,安溪各区茶叶集中于官桥大潞或龙门,然后由汽车运至厦门岛。安溪茶到达厦门之后,再经由厦门港装运出港,运往台湾、日本、南洋、欧美等地。由此形成了一条以安溪为原点,以厦门为始发港,路线遍及港澳台、日韩、南洋、欧美等地的海上茶路。

据厦门口岸有关史料载,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荷兰人在爪哇万丹建立东洋贸易据点,该据点最重要的贸易便是与闽南商人的茶叶贸易。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英国政府特许设立东印度公司,直接到印度、中国等国家进行贸易,茶同样作为英国东印度公司首要贸易商品。随着茶在欧洲的风靡,厦门成为重要的商贸港口,鸦片战争的五口通商,福建一省独占两口(福州、厦门),很大原因是为了福建茶,闽江下游的福州港主要出口闽北地区的茶叶,厦门港则出口闽南一带的乌龙茶。清咸丰八年至同治三年(1858—1864年),英国每年从厦门口岸输入的乌龙茶1800t—3000t,由于当时闽北、闽东的茶叶大多从福州口岸出口,故一般认为,厦门输出的茶叶主要产自安溪。仅清光绪三年(1877年)一年,英国从厦门口岸输入的乌龙茶就高达4500t,其中安溪乌龙茶约占40%—60%。

美国人以反抗英国人不公平的茶叶税收政策拉开了建国大业的序幕——1773年12月16日发生的 “波士顿倾茶事件”,从而燃起了美国独立运动的火炬。独立后,美国商人更是迫不及待地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加入到国际茶叶贸易中,美国商人的商船即直接到中国采购茶叶。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8月28日,美国一艘360t的木制帆船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抵达广州。翌年5月11日,这艘商船从中国广州运载茶叶等回到纽约,获纯利3万多美元。从此,美国成为国际茶叶贸易重要的有生力量,往来于中国的船舶络绎不绝。

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口通商以来,厦门的国际贸易蒸蒸日上,茶叶输出更是一日千里。1869年至1881年是厦门乌龙茶出口的顶峰阶段,主要销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爪哇、暹罗、马尼拉、西贡等地,其中最大的主顾是美国。厦门出口到美国的乌龙茶主要产自安溪等地。1873年,厦门乌龙茶总出口2158t,其中运往美国的达1669t。1874年出口增至2891t,输至美国的有1885t。因此,19世纪被称为乌龙茶风靡欧美时期。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19世纪末,风靡欧美市场300多年的乌龙茶出现颓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厦门口岸输美的乌龙茶只有14.40t。安溪茶最大的国际市场——美国市场已被后起的台湾茶、日本茶所夺。但安溪茶却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是借助广大闽商商业网络以厦门为起点,大力开拓南洋市场,成为畅销东南亚主力“侨销茶”。闽南商人走到哪就把家乡的乌龙茶(特别是安溪的乌龙茶)带到当地。东南亚地区气候炎热,乌龙茶有生津、止渴、清凉、提神等作用,非常适应当地的需求,为当地人民送去了健康与财富。1877年至1878年,厦门每年有1000t以上茶叶运往新加坡、暹罗(泰国)、马尼拉和西贡等海峡殖民地。

除了茶叶贸易之外,安溪人还将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传播到移居地,为当地的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以与福建隔海相望的台湾为例,台湾的茶树品种,茶叶种植、采制技术都不少源于福建安溪。自明代开始,安溪人携亲带友,陆续迁往台湾,他们在台湾住地垦荒务农,种粮种茶。成为台湾茶产业先驱。清嘉庆三年(1798年),安溪西坪人王义程在台湾对乌龙茶制作技术加以改进,创制出台湾包种茶并四处传授制作技术;清光绪八年(1882年),安溪茶商王安定和张占魁在台湾设立“建成号”茶厂,用于研究茶叶栽培和制作技术;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安溪西坪人王水锦、魏静相继入台,在台北七星区南港大坑(今台北市南港区)致力于包种茶制作技术的完善和提升。后来他们俩被台湾当局聘请为讲师,教导茶农种植、制作包种茶,从而使得包种茶的产销量稳步上升。1919年,安溪籍的台湾乡亲张乃妙以台湾“巡回茶师”的身份回到安溪,购买铁观音茶苗数千株,广植于木栅樟湖地区,从此,木栅铁观音风靡整个台湾岛。安溪移民还开拓了台湾的茶叶贸易。安溪移民早期在台湾开设的茶行,包括西坪人王德的“宝记茶行”,王金明的“王瑞茶行”,王庆年、王庆泰的“尧阳茶行”,柯世钦的“正达茶业公司”等。而安溪历史上第一个铁观音茶王——西坪茶商王西,也是在台湾产生的。1916年,王西在家乡制作、由台湾“天鑫茶行”经销的“万寿桃”牌铁观音,在台湾督署举办的茶叶评选活动中获得金奖。

安厦茶缘的世界性意义

茶是全球化标志性商品,将中国与西方通过经贸、战争等手段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茶叶在征服全球的过程中,悄然无息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厦门港,这座因茶而在全球商贸领域里占据一席之地的海港型城市,她的崛起、发展、腾飞的各阶段,都可以看到安溪茶的卓越身影。

作为厦门港最重要的贸易产品,安溪茶这种绿色黄金为厦门港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厦门港是厦门发挥国际门户枢纽作用、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和承担“一带一路”、对台、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依托。安溪盛产乌龙茶,黑色的茶叶像一只奔腾的乌龙从厦门腾飞,龙翔万里。安溪茶从厦门走向世界,世界通过安溪茶认识厦门。

对于安溪茶而言,厦门港则是乌龙出海的始发地,虽然安溪茶也有通过福州、广州、上海等地出海,但厦门港因地理优势,始终是安溪茶最重要的外贸出口港。从17世纪开始,安溪茶产业的发展伴随着厦门港口的兴衰风云变幻。中国茶叶品种数以千计,茶产地也不可胜数,安溪茶为何能在海内外盛名远播,甚至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安溪茶本身的积淀之外,更离不开与厦门的紧密互动。如果没有厦门港这一海丝的重要端口,安溪茶就没有走向世界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上,安溪乌龙茶对外贸易从未间断。特别是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一直是乌龙茶的主销区。茶商在安溪、厦门以及南洋诸属形成联庄经营网络,促成了“安溪产茶—厦门出口—南洋、欧美消费”的流通路径,茶叶成为安溪乡民重要的产业经济支撑。

茶对于安溪和厦门而言,不仅是带来财富的拳头产品,更是世界级名片;对于同样通过厦门港舟行四海的海外游子,乌龙茶更是故乡的味道,亲缘的纽带,是身体上烙印的中华基因的图腾。……通过厦门港驶向全世界的安溪茶,不仅仅为当地送去健康与财富的绿色黄金,她更是中华文化的具象物质载体。通过茶将内陆的安溪与海滨的厦门紧密联系在一起,早在中国古代就是山海联动的成功案例。在二十一世纪,作为健康与和平使者的茶叶将为中国收获更多来自世界人民的友谊与财富。作为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急先锋,安溪茶将携手厦门港,在新世纪“一带一路”征程中继续谱写新的业绩和辉煌。

来源: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解析红茶:你真的认识红茶了吗?

红 

传承千年茶文化,传播健康饮茶理念

 

红茶,英文为Black 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  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2013年湖南东江楚云仙红茶喜获“中茶杯”特等奖。

中文学名

红茶

植物界

被子植

双子叶植物

亚    纲

原始花被

山茶

山茶

分布区域

东非,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

起    源

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

英    文

Black tea

茶    类

全发酵

品    种

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

产    地

安徽、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

 

 

 

目 录

一、

 历 史 沿 革


二、

 产 区 分 布


三、

栽 培 条 件


四、

品 种 分 类

 

分类

四大品种


五、

价 值 功 能

营养成分

主要功效

红茶禁忌

六、

品 茗 指 南

冲泡方法

品饮技巧

质量审评

七、

加 工 工 艺

萎凋

揉捻

发酵

烘焙

复焙

八、

选 购 技 巧

辨别方法

注意事项

九、

保 存 方 法

 

 

 

历史沿革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正山小种红茶于1610年流入欧洲。1662年,当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里面有几箱中国的正山小种红茶。从此,红茶被带入英国宫廷,喝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早期的英国伦敦茶叶市场中,也只由出售正山小种红茶,并且价格异常得昂贵,唯有豪门富室方能饮用,正山小种红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不可缺少的饮料。英国人挚爱红茶,渐渐地把饮用红茶演变成一种高尚华美的红茶文化,并把它推广到了全世界。

 

1689年,英国更在中国的福建省厦门市设置基地,大量收购中国茶叶。英国喝红茶比喝绿茶多,且又发展出其独特的红茶文化,均与上述历史事件有关。因为在厦门所收购的茶叶都是属于红茶类的半发酵茶——“武夷茶”,大量的武夷茶流入英国,取代了原有的绿茶市场,且很快成为西欧茶的主流。武夷茶色黑,故被称为''Black tea''(直译为黑茶)。后来茶学家根据茶的制作方法和茶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武夷茶冲泡后红汤红叶,按其性质属于''红茶类''。但英国人的惯用称呼''Black tea''却一直沿袭下来,用以指代''红茶''。

 

 

 

产区分布

 

主产地在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

 

国内

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祁红—产于安徽祁门、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红—产于云南佛海、顺宁等地;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苏红—产于江苏宜兴;越红产于浙江绍兴一代;湖红—产于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川红—产于四川马边、宜宾、高县等地;英红—产于广东英德等地;昭平红——产于广西昭平县;其中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宁红工夫产于江西修水一带,是中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 

 

世界

世界上红茶的品种很多,产地也很广,除中国以外,印度、东非、印尼、斯里兰卡也有类似的红碎茶生产。

 

 

 

栽培条件

 

红茶栽培

适合茶树栽培的地域需要满足的条件:

(1)热带或亚热带;

(2)气温高的季节有足够的降水;

(3)弱酸性土壤;

(4)土壤的排水性良好。

在收获季节,在干燥的日子一日内温差较大能够够厚或具有芳香的优质茶叶。 

 

 

 

 

品种分类

 

分类

 

◆加工分类

按照其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一般又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和红茶茶珍。

 

小种红茶: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红茶,同时也是其它红茶的鼻祖,其他红茶都是从小种红茶演变而来的。它分为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均原产于武夷山地区。

 

1.正山小种:产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所以又称为“星村小种”或“桐木关小种”。 

2.外山小种:主产于福建的政和、坦洋、古田、沙县等地,2013江西的铅山一带也有出产。

 

红碎茶:红碎茶按其外形又可细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产地分布较广,遍于云南、广东、海南、广西,主要供出口。

 

速溶红茶:速溶红茶是茶叶的一种加工品,用纯天然茶叶原料,通过现代生物科技,将茶叶中的精华成分萃取浓缩,再经干燥喷雾而成的纳米级颗粒状固体,能迅速溶解于水中的固体饮品。有时候也被称为红茶茶珍、即溶红茶。

 

马边功夫:马边功夫为红茶新贵,由四川马边金星茶厂创制。选用海拔1200-1500米的四川小叶种为原料,结合各地功夫红茶工艺精制而成。

 

◆规格分类

红茶根据茶叶的在茶树上的部位和完成后茶叶的形状分为不同规格:

●白毫(Pekoe 简称P):白毫

●碎白毫(Broken Pekoe 简称BP):切碎或不完整的白毫

●片茶(Fannings 简称F):是指比碎白毫更小的细片。

●小种(Souchong 简称S):小种茶

●茶粉(Dust 简称D):茶粉或抹茶

● 切碎-撕裂-卷曲红茶(Crush Tear Curl 简称CTC)

 

四大品种

 

祁门红茶-中国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是中国传统功夫红茶的珍品,为历史名茶,出产于19世纪后期,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有“茶中英豪”,“群芳最”,“王子茶”等美誉。祁门红茶依其品质高低分为1~7级,主要产于安徽省祁门县,与其毗邻的石台,东至,黟县及贵池等县也有少量生产,主要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的国事礼茶。 

 

大吉岭红茶-印度

大吉岭红茶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大吉岭红茶以5~6月的二号茶品质为最优,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红茶拥有高昂的身份,三四月的一号茶多为青绿色的OP,二号茶为金黄显露的FOP。其汤色橙黄,气味芬芳高雅,上品大吉岭红茶尤其带有葡萄香,口感细致柔和,适合春秋季饮用,也适合做成奶茶,冰茶及各种花式茶。其工艺是当时正山小种的工艺者带过去,并加以改造形成的。

 

乌巴-斯里兰卡

锡兰高地红茶以乌沃茶最著名,产于斯里兰卡山岳地带的东侧,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斯里兰卡山岳地带的东侧常年云雾弥漫,由于冬季吹送的东北季风带来较多的雨量(11月~次年2月),不利茶园生产,所以以7~9月所获得的茶品质最优。西侧则因为受到夏季(5—8月)西南季风送雨的影响,所产的汀布拉茶和努沃勒埃利耶茶以1~3月收获的最佳。

 

阿萨姆红茶-印度

阿萨姆红茶,产印度东北阿萨姆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当地日照强烈,需另种树为茶树适度遮蔽;由于雨量丰富,因此促进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蓬勃发育。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较香。阿萨姆红茶,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滋味浓,属烈茶。 

 

 

价值功能

 

 

营养成分

 

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其香气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可食部

100

水分(克)

7.3

能量(千卡)

294

能量(千焦)

1230

蛋白质(克)

26.7

脂肪(克)

1.1

碳水化合物(克)

59.2

膳食纤维(克)

14.8

胆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5.7

维生素A(毫克)

645

胡萝卜素(毫克)

3870

视黄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

核黄素(毫克)

0.17

尼克酸(毫克)

6.2

维生素C(毫克)

8

维生素E(T)(毫克)

5.47

a-E

2.8

(β-γ)-E

2.67

δ-E

0

钙(毫克)

378

磷(毫克)

390

钾(毫克)

1934

钠(毫克)

13.6

镁(毫克)

183

铁(毫克)

28.1

锌(毫克)

3.97

硒(微克)

56

铜(毫克)

2.56

锰(毫克)

49.8

碘(毫克)

0

 

 

成分名称

 

 

含量(毫克)

成分名称

含量(毫克)

成分名称

含量(毫克)

异亮氨酸

923

亮氨酸

1671

赖氨酸

1381

含硫氨基酸(T)

436

蛋氨酸

237

胱氨酸

199

芳香族氨基酸(T)

1700

苯丙氨酸

988

酪氨酸

712

苏氨酸

874

色氨酸

0

缬氨酸

1213

精氨酸

1229

组氨酸

470

丙氨酸

1224

天冬氨酸

2032

谷氨酸

3229

甘氨酸

1051

脯氨酸

828

丝氨酸

948

 

 

 

 

主要功效

 

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中医认为,茶也分寒热,例如绿茶属苦寒,适合夏天喝,用于消暑;红茶、普洱茶偏温,较适合冬天饮用。至于乌龙茶、铁观音等较为中性。

 

红茶能辅助血糖调节,但仍无确切的定论。 在冬天胃容易不舒服,冰瓜果吃太多感到不适的人,可以红茶酌加黑糖、生姜片,趁温热慢慢饮用,有养胃功效,身体会比较舒服,但不建议喝冰红茶。

 

提神消疲

红茶中的咖啡碱藉由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进而使思维反应更加敏锐,记忆力增强;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强化心搏,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同时又促进发汗和利尿,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觉疲劳的物质)及其它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生津清热

夏天饮红茶能止渴消暑,是因为茶中的多酚类、醣类、氨基酸、果胶等与口涎产生化学反应,且剌激唾液分泌,导致口腔觉得滋润,并且产生清凉感;同时咖啡碱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调节体温,它也刺激肾脏以促进热量和污物的排泄,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

 

利尿

在红茶中的咖啡碱和芳香物质联合作用下,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过滤率,扩张肾微血管,并抑制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于是促成尿量增加。如此有利于排除体内的乳酸、尿酸(与痛风有关)、过多的盐分(与高血压有关)、有害物等,以及缓和心脏病或肾炎造成的水肿。

 

消炎杀菌

红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经由实验发现,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藉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所以细菌性痢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红茶颇有益,民间也常用浓茶涂伤口、褥疮和香港脚。

 

解毒

红茶中的茶多碱能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碱,并沉淀分解,这对饮水和食品受到工业污染的现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项福音。

 

强壮骨骼

2002年5月13日美国医师协会发表对男性497人、女性540人10年以上调查,指出饮用红茶的人骨骼强壮,红茶中的多酚类(绿茶中也有)有抑制破坏骨细胞物质的活力。为了防治女性常见骨质疏松症,建议每天服用一小杯红茶,坚持数年效果明显。如在红茶中加上柠檬,强壮骨骼,效果更强,在红茶中也可加上各种水果,能起协同作用。

 

抗衰老

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政府资助了150多项关于绿茶和红茶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绿茶和红茶中的抗氧化剂可以彻底破坏癌细胞中化学物质的传播路径。波士顿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血管流行病学主任墨里?密特尔曼医生说:“红茶与绿茶的功效大致相当,但是红茶的抗氧化剂比绿茶复杂得多,尤其是对心脏更是有益”。美国杂志报道,红茶抗衰老效果强于大蒜头、西兰花和胡萝卜等。

 

养胃护胃

人在没吃饭的时候饮用绿茶会感到胃部不舒服,这是因为茶叶中所含的重要物质——茶多酚具有收敛性,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空腹的情况下刺激性更强。而红茶就不一样了。它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经常饮用加糖、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舒张血管

美国医学界一项研究与红茶有关。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每天喝4杯红茶,血管舒张度可以从6%增加到10%。常人在受刺激后,则舒张度会增加13%。 

 

红茶禁忌

 

1、结石病人和肿瘤患的人。结石患者一般不允许饮红茶。

2、有贫血的、有精神衰弱失眠的人。红茶的提神醒脑功效会使得他们失眠症状加重。

3、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状况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因为红茶具有很好的提神作用。

4、胃热的人。因为红茶是温性茶,起到暖胃的作用。

5、舌胎厚者、口臭者、易生痘者、双目赤红的人。红茶属于“热性”,怕上火的人不宜喝红茶。

6、正在服药的人。红茶会破坏药效。

7、经期的女性,因为经期会大量消耗体内铁质,红茶中的鞣酸会妨碍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

8、孕期女性,因为红茶中的咖啡碱会增加孕妇心、肾的负荷,会造成孕妇的不适。

9、哺乳期女性,因为红茶中的鞣酸影响乳腺的血液循环,会抑制乳汁的分泌,影响哺乳质量。

10、更年期女性,因为红茶中的茶多酚可能会时更年期出现心跳加快、睡眠质量差等现象。

 

 

 

品茗指南

 

冲泡方法

 

置具洁器

饮红茶前,不论采用何种饮法,都得先准备好茶具,如煮水的壶,盛茶的杯或盏等。同时,还需用洁净的水,一一加以清洁,以免污染。

 

量茶入杯

每杯只放入3-5克的红茶,或1-2包袋泡茶。若用壶煮,将适量的茶加入茶壶中,再立刻注入沸腾的开水。水温宜维持在90至100度的水温,在此同时,将茶壶与茶杯用热水烫过,这道手续称为温壶(杯)。

 

烹水沏茶

当量茶入杯后,然后就冲入沸水。如果是高档红茶,那么,以选用白瓷杯为宜,以便观其色泽。通常冲水至八分满为止。如果用壶煮,那么,先应将水煮沸,而后放茶配料。

若用壶煮,则是放入茶叶,注入热水,将壶盖盖上,使红茶的香气与味道能充分的在热水中释放出来。叶片细小者约浸泡2至3分钟,叶片较大则宜闷置3至5分钟,当茶叶绽开,沉在壶底,并不再翻滚时,即可享用。 

 

品饮技巧

 

闻香观色

红茶经冲泡后,通常经3分钟后,即可先闻其香,再观察红茶的汤色。

 

品饮尝味

待茶汤冷热适口时,可举杯品味。如果品饮的红茶属条形茶,一般可冲泡2-3次。如果是红碎茶,通常只冲泡一次;第二次再冲泡,滋味就显得淡薄了。

 

注意事项

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新茶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

不要用茶水送服药物;服药前后1小时内不要饮茶。人参、西洋参不宜和茶一起食用。忌饮浓茶解酒;饭前不宜饮茶;饭后忌立即喝茶;少女忌喝浓茶。

 

质量审评

 

审评原则

“通用型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贸易上评茶应根据产区从属于哪一套标准,对照标样评定外形和叶底的嫩度,而香气、滋味和茶汤色泽不以陈样为依据。有的茶叶生产者不标定级别,只标茶号或价格。遇到这样的茶叶,应首先看是大叶种还是中小叶种,再参照标准样的级别定级,有了级别,才有品质、价格的概念。

行名优茶评比,不必参照标准样,可根据茶叶实有品质下评语、定分数。若是质量检验部门在市场或在出厂抽样检验,则仍须采用相应的标准样为依据。

 

红茶审评

 

祁红工夫

“祁红”的品质特点 为外形细紧,苗锋良好,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亮,香气浓郁带糖香,滋味醇和回甘,叶底红匀细软。审评“祁红”毛茶和精茶,在对照各级标准样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嫩度与条索的紧实程度。身骨空松轻飘,色泽枯灰,汤色浅薄(红),香气粗糙,滋味薄涩,叶底青暗,是低次产品的特征。同季节所产的“祁红”,春茶嫩度好,色泽乌润,香味柔和,品质较好;夏秋茶汤色、叶底较为红亮,但香味的鲜醇度不如春茶,总的品质比春茶差。

 

滇红工夫

滇红工夫产于云南的滇红。其品质特点:色泽棕褐,外形肥壮显露金毫,汤色红亮,香气浓郁,滋味浓醇回甘,叶底肥软,红匀明亮。“滇红”茶多酚含量高,茶味浓而耐泡,经3次冲泡还有茶味。对毛茶和精茶的审评以标准样为基础,抓住嫩度是重点。嫩度是滇红内在品质的客观标准。其精茶在嫩度基础上,净度也很重要,一、二级茶显露芽锋,不应含有茶梗与朴片。

 

昭平红工夫

“昭平红”品质特点:色泽乌润、金毫显露、香气高锐、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带甜、叶底红匀明亮。规格等级 

 

川红工夫

外形条索肥壮圆紧、显金毫,色泽乌黑油润,内质香气清鲜带枯糖香,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浓亮。叶底厚软红匀。

 

闽红工夫

闽红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统称,均系福建特产。

①政和工夫:产于福建政和,按品种分为大茶、小茶两种。大茶系采用政和大白茶制成,小茶系用小叶种制成。政和工夫按品种分为大茶、小茶两种。大茶系采用政和大白茶制成,是闽红三大工夫茶的上品,外形条索紧结肥壮多毫,色泽乌润,内质汤色红浓,香气高而鲜甜,滋味浓厚,叶底肥壮尚红。小茶系用小叶种制成,条索细紧,香似祁红,但欠持久,汤稍浅,味醇和,叶底红匀。政和工夫以大茶为主体,扬其毫多味浓之优点,又适当拼以高香之小茶,因此高级政和工夫特别体态匀称,毫心显露,香味俱佳。 

②坦洋工夫: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产福建的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其中产于寿宁与周宁交界的茶岭村与茶坪村之间的“归岭红茶”是坦洋工夫中的顶级产品。

③白琳工夫:主产于福建的福鼎,属于小叶种红茶。白琳工夫茶系小叶种红茶,一般的白琳工夫,外形条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 色泽黄黑,内质汤色浅亮,香气鲜纯有毫香,味清鲜甜和,叶底鲜红带黄。

 

 

 

 

加工工艺

 

萎凋

萎凋分为室内加温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两种。萎凋程度,要求鲜叶尖失去光泽,叶质柔软梗折不断,叶脉呈透明状态即可。

 

揉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使用双脚揉茶。50年代采用铁木结构双桷水力揉捻茶机。至60年代,揉捻这一工序又加以改进,采用了铁制55型电动揉捻机,提高制茶效率。揉捻时要使茶汁外流,叶卷成条即可。

 

发酵

发酵,俗称“发汗”,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指将揉捻好的茶胚装在篮子里,稍加压紧后,盖上温水浸过的发酵布,以增加发酵叶的温度和湿度,促进酵素活动,缩短发酵时间,一般在5~6小时后,叶脉呈红褐色,即可上焙烘干。发酵的目的,在于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酶的促进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使绿色的茶坯产生红变。

发酵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性工序。一般是将揉捻叶放在发酵框或发酵车里,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要掌握满足茶多酚氧化酶的氧化聚合反应所需的适宜温度、湿度和氧气量。

 

烘焙

把发酵适度的茶叶均匀搜集放在水筛上,每筛大约摊放2~2.5公斤左右,然后把水筛放置吊架上,下用纯松柴(湿的较好)燃烧,故小种红茶具有独特的纯松烟香味。刚上焙时,要求火温高些,一般在80度左右,温高主要是停止酵素作用,防止酵素活动而造成发酵过度,叶底暗而不开展。烘焙一般采用一次干燥法,不宜翻动以免影响到干度不均匀,造成外干内湿,一般在6小时即可下焙,主要看火力大小而定。一般是焙到触手有刺感,研之成粉,干度达到,而后摊凉。

 

复焙

茶叶是一种易吸收水分的物质,在出售前必须进行复火,才能留其内质,含水量不超过8%。

 

 

选购技巧

 

 

 

辨别方法

 

按照品质优劣的程度,将红茶分为优质茶、次品茶和劣质茶三种。凡品质特征符合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要求的,可视为优质茶;带有严重的烟焦、酸馊、陈味、霉味、日晒味及其他异味者,尤其是受到农药、化肥污染的,称之为劣质茶。污染较轻或经一定技术手段的处理能得到改善,即为次品茶。这样红茶爱好者就更应该了解和掌握辨别方法,需要借助手、眼、鼻、口等感官系统进行综合评判。

 

(1)手抓

首先用手去感触红茶条索的轻重、松紧和粗细。优质红茶的条索相对紧结,以重实者为佳,粗送、轻飘者为劣。用手触摸茶叶的最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了解红茶干茶的干燥程度。随手拈取一根茶条,干茶通常有刺手感,易折断,以手指用力揉搓即成粉末。如果是受潮的茶叶,则没有这个特征。但是,在触碰茶叶的时候,不要大把抓,避免手上的汗水渗入茶叶中导致茶叶受潮。

 

(2)眼观

随手抓取一把干茶放在白纸或白色瓷盘上,双手持盘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观察红茶干茶的外形是否均匀,色泽是否一致,有的还需要看是否带金毫。条索紧结完整干净,无碎茶或碎茶少,色泽乌黑油润(有的茶还会显现金毫)者为优;条索粗松,色泽杂乱,碎茶,粉末茶多,甚至还带有茶籽、茶果、老枝、老叶、病虫叶、杂草、树枝、金属物、虫尸等夹杂物,此类茶视为次品茶或劣质茶。此外,通过冲泡后看汤色和叶底也能进行辨别。优质红茶的汤色红艳,清澈明亮,叶底完整展开、匀齐,质感软嫩;次品茶和劣质茶的汤色则为红浓稍暗、浑浊的色泽,有陈霉味的劣质茶则表现出叶底不展、色泽枯暗的特征。

 

(3)鼻嗅

即利用人的嗅觉来辨别红茶是否带有烟焦、酸馊、陈味、霉味、日晒味及其他异味。优质红茶的干茶有甘香,冲泡后会有甜醇的愉快香气,次品茶和劣质茶则不明显或夹杂异味。事实上,在红茶的加工过程中,如果加工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和加工技术(如萎凋、发酵等)控制不当,或者因红茶成品储藏不当,就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品质的气味。然而,有些不愉快的气味含量较少,嗅干茶时不容易被发觉,此时就要通过冲泡来辨别,发现含有酸馊味、陈味、霉味的茶,其气味不是太浓重,可以尝试通过烘焙处理后来改善品质。

 

(4)口尝

当干茶的外形、干燥度、色泽、香气等都符合选购标准后,可以取若干茶放入口中咀嚼辨别,根据滋味进一步了解品质的优劣。此外还可以通过开汤来进行品评。优质红茶的滋味主要以甜醇为主,小种红茶具有醇厚回甘的滋味,工夫红茶以鲜、浓、醇、爽为主。这些特征在次品茶身上则不明显,而劣质茶的滋味为浓涩和苦涩,甚至有异味。 

 

注意事项

 

一、挑选品牌:消费者在市面上买到产地茶,大多数是厂商已经调配过的口味,而非纯种茶。

二、有效期限。购买红茶时更需注意制造日期和有效期限,以免买到过期的红茶。

三、选择包装方式。我们看到的包装形式大都为茶包或铁罐装茶叶。如果你要喝产地茶或特色茶,最好买罐装红茶。

四、了解产区:不管是锡兰红茶、肯尼亚红茶,都是产地统称,每个产地不同茶区生产的茶叶及调制方法不同,口味也不同。

 

 

 

保存方法

 

茶叶应避潮湿高温,不可与清洁剂、香料、香皂等共同保存,以保持茶叶的纯净。最好放在茶叶罐里,移至阴暗、干爽的地方保存,开封后的茶叶最好尽快喝完,不然味道和香味会流失殆尽,不同茶叶不宜混合饮用,以免不能欣赏到该种茶的原味。

 

具体储藏方式

1、铁罐的储藏法:选用市场上供应的马口铁双盖彩色茶向作盛器。储存前,检查罐身与罐盖是否密闭,不能漏气。储存时,将干燥的茶叶装罐,罐要装实装严。这种方法,采用方便,但不宜长期储存。 

2、热水瓶储藏法:选用保暖性良好的热水瓶作盛具。将干燥的茶叶装入瓶内,装实装足,尽是减少瓶内空气存留量,瓶口用软木塞盖紧,塞缘涂白蜡封口,再裹以胶布。由于瓶内空气少,温度稳定,这种方法保持效果也比较好,且简便易行。

3、陶瓷坛储藏法:选用干燥无异味,密闭的陶瓷坛一个,用牛皮纸把茶叶包好,分置于坛的四周,中间嵌放石灰袋一只,上面再放茶叶包,装满坛后,用棉花包盖紧。石灰隔1-2个月更换一次。这种方法利用生石灰的吸湿性能,使茶叶不受潮,效果较好,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茶叶品质,特别是龙井旗枪大方等一些名贵茶叶,采用此法尤为适宜。

4、包装袋储藏法:先用洁净无异味白纸包好茶叶,再包上一张牛皮纸,然后装入一只无孔隙的塑料食品袋内,轻轻挤压,将袋内空气挤出,随即用细软绳子扎紧袋口取一只塑料食品袋,反套在第一只袋外面,同样轻轻挤压,将袋内空气挤压再用绳子扎紧袋口;最后把它放入干燥无味密闭的铁筒内。 

5、低温储藏法:方法同“食品袋储藏法”,然后将扎紧袋口的茶叶放在冰箱内。内温度能控制在摄氏5摄氏度以下,可储存一年以上。此法特别适宜储藏名茶及茉莉花茶,但需防止茶叶受潮.

6、木炭密封储藏法:利用木炭极能吸潮的特性来储藏茶叶。先将木炭烧燃,立即用火盆或铁锅覆盖,使其熄灭,待晾后用干净布将木炭包裹起来,放于盛茶叶的瓦缸中间。缸内木炭要根据胡潮情况,及时更换。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