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三江春茶的功效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春茶时节,看茶品牌如何“出山”“出海”又“出圈”?

雨水已至,大地回春,最美的景色莫过于茶山之上的青翠与香雾,采茶人走过,指尖留下自然珍贵的馈赠。

抢摘春早茶是中国茶农的传统,春茶品质最高,产量有限,价格优势大。对于不少产区占到一年茶叶收入的大头,茶叶市场也即将迎来火热的场面。

春茶与夏秋茶各有优势,在品牌建设上走的路子有何不同?互联网时代的茶品牌如何“出圈”?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茶是最具有可塑性的农产品,其文化属性突出,自带优质优价的潜力,又在年轻一代中以奶茶的形式重回新生。发展茶品牌,既要从传统上坚持真材实料,又要拿出创意精神改善茶产品的形态和定位,加强多元化的市场体系建设,做到“出山”“出海”和“出圈”。

早春茶,“出山”第一缕香

早春茶,又称为明前茶,是指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一般而言,春茶分为明前茶,雨前茶,谷雨茶。立春到立夏之间共有如下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等节气,在这几个节气中制的茶组成了春茶。

初春的芽叶细嫩饱满,白毫尽显,滋味醇和,鲜爽度高,由于芽叶细嫩,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因此品质非常好,被认为是茶叶中的上品。但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物以稀为贵,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六大茶类里的大多数茶类都以春茶茶青为优,甚至有很多茶产区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都只会采摘春茶,放弃其他三个季节的茶叶。开采时间从4月下旬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左右。从谷雨后到立夏前,这就是我国茶叶的精华,成就了众多名茶的“出山”。

“采春茶,品春茶”的传统茶文化带动我国的茶产业不断发展,看春茶,也就能看到地域茶品牌最亮丽的一面。

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农们聚在一起抢摘三江早春茶。因地处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有着“高山云雾出好茶”的优越自然环境,是国际公认的“黄金产茶区”。三江早春茶产品具有“早、特、鲜、香”等特点,被纳入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1.5万亩,年综合产值86亿元。

为了打响三江早春茶的品牌,三江县制定了行业标准,三江早春茶选用中、小叶茶树良种以及当地群体种,配套相应的种植、肥培管理、树体管理、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栽培措施。坚持古法工艺,展现原汁原味。

二是探索茶旅融合“三江模式”,闯出了一条“茶叶+旅游”的新路子。2017年,布央村被评为“广西五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2018年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有了客流,三江县接着挖掘发扬侗族特色茶文化。从唐代开始,三江县已有茶叶生产,人工栽培茶树已有2000多年历史,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茶文化,“打油茶”是三江侗族同胞的饮茶传统,具有驱寒祛湿的功效,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尝试和购买。

明前茶自带流量效应,从不乏追逐者,因此是结合文旅的好机遇。在海南五指山,早春茶比其他地区早上市3个月左右,故素有“华夏第一早春茶”的美誉。一年一度的早春茶开采节上,茶农茶企、游客嘉宾齐聚五指山脚下,在茶园里共同“喊春”,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传承古老的民族仪式,祈祷风调雨顺,茶事兴旺。

今年的春茶价格喜人,茶青能卖到90至110元每斤,成为了不少地区的“绿色银行”。我国的福建、四川、广西贵州、海南等重要产茶大区都逐步实现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发展思路,大力推进茶产业精深加工,深化茶文旅融合,把春茶做成金字招牌,把握新年的“第一桶金”。

夏秋茶,“出海”忙

饮春茶是“圈内”的传统,由于产量稀少,明前茶带来的客流资源也比较可观。例如西湖龙井的一级保护区面积仅有48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市的西城区,核心产区的龙井村,每年产出的干茶仅有3万斤。这也就意味着,除非你亲自去西湖风景区看到那里的茶树,体验了采摘,才能保证得到的是真正核心产区的西湖龙井茶。

正如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所说,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来源于其稀有的特质。历史悠久、极小产区、限时供应,优质的春茶,可以说是自带品牌。

春茶虽名贵,但是由于产量小,时节短,在很多茶叶产区并不足以维持生计,想要切实提升茶农们的收益,开发夏秋茶也是绕不开的课题。

2018-2022年,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呈现震荡上行的发展态势,2022年,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茶园总面积为4995.4万亩,全国茶叶产量335万吨。其中,茶叶内销数量突破240万吨。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茶叶市场总体上能够满足内销需求,还有一部分进行出口。因此扩大国内茶产业规模的目标已经不在于国内市场,而是放眼海外。

眼下,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消费者开始追求性价比,海外对标准茶叶产品的需求量大,夏秋茶迎来发展新机遇。夏秋茶品牌如何做?

春茶“卖文化”,夏秋茶“卖科技”。与春茶的“自带流量”不同,夏秋茶其核心目标是加强科技创新,维持一定的产量,走平价路线,对接广阔的海外资源,稳定输出高品质的夏秋茶产品,给当地农民带来实际的收益。

首先,我国茶叶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茶叶品种、栽培技术、制茶工艺等方面的创新,提高夏秋茶的品质稳定性。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茶叶的生产效率和口感,实现标准化,通过“一带一路”使我国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其次,在优质平价的基础上不断加码文化元素,打出中国茶品牌的声量。例如组织地方形成大规模茶叶出口联盟,稳定生产前提下,发展区域品牌、品种品牌和企业品牌,提升产品的相对溢价能力,向着优质优价和优质优牌的理想状态努力。

随着消费分级越发明显,夏秋茶产品的背后,有一批对茶叶感兴趣但并不愿意“进圈子”购买高端产品的消费者,他们更喜欢平价、标准化的茶产品,如茶里CHALI生产的方便茶粉茶包,简单又不失高端,深受都市消费群体欢迎。未来这一需求会越来越大,夏秋茶的风口正劲,如何开发出高性价比的产品,成为消费者眼中的日常品牌、民生品牌或是关键点。

新茶饮,掀起茶品牌巨浪

中国茶品牌要想做“出圈”,说到底还要跟年轻人在一起玩。年轻人虽然不喝春茶,但是奶茶变成了一种体验地域文化以及社交的重要载体。

传统茶品牌注重繁琐的礼节,品种和产地的细分,加之过于单一的产品种类不利于在大众群体中广泛转播。同时优质的茶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并不透明,茶叶市场往往鱼龙混杂,难以精准对接目标客户。

新茶饮品牌则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把茶叶做成奶茶,赋予其工业化、零售品的属性,通过抓住新茶饮的流量效应,借势融合地域的特色茶叶,传统茶品牌有机会突破文化和产品“两张皮”的痛点。

新茶饮有望翻新传统茶文化,创造新的茶经济潮流。2023年11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新茶饮企业赤壁“论剑”。奈雪的茶、沪上阿姨、吾饮良品、益禾堂、甜啦啦等新茶饮知名品牌,湖南茶业集团、宜昌茶业集团等传统茶业巨头前来参赛,新茶饮品牌借助赤壁青(米)砖茶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融合新茶饮理念和创意,研发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市场潜力的新茶饮产品,提高了广大消费者对青(米)砖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其次,从经济效益上看,奶茶带来的产品溢价可谓惊涛骇浪。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新茶饮委员会联合美团新餐饮研究院发布的《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2023年全年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98亿元,恢复3年复合增长率近20%的水平。至2025年,国内消费市场规模预计进一步扩张至2015亿元。

另一方面,新茶饮已经成为带动城市旅游的一张名片。以往去旅游要尝一尝当地的“土特产”,如今来到福建福州,一定要喝“壶见”;来到长沙,要喝“茶颜悦色”;来到甘肃兰州,要喝“放哈”。这些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新茶饮品牌成为展示当地茶叶的一扇橱窗,吸引着大量的年轻消费者接触和了解茶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崭新多变的国潮文化圈,同时助力新茶饮品牌突破“卷无可卷”的瓶颈,达成双赢。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尽管茶叶是最有历史文化根基的农产品,但不能割裂地看待茶品牌的建设。从春茶到夏秋茶,再到奶茶,反映的是社会需求的变化,是新的消费趋势催生出的生命力。文化为底蕴,科技为核心,创新产品为载体,中国茶有望走出山,跨过海,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参考资料:

[1]广西新闻网:三江:侗乡雨水采春茶

[2]海南日报:五指山:早春茶开采节拉开帷幕

[3]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新茶饮企业赤壁“论剑”—赤壁青(米)砖茶激活新“饮”擎,踏上新赛道

来源:农参号,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梧州六堡茶:茶船古道上的新篇章

导语春日百花艳,茶香最风华。阳春三月,天气回暖,茶芽萌动,各茶区开始陆续进入采摘期。以春茶季和“国际茶日”为契机,研究院公众号特推出茶品牌专题,分享国内外茶品牌的相关文章,与诸位共同探索茶品牌的建设路径,感受茶文化的多样魅力。今日为第十篇《梧州六堡茶:茶船古道上的新篇章》。

一、茶船古道的故事

自古,两广东西相邻,得西江连通,同属珠江流域,航运条件最为优越。广西多山而水系发达的地理环境,使水路在广西内陆贸易占据了重要地位。而梧州自汉代以来,就是两粤的水运枢纽,明清时期,这一绝对的地理优势,更是成为广东商进入广西从事商贸活动的基本原因之一。

茶船古道航路

清朝时期,茶叶贸易盛行,大量的茶叶通过“十三行”加工、包装,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国。商人们凭借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华南、西南的丰富物产以最低的成本运达广州,再从广州转口外销。六堡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而位于梧州市的合口街码头,就是这条航线的起点。

当时六堡茶独特的功效在海外华侨中广泛传播。早期“过埠”到马来西亚的华侨主要做锡矿劳工,辛苦一天后喜欢喝上一大碗六堡茶,既消暑解渴,同时也起恢复体力、清热解毒之功效。因此,英国矿主在招矿工时,会特别注明“有六堡茶供应”,以招揽工人。自明、清以来,六堡茶也一直是两广人下南洋的必备佳品。如今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当地的华人已深知六堡茶的独特功效,而当地的中药店也一直有收藏六堡茶作为药材的习惯。

后人所刻画的繁荣景象 据当地人描述,繁华之时合口街码头排队的船只一眼望不到头,大大小小的船只在六堡河上、东安河上、贺江上往来穿梭,繁盛一时,也使得茶船古道两岸的码头、墟集数量增加。

直至1937年,战争的打响,中断了整个西江的航运,六堡茶的运销受到了致命性的打击,即使战争结束,六堡茶的销量也大不如前,茶园荒废或砍掉转为田地。在建国后,几个水电站(如:大中电站、贺江江口电站、九城水坝)先后建成,彻底停止六堡茶的运输,茶船古道的繁华自此中断。但这段茶船古道的历史,成为了中国茶叶历史中的一段传奇,赋予了梧州六堡茶鲜活的历史价值。 二、梧州六堡茶的价值

为促进梧州六堡茶品牌发展,2017年中旬,梧州市政府与我们团队达成合作,开展《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编制工作,这个拥有深厚历史价值的茶叶老品牌,正式拉开了新篇章的序幕。 在经过对梧州六堡茶产地、产业、产品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后,团队发现梧州六堡茶具备如下方面的价值: 1、地缘价值 梧州地处两广中心,自汉代以来,就是广西、广东之间的交通枢纽,是广西最早的城市,历来有“两广咽喉要地”之称。梧州区位优势明显,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十二个省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被称为广西“水上门户”,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水路距广州341公里、距香港436公里、距澳门384公里。梧州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有着百年对外贸易的历史,设施齐全,基础较好,与世界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梧州集广西水流量85%以上,浔江、桂江、西江交汇于此,俗称“三江水口”。境内青山环抱,绿水萦绕,长年无冬,春秋相连。宜人的自然气候孕育了当地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从地缘角度来看,六堡茶原产地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产业发展与品牌传播有着显著区位优势。

梧州气候宜人、绿水萦绕

2、文脉价值

茶学泰斗庄晚芳教授所著的《中国名茶》中根据古籍《桐君录》记载资料分析得出:六堡茶可能是湖南黑茶的前驱,六堡茶的产制,当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清朝初期,在广州、潮州一带,六堡茶逐渐兴盛起来。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在两广涌现出了一批六堡茶老字号。至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同治年间重新编修的《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夜而不变”,并评价此茶“色香味俱佳,唯稍薄耳”。由此可见,从康熙年间到同治末年的一百多年间,梧州当地一直坚持与完善原有的制茶工艺,并不断改进渥堆技法,使出产的六堡茶实现了茶味醇厚的风格定型。

雕刻的茶船古道

六堡茶的流行离不开茶船古道的兴起。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封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来自粤港澳的茶商在六堡收购茶叶后,装箩沿茶船古道运至广州,再出口港澳。六堡茶随之名声大噪。六堡茶的发展历经了“平三藩”、“太平天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诸多历史风云,几经磨难,大小茶号遍布粤桂、港澳、南洋,并将茶叶贸易做到了英国等欧洲国家。

上世纪后半叶,六堡茶产业萎缩。虽然至今仍是享誉海外的侨销茶,但在全国市场知名度不高。近年来六堡茶产业逐渐复兴,重塑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市场地位,都是目前亟需着力的方向。

3、产业价值

六堡茶素来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被誉为“中国红”。其独特风格,离不开上乘的制作工艺。

根据2016年6月14日发布,2017年1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32719.4-2016《黑茶 第4部分:六堡茶》,是指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经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工艺制成毛茶;再经过筛选、拼配、汽蒸或不汽蒸、渥堆、汽蒸、压制成型或不压成型、陈化、成品包装等工艺过程加工制成的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

由此可见,六堡茶是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的发酵(即毛茶阶段的“堆闷”和精制阶段的“渥堆”)的黑茶,而其品质风格的最终决定,尤其取决于第二次发酵的掌控。第二次发酵工艺成型后,在毛茶的基础上,对汤色和口感有了明显改善,并形成了“红、浓、陈、醇”的六堡风格,之后这种二次发酵占据市场,并在几十年的历史沿袭下,最终演变成“国标”工艺标准。

六堡茶制作的独特工艺

4、产品价值

六堡茶属于黑茶,是一种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空腹饮之顺肠胃,可以有效调节血脂、血糖、血压,防止血管硬化,实现抗氧化、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保健效果。

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甘油三酯)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三、老品牌的新篇章

1、品牌新价值

从所挖掘的梧州六堡茶价值基础出发,团队进一步明确了品牌核心内容。

基于梧州六堡茶目前的产业发展优势,提炼地缘、文脉、产业、产品四个方面的品牌价值基础,即梧州六堡茶品牌的四大价值支撑,分别为:两广之心、历史名茶、工艺上佳、保健养生。进一步凝练为梧州六堡茶品牌口号:

梧有好茶,历久弥香

一方面,“梧有好茶”传达出了梧州独有产区价值。只有在梧州这一六堡茶的道地产区,才能孕育出品种上佳的六堡茶树、制作出品质独特的六堡茶。另一方面,“梧有好茶”还谐音“吾有好茶”,意在将梧州六堡茶品牌人格化,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而“好茶”一词平实简单,是普通消费者对于茶的品饮体验最朴素的肯定,也是对六堡茶上乘工艺、独特品质的凝练概括。

“历久弥香”传达的则是梧州六堡茶最突出的特质:它是一种“活”的茶、一种在时间中经历陈化,愈久愈香的茶。作为一种后发酵茶,梧州六堡茶的滋味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在后续的品牌传播中,这一特质也可作为拟人化、情感化的延伸点。同时,“历久弥香”亦彰显了梧州六堡茶历经千年传承依然香飘四海的深厚文脉。

“梧有好茶”表达的是六堡茶外部的产区环境,“历久弥香”表达的则是六堡茶自身内含的特质。这两者既是内与外的关系,也是因与果的关系。正是因为梧州这一片土地,这一脉绿水,这一代又一代的六堡茶人,才有了如今呈现给我们这个时代的,历久弥香的梧州六堡茶。

2、品牌新形象

为重现“茶船古道”的繁华盛景,我们以“茶船”作为基础创意元素,创意而成别具一格的梧州六堡茶品牌新形象。

“梧州六堡茶”品牌主形象

茶船元素来自于六堡茶历史上重要的“茶船古道”时代。同时,该主形象将一个“茶”字融入船帆,“六”字融入船身,使六堡茶的历史、茶叶、载体生动地串联一体,跨越时空,虚实相生。

主形象下方两排中英文品牌名称“梧州六堡茶”、“LIUPAOTEA”与上方船帆图案结合,形成一艘行驶中的茶船形象,品牌辨识度突出。

在色彩上,品牌主形象选择以浓郁的褐色作为主色应用,体现黑茶的茶叶特色与六堡茶的历史沉淀。从整体风格来看,该品牌主形象一体感强,大气雅致、独出心裁,具有较高的差异化和识别度,体现了梧州六堡茶作为中国茶叶品牌中的独特地位。

在主形象的基础上,我们从产区文脉与产业历史中挖掘出特色符号,进一步刻画了梧州六堡茶的品牌辅助图形。

“梧州六堡茶”品牌辅助图形1

辅助图形1描绘的是梧州历史上著名的《神鹿台记》传说:相传舜帝南巡时,有双鹿相伴左右,至苍梧之野,舜帝不幸病故,“万民大恸,双鹿尤为悲切,绕山疾驶,啾啾悲鸣,哀哀三日,声闻九天”,后悲痛欲绝,跳入白云山下的桂江。双鹿的形象极具地方色彩,品牌识别度高。另外,在中华文化中,鹿为长寿仙兽,常寓意福寿永续,有助于拓宽消费者对于梧州六堡茶的想象空间,增强品牌记忆。

“梧州六堡茶”品牌辅助图形2

辅助图形2的内容,取材于古代六堡茶鼎盛时期的“茶船古道”,该图形生动刻画出了当年六堡茶商日常贸易的生活图景。画面中的山峦、树木、云雾、水路极具岭南风情,而其中最醒目的元素是茶亭、篓装茶以及往来如梭的船只。图形整体风格典雅而不失现代,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多种场景应用效果图

四、老品牌的新亮相

2018年6月23日,北京“两展一节”(北京国际茶业展-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梧州六堡茶文化节)重头戏“茶船古道”六堡茶宣传推介会在展览馆12号厅举行。本次推介会以四大亮点面向大众,汇集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着力将六堡茶打造成梧州乃至全国的一张亮丽的品牌名片。

在此大型盛会上,我们所打造的“梧州六堡茶”品牌新形象正式亮相,一时成为会场焦点,同时也宣告着梧州六堡茶步入全新发展轨道,展开了品牌新篇章。

梧州六堡茶亮相展会

团队代表周叶润进行品牌解读

此后,梧州市坚持规划引领,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按照“扬长处补短板,抓两头促中间”发展思路,通过出政策、组机构、引人才、搭平台、打品牌、定标准、建园区七大措施,全产业链梳理薄弱环节并打上“补丁”。

在品牌与产业端双重发力下,梧州六堡茶呈现产销两旺、量价齐升、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21年品牌价值达到32.34亿元,比去年26.40亿元增加了5.94亿元,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二十五位,比去年上升了三位,位列广西第一,综合产值由2016年的38亿元增至2020年的85亿元。这一茶船古道上的稀有好茶,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也必将成为全国各地茶客的新宠。

来源:农业品牌研究院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浦城:“三茶”统筹茶溢香

“下个月春茶就要大量开始采摘、制作了,近期要注意茶叶的修剪和机器的养护,茶叶修剪可刺激茶芽萌发和茶树的冠面整齐、平整,可调节生产枝数量和粗壮度,便于采摘和管理……”3月18日,浦城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县茶叶科技特派员张明泰来到富岭镇丰溢茶叶有限公司开展春茶制作指导。

浦城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山延两脉,水注三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地理条件成就了浦城茶叶的上好品质。其中高山茶品牌层出,高山老枞,浓醇有桂叶味,清香有桂圆味,一泡茶冲十次,汤水依然本色在。2014年获评“福建省茶叶重点县”,全县茶山面积3.34万亩、年产量2300余吨、产值7900余万元,主要以丹桂花茶、中谷抹茶等为特色,其中70%分布在古楼、枫溪、仙阳等乡镇的高山地区,此外,忠信、盘亭、富岭、管厝、永兴等乡镇,还分布有大量荒野茶,年产量300吨以上。全县茶叶加工经营主体60余家,其中获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获“三品一标”认证10家,取得SC认证17家,认证产量694.4吨。

近年来,为做好“三茶”统筹这篇文章,在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中,浦城县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全力融入全市茶产业发展大局,调整充实浦城县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并于2023年在原有浦城县茶叶协会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浦城县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着力塑造浦城茶叶品牌,增添乡村振兴新引擎,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

“好山好水出好茶,好的茶园才能产出好的茶叶。我们对全县各个茶场开展绿色生态茶园建设进行科学指导,从茶叶源头上开始提质升级。”张明泰介绍,该县抢抓福建省现代茶业项目实施县的机遇,全力推进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在茶园注入更多的科技元素,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和可降解的黄板等防控技术,不断改良茶园生态环境条件,降低茶园病虫害发生率和减少农药施用率,茶叶品质明显提升。目前,该县建设绿色生态茶园面积达2.56万亩、占区域茶园面积80.7%。


忠信镇桃园村茶园吴丹/摄

浦城是中华丹桂之乡,现有桂花面积7万余亩,年产鲜桂花50万公斤,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浦城茶农也一直传承着“前花后茶”的生产风俗和用丹桂窨制茶叶的制茶方法,2023年,浦城县“丹桂花茶窨制技艺”列入南平市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浦城印象大口窑青白瓷系列产品列为“中国驰名品牌”,它具有薄如纸、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用其制作的茶器皿深受品茗者青睐。

“近两年,浦城县致力于茶文化的挖掘、茶品牌的打造,立足县情实际,着力推广打造‘丹桂花茶’和青白瓷茶器的浦城特色品牌。现已新增丹桂花茶县级传承人7名,发展丹桂花茶生产主体20余家,年产量150吨左右。”张明泰介绍。2023年,该县还规划建设了浦城青白瓷产业园,并于2023年12月27日上午,举行了浦城县青白瓷文化创意产业园茶器皿生产基地投产仪式。现产业园区已建成青白瓷陶瓷烧制及储存厂房及生产线,可实现年产150万套茶具。

“为让浦城茶叶香飘万里,我们还融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剪纸艺术、浦城中国诗词之乡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上凸显浦城剪纸、诗词等特色元素,进一步宣传推介浦城。”张明泰说,同时,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该县还对接指导仙芝科技、木樨园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研发灵芝饼干、酸枣果、灵芝酸枣糕等浦城特色茶点,这些产品在口感、香气、功效等方面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来源:东南网(通讯员 吴勇君 柯聪),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