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汝窑如何养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喝什么茶,喝茶你是如何被引上道的

主要关于武夷山茶的文章、知识;制茶、评茶经验交流,还有一些知识文章分享。         

去别人家做客或者去某些公司办事的时候我最怕看见的是一个茶几,尤其害怕的是看见一个原木树桩的茶几。一个茶几的上边放着一个漏水茶盘,一个龙头弯过来,一个盖碗一个茶海一块茶巾一个镊子一个罐子几个小杯子,看到我就希望自己档次不够不会被往那边引,被扔到沙发上丢一瓶矿泉水好了,被引过去就麻烦了,就惨了。

     喝什么茶?如果你被招待到茶几前的话第一句通常是这个,戴佛珠的主人会告诉你,我这里有龙井毛尖铁观音大红袍普洱冻顶乌龙人参乌龙白茶黑茶砖茶竹叶青瓜片碧螺春猴魁毛峰你要是喜欢煞口的我还有炒青茉莉花,这一套话顺的仿佛就为了展示超强的口技,下一秒郭德纲附体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报一通菜名,这时候千万不能说随便,说了随便你就完了,说了随便就要听一通茶知识介绍,“现在是冬天红茶暖胃不如我们喝红茶吧”——这是比较体恤民意的,不体恤的就完了,就要从远古洪荒讲到东茶西渡然后才拿出一罐茶冲了喝。 

    然后是茶经,当然不是陆羽的茶经,是神经病的茶经,什么“酒如妓,茶如妻,年轻时候喜欢酒,年纪大了就会喜欢茶,喝茶就像喝自己的妻子。”然后给你倒一杯他的妻子,你诚惶诚恐的接过来,托妻献子的交情,喝一口,赞一口他的妻子好喝,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感谢你把这么好喝的妻子给我喝。

     完全不清楚这些个神经病是什么时候开始犯病的,但这几年见得尤其多,跟佛珠和国学一起叱咤风云,纳兰性德安意如于丹萨顶顶,某宝给佛珠国学茶道婊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一个婊拥有了如此快捷的捷径,不需要读书,不需要上课,也不需要花钱去会所接受教育,只要在你的购物链接下看看那些商家的描述,高冲低泡附带茶道表演照片,念珠要怎样保养,每一个茶具要怎样使用,回来随便练习一下,成了,一个崭新的佛珠国学茶道婊璀璨登场。

     装逼起源于鄙视,要成为茶道婊首先就是要鄙视那些“俗”的,鄙视喝茶饮料的,鄙视喝袋泡茶的,鄙视喝花草茶果粒茶的,鄙视用杯子喝茶的,鄙视冬天喝绿茶的,鄙视喝茶加奶加糖加柠檬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茶壶高。

     鄙视之后就是跟风了,之前是喝铁观音后来风行普洱就喝普洱,正山小种大红袍站在风口浪尖,那就正山小种大红袍,永远心甘情愿被商家忽悠,做潮流的最大跟风者,商家制造一个谣言就信一个谣言,尽管说好了“茶客”要鄙视花草茶,当一个纯粹是炒作出来的雪菊出现的时候还是义无返顾的给自己的茶壶里丢进去数朵黄兮兮的雪菊,砸一口菊花,喝一肚子的所谓健康,所谓的文化。 

    “文化”是穷逼最好的遮羞布,喝的不是茶,是一种文化,穷逼如是说。于是文化的“养壶”,玩茶宠,在茶几丢一块石头,用黑乎乎的茶汤浇的像是茅坑里的砖头一样黄,文化。这个文化必须是排斥异邦的,你用versace的茶壶洗不掉一个土,用铸铁壶用muji他们说啊呀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比实在太小儿科了,用ikea就完了,会被认为穷且没品。紫砂汝窑,粗陶都不行,白玉流光啊,文化,五十块钱一套义乌批发,搁桌上一摆特别有品的样子。然后是茶叶,茶叶不能是品牌的,喝茶讲究的是不喝品牌,喝品牌的是土,必须是原生态茶农手摘,有钱的开个越野杀进深山中间,一年看几次茶叶生长,有没有喷洒农药,现场看看采摘然后带一筐回来;老派的是去熟悉的茶叶店,让熟悉的老板拿出熟悉的茶,什么“这个是给你特别留的,你再不来我就忍不住自己喝了”,现场尝几口聊几句,说说收茶的故事,然后带上几罐回家;上两种都算不上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新派的,新派多是穷逼的,网购所谓的原产地茶,咔咔咔一堆照片看完,果然是穷乡僻壤,果然是民风淳朴,然后买来一堆稀里糊涂的东西就往壶里泡,原生态,并且重金属和农残检测不明,真文化真健康。

 

    特别佩服网购茶农茶的人,太勇敢了,随便一检索到处都是“茶农自产”,小茶农自己生产个信阳毛尖也就算了,竟然现在的茶农连高端茶都有,以前我上班的时候杯子里泡了几片花草,一同事问我说你喝的啥,我说花草茶,说啊呀那叫茶吗,尝尝我刚到的大红袍,说完把我杯子里的水给倒了,换上他的茶,“茶农自产,原生态的大红袍”,一股子的坏红薯味吓得我回家喝了两升水洗胃。

 

    “原生态”是歧视袋泡茶的主力军,在他们的认识中袋泡茶就是黄牌,就是茶叶沫子,就是农残超标的那个,“那也叫茶?”怎么不叫茶,都是茶树叶子。之后是歧视茶饮料,认为喝三得利的都是装逼犯,瓶装茶不叫茶,这种歧视极其赤裸,让人不禁感慨还是咖啡好,咖啡界对瓶装咖啡的歧视都没有这么赤裸,因为咖啡首先具有“提神”的功能属性,大家会默认有些人喝咖啡是为了摄取咖啡因提神,而茶就是消遣饮料,“只是不喜欢和糖水跟白水并且喜欢茶的味道”和“摄取茶多酚”“减肥”这几个功能属性就被无视了,变成了“喜欢装逼又不懂茶”,虽然甜味茶饮料除了甜味剂太多可能会损伤味蕾没有任何其他问题。喝个饮料都胆战心惊,这种事情也只有茶叶界才会发生吧。

 

    但茶叶装逼犯不会认为茶是饮料,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品质,他们炫耀味觉“你能喝出这个茶的兰香味那个茶的豆香味那个茶的果香味那个茶的栗香味吗?”——任何味觉和嗅觉正常的人都喝的出来吧?味蕾厉害你去告诉我每一种水是冰川水地下水活泉水产自哪里啊。又说文化,机场书店买来的茶叶书看两本就文化,都不读茶经,多算不上有文化我干嘛听你讲文化,而且显然——你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不想承认自己喝的是一种饮料,一种树叶子罢了。

什么是干泡?村姑陈手把手教你布置干泡茶桌!



《1》


泡茶,是明朝之后才兴起的喝茶方式。


在远古的唐宋,从官家到民间,一律是煎茶、点茶为主。


这点,从苏东坡老倌写的那些诗里,便能看到端倪。


到了朱元璋废团茶兴散茶,提倡俭朴喝茶之后,功夫茶,盖碗茶,才起始盛行。


最初,功夫茶泡法,不分干湿,统称功夫茶。


直到近年来,台湾的风向传入国内,干泡茶台和茶席流行,为了以示区别,才把原来那种水冲水流式的泡法,称为湿泡。


就是大家原来在茶馆里司空见惯的那种,一张茶盘,上面摆上茶杯的泡茶方式。


现在仍然有很多茶艺会所,茶馆,给客人提供的是这种湿泡法。


湿泡法,在相较于干泡法而言的。



湿



湿泡,顾名思义,就是冲泡时,茶盘可以是湿的。


湿泡时,桌面上放一张占据桌面一半大小的茶盘,将盖碗,公道杯,茶盂,茶杯,全部摆在茶盘上。


当水烧开,便提高水壶,以悬壶高冲的方式,烫洗盖碗和茶杯茶具,冲洗时,水便直接注入茶盘,再从茶盘底部的小孔,顺橡皮管,流入下面的茶桶中。


湿泡,茶盘更像是一个沐浴房,茶汤可以直接淋在茶盘上,洗茶,倒茶,可以动作大一点,茶汁洒出来,完全不必理会,茶盘的下水系统,能迅速将这些水分,排入下桶中。


可以说,湿泡是更加传统的一种功夫茶冲泡方式。







与湿泡相对应的,是干泡。


干泡,是指,在泡茶的过程中,除了盖碗和公道杯中是有水的,其它地方,都是干的。


无论是茶盘,还是桌面上,要求是干燥的,漏了一滴茶渍,都要马上用茶巾擦干净。


干泡法,撤掉了原来的那种庞大的茶盘,把茶桌的空间给留出来了。


没有了占据大面积的茶盘,大家可以把茶桌给布置起来,布置得文艺一点,文雅一点,插个花,养个菖蒲什么的,增添一些闲情逸致。


这种从台湾流行过来的干泡法,现在正在盛行于各大饮茶爱好者的家里。


村姑陈的读者之中,就有一大批,是干泡法的忠实拥护者。


上几张读者来图,一观便知。



从图中可以看到,这些朋友们,把自己的干泡茶桌,布置得非常的有情调,趣盎然,光是看着,就想前去坐一坐,聊几句,再讨杯茶喝。


那么,该如何布置,才能得到如此美妙的一个喝茶环境呢?


有几件硬件,是一定要买回家的。



 

干泡茶桌该如何布置

茶    席

 


要想布置一张漂亮的,温馨的干泡茶桌,必备的一定是一条茶席。


这条茶席,可以是麻的,也可以是防水布的,也可以是棉布的,看每个人自己的喜好。


茶席的尺寸,宽度是固定的,有20厘米、30厘米、50厘米等几种。长度,按自己家的茶桌长度来挑选。


通常,茶席要略长于自己家茶桌,两端各垂一点下去,方才好看。


茶席有素面的,也有印制图案的。


讲究一点的,可以像村姑陈的茶友一样,选择手绘图案的。


喜欢简朴古风的,那就挑素面的吧。


(茶友来图,手绘茶席)


在茶席的颜色选择方面,村姑陈的建议是,根据季节来置放相应颜色的茶席。


比如,春季,那就桃红柳绿,或者鹅黄嫩绿。


到了夏季,可以是天青配榴红,可以是素白配深绿。


到了秋季,层林尽染,五谷丰登,那就是大地色系的黄色为主,配上白,红,或者绿,灰,都行。


进入冬季,万物封藏,茶桌上可以铺灰色,深绿,赭石这些深色系,在桌上插上几枝殷红的南天竹,几枝鹅黄的蜡梅,几枝葱白的水仙,甚至路边随手采的一枝山茶花,这场景,便是再美的消寒图也比不上了。




 

干泡茶桌该如何布置

小茶盘&壶承

 


干泡法,虽是没有了大茶盘,但小茶盘还是要有一个的。


要不然,盖碗没地方放置,盖碗上滴落下来的茶渍,也没有暂时承接的器皿,就会直接滴落在茶席上,影响美观。


这个小茶盘,只需要比盖碗大一点就行,不必大太多,基本上,它只是起到承托盖碗的底座作用。


也有喜欢使用紫砂壶的人,称它为壶承。


小茶盘的材质,可以选择陶瓷的,选择竹质的, 选择石材的,选择紫砂的。


村姑陈就在景德镇买过一块砚台壶承,很喜欢,也不嫌重,千里迢迢背回家去。



小茶盘的形状,可以选择方的,圆的,椭圆的,甚至,异形的。


总之,只要小茶盘的整体风格、色系,与茶桌的整体风络相适应,相匹配,那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并且,这个小茶盘,还能成为茶桌上的点睛之笔。


还有一点,尽量不要选择难以清洁的颜色和材质,要不然,这个茶盘,使用寿命不太长。




 

干泡茶桌该如何布置

盖    碗

 


茶桌的灵魂,非盖碗莫属。


村姑陈在这里定义的灵魂,并不是美观,或者漂亮。村姑陈定义的,是尺寸标准,和材质适当。


盖因我们铺设茶桌的目的,便是想得一碗好茶。而一碗好茶之能得,盖碗是关键因素。


一只好的盖碗,要轻便,不烫手,要度量标准,要灵活趁手。


水冲入,盖上盖,便即能出汤。


这才是好盖碗的本色。


盖碗千万不能选择紫砂。


粗陶很古朴,但能修饰茶汤中的缺陷,该不该选择,端看自己是要喝原汁原味,还是要喝化过妆的茶汤。


玻璃的盖碗,尤其是台湾产的,很漂亮,可以选择。


要说最能呈现茶汤的原汁原味,自然,非白瓷盖碗莫属。


白瓷盖碗,也分很多种,有手绘的,有手工坯的,有机压坯的,有贴画印刷的。


村姑陈选择的是最接地气的素面白瓷盖碗,光面无花,便宜,好用,就算不小心磕坏了一个角,也不会心痛。


爽快地拿去养铜钱草,再从柜子里拿个新的。






 

干泡茶桌该如何布置

公   道   杯

 


公道杯,是茶桌的第三件道具。


公道杯的选择,也是材质和尺寸两方面的问题。


材质,若是粗陶和紫砂,一样能起到吸香和修饰茶汤缺陷的作用。该不该选,看大家自己。


村姑陈的建议是,为了能仔细地看清茶汤的清澈与否,茶汤的白毫多与少,选择玻璃材质的公道杯,更适合。


有一种锤纹的,茶汤盛在里面犹如玉碗盛来琥珀光,流光溢彩,分外夺目。


当然,白瓷的公道杯也不错,尤其是细高的公道杯,犹如天鹅亭亭玉立,别有一番风味。


公道杯的器形,大致分为有柄和无柄两种。


有柄者,防烫效果好。无柄者,需要有使用技巧,否则极易烫到手指。


从前的公道杯,流行大肚矮款,近年来,引进了各种新款,有树根状的,有斗笠状的,有四方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圆柱形的。


无论选哪一种形状,村姑陈要建议大家,使用干泡法的茶友,最好购买嘴长的公道杯,这种长嘴形的公道杯,倒茶时,回收好,多余的茶水不会顺着杯嘴流下来,滴入下面的茶席上。


当然,有的茶友心细如发,一手公道杯,一手茶巾,边倒边擦拭公道杯底部,把茶水擦得十分的干净。


有这样的好习惯,自然是长嘴短嘴,都能驾驭了。





 

干泡茶桌该如何布置

品    茗    杯

 


品茶杯,是整个冲泡流程的最后一个道具。


当茶汤倒入品茶杯,你便可以美美地喝到一杯香淳的茶汤了。


此时,茶杯的选择,便特别有讲究了。


首先,茶杯的材质,也会影响着茶汤的口感。


如果是紫砂,或者粗陶,这种会吸香气,会修饰汤水中缺陷的材质,仍然会让你喝不到一杯原汁原味的茶汤。


当然,如果原本就打算喝化过妆的茶汤,那选择这两种材质,便无可厚非了。


正常情况下,建议大家购买陶瓷的茶杯,内里是白瓷的为最佳。白瓷杯,能看清茶汤的颜色、稠度,以及汤中的白毫。


玻璃锤纹的小茶杯也不错。


有阳光的下午,坐在窗边泡一碗茶。琥珀色的茶汤,倒在玻璃锤纹杯里。


举起来对着阳光,但见晶莹剔透,光华流转,明艳不可方物。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方才知道,这一句,拿来写茶,也是很合适的。


选好了品茗杯的材质,接下来是选款式了。


从前流行的功夫茶杯,是小碗杯,像一只小碗。扁扁的,坦坦的。这种器形,茶汤容易冷却,当然,也容易散失香气。


现在流行的,是高一点的杯子——既能尝汤,又能闻香的瘦高型的茶杯。


端一只高杯,仿佛捧着一只长颈天鹅。


还能像喝酒那样,端起来轻轻晃荡几圈,闻个香,再观察一番茶汤的稠度和挂壁情况,再慢慢喝下去。


岂不美哉!




 

干泡茶桌该如何布置

茶    盂

 


干泡茶席,必不可缺的,还有一个道具——茶盂。


对于从前的湿泡方法而言,泡茶所产生的废弃水,全部冲入茶盘,流进下水管流走了。


而现如今,干泡了,废水不能往茶盘泄了,便需要一个能摆放在桌面上的,储水容器。


这个容器,便是茶盂。也有人称作水盂。


这个盂,可以是大肚扁圆形,也可以是瘦高瓮形。


可以是陶土材质,也可以是陶瓷材质,甚至可以是紫砂。嗯,这里是可以用紫砂的。


只要方便端倒,轻巧趁手,便可以了。


(小茶盂,被暂时充作了花瓶)



 

干泡茶桌该如何布置

花    瓶

 


小花瓶,是干泡茶桌的点晴之笔。


一只小小的花瓶,可以是细颈高瓶,也可以是大肚矮瓶,可以是美人耸肩瓶,也可以是梅瓶。


材质也可多样,可以陶,可以紫砂,或以青花,可以白瓷,可以汝窑,可以青瓷 ........


尺寸不必太大,高度在15厘米以内。


灌上一点水,随手插进去一枝路边采来的野花,或者树上的一枝虬枝,或者红豆累累的南天竹,甚至,院子边上的两枝狗尾巴草......


便十分有意境。


连带着整个茶席,也瞬间高大上起来。


风雅,便从这只小瓶,这枝花,席卷而来。


干泡,是现下的流行与时尚。


干泡,还涉及到茶席的布置,这里面更包含着美学的一部分。


有了干泡,让我们对喝茶的场所,喝茶的情景,有了更加深入的要求和认知。


未来,干泡应该会更加有风情,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研究和创意出更有趣,更风雅的干泡茶席风格。


是去繁就简,还是回归古朴?


让我们试目以待。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