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汝窑开片什么茶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喝什么茶,喝茶你是如何被引上道的

主要关于武夷山茶的文章、知识;制茶、评茶经验交流,还有一些知识文章分享。         

去别人家做客或者去某些公司办事的时候我最怕看见的是一个茶几,尤其害怕的是看见一个原木树桩的茶几。一个茶几的上边放着一个漏水茶盘,一个龙头弯过来,一个盖碗一个茶海一块茶巾一个镊子一个罐子几个小杯子,看到我就希望自己档次不够不会被往那边引,被扔到沙发上丢一瓶矿泉水好了,被引过去就麻烦了,就惨了。

     喝什么茶?如果你被招待到茶几前的话第一句通常是这个,戴佛珠的主人会告诉你,我这里有龙井毛尖铁观音大红袍普洱冻顶乌龙人参乌龙白茶黑茶砖茶竹叶青瓜片碧螺春猴魁毛峰你要是喜欢煞口的我还有炒青茉莉花,这一套话顺的仿佛就为了展示超强的口技,下一秒郭德纲附体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报一通菜名,这时候千万不能说随便,说了随便你就完了,说了随便就要听一通茶知识介绍,“现在是冬天红茶暖胃不如我们喝红茶吧”——这是比较体恤民意的,不体恤的就完了,就要从远古洪荒讲到东茶西渡然后才拿出一罐茶冲了喝。 

    然后是茶经,当然不是陆羽的茶经,是神经病的茶经,什么“酒如妓,茶如妻,年轻时候喜欢酒,年纪大了就会喜欢茶,喝茶就像喝自己的妻子。”然后给你倒一杯他的妻子,你诚惶诚恐的接过来,托妻献子的交情,喝一口,赞一口他的妻子好喝,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感谢你把这么好喝的妻子给我喝。

     完全不清楚这些个神经病是什么时候开始犯病的,但这几年见得尤其多,跟佛珠和国学一起叱咤风云,纳兰性德安意如于丹萨顶顶,某宝给佛珠国学茶道婊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一个婊拥有了如此快捷的捷径,不需要读书,不需要上课,也不需要花钱去会所接受教育,只要在你的购物链接下看看那些商家的描述,高冲低泡附带茶道表演照片,念珠要怎样保养,每一个茶具要怎样使用,回来随便练习一下,成了,一个崭新的佛珠国学茶道婊璀璨登场。

     装逼起源于鄙视,要成为茶道婊首先就是要鄙视那些“俗”的,鄙视喝茶饮料的,鄙视喝袋泡茶的,鄙视喝花草茶果粒茶的,鄙视用杯子喝茶的,鄙视冬天喝绿茶的,鄙视喝茶加奶加糖加柠檬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茶壶高。

     鄙视之后就是跟风了,之前是喝铁观音后来风行普洱就喝普洱,正山小种大红袍站在风口浪尖,那就正山小种大红袍,永远心甘情愿被商家忽悠,做潮流的最大跟风者,商家制造一个谣言就信一个谣言,尽管说好了“茶客”要鄙视花草茶,当一个纯粹是炒作出来的雪菊出现的时候还是义无返顾的给自己的茶壶里丢进去数朵黄兮兮的雪菊,砸一口菊花,喝一肚子的所谓健康,所谓的文化。 

    “文化”是穷逼最好的遮羞布,喝的不是茶,是一种文化,穷逼如是说。于是文化的“养壶”,玩茶宠,在茶几丢一块石头,用黑乎乎的茶汤浇的像是茅坑里的砖头一样黄,文化。这个文化必须是排斥异邦的,你用versace的茶壶洗不掉一个土,用铸铁壶用muji他们说啊呀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比实在太小儿科了,用ikea就完了,会被认为穷且没品。紫砂汝窑,粗陶都不行,白玉流光啊,文化,五十块钱一套义乌批发,搁桌上一摆特别有品的样子。然后是茶叶,茶叶不能是品牌的,喝茶讲究的是不喝品牌,喝品牌的是土,必须是原生态茶农手摘,有钱的开个越野杀进深山中间,一年看几次茶叶生长,有没有喷洒农药,现场看看采摘然后带一筐回来;老派的是去熟悉的茶叶店,让熟悉的老板拿出熟悉的茶,什么“这个是给你特别留的,你再不来我就忍不住自己喝了”,现场尝几口聊几句,说说收茶的故事,然后带上几罐回家;上两种都算不上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新派的,新派多是穷逼的,网购所谓的原产地茶,咔咔咔一堆照片看完,果然是穷乡僻壤,果然是民风淳朴,然后买来一堆稀里糊涂的东西就往壶里泡,原生态,并且重金属和农残检测不明,真文化真健康。

 

    特别佩服网购茶农茶的人,太勇敢了,随便一检索到处都是“茶农自产”,小茶农自己生产个信阳毛尖也就算了,竟然现在的茶农连高端茶都有,以前我上班的时候杯子里泡了几片花草,一同事问我说你喝的啥,我说花草茶,说啊呀那叫茶吗,尝尝我刚到的大红袍,说完把我杯子里的水给倒了,换上他的茶,“茶农自产,原生态的大红袍”,一股子的坏红薯味吓得我回家喝了两升水洗胃。

 

    “原生态”是歧视袋泡茶的主力军,在他们的认识中袋泡茶就是黄牌,就是茶叶沫子,就是农残超标的那个,“那也叫茶?”怎么不叫茶,都是茶树叶子。之后是歧视茶饮料,认为喝三得利的都是装逼犯,瓶装茶不叫茶,这种歧视极其赤裸,让人不禁感慨还是咖啡好,咖啡界对瓶装咖啡的歧视都没有这么赤裸,因为咖啡首先具有“提神”的功能属性,大家会默认有些人喝咖啡是为了摄取咖啡因提神,而茶就是消遣饮料,“只是不喜欢和糖水跟白水并且喜欢茶的味道”和“摄取茶多酚”“减肥”这几个功能属性就被无视了,变成了“喜欢装逼又不懂茶”,虽然甜味茶饮料除了甜味剂太多可能会损伤味蕾没有任何其他问题。喝个饮料都胆战心惊,这种事情也只有茶叶界才会发生吧。

 

    但茶叶装逼犯不会认为茶是饮料,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品质,他们炫耀味觉“你能喝出这个茶的兰香味那个茶的豆香味那个茶的果香味那个茶的栗香味吗?”——任何味觉和嗅觉正常的人都喝的出来吧?味蕾厉害你去告诉我每一种水是冰川水地下水活泉水产自哪里啊。又说文化,机场书店买来的茶叶书看两本就文化,都不读茶经,多算不上有文化我干嘛听你讲文化,而且显然——你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不想承认自己喝的是一种饮料,一种树叶子罢了。

茶有什么功效?自从爱上了茶,这些病都好了!

你是否还在为减肥而苦恼?为单身而忧愁?为晚上失眠多梦而抓狂不已?别担心!这只是城里人长久受虐后积累的症状!只要坚持喝茶,统统都可以得到解决。




单身狗症


症状患者:单相思、有前任无现任、长得丑没人爱、长期单身没人追、相亲狂魔等患者。


症状体现:上下班没人送;下雨天没人接;吃个饭没人陪;参加前任婚礼一个人;就连回家,都只有影子随行。


一剂良方:常去打望茶圈。茶圈男神女神那么多,颜值爆表,气质出众,温柔体贴,单身的你可以行动了。




肥胖症


症状患者:体重长期不下、小肚子、游泳圈等患者。


症状体现:去年夏天的衣服今年已经穿不上,想减肥但是又不想放弃美食,刚走几步路就成了“湿人”。


一剂良方:常喝金花茯茶、乌龙茶。让你轻松瘦下去,美食和减肥是可以同时兼顾的。




好动症


症状患者:喜动不喜静、手脚不停息、常常吃炫迈口香糖等患者。


症状体现:上一秒在动,下一秒依旧在动,原谅我根本停不下来。


一剂良方:学制茶。以动制动,你绝对值得拥有。




失眠多梦症


症状患者:长期熬夜从不早睡、心理压力大睡不着、晚饭吃太多肚子撑等患者。


症状体现:明明已经困得不行,但脑子还是如此清醒;压力太多,晚上睡觉做梦都在为生活奔波劳碌。


一剂良方:去茶友家小住。茶友生活很有规律,不会让你暴饮暴食还熬夜,而且茶友的脾气一般不差,为人有耐心,绝对是你最忠实的倾听者。


强迫症


症状患者:处女座、恋物癖、洁癖等患者。


症状体现:这个东西这样更好点;这个地方我都擦了N次了,可为毛还是有点脏?


一剂良方:清洗茶具。汝窑杯子整一套,最好是开片了的,怎么洗都洗不干净,亲,洗洗中强迫症也会流失殆尽。




孤独症


症状患者:独在异乡无朋友、父母家人不在身边等患者。


症状体现:每到夜晚来临,整座城市都睡下了 ,而此时,孤独席卷全身。


一剂良方:多参加茶友聚会。茶友真诚、善良,是孤独的你结交死党的绝佳选择。




脾气火爆症


症状患者:牛脾气、说不过就动手、出口就是骂人的话等患者。


症状体现:与人交谈,三句话有半句不合意,就要准备动手了。


一剂良方:学泡茶。茶席、茶人服、冲泡,分分钟让你脾气火爆不起来。听说,泡茶泡久了,脾气火爆患者有明显改善哦。



茶友们,病了不要怕,早发现早治疗,你一定会痊愈!喝茶养生,只是预防,总之就是一句话,有事没事你都多喝茶,各种疑难杂症从此不怕不怕啦!

饮茶札记丨普洱茶为没什么贵?天价普洱

没想到吧,普洱还是有“亲民”的一面。

不得不说在众多的茶类里面,普洱茶有时的确让我们望而却步。


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起来看看多杰老师今天和咱们聊的:天价普洱。



正文


茶价能多高?


在2017年广州茶博会上,普洱茶又一次成为了焦点。


一整件(84片)品名为“班章珍藏青饼”的2000年普洱茶。


标出了1800万元的高价。


另一整件(84片)2004年的“班章珍藏青饼”,标价则在460万。


当然也要说明的是,这个价格为“标价”而非“成交价”。


但高昂的“标价”,也足以让普洱茶又一次冲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普洱市场纷繁,我避之唯恐不及。


但这款茶有名气,却是早有耳闻了。


关于大众敏感的价格,我也做了一些了解。



就以2017年为时间坐标:


整件2000年“班章珍藏青饼”,市场价普遍在700万左右。


整件2004年“班章珍藏青饼”,市场价普遍在250万上下。


也就是说,近年来这批普洱茶一直价格不菲。


只是这次广州茶博会上,变的更贵了一些罢了。


那么这批普洱茶,卖点在哪里呢?


此次展出的高价“班章珍藏青饼”,属于大益品牌的白菜系列。


这批普洱为2000年-2004年期间,由大益(当时是勐海茶厂)的经销商福今何氏兄弟定制。


据说由于采用了“班章古树纯料”,而显得尤为珍贵。


除去用料“不凡”,很多人认为这批普洱也是班章古树茶转化优秀的活标本。


从本世纪初至今,超过15年的转化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所以总结起来,这批普洱茶昂贵的理由有两个:


第一是用料独特。


第二是意义独特。



原来有句歌词是: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我来套用一下:普洱,贵吧贵吧,也不是罪。


为何?


咱们慢慢聊。


贵还是不贵?


其实,贵与不贵,是相对而言的事情。


若真是以艺术品市场的价格去衡量,那“人民币千万级”还真就算不得什么。


2017年10月,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94亿港币成交。


但从价格来讲,这一次拍卖又一次刷新了中国瓷器的拍卖记录。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次亮相广州茶博会的一整件“班章珍藏青饼”,价格还不及一个零头。


所以我讲,昂贵与便宜都是相对而言。


有人可能会讲,普洱茶怎么能和北宋汝窑相提并论呢?



的确,我这是一篇批评普洱乱象的文章。


但在这里,我倒是要先为普洱说句话。


汝窑也好,普洱也罢,在喜爱的人心中,她们都是无价之宝。


这就好比,拿一只血统纯正的名犬与一尾普通小金鱼相比。


两者之间,放在市场上有价值上的确有差异。


但我相信,对于主人来讲,他们都是宠物,都无比珍贵。


爱,无法用金钱衡量。


现在,国家对于茶叶价格,已经完全放开。


也就是说,茶叶价格,完全交给市场。


从这个角度来讲,一款茶卖的再贵,其实都无可厚非。  


只要有人愿意买单即可,你情我愿嘛!


当然,普洱这种过高的价格,势必将会带来行业的心浮气躁、


当然,普洱这种野蛮的增长,势必也会带来质量的鱼龙混杂。



但是这种“天价”,还不是普洱行业发展最可怕的问题。


真正的隐患,出现在对于普洱茶的定位。


普洱是古董?


这些年,聪明的茶商们将普洱定义为“可以喝的古董”。


这样既给普洱的高价找到了说辞,也从另一个角度引导消费者屯茶。


一句广告,一举两得。


以我的浅薄经验来看,既然是古董,自然是用来收藏。


于是乎,我们便有了“普洱收藏”的概念


一时间,也出现了不少“普洱收藏家”的头衔。


在我看来,普洱茶现在确实越来越像古董了。


不光是普洱的价格。


而且是普洱的审美。


多杰老师收藏.民国盖碗一套


众所周知,古董讲究完整性。


这个完整性,又可分为宏观与微观两部分。


微观的完整,是指品相的部分。


拿瓷器举例,有没有缺肉、冲线、伤釉都直接影响了最终的价格。


宏观的完整,则是指成对、成套、成组者最佳。


就拿常见的晚清民国嫁妆瓷举例,假设一只大瓶的价格是1万元。


那若是一对大瓶的价格,就要到3万左右。


原本是一对或是一套的瓷器若是不全了,老古玩行里叫“失群”了,就买不上价钱了。


在古董圈里,一加一要大于二。


这个瓷器上的道理,在邮票收藏中同样适用。


多杰老师收藏.民国盖碗一套


例如在著名的80版猴票中,这个逻辑就非常明显。


1980年我国发行的第一枚由黄永玉执笔设计的猴票,当时票面价值8分钱。


现如今,一枚80版猴票的价格大致在1.2万元左右(如今可能更高)。


2017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上,11980年的庚申猴票大版票。


最终被一位买家以175万元的价格拍得。


若加上15%的交易佣金,这位买家最终实际支付金额高达201.25万元。


这里要注意,所谓“大版票”就是八十枚一整张的意思。


我们不妨来算笔账:


按201.25万元的价格除以80的话,“大版票”上的每枚价值在2.5万元左右。


80版猴票


就是说,一大版的价格比80张散票的价格要高出一倍还多。


反观这次标出高价的普洱“大白菜”,也是强调为84片一整件。


以1800万的价格计算,一片普洱的价格在21.4万元上下。


若在市场上单买一片,价格确实也很高。  


但是,却绝不能与整件相比。


与邮票规律一样:


这款茶,贵在完整。


古董还能喝?


既然瓷器可以讲整套,邮票可以讲整版,那普洱茶是不是也能讲究“以整为贵”呢?


答:绝对不行!



原因何在?


答:普洱的根本属性是饮品,而非观赏品。


试想一下,如果普洱茶强调“整件”、“整提”的重要性。


那么势必导致收藏普洱的人不敢轻易拆开整件、整提的普洱包装了。


因为一旦拆了,自然就要贬值了。


那要是连包装都不拆,还谈得上品饮吗?


如果不品饮,普洱茶又如何为我们带来愉悦呢?


再贵重的茶,也不是看的,而是喝的。


很多人迷恋古董收藏,是因为他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浓缩财富。


平时在家赏玩,一旦有需要还可以拿去拍卖变现。


所以古董收藏者,有时候并不在乎是否永久占用。


很多大收藏家,晚年都会写《经眼录》,来回忆这一生接触过的艺术品。


有时候甚至没有产权上的拥有,即使欣赏过了也同样满满的幸福感。


这是非常豁达的心态。



茶商说,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


言外之意,普洱茶如古董一样,既可享用又可升值。


很遗憾,这是一个伪命题。


普洱茶,根本不具备古董的真正属性。


要想保值,就最好“整提”、“整件”的存好。


要想享用,就势必要撕开包装、撬开茶饼的冲泡。


换句话讲,普洱茶的保值与享用,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不喝还是茶?


当年的铁观音、金骏眉再贵,买回来总还是让人喝的嘛。


所以我讲,贵不是问题。


只要是喜欢的茶,健康的茶,喝下去就是享受。


愿意为这件事付出多少金钱,那要看个人承受能力。



天价茶总是小众,对于大众饮茶影响不大。


但普洱茶的问题,性质不一样了。


茶界收藏之风盛行,其实伤及了茶之根本。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吧。


如今若真是有人花1800万买了这件普洱,回家拆开就喝的几率恐怕微乎其微。


要命的是,这个“只藏不喝”的现象,如今普遍存在于普洱茶行业当中。


一定要保持“整件”、“整提”或者“整饼”,最好才容易变现。


那么在所谓的普洱茶“收藏”中,其实几乎没有人喝茶。


只有最后一个拆开普洱茶包装的人,真正享受到了普洱茶。


但当普洱包装一旦拆开,他就又同时丧失了收藏价值。



现在商家在强调,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


言外之意,是鼓励全民收藏普洱。


可既然是收藏品,就要讲究“完整性”了。


大到一整件,小到一整饼,要是破坏了完整性价格都会大跌。


甭管是号级普洱还是印级普洱,您要是喝剩下小半饼再想卖出去,估计价格就要大受损失了。


大家忙着关注“完整”,就都忽略了“茶汤”。


这款茶,茶汤是不是好喝?


这款茶,体感是不是舒适?


这款茶,工艺是不是合格?


这些该关心的事,都没人关心了。


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普洱茶的完整程度乃至包装纸的真伪辨别上去了。



茶行业,以前就只是评茶员。


茶行业,如今还要有鉴宝员。


咄咄怪事!


强调普洱茶“整提”、“整件”的重要性,就是在悄悄将普洱茶引向收藏领域。


一旦普洱茶真的成为了“古董”,那估计他就彻底不能喝了。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