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汝窑茶具需要开壶吗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柴烧窑为何价格高?柴烧茶具到底具有哪些特点呢?

柴烧:是一种既古老而又现代的技艺,在我国古代几千年的陶瓷烧制史上柴烧是唯一的烧造方法,在技术设备发达的今日,陶瓷烧造技艺已呈多样,而古老的柴烧技艺依然受人追捧。

什么是柴烧?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在没有煤炭、煤气或电等资源之前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那么人们是怎样定义柴烧呢?一般认为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作品可分上釉(底釉)与不上釉(自然落灰釉)两大类,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都是上釉的,日本的备前烧是不上釉的(取其自然落灰效果)。柴烧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於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柴烧窑和柴窑是一个概念吗?

现代人们常说的柴窑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柴窑”,标准叫法应为柴烧窑,而真正的柴窑是中国古时五大瓷窑(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之首。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954年)河南郑州(一说开封),本是后周世宗帝柴荣的御窑,所以从北宋开始称为柴窑。


柴烧窑的特点

古代烧制瓷器使用木柴,区别于现代的气烧和电烧。

陶瓷是土与火的完美结合,用柴窑烧瓷与气窑、电窑造瓷,就像我们用水汽蒸馒头与用微波炉蒸馒头的区别一样,一个松软可口,一个则硬邦邦。

柴窑烧窑传统上一直采用松木,松木富含松脂,在燃烧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松脂对陶瓷有滋润作用;其烧制原理是通过不断添加柴火让温度慢慢上升,使窑中的器皿慢慢受热,加上炉内的水汽与瓷器釉料的有机结合,使烧出来的陶瓷器釉面含蓄、滋润。


柴窑成器需要的基本条件?

土:柴烧可用的泥土(陶土或瓷土、紫砂)很多,经陶者自行调配,考量的是泥土(陶土或瓷土、紫砂)耐热温度、柴窑属性、薪柴总类等;追求的是让土能产生一种温润、敦厚、沉稳内敛的柴烧之美。

柴:一般木材需静置约三至六个月以上(忌太潮湿),以利燃烧,其种类有松、樟、龙眼、荔枝、莲雾及废弃木材等。

窑:仅以燃烧木材提供热能,一般烧窑需三到五天,期间需不眠不休轮班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总类、天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细微因素,正不断地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

灰:柴窑烧陶时,完全燃烧的灰烬极轻,随著热气流飘散。当温度高达1200℃以上时木灰开始溶融,木灰中的铁则使陶坯中的铁形成釉,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这种方式形成的釉被称为“自然落灰釉”,自然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


柴窑的窑

柴窑的架构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火膛,窑室,烟囱,烟道。

柴窑的架构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火膛(firebox燃烧室),窑室(chamber),烟囱(chimne),烟道(flue)。烧窑的原理是:木材于火膛中燃烧,其产生的热度,灰烬,火焰,经过窑室,对摆在其中的陶坯产生作用与效果,再经过白烟排出。因此窑的设计重点必定是:有利于燃烧(包括升温及保温)、有利于火与灰在坯体上的火痕、火的排出路径(侧焰、倒焰或直焰)

传统柴烧和现代柴烧的区别?

古代人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在没有煤炭、煤气或电等资源之前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烧制陶器时用匣钵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

然而在现代制陶、烧制技术极为成功的条件下,一种与传统柴烧审美判断标准截然不同的现代陶艺创作“烧制观”在盛行,现代柴烧技法所追求的是灰烬与土的自然结合,土与火的直接对话。

柴烧窑为何价格高?

柴窑窑烧制成本高、成品率低。一是政府明令禁烧柴窑,没有松柴供应,如果没有专门的资金保证和目的,谁也不敢轻易动火柴窑烧制风险大成本高;二是一窑下来,烧掉近3000-4000斤松柴,成本相当高;三是烧一次窑要有一整套经验丰富班子集体协作,柴窑的火候与温度完全依赖人工来控制,特别是把桩师傅,没几十年成功经验是不行的,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塌窑”意外,经济损失动辄以数万数十万元计算;四是窑炉内前端的温度偏高,后端偏低中间温度最为适中,因此同一炉烧出来的瓷器质量有很大差异,成品率低。

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发展,紫砂壶的烧制方式变得更加多样,但传统的烧制方法仍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韵味流传于世,这体现出一个民族对于传统的尊重,只有懂得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传承,才能够推动陶瓷器制作的不断向前。

柴烧,是陶瓷烧制的一种方式;相对于现代常用的气窑、电窑、煤窑等烧制方式来说,是非常传统甚至古老的。由于气窑、电窑、煤窑等烧制方式高效便捷且节约成本,所以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现在陶瓷烧制的主要方式;而传统的柴烧窑口,有些则已被废弃淘汰。

然而,近年来柴烧陶瓷却逆市上扬、成为颇受市场欢迎的特色产品;其中的柴烧茶具,更是深受爱茶人士的欢迎。柴烧茶具为什么会受到欢迎?跟其它方式烧制的茶具相比、柴烧茶具到底具有哪些优点呢?

柴烧茶具

提升口感:软化水质效果好

从实用角度来说,柴烧茶具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着良好的柔水和软水作用,这一优点对于提高喝茶时的口感有着明显的效果。

关于这一说法,可能有些朋友会感觉很神奇、也有些朋友会将信将疑,所以亲身体验是最好的方式:随便到一家柴烧茶具专卖店,让店家泡一壶茶,然后倒入一个普通茶杯和一个柴烧茶杯中,试喝一下口感有什么不同。一般情况下,用柴烧茶杯喝会比普通茶杯的更为柔和、顺滑一些。


柴烧茶杯

升华内质:能够有效激发茶汤的品质和香气

柴烧茶具的原料含有矿物质元素,燃料则是天然的木材,经过1200度左右的高温烧制之后,有些天然物质与茶具融为一体;在泡茶的时候,柴烧茶具与茶汤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能够有效地激发茶汤的品质和香气,让品茶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柴烧茶壶

独特外观:每件柴烧茶具都独一无二

与现代化的气窑、电窑、煤窑等烧制方式相比,古老的柴烧相对来说稳定性弱许多,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也正是如此,柴烧产生窑变时在陶瓷器具上留下火痕、灰釉等独特的元素,成就了包括柴烧茶具在内的每一件柴烧器具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令许多柴烧爱好者痴迷不已。

柴烧茶具的美,不仅存在于外观,其对茶汤的软化、对茶汤品质的激发等方面,更是值得肯定。同时,质朴、浑厚的柴烧茶具,还带给人一种回归自然、重回本源的自然美;这种自然美,有如“浴火焚身”之后的“凤凰涅槃”、令人赞叹。

来源:神州茶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在一片叶子里看见我的祖国 ——记广东省“十佳优秀设计师”张祖国

在2018年6月23日举行的“第五届广东创意经济高峰论坛暨广东省优秀设计师、优秀设计企业、花都杯优秀设计作品颁奖盛典”上,有一位设计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他叫张祖国,是广州茗烨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总设计师。作为2017年度广东省“十佳优秀设计师”,他何以与众不同,出类拔萃?有人说他专注于一片叶子,他的艺术灵感来源于树叶,他的设计承续了宋代本真天然、拙朴禅意的风格,又杂糅了东南亚自然温馨而不失热情华丽的特点。

640.webp (3)

茗烨,专注茶空间、茶文化、茶包装创意设计。自2003 年“茗烨”得名,到 2008 年公司注册成立至今,茗烨先后服务过七彩孔雀、八八青、言纪、钽盛老茶、大沣乐、虔茶、T 三等等著名茶企,成就了茗烨在茶界的良好口碑。

7月4日,笔者与几位茶友登门拜访了广东省装饰设计界的新科“十佳”设计师,以期从他的人生轨迹,探寻他的艺术追求。

640.webp (14)

一、小木匠的“大梦想”

站在茗烨装饰设计的门口,如果不是有“广州”两字提醒,或许会觉得此乃远离都市的隐士之所。丛丛藤蔓沿着墙体,恣意生长,形成一道绿色“拱门”。门前还有几蓬金银花,虽然花期已过,犹能想象花开时节,白瓣黄蕊, 芬芳四溢的美好情景。

640.webp (15)

置身茗烨,顿时被清水灰泥的柱墩、任意长短的原木、流泉鼓石的动感、老树枯枝的造型、棉纸包装糊成的背景吸引,伴随《云水禅心》的乐曲,本来芜杂的心绪,瞬间沉静,甚至有点超拔出尘的感觉。

看见张祖国那套汝窑茶具,我说:“张总,你这让我想起陆羽那句话,懂得喝茶的,一定是精行俭德之人。”

640.webp (6)

“是这样。”张祖国说,“我老早是做木工、做油漆的。所以,对自然的事物,对天然的色彩特别感兴趣。”然而, 他今日的成功来得并不是那么顺畅的,而是充满了艰辛和荆棘。

1998年,年仅16岁的张祖国,刚拿到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一场意外事故却中断了他的求学之路,开始了一种近乎残酷的社会之路,从此他的人生开始不同。

刚开始,由于年龄小,又没有技能,他跟着做木匠的父亲登上南下的列车,在广州白云区,正式成为某家具厂的“小木匠”。从“开料”做起,一路下来,他换过地方、换过岗位,从广州到深圳,深圳再到广州,做木工,也做油漆。天资聪颖的张祖国,很快就掌握了家具制造的全套工艺。两年时间,小木匠,成长为大师傅。工资亦由进厂时的150元,飚升至3000多元。

640.webp (16)

正当大家认为他应该安安稳稳做下去的时候,他又跳槽了。这次,他进的是大名鼎鼎的“飞达音响”。从油漆工做到工程部主管。这个经历,加深了他对色彩美、线条美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见识到许多影院与休闲场馆。这些场所,经过装饰,同样的空间便体现不同的层次感、舒适感和惬意感。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就是设计的效果与魅力。” 张祖国泡好一壶好茶,为我们一一添茶。“好的设计,真的可以蓬荜生辉,使生活更加美好。所以我选择了去往专业空间设计方向发展。”于是他又辞职了,走进连邦设计学院,就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深造,专做空间设计。

640.webp (9)

二、从蕉叶到茶叶

他始终是一个“不安分”的人,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他的人生目标非常清晰,做设计师,做自己,做老板! 但创业不易,其中的心酸和劳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一身西装,脚蹬皮鞋的张祖国带着茗烨装饰设计工作室的名片,起早摸黑,穿行在芳村茶市的里里巷行,用他的话,那是标准的“扫街式”营销。那个苦,岂止是身体的劳累,最主要的是“闭门羹”带来的心理伤害。溽热的夏天,汗流浃背,走进一家家茶店,说起装饰设计,对方立马拉下脸:我是卖茶叶的,用得着吗?

尽管信心丰满,但现实却无比骨感。跑了半年,鞋子换了几双,也仅有一个台湾老板、一个福建老板跟他达成口头意向。压力之下,他只好暂搁茶业,转而投身著名的“蕉叶餐厅”连锁公司,主管蕉叶餐厅的装饰项目。

640.webp (17)

蕉叶,也是一片叶子,一片来自泰国的叶子,因其自然之风的装饰与健康饮食的有机结合,深受消费者青睐。张祖国说:“那时,我常常想,既然一片蕉叶可以通过设计师的再造,风靡全国乃至整个东南亚。有几千年历史的茶叶,为什么不能通过设计师的梦想再造,走进普罗大众, 进而成为品质生活的必须?”

“从蕉叶,我想到茶叶。叶子是根本,工艺是提升, 环境是升华。”倒掉茶渣,他为我们换上一壶产自赣州的虔茶·红杉,“做设计十年了,我深感要做好茶空间、茶包装,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消费心理学的知识,是不可想象的。”他认为,喝茶的最高境界叫“不是茶”,是心情,是环境,是能把烦恼、纷扰留在茶外的一个自然空间。

640.webp (10)

留着发辫,蓄着小胡子的张祖国,酷似先锋派艺术家, 其实是一个追求“禅心”、“禅风”、“禅意”的茶禅生活专研者。记得台湾作家林清玄说过,茶在空有之间,禅也在空有之间。要做到茶禅一味,一要茶者心智空明无碍, 二要喝茶的环境如是安心。

640.webp (11)

张祖国拿出几张图片给我看,分别是2012 年、2014 年、2016 年“北京第九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获奖作品。前者是为爱尔兰客户做的休闲吧设计方案,后者是为普洱茶界大名鼎鼎的七彩孔雀做的空间方案。

640.webp (12)

我对空间设计一窍不通,面对图纸,只能由衷感叹:“这可是令人生向往的空间啊!”​

如今,在芳村茶叶市场,他的设计案例已过百家,“如果说,我在茶空间装饰设计上,有一点点成绩,最需要感恩的就是御品茶的台湾老板、七彩孔雀的张泽国总经理, 以及福建安溪商会的李庆忠会长,是他们在我最执着、最艰难的时候,给予我施展才华的机会。”

640.webp (13)

三、叶子里的祖国

茶,这片小小的叶子,与华夏民族共衰荣。张祖国对此亦有同感,他说:“我之所以从十年前的崇尚东南亚热带风格,到现在的回溯宋朝,删繁就简,自然为本。关键一点,我认为茶是简单,是简单的精致,而不是雍容富贵的繁缛。

微信图片_20180803101716

治国理政讲因地制宜,做茶空间设计最好也能就地取材,一些废弃、杂乱的东西,经过设计师的排列组合、修枝抹节,体现自然素朴的美。自然朴素,是宋朝贵族、雅士的茶席、茶空间美学。但是未免太清雅,多少有点冷寂的感觉,我主张在此基础上,糅合东南亚装饰的热烈因素, 让茶空间既雅致又温和。”

微信图片_20180803101738

“记得2012年,我和梁志天老师、邱德光老师及国际建筑大师安德鲁先生在圆桌会议上,探讨建筑装饰的发展趋势时,我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张祖国说,“创意设计的中国风、中国梦要体现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凝聚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文化精髓。具体来说,就是以‘气、光、声、物’承载五行之金木水火土,四时之春夏秋冬。相生相克,此消彼长,最终达致完美和谐、动静相宜。同时,涵括‘一带一路’的‘包容、互鉴、共赢’ 的商业精神。”

微信图片_20180803101732

关于茶空间设计,诗意的说法是:让茶者,从一片叶子里唤醒农耕文明的记忆,进而看到家园、看到祖国。

祝福祖国,祝福茗烨。

文稿:舒然

声明: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征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喝什么茶,喝茶你是如何被引上道的

主要关于武夷山茶的文章、知识;制茶、评茶经验交流,还有一些知识文章分享。         

去别人家做客或者去某些公司办事的时候我最怕看见的是一个茶几,尤其害怕的是看见一个原木树桩的茶几。一个茶几的上边放着一个漏水茶盘,一个龙头弯过来,一个盖碗一个茶海一块茶巾一个镊子一个罐子几个小杯子,看到我就希望自己档次不够不会被往那边引,被扔到沙发上丢一瓶矿泉水好了,被引过去就麻烦了,就惨了。

     喝什么茶?如果你被招待到茶几前的话第一句通常是这个,戴佛珠的主人会告诉你,我这里有龙井毛尖铁观音大红袍普洱冻顶乌龙人参乌龙白茶黑茶砖茶竹叶青瓜片碧螺春猴魁毛峰你要是喜欢煞口的我还有炒青茉莉花,这一套话顺的仿佛就为了展示超强的口技,下一秒郭德纲附体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报一通菜名,这时候千万不能说随便,说了随便你就完了,说了随便就要听一通茶知识介绍,“现在是冬天红茶暖胃不如我们喝红茶吧”——这是比较体恤民意的,不体恤的就完了,就要从远古洪荒讲到东茶西渡然后才拿出一罐茶冲了喝。 

    然后是茶经,当然不是陆羽的茶经,是神经病的茶经,什么“酒如妓,茶如妻,年轻时候喜欢酒,年纪大了就会喜欢茶,喝茶就像喝自己的妻子。”然后给你倒一杯他的妻子,你诚惶诚恐的接过来,托妻献子的交情,喝一口,赞一口他的妻子好喝,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感谢你把这么好喝的妻子给我喝。

     完全不清楚这些个神经病是什么时候开始犯病的,但这几年见得尤其多,跟佛珠和国学一起叱咤风云,纳兰性德安意如于丹萨顶顶,某宝给佛珠国学茶道婊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一个婊拥有了如此快捷的捷径,不需要读书,不需要上课,也不需要花钱去会所接受教育,只要在你的购物链接下看看那些商家的描述,高冲低泡附带茶道表演照片,念珠要怎样保养,每一个茶具要怎样使用,回来随便练习一下,成了,一个崭新的佛珠国学茶道婊璀璨登场。

     装逼起源于鄙视,要成为茶道婊首先就是要鄙视那些“俗”的,鄙视喝茶饮料的,鄙视喝袋泡茶的,鄙视喝花草茶果粒茶的,鄙视用杯子喝茶的,鄙视冬天喝绿茶的,鄙视喝茶加奶加糖加柠檬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茶壶高。

     鄙视之后就是跟风了,之前是喝铁观音后来风行普洱就喝普洱,正山小种大红袍站在风口浪尖,那就正山小种大红袍,永远心甘情愿被商家忽悠,做潮流的最大跟风者,商家制造一个谣言就信一个谣言,尽管说好了“茶客”要鄙视花草茶,当一个纯粹是炒作出来的雪菊出现的时候还是义无返顾的给自己的茶壶里丢进去数朵黄兮兮的雪菊,砸一口菊花,喝一肚子的所谓健康,所谓的文化。 

    “文化”是穷逼最好的遮羞布,喝的不是茶,是一种文化,穷逼如是说。于是文化的“养壶”,玩茶宠,在茶几丢一块石头,用黑乎乎的茶汤浇的像是茅坑里的砖头一样黄,文化。这个文化必须是排斥异邦的,你用versace的茶壶洗不掉一个土,用铸铁壶用muji他们说啊呀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比实在太小儿科了,用ikea就完了,会被认为穷且没品。紫砂汝窑,粗陶都不行,白玉流光啊,文化,五十块钱一套义乌批发,搁桌上一摆特别有品的样子。然后是茶叶,茶叶不能是品牌的,喝茶讲究的是不喝品牌,喝品牌的是土,必须是原生态茶农手摘,有钱的开个越野杀进深山中间,一年看几次茶叶生长,有没有喷洒农药,现场看看采摘然后带一筐回来;老派的是去熟悉的茶叶店,让熟悉的老板拿出熟悉的茶,什么“这个是给你特别留的,你再不来我就忍不住自己喝了”,现场尝几口聊几句,说说收茶的故事,然后带上几罐回家;上两种都算不上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新派的,新派多是穷逼的,网购所谓的原产地茶,咔咔咔一堆照片看完,果然是穷乡僻壤,果然是民风淳朴,然后买来一堆稀里糊涂的东西就往壶里泡,原生态,并且重金属和农残检测不明,真文化真健康。

 

    特别佩服网购茶农茶的人,太勇敢了,随便一检索到处都是“茶农自产”,小茶农自己生产个信阳毛尖也就算了,竟然现在的茶农连高端茶都有,以前我上班的时候杯子里泡了几片花草,一同事问我说你喝的啥,我说花草茶,说啊呀那叫茶吗,尝尝我刚到的大红袍,说完把我杯子里的水给倒了,换上他的茶,“茶农自产,原生态的大红袍”,一股子的坏红薯味吓得我回家喝了两升水洗胃。

 

    “原生态”是歧视袋泡茶的主力军,在他们的认识中袋泡茶就是黄牌,就是茶叶沫子,就是农残超标的那个,“那也叫茶?”怎么不叫茶,都是茶树叶子。之后是歧视茶饮料,认为喝三得利的都是装逼犯,瓶装茶不叫茶,这种歧视极其赤裸,让人不禁感慨还是咖啡好,咖啡界对瓶装咖啡的歧视都没有这么赤裸,因为咖啡首先具有“提神”的功能属性,大家会默认有些人喝咖啡是为了摄取咖啡因提神,而茶就是消遣饮料,“只是不喜欢和糖水跟白水并且喜欢茶的味道”和“摄取茶多酚”“减肥”这几个功能属性就被无视了,变成了“喜欢装逼又不懂茶”,虽然甜味茶饮料除了甜味剂太多可能会损伤味蕾没有任何其他问题。喝个饮料都胆战心惊,这种事情也只有茶叶界才会发生吧。

 

    但茶叶装逼犯不会认为茶是饮料,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品质,他们炫耀味觉“你能喝出这个茶的兰香味那个茶的豆香味那个茶的果香味那个茶的栗香味吗?”——任何味觉和嗅觉正常的人都喝的出来吧?味蕾厉害你去告诉我每一种水是冰川水地下水活泉水产自哪里啊。又说文化,机场书店买来的茶叶书看两本就文化,都不读茶经,多算不上有文化我干嘛听你讲文化,而且显然——你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不想承认自己喝的是一种饮料,一种树叶子罢了。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