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痴如梦什么意思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宣化上人的传奇人生(序-第一篇 童年与初悟)

 

宣化上人,东北黑龙江省双城县(黑龙江省五常市拉林)人,在美国建立三宝第一人。1948年宣化上人抵广州曹溪南华寺,礼上虚下云老和尚,受命任南华寺戒律学院监学,后转任教务主任。云公观其为法门龙象,乃传授法脉,赐法号宣化,遂为沩仰宗第九代接法人,摩诃迦叶初祖传承之第四十五代。让我们细细连载这位高僧大德的传奇人生,本文编辑来自网上,感谢原作者。

 


代序:长白乞士记

◎一九八○年二月一日.宣化上人亲述

中国有山,连年积雪,故名长白。山根有县,东西二城,故名双城。县有农民,白氏子,名山。幼而憨直,家贫乞食,故名乞士。及稍长,好骑马舞剑,尚武善斗。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为友牺牲,引为荣耀;吃亏利人,乃觉乐事。十五就读私塾,略有所成。十七成立义学于乡里,亲任教师。十九母故,庐墓居丧。出家修道,果为乞士矣。

译文

颂曰:

长白乞士性憨直,助人利他唯恐迟;
为法忘躯捐生命,应病与药舍髓皮。
愿同十方成一体,行尽虚空摄万机;
无去无来无现在,亦无南北与东西。

有这么一个人,我写几句偈纪念纪念他。在中国有一座山,这个山在东北叫长白山。为什么叫长白山呢?终年积雪,常常有雪,所以名字就叫长白山。山下有个县,因为在一个县里,东边有个城,西边也有个城,所以县名就叫双城。

这个县有个老百姓,姓白名山。他年幼的时候很愚痴的,和小孩子在一起玩,小孩子用口咬他的脚后跟,他不懂得去打对方就会哭。他家里很穷,要去做工才有饭吃,这等于和要饭的是一样的,所以叫乞士;你看,他那么小的时候就叫乞士了!等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欢喜站在马身上骑马,愿意拿刀弄枪学武术。看见有什么不平的事,不要命也要去帮助人。他认为为友牺牲,是最光荣;吃亏利人,这是快乐的事!

他十五岁才读书,略微认识一点字。他注重教育,读了二年书后,十七岁成立义学在乡里之中,他就教书了。十九岁母丧庐墓,出家修道,果然做了一个要饭的。你看这个人,是不是一点出息也没有?!

长白乞士性情很憨直,憨就是愚痴,直就是不会转弯,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所以到处没有人缘,不是被人骂就是被人看不起;也因为他是乞士,一般人是看不起乞士的。他有个毛病就是帮助人;把自己的生命牺牲了,也愿意帮助旁人。他愿意把自己忘了,去利益人,就怕帮助人这个事做晚了。你看,这世界哪有这么愚痴的人,帮助人还怕晚了、迟了?人人都愿意帮助自己、利益自己,他却相反。

他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师一脉心传。他为法忘躯,不要生命也都可以的。谁有病需要药,甚至于要他的骨髓,他也愿意给;要他的皮毛,更没有问题。

他愿把十方世界,所有的国家民族都融为一个,没有中国、美国、日本、暹罗、缅甸之分。我知道我说这话,很多人都反对。很多人都不到这个境界,他们以为我就是我、你就是你;我这个国家是我的,我爱我这个国家,我不爱旁人的国家。我们今天单爱自己的国家,只顾自己国家好,而旁人的国家没有好,这是不行的。要整个世界、每一个国家都好,每一个人都好;不只是单单要这个国家和那个国家好,我们往细微的说,甚至每一粒微尘都要教它平安、没有灾难,令每一粒微尘都是平安无事的地方。

度人,不要只度一个国家的人,要度全世界的人类;不是单单度人,一切飞潜动植都要包括在内;所以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连现在都没有了。有人说:“那真是糊涂了!”只怕你不能这样糊涂,你要能这样糊涂,那什么问题也没有了。没有西方,也没个东方,也没有南方,也没有北方,大家都是一样的,不要分别那么多;没有你,没有我,没有他,就没有争了。这个世界为什么争?就是因为有你我他,才造成这个世界一塌糊涂。我所说的这个道理,你们究竟懂不懂?我也不知道。

 

上人年谱-中国篇

(以农历为记年月)

1918年 1岁

农历三月十六日生于中国吉林省双城县拉林镇(“双城县”现属黑龙江省,“拉林镇”现划入五常市),俗姓白,名玉书,又名玉禧。

1928年 11岁

见一死婴,遂萌出家之念。

1929年 12岁

忏悔改过,早晚向父母,乃至一切众生叩头。

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日,夜梦窟窿道,领众生出险道。

1929~1932年 12~15岁

寻师访道。

孝名远播,人称“白孝子”。

1931年 14岁

见日本蹂躏中国,曾想从军救国,未能遂愿。

1932年 15岁

皈依三宝,礼三缘寺上常下智老和尚为师,亲近上常下仁老和尚。

入私塾读书(农历三月十日至八月十三日)半年。是年冬,因日人侵华而中断。

1933年 16岁

参加东北万国道德会。

讲《六祖坛经》、《金刚经》、《阿弥陀经》,以弘扬佛法为己任。

读书一年。

六个钟头背熟〈楞严咒〉,三十分钟会背诵〈大悲咒〉;精诚所感,又领悟到四十二手眼。此后,以〈大悲咒〉和四十二手眼为人治病,救人无数。

1934年 17岁

读书一年。

参加各慈善团体,如佛教会、道德会、慈善会、理善劝戒烟酒会等。

冬,任道德会讲习班的主任。

通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及医卜星相等一切世间法。

1935年 18岁

母病,辍学在家侍母。

办义务学校,开始教书。

1936年 19岁 

母白太夫人胡氏逝世,赊棺葬母。

四月初八佛诞日,礼请三缘寺上常下智老和尚剃度出家,受沙弥戒后,即庐墓守孝三年,日一食、夜不卧、拜华严、礼净忏,定功日纯,悲心日深。

农历六月十九日,在佛前发十八大愿,依愿笃行。

1936~1939年 ‬19~22岁

打坐时见六祖惠能大师;六祖预言,将大法西传,教化许多西方人出家修行。

庐墓期间,凡有难症重病者往求,以诚感诚,皆得如愿获救。

守孝期满,暂隐居长白山支脉东部山区弥陀洞内。

1939年 22岁

沙弥时期,即任哈尔滨三缘寺首座。

在庙上修种种苦行,用“忍耐”二字为座右铭。

发三大愿:一、把佛教推行到整个世界,二、翻译经典为各国语言,三、在佛教里办教育。

1941年 24岁

在东北收第一个出家徒弟果能。

狐仙来求皈依,当天有八百三十几个狐仙同时皈依。

1945年 ‬28岁

农历七月十五日盂兰盆法会,率众弟子于佛前燃香,发愿云:若能活至百岁,则烧全身供佛,求无上道。

第二个出家徒弟果舜,头陀行第一,九月自建茅棚,时十龙皈依降甘霖。

1946年 29岁

农历八月中旬,起身欲往曹溪亲近虚云老和尚,经长春、辽宁,抵天津,住大悲院,听倓虚法师讲《楞严经》。后搭船至湖北正觉寺,任寺中行种种苦行。

1947年 ‬30岁

于中国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受比丘具足戒。

参加宗教联谊会,该会由已故的于斌枢机主教创立。

至苏州灵岩山寺佛学院研究班学教。

秋,至南京空青山打十个禅七过冬,礼明观和尚及方丈了乘和尚。

1948年 ‬31岁

农历正月起单赴沪,后至南华寺礼虚云老和尚;虚老命于南华寺戒律学院任监学,不久转任教务主任。

暑假,赴江西南城讲《阿弥陀经》。农历八月中旬,回南华寺。

农历九月中旬,土匪抢劫南华寺;事后,全寺僧众起单,师一人负责戒律学院及所有课程。

冬,于南华寺打禅七。

1949年 32岁

元旦,上书虚云老和尚,请辞学院教务主任职,居藏经楼阅藏。戒期任尊证阿阇黎;传戒毕,随虚老至韶关大鉴禅寺。农历五月初旬,赴大觉禅寺,至云门寺为班首,领众修行。

六月,辞别虚老至广州六榕寺;十月,赴香江弘化。

上人父亲白富海往生。

楔子

出生至三十一岁(西元一九一八至一九四九年)

宣公上人,东北吉林省双城县(现划入黑龙江省)人,是在美国建立三宝之第一人。1918年农历3月16日出生。父亲务农,名白富海;母亲胡氏,茹素念佛的虔诚佛教徒。1949年上人赴香港弘法,1962年应弟子之请来美,致力弘法、译经、教育大业;并建道场,立宗旨,教化众生,奠定正法在西方的基石。

曾有大学教授提倡成立“法界妙觉山研究会”,研究上人事迹。但是上人表示:“不要研究我,我不值得研究。你们应该去研究其他人,男的、女的,出家的、在家的,老的、少的,好的、坏的……,都记录下来,将来可以教化人。”上人常说自己道不足以感人,德不足以化人,人家要的他不要。他不是“高僧”,不是“上人”,是“下人”──欢喜在人人之下。人家不要的名字,就是他的名字,他叫自己是“乞士”、“如愚子”、“活死人”、“小蚂蚁”、“小蚊虫”、“墓中僧”,甘愿走在一切众生的脚下、众生的后面。

1990‭ ‬年‭ ‬10‭ ‬月‭ ‬16‭ ‬日,上人于波兰‭ ‬Jelenia Gora‭ ‬开示时说过:“我的出家因缘,本来我也想说一说,不过太长了,我就不讲它了。有一本书是关于我的事迹,谁愿意详细知道,可以看一看,但那也只是一个大概。实际上,我所行所做的,只记录下很少很少的部分,如果要完全说,那会有一部藏经那么多。”

人人都很感恩上人,礼敬上人,但是我们对上人认识有多少呢?上人一生的经历行谊,包括上人刻苦忍辱的修行,或者利益众生的事情,上人都不自我宣传;所以有很多人,甚至于包括上人的近亲弟子都不全知悉。我们所知道的这些微乎其微的部分,是多年之后,或因被弟子、访问者问起,或因某些类似因缘,上人才旧事重提。

有人问上人:“你多大年纪了?”上人对他这么讲:“见着一百岁的人,我或者就是一百零一岁;见着一个月大的小孩子,我的年纪就是二十九天。大的,我比他大一点;小的,比他小一点,这是平等。本来也不大也不小,没有个一定的年纪。”

上人一生的事迹,就从他诞生开始说起吧!

第一篇 童年与初悟

出生至十二岁(西元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九年)

上人自述:

在中国东北有一座山,叫长白山,为什么叫长白山?因为它终年积雪,一年到头都有雪。长白山是东北的一股龙脉,它有股豪气,清朝因为长白山的龙脉而做的皇帝。黑龙江的水有一股气派,也很雄壮,是很多江河的源流。山下有一个县,这县东边有一座城,西边也有一座城,所以叫双城县。双城县东门那儿,有块匾是清朝溥老中堂送的。这块匾写:“全堡生佛”,说双城县的人都可以成佛;双城县佛教很兴盛,可能也有关连。

我家在东北部的山里,刚进山的地方,是座很有名的山,叫弰鞑子韄,那就是长白山脉最后的地方。因为长白山脉最后就落到双城县那儿,所以该县是个地灵人杰的地方。双城县的文化很高,出了很多伟大的人物,这近百年来仅大臣、将军,就出了有二、三十个,伟人哲士、孝子、义夫节妇很多,近代于斌枢机主教也是双城县的人。这个地方民风淳朴,人心向善,我知道就在王孝子(后出家为常仁大师)的同时,县里就有十四位守孝的人;王孝子是其中的佼佼者,最有名的一位。我是双城县的一份子,只不过是滥竽充数,到现在还是一只小蚂蚁。

【后记1】双城县,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西南的松嫩平原上,是黑龙江省的南大门,1988年改为双城市(县级)。双城又称双城堡(当地人念“堡”字,发音为“埔”),是东北历史名城,满族发祥地之一,有“南有辽阳府,北有双城堡”之说。“白山黑水帝业兴,金源右翼古双城”,八百年前,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曾在涞流河(拉林河)畔煮酒谈兵,境内至今尚存金代达禾、布达两座古城遗址。

【后记2】据悉五常市拉林镇东南,有山名弰鞑子韄,为满族先民集居之处。满人能骑善射,留有“轻云飘马足,明月动弓弰”的佳句。弰音为“消”,弓的末梢;鞑子,古人称蒙古人、满人为蒙鞑子、满鞑子;韄音为“或”,是缚在佩刀上的绳子。当地人不愿自称鞑子,简称此山为弰鞑韄。

01.光明诞生

1918年.出生

农历 3月15日那天晚上,白太夫人胡氏梦见阿弥陀佛大放光明。刹时,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耀眼的金光里,天地震动!当她惊醒过来,发现屋内飘着一股从未有过的馨香,不久上人诞生,这时正是三月十六日的子时。刚出母胎,上人连着三天三夜啼哭不止,大概是悲悯他所要来的世界,是个充满苦难的娑婆世界。

上人自述:

我告诉你们一个很奇怪的故事!我也不知怎么搞的,在 3月16日跑到这世界来;我的师父常智大师,也是很奇怪的,在 3月15日那一天,他也跑到这个世界来;我的师伯,就是我庙上方丈和尚常仁大师,他是 3月17日;这也不错!三个人都碰到一起。出家也是很奇怪的!我是 9月16日出家,我师父是 9月15日,师伯 9月17日,又是一连串。所以这个世间有很多的事情不知怎么搞的,安排得这么巧合;想起来很好玩,事情就是这么不其然而然,不可思议的!

我生来有一些坏习气,就是爱哭,由出生就开始哭。哭的时候,好像有什么很不开心的事情。婴儿的我,一连哭了好几天,哭得人晚上都不能睡觉,白天又要去工作,非常疲倦!最后我不哭了,大约哭了几天也累了。所有人也都累得睡着了,没想到这时就有人来家里偷东西。本来已是一个穷苦家庭,有一点点比较值钱的东西,也都被贼给偷去了。由这个之后,我就不哭了。


我没出家以前我有个假名字,叫白中一, 那时候以为这个名字很好的,我是中国第一人!后来又想:这个名字又有什么呢?在什么地方呢?没有。所以以后就叫活死人,活的这个人已经死了,不过这还是个假名字。以后守孝,一般人又称我是“白孝子”,这还是个假名字。出家的名字叫安慈,后来叫度轮,现在又叫宣化,这统统都是假的!什么是我真的名字呢?虚空。我真的名字就是虚空!

 

02.孩子皇帝

上人自幼沉默寡言,富有侠义心肠。因好抱不平,令双亲忧心,直到十一、二岁以后,幡然觉悟,改过自新。

上人自述:

我还想跟大家说一说的,告诉大家,我过去是怎么样一个不守纪律的人,是怎么样一个不孝顺的人。我不说,心里觉得总是像有件事没办好似的。说这个,得要从头说起,要先讲我自己这一部经。

二至五岁

我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有一点田地只够维持一年的生活,没办法那么早读书。因为家里要去做工,才有饭吃,这和要饭的一样,所以小的时候就叫“乞士”。我父亲是个好喝酒的人,他有钱一定跑到街上,去买半斤酒回来,来回五里路;他自己买自己喝,半斤酒分两次喝,喝完酒就睡觉。

父亲有兄弟五个,父亲那一辈有几个女的,我不知道。我这一辈,有五个男的,三个女的,我是最小的,所以父母最宠爱,把我惯得很古怪;一天到晚就这么坐着,一天不讲话也可以。我从小不随便讲话,不讲不真的话,打妄语是不行的!常常和小孩子们一起玩,有一个小孩用口咬我的脚后跟,我也不知道哪儿痛就哭起来,也不懂得去打对方。

那时候,也没有其他什么本事,只会哭,一哭就哭一天一夜、两天两夜、三天三夜地这么哭。谁惹到我,我就哭,哭得要往死里哭,也不吃东西。那时,心里有个什么想法呢?我知道父亲母亲都舍不得我,我一不吃东西,豁出来不要命地哭,父亲母亲一定就心软了,不得不向我投降。我就这么坏!

七至十岁

我在小时候很霸王,七、八岁的时候愿意当孩子王,喜欢人家恭敬我。怎么样恭敬法呢?我喜欢做皇帝,把土堆得高高的,坐到上边,这就是“登基坐殿”。所有的小孩子,譬如有三十个小孩子,或者有五十,或者有一百,都要听我指挥,向我叩头,要三呼“万岁”。和小孩子在一起玩,我欢喜管着其他的小孩子,要他们听我招呼;谁不听我招呼,我就打他。这样的一个人,怎么样也想不到以后会信佛的。

我有生以来,无论什么事情,宁可折而不弯的,性情很刚强,而且还最欢喜打抱不平。无论前村后村的小孩子,我看见哪个做事不公道,就是不要命也要主持公道。我打架的对象,都是比我大的孩子;我十岁敢和二十岁的人打架。但是讲公道,有的人不高兴,就来找我算帐。我那时候虽然小,和人打架,可是很勇敢的;打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也不在乎,一定要把对方打服了,那才算。谁也打不过我,为什么呢?我不怕死,打死我也不怕。我这个手指头,就是和人打架,被人用刀割的。我十二岁,他十八岁,我用手抓住他的刀,把手指头的筋都割断了;我还是不在乎也不怕,终于把他打败了。

我就是这样刚强的一个人!对我父母非常忤逆,不听话,常常在外头闯祸,给我父母惹了很多麻烦。

03.体悟生死

上人生长在农村里,生活单纯,从来都没见过死人。十一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小孩的尸体,顿然觉得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毅然立下出家的志向。

上人自述:

虽然东北文化最高的县市就是哈尔滨,哈尔滨文化最高的县镇就是双城县,双城县文化最高的区域就是拉林镇,可是我家那儿是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我家是间泥墙、山草屋顶的破旧房子,和一般人家距离大约有一百步远。在这种环境里,从来就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小孩子死的事情。

记得十一、二岁的时候,到郊区和小孩子玩耍,在荒地上看见一堆捆草。捆草里边捆着一个小孩子,这个小孩眼睛闭着,也不喘气。我从来也没有看过这种事情,以为他在睡觉,我就去叫他起来一起玩。其他小孩子说:“他已经死了,你叫他干什么?”这时候自己不懂得什么叫死,也不能问他们;好像问他们,自己怪不好意思似的。于是回到家问母亲:“为什么这个小孩子会死呢?我不懂得这个死。”你看,就这么孤陋寡闻!十几岁还不懂得什么叫死,足见这个人很少和人接触来往的。

我母亲说:“死呀!人人都会死,不过有早死、晚死,有老死、少死。小孩子死了,就用草把他捆上,丢到荒郊外。年老了也会死,病了也会死,种种的死法不一样。”我觉得人生既然要死,活着干什么?没有意思啊!我又问母亲:“人是不是能不死呢?怎么样才能不死?我觉得死很没有意思。”我母亲无词以对,就没有答覆我了。

当时有个亲戚姓李,叫李林,他说:“你想不死,那容易!”“怎样容易呢?”“出家修道,做和尚;或者做老道,修道去。做和尚修行成佛,做老道修行成仙,就会不死了。”那时候我不愿意死,觉得死没有什么大意思,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这又有什么好玩的?没有什么意思。修道能令人不死,我记住了这句话,这有出路了。

从那时候,我发心想要出家,就和母亲商量,要求出家修道。母亲听说我要出家,很高兴;父亲听说我要出家,就皱起眉头来。母亲对我说:“你出家是好事,我不能阻拦你,我不反对你出家。可是你现在不能出家,必须要等到我死之后,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活着,你应该住在家里,不能出家;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不孝顺的佛,没有一个不孝顺的菩萨。在我没有死之前,你要在家里!”母亲许可我出家,但是不许可即刻出家,这是时间的问题,我就等着,在家吃斋念佛、学习佛法。

 

【后记】据悉在上人出生的村子周围,有很多荒街子(荒郊野外),长满各种杂草和野花。满族习俗,死的小孩用谷草捆起来送到荒街子。每年春天,那儿到处可见因伤寒病或出天花而死亡的婴儿尸体。那时山区有很多野狼,通常会在晚上出来寻食,死孩子多半被野狼给吃掉了。

04.梦离险境

上人自述:

我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作梦,梦见自己走在路上,那条路就像筛子一样满布窟窿,窟窿底下不知有多深。那条路也就像罗网似的,在上面走,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了!我就在这条路上走着。等我走到没有窟窿的地方,没有网罗的地方,到达平安的康庄大道时,往后一看,那条路上不知有多少人跟着我来!老的、年轻的,什么样的人都有,哪个国家的人都有。不知道这是不是现在走的路呢?

【后记】上人十二岁那一年,在农历2月19日,观音菩萨圣诞日的夜晚,作梦走到一个窟窿道上。四顾茫然,顿念自己出家修行之心未满,孝敬双亲之愿未终,不禁放声大哭。突然有一位慈祥老妇人现前,项挂念珠,身穿衲衣,手拿竹杖,足穿草鞋,笑对上人说:“不要哭!随我走,我送你回家。小心走,不要跌倒!”于是上人随老妇之后,须臾走出险路。回顾险路,上人发现有很多人跟随在他的后面;有老、幼、男、女、僧、儒等。上人问老妇人说:“这些人要往何处去?”老妇人说:“这些人与你有缘,他们是跟着你走出这条险路的,你要好好护持他们!我有事要到别处去,不久当可再见。”上人在梦里叩问她的姓名,老妇人说:“我们世为邻居,回家便知!”说完飘然而去。这个梦,可说是上人后来普度众生的先兆。

05.叩头因缘

 

上人十二岁时,幡然省悟,每天向父母叩头悔过;后来一路增加到八百三十七个头,早晚各一次,直至庐墓守孝。上人以身教、言教训勉弟子,父母是堂上的活佛,佛教徒重视孝道是本份。

 

上人自述:

(一)觉醒悔过礼父母

我小时候最欢喜吃好东西,谁要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无论在家里、在外边,若不给我吃,那怎么样也是不行的!等到十一、二岁的时候,自己才省觉:“我这个人怎么这样顽皮,这样不守规矩?这样做人没有什么意思,何况我对自己的父母也不孝顺。”我知道以前所行所作都是不对的,于是从十二岁那一年,改过自新,改恶向善。这时候,不知道什么叫佛的戒律──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完全不懂;虽然不懂,可是我所行所作和佛的戒律,默默中相符合。

在这个时候,我想我要学好,要先从孝顺父母开始,于是我下决心对父母悔过认错。我跪到我父亲母亲面前,我父亲母亲就问:“现在也不是过年,你给我们叩什么头呀?”在北方过年的习俗,是可以给父亲母亲叩头拜年。我说:“你们生我已经十二年了,我令你们这样操心,给你们惹了很多的麻烦,也没有听过你们一句话,我实在对不起两位老人家。”我父亲听我这么样一说,就哭起来。我说:“你不要哭!从今天开始,我要把以前恶劣的习惯都改了,天天给你二老叩头悔过,我再也不会对你们忤逆不孝了。”我父亲说:“只要你听话一点,叩不叩头没关系;你总给我们叩头,我们也不好意思。”

我想一般人没有天天给父亲母亲叩头的规矩,他们一定不会许可我天天这样子做,这怎么办呢?于是我就想了一个方便法,打个妄语,我说:“我昨天晚间作了一个梦,不知道是佛还是菩萨告诉我,他说我的罪业很重,不久就要死了。如果我想要不死的话,就要天天给父亲母亲叩头。我也不相信这个梦,但是我很怕死。”我父亲母亲一听,没有话讲了,只好说:“那就随你啰!”从这以后,我天天给父亲母亲叩头。父母以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活不了多久呢?所以每次我向父母叩头,父母就流眼泪。为了怕父母伤心,就改到院子里叩头。

(二)一路增加无畏苦

叩了一个时期,我就想这个世界上,不是单单父母亲对我好,世界上有天、地、君、亲、师这五大恩。天会覆我,地会载我,天地对我有恩,我应该报恩。君是国家的元首,我也应该报恩。亲,就是父母。师,我那时候就觉得将来会有师父,虽然我没有见着师父,没有拜师父,但我也要先向师父叩头。所以我就给天叩三个头,地叩三个头,国家元首叩三个头,又给父亲叩三个头,母亲叩三个头,又给我老师也叩三个头。

叩完了觉得还不够,我听人说圣人是生而知之的,又给世界上古今的圣人叩头。给圣人叩头以后,又加上贤人,又加上大忠臣、大孝子、大伟人、大哲士、义夫、节妇。因为他们能影响我,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他们能影响我怎么样做一个无愧于天地的正人君子,所以我要感谢他们,向他们叩头顶礼。然后我又想到,不善的人、大恶人、大坏人、大无赖、大流氓,这些人怎么办呢?于是我又向他们叩头。一般人是给佛叩头,给菩萨叩头,给大菩萨、大佛来叩头。我那时候很愚笨的,想这些大恶人、大坏人,在世界上很可怜的,他们在六道轮回沉沦,离佛道越来越远,所以我就给他们回向,希望他们都改恶向善。

叩到最后,我连蚂蚁也给它们叩头,也给蚊虫叩头。为什么要给它们叩头呢?我想我以前也做过蚂蚁,也做过蚊虫,做过种种的众生。现在我虽然做人了,我不能把我这些老朋友忘记了,所以我也要给它们叩头。叩头的时候,我想自己以前是一只小蚂蚁,也是一只小蚊虫,我要恭敬它们;我和这些最微细的众生是一样的,我应该引导度脱它们,愿它们早成佛道。

我这样一路一路增加,每一次叩头要叩八百三十几个头,最快也得要两个半钟头。我叩头,不是在房里,而是到外边望空遥拜。在什么时候叩呢?在人还没起床之前,以及人都睡了之后,不让别人知道我叩这么多没什么理由的头。你们各位想一想,这是不是愚痴?

(三)风雨无阻真诚心

我在外边,下雨也叩头,刮风也叩头,下雪也叩头;无论打雷、下雨、刮风,总是风雨无阻。下雨时,雨水把我身上都淋湿了,我也不管;下雪时,我的双手还是放在雪地上叩头。为什么要这样呢?表示自己是一种真诚的心,实际上也就是愚诚。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我这么愚痴。人人都比我有智慧,他们都不屑于像我这种的思想、行为和做法,都会觉得我太可怜了。因为这样的行为,所以不要说在家人,就连出家人都看不起的。你们若信我,深刻地了解我,可能会觉得自己上了一个大当,也有可能不是上当;因为你慈心下气,和一切众生结缘,这是好的。如此叩了许多年,直至庐墓守孝时,才浓缩为九拜。

以后为了有多些时间做事,我又简化为叩五个头。前三个头是顶礼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第四个头是给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第五个头,我是顶礼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波罗提木叉(戒律)。因为有佛的戒律,我才能依此往佛道上走,戒律对我的恩德是无量无边的。

现在有很多人见到我就要叩头,甚至于没见到我人,也要在门口跪着,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在十二岁,每天向所有的人、众生、蚊虫、蚂蚁都叩过头;现在有人向我叩头,只不过是来还债而已。不过,你们给我叩头,有人看见;而我给你们叩头,是没有人知道。

 

问:听说向高僧顶礼有功德,可消旧业,请问是否是真的?

上人:是和不是。如果你顶礼的那位法师是真修行人,你向他顶礼有功德;如果你顶礼的那位法师没有德行,将来他会向你顶礼,因为他要还你的债。为什么我知道这个?因为我知道我欠人很多债,所以十二岁就向所有的众生,包括蚊虫、蚂蚁,我都向他们叩头礼拜。我不希望他们放光照我,我不要等着欠太多了,就还不清了。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贵州省人大代表晁忠琼:小茶叶产生大能量 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幸福

时至白露,秋高气爽。普安县罗汉镇戈汆村五千多亩茶园,历经春夏,此刻又在秋风中吐露出嫩芽,成为秋日里独特的一抹绿。错落有致的茶园里,省人大代表晁忠琼正带着一群身着布依服饰的妇女,在袅袅晨雾中采茶。只见她轻摘一片嫩芽,举在空中,静静凝望,福娘茶传承的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晁忠琼在审评茶叶等级

晁忠琼祖籍山东菏泽,爷爷晁万奎是一名红军,1935年,晁万奎随部队辗转到普安县泥堡村驻扎宿营,热情的老乡用铜壶熬制福娘茶为他们解渴。

一碗热茶,消除了战士们长途跋涉的疲惫,也表达了乡亲们拥戴红军的浓浓鱼水情,晁万奎对此记忆深刻、感念在心。

红军长征胜利后,晁万奎抱着那碗热茶的记忆,主动申请到普安工作,并在普安安了家。很快,便有了晁忠琼的父亲晁秀安。

晁秀安12岁就被父亲送到普安农中读书,他一边学文化一边学制茶。凭借刻苦钻研、勤奋工作,晁秀安顺理成章进入普安县新寨国营茶场上班,在茶场与女工刘兰相识相知相恋组成家庭,在1971年1月,生下了晁忠琼。

晁忠琼自幼在茶园里长大,对茶的特殊情结慢慢在心里生长发芽,最后开花结果,一生为茶。采茶的过程是漫长枯燥的,母亲总会一边采茶一边跟晁忠琼讲述福娘茶的故事。只要母亲讲起故事,晁忠琼就会停下采茶的手,坐在田坎上,双手托腮歪着小脑袋,认真听母亲讲述“福娘”的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布依姑娘痴身爱茶,钻研茶叶制作,采用清明前,幼嫩的一芽二叶,以半发酵的工艺自作一款茶,香气扑鼻,谁家娃娃生病,只要喝上一碗疾病就消除,久而久之,来向她讨茶的人越来越多,凡是来者,从不拒绝,只要乡亲需要,她都赠与。

后来布依人家就把这款茶作为供奉、待客珍品。尊称制茶姑娘为“福娘”,就是造福于人民的人,为她制作的茶叶取名为“福娘茶”,意为有福气的人才能喝到这款茶。慕名来向“福娘”学做茶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她都毫无保留地传授,因此“福娘茶”才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晁忠琼憧憬着能够成为福娘那样的人,既心地善良,又美丽聪慧。有了这份期待,晁忠琼干劲更足。母亲见她兴致满满,更是将毕生所学的采茶、炒茶、揉茶、制茶手艺倾囊相授。

星辰交替、四季更迭。原来踮起脚尖才能采摘到茶叶嫩芽的晁忠琼,已渐渐长过茶树,出落成亭亭玉立的豆蔻少女,并熟练掌握了古法制茶技艺。1988年,晁忠琼高中毕业。为了更进一步系统学习茶叶专业知识,她填报了几所与茶叶相关的院校,但遗憾未被录取,反而阴差阳错录取了河北医学院。

拿到通知书那天傍晚,晁忠琼心烦意乱走在茶园的小路上,一遍遍叩问自己的内心:难道真的要放弃梦想,去河北医学院学医吗?望着脚下的茶园小路蜿蜒曲折,但始终向前延伸。晁忠琼心想,眼前的小路虽然泥泞,但总归是有一个目的地。虽然学医的路,不一定会有成为福娘艰辛,但小路都有自己的坚持,我岂能轻言放弃。可不上大学,接下来我该怎么办?

晁忠琼陷入彷徨,一连几天都在为今后如何打算烦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晁忠琼无意间听寨邻闲谈时说起,新成立的万亩茶场招工。晁忠琼一拍脑门,有了主意。

“什么?你不去读大学?要去参加茶场的招聘考试?”晁忠琼把不上大学去茶场应聘的想法告诉父母,二老满脸诧异,惊呼不可思议。

“你们都知道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福娘,把福娘茶做好、做出特色,学医我是完全不感兴趣的,去大学浪费4年的时间、精力、金钱,不如在茶场潜心学习炒茶技术。”晁忠琼轻描淡写的说道。

回想起这些年,晁忠琼用异于同龄人的毅力和耐心,废寝忘食的跟着他们学习制茶,父母面面相觑,无语凝噎。

过了半响,父亲才长叹一声,哀怨的说道:“可是上大学是大好前程啊,在茶场当工人能有什么出息?”

“爸,如果当茶场工人没有出息,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茶场?为什么还坚守在这里?”在晁忠琼的眼里,父亲一生爱茶,父亲的答案就是她的回答。

看着晁忠琼坚毅的眼神,父亲像是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虽然内心为她遗憾,但也只能用沉默代替回答。

晁忠琼看着父母一脸担忧,揶揄的笑说道:“你们爱茶,我也爱茶,只要能跟茶天天在一起,我什么都不在乎。我心意已决,你们就别劝我了!”

“我知道你喜欢茶,想做大做强福娘茶,但是做茶并不像你说的那么轻巧,我和你娘都是过来人,我们是担心你吃苦啊。”父亲满眼心疼。

“既然喜欢,我就不怕辛苦,你们宽宽心吧!”

听晁忠琼这么一说,母亲无奈地摇了摇头:“唉,女大不由娘,她爸,就依了孩子吧!”

就这样,晁忠琼放弃上大学,成为了万亩茶场的一名普通女工,从种茶、采茶、制茶最基础的工种做起,开始了异常艰辛的追梦人生。

秋末冬初,晴普高原已是万物凋零,寒风凛冽。刚满十八岁的晁忠琼和茶场里的工人,不惧寒风,日复一日的在茶园种植茶苗、修剪枯枝。几日下来,晁忠琼的双手生出了冻疮,细嫩的脸颊也被寒风吹得皲裂。

“小晁啊,你是有大学不上,非要来茶场风吹日晒,这是为什么啊?”工友看着鼻子冻得通红晁忠琼很是不解。

“我从小在茶园长大,就喜欢茶树抽出嫰芽,经千锤百炼成一碗历久弥香的佳茗。”晁忠琼一边坚定地说着,一边双手捧土为茶苗培土。

寒冬渐远,暖春缓归,万亩茶场坡坡岭岭上的茶树渐渐吐出新芽。

“清早起来上茶山,云雾茫茫把路拦,哪个认得茶山路,边路采茶边路玩。”

“清早起来上茶山,不怕云雾把路拦,云雾拦路也要去,不能丟哥在茶山。”

晨曦初露,晁忠琼会跟工友唱着布依山歌爬上茶山,赶在太阳还未把茶叶上的露珠晒干前,将一芽芽鲜嫩欲滴的春芽摘入篓中。

直到太阳爬上山头,晨雾散尽,晁忠琼才和工友们背着满满一背篓的茶青,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

回到加工车间放下背篓,晁忠琼顾不得休息,又与制茶的工人们忙碌起来,帮着择茶、炒茶、揉茶……等到将一天采摘的茶青制作成干茶,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住处。

晁忠琼能吃苦、好学习,不论是种植管理、生产加工,还是审评拼配、评级,她都信手拈来且干得出色。场领导信任,工友认可,在这期间,她也被推选为多岗位的班组长。

万亩茶场每年生产的干茶数以万计,这些浸透着全场上千职工心血的茶叶要卖出去换成票子,它才发挥它的价值。

这天,茶场场长陈万祥把晁忠琼叫到办公室,与她促膝长谈。

“小晁,我看你很喜欢茶,也很懂茶,客观来说,你觉得我们的茶叶品质如何?”场长呷了一口茶问道。

“场长,我们的茶叶生在高山云雾之中,茶青质量高,再经过这么多拥有丰富制茶经验和技艺的师傅加工,品质没得讲的嘛。”晁忠琼如是说。

“茶叶品质好,但是销量并不好,这两年茶场效益每况日下,你也是知道的,我想来想去,还是得拓宽销路啊!”说着,场长从椅子上端坐起来,看着晁忠琼的眼睛,诚恳地说,“你进来这十年,我是看着你成长的,无论是哪个岗位你都干得很好。你年轻有活力,有文化有口才,我准备把你调来干销售。”

在这之前,晁忠琼完全没有想到场长会找她来干销售。虽然场长信任,但销售与大家的利益挂钩,卖得好就罢,若是卖得不好,岂不是辜负了场长的信任。想到这里,晁忠琼连连摆手婉拒:“场长,我还没得销售经验,需要磨炼,怕不能担此重任啊!”

“以你的能力,我相信在销售岗位上,你也会干得出色。”场长坚信自己的眼光。

场长的话点醒了晁忠琼,这些年,自己一直忙于研究茶叶生产前端工作,但对后期销售并不了解。如果有机会能够走进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找准茶叶的缺点和不足,再对症下药改进,福娘茶岂不是能做得更好。晁忠琼看着手中的茶杯思虑片刻,站起身来看着场长:“既然场长信任,那我就尽力一试。”

自那时起,每到县城集日、乡场赶集,晁忠琼都会带着三四名工友,驾着拖拉机拉着茶叶进城下乡赶“转转场”销售茶叶。但销售情况不尽人意,有时候辛苦吆喝一天,还卖不出一斤茶,这让晁忠琼陷入困顿。

“晁班长,这样跑下去不是办法啊,你看,跑一趟才卖得两斤茶叶,油钱都捡不回来。”工友不满地嘟囔。

工友的话,让晁忠琼陷入了沉思,茶场的茶叶品质虽好,但受众群体有限,要走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才物有所值。更何况赶“转转场”没有固定的摊位,难以积攒客户,还是得想办法整个固定的对外销售窗口啊!

想到这里,晁忠琼赶紧跑回场里,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场长:“场长,我想开个体验店,让福娘茶有个固定的对外销售窗口,借助这个窗口,不仅可以销售,还能宣传推广福娘茶,扩大市场影响,逐步占领市场。”

“不愧是我钦点的销售经理,这个想法好,你展开说说。”见场长来了兴趣,晁忠琼赶紧补充:“来赶‘转转场’的人,都是附近的老百姓,他们自家都有茶,基本不会花钱再买我们的。更何况福娘茶的受众群体是对品质生活有要求的人,我还是想到人更多、更集中的县城开一家体验店,让更多的人认识福娘茶!”

“小晁啊,我明白你的想法,也知道你的初衷是为茶场好,但你是茶场的销售经理,你父亲又是新寨茶场副场长,这样传出来,影响不好。如果真的要开,还是得以你个人的名义开,厂里给你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场长开诚布公地告诉她。

场长的话不无道理,体验店要开,但是得凭自己。于是,晁忠琼跟场长约定,创业初期,厂里允许晁忠琼赊购茶叶,等销售出去,再按约定价格付清茶款。

这对缺乏创业资金的晁忠琼而言,已经足够值得欢喜。得到厂里的支持,晁忠琼回家把想法告诉父亲,希望征得父亲的同意。

得知晁忠琼的想法后,父亲二话不说,拿出自己一万多的积蓄交给晁忠琼,全力支持晁忠琼。

1998年,晁忠琼在茶场办理了停薪留职,转而在普安县文化中心旁边,开办了自己的茶店——怡雅茶庄。

茶庄开业初期,县城的人并不了解福娘茶,所以很少有人光顾她的生意。

看着来去匆匆的行人,晁忠琼想不通,每天这样多人走过茶庄,为什么就是没有人愿意停下脚步进来喝一杯茶。想起当初赶“转转场”时,吆喝叫卖能够引人注目,晁忠琼干脆把茶桌搬到了店门口,每天泡上一缸福娘茶,站在台阶上,大声吆喝邀请路人品鉴。

“叔,进来喝杯福娘茶嘛!”

“嬢嬢,我们福娘茶是万亩茶场的茶青做的,味道好得很,快来喝一杯。”

……

在晁忠琼一声声的吆喝中,不少路人驻足细细品尝,若是迎合了口味,还会进店转一圈,提上两斤茶叶,兴高采烈回家。

这天,晁忠琼像往常一样,站在店门口热情邀请路人品茶,一位中年男子不等晁忠琼招呼,就自顾自地抬起茶杯,小口品尝起来。一杯下肚,客人赞不绝口:“妹!你这个茶真的好喝!我免费帮你宣传了!”说罢,放下杯子就离开了。

看着客人远去的背影,晁忠琼心想,他真的会帮我宣传吗?可是他就喝了一杯,是什么茶、产自哪里他都没问,怎么会帮忙宣传?想到这,晁忠琼自嘲似的笑了笑:估计是来调侃取乐的吧!

岂料,第二天晁忠琼刚开门营业,就有好几家单位来到茶庄,向晁忠琼订购办公用茶。晁忠琼不解,在此之前,自己多次带样品到政府单位,寻求长期合作,但基本上都被回绝了,这次多家单位一起采购,实在奇怪。揣着疑虑,晁忠琼向采购人员打听才知道,昨天说帮她免费宣传的中年男子,竟是县领导。

晁忠琼亲手加工的福娘茶品质高、口感好,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原本生意冷清的茶庄变得非常火爆。普安县城几十家单位都找她采购办公用茶,还培养了很多固定茶客。

茶庄的生意蒸蒸日上,为了让茶客们品尝到品质更佳的福娘茶,晁忠琼常常带着茶叶外出学习,同时,借学习推荐福娘茶。

有一年,晁忠琼像往常一样,带着自己手工炒制的福娘茶,到广东省广州市参加产销大会。

产自高山云雾的极品福娘茶,加上晁忠琼纯熟的泡茶技艺,在沸水冲入茶壶的瞬间,整个房间忽而弥漫起茶叶的清香。在座的客商,都忍不住来到晁忠琼的茶台前,要一杯茶来品鉴。

喝罢,众人异口同声叫好:“你这茶太香了!我从来没喝过这么好喝的茶!这是哪里的茶?”

晁忠琼自豪地回答:“贵州普安。”

“贵州?贵州是哪?普安又是哪?我还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个地方。”众客商一脸茫然,浑然不知在祖国的西南方,还有这么一个地方。

晁忠琼正想向大家正式介绍家乡贵州,谁知,一旁的同行不屑一顾地抢先说道:“贵州?那不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野蛮之地吗?那些地方这么贫瘠,怎么可能产出这么好的茶。”

众客商听他这么一说,纷纷质疑晁忠琼和她的福娘茶。人群中,有人嗤之以鼻,有人议论着,这么好的茶估计是晁忠琼从其他地方买来,再冠其名忽悠大家的。

客商们越说越离谱,本以为能拉到订单的招商会,被彻底搞砸。晁忠琼心有不甘,当即拿出地理标识证明自证清白,但于事无补。客商们心存芥蒂,不等她介绍完,人群就慢慢散开,只留下被言语中伤的晁忠琼,独自伤怀。

这次招商深深刺痛了晁忠琼的心,从广州回来的路上,晁忠琼心想,为什么这么好的茶不被人认可,说到底还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于是她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让把福娘茶打造成贵州的知名品牌,全国的知名品牌、世界的知名品牌。

这个信念亦如灯塔,支持她一路向前,也让她坚持至今。

从广东招商回来,晁忠琼开始为打响福娘茶品牌谋篇布局。

2008年,晁忠琼看准了普安县罗汉乡戈汆村的大山,那里海拔高,常年被云雾笼罩,十分适宜种茶。

为此,她多次孤身前往戈汆村,与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商议,希望村民们参与进来,共同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茶山。

种茶不比种庄稼,庄稼当年就能见效,而茶叶需要三年。为了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动员他们参与进来,晁忠琼白天找不到村民,索性晚上来村民家门口蹲守,挨家挨户敲门,与村民坐在火灶边,细数种茶的益处。

前前后后跑了将近两年,她的真诚终于打动了村民,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流转到五千亩土地种植茶园。

2009年的初冬,寒风呼啸,细雨绵绵,属于晁忠琼的五千亩茶园正式开建。晁忠琼带着整车整车的茶苗赶往戈汆村,与村民一道在寒风冷雨中将茶苗种下。

放眼望去,整个戈汆山坳挖坑的挖坑,运苗的运苗,栽种的栽种,大家不惧风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栽种只是起步,后期管护至关重要。在晁忠琼看来,福娘茶不仅仅只是一杯茶那么简单,她有文化,有生命力。要做一杯干净的福娘茶,就坚决不能喷农药、施化肥。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2012年开春,晁忠琼的茶园正式开采。三年管护终于要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村民们乐此不疲地上山采来茶青卖给晁忠琼。

但由于茶农重视程度不一,管护效果参差不齐,导致采来的茶青品质忽高忽低,一定程度影响了福娘茶的整体品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晁忠琼彻夜难眠。如何把控品质,成为她最焦头烂额的事情。茶农重视程度不一致,是因为茶树是公司的,不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当然不会尽心尽力管护。既然如此,不如让他们重视起来,自己管自己的地。

于是,晁忠琼先是申请成立贵州怡丰原生态茶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将厂址建在罗汉乡,专门负责收购、加工、生产戈汆村的茶。同时,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方式,让村民作自家茶地的主人,只要按照企业标准化管理,公司就以高于市场价3到5元的价格,收购茶青。

这样一来,茶农的管护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不仅增加了茶农效益,又保证了福娘茶品质。

至此,晁忠琼的福娘茶已经初具集茶叶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业全产业链发展雏形。

2012年,晁忠琼投入大量资金在普安县普天大道开办了面积600平方米的清怡茶楼,并将茶楼作为福娘茶对外宣传窗口、全县茶文化宣传平台进行打造。

为了更好的展现福娘茶和布依族的良好形象,晁忠琼招来7个女孩,为她们系统培训茶艺,并支持她们报考茶艺师,女孩个个争气,都拿到了茶艺师资格证。晁忠琼将她们培养成专业的茶事接待,为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茶事活动。

从那之后,凡有外商来普安洽谈合作,县里就会将他们带到清怡茶楼,请晁忠琼全面、系统地向他们推介普安茶。晁忠琼也会主动邀请外商朋友,到茶楼品茗,体验茶文化。

之前帮晁忠琼宣传福娘茶的县领导,再见到晁忠琼时,笑说道:“晁总,我们以前对茶的认知,就是一个大口缸,一把茶叶,沸水一冲,抬起就闷。现在才知道,原来茶还可以用小杯子一口一口的品。”

“领导,我们喝茶喝的是文化。”晁忠琼从容应答。领导看着晁忠琼坚定的眼神,点头表示认可。

得到了县领导的认可,更激发了晁忠琼宣传茶文化的决心。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为了维持清怡茶楼的运转,更好地对外推介福娘茶,晁忠琼总是把怡雅茶庄的盈利,拿来贴补清怡茶楼。

身边人对此表示疑惑,明明靠怡雅茶庄的收益就可以悠闲自在赚钱,为什么还要铺下清怡茶楼这么大一个摊子,不仅不赚钱,还要靠茶庄贴补。

“只谈情怀不谈钱的老板都是耍流氓。”

“推广茶文化?文化值几个钱?谁来为你的文化买单?”

“晁忠琼这个人做事虚无缥缈的,一点都不务实。”

一时间,各种风言风语充斥在晁忠琼耳边。

一天,茶楼一位茶艺师闷闷不乐,做事心不在焉。晁忠琼见此,将她拉到一旁小心询问,“小琴,你是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

“昨天来喝茶的客人,讲你坏话,说你是傻子,本来开茶庄挣了钱,可以安安逸逸享受,却为了什么理想,把钱全部花在推广茶文化上了。”茶艺师委屈道出原委。

这些风言风语,晁忠琼早已见怪不怪,但茶艺师们单纯,看自家老板被议论,难免心生不悦。晁忠琼轻拍茶艺师的肩膀,宽慰她:“妹妹,这个话我不是第一次听说,人要有信念,没得信念就没有骨头,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都要坚定走下去。”晁忠琼的大姨妈听旁人众说纷纭,也跑来店里指责晁忠琼:“你真的太傻了,你看你做的这些事,没有未来,有什么意思?”晁忠琼拉着姨妈的手,耐心解释:“姨妈你放心,我就是想发扬福娘茶的传统文化,把福娘茶推广出去,现在大家不理解没关系,以后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的。”

姨妈将信将疑,但看着晁忠琼一脸毅然,还是不放心的劝说:“要适可而止,不要到最后竹篮挑水,落得两头空。”尽管杂音纷飞,晁忠琼还是坚定自己的信念,按照既定目标,着手申请布依福娘茶商标。

2015年,“福娘茶”商标到手,晁忠琼也在一步步用行动告诉众人,自己选择和坚守是正确的。

与此同时,晁忠琼也并没有满足于从父母、茶场那里学来的传统布依“福娘茶”制作技艺,而是在传承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研制各类名优茶红茶、绿茶、白茶、半发酵的福娘茶等等。

2016年,晁忠琼还申请成立了贵州布依福娘茶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那一年,恰逢“普安红”诞生,晁忠琼看准“普安红”的发展前景,也知晓布依福娘茶单打独斗开拓市场难度大,于是决定借船出口、借梯登高,带着贵州布依福娘茶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加入了“普安红”集团,参与“普安红”全产业链扶贫项目建设,吸引了634户茶农入股公司,入股茶地1万多亩,重点打造“福娘茶·普安红”。也就是说,借助“普安红”,“福娘茶”拥有了万亩茶园基地。

在她的带领下,公司先后研制出“普安红茶”“福娘茶”和工艺白茶等系列茶产品,以及茶酒、茶皂、茶多酚喷雾、茶叶氨基酸洗发露、茶叶面膜等绿色食品和洗护系列茶衍生产品。

晁忠琼也因此成为第三代福娘茶的“非遗”传承人,还取得了国家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师资格。

刚成立贵州布依福娘茶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不久,普安县城就遭受百年不遇的暴雨,晁忠琼两百平方米的库房,恰好在县城最低洼的地方,里面堆放有五百多万元的货品。

正在茶庄盘点的晁忠琼看着门外的暴雨,起初并未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恍惚听躲雨的路人说起下方被淹,才想起自己的库房在县城最低洼的地方。顾不得外面狂风暴雨,晁忠琼抓起车钥匙就往库房赶,想尽己所能抢回货品。

等她来到现场,水已淹及腰间,但库房是老百姓民房,年久失修,杂乱无章的电线浸泡在水中,如若贸然抢险,极有可能再次发生灾害,造成生命危险。

晁忠琼纵然心急如焚,但想到这里,即便心在滴血,晁忠琼还是制止了所有人,眼睁睁地看着雨水灌进仓库。

等第二天雨水褪去,晁忠琼打开仓库,所有的货品无一幸免,全部浸泡在水中。多年的的积累、财富一夜之间全部化为泡影。

晁忠琼虽然内心悲痛,但想起昨天及时赶到现场,制止抢险,没有人员伤亡,又心有余悸地感叹: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站在潮头,又跌入低谷。为了维持公司运转,完成外商订单,晁忠琼只能到处借钱重新创业。

可是亲戚朋友总认为她做事不务实,怕借出去的钱打水漂,所以都不愿意借钱给她。

求借无门,晁忠琼只能跟银行贷款,奈何贷款需要有人担保,无奈之下,晁忠琼找到自家兄弟,几次三番承诺,兄弟才愿意为她担保20万,作为起步资金,让晁忠琼从头再来。

好在有之前的基础,晁忠琼再起步,比起之前相对容易。就这样,一步步走到今天,晁忠琼又重站潮头,仰首阔步向前。

作为省人大代表,晁忠琼也在力所能及为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做着努力。

残疾妇女王晓丽,因丈夫身体不好不具备劳动力,而独自承担了养家糊口的重任。在得知布依福娘公司要在全州大范围开设门店后,王晓丽找到晁忠琼,希望得到她的帮助,让自己在老家青山经营一家茶店。晁忠琼了解到她家的基本情况后,毫不犹豫支持她,帮助她在青山选取店址、装修设计,开设茶店。同时,通过赊茶的方式,让她先卖后结账。

王晓丽身残志坚、勤奋老实,在晁忠琼的帮带下,很快便将茶店带入了正轨,养家糊口不成问题,甚至还有了积蓄。

看到王晓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残疾人都来找晁忠琼帮忙,她都来者不拒,给予帮助,到目前,已通过扶持就业、产业带动、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她还实施了“培优计划”,从2022年开始,每年从残疾人子女中,选取5名品学兼优的学子作为资助对象,一直资助读完大学。

2020年,晁忠琼自发组织到疫情防控宣传点为坚守在此的老百姓送茶、防疫物资、干粮等价值10万元的物资。

2022年,贵阳封城,晁忠琼采购10万元的新鲜蔬菜,为贵阳市民送去温暖。

……

令晁忠琼欣慰的是,受她多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女儿龙泓霖大学毕业,也加入了布依福娘茶公司,承担销售工作。女儿的到来给公司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她应用科技知识,将大数据融入产品的销售之中,开启布依福娘茶的蓝海市场,推进布依福娘茶走向全国,进入世界。29岁的女儿,俨然也成为了新时代的“福娘”。

提及未来,晁忠琼信心满满,有女儿技术加持,她坚信,这片小茶叶将会产生更大的能量,普安茶叶走向世界的道路会越来越宽广,美丽的家乡将会更加美丽富饶,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幸福。

供稿: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

作者:岑大明  陶溪

来源:贵州人大,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红楼梦》里的十盏茶,道尽人生

倦乡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曹公爱茶,一部千古《红楼梦》,

120回,几乎每一回都有茶的影子。

从漱口到清饮,从婚嫁到薄祭……

无论是家常茶、敬客茶、药用茶、

还是伴果茶,都非常讲究。

今天以茶为线,

云上君带诸位品一品,

这茶香里的红楼。

枫露茶

出处:《红楼梦》第78回

《红楼梦》中有三大名茶,

枫露茶、暹罗茶和体己茶。

枫露茶第一个登场。

“宝玉吃了半盏,忽又想起早晨的茶来,

问茜雪道:‘早起沏了碗枫露茶,

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

这会子怎么又斟上这个茶来?”

枫露茶具体是什么茶已难以考据,

学者们根据贾宝玉的描述——

早起沏的茶,晚饭后想了起来,

还说泡几次才会出颜色,

推测应是普洱一类的黑茶。

这类茶,有促进消化、温养脾胃的功效。

要知道普洱产自云南地区,

尽管有著名的茶马古道,

但运力有限,因此在当时,

它非常名责。

在清代时,普洱也是贡品级单品。

《红楼梦》里的枫露茶

不仅是责族生活的组成,

还是人物命运的载体。

脂砚斋最先对此点评,

说“枫露茶”与“千红一窟”遥映。

“枫”是红色,“露”是朝露。

太虚幻境里“千红一窟”茶为仙茗,

对应人间则是“枫露茶”。

所谓“金风雨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晴雯死后,贾宝玉作

《芙蓉女儿诔》祭奠时,

再次提到了这杯“枫露茶”。

他如此写道:“谨以群花之蕊,

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

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

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

有着露珠般的清冷之味的枫露茶

祭奠晴雯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凤髓茶

出处:《红楼梦》第8回

鼎新烹凤髓香,

那堪翠骂贮琼浆。

诗中的“凤髓"引用自

宋朝北苑贡茶之名,正是产于建安。

《宋茶名录》记载有蒸青团饼茶,

就名为青凤髓。

苏轼在《水调歌头 尝问大冶乞桃花茶》

也写到: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盖里”。

龙团凤髓,意味着最极品的蒸青茶。

六安茶

出处:《红楼梦》第41回

众人吃完饭后,贾母要喝茶,

妙玉亲自捧茶给贾母时,

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六安茶应该是六安篮茶

(六安瓜片则更晚至清末民国初才出现),

在清中期已经很有名。

当代划归它为黑茶类,

这是原产于安徽祁门一带的茶,

汤色随年份由橙黄到深红,

质地并不细嫩。

六安茶,

虽然可以当作祛湿化食的“圣茶”,

却入不得锦衣玉食贾府主人贾母的眼了。

老君眉

出处:《红楼梦》第41回

贾母在说完“我不吃六安茶”后,

妙玉笑着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贾母便接了过来。

从文中可见六安茶与老君眉

在汤色或外形上有很多相似,

所以贾母才误以为老君眉是六安茶了。

关于“老君眉”为何茶的说法有很多种解释,

其实还是有据可查的。

“老君眉”茶名,首见

清朝郭柏苍《闽产录异》记载:

“老君眉,光泽乌君山亦产,

叶长味郁,然多伪……”

可见老君眉在当时名气很大,

是清年间的名茶。

但每年产量很少,

大都被官府拿去进贡朝廷,

民间喝的“老君眉”一般都是冒名的。

《中国茶事大典》记载:

“老君眉,清代名茶,产于福建光泽……”

而在清康熙版《续纂光泽县志》中

“乌君山”条目有“过此山愈峻,径愈仄……

崩罕至……茶生于绝顶之上……”

清道光版《重纂光泽县志》有记:

“茶以老君眉名,乌君山前后皆有……”

乌君山海拔1640米,山高雾重,空气湿润,

土壤中矿物质丰富,可谓“高山产好茶”。

当年的老君眉生长环境特别,

这才入得了妙玉的眼。

妙玉以盖钟来泡老君眉

‘贾母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

‘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

笑道:‘好謝,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在那个年代碗泡、滋味又淡,

推测很可能是一款绿茶。

然而,由于老君眉生于高山之上,

独特的生长环境在山下培育和推广都很难。

再加上光泽历经战乱,

这古老的名茶慢慢地减少,

到今天已湮灭无闻,以至人们以为

老君眉产于湖南等等,甚为可惜。

杏仁茶

出处:《红楼梦》第54回

元宵佳节余兴之后吃宵夜,

贾母说她不吃油腻的,

凤姐忙道:“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

贾母道,“倒是这个还罢了”。

这里提到的杏仁茶,名为茶,

实际上是一种饮料,也叫杏酪。

清初朱彝尊《食宪鸿秘》中写道:

“京师甜杏仁用热水泡,加炉灰一撮,

入水,侯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净,

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带水磨碎,

用绢袋榨汁去渣,以汁入调煮熟,

如白糖霜热啖或量加个乳亦可。”

女儿茶

出处:《红楼梦》第63回

林之孝的一行人来怡红院查上夜,

正当宝玉怕积食还没睡,

林之孝家的便向袭人等笑说:

“该泡些普洱茶吃”。

袭人、晴雯二人忙道:

“泡了一大缸子女儿茶,

已经吃过两碗了。

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

这里的女儿茶是清代的贡茶,

属于普洱茶的一种,此处是为了消食吃的。

清代张泓《滇南新语》(1755年前后)载

“普洱茶珍品,

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

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

味淡香如荷,

新色嫩绿可爱;

芽茶较毛尖稍壮,采制成团,

以二两四两为率,滇人重之;

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

以一斤至十斤为团。”

清代阮福《普洱茶记》(1825年前后)载:

“大而圆者,名紧团茶,

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

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

《红楼梦》中的女儿茶,

应该是普洱团茶(重一斤至十斤)。

她因为是姑娘采摘春茶

作为嫁奁钱用的,故名“女儿茶”。

这是采自古六大茶山

倚邦等地的女儿茶,

也可见普洱茶在清朝中期已经风靡上层。

龙井茶

出处:《红楼梦》第82回

宝玉读书回来,

急急忙忙去潇湘馆见黛玉。

黛玉微微一笑,叫紫鹃,

“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

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里头”。

龙井茶是尊贵的茶,

尤其在乾隆年间,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到杭州龙井,

龙井可谓独领天下了。

暹罗茶

出处:《红楼梦》第25回

王熙凤曾打发丫头

送茶叶给黛玉、宝玉

和宝钗等,

一日碰面,凤姐问起:

“尝了可还好不好?”

宝玉嫌这茶不大甚好。

宝钗说:“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

凤姐说道:“那是暹罗进贡来的,

我尝着也没什么趣儿,

还不如我每曰吃的”。

暹罗即今泰国中南部,

暹罗土著有将茶树青叶

煎沸做药用的记载,

暹罗茶属于蒸青绿茶。

体己茶

出处:《红楼梦》第41回

妙玉单把钗黛二人和跟来的宝玉

招呼到耳房吃“体己茶”。

“妙玉自向风炉上煽滚了水,另泡一壶茶”

用的是深埋地下的五年前

在苏州蟠香寺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水。

这是一壶什么“茶”?没说。

妙玉取出两个杯子,

“攽瓟斝”给宝钗用;

给黛玉的是犀牛角的“杏犀乔”。

“随之又取出一只九曲十环

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大盏来”给宝玉用。

这样的茶具,要喝什么茶呢?

还是不知道。

体己,有“亲近的,贴心的”意思。

简单理解,就是妙玉把跟自己亲近的人,

单独叫到一处,特别烹茶给他们喝。

就像“说体己话”一般。

几个好友聚在一处安静的地方,

喝茶聊天,好不惬意。

千红一窟

出处:《红楼梦》第5回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

警幻仙子用“出在放春山遣香洞,

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的茶

款待他,告诉他此茶名为“千红一窟”。

在脂批本中,旁边批注“隐哭字”,

即表示“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

这个特别的茶,并没有存在于世间,

以茶隐喻了高楼即将崩塌繁华

亦成悲凉了。

《红楼梦》仿若一篇茶话自传。

茶者,人在草木间也。

三生石畔,

她曾是汲食雨露精华的绛珠仙草,

不正是茶的化身吗?

神瑛待者,

终日里以甘露淺灌仙草,

绛珠仙草为报浇灌之德,

才有此未了的尘缘,

演了这出“怀金悼玉”的传说。

苏曼殊有语“还卿一钵无情泪”。

一部红楼,

就好像是一部在污浊的尘世里,

最洁净的茶的轮回历练。

盛世幻景空有色,

人间春梦了无痕。

清醒与矛盾之间,一碗碗人间茶,

便是那一浇块垒的媒质。

只能慢慢饮慢慢品,

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呢?

来源:茶情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