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紫砂样式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普洱生茶、熟茶、老茶分别用什么茶具冲泡好?


一、茶器

应该说,中国人喝茶历史有多长,茶器的历史就有多长。以前茶器也称为茗器。如今茶器是文雅些的说法,茶具则更加口语化。基本上来说,茶器发展的历史与中国茶叶的发展历史是保持一致的发展步调,也随着中国茶叶冲泡方式的改变,一直改变的。

如今茶叶冲泡方式以及茶具的样式,是在明朝期间定型的。我们市场上所常见的茶器,从器型上可分为两大类——茶壶(包括盖碗)与茶杯。当然,细项分类有很多,不一一赘述。从材质上一样可以分为两大类——陶器(包括紫砂)及瓷器。

茶壶是发茶之器具,同一款茶,用不同类型的茶壶冲泡出来,极有可能带来完全不一样的口感。茶杯是品茗之器具,同一杯茶,用不同类型茶杯来品饮,通常多多少少也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口感。接下来,我就从普洱茶的不同种类(新茶、老茶、熟茶、生茶)出发,来讲讲与不同器型及材质的茶器要如何配合。

二、茶与器

1、普洱新生茶

普洱新生茶质重而生利。即便是古树茶,其实依然青味十足。对于这类茶,我个人冲泡时候,喜欢用盖碗,瓷质盖碗或者陶质盖碗皆可。如果是试一款新生茶,想判断其是否具备陈放的潜力。我觉得瓷质盖碗是最佳选择。

第一,瓷质盖碗对于茶叶本身的影响最小。第二,盖碗出汤速度较快,泡茶之人更易于掌握浸泡时间。因为如果用茶壶,茶壶出汤速度一般都比盖碗慢,一不小心,容易浸泡时间过长,达不到冲泡者所希望的浸泡程度。所以,如果要试新生茶,瓷质盖碗是首选。

同样的,以试茶为目的品饮新生茶,瓷质茶杯是首选。如果某款茶,新茶就很适口,要喝其鲜爽。我个人觉得瓷质的盖碗或者茶壶皆可。如果是陶器,则首推紫砂里的朱泥,因为朱泥聚气,且相对其他紫砂或者陶器而言,不夺香。而且如果使用朱泥冲泡新生茶,如果该新生茶的品质很好,用朱泥壶更容易把茶汤的质感冲泡出来。

当然,无论是什么茶壶,只要是陶质的,多多少少对于清新的花果香气有所影响,不如瓷质茶器那样,对于茶香及茶汤的影响减少到最少。另外,如果新茶苦涩度高,质重,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欢这种口味。

那么,我建议使用紫泥、清水泥、降坡泥一类的紫砂壶,又或者一些柴烧的陶质茶壶来冲泡。现在市场上有一些陶质茶壶,声称加入一些特殊的矿物质,对于改善茶汤质感有所帮助。我个人认为,那些价格非常高昂的加了特殊矿物质的茶壶,确实对冲泡茶叶有所帮助,但是,我个人觉得不是太值得花大代价去追求这类茶壶。

2、普洱新熟茶

其实普洱熟茶无论新旧,对于肠胃或者整个身体来说,刺激性已经减少到很低的情况。熟茶的茶性十分温和。但是,由于新熟茶刚刚出厂时候,总会带着水味啊、堆味啊等等。所以,如何泡出一杯香浓可口的普洱新熟茶,对于发茶之物的选择就很重要了。个人对于新熟茶,建议首选柴烧陶质茶壶,又或者岩矿壶,然后是采用清水泥、紫泥、段泥的紫砂壶。

一把好的陶壶(紫砂壶),只要使用得当,可以很好的掩盖住新熟茶的缺点。尤其是岩矿壶,对于新熟茶的一些缺点的掩饰,简直非常之完美。对于品饮新熟茶的茶杯,个人建议用陶质或者紫砂材质的茶杯。

3,半生不旧的生茶(干仓陈期5-15年)

这类生茶,半生不旧时候是最尴尬的。青味慢慢褪去,但是又似乎还存在,老味还没大规模出现,但似乎又有。口感有时候没啥苦涩,有时候又很苦涩。但是有时候,又需要喝这类茶。咋办?

对于这类茶,我一般就用老紫泥或者老清水泥的紫砂壶来对待。因为老紫泥或者老清水泥,本身火气较轻。可以掩盖住这类茶的青味,也可以适当的提升茶汤质感。而如果是想试试这类茶的陈化程度,则瓷质盖碗依然是不二之选。品尝的话,首选瓷质茶杯。

4,陈茶、旧茶(干仓陈期15年及以上)

这类生茶,如果转化得好,青味已经差不多褪去,老旧味已经比较明显或者很明显。对于这类茶,紫砂中的朱泥、本山绿泥、老紫泥、老段泥都是非常好的选择。这类茶壶,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老茶的本色,更且可以提升茶汤质感。

一把好的紫砂壶,最关键是可以凝香聚气。而我们喝老茶,除了享受起口感外,舒服干净的陈旧味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所以,一把已经养好的紫砂壶,就是冲泡老茶的最佳器具。而喝老茶,则瓷质茶杯最适合,因为可以感受到老茶的各种变化。

5,入仓老茶(传统港仓,陈期10年以上,无论生熟)

对于传统港仓茶,我以前有过论述,再次不赘述。很多新近茶友对于港仓茶的概念,无非就是霉味、仓味、黑死的叶底、难喝的茶汤。其实,这是冤枉了传统的港仓茶。上述几个现象,是放仓失败后才会有的表现。一款标准的港仓茶,茶香是柔和的、茶汤也是柔和的,生津回甘等指标该有的全都有。

所以,一款传统的优质港仓茶,是不会有霉味、仓味、土味的,叶底虽然不如干仓茶那么鲜活,但也绝对不会死气沉沉的,茶汤必定是顺滑可口,生津回甘虽然不如同年份干仓茶,但是也不会弱,更不用谈所谓的“锁喉感”了,那是绝对不会出现的传统优质港仓茶身上的。喝港仓茶,喝的不是香气,而是口感。因此,紫砂壶或者柴烧陶壶都是很好的选择。

6、老熟茶(干仓熟茶,5年及以上)

其实干仓老熟茶,堆味、水味都已经褪掉了。只要保存得当,没有杂味,基本上都很好喝。所以,老熟茶对于茶器是最不挑的。陶质也好,瓷质也好,只要你泡茶水平不是太次,基本上都可以泡出一杯香醇可口的老熟茶出来。品饮方面,个人觉得陶质茶杯更适合。

三、总结

这是一些个人多年来泡普洱的心得,并不绝对。什么样的茶配合什么样的茶器,还是要因时制宜。茶器也好,茶也好,是为人服务。这才是茶器之道,茶之道。

-END-

图文内容综合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分享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分享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普洱饼茶为什么要用笋壳包装

司空见惯,形容常见的事物不足为奇,这个成语脱胎自唐人刘禹锡诗句“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喝普洱茶的人,亦有诸多司空见惯的“浑闲事”,譬如说普洱茶的笋壳包装。

  


早年普洱茶或入京进贡或远途贸易,跋涉耗时,颠簸崎岖,风霜雨露,要经受层层考验,这就需要有结实、防潮、避光的外包装。同时普洱茶是需要呼吸和后发酵的,要与空气有一定接触,不能密闭封死,因此普洱茶的包装材料除了结实,还要透气,笋壳包装便应运而生。


笋壳是竹笋的箨片,较硬实,是天然的原生材料,用来包裹普洱茶,不会发生化学渗透,又能使茶叶免受外界污染破坏,为普洱茶营造了良好的微环境,促进后发酵。被笋壳长时间包裹的茶叶,在冲泡时还可能散发出淡淡的竹香。


当然,既结实又透气的材料多的是,普洱茶的先行者们为什么偏偏选择了笋壳?这要归功于澜沧江流域竹子生长茂盛的资源优势。



在勐海,人们采用当地盛产的野生大毛竹来制作笋壳,其叶型瘦长,质感细腻,表面反复揉搓不开裂,且具有防潮、透气、清香的优点,成为普洱茶整筒包装的首选。用笋壳包装普洱茶,可谓就地取材,成本接近于零。


每年春夏间,竹林中笋皮老化,成片自然剥落,茶农便将其收集起来,整车整车地运回,清洗干净,烘压定型之后,便成为包装普洱茶的笋壳。笋壳表面常留有竹毛,容易把人弄得又痒又疼,因此茶农在清洗笋壳时往往加上一道“刷竹毛”的工序,并且尽量挑选色泽均匀、形状整齐的笋壳,以保证美观。除了毛竹,还有云南甜龙竹、香竹、黄竹等都可用于制作笋壳。


笋壳包装基本依靠手工,熟练的师傅包一筒也得花费一两分钟。一般是七饼茶叠成一摞,用笋壳包裹之后,外边再用六道竹条(也有用铁线)箍紧。如果是其他规格如五饼一摞的,则箍四道便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出口标准的限制,笋壳包装被认为“不够卫生”,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普洱茶的外包装都改成了纸盒。近年来,随着普洱茶的复兴,笋壳包装的价值越发受到重视,回归传统的包装样式成了产品的亮点。茶商们在笋壳上烙上品牌标识,而且在笋壳之外,往往还会加装印制精美的纸盒,使茶叶显得高档。

时下普洱茶的包装越来越精细,但不管纸盒装、锦缎装、瓷罐装、紫砂装、木器装,到体现时尚精致的奢侈装、轻奢装等等,都不如最传统、最质朴的笋壳包装能引起茶人的共鸣。笋壳包装形成一个有较为稳定温度、光度、气密性的空间,就如同普洱茶发酵的温床,因此被称为“会呼吸的包装”。

文/网络综合

茶席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茶席设计

 

茶席设计,是茶艺表演的静态物象语言,也是茶道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国当代茶文化的一门新的学科。茶席设计:一实操性很强,符合茶文化的教学需要;二实用性很广,符合茶业市场的需要;三艺术表现空间很大,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掌握茶席设计的基本结构、方法和艺术表现技巧,对于运用这一语言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内容,有着极大的创造意义和作用。

 

茶席设计探源

 

 

遍查中国古代茶文化史料,无“茶席”一词。茶席应从“席”逐渐引申而来。

席,同古字“蓆”,指用芦苇、竹篾、蒲草等编成的坐卧铺垫用具。《中国汉字大辞典》《诗·邶风·柏舟》有“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韩非子·存韩》有“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杆蔽,入则为席焉。”等句,将席的质地、形状、作用说得十分清楚。后又引申为座位、席位。《论语·乡党》:“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正席,即首要或主要的席位。后又引申为酒席。《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要离席阑至舍,诫其妻。”《梁书·韦桀传》:“右卫朱异尝于酒席谓日:‘卿何得已作领军面向人’!”可见,这里的“席”仅指桌上的“酒”和“菜”。

至此,查无引申之“茶席”一词。

“茶席”一词,在当代日本常有使用,表明的是“本席”、“茶室”,即茶屋。介绍日本京都旅游的《华属世代自游自在》说得很明白:“……左侧的古池前是第一间茶席三巴亭茶席”。

韩国也有“茶席”一词的出现,一则观光公社的广告语上说:“茶席:为喝茶或喝饮料而摆的席。除摆放各种茶、糖水、蜜糯汤、柿饼汁以外,还放蜜麻花和各式茶食、油果等。”并配有图,图上摆满各式点心,可见指的是茶果茶点。

近年,我国台湾“茶席”一词出现颇多,但多指茶会,或茶会环境的布置。如设立某种主题茶会,叫“露雪茶席”等。

从当代文献中第一次看到“茶席设计”一词,是2002年童启庆所著的《影像中国茶道》。童启庆教授在书中解释说:“茶席,是泡茶、喝茶的地方。包括泡茶的操作场所、客人的坐席以及所需气氛的环境布置。”2003年周文棠先生所著的《茶道》一书,对“茶席(案)设计”的解释和童启庆基本相似:“茶席是彻茶、饮茶的场所,包括沏茶者的操作场所,茶道活动的必要空间、奉茶场所、客人的坐席、修饰与雅化环境氛围的设计与布置等。

由此可见,无论在台湾,还是在大陆,对茶席的设计和茶室的布置,在内容的划分上仍比较模糊,对“茶席”一词,实际上仍指的是“茶室”。

 

茶席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任何事物都是由其基本的要素结构而成,每个要素又有其构成的要素成分。事物的构成,就是要素构成之构成的规律,茶席设计也同样如此。

 

一、茶品

茶,是茶席设计的灵魂,也是茶席设计的物质和思想基础。因茶而有茶席,因茶而有茶席设计。茶,在一切茶文化以及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既是源头,又是目标。

茶,是茶席设计的首要选择。因茶而产生的设计理念,往往会构成茶席设计的主要线索。

茶的色彩是异常丰富的,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茶的各种美味和清香,曾醉倒天下多少爱茶人。茶的形状,千姿百态,未饮先迷人。如一旗一枪,旌旗招展;金坛雀舌,小鸟歌醉;六安瓜片,片片可人……茶的名称,浸透诗情画意,如庐山云雾、龙岩斜背、凤凰单枞、九曲红梅……有许多很好的茶席设计作品,如《龙井问茶》、《普洱遗风》、《大佛钟声》等,都是直接因茶而发的。

 

二、茶具组合

茶具组合,是茶席构成的主体。其基本特征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相融合。实用性决定艺术性,艺术性又服务于实用性。因此,在它的质地、造型、体积、色彩、内涵等方面,应作为茶席设计的重要部分加以考虑,并使其在整个茶席布局中,处于最显著的位置,以便对茶席进行动态的演示。

茶具组合的类别,一般有金属类、瓷器类、紫砂类、玻璃类和竹木类等。

茶具组合的个件数量,一般可按两种类型确定。一是必须使用而又不可替代的个件,如壶、杯、茶叶罐、茶则、煮水器等;二是齐全组合,包括不可替代的和可替代的个件,如备水用具水方(清水罐)、水勺等,泡茶用具茶海、公道杯等,铺助用具茶荷、茶碟、茶针、茶夹、茶斗、茶滤、茶盘、茶巾、水盂、承托(盖置)、茶几等。

茶具组合既可按传统样式配置,也可进行创意配置。既可基本配置,也可齐全配置,其中,创意配置、基本配置、齐全配置在个件选择上随意性,变化较大,而传统样式配置在个件选择上一般比较固定。

 

三、铺垫

铺垫,指的是茶席整体或局部物件摆放下的铺垫物,也是铺垫茶席之下布艺类和其他物质的统称。

铺垫的直接作用表现为:一是使茶席中的器物不直接触及桌面或地面,以保持器物的清洁;二是以自身的特征和特性,辅助器物共同完成茶席设计的主题。

铺垫的质地、款式、大小、色彩、花纹的选择,应根据茶席设计的主题与立意要求,以对称、烘托、反差、渲染等手段加以表达,或铺桌上,或摊地下,或搭一角,或垂另隅,既可作流水蜿蜒之意象,又可如绿草茵茵之联想。

在茶席中,铺垫与器物的关系,如同人与家的关系,使器物有一种归属感。只要在铺垫中,茶器具就可任意摆放,谁也不愿被弃之铺垫之外。铺垫是器外之物,却对茶席器物的烘托和主题的体现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铺垫的类型有:棉布、麻布、化纤、蜡染、印花、毛织、织绵、绸缎、手工编织、竹编、草秆编、树叶类、纸类、石类、瓷砖类及不铺类等。不同质地的铺垫,往往本身就能体现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特征。

铺垫的形状一般分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几何形和无形。不同形状的铺垫,不仅能表现不同的图案以及图案所形成的层次感,更重要的是,这些多变的形状,还会给人以不同的想象空间,启发人们对茶席设计整体构思的进一步理解。

铺垫的色彩原则是:单色为上,碎花次之,繁花为下。色彩和花式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它通过茶席的铺垫,会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情绪和行为。

铺垫的方法有:平铺、对角铺、三角铺、叠铺、立体铺和下铺等。铺垫的方法,是获得理想铺垫效果的关键所在。不同方法的铺垫,使铺垫在质地、形状、色彩的不同效果之外,又增加了它的可变化内容,使铺垫的语言更具丰富性。

 

四、插花

插花,是指人们以自然界的鲜花、叶草与枝干为材料,通过艺术加工,在不同的线条和造型变化中,融入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而完成的花卉再造形象。

茶席中的插花,不同于一般的宫廷插花、宗教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生活插花。而是为体现茶的精神,追求崇尚自然、朴实秀雅的风格,并富含深刻的寓意。其基本持征是简洁、淡雅、小巧、精致。鲜花不求繁多,只插一两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并追求线条、构图的美和变化,以达到朴素大方、清雅绝俗的艺术效果。

茶席插花的形式,一般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悬挂式和平卧式四种。面立式是指鲜花的主枝干基本呈直立状,其他插入的花卉,也都呈自然向上的势态;悬挂式是指第一主枝在花器上悬挂,而下为造型特征的插花;平卧式是指全部的花卉在一个平面上的插花样式。茶席插花中,平卧式虽不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茶席布局中,如移向式结构及部分地铺中,用平卧式插花可使整体茶席的点线结构得到较为解明的体现。

花材,是茶席插花的主体。它由花、叶、枝、蔓、草等构成。自然界中,花材的品种数量繁多,称谓也因地域的不同有所不同。茶席插花所选的花材限制较小,在山间野地和田头屋角随处可得,也可在一般花店采购。

茶席插花的意境创造,一般有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两种表现方法。具象表现一般不做十分夸张的设计,而是实实在在,不留矫揉造作的痕迹,使营造的意境清晰明了;抽象表现就是运用夸张和虚拟的手法来表现插花的主题,可以拟人也可以拟物,把握抽象表现的尺度在似是而非之间。

茶席插花的花器,是茶席插花的基础和依托,描花造型的结构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花器的型与色。就花器的造型来说,它既限制了花体,也衬托了花体。相反,茶席中的插花,要求花体简约、精巧,同时也决定了花器的大小。在花器的质地上,一般以竹、木、草编、藤编和陶瓷为主,以体现原始、自然、朴实之美。

 

五、焚香

焚香,是指人们将从植物和动物中获取的天然香料进行加工,使其成为各种不同的香型,并在茶席环境中进行焚熏,以获得嗅觉上的美好享受。

焚香,在茶席中,其地位一直十分重要。它不仅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融于整个茶席中,同时,它美好的气味弥漫于茶席四周的空间,使人在嗅觉上获得非常舒适的感受。气味,有时还能唤起人们意识中的某种记忆,从而使品茶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焚香,一开始就从人们的生理需求迅速与精神需求结合在一起。在我国唐代,就出现了争奇斗香的香文化形式。宋代,它又和挂画、插花、点茶一起,被称为“四艺”一同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中国的香文化还影响了日本。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就曾记载了古代日本民族学习“唐人”的样子所举行的“香会”,后逐渐形成今天的日本香道。

香料的种类繁多,茶席中所使用的香料,一般以自然香料为主。在自然的香料中,又注重从自然植物中进行香料的选择。因为自然界中具有香成分的植物十分广泛,采集比较容易。例如紫罗兰、丁香、茉莉等,可采其鲜花;柠檬、橘子等,可取其果皮;樟脑、沉香等,可采其枝干;龙脑等,可采其树脂;丁香、肉桂等,可采其果实。这些原料采集后,用蒸馏、压榨、干燥等方法即可取得。

茶席中的香品,总体上分为熟香与生香,又称为干香与湿香。熟香指的是成品香料,一般可在香店选购,生香是指在做茶席动态演示之前,临场进行香的制作(又称香道表演)所用的各类香料。熟香的样式有柱香、线香、盘香和条香等,另有香片、香末等作熏香之用。生香的临场制作表演,既是一种技术,又是一种艺术,具有可观赏性,对于香道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焚香的香炉种类十分繁多,大多为仿古的样式,有鼎、乳炉、鬲炉、敦炉、钵炉、洗炉、筒炉等。在类别上又有香炉、熏炉和手脚炉等,在质地上有铜、铁、陶、瓷等。茶席中的香炉,应根据茶席所表现的题材和内涵来选择。

香炉在茶席中的摆置,应把握不夺香、不抢风、不挡眼这三个原则,即在不影响茶的香味和茶席动态演示的方便和有利于茶席结构的形成来进行。

 

六、挂画

挂画,又称挂轴。茶席中的挂画,是指以挂轴的形式,悬挂在茶席背景中书与画的统称。书以汉字书法为主,画以中国画为主。茶圣陆羽在《茶经》“十之图”中,就曾提倡将有关茶事写成字挂在墙上,以“目击而存”,希望用“绢素或四幅成大幅,分布写之,陈诸座偶”。

茶席挂画中的挂画内容,可以字,也可以画。一般以字为多,也可字、画结合,我国历来就有字、画合一的传统。

字的内容,多以表达某种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和人生情趣,以乐生的观念来看待茶事,表现茶事。例如,将各代诗家文豪们对于品茗意境、品茗感受所写的诗文诗句为内容,用挂轴、单条、屏条、扇面等方式陈设于茶席之后作背景,常见的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以茶会友”、“廉美和敬”、“草本人”、“追香”等。也可写些与茶有关的佛语、道义、儒训等字句,如“茶禅一味”、“吃茶去”、“饮即道“等。

除写字,也可绘画。绘画以水墨画为主。我国茶中挂轴的绘画内容,相对较为多姿多彩,既有简约笔法,抽象予以暗示,也有工笔浓彩描以花草虫鱼,最常见的还是表现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及水墨山水为多。

茶席挂画,提倡自己写、自己画、自己裱。

 

七、相关工艺品

相关工艺品和其他物品一样,是人们某个阶段生活经历的物象标志。当人们想起某段生活,脑海里就会浮现那段生活的人和物。同样,当人们看见某种物品,也会想起以往的那段生活。因此,茶席中不同的相关工艺品与主器具的巧妙配合,往往会唤起人们的某种记忆,使茶席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相关工艺品范围很广,凡经人类以某种手段对某种物质进行艺术再造的物品,都可称为是工艺品,如珍玉奇石、植物盆景、花草杆枝、穿戴、首饰、厨用、文具、玩具、体育用品、生活用品、乐器、民间艺术品、演艺用品、宗教法器、农业用具、木工用具、纺织用具、铁匠用具、鞋匠用具、泥工用具、古代兵器、文玩古董等,只要能表现茶席的主题,都可进行运用。

在茶席的布局中,相关工艺品不像主器物那样不便移动,而是可由设计者作任何位置的调整。因此,相关工艺品成为最便于设计者运用的物件,在对它作不停地换位调整后,最终达到满意的设计效果。

相关工艺品,不仅能有效地陪衬、烘托茶席的主题,还能在一定条件下,对茶席的主题起到更加深化的作用。在选择与摆置上,要避免衬托不准确、与主器具相冲突及多而淹器、小而不见等不当的摆置发生。

 

八、茶果茶点

茶果茶点,是指在饮茶过程中佐茶的茶点、茶果和茶食的统称。在茶席中它的主要特征为:份量少,体积小,制作精细,样式清雅。

茶点分为干点和湿点两种,茶果分为干果和鲜果两种,茶食主要指瓜果的果实。

茶点果实的选配方法,应根据茶席中不同的茶品和茶席表现不同题材、不同季节、不同对象来配制。如对不同茶品的配制,台湾范增平先生规则为“甜配红,酸配绿,瓜子配乌龙”。

在茶点茶果的盛器选择上,干点宜用碟,湿点宜用碗,干果宜用篓,鲜果宜用盘,茶食宜用盏。同时,盛器的质地、形状、色彩还要与茶席的主器物相吻合。茶点茶果一般摆置在茶席的前中位或前边位。总之,只要巧妙配制与摆放,茶点茶果也是茶席中的一道风景,盆盆碟碟显得诱人与可爱。

 

九、背景

茶席的背景,是指为获得某种视觉效果所设定在茶席之后的某种艺术物态方式。

茶席的价值是通过观众的审美而体现的。因此,视觉空间的相对集中和视觉距离的相对稳定就显得特别重要。单从视觉的空间来讲,假如没有一个视觉空间的设立,人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自由观赏,从而使茶席的角度比例和位置方向等设计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也使观赏着不能准确获得茶席主题所传递的思想内容。茶席背景的设定,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背景的设立,还反映了某种人性的内容,它在某种程度上起着视觉阻隔作用,使人在心理上获得某种程度的安全感觉。茶席的背景形式,总体有室外现成背景和室内现成背景两种。

室外现成背景形式有:以树木为背景,以竹子为背景,以假山为背景,以街头屋前为背景等。

室内现成背景形式有:以舞台作背景,以会议室主席台作背景,以窗作背景,以廊口作背景,以房柱作背景,以装饰墙面作背景,以玄关作背景,以博古架作背景等。

除现成背景条件外,还可在室内创造背景。如:室外背景室内化的利用、织品利用、席编利用、灯光利用、书画利用、纸伞利用、屏风利用和特别物品的利用。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