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屏山炒青价格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茶香飘万里,屏山建起了“绿色银行”

阳春三月,茶香四溢,又是一年采摘春茶好时节。随着气温回升,屏山县的茶叶已进入采摘旺季,“屏山炒青”已在全国各地火热上市。

▲屏山镇永康村

价格客观,茶农忙不停

翠绿茶园吐舌着淡黄的嫩叶,茶农们穿梭于茶林间,一幅幅抢抓丰收的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天刚亮,我就来地里摘茶了,现在鲜叶单价120元一斤,比去年高出了30元,时间就是票子……”3月3日,屏山镇缸坪村黄瑞祥一家忙得不可开交,5个劳动力全部投入到采收鲜叶中。“鲜叶价格可观,现摘现卖,来钱快哦!昨天,在茶地里就卖了10多斤给专合社,收入1000多元。”黄瑞祥把喜悦写在脸上。3月2日,中都镇雪花村一组茶农曾俸才介绍,自己种了10多亩乌牛早和白茶,从今年正月初八起,开始采收乌牛早鲜叶,每天专合社的人来收购,单价比去年多了20多元,昨天两个人就摘了9斤半鲜叶,到现在,已经卖了70多斤鲜叶收入近万元。

据了解,屏山县的21.5万亩茶园全部开园采摘,截至2月底,全县鲜叶产量2520吨,均价每斤100元;干茶产量560吨,均价每斤620元。预计在3月底,鲜叶产量能达到26470吨,同比增长70%,单价每斤最高达130元,实现产值7.2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441元。预计2022年,全县茶叶综合产值可达45亿元以上。

▲屏山镇永康村

茶叶走俏,订单接不赢

在中都镇永清白茶专合社,负责人钟永清电话持续不断,一边要指导茶农采摘技术,确保鲜叶质量。一边要处理来自全国各地客商预购“屏山炒青”的订单。“专合社对白茶鲜叶进行保护价收购,每斤在130元以上,产品主要销往江浙一带。就在3月2日晚,制作好的200斤茶叶,刚运到雅安市名山交易市场,还未来得及卸货,就被外地茶商相中一‘抢’而空!”钟永清一脸幸福的烦恼。去年,钟永清还通过直播销售茶叶30多万元。钟永清说,因为今年制茶的设备更新、技术提升,打开了销售渠道,现在当地的鲜叶供不应求,很多订单都不能满足。

同样,在屏山镇永康村5组的雪中翠茶厂,从早上八点开始,制茶机器声就嗡嗡响。该厂负责人雷毅一边把关茶叶质量,一边接待来自湖北恩施茶商代表杨武等人。“我关注屏山茶叶20多年了!因为屏山临江,硒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特殊,昼夜温差大,茶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香气醇厚,只要质量好,有多少我就收购多少。”杨武说。在上个月,杨武的技术团队从湖北“飞”到这里,从采茶到加工各环节,都是严格按照“毛尖”技术生产的。与此同时,雷毅还接到了来自河南、浙江、陕西以及省内等地2000多万元茶叶订单。

▲中都镇民建村

以茶惠农,政策用不尽

为进一步壮大全县茶叶产业,2020年以来,屏山县先后出台了《屏山县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茶产业发展十条》,重点对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和有机茶发展、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制定出一揽子扶持政策。

雷毅介绍,2021年自己新建了4条生产线,面积4500㎡的茶叶加工厂,政府从用地、车间建设、生产设备、用电用气等方面给予补助,资金约200万元,一系列的助农惠农政策一时半会儿雷毅也讲不完。同样,在2020年新建的天仙玉叶茶厂,根据相关政策,政府补助了154万元。

据了解,林艺茶叶农民专合社的成立,实行鲜叶价格兜底,还按照比市场价每斤高5元进行收购,160余户茶农争先入社,带动了2000余户发展茶叶积极性,实现每户均增收8000元。中都镇雪花村村民廖昌权是第一批加入永清茶叶专合社的,入社学到茶叶技术,就立刻把撂荒的10多亩土地全部栽上茶叶,现在成了当地茶叶大户,年收入10多万元,2021年还获得专合社分红金500多元。

为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2021年,屏山县聘请了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西南大学、中国茶叶研究所等茶叶专家学者到屏山集中授课,县农技人员不定期到各乡镇的茶农地里巡视纠正管理错误,“手把手”教会茶农管理技能等。

同时,屏山县一方面加大对基地建设投入力度,2021年新建茶园8608.21亩补助资金约500万元,为3000余户茶农提供优质茶苗、充足肥料和先进技术。另一方面提质增效茶园7000余亩兑现资金300余万元。与此同时,还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共计投入106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助力屏山茶产业发展。

据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2022年屏山茶产业快速发展,名优茶采摘时间可提高3—4个月,全县新建了10个年产300-500吨干茶加工企业全部运营,极大带动了产业发展。通过主动推广,“屏山炒青”产品供不应求,茶农增收实现了新成效。

▲中都镇民建村

记者:刘波胡姜伟

来源:屏山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四川屏山:废叶变“金叶”,夏秋茶也有“春天”

骄阳似火,蝉鸣如歌。猛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万物都被热情包裹。位于屏山县锦屏镇团田村的三露春茶厂,当前正是一派热闹的景象,还未进入厂房,一阵阵有节奏的机器撞击声就不绝于耳,“哐当……哐当……”与“知了……知了……”交相呼应,为这炎热的夏日增添了别样的生机。

“虽然已进入盛夏,但我们厂的茶叶生产却一直没有停,这段时间天气太热了,工人们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开始做茶。”一踏入三露春茶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堆摊晾着还没来得及杀青的鲜叶,十多名工人穿梭在制茶机器之间,或弯腰查看、或装袋打包……在这群人中有一位特别显眼的人正忙前忙后,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他就是该厂负责人彭继。“我们现在平均每天能产出5000斤的茶叶,品质稍好的每斤能卖到20元以上。”一边说着,他一边朝着隔壁另一座崭新的厂房走去。“这座厂房是2020年动工,今年春茶前建成投产的,它的年产能在500吨以上,你们眼前的这台机器值40多万元,它是专门做茶叶精深加工的设备。”看着刚生产出来的茶叶已堆成了一座小山,彭继开心极了。

屏山县现有茶园面积21万亩,为加快推进全县茶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县政府出台了《屏山县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年)》,从“基地、加工、品牌”三个关键环节下实功夫。通过新建白茶基地、改造低产低效茶园和茶园套种等多种模式,从基地源头引“活水”,截至7月底,全县鲜叶产量达9.4万吨,鲜叶价格最高达100元/斤,品质较往年有了大幅度提升。此外,全县2020年建设年产能300吨以上的加工厂5个、建设以茶叶为主的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4个,2021年新建年产能500吨以上的加工厂6个,同时已启动了茶叶精深加工园区的建设,从加工环节全面提升质效。同时,为擦亮“屏山炒青”金字招牌,除组织县内企业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屏山县还借势CCTV-7平台,在《新闻联播》前宣传“屏山炒青”茶叶公共品牌。

从三露春茶厂出来,沿着公路走200米,就看到一座瓦灰色的标准厂房,“茗珠茶业”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该厂负责人彭德钦正在指挥工人们制茶。“以往大家几乎都不做夏秋茶,茶农们也只采收春季的鲜叶,夏秋茶成了没人要的‘废’叶,茶园大半年的时间都没有收入。现在不同了,我们不仅厂房翻新、设备升级,基地茶叶鲜叶的品质也提高了很多,今年以来,我们厂对鲜叶的收购就一直没断过,这段时间的均价达到1.5元/斤,生产夏秋茶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茶农增加收入,二是工人收入来源不断,三是企业还能一直产生效益。”既然好处这么多,那么又何乐不为呢?

位于屏山镇缸坪社区的雪中翠茶叶有限公司在全县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存在,“大家回去帮忙宣传下,就说我们公司一直在收购独芽,摘了的都可以送过来。”公司负责人雷毅正忙着帮茶农过秤,“虽然时间已经跨入8月,但是我们厂还依然在收购鲜叶独芽,价格能达30元/斤,平均每天能收2000斤。”像雷毅这样在夏秋季生产独芽的茶厂不多,但全县94家茶企中还一直在进行夏秋茶生产的就有30余家,全县每天鲜叶收购量约300吨,预计第三季度茶叶鲜叶的产值达8100万元。

曾经无人问津的废叶摇身一变成了“金叶子”,夏秋茶也迎来了“春天”,这不仅得益于屏山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也说明了茶叶企业和茶农的观念正在转变。下一步,屏山县将着力提升品质、打造品牌,还将借助科技的力量,研发更多的新产品,让“屏山炒青”四季飘香、名动天下。

来源:屏山县农业农村局,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17 “川茶”如何走向世界?

 

2月17日,宜宾早茶茶香扑鼻,2017年第十届中国•宜宾早茶节正式开园。仪式上,川茶品牌促进会会长,川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颜泽文代表宜宾29家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向全球发表《品质川茶品牌川茶之天府龙芽•宜宾早茶宣言》。提出要以共创共享为核心、质量安全为底线、助农增收为己任、一流品牌为目标、遵纪守法为保证、创新发展为手段,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振川茶雄风,推动中国茶走向世界……

 

小小一片茶叶看似普通,却蕴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等待开发。这是颜泽文的看法。2017年,作为川茶千亿产业的排头兵企业,川茶集团也将如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目标:做引领行业发展的排头兵

 

 

2月16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川茶集团实地调研时对川茶集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张桃林强调,川茶集团作为川茶千亿产业的排头兵企业,在打造现代茶产业技术示范和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值得推广;要进一步创新,站在川茶千亿产业排头兵的重点龙头企业做好表率,以产业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生产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生态环境更优,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中国茶业排头兵。

 

 

川茶集团将有什么样的未来?颜泽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说,至2020年,川茶集团的市值要超百亿元;至2025年,要达到200亿元。

 

颜泽文说,在质量把控方面,川茶集团将借助行政手段,力促构建宜宾茶园全面普查普检体系,改变“一企业一标准”的现状;在产品定位方面,川茶集团将开发大量精准服务消费者的产品以及各种系列产品,融入大众消费;在投资发展方面,要以“大解放、大融合”的态度开展全面合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汇聚人才、汇聚资本、融合全产业、打造全市场。

 

颜泽文表示,川茶集团创新的茶产品未来可能会超过传统的茶产品,线上的产品可能会超过线下的产品,但无论如何,川茶集团依然将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视为核心竞争力,一如既往地秉承“同样的价格比质量,同样的质量比价格”的态度。

 

 

二、态度:“大解放、大融合” 让竞争变成共赢

 

 

大,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态度。如何利用好“天府龙芽”这块“大区域品牌”,整合大量资源,实现以点带面,让川茶香飘世界?

 

 

“茶食品项目、旅游项目……集团今年配套了总价17亿元的10个项目进行公开招商。”颜泽文说,曾经,川茶集团就是川茶集团,如今,川茶集团不仅仅是川茶集团。

 

川茶集团正在开展新形势下的供给侧改革,“我们要以自身为龙头,开展广泛的、形式多样的合作,打造人才汇聚、资本汇聚、融合全产业、打造全市场的势态,打造国内国际,线上线下,全面开花的格局,带动行业整体发展。”颜泽文说,大解放,解放的思想。如今在川茶集团的理念里,大项目要做,小项目也要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可以和种植基地合作,也可以和成熟的企业合作;可以合资合作,也可以技术合作……

 

要达成什么效果?就是要让传统茶业的博弈、占领、竞争逐渐转向为分享、沟通、共赢新常态。例如川茶集团目前正在与高县科意茶厂;筠连红茶、苦丁茶;屏山炒青、新市某茶厂进行项目洽谈,打算实施战略合作。例如正在打造的宜宾市兴文县苗族茶叶,一方面,直接促进了川茶集团茶业团队的壮大;另一方面,更是推动苗族茶叶,甚至是苗族文化走出大山。

 

三、工艺:9大精致工艺成就川茶芬香

 

 

由于宜宾独特的地理和环境优势,让宜宾早茶成为全国同纬度地区(北纬27°至28°)最早一批春茶,比江浙、安徽等全国茶叶主要产区早20至30天以上。近些年来,从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到“中国早茶知名品牌”,宜宾早茶频频被人们所关注,这都是的得益于早茶独特的9大精致工艺成就其清冽的芬香。

 

第一步为摘采。第二步为摊放。第三步名为“杀青”。第四步是“杀二青”。第五步为理条、压形。第六步为“去毫”。第七步为炒干。第八步为足火炒干。第九步为精制提香。

 

 

四、方向:融入“大众消费”市场

 

 

名优茶虽好,但消费群体相对少,生产成本高。颜泽文在谈到川茶自身2017年发展方向时表示,未来的川茶集团,不仅要做“全产业链”,终端产品方面也将进行多样化发展。

 

 

“2017年开始,我们要做老百姓都吃得起、喝得起的茶产品。”面对市场纷繁复杂的消费需求,川茶集团选了一条绿色、生态、大众的线路。首先,将创新开发研发适合不同群体的个性化产品,争取“每月上一个新品”。例如,针对雾霾等社会关注热点,研发清肺茶类;针对醉酒造成的不适,研发养肝的茶类;针对爱美的女士,研发美容养颜的茶类,例如目前川茶集团正在研发的“花果茶”……通过差异化满足各群体。

 

这样搭配有啥好处?颜泽文认为,多种产品对于消费者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年轻较小的消费者可能会因为喜欢吃茶点进而关注茶叶,反之亦然。

 

“每月上一个新品”是否会导致产品过多分类过细?研发力量是否足够?

 

颜泽文称,川茶集团不仅要上新品,同时也要淘汰旧产品,不断开发、不断优化,才能保持产品活力。对于研发团队,川茶集团实施高额的研发奖励,鼓励其创新研发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企业为新研发的产品实施“匹配奖”,获得多少国家、省市的奖励,企业就再匹配多少奖励,都给研发团队。

 

 

五、创新:建“绿色、现代化”的全程可追溯全产业链

 

 

为保障产品质量,川茶集团不断保持创新力度,例如茶叶修建周期,传统是冬季修剪,但一般夏季农药打得较多,采夏茶就几乎不可避免面对农药残留问题。为此,川茶进行了3年的实践,通过理念创新,大量数据对比,最终确定方案:放弃夏茶,只采春茶和秋茶。

 

 

颜泽文说,改变茶叶修剪周期,能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放弃了质量较低的夏茶,却让茶叶多经数月酝酿,成就春茶秋茶“心血之作”,实际上确保质量。此外,还能减少茶农劳动强度,确保他们在另外两季的生产积极性。

 

颜泽文在描绘茶产业绿色生态方面的规划时说道,“全产业链”是川茶集团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可以实施“全程可控、可追溯的生产、加工、销售模式。”未来,只要是川茶集团的产品,每一个环节都会有制度、有措施、有责任人、有监控,每一个环节都要利用好现代技术。此外,每一个川茶集团的合作生产产品都要采取这样模式,“在后期,我们对生产、加工环节的大气环境都要进行检测。”

 

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川茶集团的茶业全产业链条都在精心构建之中。颜泽文说,只有更合适的价格,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取得充分整合各种资源的底气,才有做好“领头羊”的底气,才有不安居一隅,放眼世界的气量。

 

图文来源:川茶集团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