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泡毛峰黄芽的杯子

找到约57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蒙顶黄芽:老川茶的温润时光

上图:“温润如时光的蒙顶黄芽”

二月底,春节刚过,以竹叶青为代表的四川早春绿茶就浩然“出蜀”,用在杯中亭亭玉立的姿态,开启大部分茶人对于春天的期待。

四川的春天来得早,四川的茶也早,更加让人不能忘怀的事实是:川茶在中国茶历史上扬名也早!

上图:“蒙顶山辛勤采茶的奶奶”

在顾炎武的《日知录》里,有这么一段记载“自秦人取蜀后,始知茗饮之事”,说明地处西南地区的蜀人在“巴蜀之战(公元前316年)”以前就早已饮茶成风,从而教会了秦人饮茶。王褒在《僮约》里写到“脍鱼匏鳖,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扬氏担荷”,也充分反映了巴蜀地区饮茶风俗之早。

上图:“《僮约》里关于川茶的记载”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在蒙顶山,吴理真种茶的故事人尽皆知。吴理真也成为历史上被记录的第一个种茶人!

上图:“蒙顶甘露的手工制作”

稍稍回顾一下茶史,就会立刻意识到:川茶,是万万不可忽略的所在!

1

蒙顶:山色涳濛,茶香氤氲

从成都出发,往雅安方向走,高速两旁随处可见连片的茶园,在移动的风景中仍然赏心悦目。到了名山,著名的万亩茶海,更是让人赞叹不已。

山下颇为壮观的茶园,更加映衬出蒙顶山上茶的好!

上图:“蒙顶山茶园风光”

从名山区进山,蜿蜒的盘山路两旁,全是各色“茶坊”、“茶家乐”。每家临路的店面,都在卖蒙顶茶,匆匆瞥几眼,几乎各家卖的茶都差不多,无非“蒙顶黄芽”、“蒙顶甘露”、“蒙顶石花”、“花毛峰”、“飘雪”等四川茶。差别在于,各家制法工艺和品质不尽相同。

上图:“蒙顶山早春的茶芽”

上蒙顶山,茶园随处可见。整个三月,每天每片茶园里都有忙碌的采茶人。蒙顶山多雨,尤其春天,不时一阵甘露从天而降,所以山上经常水汽迷漫,涳濛一片。

不少蒙顶山的采茶工,干脆把雨伞改造成帽子,戴在头上。晴可遮阳,雨可挡水,一举两得。纵然阴晴不定,山上的好茶,还是万万不能丢下的。

上图:“一片涳濛的蒙顶山色”

下图:“头上戴伞的蒙顶采茶人”

随便一家茶坊停下,不消自我介绍,坐下来自然会有一杯好茶喝。招待客人的,一般是茶坊的女主人。茶室旁边,几乎都有一间制茶坊。正逢茶季,男主人都在制茶坊里忙的不亦乐乎,有在做黄芽的,有在做甘露的。原料稍大一点的茶青,就被做成花毛峰。

上图:“一树繁花下的蒙顶茶园”

三月上蒙顶,一路走走停停,总有一种感觉:山上的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茶忘我地忙碌。买卖是否做成,都没有把茶叶先采完做好更重要。

想起来,从吴理真种下茶树的那刻起,蒙顶山就开始被茶香氤氲着。茶和蒙顶山,彼此密不可分!

2

黄芽:重新拾起的岁月之味

历史总是由偶然“失误”创造的,亦如400多年前桐木关有打仗的军队经过,制茶人看呆了眼,而忘了家中还有茶未做,摊放过头后又不忍丢弃,松烟熏之,而制成了小种,从而开启红茶的新篇章。

上图:“蒙山顶上茶”

黄茶,亦是如此!

关于黄茶制作比较经典的记载,来自明代许次纾的《茶疏》:“顾彼山中不善制法,就于食铛火薪焙炒,未及出釜,业已焦枯,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辙就萎黄”。

上图:“乘热便贮的焖黄工艺”

原来黄茶诞生的故事,也是一桩“学艺不精”的失误。在许次纾的记载中,“乘热便贮”便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焖黄”工艺,只是炒制时,不会到“焦枯”的程度。

来蒙顶前,我几乎没怎么喝过黄茶。去年五月,专程去了一趟六安,看瓜片的同时顺便到霍山看了黄芽。匆匆喝过几款,发酵整体偏轻,总觉得还是绿茶味道。后来友人寄来一泡霍山大化坪的手工黄芽后,才第一次喝出黄茶那种甜醇的口感中带着独有的谷物香,没齿难忘。

上图:“手工制作的蒙顶黄芽干茶”

如果说历史上的黄茶,是被动偶然制得。到了蒙顶后,我相信对于蒙顶的茶人来说,做黄茶却是一种主动选择。由于土壤气候原因,四川的茶叶里脂型儿茶素含量较高,制成绿茶后整体上偏苦一点。而经过焖黄后的黄茶,苦涩味物质转化了,口感甜醇,又不会那么寒凉,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只是为了这种选择而付出的精力,要耗烦很多!

上图:“杀青结束,趁热用棉纸包好”

下图:“正在焖黄过程中的黄茶”

上好的蒙顶黄芽,必须选用蒙顶山上的原料。山下大面积连片茶园的原料,纵然外形更好,但是内质不足。经过传统柴火灶“断生”(蒙顶话,意为杀青),要趁热用透气的面质棉纸包好,让它慢慢黄化。好的黄芽,要多次开包复炒复包,历时一个礼拜左右,再文火干燥。

传统手工制成的蒙顶黄芽,干茶闻起来谷物香里还带有馥郁的花香,口感甜醇温润,即便是用玻璃杯焖泡也不苦不涩,回味悠长。

上图:“静候黄化的黄茶”

这种被重新拾起的岁月之味,即便在蒙顶山,最传统手工采制的黄芽也并不多见。在这个一切以“快”致胜的时代,蒙顶黄芽“慢”成了一种奢侈。

3

黄学云的制茶坊:更古如斯

和黄老爷子约好了见面,即便是在做茶最为繁忙的三月,他依然会走到路边迎接。一见面,便笑意盈盈地用爽朗的雅安话打招呼,随即招呼往山岭下方的茶坊走去。

黄老爷子不会说普通话,一口雅安方言,虽说和四川话相差无几,但是听着总觉得雅安话音调要低一些,更加亲切。就是这声招呼,让人觉得和黄老爷子认识很久了。

上图:“黄学云手捧蒙顶黄芽”

下图:“芽头肥壮的黄芽”

(图片来自汶樱,感谢)

在蒙顶山,黄老爷子几乎和“蒙顶黄芽”密不可分。连同黄芽一同被大家广为流传的故事,还包括:“黄老爷子几十年坚持手工制茶”、“黄老爷子给成龙敬茶”和“黄老爷子的三口生铁柴火锅”。

走进黄老爷子的制茶坊,只见下午刚采下的鲜叶被悉心用屉筛分层摊晾在室内。制茶坊左前方有三口生铁锅,黄老爷子的二儿子仍在一刻不停地制作今年的甘露。制茶坊的两面墙,贴有用竹子装匾的书法作品,所写的内容都是蒙顶山茶的文化历史。

上图:“黄老爷子的三口柴火灶”

下图:“书法墙下挂着的竹筅”

铁锅上方的小钉子上,挂着用来洗锅的竹筅子。柴火锅后方,是一个小空间,堆满了生火用的柴火。灶堂里火红明亮,铁锅里春茶馨香。

制茶坊的般般样样,都在传递一个信息:这是一个与传统手工制茶共生了几十年的空间。再细想一下,或许时间还可以再久远一点。上千年来,传统中国制茶人的制茶工具和环境,也大抵如此。手掌的劳作,是这个空间最大的价值!

上图:“马上开始焖黄的黄芽”

(图片来自小叶雅集,感谢)

在看过那么多现代化的制茶工厂和设备后,走进黄学云老爷子制茶坊的那一刻,竟然还会有些不适应:黄老爷子做了几十年茶的地方,就这么简单么?

看完制茶坊,黄老爷子招呼我们坐下,拿出今年的甘露、黄芽还有蒙顶石花,让我们一一品尝。喝茶的方式,也很传统。一人一个玻璃杯,抓些茶叶放进去泡着,端起来就喝。黄老爷子家里是没有盖碗和公道杯这种“功夫泡”的茶具的。

端起杯子喝的那刻,又有一点不适应:这么好的茶,这样喝能行么?

就在心绪真正安定下来的那刻,坐在院子里看着蒙顶山外的风景,一口一口喝下今年新做的黄茶,甜醇温润的气息顺着喉咙缓缓落下,心头涌上一阵感动。瞬间觉得周围时间的流速变慢了,浓稠得轻盈欲飞。

上图:“玻璃杯泡的蒙顶黄芽”

(图片来自小米,感谢)

所有的一切都一成不变,未必是件坏事,反而在“日日新”的今天显出顽强的粘力:我们竟还有一种途径,可以回到出发的原点!

上图:“黄学云正在手工做黄芽”

(图片来自刘老师,感谢)

喝茶的间隙,黄老爷子不断跟我们讲述蒙顶山茶的往事,反复说自己只是一个“制茶人”,只会用传统的方式把茶叶做好。聊到生铁锅的话题时,黄老爷子举例说:“就好像再好的米,用电饭锅煮起来,味道也要差些”。面对大家提议黄老爷子多安装一点炒锅,增加产量时,黄老爷子既兴奋又无奈地说:“比如说再加8口锅,我要加24个人,每口锅一个人炒茶,一个人辅助、一个人看火,没那么简单哦”

上图:“刚刚做好的蒙顶黄芽”

(图片来自小叶雅集,感谢)

制茶人就是制茶人,已是无上的荣耀!

4

每次制茶,都是一场“即兴判断”

临走时,黄老爷子用下午刚从蒙顶山下来的单芽原料给我演绎了一次“蒙顶石花”(蒙顶黄芽同样的炒制工艺,直接做干为石花,焖黄后为黄芽)的制法。黄老爷子负责炒制,吩咐二儿子在灶前看火。“炒头青火!”黄老爷子用提高了三分音量的雅安话把“加火”的命令传递给二儿子,然后一手扶着装鲜叶的竹筛,一手掌心朝上地感受锅温。

上图:“筛好的蒙顶单芽”

下图:“黄学云正在感受锅温”

不多久,温度上来后,鲜叶下锅,锅底传来杀青时清脆悦耳的“噼啪”声。黄老爷子用棕榈制成的炒茶帚辅助翻炒,眼睛紧盯锅里的鲜叶,手上却不徐不疾,井然有序,每一片叶子方佛都受到召唤。心手合一,人茶不分,就是黄老爷子做茶时的状态。

上图:“须臾炒得满室香”

下图:“心手合一人茶不分”

几分钟后,炒头青结束,鲜叶取出摊凉。摊凉的间隙,黄老爷子讲到“今天上午蒙顶山下了点雨,鲜叶水分较重,我刚刚炒头青的时候,时间就略微长了一点”。摊凉结束后,“炒二道青”的加火命令又安排了下去。

即便做了几十年茶,黄老爷子的每一次制茶,仍然是一次“即兴判断”!手工制茶的温度,远超“炒头青火”的锅温。

上图:“黄学云和他的制茶坊”

下图:“黄学云手工炒制记录”

带着黄老爷子的手工黄芽下山的那刻,关于蒙顶山和黄芽的所有念想,却都还留在了黄老爷子的制茶坊里!

幸好,还有蒙顶黄芽,让我们得以回味老川茶的温润时光!

(本图文来源:四月四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十大名茶十个美丽的传说!鉴别冲泡全攻略都在这里

黄山毛峰




简介:


黄山毛峰产于神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因此也给黄山毛峰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这座高山的山坞深谷中,坡度倾斜度为30°— 50°。这里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由于茶树整天都沉浸在云雾缭绕之中,所以茶芽格外肥壮,叶片也特别肥厚,使得其香气长久、滋味甘甜,成为茶中的极品。


传说: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知县来到黄山游玩,借宿于寺庙中。和尚泡茶敬客时,知县看到开水冲泡茶叶后,热气在空中转一个圈,化为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慢慢散去,清香满室。知县得知这是黄山毛峰。临别时老和尚赠予他一包茶叶和一葫芦黄山泉水,并且嘱咐他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观。知县把茶叶进献给了皇上,皇上为这白莲奇观而眉开眼笑,便对知县说:“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


但是知县没有去上任,而是脱下了锦衣玉带去做了和尚。黄山毛峰产于神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因此也给黄山毛峰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这座高山的山坞深谷中,坡度倾斜度为30° —50°。这里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由于茶树整天都沉浸在云雾缭绕之中,所以茶芽格外肥壮,叶片也特别肥厚,使得其香气长久、滋味甘甜,成为茶中的极品。




鉴别方法:


真的黄山毛峰,外形细嫩而稍微有些弯曲,芽匀齐而肥壮,有锋毫,形状像雀舌,叶子呈现金黄色;冲泡后色泽嫩绿而鲜美,水色清澈明亮,味道醇厚而甘甜,叶底芽叶成朵状,厚实而艳丽。假的黄山毛峰呈现土黄色,味道苦,并且冲泡后,叶底不成朵。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用80°— 90°的开水冲泡,方能使茶水翠绿明亮,香纯、味美。


2. 冲泡置茶量:每杯可以放3克茶叶,或者2克茶叶。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一般开水即可。

4. 冲泡器具选择:白瓷杯或者玻璃杯均可。

5. 把黄山毛峰放入杯中,先倒入以浸没茶叶为度的开水,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入开水八成满,就可以饮用了。


洞庭碧螺春




简介: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著名的绿茶之一。它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太湖山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很适合茶树的生长,加上采摘细致,做工细致,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品质特点。碧螺春色泽碧绿,满披茸毛,形状似田螺。


冲泡后,清香怡人,味道鲜美,汤绿水澈,叶子底部细而嫩。特别是高档的碧螺春,冲泡后,茶叶发,芽叶壮实,是其他茶叶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民间有这样的说法: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三鲜,自古少。


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个叫阿祥的年轻人,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个叫碧螺的姑娘。他们彼此深深地相爱着。有一年,太湖里出现了一条恶龙,要娶碧螺姑娘,阿祥决定和恶龙战斗,保护碧螺姑娘。


那天晚上,阿祥拿着鱼叉,与恶龙搏斗,一直搏斗到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死在血泊里。碧螺姑娘开始夜以继日地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病情还是没有任何好转。一天,碧螺姑娘在洞庭湖边采摘到一些嫩茶,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些茶之后,伤势竟然慢慢地好了起来。阿祥得救了,但是碧螺姑娘却累垮了,最终死在了阿祥的怀里。阿祥伤心欲绝地把碧螺姑娘埋在了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地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些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鉴别方法:


真的碧螺春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并且,每500克有5.8万至7万个芽头。芽为白毫 卷曲形,叶子为卷曲青绿色,叶底幼嫩而明亮。假的碧螺春,为一芽两叶,芽叶长度不齐,呈现黄色。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用75°— 80°的开水冲泡。

2. 冲泡置茶量:每杯可以放2克茶叶。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以“农夫山泉”“洞庭山”等优质矿泉水为佳。

4. 冲泡器具的选择:玻璃器具最佳,不可使用塑料器具。

5. 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倒入开水,凉至70°后,再放入茶叶,瞬间就可以闻到迷人的香味。茶叶沉到杯底时,就开出朵朵绿花。品饮时,要小口慢酌。


太平猴魁茶




简介:


太平猴魁,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市新明、龙门、三口一带。它外形扁平而挺直,两叶抱芽,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太平猴魁叶色苍绿而匀润,叶脉绿中有红,叶底嫩绿而光亮,芽叶成朵肥壮,滋味醇厚而甘美,有着独特的韵味。


传说:


古代,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它们生下了一只小毛猴。后来小毛猴丢了,老毛猴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最后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集野茶为生,他发现了这两只病死的老猴,就将它们埋在了山冈上,并且移植来几棵白花和野茶栽在老猴墓旁。他离开时忽然听到一个声音:“老伯,我们一定会报答你的。”但是老伯并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


第二年春天,老伯路过老猴的坟墓,看到整个山冈竟然都长满了美丽的茶树。老伯正纳闷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声音:“这些茶树都是我们送给您的,只要您好好栽培,就不用愁吃穿了。”这时老伯才明白,原来这些茶树都是神猴送给自己的。为了纪念神猴的恩赐,老伯就把这片山冈叫做猴冈,把从猴冈上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卓越,堪称魁首,后来就把这个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鉴别方法:


真的太平猴魁,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7厘米,其他的茶叶很难鱼目混珠。冲泡后,茶叶肥壮成朵,像含苞欲放的兰花。太平猴魁的产量很少,正宗的连太平当地人都很难买到,上品的太平猴魁更是凤毛麟角。又因为它的价格太过昂贵,所以假冒者也很多。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选择90°的开水冲泡。

2. 冲泡置茶量:取3—5克茶叶,把根部朝下放置于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一般的开水即可。

4. 冲泡器具的选择:选择高杯玻璃杯。

5. 先把茶叶放在杯中,然后用开水冲泡,第一次加水1/3 杯,等1分钟后,茶叶就逐渐舒展开来,然后再加第二次水,3分钟后,即可饮用。


六安瓜片




简介: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取自于当地特有的品种,经过挑拣、剔芽、去梗,再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而制作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它的主要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出来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所以,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液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一种去梗去芽的片茶。


传说:


1905年前后,六安某茶行的师傅,从收购的上等绿茶中专拣嫩叶摘下,并且去梗,作为新品抛售于市,赚了很多钱。这个创举得到了很多茶行的模仿,并起名为“峰翅”。“峰翅”的做法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的师傅,他把采回来的鲜叶直接去梗去芽,并分为老、嫩炒制,结果事半功倍,无论是茶色、茶香都比“峰翅”好。于是周围的茶行竞相学习,纷纷模仿。这种茶叶形状似瓜子,所以就起名为“瓜片”。




鉴别方法:


真正的瓜片外形平展,并且每一片都不带梗和芽,叶子绿色光润,微微向上重叠,形状像瓜子。冲泡后,味道清高而浓郁,水色碧青,滋味甘甜。而假的瓜片,则味道苦,色泽呈现黄色。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一般选择80°的开水冲泡。

2. 冲泡置茶量:通常是取3克放于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最好选择纯净水进行冲泡。

4. 冲泡器具的选择:白瓷杯、玻璃杯都行。

5. 先用少许的水温湿润茶叶,摇晃后,让茶叶的香气充分地发挥,再让茶叶中的内含物充分地溶解到茶汤里。待茶汤凉至适口,就可品尝了。


信阳毛尖




简介:


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的特产之一,素来以“圆、直、光、细、多白毫、香高、味浓、汤绿”的风格而驰名于中外。它的产地是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这些云雾缭绕的地方,滋润了柔嫩肥壮的茶芽,为制出特别的信阳毛尖提供了天然的资源。


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信阳并没有茶,老百姓在官府和财主的压迫下,生活得很困苦,很多人都得了瘟疫,不少地方都死绝了人。一个叫春姑的人为了找到可以医治村民的药方而四处奔走。一天,一个得道的人告诉她,只要翻过九十九座大山,就能找到救难的宝树。


春姑历尽艰难,终于找到了宝树,并且得到神树老人的一颗种子,可是种子必须在十天内种进泥土里。神树老人把她变成了一只画眉鸟,让她飞回去救村民。后来,她化作鸟像的石头一直守护在神树旁。从此以后,信阳一带开始兴起种植茶树,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鉴别方法:


真的信阳毛尖,外形细、圆、光、直、香味清新,叶底嫩绿而整齐,一般为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假的信阳毛尖,形状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冲泡方法:


1.冲泡水温:通常是选择80°左右的开水冲泡。

2. 冲泡置茶量:每杯放10克茶叶。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一般开水即可。

4. 冲泡器具的选择:可以根据喜好,选择合适的器具。

5. 信阳毛尖有两种冲泡的方法,一个是把开水放在暖瓶中,等水温降至80°,再用来沏茶;二是在沏茶前,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冷开水,让茶叶滋润一会儿,再用开水冲泡。冲泡时, 先加1/3 的开水,然后倒掉水上漂浮物,再倒半杯开水,片刻后,再加开水至八分杯。正所谓:头道是水,二道是茶,三道、四道是精华,冲泡3—4次的茶水,饮用最可口。


祁门红茶



简介:


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精品,产于中国安徽的祁门县一带。此地的茶树品种好、质量优,又以八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祁门红茶的外形细致而均匀,色泽亮丽而秀美,味道犹如蜜糖般香甜,上品茶更是蕴含着兰花香,香味持久。冲泡后的祁门红茶,汤色鲜艳亮丽,叶底泡过的茶红亮诱人。清饮最能品味出祁门红茶的香气,即使是添加鲜奶也不失其味美香醇。


传说:


相传,王母娘娘喝了神农带来的茶叶后, 开心不已, 便问这是什么宝物。神农说这是奇宝,产于奇山奇门。神农回到人间后,把此宝物交给了安徽山区的一对青年夫妇种植,并嘱咐他们,不要随便对外人泄露秘密。第二年,“奇宝”树就开始生长,并且开花结果。周围的人都慕名而来,他们就用叶子煮一锅汤给大家喝,当时天空霞光四射,汤水也呈现红色,无比清香,并能提神解乏。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山冈称之为“奇山”,把夫妻俩的家门称为“奇门”。




鉴别方法:


真的祁门红茶的颜色为棕红色,形长0.6—0.8厘米,味道强烈、浓厚,并且醇和。假的祁门红茶通常会有人工色素,并且味道干涩,形状不齐。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选择90° — 95°的开水进行冲泡。

2. 冲泡置茶量:取出10克茶叶放入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最好是纯净水或者矿泉水。

4. 冲泡器具的选择:通常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

5. 冲泡祁门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把茶叶依照比例放在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的时间为3分钟左右。然后再慢慢地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且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品茶的时候要细细地品味。好的祁门红茶可以冲泡3次。


君山银针




简介:


我国的君山银针是著名的黄茶之一。君山是湖南岳阳洞庭湖中岛屿,岛上云雾弥漫,土壤肥沃,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君山银针于清明前三四天开始采摘,以春芽首轮嫩芽开始制作,并且必须挑选肥壮、多毫、长25~30毫米的嫩芽,经过挑拣后,以大小匀齐的壮芽制作银针。


传说:


据说君山银针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女英、娥皇所播种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次上朝时,太监给他沏茶,开水往杯中一倒,立即就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逐渐形成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向明宗点了点头,便向着浩瀚的天空飞去。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整齐地悬空起来,像一个个新出的春笋。过了片刻, 又慢慢地下沉,就如同雪花坠落一般。


明宗甚为惊奇,就问太监这是怎么回事。太监回答说:“这是因为用君山白鹤泉的水泡银针茶的缘故。”明宗心里特别高兴,当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在冲泡时,每颗茶芽都立悬在杯中,美极了。




鉴别方法:


真的君山银针是由没有展开的肥嫩芽头制作出来的,芽头肥壮而挺直,匀齐,色泽呈现金黄色,香气清新,味道鲜美。冲泡时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落入杯底,如同刚出土的鲜笋,又像银刀直立。假的君山银针为青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选择70°左右的开水进行冲泡。

2. 冲泡置茶量:取出3克左右茶叶,放入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以清澈的山泉为佳。

4. 冲泡器具的选择:最好选择透明的玻璃杯,并且用玻璃片做盖。

5. 先用开水预热茶杯,然后把茶叶放入玻璃杯里,用水壶把开水先快后慢地冲入杯子里,至1/2 处,使茶芽浸透。片刻后,再冲至七分满为止,盖上玻璃盖,约5分钟后,就可去掉玻璃盖,饮用。


武夷岩茶


简介:


武夷岩茶产于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峰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它属于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有“大红袍”“肉桂”“乌龙”“水仙”等。


传说:


武夷岩茶里最著名的“大红袍”的传说很动人。传说古时一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了,幸亏得天心庙的方丈相救,给他喝了一碗茶后病就好了。后来,秀才中状元后,来到武夷山谢恩。秀才在老方丈的陪同下来到茶树面前,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治好的。这种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就要了一盒献给了得鼓胀病的皇后,果然茶到病除。


皇上大喜,就将一件大红袍赐予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到了茶树前,状元命人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隆恩。说来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烁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茶树称之为“大红袍”了。




鉴别方法:


真的武夷岩茶的外形肥壮、匀整,带着扭曲条形,民间称为“蜻蜓头”,叶子背面像蛙皮,又称为“蛤蟆背”。它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清澈艳丽,可以冲泡6—8次以上。假的武夷岩茶味道淡寡,没有韵味,并且色泽暗枯。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需现开现泡。水温以95°—98°为佳。

2. 冲泡置茶量:取出5—7克茶叶,放入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选择矿泉水或者纯净水来冲泡。

4. 冲泡器具的选择:最好选择紫砂壶来冲泡茶叶。

5. 把茶叶放入紫砂壶中,再用水壶把开水冲入壶中,然后再把水倒掉,再次把热水冲入紫砂壶中,即可饮用。


安溪铁观音



简介:


安溪铁观音属于青茶类,是我国著名的乌龙茶之一。它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县多山,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茶树的生长茂盛,茶树品种也特别多,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可以冠绝于全国。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以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的品质以春茶为最佳。


传说:


相传,在乾隆年间,有一个茶农制得一手好茶。他每天晨、昏都会泡三杯茶,供奉在观音菩萨的神像前,十年来从未间断,可见他向佛的诚心。一夜,他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散发着兰花香味的茶树,他正想采摘的时候,被狗叫惊醒了。第二天,他去山崖上采摘茶叶,果真看到了一株和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就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细心地制作。制成的茶叶泡出来后,味道很鲜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他认为这是茶中之王,就把这株茶树挖回来,精心地培植。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繁叶茂。因为这种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所以就叫做“铁观音”。




鉴别方法:


真的铁观音,叶子沉重如铁,形状像观音,多呈现螺旋形,颜色碧绿而光润,具有天然兰花香,冲泡后,汤色金黄清澈,味道醇厚而甜美;叶底绽开后,青翠红边,肥厚明亮。每片茶都带着茶枝。假的铁观音茶叶,形状长而单薄,无青绿红边,冲泡三遍,就没有任何香味了。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需要开水现泡, 水温以90° —100°为佳。

2. 冲泡置茶量:取出7克左右茶叶,放入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最好用纯净水或者矿泉水来冲泡。

4. 冲泡器具的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瓷茶具或紫砂壶。

5. 把铁观音茶放在茶具里,然后悬壶高冲,再用壶盖刮去漂浮的白泡沫,即可细细地斟酌。


西湖龙井茶




简介:


西湖龙井是中国名茶之首,产于杭州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上。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温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再加上土壤结构疏松、肥沃,所以茶树根深叶茂,常年翠绿。清明前所采的茶芽,称之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要八万个左右的芽头,属于龙井茶的极品。


龙井茶的外形挺直削尖,扁平而俊美,光滑且均匀,色泽绿中有些黄。冲泡后,香气持久而清香,汤色杏绿而清澈,叶子像朵朵绽开的花,芽芽直立,栩栩如生。细细品味这清新诱人的龙井,顿感香馥若兰,令人回味无穷。


传说:


乾隆皇帝在江南的时候,跟几个乡女学习采茶。刚采了几把,忽然下人来报,说是太后有病,请皇帝速速回宫。乾隆听后很担心,随手把刚采的茶叶放在口袋里,就快马加鞭地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引起了胃部不适。见到乾隆后,感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了什么好东西。乾隆也感到奇怪,后一想,原来是已经干掉的茶叶发出的清香。


太后想尝尝此茶的味道,喝完茶后,身体顿觉舒适。她嘉许道:“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看太后那么高兴,就传令下去,令杭州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自此,西湖的龙井茶就闻名天下了。



鉴别方法:


真龙井茶的茶叶为扁形,叶子细嫩且条形整齐,宽度也一致,为绿黄色,摸着手感很光滑。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子,通常是长3 厘米以下,芽叶均匀像朵,没有夹蒂和碎片,小巧俊美。真龙井茶的味道清香迷人,假龙井茶则有青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也不光滑。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85° —95° 沸水(将沸水先储于水壶,置放片刻后再冲泡)。

2. 冲泡置茶量:每杯可以放3克茶叶(也可以依照个人口味而定)。

3. 冲泡用水的选择:山泉水或纯净水。

4. 冲泡器具选择:玻璃茶杯、陶瓷杯均可。

5. 先用开水温过杯,然后倒出水,再放入茶叶;再倒入1/5 开水,浸泡,摇晃30秒后,用悬壶高冲法注入七分满之开水,40秒后,就可以饮用了


5000元/斤的茶为何喝成50元/斤的口感?

再贵的好茶,被随随便便地泡,除了苦,估计没别的了。其实但凡稍微注意些细节,哪怕最普通的茶叶,都能最大程度泡出杯好茶。

1.一杯茶应该泡多久?

 一杯茶泡上一天这肯定不可取,主要是还有很多人特别喜欢用下面(如下图)这种杯子喝茶!盖子一盖,茶叶在里面闷一天,苦味儿全出来了,还要喝到没味道味道才罢休;还可能喝一口茶要吐半口的茶叶……

茶友听好:

长时间久泡,加上盖子闷泡,茶叶浓度越来越浓,口感苦,不好喝。

红茶 久泡益健康

红茶泡得时间越长,越有益健康。美国塔夫斯大学的营养学教授杰弗里·巴伦博格表示,时间长有利于其中有益健康的黄酮类物质充分溶解,最好泡够5分钟。

碧螺春 先倒开水再放茶

碧螺春芽叶小而细嫩,如冲泡时间恰到好处,才能清汤绿叶、口感香醇。如泡得时间过长,不仅汤色会变黄,而且新鲜度也大打折扣。冲泡时,先倒开水再放茶叶,泡两三分钟即可。

龙井 少量开水先浸泡

冲泡龙井、黄山毛峰前,先给杯子里倒点开水,把茶叶浸泡一下,闻到淡淡的清香后,再加水,盖上盖子泡4分钟。泡够这个时间,茶叶口感更好,其中的有益成分也能有效析出。喝的时候,不要等杯里的水全喝完再加水,喝一半时就加满水,这样可以保持浓郁的口感。

普洱茶 重点在洗茶

普洱茶一般泡5分钟,香味就出来了,与茶饼相比,散茶更容易出味。“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也正因如此,冲泡普洱茶最重要的步骤是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第二道茶不仅滤去了茶叶上的杂质,而且更香醇。

总之,不管使用杯泡还是壶泡,能泡出最佳的香与味,还是使用茶叶与水分离的方法泡。要不然5000块一斤的茶,一个下午浸下来,生生能被您泡成50块一斤的。

2、放多少茶叶合适?

有些人泡茶估计是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吧,在大茶缸里放了三分之二的铁观音!足足3个人量!

当客人觉得茶很烫就放凉了会,等口渴的时候把杯子一拿起来,活生生一缸咸菜汤……喝吧,也就能喝两口的样子,不喝吧,对不起一缸子的茶叶。唉,茶叶就这样浪费了。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一般来说,茶、水的比例随茶叶的种类及嗜茶者情况等有所不同。嫩茶、高档茶用量可少一点,粗茶应多放一点,乌龙茶、普洱茶等的用量也应多一点。对嗜茶者,一般红、绿茶的茶、水比例为1:50至1:80,即茶叶若放3克,沸水应冲150至240毫升;对于一般饮茶的人,茶与水的比例可为1:80至1:100。喝乌龙茶者,茶叶用量应增加,茶与水的比例以1:30为宜。家庭中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投茶叶3克冲开水250毫升;一般的玻璃杯,每杯可投放茶2克,冲开水150毫升。

茶友们,泡茶不要盖上盖子,会把茶闷坏的。

绿茶需要洗吗?尤其是那种几千块一斤的龙井,到底洗不洗?其实也就是用开水冲一冲第一泡,然后倒了!根本没啥技术可言……

但!不是每一种茶都需要洗茶的!

1.绿茶的第一泡是精华,千万别给倒了!

2.如果是春天明前采的茶,芽头肥壮、细嫩,营养物质,第一泡茶汤最养人。且喝且珍惜吧!

3.茶叶中的农残,光靠洗是洗不掉的!

4.铁观音、普洱茶等第一泡需要倒掉,不是为了洗,是为了醒茶,醒茶有利于茶汤后期滋味的浸出。

各位茶友们知道了吧,喝茶前,用热水烫热杯子是对的。但那些开口动不动就说“洗茶”的,咱以后悄悄地,不要再这样讲了哟。

好啦,各位茶友们,希望您今后喝的每一泡茶都是浓浓的、香香的,换一个喝法真的会喝出不同的味道来哦!

- END -

找到约5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