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倪顺生弟子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2023深圳春季茶博会优选展商-紫砂篇

茗茶紫瓯,诗词人间,清香飘远,历史铭记;,带着灵气,悠悠然,飘向心境间,记下一首诗,一段词,书写着紫砂壶的文人气质。  

"

雅燕飞觞,清谈探坐,使君高会群贤。

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自动,

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为了让中国茶文化和中国茶企更广泛、更深入地走向世界,2023年7月6日-9日,2023深圳春季茶博会特别推出专业采购指南之紫砂篇,汇聚了古今中外特色紫砂,聚集行业资源,挖掘时尚创意元素,搭建茶器具产业交流互鉴、商业孵化平台,为中华茶文化赋新值,推动中国茶产业迈入新时代。

2023深圳春季茶博会-紫砂优选展商-先睹为快

一花一物俱有来历

一杯一碗皆有传承

紫砂·九隽

展位号|T9130

“紫砂·九隽”作为当代紫砂艺术领域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以“匠心守正”为发展理念,激活工艺美术和多彩非遗,积极助力乡村振兴,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产品以原创为主,富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既有保留经典的传统,也有与众不同,独具匠心的创新。不仅有以史小明、范建军、顾美群、蒋雍君、喻小芳、范伟群、蒋琰滨、毛子健、范泽锋等九位省大师个人、联合设计或监制的、适合高端客户或收藏家喜爱的“紫砂九隽”作品,也有适合大众、满足更多爱好者的“九隽紫砂”产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成为行业名副其实的最具影响力的品牌。  

卓艺文化

展位号|T9092

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其“卓易紫砂街”平台,通过AI、区块链等技术的赋能,已实现线上交易、观展、体验等多种功能,让传统紫砂搭载“数字快车”,推动紫砂产业链实现数字化升级。创新地推出作品登记备案,实时上传区块链储存、共享以及验证溯源,为艺术品提供艺术品“身份证”证书。建设紫砂品牌联盟,配套作品登记备案流程,为消费者提供保真、保价、保值的产品服务。打造紫砂文化体验和IP文创研发中心,将紫砂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相结合,进行融合创新。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从展示、管理、分享、市场、服务等多方面,推动紫砂文化数字化转型,传承和创新并举,才能让这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季益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华健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储集泉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家壶庄创始人 范伟群


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吴奇敏


工艺美术师 储蓁



工艺美术师 胡迪峰



工艺美术师 范倩雯



图片大生壶第五代传人 范坚



图片青年实力派陶手、格物山房文化设计 师朱浩

胡洪明

展位号|9519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宜兴市丁蜀镇人,1978年即涉足陶瓷专业创作与设计,1983年进清华大学进修学习,得到杨永善、张守智和王建中等诸多名师指导。师从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传人工艺美术大师沈遽华老师,他刻苦攻读和研习陶艺设计理论,勇于创作实践,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品位紫砂艺术形象。他超凡的创作设计能力,将他独特的材质、成型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融于一体,使他的紫砂壶充满艺术的魅力,民族的风韵。许多作品已载入了《中国紫砂图典》等多部专业书刊,也深受紫砂爱好者与收藏家喜爱,更有部分作品被众多国内外博物馆收藏。


鲍玉梅

展位号|9612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1968年生于宜兴丁蜀镇,1984年进紫砂工艺一厂,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曹婉芬老师,1992年被厂部选送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设计艺术”,其间得到了张守智、王建中、李正安等教授的悉心传授,从事紫砂制壶三十多年来,制作作品简练大方、灵秀大度,作品多次在全国评比中荣获金、银、铜奖,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刊物发表,多件作品被国家级、省级博物馆收藏。

熊正根

展位号|T9091

江苏省技能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轻工十大工匠。1972年出生陶都宜兴,云南大学视觉传达设计本科;曾深造于清华大学人文陶瓷艺术高级研修班;从事陶艺创新以来,潜心从学,博览众长,擅长传统壶型,珠圆玉润、线条流畅、构思独特,延用传统制壶技艺,学古而不拘泥于古。作品多次获国级、省级奖项;拥有多项个人外观设计专利;多件作品被各博物馆收藏等。


范秀芳

展位号|9582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范家壶庄总设计师。1967年生于宜兴范氏陶艺世家,“大生壶”第四代传人。1984年进紫砂二厂,得高级工艺师吴同芬亲授,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季益顺。凭借自身的勤奋努力,练就了一手全面的制壶技艺,技艺日益见长,创作手法多变。所创作品线条流畅,表现手法新颖,刻划细腻,深受陶艺爱好者及藏家的喜爱和好评。多年来新品叠出,精品不断,获业内权威评比大奖,同时也多次赴海内外举行壶艺交流与推广活动,受到海内外藏家及友人的高度评价,为弘扬宜兴紫砂作出贡献。

卢息勤

展位号|9465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一级技师。1968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陶业世家。中国地质大学本科学历,深造于清华大学人文陶瓷艺术高级研修班。1983年进紫砂工艺厂师承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碧芳学艺,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注重紫砂壶造型的美观,擅长光素器、花器等。后又得顾绍培大师指点壶艺。2000年在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创建陶艺工作室"紫竹坊"。2022年,正式成为顾绍培大师入室弟子。作品在传统中融入新的理念,逐步向艺术领域迈进。作品多次获奖,深受国内外壶艺爱好者好评和收藏。

范其华

展位号|9455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1964年生于江苏宜兴,毕业于南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1979年从艺至今,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多年来深得老师悉心传教,获益匪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立足创新。四十多年的陶艺耕耘,有许多原创力作问世,作品题材广泛、各具神韵,在国内外多次展出获奖,深受广大藏友所爱。

范乃军

展位号|9455

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1963年生于江苏宜兴,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1983年进入紫砂二厂学习紫砂原料配制,精通紫砂原料。1986年到江苏省宜兴轻工业学校进修陶瓷设计,曾担任紫砂二厂副厂长。作品多次被博物馆收藏,作品《雪月壶》、《天象壶》、《灵根壶》已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观设计专利。2019年《竹福壶》在宜兴紫砂韩国大展中被评为韩国茶人喜爱的宜兴紫砂壶创新评比金奖;2021年《灵根壶》获第十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金奖。

史志鹏

展位号|9480

朱可心嫡传入室大弟子。国家发改委授予“中国当代杰出工艺美术大师”。1937年生于江苏宜兴。1955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师承朱可心先生。1958年6月以优异成绩提前脱师成为紫砂厂技术辅导之一,1999年为北京天安门城楼管理处设计并创制了国庆50周年纪念壶,开创了紫砂纪念壶的历史先河。2006年“春华秋实壶”、“鹏亨石瓢壶”等多件作品分别被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茶具文物馆等多家著名文化机构收藏。

史小鹏

展位号|9480

宜兴鹏亨紫砂研究所艺术总监、当代中青年实力派紫砂壶艺家。1980年进入江苏省宜兴精陶厂,先后从师于徐安碧、汤鸣皋,并受到张守智、杨永善教授教诲,至今从事陶艺创作三十五年,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陶瓷行业等多项奖项。研习制壶技艺,深得父辈真传,功底扎实,技术全面,对光素器、筋纹器、花素器均有所涉及,尤其在花素器传承上颇有专长。现已逐步形成在传统中求创新、浑朴中显烂漫的个人壶艺风格,得到紫砂壶艺界、收藏界的肯定。

海派紫砂

展位号|9459

二十世纪初,紫砂艺术与海派诗、书、画、印各类文化艺术形式的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这个时期,上海涌现出了一大批经营紫砂的商号和紫砂艺术鉴赏家、收藏家,他们一边赴宜兴订货,一边延揽了几乎所以顶尖的宜兴紫砂艺人来泸,组织仿制明清名壶,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初现雏形商业运作,加快了紫砂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也使一大批紫砂艺人在这里得到文化的浸润滋养,得到锻炼和提高。当代著名书画家江圣行、刘蟾、唐逸览、程多多、韩敏等,其中包括后来蜚声中外的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许四海、谈曙君、蒋国兴、葛军等紫砂艺人,从而开创了海派紫砂艺术的先河,数十年传承磨砺,海派紫砂艺术终于融合百家、自成一脉,汇入海派文化的洪流。

谈曙君

海派三心斋、上海君陶居创始人。1962年出生于古阳羡陶瓷世家,师从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李昌鸿,沈遽华。1985年自创宜兴君陶居工艺品制作中心(原紫砂工艺厂内),作品由台湾蔡温义“玩壶之家”与“金门陶艺”总代理,作品多次刊登于台湾专业刊物上,受台湾收藏家的青睐。2002年,注册上海君陶居紫砂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作品坚持采取精细的传统纯手工制作方法,通过细致的构思和大胆的创作,使作品豁达大度,透着阳刚之气,嘴,盖,钮之雕塑装饰,惟妙惟肖,件件作品体现其思想内涵。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各类奖项数十次,作品得到了国家权威部门的肯定和收藏家的喜爱。

郑求标

高级工艺美术师。1954年出生陶都宜兴,艺名牛田,其集制作、书画、陶刻、浮雕技艺于一身,在紫砂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三十多年的探索、创新,作品自成流派,思维敏捷,师从倪顺生、徐安碧、王国祥,集百家之长,在紫砂陶艺术创新上有独到的建树,培养了几十个优秀人才,为弘扬陶都紫砂灿烂文化作出杰出贡献。1996年作品泥绘紫砂大型壁画《沁园春·雪》,长25m,高2m,被全国人大会议楼永久收藏和陈设。

图片

丁维其

展位号|9469

民间紫砂创始人。1955年生于陶都宜兴;1982年从事紫砂艺术事业,得益于多位国家级大师的精心指点;1994年创办了“宜兴市民间紫砂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创办“民间紫砂”以来已申请了紫砂工艺品外观设计专利二十多项。多年来一心致力于工艺与设计的探索,把情感和紫砂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以现代抽象艺术形式表达壶艺与盆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功力深厚,技艺精湛且严谨,雄健而大气,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巧。

周寅福

展位号|9590

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1964年生于陶都宜兴,1983年开始从事紫砂陶艺创作,后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深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大师何道洪的悉心指点,精心辅导。凭着二十多年来对紫砂艺术的热爱与独特的理解,对造型工艺技法、紫砂材质、创意主题深入研究,苦心钻研,逐渐形成了自己古朴典雅、端庄大方的艺术风格,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与收藏,并被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郑小杰

展位号|9610

高级工艺美术师、茶缘精舍艺术总监。1979年生于陶都宜兴,从艺二十余载,做壶亦雕刻、喜书画。先后进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院紫砂高级研修班深造。在传统中求创新,其业绩由福建电视台、福建东南卫视、海峡茶道、扬子晚报、美术报、收藏天下、上海东方卫视、上海浦东电视台、安徽卫视等媒体刊登报道。

王燕

工艺美术师、云水禅心紫砂艺术馆艺术总监。1981年出生于宜兴紫砂陶艺世家,自幼徜徉于紫砂艺术之天地,对紫砂光器独有所爱。师从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蒋琰滨。孜孜而未倦,然又思变通,欲造自我之风格。其作品题材广泛、内涵丰富、造型优美,在传统中翱翔,于历史中沉淀,而又在传统中求新意,文雅中求情趣,作品迸发出无穷的生命力和想象力。在海内外多次大展中展出并获奖,还被众多报刊杂志刊登,深受众多收藏家和紫砂爱好者的追捧。

唐科

展位号|9467

高级工艺美术师。出生于1972年10月,于1989年从事紫砂陶的造型设计、雕塑及装饰设计,制作至今。作品以中国意象艺术为主旨;以体现和、静、逸、气为纲领;以紫砂陶土来创作自己的作品,诠释自己对中国文化和紫砂艺术的理解。作品荣获多项奖项,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范娟

展位号|9592

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高级陶瓷手工成型技师。毕业于江苏省经贸大学工艺美术专业,师从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蒋建军,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高建芳,恩师言传身教,为二十多年的制壶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制壶功底。作品造型别致,选料考究,艺精工细,以新、奇、特和收藏实用为一体,内涵韵味颇具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多年来创作成绩斐然,得到各界名人的关注和勉励,作品分别被博物馆和东南亚、澳洲等爱壶人士所收藏。

俞志贤

展位号|9403

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一级技师。1965年生,1982年拜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玉林为师,1986年获轻工业部全国创新设计二等奖,198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1989年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学习紫砂技艺,2012年《融乐》获上海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2015年《佛手》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7年《铭鼎》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白花杯金奖,作品入选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国家博物馆展出,作品被北京首都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收藏。

戴国仙

展位号|9617

高级工艺美术师。1970年出生,艺名陶仙,80年代中期走上紫砂陶艺之路。拜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顾道荣为师,经师傅多年的传授及指点,紫砂壶的造型和制作工艺日趋成熟精湛,光货作品风格融古铸今,古朴典雅,线条流畅优美;花货作品工精、型美、韵深。作品《瓜趣》壶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永久收藏,并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证书;作品《瓜趣》壶在安徽省首届陶瓷技能大赛中获得金奖,并被授予了“安徽省陶瓷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石燕

展位号|9422

高级工艺美术师。1982年生于陶都宜兴,自幼受制壶艺人熏陶,师承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建翔,从事紫砂全手工创作,2011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工艺美术系进修,近又赴英国剑桥大学高研班深造。作品多以松、竹、梅、葡萄等为主题。创作作品屡次在同行中获奖,深受紫砂爱好者以及收藏者喜爱!

许亦春

展位号|9602

高级工艺美术师。196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喜做壶,擅书法,精陶刻。1985年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安碧先生,他的作品朴素自然,文化艺术功底深厚,画图结构严谨,刀刻技术更是精湛多变。所作山水,布局新颖章法有度;所作花鸟,清丽脱俗活泼雅致。注重刀法与茶壶的协调,将文学,书法与陶刻融为一体,使紫砂壶尽善尽美无懈可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作品受到国内外爱壶者的青睐与收藏。

王余平

展位号|9481

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乡村振兴技师。197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紫砂世家,王氏一脉。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1998年进入紫砂二厂做造型设计,擅长全手制壶。从艺二十余年年,自创《福缘淘》紫砂艺术工作室。其风格即秉承传统文化,又善于开拓创新,作品造型充分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之长,结合诗书画印多种元素,揉合自己的审美观及思维成一体,取传统技艺技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意识,把紫砂和中国传统书画结合,形成自己艺术语言,借物抒情的重新诠释。

徐秀华

展位号|9492

高级工艺美术师。1970年生于陶都宜兴,自幼受到紫砂艺术熏陶,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和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洪泉的悉心指导下,壶艺日渐精湛,技艺日渐成熟,所制作品秉承传统,追求创新,古朴显大方,内敛中现精致,推陈出新,风格鲜明,尤擅长象形、仿生等紫砂陶艺的创作,作品形象逼真、色彩自然、精致细腻。在紫砂艺术探索中,把绘画、贴花与壶体有机结合,作品以“新”“特”“精”“巧”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

庄永忠

展位号|9500

高级工艺美术师。1968年生于宜兴,1987年从事紫砂艺术,顾景舟第三代第子,师从徐汉棠,徐元明,并得到顾绍培等国大师指点,在中央工艺陶瓷设计系进修深造,得到张守智教授教诲,作品花器自然逼真,光器古樸典雅,方器周正大方,多次在国内外如香港,台湾,广州,北京等大型展览中获中工美,轻工业部金奖,银奖。作品被巜茶与壶》,《当代陶艺名家集》,巜紫泥如金》等书刊收录,并被各级海内外收藏家收藏。

朱大伟

展位号|9431

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技能一级(高级)技师、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1983年出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艺术设计系,学习紫砂创作和设计。2006年至2007年期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设计系进修。从艺十余载,对紫砂陶艺感悟颇深,其作品不断创新和进步,并受到多名大师的精心指点。作品具有线条流畅、构思巧妙、刻书细腻、古朴典雅等特点,曾多次参加国内大型展览并获奖,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和赏识。

魏茸茸

展位号|9403

高级工艺美术师。1988年生,2003年从事紫砂行业,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玉林,深切领悟恩师的艺术创作理念。2005年进入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在传统中创新赢得了老一辈的一致好评,并得到了鲍志强、顾绍培等多位前辈的指点,壶艺不断提高,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2016年赴法国参加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作品《玉带提梁》被北京首都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华神祥瑞》被宁夏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梅香》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斑竹》《松桩》2018、2020年入选国家博物馆“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并收藏。

姜建荣

展位号|9608

工艺美术师。1968年生于陶艺世家,1986年从业于紫砂行业,师承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范洪泉,在近三十多年的制壶历程中,潜心钻研,对古至今的大家作品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期间又得到紫砂届大师们的悉心指导,使自身的制壶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紫砂壶艺的创作过程中,以传统为根基进行了提升再创作。所制茶具集品饮功能、造型、绘画、诗词、书法、金石融为一体,脱俗朴雅、仪态纷呈,且十分注重泥色的选配,逐渐形成了自己秀气古雅的制壶风格。

作品曾在全国陶瓷设计展评中多次获得重大奖项,并深受广大紫砂爱好者及收藏行家的好评与收藏。

范丽静

展位号|9595

工艺美术师。从小生于陶艺世家,范林元孙女,范泽锋妹妹。自小便步入紫砂艺坛,先后拜范伟群、范泽锋为师,学艺期间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所制作品清新典雅、精蕴气美,擅长全手工制作各种壶型。作品线条流畅,口盖严密,构思新颖,工艺精湛,在国内外各类紫砂艺术大赛中屡获殊荣。凭借精湛的工艺与恰如其分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独特视角里奇思巧构,化古而创新,为作品注入鲜活灵性。追求“形”、“气”、“神”三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增加了茗壶文化的内涵与身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范恒玮

展位号|9570

工艺美术师。于2005年师从史云棠,其擅长圆壶、筋囊器和花货,对范恒玮进行悉心教导,为其扎实了全面坚实的基本功。为钻研更精深的紫砂艺术,范恒玮于2016年拜入大师范建军门下,其擅设计、制壶和刻绘。在他门下,范恒玮得到了美学及设计方面的教导,再结合他本身所能,不仅擅长各种器型,且风格越来越独树一帜,有着少年人之昂扬锐气,也有十多载不断苦练的沉厚稳重,两者完美相融,使得作品别具一格、气韵出尘。

钱雪梅

展位号|9495

工艺美术师。1956年出生宜兴紫砂名门世家,1983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在其精心培养和严格的指导下,继承和发扬了蒋氏传统陶瓷紫陶艺风格。制作的创艺作品,造型优美,款式新颖,形象逼真,内涵丰富,风格独特。40多年在紫砂艺术道路,拼搏创新,作品得到海内外文人墨客,知名人士和各界收藏家的喜爱和收藏,获得多种荣誉奖项,多次被多家报刊专题采访和刊登,宜兴陶瓷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宁夏博物馆收藏其作品。

江晓燕

展位号|9557

工艺美术师。七十年代末出生于江苏宜兴,自幼爱好陶艺制作,师从徐门。从九十年代末学艺至今,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大胆创新,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期间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外公)徐汉棠,徐秀棠先生悉心指导。2013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紫砂高级研修班”进修深造,于紫砂艺海潜心研习,不断努力,其所创作品古朴而不乏新意,简洁而耐人寻味,精工灵秀,富于变化,多次在全国性陶艺展评中获金奖,并被海南、安徽、无锡等多家省、市级博物馆永久收藏。

徐兰君

展位号|9598

工艺美术师。1959年生,1978年6月随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高丽君和蒋彦学艺。1982年1月,被著名工艺美术大师蒋蓉收为正式入室弟子,并进入紫砂最高等学府紫砂一厂研究所,研创多种器型紫砂壶。在蒋辅导身边继续深造的二十多年中,得其真传,承扬了师傅的专长,研习壶艺,技艺日趋精华。1985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造型设计。制作创新《荸荠壶》、《百果壶》、《五头彩蝶葵花茶具》等作品,颇具师风。所创作设计的作品深得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邵红交

展位号|9501

工艺美术师。1979年1月生于陶都宜兴丁蜀镇双桥村,2000年正式从事紫砂陶艺制作。为更好的传承发扬紫砂艺术于2008年创立“如意堂”紫砂艺术工作室。2011年作品《飞龙吐珠》壶在纪念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紫砂千壶展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3年9月经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批准特授予《邵红交紫砂作品》为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指定礼品。特授于中国艺术节会徽、吉祥物等特殊标志使用授权,其他作品也在多个比赛中取得优异奖项。

沈敏锋

展位号|9528

工艺美术师。出身于宜兴丁蜀壶艺世家。从小就耳濡目染,生活在浓郁的陶艺氛围中,成年后一心投身于紫砂工艺事业,经多位名师指点制作技艺日臻完善,练得一手过硬的制壶技巧。其制作风格严谨,工艺精致入微,功底深厚,对陶艺有着自己的领悟和理解。作品线条流畅,富有神韵,个性鲜明。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各类大赛评比中获奖,且入刊重量级书刊,成为壶艺爱好者争相收藏之佳品。

陆琴

展位号|9393

工艺美术师。1979年生于陶都宜兴,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之后开始从事紫砂壶艺制作。师从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方小龙,后又师从国大师范永良,在紫砂制作上得到了大的提高,壶艺水平不断提高,在不断地制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受到广大壶友的亲睐。后又经过多位制壶名师的指导,博采众长使之作品更具灵性。其作品构思巧妙,做工考究,在国内外紫砂评比中屡次获奖,并被多家媒体刊物报道,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张余娟

展位号|9489

工艺美术师。1976年出生于陶都宜兴,自小受陶艺熏陶,酷爱紫砂艺术,深深为中国古博精深的紫砂艺术所吸引。自工艺美术科班毕业后,便博泥制胚,整日潜心于紫砂艺术创作。多年来,有幸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老师与鲍志强老师的指点,并刻苦钻研制作技巧,创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于生活中捕捉美的形式,大胆构思尝试,结合紫砂造型加以创作,做制作品线条流畅、旷达朴厚,禅意微妙,生人远思,深见功底。近年来,以佛之慈悲参悟雕塑艺术,佳作迭出,深受众多藏家所喜爱。

许建华

展位号|9491

工艺美术师。生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自幼受其爷爷的熏陶和影响,耳濡目染。1989年进入紫砂厂跟随姑父吴祥大学艺,后创办“弘陶轩”工作室至今。曾得到多位大师指点,加上自身二十余年对紫砂壶的热爱,作品以家藏黄龙山原矿精品紫砂泥为主。根据作品的特点进行泥料配比,工艺上追求原始工艺,以全手工制作为主,重传统,精益求精,即使同等作品,也因制作的时间和制作细节等方面的诸多不同,追求独一无二,保证了作品的稀缺性,杜绝了复制和重复,提高了藏家和壶友的切身利益。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博览会上获奖,深得壶友的喜爱。

范新强

展位号|9513

乡村振兴技艺师。1981年出生于陶艺世家,自幼受陶艺熏陶,耳濡目染紫砂陶制作工艺,也激发着对紫砂的制作兴趣。毕业后从事陶艺造型设计开发制作,师从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友良,期间再受到多位大师的指点,认真揣摩名人名作及经典历史作品,从中也汲取到宝贵营养。对传统产品理解颇深。所做作品题材广泛,构思新颖,形神兼备,端庄稳重,并多次获奖。

强建成

展位号|9516

工艺美术师、优秀青年陶艺家、全手工技艺传承人。工艺美术师、优秀青年陶艺家、全手工技艺传承人。从事紫砂壶创作多年。一直坚持以宜兴黄龙山原矿紫砂泥原料为制壶之根本,结合传统与现代审美精益求精为制壶之根本。所创作的一系列紫砂作品既具备实用性又有艺术欣赏性,深受紫砂喜爱者追捧。

李艳如

展位号|9620

工艺美术师、宜兴“穆如清风”紫砂文创创始人。1988年9月生,南京林业大学学士学位,从南京林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开始专业从事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后又进入南京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进修学习。擅长制作光素器及筋纹器,传承于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华雪琴、周品鑫老师传统全手工制壶技法,多个作品获得奖项。

葛政豪

展位号|9586

向上居紫砂艺术馆创始人。艺名陶元,葛陶传人,自幼在陶艺世家成长,其祖先是陶瓷史上“葛陶”的创始人——大清乾隆年间名震江南的制陶名匠葛明祥。后进南师大就读工艺美术专业,自涉足紫砂事业以来对紫砂艺术多年来的追求,对于成就、对于不足,不停地进取,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凭借着精湛的工艺与恰如其分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独特视角里奇思巧构,化古而创新,为作品注入鲜活灵性,将壶艺至高追求“形、神、气”三者融汇贯通,徒增了茗壶的文化内涵和身价。

刘根林

展位号|9452

1958年生于陶都宜兴,于1979年进紫砂一厂,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老师学习制壶技艺。在此后漫长的学习、创作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纳古博今,使其光货线条流畅,柔中带刚。同时又承蒙当今紫砂泰斗蒋蓉老师的指点,把花货的形与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使生活与艺术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于1993年创建“巨壶堂”打破了传统的成型工艺和技法,形成了前无古人的巨壶制作工艺。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现存于国家旅游景点溧阳天目湖,并与2000年荣获“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天下第一壶—东坡提梁”。

范丽云

展位号|9496

工艺美术师,1979年生于陶都宜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产品设计专业。自幼受祖辈范家壶艺熏陶,从小就对紫砂有着浓厚兴趣。学校毕业后就跟随范月红学习制壶基础,加之舅舅吴学平的悉心指导,在学习紫砂壶创作与设计期间得到工艺美术师吉春萍、储彩琴等多位前辈的言传身教,技艺突飞猛进,设计理念清晰,强调个人风格与时代气息相融合,凭着对紫砂艺术的领悟,更深入地研究紫砂艺术并不断实践,制壶力求道法自然,工精形美,作品造型秀气典雅,曾多次参展并获奖,深受业内及广大爱壶者的好评。

冯晓军

展位号|9458

1968年生于陶都宜兴,字情墨,198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1989年到景德镇深造,拜景德镇雕塑瓷厂高级工艺师龚志荣为师,专业学习陶瓷美术和设计装饰。同年创立《墨陶轩》,期间,得到徐秀棠老师的指点,技术日益精进。1998年调宜兴紫砂工艺厂,并又得季益顺老师教导,作品工整精细,厚实典雅。现在特别对朱泥壶制作颇有心得,用泥讲究,壶体装饰高雅纯朴,既有实用,又增强观赏性。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多次获奖,深受业内人士喜爱。

顾珏

展位号|9606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968年生于陶都宜兴,字情墨,198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1989年到景德镇深造,拜景德镇雕塑瓷厂高级工艺师龚志荣为师,专业学习陶瓷美术和设计装饰。同年创立《墨陶轩》,期间,得到徐秀棠老师的指点,技术日益精进。1998年调宜兴紫砂工艺厂,并又得季益顺老师教导,作品工整精细,厚实典雅。现在特别对朱泥壶制作颇有心得,用泥讲究,壶体装饰高雅纯朴,既有实用,又增强观赏性。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多次获奖,深受业内人士喜爱。

玉色晶陶,丰润美瓷

尽在2023深圳春季茶博会

7月6日-9日

邀您尽览国色风韵

来源:华巨臣茶博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第25届深圳秋季茶博会优选展商之紫砂篇

茶器,是中国雅致茶文化的一部分,

是流传千百年传统手工艺的载体。

古往至今,无数能工巧匠,

通过茶器将历史拓片与时代审美融合,

在茶器美学世界进行美学新境的探索。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

12月16日-20日,

第25届深圳秋季茶博会举办之际,

全球首个茶器美学设计周——

2021深圳国际茶器美学设计周震撼来袭!

设计周将重磅打造茶器美学设计展,

规划30000㎡的展览面积,

设置1500个国际标准展位,

汇聚100多家茶器品牌。

这不,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最新剧透,

提前为器友们奉上——

被誉为“天下茶器之首”的紫砂壶品牌,

快来一起看看吧~

·范家壶庄·

1990年范大生第三代传人范伟群为进一步宏扬范家壶艺,与范秀红、范秀芳等众多范家壶艺传人创办范家壶庄。创办至今,屡获国内外紫砂艺术大奖。


·范伟群·

范伟群,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其创办范家壶庄以来,不仅精益求精,力求创新,更是带动和培养了许多年轻人传承紫砂文化。

·龙德堂·

龙德堂拥有几十位陶艺工作者,技术力量雄厚,产品独特,品质优良,用料考究,实用方便,力求完美,以朴实的语言,强烈的情感来体现每件作品的艺术生命!

·范泽锋·

范泽锋,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其创作以筋纹器,融合佛教题材的作品为主,充满禅意,在创新理念上出类拔萃。

·九隽紫砂·

九隽陶艺成立于2018年,产品以原创为主,富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既继承经典的传统,又有独具匠心的创新发展,是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优质品牌。

·史小明·

史小明是紫砂九隽的召集人与宜兴陶瓷专业领域里中青辈的领军人物,其作品不拘一格,紧随时代步伐,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蒋琰滨·

蒋琰滨,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自幼研习书法,得到陶刻大师、书法大师、书画大师指点,其作品自具风格,以陶刻作品见长。

·西望紫砂合作社·

西望村有三百多年的紫砂陶的制作生产史,拥有3个综合性产业基地、12个艺术创作团队、400多家个人工作室,诞生了多位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

·阳羡名陶·

人间珠玉安足取,不如阳羡一丸土。阳羡紫砂陶博物馆汇集紫砂名家代表作品、陶艺青年翘楚佳作,带你走进阳羡一丸土的未来图景。

·邱玉林·

邱玉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首创彩釉画花、彩釉喷、划、填、挑综合装饰、玉珠釉装饰等多种装饰新工艺,开创了现代彩陶扁、尖、异的独特造型风格。

·范黎明·

图片范黎明,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其尤以光器、花器见长,手法细腻、造型简洁,作品圆润中透灵气、繁复中含精炼。

·史志鹏·

史志鹏,朱可心嫡传入室大弟子,1999年为北京天安门城楼管理处设计并创制了国庆50周年纪念壶,开创了紫砂纪念壶的历史先河。

·唐伯琴·

唐伯琴,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艺40多年,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得重要奖项。


·范建荣·

范建荣,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其作品以光塑器入手,尤擅花器、雕塑器及筋纹器,并屡获全国(国家级)工艺美术评比金奖。

·周俊智·

周俊智,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是以“新”“奇”“趣”为主的创作风格。

·鲍玉梅(玉美)·

鲍玉梅,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简练大方、灵秀大度,被收藏家公认为实力派制壶名家。

·吴芳娣·

吴芳娣,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所制茶壶,纯朴而富有变化,简练而融会物态。光素器线条流畅,工细形美,气韵生动;花器妙造自然,形神蒹备,生机盎然。

·范顺君·

范顺君,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其作品被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内外多家国家博物馆收藏陈设,有十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报刊,并获国家外观造型设计专利三十多项。

·曹竞方·

曹竞方,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在国内外屡获殊荣,先后入选《中国当代紫砂精英作品集》《2010年宜兴市女陶艺家》等紫砂书刊。

·卢伟强·

卢伟强,高级工艺美术师、一级技师、优秀青年陶艺家,擅长全手工制作筋纹器、方器、圆器,蹭连续七次获得全手工制陶大赛一等奖。

·周琴·

周琴,高级工艺美术师、优秀青年陶艺家,尤为擅长提梁壶制作,在传承中追求紫砂造型与神韵,并努力完美自己的作品,为青年陶艺工作中突出的佼佼者。

·范伟·

范伟,高级工艺美术师,善于把大自然精妙之处集于创作之中,作品栩栩如生,所制作品以光、花器见长,造型别具一格,清新典雅,精蕴气美。

·范黎风·

范黎风,高级工艺美术师,是季益顺壶艺流派的传人。其作品注重外在形体和塑造内在结构,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赋予作品文化和艺术气息。

·于洪霞·

于洪霞,高级工艺美术师,师从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泽锋,作品博彩众长,形神皆备,在传统中融入现代审美,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独树一帜,屡获殊荣。

·羊角山·

羊角山砂道艺术和羊角山收藏馆成立于1987年,藏馆内云集了从古至今各大名家的巨作,被评为宜兴创业示范基地,众多大师来访鉴赏。



·海派紫砂·

海派紫砂是紫砂艺术与海派诗、书、画、印各类文化艺术形式的交融。经过数十年传承磨砺,海派紫砂艺术终于融合百家、自成一脉,汇入海派文化的洪流。

·郑求标·

郑求标,高级工艺美术师,曾受李昌鸿、徐安碧、顾绍培、倪顺生、王国祥等诸们老师指点,集百家之长,在紫砂陶艺术创新上有独到的建树。

·陈正初·

陈正初,高级工艺美术师,擅长设计制作素器,其设计、创作的各类紫砂新品与作品,多次在展评中获奖,部分作品被明星和博物馆收藏。

·沈建芬·

沈建芬,高级工艺美术师,四十年的制壶生涯中,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其作品灵秀隽永、大方舒展、耐人寻味。

·周荣金·

周荣金,高级工艺美术师,先后师从范永良。徐汉棠。其创作题材多样,作品用泥讲究,五色土组合和谐,做工细腻耐赏,构思独到,自成风格,乃当今中青年实力艺人。

·张春琴·

张春琴,高级工艺美术师,其在继承发扬传统壶型上,大胆创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深受社会和玩壶爱好者的肯定。

·戴国仙·

戴国仙,高级工艺美术师,艺名陶仙。其光货作品风格融古铸今,古朴典雅,线条流畅优美,花货作品工精、型美、韵深。


·王余平·

王余平,高级工艺美术师,擅长全手制壶,其作品造型充分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之长,取传统技艺技法,将紫砂和中国传统书画结合,借物抒情。

·刘根林·

刘根林,先后师从李昌鸿大师、蒋蓉大师。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并入选《世界艺术家名人录》、《中国宜兴当代陶艺名家集》等权威典籍。


茶器之美,一见倾心。

12月16日-20日,

与你相约深圳会展中心,

共同感受东方美学,雅致茶生活~

来源: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周开迅:“黔红”简史(写在“黔红”品牌创立65周年之际)

“黔红”简史作者:周开迅

“黔红”,是贵州第一个出口红茶品牌,创立于1958年,至今已逾65载时光。“黔红”,曾经是贵州茶界的骄傲,也是一款名扬海内外的中国红茶。“黔红”,与世界四大红茶之祁红有着特殊的渊源,与滇红如同姊妹红茶。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世事的变化,茶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各产茶市州和县(区、市)地理标志或区域品牌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加上湄潭茶场二十来年承包分散经营和体制机制自身原因,“黔红”等知名品牌几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不见其形,难闻其香。但是,关于“黔红”的历史记忆却挥之不去。我们怎么可以忘记一个曾经改写了历史,并创造了历史的品牌呢?或者说,谁能割断那段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激情燃烧的岁月呢?

今天我们将“黔红”从历史记忆、从博物馆、从文献档案中重新发掘出来,发扬光大,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和价值:第一,“黔红”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国家遗产级红茶,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是贵州打造文化茶的重要品牌资源;第二,打造百年茶叶企业和百年茶品牌的需要和支撑;第三,为贵州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树立“茶叶全球化”、品牌化营销信心。

本文将对“黔红”进行简史梳理,回顾历史,重现价值,以期重振旗鼓,“收拾旧山河”,再次创造新的历史。

“黔红”的前世今生

1939年9月,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带着特殊的历史使命落户湄潭,全面开启了茶科研和现代茶业探索发展之路。次年制茶季,中茶公司(时为中央实验茶场联办单位)从云南顺宁茶厂抽调技佐祁曾培和3名技工到湄潭研制红茶。4月12日,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城南义泉万寿宫开始了外销红茶的试制,并获得成功。之后,祁曾培带着湄红茶样返回顺宁茶厂。云南顺宁茶厂(创建于1939年4月)厂长、红茶制造、评茶大师、滇红创始人冯绍裘先生品鉴了湄红之后,写出贵州红茶的第一份评审意见:“湄红形状细嫩匀齐不亚祁红,色泽润泽,香气清香较祁红为低,滋味似祁红,液色较祁红略暗。总评:品质不若祁红之优异,制造得法或可胜于宜红”这一个赞誉极高、期待极高的评价。那么,为什么冯绍裘先生要将湄红与世界顶级红茶之一的祁红与知名红茶宜红作比较呢?原来,1933—1936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获得昆虫学博士、当时中国昆虫学的核心专家刘淦芝先生在祁门茶叶改良场担任病虫害研究室主任。1936年,曾在修水实验茶场任技术员,负责宁红的初制、精制工作的冯绍裘应聘祁门茶叶改良场负责祁红制造技术工作。因为抗战全面爆发,大半壁江山沦陷,刘淦芝受命于中央农业实验所奔赴贵州湄潭任中央实验茶场(当时中茶公司参与了该场的创建工作)场长,冯绍裘先生则受聘于中茶公司赴云南凤庆负责出口红茶生产。所以,当年冯绍裘先生收到湄红茶样,收到了同为战时茶叶经济奔走的老友刘淦芝先生的问候和嘱咐,接着一种熟悉的外形、汤色、叶底、香气、滋味又出现了,方才将刚诞生的湄红与祁门红相比较。因湄红也是为外销而生,故亦与宜红相类比,“制造得法或可胜于宜红”,祁红、滇红、宜红是中国传统外销三大工夫红茶。这是历史性的缘分,也是湄红的品质使然。

湄红作为贵州第一款外销红茶,从此踏上了救国和爱国的世界之旅,出口换武器支持抗战和为新中国早期发展获得了不少宝贵的外汇。

“养在深闺人未识”,在湄红18岁以前,没有名分,一直是作为原料茶运抵重庆拼入川红才能走出国门。

1958年,对于贵州红茶出口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分野。在湄红发展的基础上,“黔红”品牌创立,彻底改变了贵州出口红茶的命运,从此开启了贵州红茶直接运往上海和广州口岸,交由中茶公司和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海外。并且免检原箱出口的待遇,实现了从湄潭茶场制茶工厂茶仓直接发往出口目的国家和地区。因此,“黔红”曾经是贵州红茶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免检入场券!

“黔红”,是贵州茶叶出口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黔红”适制茶树良种的培育

任何一款名茶,都离不开名种、名山、名师、名人的支撑。“黔红”自然也不例外。

随着湄红出口量的逐步增加,提高品质和产量成为刚需。1952年,湄潭茶试站茶学家刘其志先生拉开了为湄红(“黔红”)培育新品种的序幕,启动了后来命名为黔湄419、黔湄502等黔湄系列茶树良种的培育工作。

刘其志先生师承中央实验茶场技术室主任、代理场长、中国现代茶树育种奠基人李联标先生,并依托于先生始创于1940年的全国茶树品种园逐次展开他艰辛而辉煌的漫漫茶树育种人生。一场从1952年品种选育,到1995年5个茶树品种(包括湄潭苔茶)悉数成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并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长达43年的科技马拉松。也许,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学研究史上,都是罕见的案例。请问,在今天茶科技界,还有多少人愿意为一个梦想付诸43年的光阴?!

刘其志的弟子陈正武先生亦深耕于桐子坡茶树种质资源圃(民国全国茶树品种园),4个品种荣入国家级茶树良种目录,加上李祥明、鄢东海、安永政团队的成就(黔湄809),从湄潭桐子坡走向全省全国的国际茶树良种达10个。其中,黔湄419、502为红茶专用品种(大叶种),419成为全国茶树区域红茶品质标准对照种。黔湄601、701、809,黔辐4号,皆为大叶种,红绿兼制品种,湄潭苔茶、黔茶1号、8号、10号为中叶种,制绿茶最优,亦可兼制红茶等各类茶。

黔湄系列品种,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为“黔红”提质增效,提供质与量的保障,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如今这些品种,特别是黔湄系列,成为不少茶区茶农的最爱,肥壮芽头从春采到初冬,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不仅成为“黔红”、遵义红的极佳原料,而且是湄潭雀舌的重要原料,更成就了贵州最大的一个茶叶单品贵州针,行销全国。单是湄潭县贵州针年销售收入就超过30亿。

作为茶业的芯片,贵州研发培育的茶树良种为茶产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并将继续发挥可持续的产业生态效应。

“黔红”国宝级精制生产线

湄潭茶场曾经是全国三大国有农垦茶场之一,是最早开辟工业茶园、万亩茶海进行大生产的茶场,也是茶科技含量最高、茶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茶场。现存的茶工业博物馆,见证了那一段光辉岁月。

自1958年,“黔红”品牌创立后,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茶叶出口机构,时常发电报催货,甚至口气十分严厉,如不能按时发货将用川红代替云云。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促使湄潭茶场不断提升自己的生产能力和加工工艺水平。那时候,全省各地生产的红毛茶都要集中到湄潭茶场制茶工厂精制后以“黔红”品牌出口。于是建设一条昼夜运转不停的精制生产线,迫在眉睫。

1960年,为顺应国际市场需求,湄潭茶场主要生产出口红茶。制茶工厂职工响应茶场党总支号召,开展以技术革新和工具改革为中心的探索实验,根据工厂特色和现实条件,开启了茶叶机具联装精制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制,以代替落后的手工和半机械化操作,厂党支部副书记、制茶专家、茶叶拼配专家李民宣负责材料采购、铁件加工,精制车间主任、制茶专家吴贤才、木工机械专家叶文良等负责设计、制造、施工、组装、调试。由于当时贵州相关工业基础薄弱,无法满足精制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升级要求,他们只好因地制宜,以木材为主材料进行工程建设。李民宣负责材料采购、铁件加工,吴贤才、叶文良、倪承元等负责设计、制造、施工、组装、调试。他们创造性地将石碾改为齿滚切,竹筛改为圆分筛、抖筛,农用风簸改电力风选机、簸箕改为均堆机、用粗帆布作皮带组合输送机,组合成一整套红茶木质机具联装精制生产线,完全符合茶叶精制加工工艺规格要求,实现了出口红茶精制的自动化、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全部原箱免检出口。联装前,日生产能力30担,需人工近100人,联装后,日生产50至60担,只需人工15个;联装前,精制一批茶叶需7天,各批各路茶叶交叉付制,容易混乱,联装后,精制一批茶叶只需2天完成,加工周转快,各路茶划分清楚,节省拣、剔人工;联装前需反复加工4—5次,产生成品破碎大、制率低、香味淡薄,联装后均得以改进,并一次性完成,茶叶品质大幅提升。

在此,要特别讲一下叶文良先生的故事。叶文良是地道的湄潭人,远近闻名的大师级木匠,堪称湄潭鲁班。1958年,他以木质材料自制自行车一辆,在湄潭县城骑行演示,引起轰动。其自行车轮轴、链条及各零部件设计巧妙,令人惊叹。发展中的湄潭茶场不拘一格降人才,于次年无条件将叶文良调到茶场木工班工作。没想到时势造英雄,叶文良先生在当年的出口红茶木质机具联装精制生产线的研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是青春期的湄潭茶场善于发现人才,重视和重用人才,推动事业发展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湄潭茶场出口红茶木质机具联装精制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开启了出口茶叶大生产自动化茶工业时代。自此,“黔红”、中国红开始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产品销往波兰、英国、西德、澳大利亚、埃及、阿联酋、突尼斯、智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量300吨,1980年以后突破600吨,总量超过8000吨。贵州因此被列为全国6个出口红茶主要生产省之一,湄潭茶场成为全国8大茶叶出口基地之一,出口创汇量占那个时期贵州全省出口创汇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条出口红茶木质机具联装精制生产线,现存于茶工业博物馆,为其镇馆之宝。是世界上现存唯一一条茶叶木质机具联装精制生产线,是中国茶工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原创、质朴、精湛、精美、精彩、零碳、清洁、优质、高效,见证了中国茶叶出口创汇的大历史,贯穿了贵州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充分体现了一代茶人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的自力更生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大国工匠精神。

“黔红”的品牌价值

“黔红”品牌创立65周年了,如何让历史的辉煌下载到当下湄潭茶场农垦集团的生产经营中,重新回到生活的日常,回到人们的茶杯中,是一个品牌文化激活与重振的系统性问题,包括企业的体制机制的创新,专业人才队伍的组建,优质茶叶基地建设,产品体系设计,市场营销平台的搭建等等非常具体的问题。期待着湄潭茶场农垦集团尽快恢复元气,练好内功,重现江湖。

“黔红”,因其宏大的历史,耀眼的光芒,与祁红、滇红、宜红比肩的人文血脉,一同闯世界的阅历,铸就了其无与伦比的气质与底蕴。她曾经是一个超级品牌,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品牌文化遗产,潜藏着巨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不可估量的发展能量!

她活了,中国当下最大的农垦茶场就活了,一个潜在的红茶大品牌就活了!今天,她活了!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不仅仅是记忆,更要活到当下,活出青春年少之气韵,活成百年品牌,成为一个永远醒目的符号!

祝福“黔红”!(2023.12.21于湄潭)

来源:微美湄潭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