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木茶壶图片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超级干货:茶室的演变史与茶室的布局摆设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

【热文回顾】

“柴米油盐酱醋茶”

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茶

在古时候就开始源远流长

中国人对于茶的喜爱

早已深入骨髓

打造一个雅俗共赏的茶室

是每个爱茶的人心中所求

下面这篇文章将分三部分介绍茶室:

1茶室的起源

2中日茶室的差异

3家用茶室该怎么设计

话不多说正文开始

01.

茶室的起源

相传 5000 多年前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

荼即茶

可见茶被古人认识

是因其有解毒的实用功效

「茶室的萌芽」

最早使饮茶成为营业性和服务性行业的是 “茶摊”

可以说是茶室的雏形

据史料《广陵曹老传》

“东晋元帝,有一老姥

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弼之,市人竞买,

自旦至夕,其器不减。”

说明茶在晋代已作为零售饮料在市场上出现

这种简易的流动的茶摊

没有固定的场所

随走随卖,美其名曰“提壶弼茗”

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 “没有空间的茶室”

这就形成了茶室经营的雏形

「茶室的兴盛」

茶室兴于唐,盛于宋

最早的茶馆

出现在唐朝开元年间

称为茗铺

唐代佛教兴盛

僧人多且好饮茶,遍游天下

对茶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满足人们效仿禅茶的需求

店铺形式的茶室初步形成

唐 宫乐图(局部) 佚名 宋人摹本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宋代

茶叶产量的大增和价格的低廉

使饮茶更为普及

有的茶馆白天营业,有的全天营业

还有夜游茶馆

宋代的茶文化比起唐代的质朴单纯

已经有了多方面的丰富和补充

形成了文人的风雅、皇室的奢华、

民间的质朴、寺院的清淡

这个时候的茶室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社会功能

《清明上河图》中的茶坊

「茶室的普及」

明清时候的茶室

已经在市井街头

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大众的认可

品茗之风更加兴盛

各种类型的茶室遍布着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

喝茶的人群也遍布社会的各个阶层

上至皇室贵族、下至挑夫小贩

茶馆的功能也更加丰富

明代,《真赏斋》文微明

如供生意人治谈生意的清茶馆

供文人消遣泼墨的笔会

供人饮茶吃饭的“贰浑铺”

供人赏景玩耍的野茶馆

更有供人下棋品茶的棋茶馆

最有代表性的是书茶馆

客人一面饮茶一面欣赏说书先生说演

好不热闹

「茶室的衰败与复兴」

茶室在晚清到民国初年这一段时间

依旧兴盛

但是在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和打击之后

茶馆一度衰微

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

茶室的复兴

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市场经济下的茶叶销售行业再次兴盛

茶室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茶室的发展从东晋时代一直延续至今

悠悠千载,醇香的茶汤中

是中华文化中一方不可磨灭的印记

02.

中日茶室的差异

提及茶室就不得不说一下中日茶室之间的差异

有人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二者区别:

日本:哪里有茶室哪里才有茶喝

中国:哪里有茶喝哪里就是茶室

古代日本是没有原生的茶树的

自然而然也就没有饮茶的习惯

在日本,普遍认为茶叶是在9世纪初

由遣唐使最澄和尚从中国带回日本

茶叶从这时才见于日本正史

日本以独特的方式

吸收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并结合自身文化特点

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源中展和&東形西見

由于中日茶不同的渊源

和各自赋予茶的不同文化属性

导致了两国茶道精神的差异

和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和中国的茶室

具体什么不同呢?

『该部分来源中科绿华绿色建筑』

「 日本茶文化」

茶文化最初是由唐代僧人东渡日本带去

形式上有“禅意”,随着茶文化的传播

日本的民众与上层社会都流行起了饮茶的习惯

并把禅意发挥的更加浓厚

“茶道”由此而生

日式茶具

日本保留了很多中国唐代的一些茶具

同时又根据需求增添了很器具

图片来源中科绿华绿色建筑

日本人对于茶是尊敬的,甚至是膜拜的

因为茶,给了人们极大的精神寄托

日本茶室的功能是为了喝茶

也只是为了喝茶

日式茶室

茶室为了茶道所建的建筑

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

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

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标志性的地炉

风格明显的日式榻榻米

当现代的设计元素涌入到茶室设计后

也还深受禅宗文化的影响

因此形成了现代简约感的茶室

风格明显的日式榻榻米

当现代的设计元素涌入到茶室设计后

也还深受禅宗文化的影响

因此形成了现代简约感的茶室

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中列出10种茶具

图片来源中科绿华绿色建筑

中式茶具

中式茶具

中式茶室在装饰上通常会用到大量的中国元素

比如明清制式的圈椅

中国独有的水墨画,并且很多茶室会添置民俗乐器

让客人在品茶时也能聆听到传统民乐

感受茶文化带来的精神魅力

茶室摆件

中式桌椅

中式茶室讲究并不像日本

茶室就是为了喝茶

中国对于茶是为了体验

哪里有茶,哪里就是茶室

香炉

中国和日本在茶文化上的区别

就在于对茶本身的态度

日本更多的是敬畏,把茶当成一种修行

中国是把茶当做一种体验和享受

用身心去感受茶带来的方式和乐趣

发展至今

现代的茶室设计更加的多元化

结合了中式日式现代简约等多种风格

茶室成为越来越多人

家居中的必备生活功能空间

那么怎么打造一个家用茶室呢?

03.

茶室的设计

茶室的种类可谓多种多样

从整体形式上说

有以空间为主要表达内容的中式茶室、

以器物为重点的日式茶室、

以人为中心注重舒适度的欧式茶室等

风格上则有简约、复古、田园、现代等等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或风格

茶室设计的基本要素万变不离其宗

下面小编具体讲解一下

该如何在家打造一间茶室~

「茶室要放在哪儿?」

对于茶室的打造,古代人随性自然

不刻意追求居室

更注重心境和自然环境的契合

古代人大多喜欢将茶席设在松柳泉石之畔

一席、一炉、一茶壶,孤身或三五人小聚都可以

或者是在寺院庐舍里

窗外面对着竹林芭蕉

然后饮茶听雨

对于喝茶的仪式感

每个人的饮茶目的和需求不同

比如有些朋友就认为燃一线香

在檀香袅袅的房间里喝茶才有氛围

而有的小伙伴们喝茶

则格外讲究茶的用水、温度、茶具,手法等等

这个就看个人爱好了

所以对于喜欢追求仪式感的小伙伴呢

可以专门腾出一间单独的房间或者角落

能够确保饮茶时不受打扰

当然,也有朋友喜欢相对幽暗的环境

讲究禅意与意境的日本的茶室

就有这样的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

大家都喜欢在采光良好、空气流通的地方品茗

墙面最好是白色、原木色、米黄色等等

家具可以使用竹、木、藤等材质

家具的高度可以适量降低

营造室内的视野宽阔感

同时,也不要忘记在茶席附近预留电线插头

方便煮茶

「茶桌与坐具材质的选择」

茶桌和坐具可以说是茶室最基本的构成物

最好以自然清新为其主要特点

来表现一种平淡、纯粹、含蓄的生活境界

在茶座和坐具的材质选择上

往往以实木、竹、麻、稻草等为主要材料

既能显示室内装饰的精致

同时也很环保,带来大自然的清新气息

尤其是在小户型的茶室设计中

竹藤木质家具是最常选用的材料

它没有仿古家具那样庄重正式

但价格适中,也更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格调

尤其在炎炎夏季

竹藤家具总能给人丝丝清凉舒爽之意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入手打造茶室

不妨先从一张麻席、一席竹帘开始

它们都是营造清新氛围的绝佳之选

有些朋友喜欢更加富有现代感的设计

也可以选择钢化玻璃和塑料等材质

但注意,选择这一类材质的同时

在所有软装饰物方面也要选择相搭配的现代风格

「装饰物的妙用与格调的呈现」

茶具&装饰

茶室有四雅 :茶具、器物、盆景、水墨画

茶具,即茶壶、茶杯、茶勺等饮茶的器具

也引申到茶笋、茶籝、茶灶、

茶焙、茶鼎等专业级“装备”

一套漂亮的茶具固然重要

但要打造出一个风雅的茶室

需要主人在其他装饰物的选择上多花心思

装饰物可分为摆件、挂件等,绿色植物、插花、雕刻品、雕塑品、金银器、古铜器、瓷器、陶器、玉器、琴棋书画等等都可以作为选择甚至你还可以利用农人的蓑衣、渔具、磨盘,或南瓜、葫芦等瓜果蔬菜来营造一种浓郁的田园气息。也可以运用少数民族的毛毡、江南情调的蓝印花布、老北京的泥人或者剪纸、脸谱、织绣等地方民俗品、工艺品,来表现地域风俗,打造富有地缘特色的茶室,都是极其富有情趣的。

「灯具的运用与意境的烘托」

照明设计是茶室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烘托氛围上起到重要作用

茶室一般选用局部照明的方式

这种照明方式可以产生虚拟空间

有很强的暗示作用

并且能够起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增强空间的层次感

灯光布置可以选择4000-5000K

因为这是最接近日光的色温

既不过白,也不发黄

给人朦胧婉约的意境

吊灯、壁灯、落地灯、

中国的红灯笼、西式的汽灯、东南亚的藤编灯

都有各自的味道

灯具的选用要结合茶室家具和装饰物的整体风格

不能显得突兀和怪异

总而言之

从整体上把握好茶室的风格和格调

合理设计各要素的组合和搭配

基于内心的需求

天地方圆间

为自己打造一个宁静之所

下面小编精选了一些不错的茶室案例

仅供大家欣赏参考

「茶室设计案例欣赏」

参考文献:

《基于茶文化的中式茶馆与日式茶室比较研究》 ,作者闫丹婷

《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作者华永

《基于案例分析的当代茶室设计手法探索》,作者王丽阳

《喝茶?品茶?你所不知道的中日“茶”之区别》,中科绿华绿色建筑,作者 Andy

《如何在家打造一间素净茶室》武汉东易日盛

向以上原作者致谢!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由新微设计整理发布

茶具准备的讲究有多少,您知道吗?


茶具的摆放要布局合理,实用、美观,注重层次感,有线条的变化。摆放茶具的过程要有序,左右要平衡,尽量不要有遮挡。如果有遮挡,则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摆放,将低矮的茶具放在客人视线的最前方。


为了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壶嘴不能对着客人,而茶具上的图案要正向客人,摆放整齐。


(一)主茶具


  

1、茶壶


用以泡茶的器具。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细部。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


2、茶船


放茶壶的垫底茶具。既可增加美观,又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


①盘状:船沿矮小,整体如盘状,侧平视茶壶形态完全展现出来。


②碗状:船沿高耸,侧平视只见茶壶上半部。


③夹层状:茶船制成双层,上层有许多排水小孔,使冲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层,并有出水口,使夹层中的积聚之水容易倒出。


茶船除防止茶壶烫伤桌面、冲泡水溅到桌面外,有时还作为“温壶”、“淋壶”时蓄水用,观看叶底用,盛放茶渣和涮壶水用,并可以增加美观。选择时应注意:


(1)形状


碗状优于盘状,而有夹层者更优于碗状。这是因为盘状茶船无法蓄盛废水,碗状可蓄,但壶的下半部浸于水中,日久天长会令茶壶上下部分色泽有异,有夹层的茶船既可以下层蓄废水,又可以上层实现茶船的各个功效,十分利于操作与日常养壶。


(2)大小


茶船围沿要大于壶体的最宽处,若是碗状、有夹层的茶船,因要用来蓄水,所以其容水量至少是茶壶容水量的2倍,但也不可过大,应与茶壶比例协调。


(3)造型与色彩


茶船应与茶壶的造型、色泽、风格一致,起到和谐的效果。



3、公道杯(茶盅、茶海)


亦称茶盅、茶海,用于均匀茶汤浓度。


①壶形盅:以茶壶代替用之。


②无把盅:将壶把省略,为区别于无把壶,常将壶口向外延拉成一翻边,以代替把手提着倒水


③简式盅:无盖,从盅身拉出一个简单的倒水口,有把或无把。


茶盅除具均匀茶汤浓度功能外,最好还具滤渣功能。


4、茶杯


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


1、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状。


2、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也称盏形杯。


3、直口杯:杯口与杯底同大,也称桶形杯。


4、收口杯:杯口小于杯底,也称鼓形杯。


5、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


6、盖杯:附加盖子的茶杯,有把或无把。


茶杯的功能是用于饮茶,要求持拿不烫手,啜饮又方便。杯的造型丰富多样,其料用感觉亦不尽相同。



5、闻香杯


茶汤倒入品茗杯后,闻嗅留在杯里的香气之器具。


6、杯托


茶杯的垫底器具。


杯托是承载茶杯的器具,虽是小小一物,却也有一段佳话:唐建中年间,蜀相崔宁之女饮茶时怕茶杯烫着手指,遂命丫鬟以小碟托杯,碟心用蜡捏成刚好嵌住杯底的小环,端拿时杯子不会晃动倾倒,又免于挨烫,后又请人依样做成漆器。崔宁见了,十分高兴,名之曰“托”,从此便流传开来,延用至今。因此,杯托的要求必须是易取、稳妥和不与杯粘合。


7、盖置


放置壶盖、盅盖、杯盖的器物,保持盖子清洁。


盖置的功用是保持壶盖的清洁,并防止盖上的水滴在桌上,所以盖置要有集水功能。支撑式盖置是简状物,只能支撑住盖子的中心部位,因此盖子也要设计成有集水功能的,使盖上的水集到中心再滴到简内蓄积,高度以略高于杯为宜,亦可用直筒杯代之;托垫式盖置可用各种盘子或用各式茶托。



8、茶碗


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汤作饮用工具。


①圆底:碗底呈圆形。


②尖底:碗底呈圆锥形,常称为茶盏。


9、大茶杯


泡饮合用器具。多为长桶形,有把或无把,有盖或无盖。


10、同心杯


大茶杯中有一只滤胆,将茶渣分离出来。


11、冲泡盅


用以冲泡茶叶的杯状物,盅口留一缺口为出水口,或杯盖连接一滤网,中轴可以上下提压如活塞状,既可使冲泡的茶汤均匀,又可以使渣与茶汤分开。




(二)辅助用品


泡茶、饮茶时所需的各种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


1、桌布:铺在桌面并向四周下垂的饰物,可用各种纤维织物制成。


2、泡茶巾:铺于个人泡茶席上的织物或覆盖于洁具、干燥后的壶杯等茶具上。常用棉、丝织物制成。


3、茶盘:摆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木、金属、陶瓷、石等制成,有规则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种。


4、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织物;或用作抹干泡茶、分茶时溅出的水滴;托垫壶底;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


5、茶巾盘: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属、搪瓷等均可制作。


6、奉茶盘:以之盛放茶杯、茶碗、茶具、茶食等,恭敬端送给品茶者,显得洁净而高雅。


7、茶匙:从贮茶器中取干茶之工具,或在饮用添加茶叶时作搅拌用,常与茶荷搭配使用。


8、茶荷:古时称茶则,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同时可作观看干茶样和置茶分样用。


9、茶针:由壶嘴伸入流中防止茶叶阻塞,使出水流畅的工具,以竹、木制成。


10、茶箸:泡头一道茶时,刮去壶口泡沫之具,形同筷子,也用于夹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时亦可用于搅拌茶汤。


11、渣匙:从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与茶针相连,即一端为茶针,另一端为渣匙,用竹、木制成。


12、箸匙筒:插放箸、匙、茶针等用的有底筒状物。


13、茶拂: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


14、计时器:用以计算泡茶时间的工具,有定时钟和电子秒表,可以计秒的为佳。


15、茶食盘: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竹、金属等制成。


16、茶叉:取食茶食用具,金属、竹、木制。


17、餐巾纸:垫取茶具、擦手、拭杯沿用。


18、消毒柜:用以烘干茶具和消毒灭菌。



(三)备水器


1、净水器


安装在取水管道口用于纯净水质,应按泡茶用水量和水质要求选择相应的净水器,可配备一至数只。


2、贮水缸


利用天然水源或无净水设备时,贮放泡茶用水,起澄清和挥发氯气作用,应特别注意保持清洁。


3、煮水器


由烧水壶和热源两部分组成,热源可用电炉、酒精炉、炭炉等。


4、保温瓶


贮放开水用。一般用居家使用的热水瓶即可,如去野外郊游或举行无我茶会时,需配备施行热水瓶,以不锈钢双层胆者为佳。


5、水方


置于泡茶席上贮放清洁的包茶用水的器皿。


6、水注


将水注入煮水器内加热,或将开水注入壶(杯)中温器、调节冲泡水温的用具。形状近似壶,口较一般壶小,而流特别细长。


7、水盂


盛放弃水、茶渣等物的器皿,亦称“滓盂”。



(四)备茶器


1、茶样罐


泡茶时用于盛放茶样的容器,体积较小,装干茶30-50克即可。


2、贮茶罐(瓶)


贮藏茶叶用,可贮茶250-500克。为密封起见,应用双层盖或防潮盖,金属或瓷质均可。

图:来源天毫茶业。如因作品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作为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

“围炉烤茶”“围炉煮茶”是“老壶装新酒”?

三五好友围坐于温暖的炭炉旁谈天说地,茶水在茶壶内沸腾,烤制的土豆、玉米、花生逐渐散发香气……

最近,多地都兴起了“围炉烤茶”的冬季消费新风潮,大有接续露营成为城市新消费的趋势。

今天,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极具冬天氛围感和仪式感的“围炉烤茶”“围炉煮茶”。

图片

“围炉烤茶”和“围炉煮茶”有区别吗?

“围炉烤茶”“围炉煮茶”最大的区别就是茶的饮用方式——一个是“烤茶”,一个是“煮茶”。

“围炉烤茶”源自西南地区平常人家的饮茶方式。

席地而坐,“乌撒烤茶”更显洒脱之感。 蔡娇供图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就有传承千年的“乌撒烤茶”。贵州乌撒烤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娇告诉小编:“‘乌撒烤茶’是威宁人原始烹茶方式的传承。制作方法是把茶叶放进烤茶罐中,在小火炉上烤成焦而不糊的焦黄色,然后把沸水倒进烤茶罐,待茶罐里的香味四溢时,即可享用。泡茶的过程中,炉火上总会放着几个洋芋,茶泡好时,洋芋也基本熟了。围炉而坐的人们烤茶喝茶、吃着洋芋,聊着大天,好不惬意,这氛围感那也是十足的。”

云南传统烹茶方式——“火塘烤茶”。 图片来源:保山文旅

无独有偶,云南也有一种“烤茶”——“火塘烤茶”。火塘,是在室内用火炭烧水或煮饭的一种火坑。将土陶烤茶壶放在火塘上慢火烘烤,然后放入茶叶,边烤边摇动,等茶叶散发出醇厚的焦香味时,便开始沏茶。

在我国上千年的饮茶历史流变中,煮茶本身也不是什么新奇事儿。唐代时,主流的饮茶方式就是“煮茶法”。陆羽《茶经》的“七之事”中就详细记载了煮茶的方法。很多唐代画作中,也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煮茶的场景,其中就不乏“围炉煮茶”的场景。

目前,主要有两种煮茶方法——“先泡后煮”和“直接煮”。

所谓先泡后煮,顾名思义就是先用盖碗泡上几泡,再放进煮茶器中煮,比如老白茶、熟普茶饼、茯砖茶等比较耐泡的茶,都可以先泡后煮。先使用盖碗冲泡五六遍后再拿来煮,一方面可以使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更多浸出,香气物质更好地散发出来;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煮出来的茶汤过于浓重。

直接煮的方法就是把茶直接放进茶壶中煮饮,这种方法适合陈年铁观音、足火岩茶、普洱熟茶等。

哪些茶适合做“烤茶”“煮茶”?

“烤茶”选用的茶一般都与当地地域特色相结合。以“乌撒烤茶”为例。“乌撒烤茶”用的是威宁当地的炒青绿茶。蔡娇表示,嫩度高、等级高的茶太过娇嫩不适合做烤茶。使用当地绿茶制成的烤茶有独特的熟豆香,甚至还有咖啡香。

充满氛围感、仪式感的“围炉煮茶”。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一般来说,适合“煮茶”的茶,基本都是原料偏粗老、年份偏高或发酵程度偏重的,比如白茶中的老寿眉、熟普、茯砖茶,或者足火陈年岩茶,或者陈年铁观音等。

此外,红茶如果作为调饮,也可以用来煮,适当加入糖、牛奶和乳酪,制作成奶茶,使得红茶的滋味更加香浓。如果清饮,就不太推荐煮茶了哦。

此外,为了满足年轻人追求现代口味的需求,煮奶茶、煮姜茶等新式茶饮方法也相继出现在“菜单”上。还有在茶汤中加入红枣、桂圆、陈皮等,搭配出专属自己的“冬日特调”。

“围炉烤茶”“围炉煮茶”

需要哪些器具、材料?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火,必以坚木炭为上。”炭的品质决定着茶汤的品质,荔枝木、龙眼木制成的炭会有淡淡的果香,潮汕人喜欢的橄榄炭,火焰稳定,最适合慢火深煮。

炉子的选择比较多,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潮汕的红泥小火炉,还有竹炉、磁炉、石炉。

煮茶壶选择很多,从材质上分有:陶壶、紫砂壶、铁壶、银壶、铜壶。

做工考究的烤茶罐。 蔡娇供图

烤茶罐则需要讲究一些,需要能耐高温,保香透气不透水。蔡娇表示,制作烤茶的烤茶罐是用“观音土”加乌沙等作胎体,运用“堆烧”工艺经过几十道工序高温烧结而成。现在也有用云南大理的剑川黑陶制作的烤茶罐。

传统烤茶的火源是火盆,为了安全起见,现在多为小火炉、回风炉等。

哪些食物适合搭配一起吃?

除了茶,解馋的茶食也是茶席上的重点,好的茶点不可夺了茶性。与潮流文化结合后,与“围炉烤茶”“围炉煮茶”搭配的茶点逐渐往颜色丰富、中西结合的方向发展。最受欢迎的就是烤土豆、烤栗子、烤柿子、烤橘子、烤年糕、烤棉花糖、烤梨、烤青团、烤苦荞粑粑等,甚至有特立独行的茶馆还推出了烤龙眼、烤榴莲。

茶友晒出的“围炉烤茶”套餐。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酸酸的山楂,甘口的橄榄,香脆的花生、各类坚果,还有各种小糕点都可以为茶席增色不少。

为什么年轻人喜欢“围炉烤茶”“围炉煮茶”?

既然“烤茶”“煮茶”都是历史久远的老习俗,它们是如何成为当今年轻人的宠爱呢?年轻人又是如何玩出“老壶装新酒”的呢?

其实,不论是“围炉烤茶”,还是“围炉煮茶”,除了喝茶本身,年轻人更重视的还有社交价值。精致的摆设,讲究的仪式,闲适的情调,重点在于表达自己的爱好,并与同道中人分享,而不仅仅限于追求“喝茶提神”这类实用效果。

网红博主打卡围炉烤茶。 图片来源:小红书

在接受采访时,蔡娇表示,“围炉烤茶”“围炉煮茶”的喝茶方式火遍全网,让她十分欣喜。她希望通过这种饮茶方式,能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群体增添一种与茶连接的方式,让他们在烤茶、煮茶的过程中了解茶、接受茶,甚至从此爱上茶。

茶馆里“围炉煮茶”的年轻人。 安 源 摄

可以看到,茶在年轻人中的一些固有的刻板形象也开始被打破。茶的消费场景不再是保温杯里的一抹热气,或是会议室里的一排瓷杯,茶的整体气质也不再是中年稳健、一成不变,而渐渐变得生动而有趣。这其实就是年轻人对茶的形象再造,让茶有可能焕发一种别样的生机。

“繙经觅句无尘事,坐对尤宜雪煮茶。”可以想象,这两行字一定戳中不少佛系青年的心。茶的悠远与典雅,能够与当代年轻人的精神世界相呼应,何尝不是一件美好的事。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