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勐海龙凤团茶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大益店邀您中秋共品“新”龙柱圆茶|糖香入红汤,臻品代代传

龙腾四海,富贵吉祥

不世臻品,代代传承


大益龙柱圆茶(2101)于8月30日上市,包装色彩华丽雍容,一经面世便受到了广大茶友的喜爱。大益龙柱圆茶传承“龙团凤饼”的设计理念,品质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彰显皇家气息。

“龙团凤饼”又称为“龙凤团茶”,是我国茶叶生产中的一颗绚丽璀璨的明星,也是北宋的贡茶。在北宋初期的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遣使至建安北苑(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监督制造一种皇家专用的茶,因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的纹饰,就叫“龙凤团茶”。皇帝用的龙凤茶,茶饼表面的花纹用纯金镂刻而成。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里记载到:“采择之精,制造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由此可见,龙团凤饼的用料等级之高、制作工艺精细。

龙团凤饼历经一千多年的时光流转,其早已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中蜕变消逝。将宋人盛造其极的制茶精神运用在传统普洱茶工艺与现代化机械制茶相结合的今天,便诞生了“龙柱圆茶”。

2007年大益首次推出龙柱圆茶,之后相继推出了龙柱圆茶(大)、大龙柱、小龙柱系列,均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下图请横屏观看)

龙柱圆茶(2101)包装棉纸底色采用明黄色,明黄色为清代皇家御用色彩;“龙柱”字体颜色采用石青色,石青色被广泛用于清代皇室的衮服、朝服、吉服、常服等服饰中,显示出正统与庄重,整体色彩搭配寓意富贵祥瑞。

其底部图纹则是采用中国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由“海水纹”和“山崖纹”两个部分构成,常与龙纹、禽兽纹、八宝吉祥纹饰等搭配使用,常用于古代官服补子、龙袍下摆、袖口等部位,寓意“绵延不断”、“福山寿海”。

产品介绍

【品名】:龙柱圆茶

【批次】:2101

【属性】:熟茶

【规格】:357g/饼

【原料】:龙柱圆茶(2101)进行了用料升级,精选勐海茶区优质山区茶为原料,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大益茶制作技艺”发酵,精心研制而成,条索肥壮,糖香高浓,甜柔润滑,品质突出。

【产品特点】:产品饼形丰润饱满,条索肥壮,芽头肥硕;茶汤入杯,汤色红浓,茶香滚滚;糖香高浓,龙眼香馥郁;汤感软糯稠滑,滋味浓醇润甜,饮啜间留有丝丝入扣的细腻与甘甜;叶底褐红肥润,较匀整,稍显嫩梗嫩茎。

勐海茶厂品鉴

器具:160ml盖碗;

投茶量:8g;

品饮时间、地点:2021.8.25于勐海茶厂

/茶品品饮前醒茶1次/


第1泡:

汤色浅红亮,糖香浓郁,口感甜柔润滑,杯底糖香显;

第1泡


第2、3泡:

汤色红亮,糖香高浓,滋味甜醇,汤感稠滑,杯底香馥郁,带果糖香;

第2泡

第3泡


第4、5泡:

汤色红浓明亮,糖香明显,龙眼香馥郁,滋味浓醇润甜,汤感稠厚饱满,充盈味蕾;

第4泡

第5泡


第6、7泡:

汤色红亮,糖香持久,带甜香,滋味醇正饱满,汤感软糯细腻,轻啜一口,甜润细滑,过舌入喉,杯底留香;

第6泡

第7泡


第8、9、10泡:

汤色红明,甜香愉悦,带糯香,滋味甘醇柔滑,茶汤细软,口腔舒适度佳。

第8泡

第9泡

第10泡

作为一款经典传承产品,大益“龙柱圆茶”在此前已出厂的多个批次中,累积了良好的口碑。而龙柱圆茶(2101)进行了用料升级,在滋味上面更值得期待。正是“一睹经典容,茶韵更惊艳”,值得广大茶人品鉴!

近期,全国大益茶授权专营店

正在举办“茗月·共此时”中秋茶会,

欢迎各位益友到所在区域的专营店参加,

共品龙柱圆茶(2101)。

把大益“龙族”好茶带回家,为2024接福、接财、接好运!

2024年,是甲辰年,属龙。

在新的一年里,愿每一位爱茶人都能万事兴“龙”。

古代帝王号称“真龙天子”,在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来自神奇世界的生物,得到它的庇护那必定是“龙腾盛世、福禄双喜”。

在大益丰富的产品中,有着许多的茶自诞生伊始便以“龙”字命名。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龙族”好茶。究竟哪一款才是你的气质之选呢?

龙珠

匠心雕琢天生高贵

说起“龙珠”,大部分人都会想起改编于知名漫画家鸟山明的同名作品,东映动画制作的“龙珠系列”第一部动画TV。但在普洱茶界,“龙珠”却是一颗正在闪闪发光的“明珠”。

珠型新式普洱茶是小粒茶的一种,其外形揉成小圆球形状,体积差不多1元硬币大小左右,一颗一泡冲泡、携带都很简单、便捷。每颗的重量大概在6-8克左右,在光影的跳跃下颗颗饱满似朱玉、灿若繁星,所以取名龙珠,寓意珍贵。


当然,龙珠也属于普洱团紧压茶,球体具有的柔韧弧度,使茶叶叶脉保存完整,因此,龙珠的制作难度也比茶饼要高很多,对原料的选用上要求也会更高。

2022年上市的这款龙珠礼盒,分生、熟茶礼盒,每盒25粒,每粒8g,金箔独立包装。生茶茶汤绿黄明亮,通透澄澈;入口清甜柔滑,香气纯正持久;熟茶茶汤红浓明亮,莹润有泽;入口醇厚饱满,陈香浓郁,伴有糖香;汤感细腻顺滑,喉韵甘甜。

2021年中秋节推出的这款花好月圆(龙珠版),以“七星拱月星月交辉”的奇思妙想设计广受市场推崇。礼盒内1饼200g的生茶,被7颗8g/颗的龙珠(熟普)环绕着,呈现出众星捧月、星月交辉的姿态。生茶茶汤深黄明亮,花香悠扬带有蜜甜,滋味醇厚,生津回甘;熟茶茶汤红浓明亮,陈香浓郁带有糖香;滋味醇和,汤质稠滑。


生茶莹润如玉、熟茶玲珑如珠。不管是谁拥有了它,打开礼盒的瞬间,都会被它璀璨的星光所吸引。

龙柱

难以复刻的经典大益茶韵更惊艳

在北宋初期的太平兴国三年,宋太宗遣使至建安北苑,监督制造一种皇家专用的茶,因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的纹饰,就叫“龙凤团茶”。皇帝用的龙凤茶,茶饼表面的花纹用纯金镂刻而成。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里记载,龙团凤饼的用料等级之高、制作工艺精细。历经一千多年的时光流转,作为北宋贡茶的“龙团凤饼”逐渐在历史长河中蜕变消逝!

传承经典、典耀中华!大益将宋人盛造其极的制茶精神贯穿于传统普洱茶工艺与现代化机械制茶中,于2007年首次推出龙柱圆茶后,又相继推出了龙柱圆茶(大)、大龙柱、小龙柱系列,其茶品品质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处处彰显皇家气息。

龙柱圆茶(熟茶)

龙腾四海臻品代代传

龙柱圆茶(2101)包装色彩华丽雍容,棉纸包装底色采用明黄色,“龙柱”2字选用石青色,石青色被广泛用于清代皇室的衮服、朝服、吉服、常服等服饰中,显示出正统与庄重,整体色彩搭配寓意富贵祥瑞。

外包装底部图纹采用中国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由“海水纹”和“山崖纹”两个部分构成,常与龙纹、禽兽纹、八宝吉祥纹饰等搭配使用,常用于古代官服补子、龙袍下摆、袖口等部位,寓意“绵延不断”、“福山寿海”。

龙柱圆茶(2101)进行了用料升级,精选勐海茶区优质山区茶为原料,条索肥壮,糖香高浓,甜柔润滑,品质突出。茶汤入杯,汤色红浓;糖香高浓,龙眼香馥郁;汤感软糯稠滑,滋味浓醇润甜,饮啜间留有丝丝入扣的细腻与甘甜。

龙柱圆茶(生茶)

新中式与传统茶的创意融合

龙柱圆茶(2201)被称为是新中式和传统茶的经典碰撞,无论是包装还是内涵都彰显高贵典雅之气,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龙柱圆茶生茶的外包装以紫色为底,黄色和紫色都是古时专供皇室贵胄使用的颜色,代表着尊贵与权利。同样,版面图纹采用中国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象征“绵延不断”、“福山寿海”,整体更有“紫气东来见祥瑞”的美好寓意。

精选勐海茶区5年陈高山春茶为主要原料,香甘味重,陈韵初显。汤色深黄明亮,金光闪烁;茶香丰盈,蜜甜香浓郁,陈香初现,伴着百花果香;茶味重酽,强劲的苦与浓郁的甜在口中争相碰撞、释放,回味甘醇,汤香饱满。

小龙柱

外观小巧饱满内里庄重大气

大益小龙柱可以说是龙柱圆茶的优点集合体,同样是传承了“龙团凤饼”的设计理念,整体设计华贵、大气,用料扎实、工艺精湛,可谓是馈赠、自饮、珍藏兼得。


细说起它的设计,处处彰显着大益人力求创新与突破的实干精神。小龙柱单饼规格将传统357克茶饼19.5厘米的直径改为15厘米,因此饼面整体看起来更加的小巧饱满;但它玲珑而厚重的同时亦不失大气庄重,作为宫廷系列的高端熟茶,它秉承一贯的宫廷品质,茶品内质上乘,加工工艺考究,加以明黄六边礼盒包装。

  

精选勐海绿色生态茶园中的明前细嫩芽叶为原料,汤色红浓明亮,滋味浓醇。茶汤入口细腻顺滑、滋味醇厚、入口稍苦、回甘;以香茗见长,汤味甘、重、滑,后劲足。

龙印

续写传奇王者归来

于2012年上市的龙印(201),十多年来以其优越的产品品质,为喜爱普洱茶的茶友们诠释了印级传奇。

印级茶又名印级圆茶。在普洱江湖中,老茶客们习惯于将勐海茶厂于40年代初至60年代后期出产的一批茶品称之为“印级茶”。龙印(201)是勐海茶厂的制茶技艺不断更新、原料储备不断丰富之后所推出的新一轮印级茶。

产品精选勐海茶区3-7年时光自然醇化的优质晒青毛茶为主要原料,以大益拼配技艺为依托精心研发,充分糅合各茶料特性,平衡品质差异,形成独特口感。龙印(201)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厚、质甜、层次感强,韵味悠长,被称为高端茶新标杆。

龙腾盛世

新岁启封万事兴“龙”

新年伊始,大益茶龙年生肖饼“龙腾盛世”在千呼万唤中隆重登场,其华贵非凡的设计诠释了新世代美感,引领茶人益友共同见证金龙腾飞、盛世普洱。

大益作为普洱生肖系列的开创者,从2010年虎年至今,已推出15轮经典生肖茶,将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和特有的纪年方式“生肖”动物,与中华传统普洱茶文化相结合。2019年、2020年,大益生肖茶系列产品连续夺得云南省“10大名茶”第一名的荣誉。

“龙腾盛世”精选勐海核心古茶园优质大树茶为原料,看外形饼形圆润饱满,恢弘大气,色泽乌润油亮。品之口感惊艳万千,香气如瑞龙脑香惊艳,阵阵烟香吟啸而出,高扬且长;茶韵饱满,底蕴深厚,苦涩变化活跃,富有层次,清凉感萦绕舌尖,甜感在口腔肆意流动,回甘生津有如巨龙奔腾之势席卷而来,气韵恢弘,喉韵不绝。


龙腾盛世、礼敬中华!新的一年就要到了,一杯茶、一句祝福,都是团聚时最好的鉴证、馈赠时最好的礼物。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大益“龙族”好茶,既有高性价比日常品饮型、也有收藏升值型,每一款都是精品、每一句都是真心,还没来得及准备春节礼物的益友,趁着快递还没回家过年,马上行动呀!

愿爱茶的你,在甲辰龙年的每一天,都能和喜欢的人一起分享温润、甘醇的大益茶,感受普洱茶越陈越香带来的岁月静好。

521国际茶日 “好茶在中茶”的背后:数代制茶人的传承与创新!

5月21日,是属于茶的节日:2019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国际茶日。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茶的骄傲,也是中国制茶人的骄傲。

回望历史,中国制茶技艺代代传承,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中茶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传承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为己任,以守正创新的精神雕琢每一片原叶。

从饼茶到散茶,中国制茶技艺不断演变

中国是茶树的故乡,中国人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的历史久远,可上溯到神农时期。

三国时,曹魏已开始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人们将采来的鲜叶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便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很浓的青草味,经反复实践,古人发明了蒸青制茶。但经过蒸青的茶仍有苦涩味,因此还要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降低茶叶的苦涩味。

唐代时,蒸青作饼已经逐渐完善。到了宋代,制茶技术进一步更新迭代,出现了做成团片状的龙凤团茶。

在制作龙凤团茶的工序中,冷水快冲可保持茶叶的绿色,提高茶叶的质量,而水浸和榨汁的做法,会使茶香大大损失,且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这种过于精致和繁复的生产方式,导致其生命力并不持久,制茶工艺又开始了革新——蒸青散茶由此诞生。

在蒸青团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茶叶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人们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从而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以保持茶的香味。

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存在。到了明代,团茶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蒸青散茶开始盛行。但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

炒青绿茶,自唐代已始而有之,此后,炒青制法日趋完善。这种工艺已与现代的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茶叶制造技术的鼎盛时期,在炒青绿茶大行其道的同时,黑茶、花茶、红茶、乌龙茶的制茶技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绿、白、黄、青、红、黑六大茶类齐全局面。

张天福创制揉茶机,改写揉茶历史

揉茶是制茶过程中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揉茶的工艺意义在于将松散的茶叶卷曲成条索,并破裂细胞壁以利于冲泡中茶汁释出,在手工制茶中,揉捻程度的轻重对成茶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揉茶机出现前,中国人在制茶过程中是用脚来揉茶的。1941年,时任福建示范茶厂厂长的张天福创制出中国第一台揉茶机,改写了揉茶历史。

当时,中国的农村并没有电,张天福不断琢磨机器的构造,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终于绘制好了揉茶机图样。随后,张天福请来一位木匠,按照他的图纸制造了揉茶机样机,除了轴承是铁质的以外,其他均为木质。

有了揉茶机,不仅提高了揉茶过程中的卫生水平,而且茶汁不会流失,保证了茶叶品质,效果非常理想。

1949年,中茶公司成立,由“当代茶圣”之称的吴觉农出任首任总经理。次年1月,后来被称为“茶界泰斗”的张天福调往福州,协助成立中茶福建公司。

加入中茶公司后,张天福对揉茶机做了改进,将揉盘、揉桶改为双动式。改进后的揉茶机揉茶的速度加快,揉茶效果更佳,被称为五三式揉茶机。

揉茶机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茶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茶叶生产水平和茶叶的质量,受到茶农的广泛欢迎。揉茶机先后在福建茶区推广近万台,是福建迈向机械制茶的第一步。

在中茶福建公司,张天福还十分重视制茶技艺的传承,专门招考了茶叶技师,报名的有100多人,集中在福州,由张天福亲自授课。当时通过考试录取了30多人,分配到了全国各地。

改革开放后,从1992年借鉴当时日本的生产线技术的国内第一条乌龙茶生产线的研发设计,到中国第一条花茶、红茶、白茶全自动化拼配生产线,均诞生在中茶福建公司。

中茶公司:为传统制茶技艺插上科技的翅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科技创新正“席卷”整个茶产业链,逐步成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传承传统制茶技艺的同时,中茶公司通过为传统制茶技艺插上科技的翅膀,寓传统制茶技艺的保护于现代化的科技发展中,实现传统制茶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

2021年,中茶公司制定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组建了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将茶叶种植、茶园管理、产品研发、工厂管理等先进适用技术及标准及时传送到乡村、企业和农户。制茶师傅在理解茶叶制作过程的核心关键点后,通过设备、监视系统、控制系统等,将制作好茶的条件因素量化控制,摆脱“雨水青”、阴雨天、人工失误等造成的品质缺陷,将“看天做茶、看青做茶”转化为科学技术的标准化生产。

在浙江杭州,中茶龙冠公司将传承已久的龙井茶炒制工艺创造性地总结为“十大手法”,制茶过程按照现代工业品的生产方式,被拆解为可量化的26道工序,12道品控程序。2008年,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炒制“十大手法”早已传授到浙江各个龙井茶区乃至全国广大茶区,成为中国制作扁形绿茶的通用技艺。中茶龙冠龙井也一直作为国家外事用茶,并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宾朋。

在广西梧州,中茶公司继承并发扬了六堡茶传统的“窖藏工艺”,借由全程不落地渥堆发酵工艺和科学窖藏技术,令六堡茶的内含物质发生充分转化,形成中茶窖藏六堡茶特有的“红、浓、陈、醇”品质,和祛湿、降糖、调理肠胃、醒酒护肝的独特保健功效。

在福建松溪,中茶公司推广白茶自动化萎凋设备和新技术,申请了白茶萎凋设备专利,并建立了自动化萎凋房,大幅提升了中茶白茶产品的品质。

在云南勐海,中茶普洱茶清洁发酵技术落户当地,改变了传统普洱茶的自然发酵模式,实现了中茶普洱茶的可控发酵。

匠心传承,“好茶在中茶”历久弥新

目前,中茶公司拥有茉莉花茶技艺非遗传承人、黑茶技艺非遗传承人、乌龙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非遗传承人及多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特级茶叶大师和高级专业技术大师。在产品打造上,中茶公司践行“好茶在中茶”的品牌理念,将制茶大师的经验与技艺融入原料标准、制茶工艺、审评筛查环节,打造出了“山水中茶”系列产品,涌现出中茶小茉莉花茶、3T普洱茶、巧白金白茶、老八中茶紫罐六堡茶等多款明星产品。

在标准制定上,中茶公司秉承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出口标准理念,积极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地方茶叶标准,同时加强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了乌龙茶、白茶、茉莉花茶、普洱茶、安化黑茶、红茶、绿茶、六堡茶和袋泡茶9个产品企业标准,入选“企业标准领跑者”联盟,中茶还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FSSC22000、HACCP、AEO高级认证、UTZ认证等各类体系认证48项,确保为消费者打造安全放心产品。

在产业布局上,中茶公司持续推动全产业链、全茶类产业布局,不断占领核心茶产区,实行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存储、市场销售等环节全产业链管控,保证从茶园到茶杯的安全,通过严格的原料筛选标准,以科技手段加强产品的全过程可追溯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自然健康的饮品。

在科技创新上,中茶公司作为茶产业的领军企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通过传统正宗工艺与现在科学技术结合模式,积极探索茶叶深加工,将茶产业向多领域延伸拓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在品牌建设上,中茶公司作为中华老字号企业,行业唯一央企,“中茶”牌曾多次保障重大国事活动,连续入选“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让“好茶在中茶”理念深入人心。

在渠道销售上,中茶公司通过打造线上线下多元化、规范化、高效化销售渠道,统筹“门店、电商、特通、收藏”四个渠道条线一体推进,为更多更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便利的购物渠道,带来更加优质的购物体验。

在产品研发上,中茶公司秉承安全至上原则,发挥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同时推出高中低端多种价位全品类产品,研发更多年轻化、时尚化、便捷化的新型茶类饮品,提高各年龄层的生活品质,引领健康消费新方式。

未来,中茶公司将继续以“好茶在中茶”为理念,以做大茶产业,做强茶科技,做优茶文化为使命,守正创新,匠心传承传统制茶技艺,让传统制茶技艺在现代科技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和发展,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