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漭水镇茶庄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昌宁县:寻味“千年茶乡”,致富千万人家

北纬24°穿过的地域,有着宜人的温度和湿度,是一条世界著名的“黄金茶线”。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就在这条“黄金茶线”上,这里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更是全国唯一注册认定的“千年茶乡”。昌宁地处云贵高原南部,土壤多呈酸性,生态环境优越,为优质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车行公路上,人在画中游。笔者正要对连绵不绝的茶树发出感叹,就听上海援滇干部,昌宁县委常委、副县长韩俊斌笑着说:“这些都是台地茶,我们要去的漭水镇黄家寨,才是澜沧江上游面积最大、树龄最高、品种优良的密集栽培型古茶树群所在之处,名列昌宁县9座古茶山之首。”

从“一片叶”“一座园”到“一条路”,近年来,在沪滇协作的推动下,黄家寨实现了从茶产业到茶经济、茶产品到茶文化、茶农到茶商、茶园到公园、茶区到景区的全面蜕变,真正成为爱茶人士向往的“诗和远方”。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也因古树茶而迈得铿锵有力。

守护“生态叶”

与一般茶叶相比,古树茶有啥特别之处?

“古树茶,尤其是千年古树茶,其汤色为琥珀金汤,入口柔顺,清甜醇滑,回甘无限,且无苦涩。”昌宁旭东古树茶庄负责人杨朝军说。

最特别的,莫过于采摘方式。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茶叶采摘,脚不离地。黄家寨的古茶树却高耸入云,茶农需要爬上树巅,才能掐尖摘叶。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昌宁红茶的特色并未体现在市场价值上。提起红茶,世人皆知普洱、滇红与景迈山,但昌宁红茶,知晓者寥寥无几。通常情况下,古树茶市场价在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黄家寨有上万棵树龄在100年至2000年之间的古茶树群,生态茶山3000余亩,本应是座“金山银山”,可黄家寨的古树茶曾一度与台地茶等价。

“我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现实告诉我们,酒香也怕巷子深。”昌宁县漭水镇党委书记李光明说。卖不出好价钱,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也不高。在老一辈的记忆里,部分茶农或是为了图方便,或是为了“跑量”,“要么选择砍枝采摘,要么直接伐木当柴火”。当地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必须守住古茶园!”

近年来,沪滇协作围绕黄家寨古茶树保护性开发,在精细化、优质化、品牌化上求突破,两地干部的通力合作使多个项目落地,通过茶所标准化认定、品牌化认证等方式,提升茶园标准化管理、茶叶鲜叶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同时,“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不间断组织学习培训,倡导每尖只取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提高茶农生产技术与理念。

黄家寨党支部也给34名支部党员分别划定了责任区,挂包联系茶农,“齐心以茶铭志”,带头保护古茶树。“举个例子,由于部分古茶树生长于地埂,随着雨水长时间的冲刷,它的根部就会裸露,阻碍其吸收土壤中的营养,不仅会降低古树茶的品质,还有树倒的风险。以前,我们没有预防意识,但现在,我们已经开始采用栽木桩或是围栏培土的方式进行保护。”李光明说。

古树见证了岁月,年轮刻画了变迁。目前,以标准化初制所建设为重点,按照“生态化、现代化、规模化、清洁化、连续化”要求,在沪滇协作的赋能下,黄家寨已建设示范茶所13个,有9家茶企取得sc认证,有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在此过程中,黄家寨古树茶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不少来自深圳、广东、上海等地的爱茶人士与企业会专程前来定制茶叶。以此为契机,黄家寨推出了“古树认养”模式,由企业出资认领古树、聘请村民采摘,由黄家寨进行保护与管理,进一步实现增收。

如今,黄家寨可年产古树干茶10吨、生态茶150吨左右,有效推动漭水镇全镇茶产业发展。截至2022年7月31日,漭水镇实现茶叶农业产值1.5亿元,其中古树茶8100万元;群众持续增收,自然村726余名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转移,全镇156家茶企直接带动自然村及周边群众务工500余人,实现人均务工增收1万元以上。

打造“文化园”

“健身步道走一走,强身健体心情好!”

阳光洒在脸上,古茶树下,老爷子容光焕发:“我今年快80岁了,自打这一片修好了,我每天都要绕着走上几圈。村子变美了,我们别提有多开心了。”

“这一片”,同样缘起沪滇协作。

近年来,为进一步夯实茶产业基础、打响当地古树茶文化品牌,两地干部结合现代茶园建设标准和美丽乡村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并聚焦茶文旅,将山、水、林、溪、茶、民居、诗乡有机结合,打造立体生态旅游,邀请广大游客亲近广袤自然、体验采茶生活、感受绿色生态,共赴一场“诗和远方”之旅——

古茶公园,山水茶群环抱之中,“茶圣”陆羽的雕像屹立于此。其身旁,代表中国茶德的“勤俭有德、敬人爱民、共叙友情、和诚相处”16字箴言,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关于茶的诗词歌赋,于无声中传递茶文化的内涵。

健身步道,来一场“汗”畅淋漓的“茶山寻宝”,这里有古茶树,有茶花香,有山野里各种各样的动物,还有说不完的故事。

黄家寨茶馆,品茗抚琴,茶韵幽香,修心养性。2022年1月,该茶馆通过国家星级茶馆评审,成为昌宁首家四星级茶馆,不少游客纷纷前来感受“千年茶乡”的独特魅力。

目前,沪滇协作已完成当地“一心一环五区”规划布局,即古茶公园核心区,古茶公园旅游环线,许家寨、大竹林、禹家寨、观音山、麻地坡五大古茶观光休闲体验区,并帮助黄家寨完善部分村庄道路,建设游步道及旅游厕所等设施,以茶旅融合延伸辐射带动示范点的乡村旅游产业。

“十几年前的黄家寨就像一个灰头土脸的孩子,黄土路坑坑洼洼,商人进不来,茶叶卖不出去。现在,黄家寨变成了干净靓丽的大姑娘,正全力擦亮茶文化的‘金字招牌’,实现更好发展。”漭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普安宪说。

据统计,2022年1月至7月,黄家寨共吸引游客逾3万人。借力短视频、直播等新兴模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因茶认识、了解、走进黄家寨。

“茶文旅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李光明说,古茶公园不仅是游客喜闻乐见的打卡点,还成了黄家寨村民们重要的活动场所。

“耳濡目染中,大家都对茶的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更加珍惜、爱护我们的古茶树。如今,黄家寨人人讲茶、户户种茶、户户制茶的产业氛围更浓,致富的动力也一天比一天足。”

走好“融合路”

黄家寨朝气蓬勃发展的背后,韩俊斌和另一位上海援滇干部袁书楠又开始了“冷思考”。

“一个健康的产业,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我们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成绩上,要长长久久做下去,才能对助力乡村振兴起到真正的作用。”韩俊斌说。

通过走访调研,结合上海、昆明等城市的茶市场发展趋势,以及黄家寨的实际情况,下一步,沪滇协作将把重心放在产业提升上,综合考量消费者购买渠道多元化、个性化、便捷化的特点,根据目标市场的消费场景重塑产品,并鼓励当地企业与京东、天猫等电商合作,积极参与“云上昌宁”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形成合力,开辟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销售,归根到底就是要把产品卖出去。就像上海人喜欢吃甜,云南人喜欢吃辣;上海卖得很火的糖醋小排,到云南当地市场可能也会水土不服。要想真正做到扩销增效,必须细分市场,勇于尝试,做到灵活、精准、接地气、可持续。”韩俊斌说。

茶文旅方面,沪滇协作将依托黄家寨古茶公园及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以“茶园+”为模式,发展“茶园+摄影基地”“茶园+养生”“茶园+文化节”“茶园+茶艺体验”“茶园+营地”“茶园+茶叶销售”,在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其实,做茶和做人一样。做茶,要经过采摘、萎凋、摊晾、杀青、揉捻、干燥、紧压、存放,由时间来定位真正的好茶;人,同样要经历时间的历练,才能真正成人。我们有信心、有责任把我们的茶乡茶叶产业做出品牌、做出品位,为当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昌宁县漭水黄家寨古树茶厂董事长、老茶人董林说。

本文作者:俞宏浩

来源:上观,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昌宁:以茶促旅 以旅带茶 “茶旅融合”为幸福加码

近年来,昌宁县依托丰富的茶叶资源,积极引导茶叶与旅游结合,围绕“做优规划、做活产品、做响品牌”全面发力,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融合”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这段时间,走进昌宁县漭水镇的黄家寨古茶公园,放眼望去,满目青翠,茶枝长出了柔嫩的新芽,空气中弥漫着幽幽茶香,吸引了许多远道而来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感受采茶、品茶的乐趣。游客陆军是忠实的茶文化爱好者,定居国外的她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宣传昌宁的茶文化、茶历史。

茶文化爱好者陆军说:“昌宁我不止一次来过,最终目光注意力还是在茶树上面,我想把海外的茶客带到云南来,再把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以及茶产品带出去。”

黄家寨古树茶群是云南20座古茶山之一,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魅力古茶园”,也是昌宁县3A级景区之一。在这里人人讲茶、家家种茶、户户制茶,产业氛围十分浓厚。近年来,黄家寨在不断发展壮大古树茶产业的同时,还有力推进“茶旅融合”。

“自我们黄家寨游客中心建成以后,有大量的游客到黄家寨逛公园、看古茶树、喝古茶。2022年1月,通过进一步加强游客中心打造,获得中国四星级茶馆荣誉,更多游客慕名而来。下一步,我们计划将餐饮住宿融合在一起,让更多的游客、客商得到更好的体验。”昌宁县漭水镇黄家寨古树茶厂负责人董极超说。

近年来,漭水镇围绕游茶山、礼茶道、品茶餐、赏茶艺、观茶史、逛茶街,积极组织开展采茶、炒茶、斗茶、茶艺表演、评茶、“茶王”拍卖等系列活动,实现了从茶产业到茶经济、茶产品到茶文化、茶农到茶商、茶园到公园、茶区到景区的全面蜕变。2022年实现茶叶产值2.1亿元,带动旅游和服务业收入1490万元。

漭水镇宣传委员李溶说:“下一步,漭水镇将持续在传统茶业的基础上催生出茶业旅游新业态,发展‘茶园+摄影基地’‘茶园+文化节’‘茶园+茶艺体验’等,不断走出‘茶旅融合’新路子,真正将茶山变成金山银山。”

同样,作为来昌宁必去的打卡点昌宁红茶业集团的茶博馆,茶客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除做好现有业务严把产品质量外,昌宁红茶业集团以茶为媒,构建起匠心与创新结合的茶旅融合模式,助力企业发展。

“每年接待游客量2万余人,还会有些游客从这里购买我们的产品,每年的销售额都在600余万元。”昌宁红茶业集团销售部经理辉雪莲说。

近年来,昌宁县成功创建黄家寨古茶公园、勐统土司贡茶庄园、善洲茶园研学基地等6个国家3A级景区,先后举办“茶香文化旅游节”“昌宁邀您来采茶”等系列活动;应用好新媒体矩阵,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攻略指南;推出贡茶研学、古茶名山探访等游客体验度、认可度较高的线路产品,截至目前,成功引流30多个旅行团到昌宁旅游。202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69.3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3.98亿元。


昌宁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白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特色’做文章,开发出游客喜爱、特色鲜明、产业受益的茶旅融合拳头产品。围绕‘联串’做文章,形成‘茶+观光旅游’‘茶+休闲旅游’‘茶+研学旅游’‘茶+节庆活动’‘茶+度假旅游’等多种消费业态。围绕‘运营’做文章,培育一批强有力的运营主体,推动形成集种植、加工、休闲观光、特色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昌宁茶旅融合特色名片。”

记者:杨茜琨 赵齐源 段洪亮

来源:昌宁新w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昌宁县2023年茶叶行业劳动和技能竞赛制茶项目开赛

5月18日,昌宁县2023年茶叶行业劳动技能竞赛制茶项目暨“文墨漭水茶韵飘香”主题茶文化活动在漭水镇圣嘉如一茶厂启动。

在简短的启动仪式后,制茶竞赛正式开始,竞赛分为白茶加工、晒青茶加工两个项目,19名选手同台竞技、一决高下。白茶加工现场,一双双巧手来回翻飞,上演着指尖上的较量;晒青茶加工现场,选手们双手在锅里不断翻炒茶叶,左右旋转,茶叶也随之“起舞”,整个现场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茶香,展现了参赛选手高超的制茶技艺。

来自昌宁旭东古树茶庄的参赛选手杨朝军说:“通过此次竞赛,我的制茶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将更加刻苦钻研制茶技艺,团结漭水广大茶友,一起为漭水的茶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竞赛规定,两个项目在40分钟内完成,评审组对手工制茶选手参赛成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方面进行品鉴评分,通过专业、公平、公正评比,最终评选出名次。

通过竞赛,充分发挥技能竞赛选才育才的积极作用,着力挖掘和培育一批优秀的手工制茶和茶艺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进一步推动昌宁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与茶行业的深度结合,促进昌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漭水镇茶叶协会会长张正权说:“通过举办茶叶行业劳动技能竞赛,各茶企和行业人员充分的比拼交流,在树立勇争上游的精品意识的同时,相互借鉴学习融合发展,为下一步茶叶协会发展壮大和漭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据悉,本次赛事由县总工会、县农业农村局主办,自5月18日开始,举行为期4天的竞赛交流活动,150余名参赛选手将参加白茶和晒青茶加工、论茶、采茶等多项竞赛。

记者:罗宁姣 | 通讯员:马林 陈雯琪

来源:昌宁新w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